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南北朝是一個不能不提的時代,梁武帝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本書作者通過對捲帙浩繁的佛教文獻、歷史資料的徵引、梳理,通俗地為讀者講述了梁武帝蕭衍從士族子弟到官場風流人物,從權臣到皇帝的過程。西去東來的高僧、蹣跚西來的佛教、興佛滅佛的帝王們……漸次登場,佛學對於一個帝王、一個王朝、一個時代乃至千年歷史的影響躍然紙上,一段真正的佛學東漸史,於焉呈現……本書是“佛教往事實錄 ”係列的第二部。作者以傳記體的敘事風格行文,文筆從容流暢、血肉豐滿,是一部既有學術價值。又輕鬆易讀的佳作。
本書以佛陀為敘事核心,從文獻學、社會學的角度對早期佛教發生與發展歷程了做了全新挖掘與探討。作者從佛陀降生起筆介紹了這個來自古印度迦毗羅衛國肩負宗族振興使命的王子的生世、成長、苦行、漫遊、宣講佛學的人生歷程,並全面考察了釋迦牟尼49年的傳法歷程及早期佛教的特點與發展狀況。書中所引材料翔實引經據典,從跨度、深度都頗見功力。本書以傳記體的敘事風格行文,舉重若輕文風從容幹練,是一部既有學術價值又能輕鬆閱讀的好書。
據傳,春秋時代的首霸齊桓公開始築鄴,戰國後歸魏國。魏國大臣西門豹和史起曾先後擔任鄴縣令,在這期間先後開鑿了十二渠引漳水溉田,使????鹵之地盡為良田,所以左思《魏都賦》說:“西門溉其前,史起濯其後。”這次治鄴的結果是,通過疏瀎河道,逐漸使這片土地成為春秋戰國時期溝渠發達的區域。古代農業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灌溉農業,必須有水澆灌莊稼,纔可能保證收成,因此,從漢代到唐代,這裏一直屬於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登高遠眺,但見驪山峨峨,層巒疊嶂,山林蔥鬱;渭水悠悠,逶迤麯轉,銀蛇橫臥。而那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的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兩千多年來,任憑風霜雪雨的侵蝕和滄海桑田的變幻,它依然故我地傲立於八百裏秦川。它早已成為一種象徵,標志着一個部族從刀耕火種到封疆立國的巨變,見證了一個大一統國傢的磅礴氣勢,同時它也埋下了衰亡的種子,目擊了一個帝國轟然倒塌前的刀光劍影和烈火殘墟。它就是中國首批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産的秦始皇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