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清話》(又稱《玉壺野史》)十捲,宋文瑩撰。文瑩,生卒年不詳,錢塘僧人,字道溫,又字如晦,嘗居西湖菩提寺,後隱於荊州金鑾寺。主要活動於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年間。工詩,喜藏書,潛心野史,留意世務,多與士大夫遊。另著有《湘山野錄》、《續錄》。
《玉壺清話》,《郡齋讀書志》著錄於子類小說類,《遂初堂書目》著錄幹小說類,《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子部小說傢類,《宋史·藝文志》著錄於子類小說類,《四庫全書》收於子部小說傢類,作《玉壺野史》。
《玉壺清話》是文瑩於神宗元豐元年(1078)作於荊州的又一部野史筆記,內容、體例與兩年前所撰《湘山野錄》、《續錄》相仿。本書前八捲近一百六十條,雜記北宋開國至神宗朝百年間君臣行事、禮樂憲章、詩文逸事、市井見聞等;而第九捲《李先主傳》、第十捲《江南遺事》,則詳細記錄了五代後期南唐政權“纍世之隆替”、“聖賢治亂之跡”,是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的珍貴資料;其中談詩論文之語,清曹溶則冠以“玉壺詩話”輯入《學海類編》,顯現它的詩話價值。
本書在南宋時已有《玉壺野史》的別稱,在宋元時均著錄為十捲。明初編修《永樂大典》後,逐漸散闕,僅得前五捲流傳,天一閣範欽等人抄訪得後五捲,遂合成十捲刊行。現存《玉壺清話》有《知不足齋叢書》本、《筆記小說大觀》本、《說郛本》;稱《玉壺野史》則有《四庫全書》本、《墨海金壺》本、《守山閣叢書》本。
另有《玉壺詩話》一捲本,三十五條,係就《玉壺清話》論詩之語輯集而成,輯者佚名。其於記事中間有論評。作者贊揚杜甫詩為一時之史,批評徐東野詩“浮脆輕豔,皆鉛華嫵媚,侑一時樽俎”,反對詩歌內容空泛,徒衹吟詠風月。他對楊徽之、魏野、鄭毅夫等人,較註意於詩歌風格的評論。又述友人楊經臣言,肯定詩應“知其然而為”,貶抑“神驅於氣使之為”,似有強調以理為詩的傾嚮。
哈哈兒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宋元筆記小說大觀》錄校製作,非詩話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窺本書全貌;原書部分點校錯誤,徑改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文淵閣本電子版補入。《玉壺詩話》,既從《玉壺清話》中摘抄,故不重複收入。
《玉壺清話》,《郡齋讀書志》著錄於子類小說類,《遂初堂書目》著錄幹小說類,《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子部小說傢類,《宋史·藝文志》著錄於子類小說類,《四庫全書》收於子部小說傢類,作《玉壺野史》。
《玉壺清話》是文瑩於神宗元豐元年(1078)作於荊州的又一部野史筆記,內容、體例與兩年前所撰《湘山野錄》、《續錄》相仿。本書前八捲近一百六十條,雜記北宋開國至神宗朝百年間君臣行事、禮樂憲章、詩文逸事、市井見聞等;而第九捲《李先主傳》、第十捲《江南遺事》,則詳細記錄了五代後期南唐政權“纍世之隆替”、“聖賢治亂之跡”,是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的珍貴資料;其中談詩論文之語,清曹溶則冠以“玉壺詩話”輯入《學海類編》,顯現它的詩話價值。
本書在南宋時已有《玉壺野史》的別稱,在宋元時均著錄為十捲。明初編修《永樂大典》後,逐漸散闕,僅得前五捲流傳,天一閣範欽等人抄訪得後五捲,遂合成十捲刊行。現存《玉壺清話》有《知不足齋叢書》本、《筆記小說大觀》本、《說郛本》;稱《玉壺野史》則有《四庫全書》本、《墨海金壺》本、《守山閣叢書》本。
另有《玉壺詩話》一捲本,三十五條,係就《玉壺清話》論詩之語輯集而成,輯者佚名。其於記事中間有論評。作者贊揚杜甫詩為一時之史,批評徐東野詩“浮脆輕豔,皆鉛華嫵媚,侑一時樽俎”,反對詩歌內容空泛,徒衹吟詠風月。他對楊徽之、魏野、鄭毅夫等人,較註意於詩歌風格的評論。又述友人楊經臣言,肯定詩應“知其然而為”,貶抑“神驅於氣使之為”,似有強調以理為詩的傾嚮。
哈哈兒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宋元筆記小說大觀》錄校製作,非詩話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窺本書全貌;原書部分點校錯誤,徑改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文淵閣本電子版補入。《玉壺詩話》,既從《玉壺清話》中摘抄,故不重複收入。
《湘山野錄》,北宋詩僧文瑩撰。三捲。是書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於子部小說傢類,《宋史·藝文志》著錄於子類小說傢類,《四庫全書》收於子部小說傢類。有關本書之寫作、內容等,《郡齋讀書志》雲“皇朝熙寧(1068-1077)中僧文瑩撰,記國朝故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書成於熙寧中,多記宋雜事,以作於荊州之金鑾寺,故以湘山為名”。《津逮秘書》本跋曰,“多紀錄北宋事跡,凡名公巨卿、高僧韻士、風雅酬酢,著筆叟詳”。
是書以記載北宋前期之見聞雜事為主,於當時社會經濟外交等情亦有記載,對統治集團之腐敗昏庸、官吏之殘暴無知,有所揭露,雖述及鬼神怪異和釋道之事較多,然所記材料多來自作者目接耳聞,故多足資參考。如宋太宗即位一條,即嚮為治宋史者所註目,他如記祥符中日本國進貢等事也殷實可信。書中記當時文人交往之事甚多,如楊大年詩才神速,寇準與惠宗池亭分題等條對後人瞭解北宋文人創作交往均有裨益,作者論詩亦頗有見地。如提出“詩與江山相表裏”,認為“文字所忌者,格弱字冗”,推崇“唐人風格”,卻鄙薄專事模擬唐人之作。不徒以語意清切、脫灑孤邁為高,重“傳神”等,大多可齲他又主張詩人應慎於落筆,以蘇舜欽贈秘演詩“垂頤孤坐若癡虎,眼吻開合猶光精”句,改“無光精”為“猶光精”為例,說明有時雖僅一字之差,卻全句迥異,故創作時務必再三推敲,不可草率下筆。《湘山野錄》捲上曾載錄李白《菩薩蠻》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後記曰:“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傢,乃知李白所作”。為此詞現存之最早見於載籍,具有很高史料價值,頗為後代李白和唐宋詞研究者所重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朱弁《麯洧舊聞》曰宇文大資言文瑩嘗遊丁晉公(謂)門,晉公遇之厚,《野錄》中凡記晉公事,多佐佑之,人無董狐之公,未有不為愛憎所奪者,然後世豈可盡欺?是則誠其一瑕耳”。可見此書有護襢丁謂之傾嚮。
《湘山野錄》嚮有三捲(《宋史·藝文志》)、四捲(《郡齋讀書志》《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六捲(《文獻通考》、《鐵琴銅劍樓書目》)三種不同版本。目前所能見之《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學海類編》本等皆為三捲、續錄一捲,共四捲。
哈哈兒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宋元筆記小說大觀》錄校製作,非詩話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窺本書全貌;原書部分點校錯誤,徑改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文淵閣本電子版補入。
是書以記載北宋前期之見聞雜事為主,於當時社會經濟外交等情亦有記載,對統治集團之腐敗昏庸、官吏之殘暴無知,有所揭露,雖述及鬼神怪異和釋道之事較多,然所記材料多來自作者目接耳聞,故多足資參考。如宋太宗即位一條,即嚮為治宋史者所註目,他如記祥符中日本國進貢等事也殷實可信。書中記當時文人交往之事甚多,如楊大年詩才神速,寇準與惠宗池亭分題等條對後人瞭解北宋文人創作交往均有裨益,作者論詩亦頗有見地。如提出“詩與江山相表裏”,認為“文字所忌者,格弱字冗”,推崇“唐人風格”,卻鄙薄專事模擬唐人之作。不徒以語意清切、脫灑孤邁為高,重“傳神”等,大多可齲他又主張詩人應慎於落筆,以蘇舜欽贈秘演詩“垂頤孤坐若癡虎,眼吻開合猶光精”句,改“無光精”為“猶光精”為例,說明有時雖僅一字之差,卻全句迥異,故創作時務必再三推敲,不可草率下筆。《湘山野錄》捲上曾載錄李白《菩薩蠻》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後記曰:“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傢,乃知李白所作”。為此詞現存之最早見於載籍,具有很高史料價值,頗為後代李白和唐宋詞研究者所重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朱弁《麯洧舊聞》曰宇文大資言文瑩嘗遊丁晉公(謂)門,晉公遇之厚,《野錄》中凡記晉公事,多佐佑之,人無董狐之公,未有不為愛憎所奪者,然後世豈可盡欺?是則誠其一瑕耳”。可見此書有護襢丁謂之傾嚮。
《湘山野錄》嚮有三捲(《宋史·藝文志》)、四捲(《郡齋讀書志》《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六捲(《文獻通考》、《鐵琴銅劍樓書目》)三種不同版本。目前所能見之《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學海類編》本等皆為三捲、續錄一捲,共四捲。
哈哈兒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宋元筆記小說大觀》錄校製作,非詩話部分亦全部保留,以窺本書全貌;原書部分點校錯誤,徑改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文淵閣本電子版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