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釋道世 Shi Daoshi
  一百捲。唐·道世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三册。道世字玄惲,當時因為避免和唐太宗同名(世字),所以通用玄惲這個名字。他俗姓韓,京兆長安人。年十二,出傢於青竜寺。精通律學,很有名。顯慶年中他曾參加玄奘譯場的工作,後來又奉召與道宣同住西明寺。顯慶四年(659)編成《諸經要集》二十捲,後擴充為《法苑珠林》一百捲,花了十年的工夫,至總章元年(668)纔完成。蘭臺侍郎李儼替它做了序。此外他還著有《善惡業報》及《敬福論》二十三捲,《大小乘禪門觀》十捲、《大乘略止觀》一捲、《受戒儀式》四捲、《禮佛儀式》二捲、《辨偽顯真論》一捲、《敬福論》十捲(略本二捲)、《四分律討要》、《四分律尼鈔》各五捲、《金剛經集註》三捲。
  
  《法苑珠林》是類書體。在它以前,梁武帝蕭衍令沙門僧旻、寶唱等采擇經律裏重要希有異相,以類相從,編成《經律異相》五十捲,開了佛教類書的先河。道世繼起作《諸經要集》,鈔出佛經中有關的材料一千條,分三十部一八0餘目,每部開始有‘述意緣’,總序一部的大意。其次有‘引證緣’,廣引故事為證。到了擴充成《法苑珠林》分一百篇,篇下有部,也是以‘述意’、‘引證’居前,用《要集》原文,共分六百餘部,末尾更有‘感應緣’,廣引實事為證。而且註出引用的典據。
  
  本書原為一百捲,獨萬歷十九年(1591)嘉興藏刻本析為一二0捲,今兩種版本並行。
  
  本書從〈劫量篇〉起到〈傳記篇〉止,共一百篇。撰述的宗旨,主要在於類鈔佛典,以便學者檢索。其‘感應緣’則用事實闡明罪福的因果關係,增強對於佛法的信念。
  
  本書的特色有兩點︰
  
  其一︰博記名物典故,大都註明依據,不作揣摩擬議、憑虛臆測的說法。本書引用的典籍達四百多種,除佛經而外,兼及儒典讖緯以及道教經典。道經有《道士法輪經》、《太上清淨消魔寶真安全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老子升玄經》、《老子西升經》、《智慧觀身大戒經》、《化鬍經》、《靈寶消魔安志經》、《老子大權菩薩經》、《靈寶法輪經》、《仙人請問衆聖難經》、《仙公請問上經》、《上品大戒經》、《升玄內教經》、《智慧本願戒上品經》、《仙公請問經》、《太上靈寶真一勸誡法輪抄經》等。此外也旁涉雜史、稗史,如《魏略》、吳均《齊春秋》、《列異傳》、《旌異記》、《真人關尹傳》、宋躬《孝子傳》、《神仙傳》、《周穆王天子傳》、《齊諧傳》、《冥報記》、《冥報拾遺》、《搜神記》、《續搜神記》、《幽冥緣》、《幂祥記》、《冤魂志》等籍。無典據的也註明依據時人某所說,如王同仁說、王玄策說、琬師說、法雲說、崔義起傢婢說、王之弘說等。
  
  其二︰保存了一些珍貴文獻和史料,其中關於內典的佚文,有《佛本行經》、《菩薩本行經》、《觀佛三昧經》、《善權經》、《淨度三昧經》等五十二種,從《開元釋教錄》以來就未見原本的,此書卻有引文,還有屬於疑偽經類的若幹佚文。又其中關於外籍的佚文,有《冥祥記》、《西域志》、王玄策《中天竺行記》事,特別是後兩種對研究印度中世紀的歷史地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原書早已遺失,而此書有十餘條引文,極可珍貴。(田光烈)
  
  ◎附︰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捲三(摘錄)體製及內容
  《法苑珠林》為類書體,將佛傢故實,分類編排,凡百篇。篇各有部,部又有小部,均以二字為題。總六百四十餘目,引經、律、論分隸之。
首頁>> >>釋道世 Shi D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