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散文>>才子佳人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全书十八回,不署撰人,题“名教中人编次”。
  据康熙、乾隆间人夏二铭《野叟曝言》载:《好逑传》“版清纸白,前首绣像十分工致”,可知该书早在清初已刊行于世。是书创作时间当更早,学者多认为作于明代。夏二铭所见本久已失传。今天见者,有独处轩藏版大字本、萃芳楼藏版本、凌云阁梓本、三让堂刊小字本、焕文堂刊本等。
  该书十八世纪传欧洲,译为多国文字,歌德等文学家阅后颇为称颂。
  本书据独处轩藏版本校点,参校萃芳楼藏版本。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作者:(清)荑荻散人。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为了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大团圆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该故事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有较大影响。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本书成于明朝,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称“有法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中国小说史略》说“无撰人名氏”,北京图书馆所藏诸本,或署荻岸散人,或署荑荻散人编次。
    
  本书初刻年代不详。北京图书馆原存清乾隆年间刻本《(新刻天花藏批评)玉娇梨》,四卷二十回,有图,系青云楼藏板,惜乎今已无存。点校以清聚盛堂本为底本,参校清聚锦堂本。
  故事片(无声,黑白)。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24年摄制。
  
  青年何梦霞,应校董秦石痴之聘,任教石湖小学,课余又为远亲崔元礼之 孙鹏郎授课。鹏郎幼年丧父,聪敏好 学,每将先生勖勉之词归告母亲梨娘。梨娘年轻守寡,寄望于其子,对梦 霞万分感激。一日,梨娘园中赏景, 见书斋外新竖“梨花香冢”小墓碑, 不禁自感身世,潸然泪下。花冢原为梦霞惜花所筑,两人相见交谈,由相 怜而相爱。不久,梦霞向梨娘求婚, 并表示非梨娘终身不娶。梨娘不愿逾 越寡妇守节礼教,又恐贻误梦霞,欲投河一死以谢知己,幸被鹏郎追回。 后经梨娘劝说,公公作主,将小姑筠 倩嫁与梦霞。两人勉强成婚,夫妻间 感情淡漠,梨娘自悔又铸大错,忧虑成疾。时北方发生战事,梦霞因婚后 郁郁寡欢,在秦石痴激励下投笔从军 。梨娘见筠倩力赞其行,愈益痛心, 病笃身亡。临终遗书梦霞、筠倩,筠倩方知寡嫂为己而死,深感其情,偕 鹏郎亲赴战地访夫。适梦霞住院养伤 ,读信始知梨娘苦心,从此夫妻相互 敬爱,言归于好。编剧:郑正秋(根据徐忱亚同名小说 改编) 导演:张石川、徐琥 摄影: 汪煦昌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王汉伦 梨 娘 杨耐梅 筠 倩王献斋 何梦霞 郑鹧鸪 秦石痴
  书名: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巧联珠
  
  作者:烟霞逸士 校点:马晓光
  
  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据考,此作者当为刘璋。同治《深泽县志·名宦传》载,刘璋字于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太原人。大约生于康熙六年(1667),康熙三十五年中举,雍正元年(1723)任深泽县令,任四年,被解职。所作小说尚有《凤凰池》、《飞花艳想》、《斩鬼传》等。
  
  此书有癸卯槐夏西湖云水道人题序,以刘璋生年计,此“癸卯”为雍正元年。书当即成于此年或此前不久。
  
  此书版本有五彩堂编次本以及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可语堂刊本和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坊刻本。本书以五彩堂编次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刻本一函四册,半页八行,行二十字。
  作者:弥坚堂主人 校点:小儿
  校点说明
  《终须梦》四卷十八回,卷首目录题“弥坚堂主人编次”,内封右栏署“步月主人
  订”。弥堂主人的姓名履历均不详,步月主人亦未详为何人。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
  目》将此书归入乾隆、嘉庆间才子佳人类小说。
  署“步月主人订”的小说还有《两交婚小传》、《五凤吟》、《情梦柝》、《蝴蝶
  媒》、《画图缘》等,多出康熙、雍正、乾隆间。
  本书据清坊刻本校点。
  作者:无名氏 校点:段桂华 
  
  四卷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由明代传奇《蕉帕记》改写而来。传奇作者为明代人单本,字槎仙,浙江会稽人,约在嘉靖至崇祯年间在世,还著有传奇《露绶记》、《鼓盘记》、《菱镜记》、《合钗记》,连同《蕉帕记》合称《漱红传奇五种》,其他生平事迹不详。本书依照传奇的戏剧情节编改,人物和情节很少变动,是一部集历史、神魔、才子佳人小说为一体的作品,充满了浪漫色彩,颇能引人入胜。
  引凤箫
  十六回 存
  
  题“枫江半云友辑”、“鹤阜芟俗生阅”。
  
  康熙雍正间刊本,四卷十六回。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文中“玄”字或讳或不讳,“弘”、“历”二字皆不讳,可知刊刻于乾隆以前。【藏大连图书馆】乾隆九年刊小本。【藏大连图书馆】
  
  ---出《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白圭志(又名《第八才子书》丶《第十才子书》丶《第一才女传》),嘉庆十(1805)年补余轩刋本。四卷十六回。题“博陵崔象川辑,何晴川评。”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崔象川另有小说《玉蟾记》。
  叙述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善恶有报的故事。
  麟儿报(又名《葛仙翁全传》)
  康熙十一(1672)年序刊本。十六回。
  不题撰人。首有序,后署“天花藏主人题”。天花藏主人,明末清初人,生平不详。其编丶订丶着丶述丶序的小说尚有《人间乐》丶《幻中真》丶《金云翘传》丶《玉支玑》丶《玉娇梨》丶《两交婚》丶《定情人》丶《飞花咏》丶《赛红丝》丶《锦疑团》丶《画图缘》丶《鸳鸯媒》丶《平山冷燕》丶《醉菩提全传》丶《梁武帝西来演义》等。
  叙述廉清娶幸昭华、毛小燕为妻的故事。
  又名《新镌批评锈像秘本定情人》
  清初刻本。十六回。
  不题撰人。署“素政堂主人题于天花藏”。“天花藏主人”等书序均为“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唯此书不同。
  叙述双星与江蕊珠的爱情故事。本书故事紧凑,文笔流畅,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作。
  清代小说。九卷三十五回。
  叙述杨少游建功立业的一生,以及同郑琼贝、秦彩凤、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
  
  《九云记》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
  两派学者都说“铁证如山”
  
  □本报记者 张洁宇
  
    二十多年前,在韩国岭南大学中央图书馆的汶波文库里,一本9卷
  18万字的汉文小说被首次发现,封面题为《九云记》,署名“无名子
  添删”。这部小说以汉文写作,讲述了一些清朝的中国人的故事,其
  情节、描写深受《红楼梦》的影响。这样一部作品,无论从文化遗产
  整理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中韩文化交流的方面来说,都无疑具有重要
  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位未肯留名的“无名子”到底是谁?这究竟
  是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古代白话小说,还是由朝鲜人用汉文撰写的朝
  鲜小说?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到底是应该把它写进中国的清代
  小说史,还是将之纳入韩国的文学史?……
  
    这就是中、韩两国学者至今争论未休的、成为国际文化研究中一
  个小小“热点”的“《九云记》之谜”。
  
     韩国学者意见不一,我国学者多认其为中国小说,法国学者
  陈庆浩以“内证”说明:“《九云记》是朝鲜小说”
  
    《九云记》被发现的二十年来,已有不少韩国学者进行了专门研
  究。以尹荣玉、陆宰用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九云记》是一部地
  道的韩国小说。它承袭了朝鲜著名汉文小说《九云梦》(作者为朝鲜
  人金万重),也受到《红楼梦》、《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刻
  影响,是一部在中韩文化交流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小说。而以丁
  奎福、崔溶澈二人为代表的另一派学者则认为,《九云记》是一部中
  国小说。它实际上就是史有记载、但目前尚未找到的中国清代文人梅
  花所作的小说《九云楼》的抄本。它的发现正可以说明,中韩两国文
  化史上不仅有中国小说对朝鲜小说的影响的关系,同时也有朝鲜小说
  反过来影响中国小说的关系,这种相互和交流的关系意义深远,甚至
  可以说填补了史料的空白。
  
    《九云记》之所以可能成为一个“谜”,还要从“汉文化圈”说
  起。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用以写作的工具,
  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地都大量使用汉字,这些地区就形成了一
  个“汉文化圈”。日本是到13世纪以后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而越南、
  朝鲜则更晚,直至本世纪才停止使用汉字。因此,这些国家不仅保留
  了大量的汉文文献,同时也流传下来很多汉文小说、诗歌、诗话、戏
  剧等文学作品。有趣的是,朝鲜的汉文小说不像日本和越南小说那样
  只写本地的人和事,绝大多数朝鲜汉文小说描写的是中国境内发生的
  中国人的故事,并以此折射和反映朝鲜社会。正因此,作者不详、历
  史上没有记载的《九云记》到底归属哪方,成为了引发研究者争论的
  一则难解之“谜”。
  
    在韩国学者研究了十余年之后,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究所刘世德教授首次将《九云记》介绍给了中国学术界。他的论文
  《论〈九云记〉》,以及他在《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等报纸上发表的报道文章引起了中国学者们的重视。刘世德的观点与
  韩国丁、崔二位学者相同,即认为《九云记》就是《九云楼》,这是
  一部中国小说。支持这个结论的最重要的证据来自韩人金进洙的《碧
  芦集》:此书记载了《九云楼》作者的一段自序:“余官西省也,于
  舟中得见《九云梦》,即朝鲜人所撰也。事有可采,而朝鲜不娴于稗
  官野史之书,故改撰云。”刘世德解释说,“西省”指的是今天的山
  西省或陕西省,由此可见《九云楼》的作者是中国人。而且他所说的
  “朝鲜人不擅长于写小说,所以要自己来写”的话,更说明了他的中
  国人的身份。而《九云记》和《九云楼》只不过是同一部书的不同书
  名而已。
  
    1994年,由刘世德校点的《九云记》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中
  国的研究者和读者终于可以读到这部新发现的小说了。与此同时,刘
  世德关于《九云记》是中国小说的观点也被国内学者所接受。1996年
  出版的《清代小说史》(张俊著)收入了《九云记》,1997年出版的
  《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也将之收了进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其他国内学者发表不同意见,看来,很多人已经认同了《九云记》就
  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能在域外发现中国的古代小说,实现研
  究材料上的突破,学者们无疑都会感到兴奋和喜悦。
  
    但是,今年6月,在台北召开的“韩国汉文小说学术研讨会”上
  “杀出一个程咬金”,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陈庆浩教授“撇开外
  部的资料,直接从文本入手”,由“内证”得出肯定的结论:“《九
  云记》是朝鲜人的作品。”
  
    近日,陈教授在北京专门就此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陈庆浩:从文本入手、可以断定,《九云记》出自朝鲜人之手
  
    多年从事“汉文化整体研究”的陈庆浩教授最近正在进行域外汉
  文小说的研究。目前,他已主持收集出版了《越南汉文小说》,而
  《日本汉文小说》和《朝鲜汉文小说》的收集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在
  这项梳理汉文化历史的大工程中,《九云记》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也是令陈庆浩关注“《九云记》之谜”的一个直接原因。由于研究
  的需要,陈庆浩接触了大量域外汉文小说,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刘世德也承认:“陈先生专门研究域外汉文小说,他看的很多,这其
  中有什么规律,他是掌握的。而我不掌握。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
  结论可以具有说服力的地方。”
  
    基于阅读和研究的经验,陈庆浩首先从语言的角度发现了问题。
  他说:“写作和思想一样,是一种潜语言,难免受到作者的母语影响。
  对不是以汉语为母语或经常使用汉语的人,用白话文写作是相当困难
  的,写出来的作品,留下母语影响的痕迹亦较多。因此,考察一部汉
  文作品是以汉语为母语还是别种语言为母语的人所写,文字是最重要
  的依据。”在《九云记》中,不规范的词句几乎是每一页都可以遇到,
  比如“这么一个好好的居”、“奉把礼物来了,摆两道分上”之类。
  有趣的是,陈庆浩曾请他的韩国朋友们来读这些句子,他们却认为这
  些都是通顺清楚的。陈庆浩说:“这是因为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他
  们习而不察的缘故。”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这种语言出自朝鲜人之手。
  
    在词句和语法以外,陈庆浩当然还有进一步的论证。他说:“生
  活环境、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自然也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这也是我们判断的根据。”因此,他在称谓、制度、地理、风俗及其
  他几个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文本考察,指出了《九云记》中有关方面
  的大量知识性错误。这些明显的例证可以说明,小说的作者并不十分
  熟悉中国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陈庆浩说:“一个外国人写中国,
  他肯定是要露马脚的。”
  
    从文本内部找到了不胜枚举的“马脚”之后,陈庆浩对刘世德等
  学者的那条外部证据也作出了解释。他说:“一个人说‘朝鲜人不善
  于写稗官野史,我来写’,这并不能说明他就一定是中国人。其实这
  样一句话,自然中国人可以说出来,但一个自负的、认为自己很行、
  可以写好小说的朝鲜人也是可以来说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最有说
  服力的证据。”外部资料的不明确,固然是陈庆浩直接从作品本身进
  行考察的一个原因,但事实上,即使有更明确的外部资料,他也还是
  认为“作品本身最为重要”。他说:“一个作品,就算有人证明它的
  作者是中国人,或者就算作者自己说他是中国人,但文本本身的特征
  这样明显,那就要考虑考虑。没有什么比文本本身更重要。所以,我
  现在就是从小说内部证明给大家看,《九云记》不可能是中国人写的
  小说。这简直是铁证如山。”
  
    刘世德:《九云记》就是中国古佚小说《九云楼》
  
    作为陈庆浩的好友,刘世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以前已经读到了陈
  的文章。他告诉记者,他与陈庆浩已经有多次关于《九云记》作者问
  题的讨论了。但直到今天,仍然是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从作品本身并不能判定它是中国人写的还是朝鲜人写的”,刘
  世德肯定地说,“因为现在看到的是朝鲜人的抄本,那么在抄的过程
  中是否有改动,现在看到的是否作品的原貌,这都是无法证明的。所
  以说,是中国作者还是朝鲜作者,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要最终判定
  作者的问题,必须另找证据。”
  
    最重要的一条外证已经证明:《九云楼》是中国人所作。因此下
  面的问题是:《九云楼》到底是不是《九云记》?陈庆浩对此是持怀
  疑态度的,而刘世德则认为这一点确凿无疑。
  
    在李树廷的《金鳌新话跋》里有这样一句话:“《九云梦》向为
  清人某评点成十卷,印行于世。”刘世德认为,这条材料可以证明
  《九云楼》确实曾有十卷印行于世,而首卷全是画像,这就和现在发
  现的九卷的《九云记》完全吻合。刘世德因此说:“如果没有外在的
  材料,陈庆浩先生从内证得出的看法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现在有外在
  的证据可以证明中国人受《九云梦》的影响写了《九云记》,一共十
  本,与现在的情况完全符合。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原来只从
  文本来考察得出的结论的可能性不是百分之百。陈先生现在不考虑这
  个因素,还是只从本文来论证,我觉得是有欠缺的。”
  
    此外,刘世德还解释说:“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传统,一本书有
  好几个名字,比如《红楼梦》也叫《金陵十二钗》,很多书都是这样。
  所以《九云记》和《九云楼》是一本书的两个名字,这是不足为怪的。
  可以看到的是,在朝鲜小说《九云梦》里并没有出现‘九云楼’这个
  名字,但是在《九云记》中,男主人公的家里有一座楼的名字就叫
  ‘九云楼’,书中好几回都写到男主人公与妻妾们一起在这座楼上游
  玩、作诗。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用楼的名字来作书名的有很多,《九
  云记》又叫《九云楼》,这是完全可能的。”
  
    对自己观点的坚持,刘世德与陈庆浩的态度同样不可动摇。他表
  示不同意陈庆浩关于“内证最重要”的观点,而是认为“没有外证时
  用内证是不错的。但有了外证,而且与你得出的结论相反,那就要考
  虑把内证与外证结合起来,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争论远未结束。方法论上的分歧也许更重于“《九云记》之谜”
  本身,这也许是一个影响今后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
  
    刘世德的观点已被不少国内学者所接受,这是事实。但同时记者
  也了解到有一些国内学者,他们虽未公开发表文章,但实际是支持
  “《九云记》是朝鲜小说”的观点的。例如记者在陈庆浩先生住处采
  访时偶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的胡小伟先生就明确表示:
  “我同意陈庆浩先生的观点,《九云记》是朝鲜小说。”他认为陈庆
  浩在研究域外汉文小说过程中见到的此类小说很多,而我们国内的学
  者由于各种原因,见到的很少,因此陈庆浩的观点更能令人信服。看
  来,“《九云记》出自朝鲜人之手”的观点在国内学术界也决不是
  “孤掌难鸣”。
  
    显然,《九云记》的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韩国,都还处于讨论之
  中,虽然双方都认为结论是明摆着的,而且“铁证如山”,但目前仍
  无法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国内,早在1993年北京的“中国古代小说国
  际研讨会”上,刘世德第一次发表关于《九云记》的论文时,陈庆浩
  就已经提出异议,争论已然开始。l995年,当刘世德的论文译到韩国
  以后,持不同观点的陆宰用撰文《〈九云记〉研究现状及其问题商榷》
  进行了辩论。时至今年6月,在台北的“韩国汉文小说学术研讨会”上,
  与陈庆浩持不同观点的韩国学者崔溶澈又发表了论文《“九云梦幻九
  云楼”——韩中小说史上共受注目的<九云记>成书过程》进行商榷。
  两国国内及两国之间的争论依然热烈,看来,一场争论还远远没有结
  束。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的是:在《九云记》归属上的分歧实
  在更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分歧。后者的意义实际已超越了问题本身。
  
    陈庆浩表示,他之所以提出《九云记》的问题,就是要强调内证
  的方法。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假如能够好好去想,好好去读
  这些作品,即使作者没有署名也没有关系,作品本身能够提供线索,
  外国人写的小说是完全可以看得出来的。问题是我们不要被发现新材
  料的兴奋和喜悦所影响,从而作出不够谨慎冷静的判断。学术研究是
  不应该受到这种好奇心的影响的。”
  
    据了解,《九云记》并非第一部有争议的小说。我国学者曾有过
  将著名的朝鲜汉文小说《谢氏南征记》和《红白花传》误认为中国古
  佚小说的错误,造成了“国际笑话”。至今,《红白花传》还收在中
  国社科院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中,没有在大范围内将错误
  纠正过来。据陈庆浩介绍,1997年出版的《韩国藏中国稀见珍本小说》
  不仅误收了《九云记》,同时也误收了另一部朝鲜小说《啖》。因
  此,陈庆浩强调,内证的方法不仅应被用来判定《九云记》的归属,
  它同时也应被运用到对其他小说的判定中去。他提醒国内学者:“以
  后假如再碰到这种情况,要用这种方式去思考,用这种方法去检验。
  不要再发生同样的错误了。”
  
    方法的不同当然不说明研究结果的对错。陈庆浩的说法无疑发人
  深省,刘世德的观点也引人深思。他一再强调“当内证不能说明问题
  的时候,就应该从外面找证据。内证、外证相结合,才能找到最合理
  的解释。”这种方法看起来并不与陈庆浩截然对立,但显然有着侧重
  点上的不同。
  
    “《九云记》之谜”的争论尚未落下帷幕,方法论的分歧也还有
  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无论如何,掌握一种正确的、好的方法就是掌握
  了通往真理的方向。对正确方法的探索无疑将影响到今后的学术研究
  进程,而且,这也许将变成一个与研究本身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课
  题。
  又名《醒风流奇传》
  清刊本。二十回。
  题“鹤市主人新编”,又题“鹤市道人编次”。推测作者生于明末,于康熙十一(1672)年始作本书。
  叙述梅干与冯闺英的婚姻的故事。有仿《好逑传》、《玉娇梨》处。
  又名《玉双鱼》
  清初刻本。十六回。
  不题撰人。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
  叙述昌谷与端容居二人曲折离奇、重续姻缘的故事。
  《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咸丰元年〈1851〉广东富桂堂刊本。封面上端横刻“咸丰元年新刻”,题“大明全传绣球缘”,右栏为“内附钦赐状元”,左下双行小字“学院前富桂堂”。无序跋,有图八幅。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字。其第九回中段有“赛全道:你四人不用惊慌,有我在此,包管得脱牢笼,即抽身而出,再锁房门,自己即上堂去见铁威。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话施赛全心生一计,即时移步传厅……”,此回应分为两回,故本书应为三十回。书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余有藏浙江省图书馆的上海辛丑〈1901〉年由江南书学石印本和现藏安徽芜湖市图书馆的光绪丙年〈1906〉上海洋左书局石印小本,有序及图。
  
    书叙明神宗年间,镇国公胡豹,两朝重臣,字蔚南,现为九门提督、驸马都尉。久怀谋逆之心。其长子云光为广东巡抚,次子为官广西梧州。是年其母九十寿诞。胡豹请假回家为母祝寿。神宗嘉其事亲至孝,赐其母龙头拐杖等,并命其将提督暂交唐绅负责。
  
    胡豹整顿回乡,至襄阳为母祝寿。时胡豹外甥唐云龙落草为寇,也来给外祖母祝寿。胡豹屏退左右,与其密议图鼎之意,并着云龙大量招兵买马,整顿军纪。唐云龙自是高兴。寿毕,唐云龙带着手下骑归回山,因贪看景色,马不小心撞倒铁威,铁威自以为威镇一面,跳起来泼口大骂,云龙赔礼之后,铁威气势不消。云龙火起,令手下将铁威缚在树上并提刀欲取其胸膛。铁威大惧。时乡绅黄世荣带着家人收债回来,远远见此情景,赶紧求其放人,并愿以所收三百金赎之。云龙得知世荣并不认识铁威,仅为仗义救助,感其侠义放了铁威并拒收三百金,戒告世荣救铁威恐会反遭其害,离去。铁威得救,感谢世荣并打听得世荣住处。胡豹三子云福在家,因其父纵容,为霸乡里,无恶不作,一日于街上看见朱秀霞虽荆钗布裙,却出落的天生一段情韵。
  
    着家人打听她是肉铺店主朱百容之女,年十七,待字闺中,即派家人带上礼物上朱百容处求亲。百容素知胡豹德行,岂能将女投入虎口,就以女已字人推托。胡云福得知后发下毒誓,如不弄得百容家离子散决不罢休。一日打猎回来途经百容家门,百容未归,其妻女因百容责怪闭门不出,胡云福着人敲开门后就闯入屋中。秀霞母不愿让女儿陪云福,胡云福就杀了她,秀霞出来见母如此,大哭,以头撞柱,碎首而死。是时有邻居耳闻隔壁一切,但因势单不敢出头。待众贼走后,看到朱家如此,召来乡里看视现场,并立即通知百容。百容见发生如此惨事,要进胡家与云福拼命。众人劝阻,要他去县衙上告,张玉也自愿作证。当时县太爷是胡家襟亲,得状子后,褊护胡家,反诬张玉杀人,屈打致死,并控朱百容诬告着下大狱,又将此事通知胡家,得胡家赠礼。
  
    百容儿子朱能得徒弟梁玉的帮助,探视父亲。朱能在城里开武馆招收弟子,有勇有谋,探视时得梁玉指点,知知府何象峰清正,胡投诉襄阳府,何象峰得知大怒,调案上府,但胡豹通过巡抚压下。府中无能为力,象峰因此告诉朱能上京告状,并修书一封将其推荐给兵部尚书其兄何维柏。朱能回家得众弟子和父亲故友黄世荣相助,得五千两银子和三百两黄金,因此上京。不幸在店中失去银两,朱能太急恚而病。幸得山东历城刘承恩老人相助,并陪老人去讨账。
  
    那铁威因感黄世荣救命之恩,一日备下礼物至黄府。世荣唤出儿子贵保相见,并设宴招待。世荣不欲收铁威的礼物,仅取一点表示心意,但铁威不同意。宴中铁威偶见黄世荣的女儿素娟貌比天人,一时惊呆,无心饮酒,辞别回家,心儿却丢在黄家。后黄世荣着家仆黄安回报铁威。铁威因心有所图,故刻意结交黄安。先是以盛宴款待,继之互为金兰,然后以黄金诱之,黄安终于同意帮铁威弄到小姐。是时黄世荣要送货上京,起程不久后,黄安装病回府,然后骗说老爷病危,唤家中人前去。世荣家人不审,随黄安前往,被送入铁府。铁威露出狰狞面目,并以死威胁他们。当时铁威友施赛全来此,闻得书房中有人哭啼,视之,见其中有自己的妹妹、已嫁黄世荣为妾的赛西,得知真情,心生一计,将铁威灌醉,并将已醉的黄安杀死。救出黄家四人。铁威发觉后追来,贵保逃散,素娟因男女授受不亲,不肯让赛全背负过河,投水而死。
  
    贵保不敢回家,只好独身上京寻父,因无盘缠,一路乞讨。一日至浙江李家村,秀才李建中留其食,见其长相清秀,言辞清雅,因问他为何流落,贵保告诉他原因。李秀才因此留他陪儿子伴读。一日李秀才众弟子及子侄相聚,秀才以诗考之。时李秀才两子苦思不得,贵保为之代笔。李秀才一见,大为叹服,并知非为儿子手笔,询问之下,得知为贵保所为,当面庭试,深叹其才,收为侄儿。因视贵保心忧其父,就令家人李恩护送贵保入京,投靠自己的兄弟李建良处。途中巧遇朱能,兄弟二人一同入京,留李建良处。朱能欲立即拜见兵部尚书,但为李建良所阻,认为朝中多为胡豹之人,不可轻举妄动,应在秋试以后参加科举然后再行图计。自是,贵保安心读书,朱能寻访黄世荣。
  
    秋闺时,朱能得中武魁第二,遂求见兵部尚书何维柏,维柏睹弟之信后得知胡家所为并知胡豹有不轨之心,象峰告诉他朝廷应早作准备。维柏让朱能稍安勿躁,当在殿试后再作主张。
  
    元宵日张居正女素娟抛绣球相亲。朱能偶遇而往视,绣球正投中他,被请入张府。朱能欲辞之,并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辞婉拒,不获准。但却以此不肯当即完婚。这素娟正是黄世荣之女,朱能的未婚妻黄素娟。素娟那日投水,正遇因倭军紧逼,朝廷召其回朝的大学士张居正,将之救起,素娟因担心回家又遭恶人欺凌故愿留张家。方倭王因孙哪咭被朝廷所留,又得奸臣挑拨,发兵而来,大破明军,围攻济南,巡抚束手。张居正到来,将相们向其请教当如何处之。素娟为张居正出谋划策,大获全胜,倭王献叛贼,居正将哪咭好好送回。皇上嘉奖张居正,居正回府后,说起素娟的功劳,欲第二天上朝请皇上加以褒扬,素娟告诉他不可如此。因为这样一来虽使自己得以闻名却使张居正受辱,张居正心感之,又许以请皇上治铁威,素娟又说铁威一小小歹徒,欲以相国之尊与之计较就影响丞相的身份。张居正见素娟如此为自己考虑,感其大度,收素娟为义女并欲为她择一佳婿。所以安排这抛绣球之举。谁知这绣球偏落到朱能的身上。
  
    是年上元节,神宗带一太监微服私访,观天下升平,百姓安居,心中高兴。因踱入建良酒肆中进食,发现人多无座,正欲退间,适贵保这日出来,看见他气宇轩昂,不同凡俗,让入书房,着人安排酒食相待,席中神宗试出贵保学识渊博,胸有甲兵,大喜,颇赏其才。然未到科举之日。一日与朝中大臣谈及此事,张居正谏议说古有破格之举,今皇上如能因其才而不为陈规所拘,是可留汗青之行,无何不可。神宗大喜,命兵部尚书何维柏引贵保入宫,殿试对策,赐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贵保于是以游街牌寻父,恰为黄世荣看见,父子相见,并至张居正处与素娟聚会。是时朱能于中进士后又殿试考取武状元,遂向皇帝奏明自家冤情,张居正、何维柏、黄贵保等人均告发胡豹图谋造反,主张捉拿入朝治罪。左都御史宋琼暗中给胡豹通风报信。
  
    胡豹早已阴蓄死士,制造军号器械,图谋不轨。得宋琼通知后,见朝廷的钦差不仅不拜,反而当其面撕毁圣旨,知府何象峰责其犯天之罪,即将之下狱。梁玉从象峰处得知真情后,立即放出朱百容并与何象峰的家人等偷偷赴京,至京师投何维柏,维柏知胡豹自立为吴王并已起兵,奏明圣上。张居正保举唐坤为靖逆大将军,任招讨大元帅,朱能为先锋,皇上认为军中当有军师为之出谋,朱能又保荐贵保,率大军征讨胡逆。
  
    时胡豹妻公主从家仆处得知胡豹之行,大惊,立即告诉胡母。胡母召儿子前来查明为实,两人百般相劝,胡豹执迷不悟,并怒而提剑欲杀皇姑,其母阻止,误杀母,囚皇姑。并召长子云光、次子云龙举兵响应。云光上书谏父,吞金自杀于广东藩署,次子云龙写信谏父责弟,在梧州自首。
  
    唐坤、朱能率兵到襄阳,初战即杀死总兵莫如龙,大败胡军。胡豹发文催动巴州镇吴威、绥江协王勇、长沙游府陈隆、巫江都司李江及落草大雁山的外甥唐玉龙等处求救。吴威、王勇率兵赶到,被杀败逃入城中。胡豹图谋三更偷营,不料贵保早有准备,再败胡豹,幸得陈隆、李江相救而逃得一命。陈隆以纯阴之气摆下落魂阵,唐坤、朱能战败,是时有朱秀霞神灵相助,飞沙击石,大破陈隆妖法。贵保得助,大破落魂阵,杀陈隆、李江。胡豹催唐玉龙发兵。施赛金告诉众人唐玉龙颇有侠义,并让唐坤以叔侄关系劝唐玉龙归降。贵保在赛全的护送下至玉龙处,玉龙得叔父之信,又得知外祖父被杀,舅母被囚,就决定起兵讨胡。因施赛全本在襄阳城中,用计护送云福出城,然后将其送交官兵的,此时胡豹尚不知赛全为内奸,更不知云龙已投降,故两人至襄阳城下诈开城门,生擒胡豹,打死吴威、王勇,拿下雷象星,放出皇姑。贵保也将铁威全家拘捕,侯旨发落。唐坤凯旋而还。
  
    回朝后,唐坤、朱能、贵保、唐玉龙、施赛全俱受封赏,朱秀霞因贞烈显灵助战,被封贞烈仙姑,建庙祭祀。胡豹、云福被凌迟处死,又将宋荣发配、铁威斩首。赦玉龙并使之奉献皇姑。
  
    神宗问明朱能、黄素娟的一段姻缘,赐素娟女中状元,并作成其婚姻。太师将女儿嫁给贵保。朱能、贵保后或还乡,或赴伍。
  
    《绣球缘》一书,丝毫没有摆脱奸臣害人,志士落难,最后天理昭彰,好人中状元,报仇雪恨,姻缘美满这一俗套。作者是出自下层的浅薄文人,文字水平低,结构、情节多凑合,构思也多有不合理处。如黄素娟其能竟在张居正上,九门提督的外甥公然为寇,又公然出入公门。
  
    再是书有些情节当从杂说小史来。如铁威打捞石狮,早见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卷二。
  又名《新编赛花铃小说》
  清初本衙藏板本。十六回。
  题“吴兴白云道人编本”,“南湖烟水散人较阅”。
  叙述苏州才子江文畹与方素云的爱情故事。
  清代小说,作者:[清]白云道人,讲述的是红粉赠与佳人,宝剑传与烈士的双一才子配佳人的传奇故事。
  《平山冷燕》又名《第四才子书》。全书二十回。不署撰人,题“荻岸散人编次”。首有序,尾署“天花藏主人”、“时顺治戊戌(十五年)”。
  清盛百二《楼堂续笔谈》记此书为嘉兴张博山十四五岁时所作,其父笔削续成之。沈季友《携李诗(上殸+下糸)》又记“张匀年十五作稗史,今所传《平山冷燕》也。”张匀也为嘉兴人。两书所记,当为一人。但据鲁迅先生推断,此书“殊不类童子所为”(《中国小说史略》)。故本书作者为谁,尚无定论,但系清朝初年人,则是无疑的。
  《平山冷燕》主旨颂扬女子才情,为明清言情小说中的上乘之作。曾译成法文,传至欧洲。
  本书据《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四才子书藏本》校点,参校《新刻批评平山冷燕》刊本。
  作者:阿阁主人 校点:尹振海
  《梅兰佳话》题“阿阁主人”著。全书四十段。首有序,尾署“道光己亥年菊月右云赵小宋拜撰”。据序,阿阁主人系曹梧冈,乃一饱学秀才,生平不详,卒于道光十七年(1837)。该书作于庚寅(1830),未几而成。其中第二十七段“慕佳人花信求婚 逞绝才雪香拟古”有回文诗四首,是美人四时闺情题,限纱、鸦、花、遮、斜为上韵,妆、长、伤、墙、香为下韵。
  又名《龙凤配再生缘》
  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十二卷七十四回。
  不题撰人。根据清道光年间陈端生二十卷四十四回弹词本《再生缘》改写而成。陈端生,字云贞,又字春田,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句山孙女,生于乾隆十六(1751)年,卒于嘉庆元(1796)年。工诗擅文词。十七岁(1768)起,二年间完成《再生缘》十六卷,后由于母死丶出嫁丶丈夫犯事等原因,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方始续写第十七卷。卒后,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写三卷始告完成。弹词本《再生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陈寅恪曾将它与希腊罗马史诗相比。
  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合锦回文传
李渔 Li Yu阅读
  原本:笠翁先生 重辑:铁华山人 校点:徐明 
  十六卷,不分回目,有清代刊本。书署“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近代有人考证,笠翁先生即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至于铁华山人的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生在江苏如皋,中年流寓各地,晚年终老杭州。他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有《无声戏》、《十二楼》等作品传世。本书虽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但褒扬忠良和正义,斥责奸佞和邪恶的主题贯穿其中,使作品在爱情故事之外,又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内容。同时,书中的故事情节变幻奇异,小说结构精巧细密,文字亦通俗流畅,在艺术上别具特色。
  又名《绘芳园》。据光绪四年(1878)作者自序可知:作者西冷野樵乃竹秋氏之别名,浙江上虞人,主要活动于道光年间。书存80回,现存有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
  山东按察使祝封之子柏青倜傥任性,不重功名。与二友陈小儒、王兰偕同金陵名妓聂慧珠、聂洛珠游湖。遇恶少刘蕴,缠住慧珠,遭拒绝后怀恨在心,蓄意报复,二珠在小儒的庇护下逃往苏州。后柏青中探花,授职编修。刘蕴诬告柏青,谓其"专以眠花宿柳,虐善欺民为能事",真相大白后,皇帝革去刘蕴之职。后为尚书的陈小儒,与官至代理浙江巡抚的王兰等人起造别墅,以作退隐所在,两河总督云从龙题名:绘芳园。凡遇园中四时花开,即为绘芳园中的诸人画像。男女皆画,其中女像为十美图。陈小儒之妾兰姑教子宝森煞费苦心,流泪劝告,希望儿子成名,为母争气。后来去杭投考,果然中了秀才。陈小儒夫妇复归已极,子婿皆出仕,连两个幼子亦有官衔。正在小儒得意之时,芍药花开了,正应在小儒四子身上。后来四子皆位至三品或封疆大吏。
  画图缘小传
  作者:天花藏主人
  第一回别开仕路下诏求贤 巧遇仙人授图察贼
  第二回花天荷感仙传挺身呈妙策 桑元戎惑谗言无意出奇兵
  第三回过路客认画图直游秘室 奉公差执牌票误捉闲人
  第四回学霸相公受饱老拳之辱 家藏公子感不识面之恩
  第五回 三生知己奔走粤中 二美怜才徘徊花下
  第六回 智监军呆折本巧释冤 恶秀才明害人暗吃苦
  第七回 花氏子吞钩饵一段姻缘 柳家郎窃彤管两番酬和
  第八回 逼友题诗留心窥破绽 代弟联吟当面弄机关
  第九回 出自名借聘定他人之婚 托别故说亲作本家之伐
  第十回 侠男儿立崖岸明拒檄文 智才女识权变暗施妙计
  第十一回 花大本逼子占高魁 夏按察荐贤膺重任
  第十二回 赖徒夫死里获生机 花总戎美中寻不足
  第十三回 亟催婚愈急疑李即桃 再睹面始真悟梅代杏
  第十四回 乔装丈母硬主婚 鹘突媒人空着急
  第十五回 美恩爱亲折证方得分明 好姻缘各揣摩尚多疑虑
  第十六回 认花田俏佳人得婿 平峒贼大丈夫封候
首页>> 文学论坛>>散文>>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