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是儒學的一本經典著作,其中的文章是孔子的學生以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嚮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被稱為“ 大戴禮記”,後來其弟子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一共49篇,被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戴禮記就是今天的禮記。
漢代時孔壁出書,得古《禮》五十七篇,其中十七篇與《儀禮》相同,《奔喪》《投壺》見於另外四十篇中,禮傢將其錄於《禮記》之中,得以流傳,而其餘篇章,因為藏之秘府,世人難得一見,後來竟散逸不傳,稱為“逸《禮》”。
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
漢代時孔壁出書,得古《禮》五十七篇,其中十七篇與《儀禮》相同,《奔喪》《投壺》見於另外四十篇中,禮傢將其錄於《禮記》之中,得以流傳,而其餘篇章,因為藏之秘府,世人難得一見,後來竟散逸不傳,稱為“逸《禮》”。
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