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劉鶚 Liu E
老殘遊記
劉鶚 Liu E閱讀
  《老殘遊記》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綫,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衹眼的。
  劉鶚(è),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鴻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 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傢、詩人、哲學家、音樂傢、醫生、企業傢、數學家、藏書傢、古董收藏傢、水利專傢、慈善傢”。他涉獵衆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他所著《老殘遊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劉鶚的小說《老殘遊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裏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遊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傢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衆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着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着一係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 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傢,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裏。董傢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裏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衹要他心裏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 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絶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傢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纔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纔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係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采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着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竜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𠔌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産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傢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裏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衹是因為是走“太平洋” 的,衹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衹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輓救這衹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采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傢。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鬆為姚鬆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埝,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徵諸實在。”(第13回原評)《老殘遊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裏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淨、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遊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遊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鬥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竜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3回則是描寫老殘遊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
   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除《老殘遊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 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老殘遊記 作者劉鶚
  劉鶚簡介
  一.時代背景:
  晚清時期,清朝帝國陷入遭逢內憂外患的睏境當中,外有列強環伺,內則政治腐敗.
  二.生平概述: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人,自幼聰穎,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生於文宗鹹豐7年(西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53.
  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並留心西洋科學.個性放曠不拘,所見不同於流俗,觀察時事尤其犀利.早年曾於揚州行醫,後改行經商(劉鶚28歲曾在江蘇淮安開過菸草店,31歲又在上海開過書店,但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光緒14年(西元1888)黃河决口於鄭州,便投效河督吳大澄,山東巡府張曜,協助治河,後因治河有功,聲譽大起,被保薦以知府任用.曾上書建議修築鐵路,利用外資開採山西煤礦,興辦實業(指工商企業),以利民生,時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責,視為漢姦.光緒26年(西元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太倉粟(京師官方𠔌倉裏的糧食)為俄兵所據,他嚮聯軍以低價購得太倉粟,賑濟饑民,全活甚衆,卻因被控私購太倉粟,流放新疆,住在烏魯木齊一座寺廟的戲臺底下,靠為人治病度日,最後病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著有老殘遊記,鐵雲藏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等書.
  三.劉鶚一生的四件大事:
  1.治理黃河:
  主張束水刷沙法―築提控製水勢,使水不漫溢兩岸,再以水攻沙,直刷河底.
  2.甲骨文字的研究:
  光緒25年(西元1899),他在北京,住在朋友王懿榮傢中.王懿榮當時任國子監祭酒,對金石文字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那時王懿榮生了病,看完病傢人就上街把藥買回來,跟藥方核對沒錯纔去煎,劉鶚在一旁看,在這些藥中有一包藥叫龜板,他覺得很奇怪便順手拿起來看看,這一看使他驚奇萬分,那些龜板上有小字, 而且很明顯地看的出來字是刻上去的,王懿榮知其古老,乃派人到藥店將有字的全部買下,後又到處收購,兩年間共收刻辭甲骨一千餘片.
  王懿榮死後,傢人為了還債,將王懿榮收藏的甲骨卜辭,大部分轉讓給了劉鶚.劉氏此時也收購刻辭甲骨,前後藏有近5000片.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刻辭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早期收集甲骨卜辭的藏傢羅振玉的鼓勵下,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鐵雲藏龜》.
  雖然該書在對於甲骨文上的建樹不多,但是他卻是首度將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諸於世,以供同好研究,這種分享的心胸與情操,使得甲骨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長足的進展.
  3.開山西的礦
  4.賤買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
  四.作者細說
  劉鶚之死:
  劉鶚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下共事過,元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而鬱鬱不得志,曾嚮劉嚮張請求為任,而張曜卻認為元「纔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沒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一直壞恨在心.後來袁進了軍機處掌握大權,蓄意報復,終於在光緒34年(西元1908),以私購太倉米和在為外國人買地的的罪名,密電江兩總督將劉鶚緝捕,發配新疆,永遠堅禁,第二年(宣統元年),因腦充血死於新疆流所.
  漢姦!
  光緒23年,劉鶚應外國人聘請到山西的一間鐵礦公司做經理,他和一些新黨人物的思想一樣,認為衹有提倡科學,興辦實業才能救中國,而興辦實業的辦法就是他所想的:「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製,令三十年而全礦鐵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有人認為他者種主張在本質上是不利於國傢的,難怪這時他要背負著漢姦之名了.
  為什麽要寫老殘遊記
  劉鶚會撰寫《老殘遊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瀋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藥雨為友,一日,瀋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藥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瀋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傢財盡失,無以為生,衹依賴賣文糊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遊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傢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老殘遊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五.老殘遊記續集-->自序
  人生如夢耳.人生果如夢平 抑或蒙叟之寓言乎,吾不能知.趨而質諸蜉蝣子,蜉蝣子不能决.趨而質諸靈椿子,靈椿子亦不能决.還而叩之昭明.
  昭明曰:"昨日之我如是,今日之我復如是.觀我之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昨日之榻,,席,燈,硯,筆.紙若是,今日之榻,,席,燈,硯,筆,紙仍若是.固明明有我,並有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亡.非若夢為烏而厲乎天
  然則人生如夢,固蒙叟之寓言也夫!吾不敢决,又以質諸杳冥.
  杳冥曰:"子昨日何為者 "對曰:"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良朋,如是而已."杏冥曰:"前月此日,子何為者 "吾略舉以對.又問:"去年此月此日,子何為著 "強憶其略,遺忘過半矣."十年前之此月此日,子何為者 "則茫茫然矣.推之"二十年前,三謂之如夢,蒙更豈欺我哉
  夫夢之情境,雖已為幻為虛,不可復得,而敘述夢中情境之我,固儼然其猶在也.若百年後之我,且不知其歸於何所,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更無敘述飼榫持葉鶚鮒?是以人生百年,比之於夢,猶覺百年更虛於夢也!嗚呼!以此更虛於夢之百年,而必欲孜孜然,斤斤然,
  夫此如夢五十年間,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既不能忘;而此五十年間之夢,亦未嘗不有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亦同此而不忘也.同此而不忘,世間於是乎有《老殘遊記續集》.
  鴻都百煉生自序
老殘遊記續集
劉鶚 Liu E閱讀
  該書描寫了丁已年鼕月信在北京前門外蝶圓,有東閣子、西圓公來訪,談及近日朝廷整頓新政,滿街都是巡兵。作者藉老殘之口,道出了官僚主義的腐敗,體現出了憂憤深刻的社會內容。
首頁>> 文學>>劉鶚 Liu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