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宏祖 Xu Hongzu
  《徐霞客遊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經30多年旅行,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世傳本有10捲、12捲、20捲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地理學成就
  
  在地理學上的重要成就有: (1)喀斯特地區的類型分佈和各地區間的差異,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徵、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雲南3省區,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並初步論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成等。他是中國和世界廣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驅。 (2)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關於中國水道源流的一些錯誤。如否定自《尚書·禹貢》以來流行1000多年的“岷山導江”舊說,肯定金沙江是長江上源。正確指出河岸彎麯或岩岸近逼水流之處衝刷侵蝕厲害,河床坡度與侵蝕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問題。對噴泉的發生和潛流作用的形成,也有科學的解釋。 (3)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的生態品種,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佈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 (4)調查了雲南騰衝打鷹山的火山遺跡,科學地記錄與解釋了火山噴發出來的紅色浮石的質地及成因;對地熱現象的詳細描述在中國也是最早的;對所到之處的人文地理情況,包括各地的經濟、交通、城鎮聚落、少數民族和風土文物等,也作了不少精彩的記述。 他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上超越前人的貢獻,特別是關於喀斯特地貌的詳細記述和探索,居於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文學特點
  
  在文學上的主要特點是: (1)寫景記事,悉從真實中來,具有濃厚的生活實感; (2)寫景狀物,力求精細,常運用動態描寫或擬人手法,遠較前人遊記細緻入微; (3)詞彙豐富,敏於創製;絶不因襲套語,落入窠臼; (4)寫景時註重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同時註意表現人的主觀感覺; (5)通過豐富的描繪手段,使遊記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具有恆久的審美價值。
  
  此外,在記遊的同時,還常常兼及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俗人情、少數民族的聚落分佈、土司之間的戰爭兼併等等情事,多為正史稗官所不載,具有一定歷史學、民族學價值。《徐霞客遊記》被後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首頁>> >>徐宏祖 Xu Hong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