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赏析】
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1208则,约40万字。
原序
郑序
纪昀诗二首
·书一《滦阳消夏录》六卷(卷一至卷六),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书二《如是我闻》四卷(卷七至卷十),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81年)。
·书三《槐西杂志》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书四《姑妄听之》四卷(卷十五至卷十八),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书五《滦阳续录》六卷(卷十九至卷二十四),作于嘉庆三年(1798年)。
附:纪汝佶六则
【刊本】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有:
·嘉庆五年(1800年) 盛时彦合刊《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刊本“二十四卷”。
·2005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阅微草堂笔记》刊本。并有各家之刊本不一而足。
【译本】
《阅微草堂笔记》有英文和意大利文译本:
·(英)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纪晓岚志怪故事选,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Sun Haichen,New World Press, ISBN: 7800053571。
·(意)Note scritte nello studio yuewei,Bollati Boringhieri, Torino, 1992,ISBN: 8833906655。
【赏析】
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很高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1208则,约40万字。
原序
郑序
纪昀诗二首
·书一《滦阳消夏录》六卷(卷一至卷六),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书二《如是我闻》四卷(卷七至卷十),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81年)。
·书三《槐西杂志》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书四《姑妄听之》四卷(卷十五至卷十八),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书五《滦阳续录》六卷(卷十九至卷二十四),作于嘉庆三年(1798年)。
附:纪汝佶六则
【刊本】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有:
·嘉庆五年(1800年) 盛时彦合刊《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刊本“二十四卷”。
·2005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阅微草堂笔记》刊本。并有各家之刊本不一而足。
【译本】
《阅微草堂笔记》有英文和意大利文译本:
·(英)Fantastic Tales By Ji Xiaolan,纪晓岚志怪故事选,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Sun Haichen,New World Press, ISBN: 7800053571。
·(意)Note scritte nello studio yuewei,Bollati Boringhieri, Torino, 1992,ISBN: 8833906655。
清永瑢、纪昀主编。编纂《四书全书》时,将“著录书、“存目书”逐一撰写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汇编成此书,二百卷。收录古籍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为便于翻检,次年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不收存目书,提要从简。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新印《四库全书总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 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是为南三阁。
当乾隆帝下诏开馆征书时,他已是63岁高龄的老皇帝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话说 “朕临御已三十馀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颁下谕旨,以全书卷帙浩如烟海,不易检索为由,命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随后,便另外设立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至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缮写完毕,保存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两年以后又缮出第二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屋。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被焚毁。藏于摛藻堂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则成为世间孤本。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北京,京城再遭劫掠,《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或存或亡竟至毫无消息。
1924年,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画杂物放置在一起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所幸该书不仅完整无缺,而且触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又把《荟要》运到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共500册由于《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编纂宗旨不似《四库全书》那样面向民间,而仅供皇帝御览,所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有着《四库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 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第一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是为南三阁。
当乾隆帝下诏开馆征书时,他已是63岁高龄的老皇帝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话说 “朕临御已三十馀年,亦望望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书体例,另编一套卷帙较少的丛书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颁下谕旨,以全书卷帙浩如烟海,不易检索为由,命在《四库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随后,便另外设立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修书处。至乾隆四十三年,《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缮写完毕,保存在坤宁宫后御花园内的摛藻堂。两年以后又缮出第二部,存于长春园味腴书屋。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圆明园,味腴书屋所藏《荟要》被焚毁。藏于摛藻堂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则成为世间孤本。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北京,京城再遭劫掠,《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或存或亡竟至毫无消息。
1924年,北洋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收清点清廷文物图书,清点过程中,在故宫内发现了与其他字画杂物放置在一起的《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所幸该书不仅完整无缺,而且触手如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部世间孤本竟得以保存下来,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连同故宫文物运至西南,全国解放前夕,又把《荟要》运到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将此书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共500册由于《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的编纂宗旨不似《四库全书》那样面向民间,而仅供皇帝御览,所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有着《四库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