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佚名 Yi Ming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繁体横排本《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哈哈儿据岳麓书社1985年8月版《中国历代诗话逊》录校制作。
  《汉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遂初堂书目》著录于集类文史类,未题撰者。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复斋漫录》,以及《能改斋漫录》《清波杂志》,知作者张姓。书疑成于北宋末,至迟在南宋初叶。
  
  《汉皋诗话》偏于字句之校勘或评正,所论以杜诗为多,间有所得。清人朱鹤龄注杜,曾参考此书。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繁体横排本《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诗事》,不知卷数,不著撰人。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仅《竹庄诗话》录存十五条。郭绍虞曾辑其佚文,并称其成书或在北宋之季,至迟亦在南宋初。
  
  是书所述多北宋时事,论诗重含蓄,如谓郑文宝咏柳诗“有余意”,谓潘氏《秋扇歌》“颇有情致”。于王安石笔力之“自在”,因旧而语意俱新,颇多褒扬。所论皆不无识见。宋人诗话偏于记事,《诗事》则注重评诗。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繁体横排本《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朝鲜版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佚名 Yi Ming阅读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撰者不详。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下卷谓此书已佚,实则流传海外。韩国奎章阁藏有朝鲜时代版本,又忠南大学校赵钟业教授曾于书肆购得一本,收作《韩国诗话丛编》附录。此书全称为《唐宋分门名贤诗话》,但诸书著录征引,或用简称。如《宋史·艺文志》文史类作《唐宋名贤诗话》二十卷,尤袤《遂初堂书目》文史类作《唐宋诗话》。又有引作《名贤诗话》、《分门诗话》者,皆为同书之异称。
  
  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郭绍虞《宋诗话考》下卷根据严有翼《艺苑雌黄》和黄朝英《缃素杂记》曾引用是书,认为其年代较早。又据张镃《仕学规范》引用两段文字,皆见于《西清诗话》,指出“是书虽早,亦必在《西清诗话》之后”。又据方深道《集诸家老杜诗评》多有引用,而深道为宣和六年(1124)进士,“知此书必为北宋时人所辑,大约与蔡絛同时”。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是第一部分门类编的诗话总集,全书二十卷(今存十卷),分三十四门,后代《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著,皆踵事增华之作,其在诗话史上的开创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同时,这又是钞撮诸书而成,每一条材料,皆有所依傍,非其自创。
  
  哈哈儿据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录校制作,原书注释全部删除。
  《漫叟诗话》,不知卷数,不著撰人。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诗话总龟》等有所录存。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皆得六十一条。
  
  《漫叟诗话》论诗重格韵,但不废巧语,并讲究用事、字句。称苏轼“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道山清话》一百三十四条,撰者失考。书后有建炎四年(1103)朝奉大夫、主管亳州明道官暐之《后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见著《馆秘录》、《曝书记》,并此书为三。”前二书皆佚,此书旧题王暐撰,非是。据是书所载,撰者与秦观张耒等人有所过从,记苏黄事又特详,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蜀党中人,固灼然可见矣”。
  
  《道山清话》,《说郛》(涵芬楼本)卷八十二录九十条,作一卷,撰者题“道山先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类小说家类,作《道山新闻》一卷;《四库全书》收于子部小说家类。
  
  《道山清话》所记亲历事,最早为元祐二年(1087)雪中过范尧夫,记事则终于崇宁五年(1106),《后跋语》又作于暐之晚年,故是书当成于哲宗(1086-1100)、徽宗(1101-1125)二朝时。
  
  《道山清话》所记皆为当代杂事,对名臣如司马光、吕公著、王安石、章惇、富弼、范镇、刘挚、彭汝砺,道学如邵雍、程颐,文人如张先、晏殊、石延年、欧阳修、苏洵、李觏,刘攽、苏轼、黄庭坚、秦观、张耒、张舜民等人轶闻、言论颇多采录,其中关于苏轼、黄庭坚之集外言论尤为珍贵。书中引司马光诋王安石“天资僻执好胜,不晓事”等语,显系出于党见。
  
  陶诗自唐声誉始隆,至宋不衰,宋人视其为“清淡之宗”(蔡絛《西清诗话》)。苏轼“独好渊明诗”,于陶诗之“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推崇备至,以为曹、刘、鲍、谢、李、杜所不能及(《与苏辙书》)。《道山清话》所载苏称美“平畴交远风”联一事,可见一斑。又述曾纡以黄庭坚“信笔戏书”白居易之诗为“点铁成金”,于江西末流诗弊亦不无针砭。
  
  哈哈儿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点校录入制作,非诗话部分亦全部录入,以窥本书全貌。个别错谬之处,据它本校改。
唐宋名贤诗话
佚名 Yi Ming阅读
  《唐宋名贤诗话》二十卷,简称《名贤诗话》、《唐宋诗话》,不著撰人。原书久佚,《缃素杂记》、《艺苑雌黄》、《古今类总诗话》,有所称引,作《名贤诗话》;《集诸家老杜诗评》、《事实类苑》,亦有称引,作《唐宋诗话》。郭绍虞曾辑其佚文,得五条。《遂初堂书目》著录于文史类,作《唐宋诗话》;《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作《唐宋名贤诗话》,二十卷。辑者当为北宋人,成书亦较早。
  
  是书为北宋出现最早之诗话总集,辑“唐宋名贤”论诗文字多种。所存五条,多记奇人异事。《石曼卿》条,称石延年以诗“豪于一时”,其《寄尹师鲁》一篇“意深词美”,赖《迷仙引》以传世。关咏,字永言,“永言”盖谐音,言诗须永言,谐以声韵,始可动人。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纪诗》,不知卷数,不著撰人。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着录,唯《诗话总龟》前集有部分录存。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六条,罗得九条。是书所记多为苏轼事,间用第一人称,且多引苏诗,或疑苏轼自撰,待考。
  
  哈哈儿据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宋诗话辑佚》录校制作。
雪浪斋日记
佚名 Yi Ming阅读
  《雪浪斋日记》,不知卷数,不著撰人。原书失佚,亦不见诸家著录。《说郛》(宛委山堂本)卷十七有节编本,存四条;《诗话总龟》录存十二条,《苕溪渔隐丛话》录存三十九条,《诗人玉屑》录存十条,《诗林广记》录存五条,连同《说郛》节编本共七十条,去其重见者得四十条。今特辑选十四条。
  
  《雪浪斋日记》认为“诗止于唐”。作者对唐代大诗人都作了充分肯定,指出他们虽风格不同,却均堪为后世之师。可见作者提倡风格的多样化。
  
  是书以“语新意妙”为艺术主张,要求诗人创新。关于如何才能创新,是书似有下列见解:首先,指出陶洲明、谢灵运诗所以好,是“由其人品高”,因此批评王、杨、卢、骆只“叫呼弦鬻以为文”,批评“晚唐气象衰薾”;其次,应学习前人精妙之处,所谓“为诗当饱参”,即体会前人妙处,“然后臭味乃同”;再者,特别应当“得老杜句法”。
  
  哈哈儿据《中国历代诗话逊录校制作。
  《诗评》一卷,佚名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著录此书,云作者“不知名氏”。当据旧题蔡传编《吟窗杂录》本。此书列于《续金针诗格》之后,未署姓名。后人误以为作者同前,遂题作梅尧臣撰。明刻本、钞本《吟窗杂录》卷前总目“《诗评》”下均题“梅尧臣撰”,《诗学指南》本承之,亦题作“梅尧臣”。《吟窗杂录》明刻、明钞本,或据宋本重刊,或据宋本影钞。于此推知,此书移至梅尧臣名下,或于南宋重编《吟窗杂录》时所改。
  
  此书作者既已佚名,时代亦不可考。浩然子《吟窗杂录序》谓其所收诸书乃自“魏文帝以来,至于渡江以前”,而《诗评》列于《续金针诗格》之后,其产生年代当亦在此之后。从内容来看,作者颇为浅陋,如引贾岛《送杜秀才东游》,乃误题作《送杜甫》,不知杜甫死后近十年贾岛方出世;又引杜荀鹤诗而误作杜寂,不知杜寂乃大历时人,而杜荀鹤为晚唐诗人。其诗学理论亦沿袭齐己《风骚旨格》以来之余绪。
  
  哈哈儿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
  《灌畦暇语》一卷,三十二条,不著撰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证,本书称唐太宗为“皇祖”,自称“臣”,书中曾引韩愈二诗,则著者当为中唐以后人。
  
  《灌畦暇语》,《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子部杂家类,《遂初堂书目》著录于小说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答仲秉一条,宗旨盖出于黄老,而大抵持论笃实。”
  
  哈哈儿据《学海类编》本,参考《四库全书》本录校标点。其中非诗话部分全部保留,以窥本书全貌,而诗话条以另色标之。
  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
  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见李氏旧臣
  也。中於南汉称彭城氏,於留从效姓称娄。钱塘厉鹗跋,以为吴越国人入宋所作,
  避武肃王讳。然闽王“延翰”条下,称其妻为博陵氏,则又何为而讳崔乎?年代
  绵邈,盖不可考矣。其书纪吴杨氏、南唐李氏、蜀王氏、孟氏、南汉刘氏、闽王
  氏之事,称曰五国。然以其地而论,当为四国。若以其人而论,当为六国。未审
  其杨、李并为一,抑孟、王并为一也。郑樵《通志略》列之《霸史类》中,实则
  小说之体,记录颇为繁碎。中如徐知诰斥进黄袍诸事,为史所不载。又李煜为李
  璟第六子,而此云璟之次子,与史亦小有异同。然考古在於博徵,固未可以琐杂
  废也。前有万历中太常寺少卿余寅题词,讥其四国俱加伪字,於蜀独否。今考书
  中明书伪蜀王建,又书孟知祥以长兴五年遂僣大号,何尝不著其伪。卷首总纲既
  以前蜀、后蜀为分,再加伪字,则或曰前伪蜀、后伪蜀,或曰伪前蜀、伪后蜀,
  词句皆嫌於赘,是以省之。《公羊传》所谓避不成文是也。谓不伪蜀,殊失其旨。
  至“南汉”条下称伪汉先主名岩,后名俊,又名,之字曰俨,本无此字,
  欲自大,乃以龙天合成其字。以其不典,故不书之。寅援《唐史》书武后名曌以
  驳之,则其说当矣。
  二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载之《霸史类》中,亦不云谁作。马端临
  《文献通考》、戚光《南唐书音释》并作《江南馆载》,字之讹也。陈氏《书录
  解题》载是书原序,略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
  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得郑君所
  述於楚州,其事迹有六家所遗或小异者,删落是正,取百九十五段,以类相从”
  云云。振孙谓郑君者,莫知何人。考郑文宝有《南唐近事》二卷,作於太平兴国
  二年丁丑。又《江表志》三卷,作於大中祥符三年庚戌。不在此序所列六家之内,
  则所称得於楚州者,当即文宝之书。检此书所录杂事,亦与文宝《江表志》所载
  互相出入,然则所谓删落是正者,实据《江表志》为稿本矣。今世所行《江表志》,
  名为三卷,实止二十四页。盖残阙掇拾,已非完书。此书所谓一百九十五段者,
  今虽不可全见,而《永乐大典》内所引尚夥,多有《江表志》所不载者。则《江
  表志》虽存而实佚,此书虽佚尚有大半之存也。《宋志》载此书二卷,《书录解
  题》及诸家书目并同。今采辑其文,仍为二卷,以补《江表志》之阙焉。
  版本:宋代话本。士礼居刻本,源出赐书楼藏旧抄本。卷首载范仲淹《唐相梁公庙碑》,作于贬官番阳时,当在明道二(1033)年之后。
  作者:不题撰人。
  内容:叙述唐相狄仁杰九次劝諌武则天的故事。本书内容多取材自史料,文字朴拙,俚俗口语相间。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佚名 Yi Ming阅读
  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三卷。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原本描写唐僧取经故事中都是以唐僧为主人公,而在这本话本中则改为猴行者-孙悟空的原型)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可能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历史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  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版本
  
  今存宋元刻本两种。
  一为大字本,题《新雕三藏法师取经记》,分三卷,每一卷缺第一至三则,第二卷全缺。此本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德富苏峰成篑堂文库,罗振玉曾据以影印,收入《吉石庵丛书》初集。
  一为巾箱本,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凡十七节,中卷第七节结尾及第八节前半部分亦缺,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题款。此本原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大仓喜七郎,1916年罗振玉亦据以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据此本影印,收入《古本小说集成》。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李时人,蔡镜浩校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7
  
  此书是较早的唐僧取经故事的话本,对后代写“西游”故事的文学作品影响颇大。
  佚名撰。宋建炎、绍兴年间(1127—1162)写成。该书根据唐宋有关端砚的零星资料辑录成册,记述砚石的产地,分析端砚的石质,特别提到了石眼。
  《歙州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惟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歳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録觧题》载有:“《歙砚圗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县唐 积撰,治平丙午歳”云云,其年月与此相合,然则此即积书矣。中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门,所志开凿成造之法甚为 详晰。葢歙石显于南唐,宋人以其发墨,颇好用之。土人藉是为生,往往多作形制以希售。米芾尝讥其好为端样,“以平直斗样为贵”,“滞墨甚可惜”。而此书“ 名状”门内实首列端样,亦可以考见一时风尚也。《书録觧题》作“图谱”,米芾亦称“今之制见《歙州砚图》”。而此本有谱无图,葢左圭刋入《百川学海》时已 有所删削,今亦姑仍之云。
  《南窗记谈》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多记北宋盛时事。淳熙中袁文作《瓮牖闲评》,已引其书,则作於孝宗以前。而中有叶梦得问章惇济一条,又有近傅崧卿给事馈冰云云。梦得为绍圣四年进士,高宗时终於知福州。崧卿为政和五年进士,高宗时终於中书舍人给事中。则是书当在南北宋间也。中载叶景修述延祐戊午开元宫立虞集碑一条,乃元仁宗五年事,殊不可解。检核别本,此条独低二格书之。乃知上一条记蔡宽夫在金陵,凿地丈馀,得灶灰及朱漆匕箸事,元人读是书者,因记王眉叟掘地丈馀,得花台鱼池事,批於其旁,故称与此事相同云云。此事即指蔡宽夫事也。曹溶所藏之本,因传写者不究文义,一概录作正文,故致是讹异耳。其书凡二十三条。袁文所引卫大夫一条,此本不载,盖已非完书。然所记多名臣言行,及订正典故,颇足以资考证。惟袁州女子登仙一条,庞籍见天书一条,颇涉语怪。然籍见天书一事,《曲洧旧闻》已载之。盖宋人说部之通例,固无庸深诘者矣。
炀帝迷楼记
佚名 Yi Ming阅读
建炎复辟记
佚名 Yi Ming阅读
  南宋·佚名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人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则道尽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
首页>> 文化生活>>佚名 Yi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