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Literature>>杂文
郁离子
Liu JiRead
  郁离子,明刘基著,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
  《郁离子》与其他笔记杂录不同,多论说与譬喻,故编入散文类。
  此系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原文无序号,为便于检索,日本九州大学荒木见梧教授在原本(复印件)每一段前增加了序号。此文现经标点后,特将序号单独标出。
  学界有关李贽的研究已较丰,而邓豁渠其人则所知尚少。邓氏有《南询录》一卷,万历二十七年刊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荒木见悟先生有“登豁渠的出现及其背景”。荒木先生文及《南询录》全书俱见《中国哲学》第十九辑(长沙:岳麓书社,1998)。
东谷赘言
Ao YingRead
悦容编
Wei YongRead
  又名《鸳鸯谱》。是一篇有关女性美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分为:随缘、葺居、缘饰、选侍、雅供、博古、寻真、及时、晤对、钟情、借资 、招隐、达观等十三部。
  
  文章对美女的选择、美女的居住环境、室内陈设、识字女子室内的书画、书籍,直到美女的修饰、化妆都有所论述。特别对美女的各种情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卫咏认为女子的美丑,没有绝对的、僵死的标准,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他说:“大抵女子好丑无定容,惟人取悦,悦之至而容亦至,众人亦收国土之享。”女子的美丑,只在于男人的主观爱好。有喜欢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欢者的眼中就变得美丽了,众人也就跟着说这位女子美貌出众。也就是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基于这种对女性美审美标准的相对性的认识,作者提出选择美女(妻、妾)“要以随其所遇,近而取之,则有其乐而无其累”。而不要苛求,不要对女子吹毛求疵。主张选择女子要随缘分,而最美的女子是不容易遇到的,不要过分追求。“天地清淑之气,金茎玉露,萃为闺房。遇之者,若前世,若梦中,瑟鸣铁跃,剑合龙飞,一切关河岁月,都不能间隔。然非奇缘不遇。”没有“奇缘”是难于遇到绝色美女的,因而不能苛意追求她。遇到差不多的女子,只要有缘分就是好的妻、妾。“无才便为德,大贞出于淫,皆当弃短取长,安知不买骨致马,而天龙降于好画者哉!”提出了“弃短取长”的选择妻、妾的原则,主张要看到女子的长处,不要看其短处。这是颇有见地的看法,也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差一点的,甚至丑一点的,只要自己认为她美,她就是美女。这就是卫泳的美女观。
荆园小语
Shen HanguangRead
  申涵光(1618---1677),字孚孟,号凫{昭下皿}一号聪山。直隶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清顺治中恩贡生,绝意仁进,累荐不就。少年时即以诗名闻河朔间,与殷岳、张盖合称“畿南三才子”。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
花烛闲谈
Yu ChangRead
  于鬯的著作中有香草校书的大部份X刻过。于氏的女婿张以诚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存了于氏的手稿,亚抄校了副本。一九五四年,张以诚等把于氏著作的全部稿本和抄本分别捐献给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
  香草校收是校勘经部的著作。续校收是校勘子、史部的著作,包括老子至水经注、淮南子十五家。其中列杨,主要从列子辑录有关杨朱的言论,末尾三条辑自庄子、说苑和淮南子,全篇没有著者案语,体例和其它 各篇不同。
悔过自新说
Li YongRead
高高的树上
Yi ZhongtianRead
  本书是易中天的第一部文学选集。书稿分为八个篇章。第一篇“新疆诗草”,是作者早期在新疆的诗歌作品。易中天写诗,会引起读者极大关注。第二篇“无花果集 ”,是散文诗的小品,文笔十分优美。第三篇“读书时间”,这些文章嬉笑怒骂,具有易中天随笔成熟期风格。第四篇“艺术世界”,一组有文学性的“另类序言 ”。第五篇“水浒四章”、第六篇“人在官场”是易中天的文学评论,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和社会关系的紧要处,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第七篇《文火慢熬》和第八篇《高高的树上》 两个中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高校生活,犀利、敏锐,引人卒读为快。
放虎归山
Li LingRead
  本书李零12年前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杂文随笔集,此次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增订版共收入了28篇文章,分为七辑。其中删掉了旧版中的六篇序跋和《吃苍蝇》,并增加了近年来的十篇新作。原版的《放虎归山》可以说是《花间一壶酒》的“前传”,增订版的《放虎归山》在某些方面则又成了《花间一壶酒》的“后传”。
花间一壶酒
Li LingRead
  本书收入的文章是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千夫所指
Kong QingdongRead
  本书为孔庆东最新作品集,精选自孔庆东博客“东博书院”。分为“温情蛤蟆功”、“观点流星锤”、“原创倚天剑”、“风波疯魔爪”、“工作扫堂腿”等十辑。所有文字均崭新出炉,鲜蹦活跳,生猛可乐,读者可欣赏该坏人千夫所指之下故作悲愤之惨状也。
大道无所不在
Liang ShiqiuRead
  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梁实秋先生对生活和点滴感悟;于寻常中洞察人生百态;于艰难中闪烁谐趣幽默;循着先生的心迹;在淡淡的沉思中品苦品乐品人。本册主要收录梁实秋先生描绘人性百态和各种社会世相的文章。
周国平全面阐述人之为人:善良 丰富 高贵
Zhou GuopingRead
  本书作为周国平的第四个散文结集,一方面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阐述了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些怪现状,分析了社会现实,涉及性爱自由、网络暴力、金钱观、电视文化等青年群体敏感的问题。书中还第一次披露了作家的三次法律诉讼和《妞妞》事件,以及对崔健等一些比较著名的文化人物的品评。“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近几年来反复考虑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在本书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各自的朝圣路
Zhou GuopingRead
  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守望的距离
Zhou GuopingRead
  这是迄今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汇集了他从1984年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
  千百年来,人类无时无刻不企图解破人生之谜,却始终没有人能解得透,至今人之百年仍如“一瞬”。也许正因为解不透,人们才越要解,人生的魅力也尽在这里边。成长和死亡,愉悦和痛楚,成功和失败……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每个人的“一瞬”都是“难以把握,绝不重复”,就更有了无穷意味。本书为蒋子龙文集,其中包括读史,识人,省世,解情4部分。
丑陋的中国人
Bai YangRead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杨生前最后一次授权的杂文——《丑陋的中国人》,本版《丑陋的中国人》与以往在大陆出版的版本内容更为完整。版本独具特色——人民文学版的《丑陋的中国人》特请著名漫画家方成绘制了插图,柏杨享年八十九岁,方成今年九十岁,两位年近九旬、都以讽刺见长的老者携手,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另外,著名作家冯骥才也特为本版《丑陋的中国人》写了一篇序言。
领导讲话宝典: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十大谋略
Miao FayongRead
  世上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魅力提示:马凭四条腿官凭一张嘴。要想官运好,您就从练好嘴皮子做起吧,学会做咯咯叫的老母鸡!在领导学中有一个老母鸡原理,即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不但要有实干精神,工作好,而且要善于发表讲话,口才好。
变形记:不可不知的角色换位
Yuan YuanRead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若干个角色,每个角色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学会反串,才不会为角色所困,成为一个轻松自如的演员。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人可以在一场景或一时间扮演单一的角色,也可以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正是这种不断变化的人生角色,才构成绚烂多彩的人生。
胡思乱想的日子
Wang YuewenRead
  《国画》、《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首部杂文集。他看上去精通官场哲学,却早早地逃离仕途。他的文字深刻而痛苦,为人却如此温和轻松。其实他一直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胡思乱想的日子》收录王跃文近一年来的最新文字,既有对时下官场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又有对历史人物、事件及国内外时政的评论,此外作者还拿出相当篇幅记录幼时的乡村逸事,及眼下的生活。
一炉烟火
Liu ShaomingRead
  本书是作者最新推出的散文集,分为“试遣愚哀”、“师友文章”、“旧日的足迹”、“屯门杂思录”四辑。作者所发之思、所遣之怀,既有于小中见大对当下文坛的点评,也有由文及人对先辈大家的追怀;于信手拈来中细论友朋、调侃日常的文字尤显细腻,而对人类永恒问题如生与死的思考,对生活情趣如浪漫的剖析,更显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文字不是东西
Liu ShaomingRead
  This book is the author of essays, divided into "old", "The writing thing", "How can it be what the text", "cultural addiction," "Lonely translation thing" five series. Article Dalv to scholars, literary works or their own experiences as a literature review cited express to explain feelings, including the recollections of old Hong Kong, the ridicule of Jinxi literary anecdotes, interesting narrative of literary trivia, the word "color" of the comments on unique experienc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phenomena.
Translated by Google
Home>> Literature>>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