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廣南西路風土民俗的著作。宋範成大撰﹐一捲。範成大字至能﹐平江府(今江蘇蘇州)人。範成大素有文名。尤工詩。曾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至淳熙二年(1175)知廣南西路靜江府(今廣西桂林)﹐淳熙二年正月轉任四川製置使兼知成都府。該書是他由廣西入蜀道中追憶而作。範成大自序﹐該書為其於所到之處將方志未載之風物土宜等及邊遠地區的一些傳聞加以合編而成。共分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獸﹑志蟲魚﹑志花﹑志果﹑志草木﹑雜志﹑志蠻等十三篇﹐每篇各有小序。詳盡記載了宋代廣南西路地區的風土人情﹑物産資源以及當地少數民族的社會經濟﹑生活習俗等情況﹐內容翔實﹐是研究廣西少數民族的重要資料。其中志金石﹑志香﹑志草木﹑志蠻諸篇對前人之說頗多糾謬之處。原書為三捲(一說二捲)﹐今本並為一捲。《文獻通考‧四裔考》中所引用者即可補今本之所缺。
《範村菊譜》一捲,宋範成大撰。記所居範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蓋其以資政殿學士領宮祠傢居時作。自序稱所得三十六種,而此本所載凡黃者十六種,白 者十五種,雜色四種,實止三十五種,尚闕其一,疑傳寫有所脫佚也。菊之種類至繁,其形色幻化不一,與芍藥、牡丹相類,而變態尤多。故成大自序稱東陽人傢菊 圃多至七十種,將益訪求他品為後譜也。今以此譜與史正志譜相核,其異同已十之五六,則菊之不能以譜盡,大概可睹。但各據耳目所及以記一時之名品,正不必以 挂漏為嫌矣。至種植之法,《花史》特出芟蕊一條,使一枝之力盡歸一蕊,則開花尤大。成大此譜,乃以一幹所出數千百朵婆娑團植為貴,幾於俗所謂千頭菊矣。是 又古今賞鑒之不同,各隨其時之風尚者也。又案謝采伯《密齋筆記》,稱《菊譜》範石湖略,鬍少瀹詳。今考鬍融譜尚載史鑄《百菊集譜》中,其名目亦互有出入, 蓋各舉所知,更無庸以詳略分優劣耳。
乾道六年(1170),範成大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官銜,充祈國信使,出使金國,為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地事,範成大在金國“詞氣慷慨”,相機折衝,維護了宋廷的威信,全節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
範成大不僅是一位卓有政績的政洽傢,工於詩文的文學家,也是一位不畏強暴的外交傢。對於其政績及詩文,人們多有評論,本文不再贅述,僅就其使金的外交活動及其使金所寫的《攬轡錄》一書的史料價值,做一簡要評述。 一、範成大使全宋金交往之初,雙方雖未明確交聘制度,但基本按對等之國的原則,自覺遵守外交禮節。1123年金交宋燕京(今北京)等地之後,明確規定了交聘制度,即確定雙方為對等之國,交聘禮儀遵照宋遼交聘制度而行。雙方的外交文書皆稱為“國書”,雙方接受國書的禮儀也基木相同。
範成大不僅是一位卓有政績的政洽傢,工於詩文的文學家,也是一位不畏強暴的外交傢。對於其政績及詩文,人們多有評論,本文不再贅述,僅就其使金的外交活動及其使金所寫的《攬轡錄》一書的史料價值,做一簡要評述。 一、範成大使全宋金交往之初,雙方雖未明確交聘制度,但基本按對等之國的原則,自覺遵守外交禮節。1123年金交宋燕京(今北京)等地之後,明確規定了交聘制度,即確定雙方為對等之國,交聘禮儀遵照宋遼交聘制度而行。雙方的外交文書皆稱為“國書”,雙方接受國書的禮儀也基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