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姚淦銘 Yao Ganming
姚淦銘說“老子”
姚淦銘 Yao Ganming閱讀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生活於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他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經》的著作,他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但有關老子本人的記載留下得不多,這就給後人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認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關老子的傳說不勝枚舉,種種的遐想賦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麽老子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老子作為道教的開山鼻祖,被尊稱為太上老君,這位神話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聖人不一樣的名字,老子,他不同於常人的稱謂也許衹有在神話傳說中才能解釋得清。
  神話傳說給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這是一種後人對前人和聖人的敬仰。那麽,真實的老子是什麽樣的呢?
  作為國傢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幹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决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决定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可是為什麽老子自己卻寫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嗎?究竟是老子愚蠢還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𠔌關的老子,除了給人們留下一部《道德經》外,再也沒有任何別的信息,直到現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裏,最後死在哪裏,都是一個歷史之謎。而他的《道德經》也像一部謎書一樣,讓後人有說不盡的話語空間,《道德經》所闡述的道的精要人們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經》不過五千言,卻涵蓋了很多妙義,告訴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前過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一直活躍在我們身邊,有關老子的話題一直研究不完,解釋不盡,老子研究幾乎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話題。
王國維的學術三境界
姚淦銘 Yao Ganming閱讀
  一、王國維是怎樣一個人王國維是一個自有境界的人。青年王國維是一位英氣勃勃的詩人、哲學家、美學家。他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句話,把本來不相幹的三句名言連綴成“三境界”說,從而膾炙人口。
  
    二、第一境界的歷練第一個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為什麽王國維如此喜歡這句話的意境?因為這裏的意象太符合王國維的所見、所思、所為了。他要獨自去尋找學術發展的道路,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整個民族的學術。
  
    三、第二境界的歷練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執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為之“不悔"、為之”憔悴".這裏不僅有軀體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錘煉。
  
    王國維是一個情商、智商都很高的傑出大師。他曾經贊揚大學問傢看書目光直透紙背。其實他自己就是這樣。
  
    四、第三境界的歷練第三個境界是:“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着地追求,經過千百次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入真理之長河,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國維在這裏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
  
    五、境界的關鍵在人格學者的人格是境界的關鍵。王國維這樣一個大學者,上課的時候對研究生們講過:我愚暗,對於《尚書》這本書大約有十分之五還讀不懂,對於《詩經》也有十分之一二讀不懂。這使當時的研究生大為震動,先是不能理解,繼之則無上敬仰。
首頁>> >>>>姚淦銘 Yao Ga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