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銘》原名《訂頑》,為《正蒙乾稱篇》中的一部分,張載曾將其錄於學堂雙牖的右側,題為《訂頑》,後程頤將《訂頑》改稱為《西銘》,纔有此獨立之篇名。
此篇之核心思想在於:以乾坤,天地,和父母(含男女,夫婦及家庭)為一體,以乾坤確立起感通之德能,闡明此德能如何從個體之身位嚮家庭或傢政展開,並推達到天下。隱而不顯的是“氣之本體”感發的思想,是氣之感通性貫穿其間,如果離開了“氣”的貫通和感通性的話題,是不會有文本語句之層層展開的。這也與張載本人的“氣本論”是相通,而乾坤之說源於《易經》,與陰陽之氣的理論也相關。
此篇雖“大抵皆古人說話集來”(《朱子語類》捲九十八),但全部由儒傢典籍中引證事例。可以把它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為思想之發揮,後一部分是具體之事例的列舉。觀其文字,確實大抵“皆”是對儒傢四書五經的字句的采擷,這恰好反映了那個時代以及張子本人寫作方式的特點
此篇之核心思想在於:以乾坤,天地,和父母(含男女,夫婦及家庭)為一體,以乾坤確立起感通之德能,闡明此德能如何從個體之身位嚮家庭或傢政展開,並推達到天下。隱而不顯的是“氣之本體”感發的思想,是氣之感通性貫穿其間,如果離開了“氣”的貫通和感通性的話題,是不會有文本語句之層層展開的。這也與張載本人的“氣本論”是相通,而乾坤之說源於《易經》,與陰陽之氣的理論也相關。
此篇雖“大抵皆古人說話集來”(《朱子語類》捲九十八),但全部由儒傢典籍中引證事例。可以把它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為思想之發揮,後一部分是具體之事例的列舉。觀其文字,確實大抵“皆”是對儒傢四書五經的字句的采擷,這恰好反映了那個時代以及張子本人寫作方式的特點
北宋張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張載提出“太虛即氣”的理論,肯定“氣”是充塞宇宙的實體,由於“氣”的聚散變化,形成了各種的事物現象。張載一生著述頗豐,有《文集》、《易說》、《春秋說》、《經學理窟》等等,《正蒙》是張載經長期思考而撰成的著作,是他的哲學思想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