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經書評論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張曉傑 Zhang Xiaojie閱讀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古老的國學與當下生活的關係。國學不僅僅是固有學術,還包含着現代精神。國學並不是固步自封的僵化體係,而是不斷融合其他文明以突破自我的日日新的生命體。國學並不邈遠,與我們當下生活息息相關。正如於丹教授所言,國學一旦為我們的生命體驗所激活,那溫暖的氣息便流蕩在心靈,讓我們每一個人在失落甚至絶望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文化就是拯救自己的一種力量。本書選取百傢講壇當紅講授者的十篇精彩演講,希望能對讀者思考當下生活和國學智慧的關係能有所裨益。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於丹演講對話錄
易中天 Yi Zhongtian閱讀
  7月,易中天和於丹應邀香港國際書展進行雙人對談。此行中,兩人離開了百傢講壇的規定動作,在更寬鬆的環境裏進行自選表演,其情其狀更真實、自然,更具民間性。有趣的是,在香港對談中,兩人首次換位思考,於丹講起了易中天拿手的《三國》,易中天則大講於丹熟悉的《論語》。兩人機鋒碰撞表現得淋漓盡致,多層面挖掘歷史文化,顛覆了人們對曹操等歷史人物以及君子、小人的固有觀念,讓讀者對中華歷史文化中的這些經典有了全新的領悟。
解“毒”於丹
徐晉如 Xu Jinru閱讀
  本書因十個博士批《於丹<論語>心得》而起,收錄了多位學者對《於丹<論語>心得》以及《於丹〈莊子〉心得》二書的質疑。《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傢,怎麽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30日 10:15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歷經4任皇帝,70多年,終於成就了後來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如果說作為劉邦左膀右臂的蕭何靠有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麽在劉邦之後的漢惠帝又是依靠什麽來把把漢朝的基業繼續發揚下去的呢?公元前193年,蕭何在病危時,嚮漢惠帝推薦曹參繼任宰相。這就是歷史上“蕭規曹隨”成語的由來,從此曹參開啓了歷史上無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參的工作風格就是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為而治就是無所作為嗎?
  這種無為而治實際上用的是歷史上一種哲學思想,也就是所謂的黃老道傢,黃老道傢是戰國時期産生的這麽一個思想流派,它是把老子的思想,老子無為,老子順自然無為的思想,和當時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吸收了一些儒傢和道傢的思想。黃老道傢不像莊子的道傢,莊子的道傢消極避世,那麽黃老道傢是積極入世。它衹是把老子的自然無為的思想,作為一種用世的方法,用來治世,而不是用來消極避世。在這種思想中,包含這樣一種說法,老子說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道按照道來做,那就是無為,無為才能無所不為,作為統治者,你要守着無為而治的原則,這樣萬物可以自我化育,萬物可以自我運行。
  之所以當時以曹參為代表的這些統治者,他們能夠用無為而治的思想,這是由當時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條件决定的,那麽當時社會是一種什麽特殊背景,什麽特殊的條件呢?大體說來,有這樣一些情況,那麽這些情況决定了統治者不能不用無為而治,不能不使用黃老道傢。中國政法大學方爾加教授,將為您講述恢弘漢朝的歷史一頁。
  現在我來講漢代無為而治之後的執政,那麽在無為而治過程中,實際上我們講是無為是相對,無為中包含着有為。那麽漢景帝時期,任用了一個酷吏叫寧成,這個寧成也是非常非常厲害,那麽他對這些地方的黑社會也是用非常嚴厲的手段,據說跟郅都一樣,他沿襲了郅都的做法,該殺的殺,該抓的抓。當時人對寧成有一個形容,形容寧成是什麽?說這個寧成施政,他來治理地方的時候,相當於什麽?有點像狼來看着羊,是這麽一種比喻,狼牧羊,放牧的牧。如同狼牧羊,狼給羊放牧,你想這個羊好得了嗎?隨時都要吃這個羊,這個羊嚇壞了,整天生活在驚恐的氣氛當中,這是寧成,非常厲害。所以我剛纔說了一個是對那些貴族,一個是對農民,鎮壓農民起義,一個是對這些地方的世傢大族,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漢朝從無為到有為,不是馬上實現的,而是有一個過程。
  
  漢朝政府的有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藩國叛亂的鎮壓。就是漢景帝時期,對地方的藩國,采取了鎮壓的態度,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被中央給鎮壓了。開始中央對於地方的這些藩國態度非常緩和,漢文帝時期對於地方一再忍讓,漢景帝開始對他們怎麽樣?也是一再地忍讓、一再地退讓。但是那個地方的藩國對中央怎麽樣?得寸進尺,他把中央的忍讓當做軟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朝廷很多大臣,還有很多其他的有眼光的人,都跟朝廷說,這個地方的問題必須要解决,不能再這麽一位地退讓。還是就是漢景帝時期的晁錯,他提出了“削藩策”,就是要削弱地方,那麽最後這個地方怎麽樣?終於他們覺得自己的翅膀硬了,地方的藩國特別像吳王劉濞,他自己想稱帝,他想顛覆中央,他這個野心,你怎麽忍讓,這個野心也不會消失的。所以漢景帝的時候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七國,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青,這七個小藩國聯合起來開始反叛中央,公開地反叛中央。過去他可能在底下暗中幹一些事情,現在不暗中幹了,公開幹了,公開嚮中央宣戰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也沒有辦法了,衹好應戰,那麽最後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了。那麽平定七國之亂之後,中央馬上繼續解决這些地方的藩國問題,進一步削弱減少他們的地盤,削弱他們的權力,削弱他們的實力,那麽這也是在當時,漢代的中央政府的有為,所以我們說無為中包含着有為,有為越來越多,有為的成分越來越大。
  那麽這裏我們接下來就要講一講,為什麽會獨尊儒術?出現了獨尊儒術。我們還是從一件事情講起,劉邦當初反抗秦朝的時候,當初怎麽樣?秦朝的官府通緝劉邦,到處抓劉邦,劉邦到處逃竄,流竄於哪兒,流竄邙、碭之間,邙山、碭山之間,官府到處找都找不到他。結果劉邦的夫人呂氏,也就是後來的呂後她就能找到劉邦,她隨時就知道劉邦在哪兒,後來劉邦挺奇怪的,說官府到處找我,找不着,你怎麽一下把我找到了?呂氏說什麽呀,我看見天上有五彩之雲,哪兒有五彩之雲,我就到哪兒找你,到那兒準能找到你,五彩之雲什麽意思?誰天上有五彩之雲誰將來要當天子,那可不得了,這都是他編造的神話,他編造這些神話是什麽意思,編造這些神話就是要樹立自己的精神權威,那麽這是劉邦的想法,就是他也意識到精神的重要。
  在這一方面漢武帝時期的很多儒傢的學者,都意識到了,如果能夠在精神上提高地位,提高君主的地位,就能夠解决真正解决君主的權威問題。因為當時的社會,需要一種精神上的和諧,就說漢武帝他也想,使社會成為這麽一種和諧的社會,大傢彼此都很和諧,他也想創造那種氣氛。後來董仲舒給皇帝上書,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想法受到了漢朝皇帝的重視,漢朝皇帝意識到了他的意見的重要性。所以最後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和董仲舒這種在精神上樹立漢朝皇帝權威這種做法,應該說有着很大的關係。
先秦諸子解讀
黃堅 Huang Jian閱讀
  本書是對孔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蘇秦的一次充滿力量與冒險的解讀。作者從閱讀原著出發,結合自身思考,新見迭出,才氣縱橫。無論是從墨子的草鞋入手來討論墨子,還是從釣魚、做夢的角度來談莊子,還是提出韓非專製的對象在官不在民,都為理解諸子提供了新的切入點。作者追溯了儒的起源,並提出:衹有徹底廢棄儒學,國學復興纔有希望。讓每一個獨立、真實的生命體,直接照射在二十一世紀的陽光下。
先秦諸子係年考辨
錢穆 Qian Mu閱讀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林語堂 Lin Yutang閱讀
精品讀庫:這十本書影響了中國
梅朝榮 Mei Chaorong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大師、專傢究其一生也衹能窺其一斑。本着精選、擇優的意願,本書收入中國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兩千多年當中名氣最大、成就最高、影響最深的十本名作,其中一本譯著、兩本經傳、三本史書、四本諸子。這十本著作橫跨哲學思想、歷史、軍事、政治、語言文字等衆多領域。它們不但對中國傳統政治等各方面産生深遠影響,而且,其影響力波及世界。本書精選的十本巨著,以其超越時空的震撼,影響着我們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正如人言:學術大道的奠基,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它們經過歲月滄桑而依然閃爍奪目的光彩,飽受風吹雨打而依然風韻猶存,似陳年佳釀,愈久愈純;又如翡翠明珠,百代流芳。
精品讀庫:這十本書改變了世界
梅朝榮 Mei Chaorong閱讀
  《論語》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部經典之作,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兩千年政治倫理與社會倫理的基石,更是中國哲學的巔峰之作,充滿了生活的哲理,是我們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是東方的“聖經”。它决定了我國文化的特質,造就了我們民族的風骨,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國歷代的志士賢人無不受其思想的浸澤,在其中尋找安身立命之本與安頓心靈傢園之所。
先秦諸子百傢爭鳴
易中天 Yi Zhongtian閱讀
  本書是央視10頻道百傢講壇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節目的原稿,書稿比講壇節目內容更豐富,有許多電視節目裏是沒有的精彩論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對正在“百傢講壇”熱播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來說,“是先有書,後有電視節目。因為講諸子百傢不容易,學理性太強,所以要寫完了再有信心去講。”易中天說。易中天以儒傢為綫索貫穿《先秦諸子百傢爭鳴》一書,“我這裏並沒有尊孔之意,更沒想過要獨尊儒術,這本書最後的結論反而是要反對‘獨尊一傢’。”無論是書還是電視節目,易中天坦率地表示:“《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更學院一點,與《品三國》相比,趣味性上有距離。”不過,易中天認為在“百傢講壇”熱播的《先秦諸子百傢爭鳴》收視率還是非常穩定的,和《品三國》不相上下。
充滿力量與冒險的另類解讀:思想門
黃堅 Huang Jian閱讀
  本書是對孔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蘇秦的一次充滿力量與冒險的解讀。作者從閱讀原著出發,結合自身思考,新見迭出,才氣縱橫。
傅佩榮為您講解:人生睏惑問莊子
傅佩榮 Fu Peirong閱讀
  《文化中國》欄目是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歷史文化,提升觀衆人文素質為宗旨的日播型欄目。它由主持人和嘉賓以閑聊趣談的方式,講述生動、有趣、有文化內涵的歷史故事,通過專傢、學者對故事深入淺出的詮釋,讓觀衆輕鬆讀歷史,快樂品文化。本書由臺灣大學哲學係傅佩榮教授幫您嚮莊子討教人生睏惑的答案。
  人們把孔子稱為“聖人”,把莊子稱為“神人”。
國學啓蒙讀物:傅佩榮說孔孟論人生
傅佩榮 Fu Peirong閱讀
  作為國學啓蒙讀物,本書分為孔孟兩捲,主要通過解讀《論語》和《孟子》來介紹孔孟的思想。每篇基本按照其經歷、師生關係、創立格言、核心思想等分為若幹部分,具體闡述孔孟思想的精華所在。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
錢文忠 Qian Wenzhong閱讀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是百傢講壇和錢文忠繼《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等項目合作之後,推出的又一部重點作品。錢文忠以《弟子規》原文內容包括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範為綱,充分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穿插上百則故事和案例,精闢闡述儒傢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和餘力學文等思想,並解釋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的巨大作用,針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道德危機問題,提出建設性的解决之道。
首頁>> 文學>>經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