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贾葆蘅 Jia Baoheng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贾葆蘅 Jia Baoheng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
  《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以华人在加拿大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云为主线,全面叙述加拿大华人的百年历史。老移民和新移民并重,加拿大视野与中国视野交叉,展现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曲折、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如实反映中华文化与加国文化在华人移民群体生活中的冲突、理解、接纳和转化,为全球化过程中的移民生态提供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典范。
  序一:为百年移民史留下见证
  序二:移民史需要全球视野
  鸣谢
  序篇 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第一编 自由出入时期(1858-1884)
  第一章 两次移民的热潮
  第一节 淘金热潮时期
  第二节 建筑铁路时期
  第二章 唐人街的建立与华侨社会
  第一节 唐人街的分布
  第二节 人口分布、男女两性比例及籍贯
  第三节 职业和政治、经济地位
  第四节 洪门、房口和善堂的形成
  第五节 宗亲侨团、地区侨团和中华会馆的成立
  第三章 与白人和原住民的关系
  第一节 与白人的关系
  第二节 与原住民的关系
  第二编 管制入境时期(1885-1922)
  第四章 排华事件和华侨的抗争
  第一节 人头税
  第二节 白人排华法案和事件
  第三节 华侨的抗争
  第五章 与中国的关系
  第一节 清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第二节 保皇会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加拿大
  第四节 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与华侨的关系
  第五节 援助祖国和家乡建设
  第六章 人口及职业的变迁
  第一节 华侨人口
  第二节 职业和生存状况
  第七章 各地唐人街的发展和侨社侨团
  第一节 唐人街的发展
  第二节 华侨社区中的种种弊端
  第三节 华侨社团的发展与作用
  第四节 华侨社团内部冲突及其原因
  第八章 华文教育、报刊和戏剧、建筑、医疗卫生、宗教、墓葬活动
  第一节 创办华文学校
  第二节 戏曲、报刊、中国特色建筑
  ……
  第三编 禁止入境时期(1923-1946)
  第四编 选择入境时期(1947-1966)
  早期华工们为了在这片新大陆生存和发展,没有选择地接受或者采取了群居在城镇中心边缘地区,既可以维持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依赖群体的力量,免受无所不在的白人欺负,这样,唐人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成为华人在异国他乡躲避主流社群肆意凌辱华人的避风港。
  面临举目无亲,语言风俗根本相异的环境挑战,以及淘金修路的艰难营生,华工们在唐人街相聚而居,除同文同种之外,还是同乡同村,不但乡愁得以慰藉,孤独得以排遣,而且彼此可以相助,信息可以交流,这就使唐人街形成了它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成为以乡情为基础的高凝聚力社区。
  由于华工在唐人街集中居住,给唐人街提供了稳定的消费市场,使得唐人街上的中国餐馆、杂货和零售商店兴旺起来。之后,华人家具店、药店、蔬菜水果店、烧烤店和米店等渐渐出现在唐人街里,带动了华侨经济的成型,在这样的基础上,北美华侨社会慢慢发展起来,这就给唐人街带来了第三个特点,即唐人街成了白人主流社会以外,最具自给自足能力的社区,集生产、生活和社交为一体。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唐人街就进入了繁荣时期。在繁荣时期的唐人街,华人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华人社团、寺庙、教堂、学校和其他机构。“唐人街”开始有“小政府”了,“小政府”的华人领袖往往是从商界产生出来的,他们代表华人与主流社会打交道,他们在充当调解大使时,也要求同宗同族成员对自己忠诚和服从,由此扩展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社区的权力也集中在这些华商精英的手中了。
  早期的唐人街,因为要抵御白人的欺凌暴力,乃至体制性的排斥,自然就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排外性,是加拿大大社会中的独立小社会,这就是唐人街的第四个特点。这个特点导致了华人社会内部无视或者忽视外部大社会的法律秩序,也导致了外部社会对唐人街的歧视、疑虑乃至仇恨。
  这里的华人们除了行政和商业上的需要,很少同外界接触或联系,更少卷入当地的政治斗争,在排华的时代,更被剥夺了参与政治的权利,成为“化外之民”,这反而给唐人街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首页>> 文化生活>>贾葆蘅 Jia Bao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