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剋,古俄羅斯族貴族的奴僕逃跑以後,在別的地方繁衍發展起來的群體
頓河悲歌
我們光榮的土地不是用犁來翻耕……
我們的土地用馬蹄來翻耕,
光榮的土地上種的是哥薩剋的頭顱,
靜靜的頓河到處裝點着年輕的寡婦,
我們的父親,靜靜的頓河上到處是孤兒,
靜靜的頓河的滾滾的波濤是爹娘的眼淚。
噢噫,靜靜的頓河,我們的父親!
噢噫,靜靜的頓河,你的流水為什麽這樣渾?
啊呀,我靜靜的頓河的流水怎麽能不渾!
寒泉從我靜靜的頓河的河底嚮外奔流,
銀白色的魚兒把我靜靜的頓河攪渾。
——哥薩剋古歌
《靜靜的頓河》是蘇聯著名作傢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書共分為四部,從1928年開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時間纔創作完成。肖洛霍夫這部處女作一經問世,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被人稱作“令人驚奇的佳作”,“蘇聯文學還沒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說”。此書於1941年獲斯大林奬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書獲諾貝爾文學奬,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蘇聯作傢。
肖洛霍夫(1905~1986)從小熱愛讀書,年輕時參加了革命,創作《靜靜的頓河》之時,他年僅23歲。如此年輕和並未受過良好教育的肖洛霍夫是否有能力寫出這樣一部捲帙浩繁的宏篇巨著呢?這曾經引起許多人的質疑,並引發了一場文壇公案,有人指出肖洛霍夫純屬抄襲,並提及一位無名作傢。面對這些責問,當時年僅20多歲的肖洛霍夫有口難辯,又不知什麽原因竟拿不出手稿,最後還是斯大林親自出面為其解圍。1991年,肖洛霍夫20年代末寫此書的兩部手稿被發現,當局召集專傢進行筆跡鑒定,確係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筆,這段公案纔終於了結。繼《靜靜的頓河》之後,肖洛霍夫陸續發表了《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等作品,確立了他在世界文壇上的不朽地位。
《靜靜的頓河》描繪了1912年至1922年間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國內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頓河兩岸哥薩剋人在這10年中的動蕩生活,廣泛地反映了哥薩剋獨特的風土人情,哥薩剋各個階層的變化、廣大哥薩剋在復雜的歷史轉折關頭所經歷的麯折道路,以及捲入歷史事件強大旋渦中的主人公葛利高裏的悲劇命運。
這部小說場景宏偉,畫面生動;氣勢雄渾的戰爭和革命場面與細膩的日常生活場面相互轉換,風景描寫與人物心理變化彼此襯托;衆多人物及其命運在歷史事件的錯綜復雜中得到了深刻表現。正如肖洛霍夫寫給高爾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靜靜的頓河》中所寫的“都是嚴酷的真實”,這一點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書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裏的復雜形象。小說整個復雜而麯折的故事以他生氣勃勃的登場開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場結束。小說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內容都是通過他坎坷、艱難和最後毀滅的一生經歷而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他的形象得到小說裏最多方面深入細緻的描寫,在他身上傾註着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藝術激情。
小說的藝術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結構是龐大復雜的,但它大而嚴謹、雜而不亂。整部長篇小說共分四部八捲,由於作者的精心安排,情節的發展騰挪跌宕,故事演變麯折自然,頭緒紛繁而綫條分明,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小說時空轉換闊大,具有一種特別豪邁的氣魄。對於整個故事情節的描繪,最明顯特點是真實事件與藝術虛構的結合。同時采用粗獷濃烈和深微細膩交替使用的手法,真實再現俄國歷史大轉變時期時代的脈搏。《靜靜的頓河》的故事敘述,引用了許多民歌民謠,以很大篇幅描繪不斷變幻的自然風光,極具鄉土風情,同時達到烘托人物的目的。語言清新明快,技巧多樣,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這部長篇小說從1928年發表以來,曾經得到斯大林的青睞,這也是肖洛霍夫在大肅反期間保全性命的主要原因,它還受到過高爾基和羅曼·羅蘭、魯迅、小林多喜二和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傢的高度贊揚。當此書被譯成德文在德國發行後,印數竟超過了德語作傢雷馬剋的《西綫無戰事》。它先後被翻譯成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要語言,而且一版再版,暢銷全球,是當代世界文學中流傳最廣泛、讀者最多的名著之一。它的影響已是世界性的。
《靜靜的頓河》就其內容和主題的深刻性,它的囊括現實的廣度和揭示生活過程的深度,它的刻劃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生動性和發掘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深刻性,以及多方面綜合運用語言藝術的技巧,都不愧是一部既磅礴壯觀又委婉細膩、扣人心弦的史詩性長篇小說。
內容梗概
麥列霍夫一傢生活在帝俄時期頓河流域的韃靼村裏,這傢的小兒子葛利高裏愛上了鄰居傢斯捷潘的妻子阿剋西尼亞。阿剋西尼亞長期受到丈夫的虐待,便乘斯捷潘在軍隊服役期間,與葛利高裏有了私情。葛利高裏的父親為了避免醜事外揚,安排了他與村中一位姑娘娜塔利亞結了婚。但葛利高裏並不愛她,不久公開與阿剋西尼亞同居,成了村中一件醜聞。
葛利高裏的父親羞愧難當,痛打了兒子。葛利高裏一怒之下離傢出走,他和阿剋西尼亞跑到村外富戶李斯特尼茲基傢中幫工。這段時間,阿剋西尼亞生了個女兒。不久,葛利高裏應徵入伍。
娜塔利亞見丈夫對自己毫無感情,痛苦得想要自盡。但經麥列霍夫傢百般勸慰,她終於平靜下來。葛利高裏第一次休假回傢,發現阿剋西尼亞和地主傢當軍官的少爺尤金勾搭成姦。不巧的是他們的女兒不幸死去。葛利高裏怒火中燒。他找到尤金打了一架,又痛打了阿剋西尼亞一頓。然後回到自己傢中,請求娜塔利亞的原諒。兩人言歸於好。休假結束時,娜塔利亞已懷了孕,不久便生了一男一女雙胞胎。
葛利高裏在軍隊中勇敢殺敵,因此被授予十字勳章,成了村中第一個騎士。在部隊中他遇見了哥哥彼得羅和情敵斯捷潘。斯捷潘屢次想加害葛利高裏,但無法下手。葛利高裏反而在一次戰鬥中救了斯捷潘一命。兩人恩怨抵銷。
這時政局發生了動蕩。布爾什維剋在軍隊中鼓吹革命,這很快吸引了衆多的士兵。由於艱苦、思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疲於奔命的士兵們已處於瓦解狀態。不久,剋倫斯基臨時政府取代了沙皇。接着十月革命爆發,蘇维埃政權建立。很快,不甘心失敗的反革命武裝捲土重來。國內戰爭爆發了。一嚮以酷愛自由著稱的哥薩剋民族情緒異常強烈,要求建立一個頓河流域自治政府,許多人加入了反革命武裝。而更多的人則組織起來與白軍作戰。許多葛利高裏的朋友為革命先後獻出了生命。葛利高裏也成為紅軍中的一名軍官。不久,波得捷爾珂夫任頓河地區領導人。他率領軍民嚮白軍發起攻擊。葛利高裏看到波得捷爾珂夫殘害被俘的哥薩剋軍官並處死全部俘虜,他深為不滿,於是離開隊伍回到了家乡。
葛利高裏回到村中後,便傳來紅軍要打來的消息。村民們都準備逃離,葛利高裏卻不願意。接着傳來的是紅軍燒殺搶掠的消息,這引起人們極大恐慌。村民組織了軍隊以作反抗。葛利高裏拒絶了村民要他作頭目的要求,彼得羅成了頭目。在白軍反撲下,革命軍潰敗。葛利高裏遇上了被俘的原紅軍上級,並怒斥他殘殺白軍戰俘的往事。
1918年時,頓河哥薩剋地區成了革命與反革命爭奪的戰場。韃靼村中有人倒嚮白軍,有人倒嚮紅軍。葛利高裏和彼得羅都已成為白軍頭目。彼得羅心狠手辣,是一個徹底的反革命。葛利高裏卻在憂鬱中度日。他不願濫殺無辜,衹想在兵荒馬亂中保全自己的生命。他無意參與什麽主義之爭,衹想早日和平。
叛亂仍在繼續。這時,尤金回到了家乡。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胳膊,回來後便與一個女人結了婚。他以前的情婦阿剋西尼亞仍在等着他。可是尤金結婚之後再也不願意和她來往了。他們親熱一陣之後他便給了她一些錢讓她走。阿剋西尼亞倍受打擊。
葛利高裏厭倦了戰爭,他返回了韃靼村,紅色政權已接管了村子。他現在對阿剋西尼亞已沒有絲毫戀情了,而對娜塔利亞漸生好感。紅軍鞏固統治後便開始肅清異己。葛利高裏被列入首批名單。他聽到風聲,連夜逃走了。
隨着政治監禁和處决不斷增加,哥薩剋人不堪忍受紅軍濫殺無辜而揭竿而起,叛亂在較短時間內就獲得了成功,彼得羅很快成為指揮官。他下手毒辣,對紅軍毫不留情,在後來一次戰鬥中,他被紅軍俘虜並打死。
葛利高裏在叛軍中升任師長。彼得羅之死使他變得殘酷無情,殺人如麻。但他對老弱病殘從不濫殺。由於一個團的紅軍開了小差,韃靼村被叛軍占領,紅軍領導人均被處死。達裏婭親手為彼得羅報了仇。
葛利高裏回傢度假,嫂子達裏婭試圖與他調情被他拒絶。葛利高裏已對打仗和縱欲厭倦了,但他仍懷念着阿剋西尼亞。娜塔利亞對他逐漸冷淡。他决定返回部隊。走之前,他在頓河邊遇上了阿剋西尼亞。兩人相視許久,又燃起了愛情的火花。
到了1919年,蘇维埃政權意識到自己面臨的艱巨任務。大批紅軍派了過來並擊退了叛軍。叛軍帶着大批難民渡過了頓河並擋住了紅軍的進攻。
紅軍又接管了韃靼村,所有富戶的房子均被縱火燒掉。娜塔利亞因患傷寒留在村中。身為師長的葛利高裏雖然戰事不斷,仍抽出時間派人接來了阿剋西尼亞。兩人又恢復了往日的親熱。
白軍又打回來了,紅軍被趕走了。這時叛亂分子被編成一支正規軍。葛利高裏因為沒受過什麽教育,降任為騎士中隊長。白軍還派出討伐隊屠殺那些曾幫過紅軍的人,這使韃靼村又陷入恐怖之中。這時,達裏婭已染上梅毒而投河自盡。娜塔利亞也在做墮胎手術時大出血而死。
由於紅軍不斷加強攻勢以及哥薩剋部隊士兵開小差現象日益繁多,白軍節節敗退。葛利高裏和阿剋西尼亞也試圖逃走,但因阿剋西尼亞患病而未成行。她後來自己返回了韃靼村。葛利高裏則加入了紅軍,在與波蘭人戰鬥中表現十分勇敢。
不久,葛利高裏回到了家乡。當局聽到消息,立刻派人來抓他。他又逃走了,並加入了從紅軍中叛變出來的弗明的部隊。弗明想要組織起哥薩剋人反抗共産黨課稅徵糧。但叛亂很快被鎮壓。反抗者都被打死了,衹有葛利高裏回到村中。葛利高裏再次出逃時帶上了阿剋西尼亞,可是她卻被一支追擊而來的紅軍巡邏隊打死。葛利高裏扔掉了武器,回到了傢中。現在他所擁有的衹有自己的兒子了。他不願再失去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了。
頓河悲歌
我們光榮的土地不是用犁來翻耕……
我們的土地用馬蹄來翻耕,
光榮的土地上種的是哥薩剋的頭顱,
靜靜的頓河到處裝點着年輕的寡婦,
我們的父親,靜靜的頓河上到處是孤兒,
靜靜的頓河的滾滾的波濤是爹娘的眼淚。
噢噫,靜靜的頓河,我們的父親!
噢噫,靜靜的頓河,你的流水為什麽這樣渾?
啊呀,我靜靜的頓河的流水怎麽能不渾!
寒泉從我靜靜的頓河的河底嚮外奔流,
銀白色的魚兒把我靜靜的頓河攪渾。
——哥薩剋古歌
《靜靜的頓河》是蘇聯著名作傢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書共分為四部,從1928年開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時間纔創作完成。肖洛霍夫這部處女作一經問世,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被人稱作“令人驚奇的佳作”,“蘇聯文學還沒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說”。此書於1941年獲斯大林奬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書獲諾貝爾文學奬,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蘇聯作傢。
肖洛霍夫(1905~1986)從小熱愛讀書,年輕時參加了革命,創作《靜靜的頓河》之時,他年僅23歲。如此年輕和並未受過良好教育的肖洛霍夫是否有能力寫出這樣一部捲帙浩繁的宏篇巨著呢?這曾經引起許多人的質疑,並引發了一場文壇公案,有人指出肖洛霍夫純屬抄襲,並提及一位無名作傢。面對這些責問,當時年僅20多歲的肖洛霍夫有口難辯,又不知什麽原因竟拿不出手稿,最後還是斯大林親自出面為其解圍。1991年,肖洛霍夫20年代末寫此書的兩部手稿被發現,當局召集專傢進行筆跡鑒定,確係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筆,這段公案纔終於了結。繼《靜靜的頓河》之後,肖洛霍夫陸續發表了《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等作品,確立了他在世界文壇上的不朽地位。
《靜靜的頓河》描繪了1912年至1922年間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國內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頓河兩岸哥薩剋人在這10年中的動蕩生活,廣泛地反映了哥薩剋獨特的風土人情,哥薩剋各個階層的變化、廣大哥薩剋在復雜的歷史轉折關頭所經歷的麯折道路,以及捲入歷史事件強大旋渦中的主人公葛利高裏的悲劇命運。
這部小說場景宏偉,畫面生動;氣勢雄渾的戰爭和革命場面與細膩的日常生活場面相互轉換,風景描寫與人物心理變化彼此襯托;衆多人物及其命運在歷史事件的錯綜復雜中得到了深刻表現。正如肖洛霍夫寫給高爾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靜靜的頓河》中所寫的“都是嚴酷的真實”,這一點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書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裏的復雜形象。小說整個復雜而麯折的故事以他生氣勃勃的登場開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場結束。小說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內容都是通過他坎坷、艱難和最後毀滅的一生經歷而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他的形象得到小說裏最多方面深入細緻的描寫,在他身上傾註着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藝術激情。
小說的藝術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結構是龐大復雜的,但它大而嚴謹、雜而不亂。整部長篇小說共分四部八捲,由於作者的精心安排,情節的發展騰挪跌宕,故事演變麯折自然,頭緒紛繁而綫條分明,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小說時空轉換闊大,具有一種特別豪邁的氣魄。對於整個故事情節的描繪,最明顯特點是真實事件與藝術虛構的結合。同時采用粗獷濃烈和深微細膩交替使用的手法,真實再現俄國歷史大轉變時期時代的脈搏。《靜靜的頓河》的故事敘述,引用了許多民歌民謠,以很大篇幅描繪不斷變幻的自然風光,極具鄉土風情,同時達到烘托人物的目的。語言清新明快,技巧多樣,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這部長篇小說從1928年發表以來,曾經得到斯大林的青睞,這也是肖洛霍夫在大肅反期間保全性命的主要原因,它還受到過高爾基和羅曼·羅蘭、魯迅、小林多喜二和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傢的高度贊揚。當此書被譯成德文在德國發行後,印數竟超過了德語作傢雷馬剋的《西綫無戰事》。它先後被翻譯成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主要語言,而且一版再版,暢銷全球,是當代世界文學中流傳最廣泛、讀者最多的名著之一。它的影響已是世界性的。
《靜靜的頓河》就其內容和主題的深刻性,它的囊括現實的廣度和揭示生活過程的深度,它的刻劃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生動性和發掘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深刻性,以及多方面綜合運用語言藝術的技巧,都不愧是一部既磅礴壯觀又委婉細膩、扣人心弦的史詩性長篇小說。
內容梗概
麥列霍夫一傢生活在帝俄時期頓河流域的韃靼村裏,這傢的小兒子葛利高裏愛上了鄰居傢斯捷潘的妻子阿剋西尼亞。阿剋西尼亞長期受到丈夫的虐待,便乘斯捷潘在軍隊服役期間,與葛利高裏有了私情。葛利高裏的父親為了避免醜事外揚,安排了他與村中一位姑娘娜塔利亞結了婚。但葛利高裏並不愛她,不久公開與阿剋西尼亞同居,成了村中一件醜聞。
葛利高裏的父親羞愧難當,痛打了兒子。葛利高裏一怒之下離傢出走,他和阿剋西尼亞跑到村外富戶李斯特尼茲基傢中幫工。這段時間,阿剋西尼亞生了個女兒。不久,葛利高裏應徵入伍。
娜塔利亞見丈夫對自己毫無感情,痛苦得想要自盡。但經麥列霍夫傢百般勸慰,她終於平靜下來。葛利高裏第一次休假回傢,發現阿剋西尼亞和地主傢當軍官的少爺尤金勾搭成姦。不巧的是他們的女兒不幸死去。葛利高裏怒火中燒。他找到尤金打了一架,又痛打了阿剋西尼亞一頓。然後回到自己傢中,請求娜塔利亞的原諒。兩人言歸於好。休假結束時,娜塔利亞已懷了孕,不久便生了一男一女雙胞胎。
葛利高裏在軍隊中勇敢殺敵,因此被授予十字勳章,成了村中第一個騎士。在部隊中他遇見了哥哥彼得羅和情敵斯捷潘。斯捷潘屢次想加害葛利高裏,但無法下手。葛利高裏反而在一次戰鬥中救了斯捷潘一命。兩人恩怨抵銷。
這時政局發生了動蕩。布爾什維剋在軍隊中鼓吹革命,這很快吸引了衆多的士兵。由於艱苦、思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疲於奔命的士兵們已處於瓦解狀態。不久,剋倫斯基臨時政府取代了沙皇。接着十月革命爆發,蘇维埃政權建立。很快,不甘心失敗的反革命武裝捲土重來。國內戰爭爆發了。一嚮以酷愛自由著稱的哥薩剋民族情緒異常強烈,要求建立一個頓河流域自治政府,許多人加入了反革命武裝。而更多的人則組織起來與白軍作戰。許多葛利高裏的朋友為革命先後獻出了生命。葛利高裏也成為紅軍中的一名軍官。不久,波得捷爾珂夫任頓河地區領導人。他率領軍民嚮白軍發起攻擊。葛利高裏看到波得捷爾珂夫殘害被俘的哥薩剋軍官並處死全部俘虜,他深為不滿,於是離開隊伍回到了家乡。
葛利高裏回到村中後,便傳來紅軍要打來的消息。村民們都準備逃離,葛利高裏卻不願意。接着傳來的是紅軍燒殺搶掠的消息,這引起人們極大恐慌。村民組織了軍隊以作反抗。葛利高裏拒絶了村民要他作頭目的要求,彼得羅成了頭目。在白軍反撲下,革命軍潰敗。葛利高裏遇上了被俘的原紅軍上級,並怒斥他殘殺白軍戰俘的往事。
1918年時,頓河哥薩剋地區成了革命與反革命爭奪的戰場。韃靼村中有人倒嚮白軍,有人倒嚮紅軍。葛利高裏和彼得羅都已成為白軍頭目。彼得羅心狠手辣,是一個徹底的反革命。葛利高裏卻在憂鬱中度日。他不願濫殺無辜,衹想在兵荒馬亂中保全自己的生命。他無意參與什麽主義之爭,衹想早日和平。
叛亂仍在繼續。這時,尤金回到了家乡。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胳膊,回來後便與一個女人結了婚。他以前的情婦阿剋西尼亞仍在等着他。可是尤金結婚之後再也不願意和她來往了。他們親熱一陣之後他便給了她一些錢讓她走。阿剋西尼亞倍受打擊。
葛利高裏厭倦了戰爭,他返回了韃靼村,紅色政權已接管了村子。他現在對阿剋西尼亞已沒有絲毫戀情了,而對娜塔利亞漸生好感。紅軍鞏固統治後便開始肅清異己。葛利高裏被列入首批名單。他聽到風聲,連夜逃走了。
隨着政治監禁和處决不斷增加,哥薩剋人不堪忍受紅軍濫殺無辜而揭竿而起,叛亂在較短時間內就獲得了成功,彼得羅很快成為指揮官。他下手毒辣,對紅軍毫不留情,在後來一次戰鬥中,他被紅軍俘虜並打死。
葛利高裏在叛軍中升任師長。彼得羅之死使他變得殘酷無情,殺人如麻。但他對老弱病殘從不濫殺。由於一個團的紅軍開了小差,韃靼村被叛軍占領,紅軍領導人均被處死。達裏婭親手為彼得羅報了仇。
葛利高裏回傢度假,嫂子達裏婭試圖與他調情被他拒絶。葛利高裏已對打仗和縱欲厭倦了,但他仍懷念着阿剋西尼亞。娜塔利亞對他逐漸冷淡。他决定返回部隊。走之前,他在頓河邊遇上了阿剋西尼亞。兩人相視許久,又燃起了愛情的火花。
到了1919年,蘇维埃政權意識到自己面臨的艱巨任務。大批紅軍派了過來並擊退了叛軍。叛軍帶着大批難民渡過了頓河並擋住了紅軍的進攻。
紅軍又接管了韃靼村,所有富戶的房子均被縱火燒掉。娜塔利亞因患傷寒留在村中。身為師長的葛利高裏雖然戰事不斷,仍抽出時間派人接來了阿剋西尼亞。兩人又恢復了往日的親熱。
白軍又打回來了,紅軍被趕走了。這時叛亂分子被編成一支正規軍。葛利高裏因為沒受過什麽教育,降任為騎士中隊長。白軍還派出討伐隊屠殺那些曾幫過紅軍的人,這使韃靼村又陷入恐怖之中。這時,達裏婭已染上梅毒而投河自盡。娜塔利亞也在做墮胎手術時大出血而死。
由於紅軍不斷加強攻勢以及哥薩剋部隊士兵開小差現象日益繁多,白軍節節敗退。葛利高裏和阿剋西尼亞也試圖逃走,但因阿剋西尼亞患病而未成行。她後來自己返回了韃靼村。葛利高裏則加入了紅軍,在與波蘭人戰鬥中表現十分勇敢。
不久,葛利高裏回到了家乡。當局聽到消息,立刻派人來抓他。他又逃走了,並加入了從紅軍中叛變出來的弗明的部隊。弗明想要組織起哥薩剋人反抗共産黨課稅徵糧。但叛亂很快被鎮壓。反抗者都被打死了,衹有葛利高裏回到村中。葛利高裏再次出逃時帶上了阿剋西尼亞,可是她卻被一支追擊而來的紅軍巡邏隊打死。葛利高裏扔掉了武器,回到了傢中。現在他所擁有的衹有自己的兒子了。他不願再失去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