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捲(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竜袞撰。袞爵裏未詳。其書皆記南唐事,用紀傳之體,而不立紀傳之名,
如陳壽之志吳蜀。第一捲為先主昪,第二捲為嗣主璟,第三捲為後主煜,而附以
宜春王從謙及小周後,第四捲以下載宋齊邱以下僅三十人,陳陶、孟賓於諸人有
傳,而查文徽、韓熙載諸人,乃悉不載。考鄭樵《通志·略》,載此書原二十捲,
此本闕十捲。晁公武《讀書志》載此書凡八十四傳,而此本闕五十傳。殆輾轉傳
寫,佚脫其半。錢曾《讀書敏求記》亦作十捲,則明以來已無完本,不自今始也。
曾稱其行文贍雅,今觀諸傳,皆敘次冗雜,頗乖史體。陳振孫《書錄解題》載無
名氏江南餘載序,排詆此書頗甚,是當時已譏其疏。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摘
其敘江為世係與史不符,又摘其記伶人李傢明《苑中詠牛》及《皖公山》兩詩,
與楊億《談苑》所記王感化對嗣主李璟事,姓名時代互異。又摘其記“傢明對嗣
主雨懼抽稅事”,與南唐近事以為申漸高者,亦復牴牾。王楙《野客叢書》摘其
記陳陶仙去,而曹鬆、方幹皆有哭陶詩。是傳聞異詞,亦所不免。然其中如孫晟、
林文肇諸傳與五代史頗有異同,可資考證,馬、陸二書亦多采之。流傳既久,固
亦未可廢焉。
宋竜袞撰。袞爵裏未詳。其書皆記南唐事,用紀傳之體,而不立紀傳之名,
如陳壽之志吳蜀。第一捲為先主昪,第二捲為嗣主璟,第三捲為後主煜,而附以
宜春王從謙及小周後,第四捲以下載宋齊邱以下僅三十人,陳陶、孟賓於諸人有
傳,而查文徽、韓熙載諸人,乃悉不載。考鄭樵《通志·略》,載此書原二十捲,
此本闕十捲。晁公武《讀書志》載此書凡八十四傳,而此本闕五十傳。殆輾轉傳
寫,佚脫其半。錢曾《讀書敏求記》亦作十捲,則明以來已無完本,不自今始也。
曾稱其行文贍雅,今觀諸傳,皆敘次冗雜,頗乖史體。陳振孫《書錄解題》載無
名氏江南餘載序,排詆此書頗甚,是當時已譏其疏。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摘
其敘江為世係與史不符,又摘其記伶人李傢明《苑中詠牛》及《皖公山》兩詩,
與楊億《談苑》所記王感化對嗣主李璟事,姓名時代互異。又摘其記“傢明對嗣
主雨懼抽稅事”,與南唐近事以為申漸高者,亦復牴牾。王楙《野客叢書》摘其
記陳陶仙去,而曹鬆、方幹皆有哭陶詩。是傳聞異詞,亦所不免。然其中如孫晟、
林文肇諸傳與五代史頗有異同,可資考證,馬、陸二書亦多采之。流傳既久,固
亦未可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