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蜃楼志全传》丶《情中奇》
嘉庆九(1804)年刋本。二十四回。
题“庾岭劳人说”,“愚山老人编”。
故事反应出清乾嘉时期岭南地区商业买办活动与贪官污吏的腐败。
嘉庆九(1804)年刋本。二十四回。
题“庾岭劳人说”,“愚山老人编”。
故事反应出清乾嘉时期岭南地区商业买办活动与贪官污吏的腐败。
又名《第二奇书》丶《美益奇观孝义传》
清道光十八(1838)年本衙藏版刻本,六十四回。
题“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点评”。
以林云屏丶燕梦卿丶任香儿三人的遭遇为主线,叙述耿郎家族百余年间的兴衰荣枯。本书人物众多,结构严谨,景物细致,以为《红楼梦》开了先河。
作者竟称故事里的两个女子梦卿与爱娘为“情人“。这两个女子是同一个男子耿朗的妻子。不过爱娘嫁给耿朗是为了和梦卿在一起。除了这两个女子以外,还有其他参于女同性恋的人物。
清道光十八(1838)年本衙藏版刻本,六十四回。
题“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点评”。
以林云屏丶燕梦卿丶任香儿三人的遭遇为主线,叙述耿郎家族百余年间的兴衰荣枯。本书人物众多,结构严谨,景物细致,以为《红楼梦》开了先河。
作者竟称故事里的两个女子梦卿与爱娘为“情人“。这两个女子是同一个男子耿朗的妻子。不过爱娘嫁给耿朗是为了和梦卿在一起。除了这两个女子以外,还有其他参于女同性恋的人物。
广东坊刋本。二卷八回。
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评”。
本书为另一明代短篇小说集《鸳鸯针》之前二卷,四回一故事。前四回叙述徐鹏子几经波折高中秀才的故事;后四回叙述时大来得强盗义助高中为官的故事。
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评”。
本书为另一明代短篇小说集《鸳鸯针》之前二卷,四回一故事。前四回叙述徐鹏子几经波折高中秀才的故事;后四回叙述时大来得强盗义助高中为官的故事。
又名《世无匹奇传》丶《生花梦二集》
清康熙年间本衙藏板本。四卷十六回。
敍述干白虹侠肝义胆、陈与权恩将仇报的故事。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虽为《生花梦》二集,但内容互异。
清康熙年间本衙藏板本。四卷十六回。
敍述干白虹侠肝义胆、陈与权恩将仇报的故事。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虽为《生花梦》二集,但内容互异。
京剧剧目。此剧系青衣、小生、老旦、花脸等合作传统戏。一般只演《捡柴》一折。
《春秋配》四卷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提撰人。
剧情梗概
少女姜秋莲,因受继母虐待,与乳娘到郊外捡柴。书生李春发路过,见秋莲悲泣,问明情由,赠银给秋莲买柴回家。秋莲归告继母,母诬女不贞,欲鸣官,乳娘伴秋莲乘夜逃走。
剧目评论
《春秋配》写书生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二位女子的爱情经历。尽管未出才子佳人常套,但情节离奇,故事曲折,且悬念层出,能引人入胜。小说最后以大团圆终,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结为一夫二妻,故名《春秋配》,戏曲中《春秋配》一出,即由本书改编而成。
《春秋配》在清代遭到焚毁,其原因当是由于书中所写男女情事与封建礼教不合,且对封建专制社会有所抨击。
《春秋配》四卷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提撰人。
剧情梗概
少女姜秋莲,因受继母虐待,与乳娘到郊外捡柴。书生李春发路过,见秋莲悲泣,问明情由,赠银给秋莲买柴回家。秋莲归告继母,母诬女不贞,欲鸣官,乳娘伴秋莲乘夜逃走。
剧目评论
《春秋配》写书生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二位女子的爱情经历。尽管未出才子佳人常套,但情节离奇,故事曲折,且悬念层出,能引人入胜。小说最后以大团圆终,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结为一夫二妻,故名《春秋配》,戏曲中《春秋配》一出,即由本书改编而成。
《春秋配》在清代遭到焚毁,其原因当是由于书中所写男女情事与封建礼教不合,且对封建专制社会有所抨击。
近代小说。题颐琐著﹐其人不详。小说共30回﹐最初连载於光绪三十一年(1905)《新小说》第15~24号﹐至26回止。光绪三十三年(1907)新小说社始印行足本﹐分为两卷。阿英(见钱杏)编《晚清文学丛钞》﹐收入“小说一卷”。
小说主人公名黄绣球﹐“黄”指黄种人﹐“绣球”意为“绣成一个全地球”﹐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维新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焕然一新。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继任﹐摧残教育﹐倒行逆施。最後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作者是位维新派人士﹐主张从培养人才入手﹐自一家一村做起﹐以“商旧培新”为宗旨﹐采取改良方法改造中国。他把自由村作为晚清中国社会的缩影﹐以黄通理与黄绣球代表一个人的两面﹕前者偏重思想﹐取“审慎周详”的态度﹔後者偏重行动﹐取“勇猛进取”的态度﹔合在一起﹐便是作者理想中的维新完人﹐可以做成维新的事业。小说以表现新女性的成长为主﹐涉及妇女解放的各种问题﹐而把办学与放足列在首位﹐通过黄绣球的活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以及维新理想的实现。书中多用象征手法﹐主要人物性格鲜明﹐结构颇为完整。如前後以黄绣球两次梦见罗兰夫人相串联﹐显示人物思想的转变与事业的成功。但书中人物流於概念化﹐情节结构亦有枝蔓处﹐如叙陈膏芝去上海活动作官被偷等情节。但终不失为晚清妇女问题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
小说主人公名黄绣球﹐“黄”指黄种人﹐“绣球”意为“绣成一个全地球”﹐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她原是个不识字﹑贤妻良母式的旧时代妇女﹐受到丈夫黄通理维新思想的影响﹐放了足。又在梦中得到法国罗兰夫人的点拨﹐知识大进。她感化了两个女尼﹐通过她们四处讲唱﹐团结了一批人﹐与丈夫分头开办了男女学堂。在新任官的支持下﹐又添设新学堂﹐官民合作﹐大见成效﹐使所居自由村面貌焕然一新。继而又到邻村开辟事业﹐也取得成功。但本村因昏官继任﹐摧残教育﹐倒行逆施。最後黄氏夫妇领导自由村成立武装﹐实行了地方独立。
作者是位维新派人士﹐主张从培养人才入手﹐自一家一村做起﹐以“商旧培新”为宗旨﹐采取改良方法改造中国。他把自由村作为晚清中国社会的缩影﹐以黄通理与黄绣球代表一个人的两面﹕前者偏重思想﹐取“审慎周详”的态度﹔後者偏重行动﹐取“勇猛进取”的态度﹔合在一起﹐便是作者理想中的维新完人﹐可以做成维新的事业。小说以表现新女性的成长为主﹐涉及妇女解放的各种问题﹐而把办学与放足列在首位﹐通过黄绣球的活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以及维新理想的实现。书中多用象征手法﹐主要人物性格鲜明﹐结构颇为完整。如前後以黄绣球两次梦见罗兰夫人相串联﹐显示人物思想的转变与事业的成功。但书中人物流於概念化﹐情节结构亦有枝蔓处﹐如叙陈膏芝去上海活动作官被偷等情节。但终不失为晚清妇女问题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
《十二楼》,清代著名孤本小说,(清.李渔 光绪聚德堂藏本)十二座亭台绝非空中楼阁,夺锦楼里英雄识英雄,三与楼里教人孝、仁、智、夏宜楼应识时令,只宜夏日登临,归正楼让愚人迷途知返,莫施刻毒心……楼中真语,后人铭记。
清顺治八年(1651),李渔来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丽的本子湖畔,他渔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写作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作品。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就是此期间完成的。
《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由此可看出李渔做小说之匠心。
《十二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格调轻松快乐。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风趣,惹人喜爱。
十二个故事,绝大多数出身于李渔自己的构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
作品都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十二楼”其名源于《史记》。《史记·封掸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汉书·郊祀志下》:“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应邵注:“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比+喻仙境。
清顺治八年(1651),李渔来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丽的本子湖畔,他渔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潮,写作了大量的戏曲小说作品。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十二楼》就是此期间完成的。
《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由此可看出李渔做小说之匠心。
《十二楼》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格调轻松快乐。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风趣,惹人喜爱。
十二个故事,绝大多数出身于李渔自己的构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
作品都主题鲜明,线索明晰,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在叙述过程中决不横生枝蔓。情节设计新颖奇特,尽量曲折出奇,悬念丛书,出人意表,但衔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绽。而结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十二楼”其名源于《史记》。《史记·封掸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汉书·郊祀志下》:“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应邵注:“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比+喻仙境。
《连城璧》是李渔创作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也是清代屡遭禁毁的小说之一。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谪凡,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世又有《无声戏》流传。《无声戏》有一集、二集之分,出版后很受欢迎,李渔友人杜碮加以筛选,编成《无声戏合集》,又称《无声戏合选》,随即被封杀,现在《合集》仅存残本。后来又有《连城璧》和《十二楼》面世,内容与一集、二集大致相同,惟回目改易而已。这是书商的惯技。这两本小说因查禁而稀见,后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将《连城璧》《十二楼》编入了“十大古典白话短篇小说”丛书系列,所以现在市面上应该不难找到。《连城璧》计有12卷,又有《连城璧外编》6卷,每卷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连城璧:又名《无声允》与《十二楼》,同为清代文学大家李渔所撰。
全集12集外编6卷。全集演一个故事,外编另演一故事。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劝善惩恶,有较强的市民情感人倾向。语言、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颇具传奇神采,值得一读。
全集12集外编6卷。全集演一个故事,外编另演一故事。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劝善惩恶,有较强的市民情感人倾向。语言、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颇具传奇神采,值得一读。
《无声戏》又名《连城璧》,题“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作者李渔,是清初著名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也是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原名仙侣,字笠鸿、谪凡,号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少时聪颖过人,游历四方,后居金陵,有家庭戏班,晚年于杭州终老。
《无声戏》最早的版本是《无声戏一集》和《无声戏二集》,今已佚。现在存世的版本主要有五种:一是《无声戏合集》本,清初刊本,现存二篇,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二是《无声戏合选》,现存九篇,藏开封私人处;三是《连城璧》抄本,包括全集十二回,外编四卷,共十六篇。此外还有藏于日本的尊经阁本,佐伯图书馆藏足本《连城璧》等。
尊经阁藏《无声戏》前有伪斋主人序。伪斋主人即本书刊刻者张缙彦,张是明代兵部尚书,曾在安徽聚兵抗清,后降,入《贰臣传》,传中载他人弹劾之文曰:“缙彦仕明为尚书,闯贼至京,开门纳款,犹曰事在前朝,已邀上恩赦宥。乃自归诚后,仍不知洗心涤虑。官浙江时,编刊《无声戏》二集,自称‘不死英雄 ’,有‘吊死在朝房,为隔壁人救活’云云,冀以假死涂饰其献城之罪,又以不死神奇其未死之身。臣未闻有身为大臣,拥戴逆贼、盗窃宗社之英雄,且当日抗贼殉难者有人,阖门俱死者有人,岂以未有隔壁人救活逊彼英雄?虽病狂丧心,亦不敢出此等语,缙彦乃笔之于书,欲使乱臣贼子相慕效乎?”为此张缙彦几遭斩决,虽蒙恩赦,终流徙而死。《无声戏》因此而遭禁更是不言而喻。以下分回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
《无声戏》之名,取与“有声戏”、即戏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上的活剧。其中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士、农、工、商,无所不包。李渔自己说:“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家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趋避,是药入寿世之方,救苦驱灾之具也”。可见作者对于这些民间故事的采择利用是有其鲜明目的的。惩恶劝善是这部小说集的基本主题之一。如第八回中对丫环碧莲的赞美,第十回中对陈氏的贬斥,第十一回中通过仆人百顺与逆子逆孙间的对比,突出了 “奴仆好的,也当得子孙;子孙不好的,尚不如奴仆”这样一个中心论题,总之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有些寄寓,有的还非常深刻。
李渔写小说借鉴了戏曲的一些手法,这在《无声戏》中表现得很明显。如故事往往立意新奇,出人意料,确有“当世耳目为我一新”的气象。如第四回中的情节别具匠心,一波三折,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此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非常鲜明,如第八回中将周氏、莫氏、碧莲三人的身份地位和内心变化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于读者面前,其他人物也大多有这个特点,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外从结构章法上看,作者在曲折多变的情节中把握住分明的脉络,有次序地进行叙述。在交待完背景材料后,随着人物的活动,展开矛盾冲突,在情节、线索扩大中,主次分明而又互相交织,有时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双线或双线交叉发展的布局,头绪不乱,前后照应。最后从语言上看,《无声戏》运用浅近生动的语言,且多诙谐戏谑之语,贯彻了李渔小说“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的主张。因此《无声戏》一出版就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屡禁不止,这也说明了该书强盛的生命力。
《无声戏》最早的版本是《无声戏一集》和《无声戏二集》,今已佚。现在存世的版本主要有五种:一是《无声戏合集》本,清初刊本,现存二篇,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二是《无声戏合选》,现存九篇,藏开封私人处;三是《连城璧》抄本,包括全集十二回,外编四卷,共十六篇。此外还有藏于日本的尊经阁本,佐伯图书馆藏足本《连城璧》等。
尊经阁藏《无声戏》前有伪斋主人序。伪斋主人即本书刊刻者张缙彦,张是明代兵部尚书,曾在安徽聚兵抗清,后降,入《贰臣传》,传中载他人弹劾之文曰:“缙彦仕明为尚书,闯贼至京,开门纳款,犹曰事在前朝,已邀上恩赦宥。乃自归诚后,仍不知洗心涤虑。官浙江时,编刊《无声戏》二集,自称‘不死英雄 ’,有‘吊死在朝房,为隔壁人救活’云云,冀以假死涂饰其献城之罪,又以不死神奇其未死之身。臣未闻有身为大臣,拥戴逆贼、盗窃宗社之英雄,且当日抗贼殉难者有人,阖门俱死者有人,岂以未有隔壁人救活逊彼英雄?虽病狂丧心,亦不敢出此等语,缙彦乃笔之于书,欲使乱臣贼子相慕效乎?”为此张缙彦几遭斩决,虽蒙恩赦,终流徙而死。《无声戏》因此而遭禁更是不言而喻。以下分回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
《无声戏》之名,取与“有声戏”、即戏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上的活剧。其中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士、农、工、商,无所不包。李渔自己说:“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家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趋避,是药入寿世之方,救苦驱灾之具也”。可见作者对于这些民间故事的采择利用是有其鲜明目的的。惩恶劝善是这部小说集的基本主题之一。如第八回中对丫环碧莲的赞美,第十回中对陈氏的贬斥,第十一回中通过仆人百顺与逆子逆孙间的对比,突出了 “奴仆好的,也当得子孙;子孙不好的,尚不如奴仆”这样一个中心论题,总之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有些寄寓,有的还非常深刻。
李渔写小说借鉴了戏曲的一些手法,这在《无声戏》中表现得很明显。如故事往往立意新奇,出人意料,确有“当世耳目为我一新”的气象。如第四回中的情节别具匠心,一波三折,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此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非常鲜明,如第八回中将周氏、莫氏、碧莲三人的身份地位和内心变化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于读者面前,其他人物也大多有这个特点,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外从结构章法上看,作者在曲折多变的情节中把握住分明的脉络,有次序地进行叙述。在交待完背景材料后,随着人物的活动,展开矛盾冲突,在情节、线索扩大中,主次分明而又互相交织,有时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双线或双线交叉发展的布局,头绪不乱,前后照应。最后从语言上看,《无声戏》运用浅近生动的语言,且多诙谐戏谑之语,贯彻了李渔小说“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的主张。因此《无声戏》一出版就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屡禁不止,这也说明了该书强盛的生命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东南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起义,未及一月,上海与苏州、杭州等江浙名城次第光复。惟有东南重镇南京在张勋清廷死党的把持下,击败了当地新军第九镇官兵的起义,成为清王朝在东南剩下的最后一座顽固堡垒。在同盟会的策动与组织下,江苏、浙江、上海各光复地区的革命军联合组成“江浙联军”,推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为总司令,于11月底向南京发动联合猛攻:夜袭乌龙山,猛攻雨花台,血战天堡城,炮轰富贵山……。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撕杀,终于在12月2日攻克南京,谱写了辛亥革命史上辉煌的一章。
《绣鞋记》又名《三节烈》、《王定保借当》、《双莲宝琴》、《春秋素烈》。故事写赵华思携妻女往正定寻弟(府尹为赵华光)途中,路宿恶霸李武举家。李欲霸占素琴为妾,素琴不从,被囚禁冷室。又有王定保者,因负债而向张春莲借得衣服一包,进城典当。时李武举失盗,因查当遇定保,诬其典当不明,乃带至官府,屈打成招。张家姐妹往公堂辩理,李仍称衣服为其妹所有。县官见包中误装绣鞋一只,可证真伪,乃令其妹试鞋。李妹脚大,令素琴上堂代试,素琴终于乘机将李告发。恰巧该官府正为叔父华光,冤遂得雪。
[明代叶敬池刻递修本《石点头》]
小说题材的来源,多摭拾旧闻,改编历史故事。主旨多在宣扬忠孝节义、封建伦理道德。如《王本立天涯求父》,写孝子王本立历经艰险,漂泊12年,立志寻父,终于感动鬼神,使其父子团圆。作者说:“ 过活还是小事,天伦乃是大节”,鼓吹封建孝道。《江都市孝妇屠身》写宗二娘卖肉屠身,以使丈夫能归养婆婆。《郭挺之榜前认子》美化了郭秀才抛妻弃子的丑行,颂扬了青姐的守节;《卢梦仙江上寻妻》赞扬了对翁姑尽孝、对丈夫守节的李妙惠;《侯官县烈女歼仇》则赞颂了为夫报仇、以死殉夫的申屠娘子。《莽书生强图鸳侣》、《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则露骨地宣扬了因果报应和读书作官的思想。 其中也有少数故事内容较好,如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叙贪官吾爱陶贪鄙凶残、鱼肉乡里事,反映了官场的黑暗,有一定暴露意义。
小说题材的来源,多摭拾旧闻,改编历史故事。主旨多在宣扬忠孝节义、封建伦理道德。如《王本立天涯求父》,写孝子王本立历经艰险,漂泊12年,立志寻父,终于感动鬼神,使其父子团圆。作者说:“ 过活还是小事,天伦乃是大节”,鼓吹封建孝道。《江都市孝妇屠身》写宗二娘卖肉屠身,以使丈夫能归养婆婆。《郭挺之榜前认子》美化了郭秀才抛妻弃子的丑行,颂扬了青姐的守节;《卢梦仙江上寻妻》赞扬了对翁姑尽孝、对丈夫守节的李妙惠;《侯官县烈女歼仇》则赞颂了为夫报仇、以死殉夫的申屠娘子。《莽书生强图鸳侣》、《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则露骨地宣扬了因果报应和读书作官的思想。 其中也有少数故事内容较好,如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叙贪官吾爱陶贪鄙凶残、鱼肉乡里事,反映了官场的黑暗,有一定暴露意义。
《鸳鸯针》又名《觉世棒》此书因涉有淫秽之语,故于清代遭禁。
(明)华阳散人编
《鸳鸯针》是一部针对明末社会腐败现象痛下针砭的拟话本小说,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揭露了科场的腐败、官场的腐败、商界的腐败以及下层社会风气的败坏.作者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在选拔人才方面不必迷信科举,让绿林中人也为国家效力;其次是要求官员正直廉明,宽厚仁恕,以德报怨,感化坏人;再次是提倡诚实守信,反对损人利己;提倡贞洁,反对纵欲.他对社会的揭露是有力的,但他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无用的
(明)华阳散人编
《鸳鸯针》是一部针对明末社会腐败现象痛下针砭的拟话本小说,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揭露了科场的腐败、官场的腐败、商界的腐败以及下层社会风气的败坏.作者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在选拔人才方面不必迷信科举,让绿林中人也为国家效力;其次是要求官员正直廉明,宽厚仁恕,以德报怨,感化坏人;再次是提倡诚实守信,反对损人利己;提倡贞洁,反对纵欲.他对社会的揭露是有力的,但他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无用的
清代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第九回:感义侠交情订昆弟 逞淫威变故起夫妻。第十回:祭法场秦白凤殉情 抚遗孤何彩鸾守节。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书局)
《情变》系吴沃尧之绝笔。描写一对旧时代的小儿女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与礼教的深刻冲突。扬州拳师寇四爷是白莲教之遗孽,与妻寇四娘俱武艺高强,其女寇阿男自幼与本村秦白凤同学,二人青梅竹马,种下无限情根,后来阿男习练家传幻术武艺,随父母闯荡江湖卖艺,临行与白凤私订终身。
阿男归来,闻白凤将议婚何姓,不能恝置,遂夜去明来与白凤密期幽欢,双偕连理。事发俱遭严责,白凤被叔父送往镇江避祸,阿男则被父亲胁迫离家北行。阿男爱心难泯,行至山东丰城,决意夜遁,飞骑如狂飙天落,赶回镇江偕白凤远走高飞,双栖杭州西子湖畔,三生石上永证鸳盟不期,罡风吹散鸳鸯。阿男在卖艺场中被老父捉回,为她另行择配嫁与表兄余小棠,白凤也由叔父包办另娶何彩鸾。
小说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寇阿男对爱情的执着,痛苦的追求,带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狂热,秦白凤怯懦自私,但他也为爱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按照回目提示,作者为这个爱情故事安排了十分惨烈的结局,寇阿男死于非命,秦白凤法场殉情,这幕雷击电闪般的人生悲剧,使小说成为一部充满了虚无幻灭之感的勘破情关因情悟道之作。
(林薇)
楔子
第一回 走江湖寇四爷卖武 羡科名秦二官读书
第二回 寇阿男京华呈色相 秦绍祖杯酒议婚姻
第三回 思故乡浩然有归志 恣顽皮蓦地破私情
第四回 寇四爷迁怒拟寻仇 秦二官渡江图避祸
第五回 订姻缘留住东床客 恋情欲挟走西子湖
第六回 筹旅费佳人施妙术 怒私奔老父捉娇娃
第七回 甘舐犊千金嫁阿男 赋关雎百辆迎淑女
第八回 何彩鸾含冤依老衲 秦白凤逐利作行商
第九回 感义侠交情订昆弟 逞淫威变故起夫妻
第十回 祭法场秦白凤殉情 抚遗孤何彩鸾守节
《情变》系吴沃尧之绝笔。描写一对旧时代的小儿女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与礼教的深刻冲突。扬州拳师寇四爷是白莲教之遗孽,与妻寇四娘俱武艺高强,其女寇阿男自幼与本村秦白凤同学,二人青梅竹马,种下无限情根,后来阿男习练家传幻术武艺,随父母闯荡江湖卖艺,临行与白凤私订终身。
阿男归来,闻白凤将议婚何姓,不能恝置,遂夜去明来与白凤密期幽欢,双偕连理。事发俱遭严责,白凤被叔父送往镇江避祸,阿男则被父亲胁迫离家北行。阿男爱心难泯,行至山东丰城,决意夜遁,飞骑如狂飙天落,赶回镇江偕白凤远走高飞,双栖杭州西子湖畔,三生石上永证鸳盟不期,罡风吹散鸳鸯。阿男在卖艺场中被老父捉回,为她另行择配嫁与表兄余小棠,白凤也由叔父包办另娶何彩鸾。
小说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寇阿男对爱情的执着,痛苦的追求,带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狂热,秦白凤怯懦自私,但他也为爱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按照回目提示,作者为这个爱情故事安排了十分惨烈的结局,寇阿男死于非命,秦白凤法场殉情,这幕雷击电闪般的人生悲剧,使小说成为一部充满了虚无幻灭之感的勘破情关因情悟道之作。
(林薇)
楔子
第一回 走江湖寇四爷卖武 羡科名秦二官读书
第二回 寇阿男京华呈色相 秦绍祖杯酒议婚姻
第三回 思故乡浩然有归志 恣顽皮蓦地破私情
第四回 寇四爷迁怒拟寻仇 秦二官渡江图避祸
第五回 订姻缘留住东床客 恋情欲挟走西子湖
第六回 筹旅费佳人施妙术 怒私奔老父捉娇娃
第七回 甘舐犊千金嫁阿男 赋关雎百辆迎淑女
第八回 何彩鸾含冤依老衲 秦白凤逐利作行商
第九回 感义侠交情订昆弟 逞淫威变故起夫妻
第十回 祭法场秦白凤殉情 抚遗孤何彩鸾守节
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单行本。四十回。
署“老少年撰”,老少年即吴趼人。吴趼人,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生(1866年5月29日)生于北京祖父寓所,三岁,祖父亡故,随父母奉丧南归。十七岁丧父,十八岁被生计所迫,至上海谋事。光緖廿三(1897)年至廿八年,主持上海各小报笔政。从光緖廿九年起,致力小说创作,进入其文学生涯的黄金时代。宣统二年九月十九日(1910年10月21日)卒于沪寓。
续《红楼梦》故事。
署“老少年撰”,老少年即吴趼人。吴趼人,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生(1866年5月29日)生于北京祖父寓所,三岁,祖父亡故,随父母奉丧南归。十七岁丧父,十八岁被生计所迫,至上海谋事。光緖廿三(1897)年至廿八年,主持上海各小报笔政。从光緖廿九年起,致力小说创作,进入其文学生涯的黄金时代。宣统二年九月十九日(1910年10月21日)卒于沪寓。
续《红楼梦》故事。
《笔梨园》系清潇湘迷津渡者编辑,镜湖惜花痴士阅评,属世情小说。
本书卷端题"新小说笔梨园第二本媚婵娟",残存六回,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小说叙述江南徽州府的江干城,经商落魄当佣工,偶嫖看楼妓女媚娟。媚娟不嫌江干城贫穷,慷慨侠义,历经坎坷,后做了夫妇,共享荣华富贵。
本书卷端题"新小说笔梨园第二本媚婵娟",残存六回,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小说叙述江南徽州府的江干城,经商落魄当佣工,偶嫖看楼妓女媚娟。媚娟不嫌江干城贫穷,慷慨侠义,历经坎坷,后做了夫妇,共享荣华富贵。
又名《黄奴外史》
《补红楼梦》,四十八回,自署“嫏嬛山樵”,名里不详。书当成于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扉页题:“此书直接《石头记》、《红楼梦》原本,并不外生枝节,亦无还魂转世之谬,与前书大旨首尾关合。兹有先刻四十八回,请为尝鼎一脔。尚有增补三十二回,不日嗣出,读者鉴之。”
书叙空空道人自从在悼红轩中将抄录的《石头记》交给曹雪芹删改传世之后,得知此书果然被竞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不禁暗暗自喜。过了一些时候,又听说有《后红楼梦》有《绮楼重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四种新书出现,不觉大惊,急急找来阅读一遍,深感失望。他想,难道是自己当时所抄的还有什么遗漏么?于是又来到青埂峰前,将那块补天未用之石重新细细地再看了一遍,见所抄没有一处差错,沉吟之间,不觉把那块石头翻转了过来。忽然,看见那石头底下尚有一段字迹,正是当日未曾抄写过的,空空道人喜得哈哈大笑道:“妙极!妙极!原来这底下还有这些奇文呢。”于是低头仔细去看。
据那石头底下历历的书云:贾雨村在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一觉醒来,只见甄士隐在蒲团上打坐,反复陈说自己现在视富贵已如浮云,情愿随甄士隐云游天涯海角,早早跳出尘寰。甄士隐见其心诚,便与他一同向大荒山无稽崖而去。路上贾雨村问起太虚幻境之事,甄士隐告诉他,太虚幻境,就是真如福地,又名离恨天,又名芙蓉城,此境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太虚幻境有一个神瑛侍者,日日浇灌一株绛珠仙草。这侍者便是宝玉的前身,仙草便是黛玉的前身,可惜他们有情缘而无姻缘,黛玉只有以泪水偿还他的恩情。现今贾宝玉与柳湘莲俱在大荒山中。贾甄二人此去正是要会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好指引他们归还芙蓉城去,以稍结太虚幻境之缘。
林黛玉自从那日死后,离魂离了大观园潇湘馆,悠悠荡荡来到了芙蓉城,见到了晴雯、金钏、瑞珠、秦可卿、贾迎春、王熙凤、妙玉、尤二姐、尤三姐等。一日,林黛玉独坐房中,等人静时取出日月宝鉴来,将背面对着灯一照,只见里面隐隐有楼台殿阁,好像大观园的景象。于是黛玉仔细观看,又看到了自己住的潇湘馆,宝玉正在那里嚎啕大哭:“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你别怨我,这是我父母做主,并不是我负心。”黛玉听见,不觉一阵心酸,眼中落下泪来,又见宝玉从里面远远而来,渐走渐近,渐近渐真,一直到了自己面前来,嚷道:“妹妹原来在这里,教我好想啊!”黛玉吓了一跳,连忙把镜子放下,回头往四下里一看,见门儿关得好好儿的,只是听见外边帘栊一响而已。黛玉呆了半晌,又拿起镜子看时,只见宝玉还在里面,却又是僧家打扮,向她笑道:“妹妹,我可真当了和尚了。”话没说完,只见一个癞和尚、一个跛足道人上前搀了宝玉就走,渐走渐远,渐渐儿的就不见了。看得黛玉如醉如痴。
香菱死后的灵魂又飘飘荡荡向芙蓉城而去,路上正遇到甄士隐,甄告诉她幼时葫芦庵之事,父女相认,香菱遂归太虚幻境与众仙相聚。
贾宝玉自从那日乡试出场,看见了一个癞头和尚,便恍恍惚惚,随和尚而去。那和尚就是茫茫大士,另一道士是渺渺真人。宝玉在大荒山削发为僧。一日,宝玉、湘莲到山中赏景,忽见一妙龄女郎,殷勤相邀,把二人吓得惊呆,半晌才答道:“我们二人因被痴情所缚,所以斩断尘缘,来此悟道的。虽蒙神仙姐姐雅爱,我们断然不敢从命。”那女郎受到冷遇,转喜为怒,从袖中掏出一块手绢,向湘宝二人劈面掷来,忽然化作一条五色灿烂的情丝,将二人的脖子套住,拉了就走。二人不得脱身,无可奈何,只得随她拉到楼上,交给两位仙子,那两位仙子美艳异常,光华夺目,笑容可掬,说她们难道不如黛玉、尤三姐么?若肯依了她们,成就了好事,包管立刻就与林黛玉、尤三姐相见。
湘莲、宝玉心中惊慌,说心中已万念俱息,如同槁木死灰,即使林黛玉、尤三姐来了,也不过视为陌生路人,漠不关心。正说话间,林黛玉、尤三姐突然出现,喜得宝玉不禁叫起“妹妹”来,湘莲连忙喝斥。宝玉将通灵宝玉摘下,朝林黛玉脸上便打,湘莲也拔出鸳鸯剑,望着尤三姐劈头砍来。只听得“哗啷”一声,犹如山崩地裂,震得湘莲、宝玉二人一齐跌倒在地。急忙睁眼看时,那里有什么天台楼阁,原来还是在茅屋之内,并未下山。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已经回来,是他们考验湘莲、宝玉的心志,结果二人心坚不移,师父非常满意。这时,贾雨村、甄士隐来到,告诉湘宝二人不久将归芙蓉城。
在贾府之中,许多喜事接踵而至。贾赦、贾珍和贾政逢圣上恩赦。归府复官。贾琏扶平儿为正妻,刘姥姥再进荣国府打诨说笑。贾兰中进士,贾环和薛蝌中举,宝钗、平儿喜生贵子。巧姐嫁周姑爷,贾兰订亲。花袭人闻讯探旧主,史湘云又邀新酒会,刘姥姥再醉大观园。此外,湘云年轻守寡归娘家,惜春领紫鹃在家庵修行。
一日,贾母和凤姐、贾珠等人去恶狗村游玩。在恶狗村有一个望乡台,鲍二家的搀着凤姐的手登上巅顶,望下一看,但见烟雾迷漫,不辨东西南北。凤姐定神仔细望去,果然见到荣国府的景观,自己的屋内窗纱半启,平儿和巧姐儿都在炕上坐着作针线活,凤姐不由一阵心酸,眼中流下泪来。再细看时,忽见贾琏和一个年轻的妇人在后院春凳上搂抱着,无所不至的玩耍。见了这般情景,凤姐两眼一黑,栽倒在地。然后凤姐带了司棋,便向西转去,只见西北畸角上放着一个大缸,盛满了醋,里头泡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仔细一看与凤姐一般模样,吓得司棋面面相觑,不敢言语。凤姐自己也吓呆了,定了一定神,把那妇人的肩膀往上一拉,那妇人蹭得一跳出来,赤条精光地站在面前,恰像白羊一般。凤姐仔细打量,见她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像自己,不觉羞得满脸通红,忙揭自己的衣襟来给她遮盖。那妇人上来把凤姐一抱,忽然间踪影全无,吓得凤姐和司棋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凤姐自己心里恍然大悟,平日吃醋的心肠立刻就冰消雪化了。
凤姐闷闷不乐地走在街上,忽遇张金哥喊冤,凤姐因亏心甚为惊慌。经阴府书办冯渊的调停,倒也安宁无事。薛蟠之妻夏金桂因生前好淫,被罚为妓,冯渊看中娶之。宝玉得道下阴府见史太君,归途中见薛蟠遇盗身危,柳湘莲再度相救。探春随夫官署扬州,一日归家探亲,众姐妹重聚,每日在大观园内吟诗作画。贾环恩袭荣国世职。
一日,湘莲、宝玉二人正在门外闲坐,只见大士、真人和甄士隐、贾雨村一起回来。原来他们是送湘宝二人赴芙蓉城的。于是大家出了茅屋,穿云而去。行了两个时辰,远远望见一带淡红围墙,里面隐隐楼台殿阁。警幻仙姑带领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一群仙子并妙玉、林黛玉、迎春、凤姐、香菱、鸳鸯、尤二姐、尤三姐、秦可卿、晴雯、金钏、瑞珠等都来迎接芙蓉城主。湘宝二人由南门进去,走不多远,见一座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写着:“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过了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横书四个大字道:“孽海情天”,有一副对联大书道:厚地高天堪难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在芙蓉城中,有两对眷恋之人久别相见。
湘莲和尤三姐相聚在一起。湘莲道:“自从那日一别,又早十年了。”尤三姐道:“那从前,我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我故以死报。那时因奉了警幻仙姑之命,前往此处而来,又不忍相别,故曾魂来一会,你还记得么?”湘莲道:“这怎么得忘呢?我头里误听了浮言,因而生疑退聘,以致误了你的性命,故此我才痛恨出家的。我并非负心之人,你自然也该知道了。此时倒反得天长地久,竟可以不恨从前了。若没有从前的死别生离,怎么得有今日的逍遥聚首呢?”尤三姐道:“这也是‘塞翁失马,祸福难期?’可见事皆前定的了。”于是二人收拾进房就寝。
在宝玉和黛玉这里,宝玉对黛玉提起古人所说的‘太上忘情,贤者过情,愚者不及情’,他因此悟到 ‘至人无梦,愚人无梦’。说喜怒哀乐之未发时是怯,已发时则是情,但情不一定就是限定为儿女私情。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黛玉认为浓不如淡,淡之意味深远。他们命中注定没有姻缘,他们只得以这些话来消解内心的无限惆怅和痛苦。回首往昔痴情,虽不免叹息,但此时,因果已经了结,二人只能淡然相持。真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切已成为了过去。接着警幻仙子摆庆宴,闻《红楼系音》一曲,湘莲舞剑助兴,曲中唱到那情缘之处,众仙无不叹息。
柳湘莲、贾宝玉到了芙蓉城中,为芙蓉城主。每日与警幻仙姑、妙玉、迎春、黛玉等家人或是说道,或是谈心,或是作诗下棋,或是看花饮酒,或是煮茗焚香,或是看书舞剑,无拘无束,自在逍遥。
孙绍祖自从迎春死后,并没有续弦,因为人家听说他把荣府的姑娘糟塌死了,谁肯把女儿给他续弦。这样,他便整日在外闲荡,常常往来于锦香院,与云儿宿歇。在锦香院有两个姑娘,一个是多姑娘,一个是吴姑娘,都十分与孙绍祖合意。时间不长,李衙内因妻丑陋,也常来锦香院,与云儿十分相好,后来见了吴姑娘,更加喜悦,在院里一住便是十天半月。孙绍祖又没有李衙内花的钱多,故常常扫兴而归。一日孙绍祖又来到锦香院,人回李衙内在内,孙要吴姑娘过来有句话和他说,李衙内不允,孙气愤不过,闯进屋里,大怒之下,把李衙内杀了。李的家人把孙绑住,拖了孙到都察院喊冤。
在阴间,阎罗王那里有文书来,是有几名要过堂转世托生的鬼犯。崔子虚看见内中有李衙内一名,便向他问明了原委。没过几天,过堂的文书里就有了孙绍祖的名字。林如海叫鬼卒把他快叉下油锅底下,鬼卒答应了一声。只见檐前早已设下油锅,烈焰腾腾,烧的锅内的油都滚起来了。一个鬼卒上来把孙先剥了衣服。一个鬼卒提起钢叉照孙绍祖腹上“咯喳”一声叉了起来,双手举着往油锅里一扔,那滚油都溅出了锅外。不一会儿,皮骨俱烂,渐溶化,化成一道清烟。鬼卒把他捞了起来,向地下一扔,用水一喷,依然还是人形。穿了衣服跪下悔悟。仍被罚转世为猪。
林如海处罚了孙绍祖,赴任都城隍,途经太虚幻境,和史太君与众仙相见。入都后,太君魂入荣府巡旧地,黛玉则梦会宝钗话别离情。此时,荣国府家业兴盛,元宵节举家欢庆。到了春日,宝钗约众人踏青大观园,或野餐,或玩风筝,沉迷春色。惜春在秋千上玩得特别高兴,她越打越紧,直飞到半天空,正当众人喝彩之时,不料那秋千架这两边的彩绳忽然一齐断了,把惜春连人带板一齐抛了出去。直抛到四五丈之外,落在了河中。河水正涨,惜春沉了下去,紫鹃看见大哭,料想捞救起来也没用了,便也投河而死。惜春在秋千架上,绳断之时,魂已出窍,看见妙玉在前面招手,便忙上前打招呼。一会儿,见紫鹃也忙忙地赶来,三人一路乘云驾雾,向芙蓉城行去。
在大观园中,众人四时行乐,谈书弄曲,采莲斗虫,赏菊联诗,欢乐度光阴。荣府则家盛业茂,升官嫁娶,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宝钗一日在怡红院游玩尽兴,回到自己屋里,刚一合上眼,就觉得在朦胧之中,见一美人在前面呼唤自己。便随着来到了芙蓉城。见过了牌坊,是一座宫门,上面有一匾,写着四个金字是“福善祸淫”,也有一副长对联:过去未柔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宝钗和众人一路游览,不一时,早已到了荣国府大观园怡红院。可卿与晴雯把宝钗一推,道:“二十年之后再来迎请吧。我们是回去了。”宝钗猛然一惊,醒来却是一场梦,听了听自鸣钟,正打了四下,是五更天了。心里想:比上回到老祖太太那里去的梦更奇了。勉强合合眼,再睡不着,看着天亮,也就不睡了。过了一日,宝钗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只见贾雨村和甄士隐渡过来,甄士隐说曹雪芹所著之书并无续本,但他此书是以贾雨村和甄士隐二人起,又以二人结。现在纷纷四出之书,已经杂乱无章,又怎么知道起结之道呢?
小说以一首诗结束:“满纸荒唐言,略少辛酸泪。休言作者痴,颇解其中意。”
《补红楼梦》的作者曾斥责别的续书“人鬼混淆,情理不合”,但《补红楼梦》也并不逊色于神仙鬼怪之事。而且构思布局又与秦子忱的《续红楼梦》雷同,没有什么独创之处,但情节也不乏精彩,语言也较清新流畅,富于表现力。
书叙空空道人自从在悼红轩中将抄录的《石头记》交给曹雪芹删改传世之后,得知此书果然被竞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不禁暗暗自喜。过了一些时候,又听说有《后红楼梦》有《绮楼重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四种新书出现,不觉大惊,急急找来阅读一遍,深感失望。他想,难道是自己当时所抄的还有什么遗漏么?于是又来到青埂峰前,将那块补天未用之石重新细细地再看了一遍,见所抄没有一处差错,沉吟之间,不觉把那块石头翻转了过来。忽然,看见那石头底下尚有一段字迹,正是当日未曾抄写过的,空空道人喜得哈哈大笑道:“妙极!妙极!原来这底下还有这些奇文呢。”于是低头仔细去看。
据那石头底下历历的书云:贾雨村在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一觉醒来,只见甄士隐在蒲团上打坐,反复陈说自己现在视富贵已如浮云,情愿随甄士隐云游天涯海角,早早跳出尘寰。甄士隐见其心诚,便与他一同向大荒山无稽崖而去。路上贾雨村问起太虚幻境之事,甄士隐告诉他,太虚幻境,就是真如福地,又名离恨天,又名芙蓉城,此境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太虚幻境有一个神瑛侍者,日日浇灌一株绛珠仙草。这侍者便是宝玉的前身,仙草便是黛玉的前身,可惜他们有情缘而无姻缘,黛玉只有以泪水偿还他的恩情。现今贾宝玉与柳湘莲俱在大荒山中。贾甄二人此去正是要会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好指引他们归还芙蓉城去,以稍结太虚幻境之缘。
林黛玉自从那日死后,离魂离了大观园潇湘馆,悠悠荡荡来到了芙蓉城,见到了晴雯、金钏、瑞珠、秦可卿、贾迎春、王熙凤、妙玉、尤二姐、尤三姐等。一日,林黛玉独坐房中,等人静时取出日月宝鉴来,将背面对着灯一照,只见里面隐隐有楼台殿阁,好像大观园的景象。于是黛玉仔细观看,又看到了自己住的潇湘馆,宝玉正在那里嚎啕大哭:“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你别怨我,这是我父母做主,并不是我负心。”黛玉听见,不觉一阵心酸,眼中落下泪来,又见宝玉从里面远远而来,渐走渐近,渐近渐真,一直到了自己面前来,嚷道:“妹妹原来在这里,教我好想啊!”黛玉吓了一跳,连忙把镜子放下,回头往四下里一看,见门儿关得好好儿的,只是听见外边帘栊一响而已。黛玉呆了半晌,又拿起镜子看时,只见宝玉还在里面,却又是僧家打扮,向她笑道:“妹妹,我可真当了和尚了。”话没说完,只见一个癞和尚、一个跛足道人上前搀了宝玉就走,渐走渐远,渐渐儿的就不见了。看得黛玉如醉如痴。
香菱死后的灵魂又飘飘荡荡向芙蓉城而去,路上正遇到甄士隐,甄告诉她幼时葫芦庵之事,父女相认,香菱遂归太虚幻境与众仙相聚。
贾宝玉自从那日乡试出场,看见了一个癞头和尚,便恍恍惚惚,随和尚而去。那和尚就是茫茫大士,另一道士是渺渺真人。宝玉在大荒山削发为僧。一日,宝玉、湘莲到山中赏景,忽见一妙龄女郎,殷勤相邀,把二人吓得惊呆,半晌才答道:“我们二人因被痴情所缚,所以斩断尘缘,来此悟道的。虽蒙神仙姐姐雅爱,我们断然不敢从命。”那女郎受到冷遇,转喜为怒,从袖中掏出一块手绢,向湘宝二人劈面掷来,忽然化作一条五色灿烂的情丝,将二人的脖子套住,拉了就走。二人不得脱身,无可奈何,只得随她拉到楼上,交给两位仙子,那两位仙子美艳异常,光华夺目,笑容可掬,说她们难道不如黛玉、尤三姐么?若肯依了她们,成就了好事,包管立刻就与林黛玉、尤三姐相见。
湘莲、宝玉心中惊慌,说心中已万念俱息,如同槁木死灰,即使林黛玉、尤三姐来了,也不过视为陌生路人,漠不关心。正说话间,林黛玉、尤三姐突然出现,喜得宝玉不禁叫起“妹妹”来,湘莲连忙喝斥。宝玉将通灵宝玉摘下,朝林黛玉脸上便打,湘莲也拔出鸳鸯剑,望着尤三姐劈头砍来。只听得“哗啷”一声,犹如山崩地裂,震得湘莲、宝玉二人一齐跌倒在地。急忙睁眼看时,那里有什么天台楼阁,原来还是在茅屋之内,并未下山。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已经回来,是他们考验湘莲、宝玉的心志,结果二人心坚不移,师父非常满意。这时,贾雨村、甄士隐来到,告诉湘宝二人不久将归芙蓉城。
在贾府之中,许多喜事接踵而至。贾赦、贾珍和贾政逢圣上恩赦。归府复官。贾琏扶平儿为正妻,刘姥姥再进荣国府打诨说笑。贾兰中进士,贾环和薛蝌中举,宝钗、平儿喜生贵子。巧姐嫁周姑爷,贾兰订亲。花袭人闻讯探旧主,史湘云又邀新酒会,刘姥姥再醉大观园。此外,湘云年轻守寡归娘家,惜春领紫鹃在家庵修行。
一日,贾母和凤姐、贾珠等人去恶狗村游玩。在恶狗村有一个望乡台,鲍二家的搀着凤姐的手登上巅顶,望下一看,但见烟雾迷漫,不辨东西南北。凤姐定神仔细望去,果然见到荣国府的景观,自己的屋内窗纱半启,平儿和巧姐儿都在炕上坐着作针线活,凤姐不由一阵心酸,眼中流下泪来。再细看时,忽见贾琏和一个年轻的妇人在后院春凳上搂抱着,无所不至的玩耍。见了这般情景,凤姐两眼一黑,栽倒在地。然后凤姐带了司棋,便向西转去,只见西北畸角上放着一个大缸,盛满了醋,里头泡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仔细一看与凤姐一般模样,吓得司棋面面相觑,不敢言语。凤姐自己也吓呆了,定了一定神,把那妇人的肩膀往上一拉,那妇人蹭得一跳出来,赤条精光地站在面前,恰像白羊一般。凤姐仔细打量,见她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像自己,不觉羞得满脸通红,忙揭自己的衣襟来给她遮盖。那妇人上来把凤姐一抱,忽然间踪影全无,吓得凤姐和司棋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凤姐自己心里恍然大悟,平日吃醋的心肠立刻就冰消雪化了。
凤姐闷闷不乐地走在街上,忽遇张金哥喊冤,凤姐因亏心甚为惊慌。经阴府书办冯渊的调停,倒也安宁无事。薛蟠之妻夏金桂因生前好淫,被罚为妓,冯渊看中娶之。宝玉得道下阴府见史太君,归途中见薛蟠遇盗身危,柳湘莲再度相救。探春随夫官署扬州,一日归家探亲,众姐妹重聚,每日在大观园内吟诗作画。贾环恩袭荣国世职。
一日,湘莲、宝玉二人正在门外闲坐,只见大士、真人和甄士隐、贾雨村一起回来。原来他们是送湘宝二人赴芙蓉城的。于是大家出了茅屋,穿云而去。行了两个时辰,远远望见一带淡红围墙,里面隐隐楼台殿阁。警幻仙姑带领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一群仙子并妙玉、林黛玉、迎春、凤姐、香菱、鸳鸯、尤二姐、尤三姐、秦可卿、晴雯、金钏、瑞珠等都来迎接芙蓉城主。湘宝二人由南门进去,走不多远,见一座石头牌坊,上面写着“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写着:“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过了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横书四个大字道:“孽海情天”,有一副对联大书道:厚地高天堪难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在芙蓉城中,有两对眷恋之人久别相见。
湘莲和尤三姐相聚在一起。湘莲道:“自从那日一别,又早十年了。”尤三姐道:“那从前,我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我故以死报。那时因奉了警幻仙姑之命,前往此处而来,又不忍相别,故曾魂来一会,你还记得么?”湘莲道:“这怎么得忘呢?我头里误听了浮言,因而生疑退聘,以致误了你的性命,故此我才痛恨出家的。我并非负心之人,你自然也该知道了。此时倒反得天长地久,竟可以不恨从前了。若没有从前的死别生离,怎么得有今日的逍遥聚首呢?”尤三姐道:“这也是‘塞翁失马,祸福难期?’可见事皆前定的了。”于是二人收拾进房就寝。
在宝玉和黛玉这里,宝玉对黛玉提起古人所说的‘太上忘情,贤者过情,愚者不及情’,他因此悟到 ‘至人无梦,愚人无梦’。说喜怒哀乐之未发时是怯,已发时则是情,但情不一定就是限定为儿女私情。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黛玉认为浓不如淡,淡之意味深远。他们命中注定没有姻缘,他们只得以这些话来消解内心的无限惆怅和痛苦。回首往昔痴情,虽不免叹息,但此时,因果已经了结,二人只能淡然相持。真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切已成为了过去。接着警幻仙子摆庆宴,闻《红楼系音》一曲,湘莲舞剑助兴,曲中唱到那情缘之处,众仙无不叹息。
柳湘莲、贾宝玉到了芙蓉城中,为芙蓉城主。每日与警幻仙姑、妙玉、迎春、黛玉等家人或是说道,或是谈心,或是作诗下棋,或是看花饮酒,或是煮茗焚香,或是看书舞剑,无拘无束,自在逍遥。
孙绍祖自从迎春死后,并没有续弦,因为人家听说他把荣府的姑娘糟塌死了,谁肯把女儿给他续弦。这样,他便整日在外闲荡,常常往来于锦香院,与云儿宿歇。在锦香院有两个姑娘,一个是多姑娘,一个是吴姑娘,都十分与孙绍祖合意。时间不长,李衙内因妻丑陋,也常来锦香院,与云儿十分相好,后来见了吴姑娘,更加喜悦,在院里一住便是十天半月。孙绍祖又没有李衙内花的钱多,故常常扫兴而归。一日孙绍祖又来到锦香院,人回李衙内在内,孙要吴姑娘过来有句话和他说,李衙内不允,孙气愤不过,闯进屋里,大怒之下,把李衙内杀了。李的家人把孙绑住,拖了孙到都察院喊冤。
在阴间,阎罗王那里有文书来,是有几名要过堂转世托生的鬼犯。崔子虚看见内中有李衙内一名,便向他问明了原委。没过几天,过堂的文书里就有了孙绍祖的名字。林如海叫鬼卒把他快叉下油锅底下,鬼卒答应了一声。只见檐前早已设下油锅,烈焰腾腾,烧的锅内的油都滚起来了。一个鬼卒上来把孙先剥了衣服。一个鬼卒提起钢叉照孙绍祖腹上“咯喳”一声叉了起来,双手举着往油锅里一扔,那滚油都溅出了锅外。不一会儿,皮骨俱烂,渐溶化,化成一道清烟。鬼卒把他捞了起来,向地下一扔,用水一喷,依然还是人形。穿了衣服跪下悔悟。仍被罚转世为猪。
林如海处罚了孙绍祖,赴任都城隍,途经太虚幻境,和史太君与众仙相见。入都后,太君魂入荣府巡旧地,黛玉则梦会宝钗话别离情。此时,荣国府家业兴盛,元宵节举家欢庆。到了春日,宝钗约众人踏青大观园,或野餐,或玩风筝,沉迷春色。惜春在秋千上玩得特别高兴,她越打越紧,直飞到半天空,正当众人喝彩之时,不料那秋千架这两边的彩绳忽然一齐断了,把惜春连人带板一齐抛了出去。直抛到四五丈之外,落在了河中。河水正涨,惜春沉了下去,紫鹃看见大哭,料想捞救起来也没用了,便也投河而死。惜春在秋千架上,绳断之时,魂已出窍,看见妙玉在前面招手,便忙上前打招呼。一会儿,见紫鹃也忙忙地赶来,三人一路乘云驾雾,向芙蓉城行去。
在大观园中,众人四时行乐,谈书弄曲,采莲斗虫,赏菊联诗,欢乐度光阴。荣府则家盛业茂,升官嫁娶,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宝钗一日在怡红院游玩尽兴,回到自己屋里,刚一合上眼,就觉得在朦胧之中,见一美人在前面呼唤自己。便随着来到了芙蓉城。见过了牌坊,是一座宫门,上面有一匾,写着四个金字是“福善祸淫”,也有一副长对联:过去未柔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宝钗和众人一路游览,不一时,早已到了荣国府大观园怡红院。可卿与晴雯把宝钗一推,道:“二十年之后再来迎请吧。我们是回去了。”宝钗猛然一惊,醒来却是一场梦,听了听自鸣钟,正打了四下,是五更天了。心里想:比上回到老祖太太那里去的梦更奇了。勉强合合眼,再睡不着,看着天亮,也就不睡了。过了一日,宝钗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只见贾雨村和甄士隐渡过来,甄士隐说曹雪芹所著之书并无续本,但他此书是以贾雨村和甄士隐二人起,又以二人结。现在纷纷四出之书,已经杂乱无章,又怎么知道起结之道呢?
小说以一首诗结束:“满纸荒唐言,略少辛酸泪。休言作者痴,颇解其中意。”
《补红楼梦》的作者曾斥责别的续书“人鬼混淆,情理不合”,但《补红楼梦》也并不逊色于神仙鬼怪之事。而且构思布局又与秦子忱的《续红楼梦》雷同,没有什么独创之处,但情节也不乏精彩,语言也较清新流畅,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