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表錄異》三捲,舊本題唐劉恂撰。宋僧贊寧《筍譜》,稱恂於唐昭宗朝出為廣州司馬。官滿,上京擾攘,遂居南海,作《嶺表錄》。陳振孫《書錄解題》亦云,昭宗時人。然考書中雲唐乾符四年,又云唐昭宗即位。唐之臣子宜有內詞,不應直稱其國號。且昭宗時人,不應預稱謚號。殆書成於五代時歟?粵東輿地之書,如郭義恭《廣志》、瀋懷遠《南越志》,皆已不傳。諸傢所援據者,以恂是編為最古。而《百川學海》及《說郛》所載,寥寥數頁,首尾不完。蓋僅從類書抄撮數條,以備一種。而恂之原本,則已久佚。宋代《太平寰宇記》、《太平廣記》、《太平御覽》諸書,徵引頗夥,然尚多挂漏。惟散見《永樂大典》者,條理較詳,尚可編次。謹逐捲裒輯,而佐以旁見諸書者,排比其文,仍成三捲,以復《唐志》之舊。雖《永樂大典》闕捲數函,無從考驗,或不免一二之遺,而證以諸書,似已十得其八九焉。唐人著述,傳世者稀,斷簡殘編,已足珍惜。此更於放失之餘,復成完帙,使三四百年博物君子所未睹者,一旦頓還其舊觀,彌足寶矣。恂書體例不可考,今不敢強為分門。僅使各以類聚,庶便省覽。其中記載博贍,而文章古雅,於蟲魚草木,所錄尤繁。訓詁名義,率多精核。葉廷《海錄碎事》釋《爾雅》“魁陸”,引此書瓦隴以證之。張世南《遊宦紀聞》引郭璞《爾雅註》犀有三角之文,據此書稱犀二角以辨之。歷來考據之傢,皆資引證,蓋不特圖經之圭臬,抑亦《蒼雅》之支流。有裨小學,非淺鮮也。諸書所引,或稱《嶺表錄》,或稱《嶺表記》,或稱《嶺表異錄》,或稱《嶺表錄異記》,或稱《嶺南錄異》。核其文句,實皆此書。殆以舊本不存,轉相稗販,故流傳訛異,緻有數名。惟《永樂大典》所題與《唐志》合。今特從之,以存其真焉。
本書由西晉張華編撰。為我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共十捲,分類記載了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神話古史、神仙方術等。實為繼《山海經》後,我國又一部包羅萬象的奇書,填補了我國自古無博物類書籍的空白。
該書另一大貢獻是保存了我國古代不少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
據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此書原400捲,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捲。《隋書·經籍志》雜傢類著錄本書即為10捲。因原書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後人搜輯而成。
該書另一大貢獻是保存了我國古代不少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
據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此書原400捲,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捲。《隋書·經籍志》雜傢類著錄本書即為10捲。因原書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後人搜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