《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全经构成
全经分为十三个部分: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集会赞叹。如来含笑,放光明云,出微妙音。十方天龙鬼神亦皆集会。佛为文殊菩萨说地藏菩萨往昔修行故事。
〈分身集会品第二〉︰十方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与诸受化众生来见世尊。世尊摩地藏菩萨顶并付嘱云︰『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摩耶夫人问业报所感恶趣,地藏菩萨略答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萨更问地藏菩萨往因,佛又略说二事。四天王请问菩萨大愿方便,佛述其所说因果规律。
〈地狱名号品第五〉︰普贤菩萨问地狱名号,地藏菩萨简略解答。
〈如来赞叹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声,赞叹地藏菩萨。普广菩萨请问利益,佛为说供像读经持名等所获利益详情。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萨白佛,普劝众生断恶修善。太辩长者请问荐亡功德,地藏菩萨为说七分获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菩萨神力,俱诣忉利,请问众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各发善愿,佛称赞之,并授主命道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地藏菩萨为利众生,演说听闻过去诸佛名号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藏菩萨请问布施果报等,佛分别作答。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坚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顶光,妙音称赞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请问不思议事,佛为说供像持名等所获各种利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菩萨顶,以诸众生付嘱令度。
《地藏经》是一部说明人们生、老、病、死的过程,使人趋吉避凶以改变命运的方法,以及超度去世亲眷令其解脱的因果经。人们自无始劫以来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此经能使我们明白如何消除业障,以及如何修福增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王菩萨的大悲誓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本经以白话文体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悲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能逐渐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慈悲誓愿。在所有经典中,教理浅显易懂,不需他人传授者,并不多见,《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乃其中之一。
持诵经文的注意事项
1.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读,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
2.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时皆可读诵。每部持诵以90分钟为宜,应不急不缓,切莫过快,否则诵经功德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心修法;诵经贵在虔诚恭敬。
4.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炷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菩萨慈悲护持”(三遍),持诵经文若间断一个小时以上需重新恭请。
5.持诵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乃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诚恳的忏悔心,乞求怨亲债主原谅,并将现在及将来诵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样让他们反过来督促自己修行,最后跟他们一起脱离痛苦、圆满证果。
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宿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顺利地修行。怨亲债主的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觉作恶梦、疑难怪病、甚至常见病、以及修行的诸多障碍,绝大多数皆因怨亲债主得不到超升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无法超度怨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离六道之心,怨亲债主看你要出离六道,就会更加着急向你讨债,很多人修行稍有进步时,就麻烦不断,多是这种原因。所以至少要以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回向,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使之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尤为重要。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应先回向给自己过去生中的父母,以及与自己有纠葛过节的怨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因缘,因此最易障碍你、纠缠你,而你对他们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应首先救度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问题、障碍才得以消除,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当修行道路畅通时,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那样修行速度才会提高,积累功德才会彰显。
回向文(每次做完功课后回向)
(合掌)弟子_____愿以所诵《地藏经》一部(或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小时)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___过去生中的父母及怨亲债主,祈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光普照,方便救度,使之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念三遍)
注:此回向文是专门用于自己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不用于其他的回向。
莲友:如果得重病、夫妻不和、子女不孝、事业不顺等等,皆是业报现前,怨亲债主已来索债,我们要用功诵经或者念佛菩萨圣号,做功德回向给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求佛菩萨慈悲护佑,超拔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这样种种困难自然改善,这是根本解决之道。每日所做一切功德(诵经、念佛、求忏悔、行善等),要指定回向给怨亲债主,直到困难解决为止,所以,做回向暂不能象往常功德圆满时,回向十方众生结缘。如同你欠下别人的钱,他现在来要,你应马上还这个人的钱,而不是不理他,反倒到外面帮助别人,就算这个要钱的人会对你产生好感,但不会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他就不要你欠他的钱了。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生生世世父母,师长和无始劫来的六亲眷属,怨亲债主,过去故杀、错杀、误杀的一切生灵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除碍离苦,得大利乐,同生极乐,同圆种智。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全经构成
全经分为十三个部分: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集会赞叹。如来含笑,放光明云,出微妙音。十方天龙鬼神亦皆集会。佛为文殊菩萨说地藏菩萨往昔修行故事。
〈分身集会品第二〉︰十方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与诸受化众生来见世尊。世尊摩地藏菩萨顶并付嘱云︰『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摩耶夫人问业报所感恶趣,地藏菩萨略答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萨更问地藏菩萨往因,佛又略说二事。四天王请问菩萨大愿方便,佛述其所说因果规律。
〈地狱名号品第五〉︰普贤菩萨问地狱名号,地藏菩萨简略解答。
〈如来赞叹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声,赞叹地藏菩萨。普广菩萨请问利益,佛为说供像读经持名等所获利益详情。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萨白佛,普劝众生断恶修善。太辩长者请问荐亡功德,地藏菩萨为说七分获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菩萨神力,俱诣忉利,请问众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各发善愿,佛称赞之,并授主命道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地藏菩萨为利众生,演说听闻过去诸佛名号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藏菩萨请问布施果报等,佛分别作答。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坚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顶光,妙音称赞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请问不思议事,佛为说供像持名等所获各种利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菩萨顶,以诸众生付嘱令度。
《地藏经》是一部说明人们生、老、病、死的过程,使人趋吉避凶以改变命运的方法,以及超度去世亲眷令其解脱的因果经。人们自无始劫以来轮回不已,福报的聚集和修行功德的累积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此经能使我们明白如何消除业障,以及如何修福增慧,广利有情众生。
《地藏经》融合了地藏王菩萨的大悲誓愿和诸佛菩萨的见证,本经以白话文体来叙述佛陀深入浅出的慈悲开示。对于深究佛法的修行者,可以印证因缘果报的不可思议;而初发心者,也能逐渐契入地藏王菩萨的慈悲誓愿。在所有经典中,教理浅显易懂,不需他人传授者,并不多见,《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乃其中之一。
持诵经文的注意事项
1.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读,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
2.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时皆可读诵。每部持诵以90分钟为宜,应不急不缓,切莫过快,否则诵经功德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心修法;诵经贵在虔诚恭敬。
4.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炷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菩萨慈悲护持”(三遍),持诵经文若间断一个小时以上需重新恭请。
5.持诵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乃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诚恳的忏悔心,乞求怨亲债主原谅,并将现在及将来诵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样让他们反过来督促自己修行,最后跟他们一起脱离痛苦、圆满证果。
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宿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顺利地修行。怨亲债主的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不孝、睡觉作恶梦、疑难怪病、甚至常见病、以及修行的诸多障碍,绝大多数皆因怨亲债主得不到超升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若无法超度怨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坎坷不平,如果你有出离六道之心,怨亲债主看你要出离六道,就会更加着急向你讨债,很多人修行稍有进步时,就麻烦不断,多是这种原因。所以至少要以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回向,超拔个人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使之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尤为重要。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应先回向给自己过去生中的父母,以及与自己有纠葛过节的怨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因缘,因此最易障碍你、纠缠你,而你对他们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应首先救度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问题、障碍才得以消除,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当修行道路畅通时,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西方极乐净土,那样修行速度才会提高,积累功德才会彰显。
回向文(每次做完功课后回向)
(合掌)弟子_____愿以所诵《地藏经》一部(或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小时)之功德,回向给弟子_____过去生中的父母及怨亲债主,祈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光普照,方便救度,使之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念三遍)
注:此回向文是专门用于自己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不用于其他的回向。
莲友:如果得重病、夫妻不和、子女不孝、事业不顺等等,皆是业报现前,怨亲债主已来索债,我们要用功诵经或者念佛菩萨圣号,做功德回向给累生累世的怨亲债主,求佛菩萨慈悲护佑,超拔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这样种种困难自然改善,这是根本解决之道。每日所做一切功德(诵经、念佛、求忏悔、行善等),要指定回向给怨亲债主,直到困难解决为止,所以,做回向暂不能象往常功德圆满时,回向十方众生结缘。如同你欠下别人的钱,他现在来要,你应马上还这个人的钱,而不是不理他,反倒到外面帮助别人,就算这个要钱的人会对你产生好感,但不会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他就不要你欠他的钱了。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生生世世父母,师长和无始劫来的六亲眷属,怨亲债主,过去故杀、错杀、误杀的一切生灵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除碍离苦,得大利乐,同生极乐,同圆种智。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有人认为,在梵本《树严经》及《大方广佛华经》(第58卷)中都提到 ysa 一字,这是于阗文而不是梵文。因此,该经出现的年代和传播的地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译本汉译3种:①东晋佛陀跋陀罗译,60卷34品,称《旧(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②唐实叉难陀译,80卷39品,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③唐贞元中般若译,40卷,称《四十华严》,为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译,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此外,传译该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的亦不少。从东汉支娄迦谶译此经别行本《兜沙经》(《如来名号品》)开始,至唐时止,据法藏《华严经传记》所载,这类别行译本有35部之多。各译本中,以唐译《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最为流行。其中重要的有支谦译《菩萨本业经》(光明觉品)1卷;聂道真译《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净行品)1卷;竺法护译《菩萨十住行道品》(十住品)1卷;祗多蜜译《菩萨十住经》(十住品)1卷;鸠摩罗什译《十住经》(十地品)4卷;竺法护译《等日菩萨所问三昧经》(十宝品)3卷;竺法护译《度世品经》(离世间品)6卷;圣贤译《罗摩伽经》(入法界品)3卷;地婆诃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1卷。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亦有《华严经》,共45品,原本来自于阗,译者胜友、智军,校者遍照。
《华严经》的梵文本目前只发现《十地经》(相当于《十地品》)和《树严经》(相当于《入法界品》)。在印度,这两本经是单独传播的,在尼泊尔则列入“九法”之中,中国也有单译本。
内容主要发挥辗转一心,深入法界,无尽缘起的理论与普贤行愿的实践相一致的大乘瑜伽思想。汉译实叉难陀的80卷本,主要讲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法门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别,以及依此修行实践证得广大无量功德等,最后宣说诸菩萨依教证入清净法界、颂扬佛的功德海相等。中心内容是从“法性本净”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据“三界唯心”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据“三界唯心”的教义,强调解脱的关键是在心(阿赖耶识)上用功,指出依十地而辗转增胜的普贤愿行,最终能入佛地境界即清净法界。所提出的十方成佛和成佛必须经过种种十法阶次等思想,对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此经在隋唐时弘传极盛,终于出现了专弘《华严经》教观的华严宗。7世纪中,新罗僧人义湘来唐受学于智俨,回国后成为朝鲜华严宗初祖。8世纪中,此经在日本已有流传,后有唐道睿东渡弘传《华严经》,为日本华严宗初祖。
注疏在印度有龙树的《大不思议论》(一部分汉译为《十住毗婆沙论》),此外有世亲的《十地经论》和金刚军、坚慧的《十地品释》等。中国的注疏甚多,最主要的有隋吉藏《华严经游意》1卷,杜顺《华严五教止观》1卷;唐智俨《华严搜玄记》10卷、《华严孔目章》4卷、《华严五十要问答》2卷,法藏《华严经探玄记》 20卷、《华严经旨归》1卷、《华严经文义纲目》1卷、《华严经传记》5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又称《五教章》)4卷、《华严经问答》2卷、《华严策林》1卷、《华严经义海百门》1卷、《华严游心法界记》1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原观》1卷,澄观《华严经疏》60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90卷、《华严法界玄镜》2卷、《华严心要尖门》1卷,宗密《华严原人论》1卷、《注华严法界观门》1卷、《注华严法界观科文》1卷、《华严心要法门注》1卷等。此外还有新罗元晓、太贤、表员等人的注疏。
译本汉译3种:①东晋佛陀跋陀罗译,60卷34品,称《旧(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②唐实叉难陀译,80卷39品,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③唐贞元中般若译,40卷,称《四十华严》,为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译,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此外,传译该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的亦不少。从东汉支娄迦谶译此经别行本《兜沙经》(《如来名号品》)开始,至唐时止,据法藏《华严经传记》所载,这类别行译本有35部之多。各译本中,以唐译《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最为流行。其中重要的有支谦译《菩萨本业经》(光明觉品)1卷;聂道真译《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净行品)1卷;竺法护译《菩萨十住行道品》(十住品)1卷;祗多蜜译《菩萨十住经》(十住品)1卷;鸠摩罗什译《十住经》(十地品)4卷;竺法护译《等日菩萨所问三昧经》(十宝品)3卷;竺法护译《度世品经》(离世间品)6卷;圣贤译《罗摩伽经》(入法界品)3卷;地婆诃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1卷。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亦有《华严经》,共45品,原本来自于阗,译者胜友、智军,校者遍照。
《华严经》的梵文本目前只发现《十地经》(相当于《十地品》)和《树严经》(相当于《入法界品》)。在印度,这两本经是单独传播的,在尼泊尔则列入“九法”之中,中国也有单译本。
内容主要发挥辗转一心,深入法界,无尽缘起的理论与普贤行愿的实践相一致的大乘瑜伽思想。汉译实叉难陀的80卷本,主要讲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法门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别,以及依此修行实践证得广大无量功德等,最后宣说诸菩萨依教证入清净法界、颂扬佛的功德海相等。中心内容是从“法性本净”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据“三界唯心”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据“三界唯心”的教义,强调解脱的关键是在心(阿赖耶识)上用功,指出依十地而辗转增胜的普贤愿行,最终能入佛地境界即清净法界。所提出的十方成佛和成佛必须经过种种十法阶次等思想,对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此经在隋唐时弘传极盛,终于出现了专弘《华严经》教观的华严宗。7世纪中,新罗僧人义湘来唐受学于智俨,回国后成为朝鲜华严宗初祖。8世纪中,此经在日本已有流传,后有唐道睿东渡弘传《华严经》,为日本华严宗初祖。
注疏在印度有龙树的《大不思议论》(一部分汉译为《十住毗婆沙论》),此外有世亲的《十地经论》和金刚军、坚慧的《十地品释》等。中国的注疏甚多,最主要的有隋吉藏《华严经游意》1卷,杜顺《华严五教止观》1卷;唐智俨《华严搜玄记》10卷、《华严孔目章》4卷、《华严五十要问答》2卷,法藏《华严经探玄记》 20卷、《华严经旨归》1卷、《华严经文义纲目》1卷、《华严经传记》5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又称《五教章》)4卷、《华严经问答》2卷、《华严策林》1卷、《华严经义海百门》1卷、《华严游心法界记》1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原观》1卷,澄观《华严经疏》60卷、《华严经随疏演义钞》90卷、《华严法界玄镜》2卷、《华严心要尖门》1卷,宗密《华严原人论》1卷、《注华严法界观门》1卷、《注华严法界观科文》1卷、《华严心要法门注》1卷等。此外还有新罗元晓、太贤、表员等人的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