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石玉昆 Dan Yukun
  《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長篇俠義公案小說。清代無名氏根據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的《竜圖公案》及其筆錄本《竜圖耳錄》編寫而成,全書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捲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約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滿清鹹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竜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竜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 120回。近代學者俞樾認為本書第1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1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展熊飛、北俠紫髯伯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瀋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主要人物】
  
  包拯
  三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
  七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瀋仲元
  五義: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
  
  
  【內容大概】
  
  小說敘寫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俠客義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麯折地體現了人民的願望。其中包公平冤獄、“鍘寵昱”、“除藩王”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表現了人民群衆的鬥爭精神。書中穿插了大量俠客活動,既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也表現出他們忠心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本質。它的出現,表明近代傳統的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完全合流。小說的內容大致分為兩部分。前70回,涉及北宋仁宗年間,河南陳州旱情嚴重,包拯奉皇命到陳州放糧賑災。陳州惡霸龐煜仗着自己是皇親國舅,竟派人刺殺包大人。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老隱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護、幫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鍘國舅,除暴安良。隨後,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宮冤案“狸貓換太子”之事,使仁宗與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團聚。 主要寫包公斷各種奇案冤獄以及鋤龐昱、葛登雲和為李太後伸冤等故事,其中穿插南俠封“禦貓”,五鼠鬧東京並歸服朝廷和授職事。50回,以顔春敏(顔查散)為中心,寫他在衆俠客義士協助下,剪除馬朝賢、馬強、襄陽王趙鈺等誅強鋤暴的故事。
  
  
  【真實背景】
  
  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宋史》有傳。仁宗時曾官監察御史、天章閣待製、竜圖閣直學士、樞密副使等職。以大臣知開封府事時,以剛正不阿著稱。宋元以來不斷有以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如宋元話本《合同文字記》,元雜劇《抱妝盒》、《盆兒鬼》、《陳州糶米》等。明末出現的《竜圖公案》,是有關包公審案斷獄的短篇故事集。這些作品,其中不少是民間傳說,摻雜不少冥靈迷信荒誕不經的內容,《三俠五義》中的包拯形象,多取材於民間傳說,並加虛構,且沿襲了荒誕迷信部分。但將短篇串連為長篇,情節有所發展,傳奇色彩濃厚,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幹練的形象較為飽滿。特別是小說增加了大量勇俠之士遊行村市除暴安良、為國立功的故事。如南俠展昭為包公於金竜寺殺兇僧,天昌鎮拿刺客,在龐吉花園破妖魔等。
  
  
  【核心思想】
  
  小說把俠客義士的除暴安良行為,與保護官府大臣、為國立功結合起來,南俠、五鼠均被授皇傢護衛,表現了宣揚忠義和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思想。但是,俠客義士依附統治階級中的正面人物,與邪惡勢力對立,仗義除暴,為民申冤,反映了人民群衆的某些思想和願望。小說明顯地表達了人們對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對是非善惡的態度,具有一定的意義和認識價值。如小說揭露和抨擊了太師龐吉恃寵結黨營私,誣陷忠良;龐昱荼毒百姓,搶掠民間婦女;苗秀父子魚肉鄉裏,重利盤剝;葛登雲、馬剛肆虐逞兇,為害地方等。同時,對嫌貧愛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劉洪義、嫁禍於人的馮君衡等,褒貶態度亦極鮮明。
  
  
  【特點評價】
  
  “衝霄樓盜盟單” 選自楊柳青年畫《七俠五義》
  《三俠五義》繪聲狀物,保留了宋元以來說話藝術的明快、生動、口語化的特點,刻畫人物、描寫環境,能與情節的發展密切結合。特別是對俠客義士的描繪,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於世俗生活氣息。魯迅說此書“而獨於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國小說史略》)。
  
  
  【文化影響】
  
  《三俠五義》是俠義公案小說的代表作,影響十分廣泛。其後,出現了《小五義》、《續小五義》、《英雄大八義》(大宋八義)、《英雄小八義》(梁山後代)等類似的作品。【清代類似的俠義通俗小說還有:《兒女英雄傳》(俠女十三妹故事)、《施公案》、《彭公案》、《七劍十三俠》、《海公大紅袍》、《海公小紅袍》、《永慶升平全傳》、《緑牡丹》(四望亭全傳)、《俠義禪真逸史》、《俠義禪真後史》、《聖朝鼎盛萬年青》、《劉公案》、《狄公案》、《林公案》、《白牡丹》、《正德下江南》等.民國以後出現的《明清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童林傳)等等,儘管從年代劃分不屬於“古典文學”,但也都屬於傳統俠義小說,多以麯藝說書形式流行. 到了當代,由於小說、影視、戲麯、麯藝的發展,傳統武俠文學被改編為評書、評話、彈詞等各種形式的作品,不斷豐富發展,續書也很多,比如《金刀黃天霸》、《白眉大俠》等】.
  
  而《三俠五義》等俠義公案小說的不少故事,又成為各類戲麯的題材來源。如京劇《打鑾駕》、《遇皇后》、《北俠除霸》、《打竜袍》、《五鼠鬧東京》等,都是敷演《三俠五義》的故事。《三俠五義》情節紛繁麯折而又條理清晰,語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來說書藝術的生動活潑、直截明快的特色,對以後的公案小說産生過廣泛的影響。後來《小五義》、《續小五義》、《後續小五義》、《再續小五義》等續書的紛紛涌現,都是受它直接影響的結果。
  
  《三俠五義》除原刻本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鉛印本。《七俠五義》有1980年北京寶文堂的鉛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謝藍齋抄本《竜圖耳錄》。
  《小五義》是,全稱《忠烈小五義傳》,又稱《續忠烈俠義傳》。作為俠義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受民衆的喜愛,流傳極為廣泛。
  
  據清代文光樓主人《小五義序》說,《三俠五義》及其續書都是“石玉昆原稿”。
  
  石玉昆是清代道光、鹹豐年間的說唱藝人。一般認為,文光樓主人的說法難以成立,不足徵信。從作品的具體內容看,《小五義》與《三俠五義》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小五義》說唱的痕跡更為明顯,而文字上的粗率也更突出。《小五義》很可能是從說唱本改編過來,成於衆人之手,而未經細緻的潤飾。
  
  《小五義》的中心人物已由《三俠五義》中的包公轉為包公門生顔查散,而重要的俠義人物,除了前輩“七俠五義”之外,增加了幾個晚輩義士,即鑽天鼠盧方之子粉面子都盧珍、徹地鼠韓彰義子霹靂鬼韓天錦、穿山鼠徐慶之子山西雁徐良、錦毛鼠白玉堂之侄小專諸白蕓生,這四個小義士加上《三俠五義》中原有的人物小義士艾虎,便是“小五義”。《小五義》並不是緊接着《三俠五義》的結尾續寫的,它實際上是從《三俠五義》一百回後開始寫起,部分內容與前書重出。小說以襄陽王趙珏圖謀叛亂為綫索,歷敘顔查散奉旨巡按襄陽,大印被盜;白玉堂墜銅網而死;衆俠義雲集襄陽,蔣平找回大印;智化用計,裏應外合,收降襄陽王黨羽鐘雄;破銅網時,顔查散被瀋中元劫持,衆義士分頭尋找,沿路行俠仗義;“小五義”不期而遇,結拜為兄弟;繼而瀋中元歸附顔查散;衆義士參悟陣圖,分工破陣,不幸誤落銅網。故事至此戛然而止,留下無盡懸念,待《續小五義》敘說。
  
  《小五義》中,中心人物顔查散的作用被淡化,公案故事也所剩無幾,俠義群雄成為書中的實際主角,俠義故事更加光燦耀目。雖然這俠義之中包含了更多替天行道、為王前驅的意思,卻也不乏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成分。這些俠義英雄輪番出場,個性各異,形象鮮明,尤其是小義士們充滿活力,洋溢出清新的青春氣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說繼承了民間說唱藝術的優良傳統,語言淺近親切,敘事生動傳神,人物對話口吻畢肖,如見其人。可惜作品成於衆人之手,水平不齊,優劣互見,又不像《三俠五義》經過文人修飾,故難免有粗糙荒率之處。
  
  《小五義》流傳下來的版本極其繁多。現存最早的本子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北京文光樓刊本。這次整理校點,即以文光樓本為主,參酌早期的廣百宋齋本,校以後出的申報館排印本。原書文字錯訛不少,校點時對明顯差錯徑予糾正,對專有名詞前後矛盾者試作統一,但對通假字、合用的俗字則盡量保存原貌。
  評書傳統書目。長篇。為《三俠五義》(《大五義》)和《小五義》的續書。其首創者為清人石玉昆,後歷經衆手始成。最早可見光緒十七年(1891)北京文光樓刻本,不題撰人。從情節內容看,此書前文所敘各個英雄人物與反面人物纔有結局,故《續小五義》與《大五義》、《小五義》連成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民初以來,北京說書名傢王緻廉、王傑魁、劉傑謙、傅闊增、馬連登等擅長說此書,均在《小五義》後接說。從北宋時衆俠義英雄攻破謀反的襄陽王所設銅網陣開書,先敘智化與瀋仲元私探衝霄樓,智化被月牙形鍘刀機關卡住,艾虎藉來歐陽春寶刀削毀鍘刀救出智化,盜得叛賊名單。展昭、徐良、蔣平等幾經周折,終破銅網陣,反王趙珏由暗道逃至寧夏國。其後大內更衣殿天子冠袍帶履被盜,開封府尹包拯奉旨帶展昭、蔣平往勘,查明乃采花賊白菊花晏飛所為。使屬下邢如竜、邢如虎行詐,探知所盜禦物已獻賊首東方亮。晏飛覺察,將二邢剜目斷手而去。展昭打跑晏飛,晏飛於逃竄中又作惡多起,被徐良擊敗,四處逃命。展昭、蔣平及五小義士等密藏於南陽團城子東方亮府附近“三千戶”一地,伺機破藏珍樓。徐良等數探藏珍樓,險遭不測;後尋得樓圖,智化乃率小五義破藏珍樓,得天子冠袍帶履,並得魚腸劍。衆英雄藉東方亮設擂比武之機,設伏生擒東方亮,使其黨瓦解。東方亮之妹東方玉仙為兄報仇,夜闖開封府,刺包拯未逞,盜相印而去。徐良等奉命至朝天嶺尋印,招親於閻府。襄陽王趙珏於寧夏國興兵,委朝天嶺寨主王紀先為帥,進攻潼關。徐慶、徐良等率鄉民大破反賊。蔣平走水路探朝天嶺,殺王紀先。玉仙於亡命中,為俠女閻英雲、鄭素花所殺。衆英雄奪回相印,火焚朝天嶺。聞報晏飛率賊衆攻破陷空島,守島的老義士盧方負重傷,群雄回救陷空島,殺晏飛。趙珏又攻潼關,群雄與其决戰,大破之。趙珏被擒,氣極而亡。寧夏國遂打來降表歸順朝廷。包公上朝復旨,天子降旨,所有平叛有功人員,皆封賞有加。至此,《三俠五義》及其續書(全書又名《忠烈俠義傳》)方告終結。
  
  王傑魁所說《續小五義》,情節有所不同,包括了群雄大破銅網陣,北俠出傢,白菊花盜冠袍帶履,火燒潞安山,東方清沙灘設擂,群雄大破藏珍樓,徐良醉打猛虎,徐良招親,王紀先、王紀祖敗亡,𠔌雲飛巧得寶鎧,白蕓生初試魚腸劍,群雄馳救陷空島,風雨灘白菊花被亂刃分屍,擺戰場襄陽王被擒、負氣而亡等熱鬧關目。
  《七俠五義》全書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寫了賢臣包拯的事跡;隨後的四十回,以禦貓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的“貓鼠”之爭為綫索,交代了“五鼠”歸附包拯的經過以及包拯與俠客們舉拔年輕清官、彈劾懲處權姦與貪官的情形;最後五十回,以顔敏巡撫襄陽為中心,由七俠引出王義剪除襄陽王黨羽、打探襄陽王陰謀的故事。
首頁>> >>石玉昆 Dan Yuk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