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佚名 Yi Ming
  清太宗时修《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之别一种,又名《清太祖实录战迹图》,八卷。成于天聪九年(1635),绘有满洲起源传说及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后征战事迹各图,附以满、汉文图说。崇德元年(1636)所纂之《武皇帝实录》,即取其图说另行编纂而成。原书八册,已不存。今本为乾隆时重绘者,图说文字亦经修订。当时重绘两本,一本贮上书房,一本送往盛京(今辽宁沈阳)藏贮。用重绘本与《武皇帝实录》相校,文字大体相同,而与乾隆改定之《太祖实录》相差甚远。缘其修订时,受图说字数限制,只能做个别字句删改,故较多保存了原本面貌。是书为研究清开国初期历史的珍贵资料,1936年伪满影印之《大清历朝实录》已将其收入,另有1930年辽宁通志馆本。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清统治者取得全国政权之初﹐暂用《大明律》。顺治二年(1645)﹐即以“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增损剂量﹐期于平允”为指导思想﹐着手制订法典。三年律成﹐定名为《大清律集解附例》﹐颁行全国。十三年复颁满文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将康熙十八年纂修的《现行则例》附于律 文之后。雍正元年(1723)续修﹐三年书成﹐五年发布施行。乾隆五年(1740)﹐更名为《大清律例》﹐通称《大清律》。以后虽历经修订﹐但主要是增减 修改附律之条例﹐律文则变动不大。直至宣统二年(1910)《大清现行刑律》颁行﹐才予废止。
  
  清朝的传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开始于乾隆元年,经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时,清朝已经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 此时,满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国家的政治已经趋于稳定,满族贵族的统治根基已经十分牢固,国家的经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时 也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时期。满族上层贵族对汉文化的精髓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制定一部反映清朝社会现实、满足满汉社会需要的综合性法典的主、 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高宗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即命三泰为律令总裁官,重修大清律例,修订者对原有律、例逐条考正,从新编辑,特别是对律文后所附定例进行详细校订,折衷损益,删 除原版律例后的总注,在律例中间增添小注,以补充、阐释律义。《大清律例》的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在经过高宗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至 此,清朝的基本法典定型。
  《大清律例》共四十卷﹐卷首有六赃图﹑纳赎诸例图﹑徒限内老疾收赎图﹑诬轻为重收赎图﹑过失杀伤收赎图﹑五刑图﹑狱具图﹑服制图等八种图表﹔律文后附有注 释﹐以便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律文。律文分为七篇﹐篇目冠以律名﹐故谓之七律。首篇是名例律﹐有四十六条﹐下面不分门类﹐亦称四十六例。其主要内容除了确定五 刑﹑十恶﹑八议等重要制度和罪名外﹐还规定了一些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如官吏犯罪分公罪和私罪﹐公罪处轻﹐私罪处重﹔犯罪分故意和过失﹐故意罚重﹐过失罚 轻﹔共同犯罪一般区别首从﹐从犯减轻﹔数罪并发﹐一般只科重罪﹐轻罪不论﹔累犯加重﹐自首减免﹔老幼废疾减免﹐同居相隐不为罪以及类推的一般原则等。其次 各篇按六部命名排列﹐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和工律﹐以下分为职制﹑公式﹑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市廛﹑祭祀﹑仪制﹑宫卫﹑军政﹑关津﹑ 厩牧﹑邮驿﹑贼盗﹑人命﹑斗殴﹑骂咒﹑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营造和河防﹐共三十门﹐计四百三十六条。该条文不但以《大明律》为蓝本 ﹐并且隐合古义﹐可谓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同时由于清朝已处封建社会后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它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严刑 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压政策﹐不但对十恶处刑更重﹐而且扩大了谋反﹑谋大逆的定罪范围﹐提高了量刑标准﹔严禁宦官专政﹐臣下朋党﹐更完备地确认皇帝至高 无上的权力﹔广泛增加满族享有种种特权的条款﹔继续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统治。进一步实行重农抑商等。
  
  《大清律例》律文之后所附的条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即皇帝认可的判例和皇帝根据某些具体案件的处理而发出的带有规范性的命令和规定﹐简称为例。例是 律的补充﹐同律一样﹐也是审理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据。其不同﹐首先律的纂修比较慎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例则因时制宜﹐随时增删和修改(乾隆时定制五年 一修)﹐因而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法律形式。其次﹐例的数量大大多于律条。雍正三年时就有八百十五条﹐到同治时更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条。由于例繁杂众多﹐常与 律文发生抵触﹐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再次﹐在司法实践中﹐例的法律效用大于律。通常是有例不用律﹐有新例不用旧例﹔律与例都没有明文时则采用比附﹐实际上还 是用例。结果是“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因此﹐例遂成为清统治者实行司法专横﹑鱼肉百姓的法制工具。
  
  清代比较全的版本
  清咸丰七年山阴姚雨芗辑录的《大清律例增修统纂集成》二十四册
  最早小说的概念,是“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纪昀语)。指《清稗类抄》《宋稗类抄》等短小的笔记类的东西。
木兰奇女传
佚名 Yi Ming阅读
  全名《忠孝勇烈木兰传》,又名《忠孝勇烈奇女传》,四卷三十二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校点:路远南。本书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和有关史书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敷衍创作而成的。其中,有的人物和情节还受到了唐代、明代传奇的影响与启发。书中写木兰从军十二载,转战千里,备觉艰辛,后因屡建奇功而被封为将军。然最后竟蒙冤涉进武则天乱国案中,不得已剖心自杀以表对朝廷的忠诚,结局惨烈异常。木兰从军的故事早已流传古今,家喻户晓。本书将这一故事加以细致描写,情节更为具体。同时,书中指称木兰姓朱,家住黄陂,也是有一定根据的。明代人焦竑曾考证黄陂古为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等。另外,《黄陂县志》中有《木兰传》一篇,内容与本书基本相同。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佚名 Yi Ming阅读
  全名《绣像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全书三十五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校点:李仲凯。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写北宋、南宋之交的历史事件。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涉及征战、外交、江湖、山林、宫廷、官场种种场面,其中描写权谋斗争尤为细致,颇有可读之处。
乾隆下江南
佚名 Yi Ming阅读
  清朝的历史上,记载了康熙与乾隆都曾经六次下江南。
  
  说起乾隆南巡,从官方的史籍到民间的野史中,都有许多描述:或是说他修筑堤堰,功泽千秋;或说他把国家大事都扔给手下大臣,自己迷恋在江南美景中;或说他风流成性,挥霍无度……总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实际上乾隆南巡一开始就遭到有些大臣的反对。《清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乾隆即位不久,听说苏州的景色美如天堂,他很想去江南巡游视察,并派大学士讷亲去江南查看道路。
  
  讷亲从心里就不赞成乾隆南巡,所以他在给乾隆的回奏中说:苏州城外的虎丘还算得上名胜,实际上像一个大坟堆。苏州城里河道狭窄,粪便船只拥挤在一起,过了中午就臭不可闻,根本不算什么风景。乾隆听了讷亲的回报,只好暂时打消了南巡的念头。
  
  洪泽湖
  
  到了乾隆十四年,江南地方官吏为了迎合乾隆,上奏请求乾隆南巡浙江,这一请求正合乾隆的心思,在当年的十月初五,乾隆宣布两年后举行南巡。
  
  康熙当年南巡主要是为了视察水利,乾隆也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视察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当时,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所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这两个地方来看一看。
  
  第一次南巡时,乾隆来到洪泽湖,视察水利工程,他了解到高家堰与蒋家坝之间的黄河大堤只有三座大坝,每年到了夏秋两季,洪泽湖水位上涨,由于排泄不畅,很容易发生水灾。河道总督高斌提了一个方案,建议再增加两座坝,乾隆接受了这个意见。
  
  这样,高家堰就共有了五座水坝,分别被命名为“仁”、“义”、“智”、“礼”、“信”。每当洪泽湖水位上涨时,根据水势情况,五座大坝可以及时分别调节水的流速和流量,非常有效地保证了大堤和下游的安全。
  
  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又制定了清口水志,规定:上坝的水位上涨一尺,下坝的闸门可以开到十丈。河道官员遵守这一规定,确保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下游的各州县避免了水患的灾害。
  
  江苏镇江金山寺 原乾隆行宫
  
  徐州附近黄河大堤也是乾隆要巡察的重点之一。乾隆多次来到这里。根据乾隆的命令,这里先后修筑的防洪石堤大坝全长70多华里。
  
  浙江的海宁州和仁和县,是江海的交汇处,每天都要发生两次大潮汐。一旦海堤被冲垮,整个江南将一片汪洋。早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就已开始在这里修建海塘,以后历代修筑海塘,一直没有间断过。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浙江又一次水情告急,而在海塘施工中又出现了石塘、柴塘之争。究竟是修筑石塘,还是修筑柴塘意见不统一。
  
  乾隆第三次南巡到达海宁的第二天,马上亲临现场,亲自试验打桩。他看到如果修建石塘,必须从旧塘坝向后移数十丈才能打桩,这样势必会毁掉许多百姓的田地和村庄,乾隆看到这种情况说,本来想保护民众,现在反而先害了他们。于是乾隆决定先修筑柴塘,并要求每年用竹篓装上石头加固。
  
  在第五次南巡时,乾隆见到堤坝的泥土被湍急的水流不断冲走,装石头的竹篓都露了出来。于是乾隆决定在可以修建石塘的地方,都改建鱼鳞石塘。
  
  喀尔吉善奏折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时,下令继续修筑范公塘石坝。海塘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保护了江南水乡的繁华昌盛。
  
  乾隆南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笼络人心。凡是他经过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地减免了赋税。
  
  乾隆对接驾及办差的官员大加赏赐,加官晋爵;将一些原来受过处分官员恢复原职。特别是对前来接驾的老臣,他问寒问暖,赏赐人参、貂皮等物品,还要赏赐他的子孙功名。
  
  在南巡途中,乾隆一方面多次在各地的孔庙行礼,另一方面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他亲自命题考试。他出的不少考题,摆脱了科举考试的八股陋习而注重实际应用。如浙江省大修海塘,他就以《海塘得失策》为题。取得一等成绩的考生,立即授予官职,这样就选拔了许多实用的人才。
  
  由于江南一带人才荟萃,读书应试的人很多,乾隆下令给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官办学府增加名额。《四库全书》告成后,他个人掏腰包让人抄录了三份,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并命令地方官吏允许学子们拿出来抄录传看。这些举措,对江浙一带的文化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乾隆八旬万寿庆典
  
  阅兵也是乾隆南巡中重要的活动之一。满族历来有重视骑射,崇尚勇武的传统,历代帝王也都熟练掌握骑马射箭。乾隆历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乾隆本想通过阅兵,训练士兵,扭转颓败的风气,并向江南人民显示大清朝的力量。但没想到,阅兵反而闹了许多笑话。乾隆最后一次南巡阅兵是在杭州,嘉庆皇帝后来回忆那次阅兵时的情形说: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一时传为笑谈。
  
  乾隆南巡,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饱览山川美景。所以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带画师随行,将喜爱的江南景色摹绘成图,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仿建。
  
  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和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的四大名园后来都在圆明园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
  
  杭州的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实景仿制,连景点的名称都原样照搬。
  
  乾隆六次南巡时间表
  
  苏州的狮子林乾隆特别喜爱,于是又在避暑山庄仿建一所。搬进避暑山庄的,还有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和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文津阁、仿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名胜。
  
  康熙南巡还是比较简朴。他第一次南巡的时候,途中经过丹阳、常州、无锡,一路上没有停留,昼夜行船三百六十余里。
  
  康熙南巡时,主要是住在地方官员的官邸,只有在扬州、杭州等地,建造了少量行宫。乾隆下江南就要比康熙南巡奢华得多了。从北京到杭州,沿途建造了三十个行宫。乾隆乘的御舟被称为安福舻、翔凤艇,共有五艘,制作工艺极其精美。整个南巡船队共约有一千多只船。一路上吃的、用的,就连喝的水,都由沿途各地事先做好准备。
  
  尽管乾隆三令五申严禁铺张,但地方官员为取得他的欢心,无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投其所好。
  
  “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写下的诗句,他连做梦都在回味下江南时的情景,充满了无限眷恋。但是,这六次南巡,排场一次比一次大,耗费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国库的枯竭,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朝廷中不乏有头脑的官员,多次劝阻乾隆停止南巡,但却多遭到严厉的斥责。
  
  乾隆上谕档
  
  许多谏阻南巡的官员,都被惩处或罢官。在这种高压下,大臣们谁也不敢再说话,眼睁睁看着国库枯竭,国家走向衰败。
  
  民间传说乾隆喜欢江南美女,每次南巡时少不了寻花问柳。所以皇后天天和他吵闹,乾隆一气之下,将皇后遣送回京。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将皇后遣送回京确有其事,这在乾隆三十年《春季档》中就有记载。
  
  到了乾隆晚年,他才完全认识到南巡的错误。在《清史稿》的《吴熊光传》中,记载了乾隆说:我当皇帝六十年,自认为自己没犯什么大错。惟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乾隆南巡耗资巨大,以后的清朝皇帝再也没人仿效过。因为后来的清朝国库已经承担不起了。六次南巡,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此后,大清王朝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
  
  (CCTV《探索·发现》供稿)
  民初石印本。三十三回。
  不题撰人。
  记叙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抗清及失败的过程。三年过后,一切依旧,故名《三春梦》。
永庆升平前传
佚名 Yi Ming阅读
  光绪十八(1892)壬辰年宝文堂刊本。十二卷九十七回。
  不题撰人。
  描述清康熙年间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镇压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康熙奇侠传》由刊刻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永庆升平前传》,《永庆升平后传》二书合成,上部即《前传》,下部为《后传》.《永庆升平》原是清咸丰年间由艺人姜振名演说流传于京师的一部评书.光绪年间郭广瑞根据哈辅所演说,"熟记在心","录成四卷".
  清代是说书艺术的极盛时期,本书即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其故事还被改变成为京剧,历演不衰.清代演说狭义公案一类的评书,往往都以维护封建正统观念的清官,侠士,良民为正方,而以贪官污吏,判王,盗贼违反方,而所谓盗贼,有许多实际上是被逼而铤而走险的起义农民,托言本朝史实的《永庆升平》,也未能脱出这个窠臼,因此,现代读者在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作品中,以著名军事将领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家将”系列小说,一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比如:杨家将、薛家将、罗家将、狄家将、岳家将、当然,也少不了呼家将。出现于清乾隆年间的《说呼全传》就是完整、系统地演述呼家将故事的唯一一部通俗小说。
  同杨家将系列其他小说一样,呼家将的故事也是从杨家将故事中派生出来的。因为杨家将故事在民间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有好事者就凭借历史上的一点由头和杨家将故事中的有限的情节,相继进行铺陈敷衍,使得呼家将的故事蔚为大观。
  《说呼全传》在设计呼庞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情节时,并不是孤立地写两个家族的私人恩怨,而是把他们的斗争置于善与恶、正与邪、忠与奸的对立冲突之中来表现,凝聚了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正好符合了平民百姓的理解能力,顺应了他们的心理要求,迎合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因而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和衷心喜爱。
  文中呼家的主人公:
  呼延必显,名得模,袭父呼延赞忠孝王职,御赐金鞭,匡惩不法。
  呼守勇呼得模长子。
  呼守信呼得模次子。
  王金莲王汝南女,后嫁呼守勇。
  赵三姐名凤奴,赵虎臣妹,后嫁呼守勇。
  齐月娥齐国宝女,后嫁呼守信。
  呼延庆呼守勇长子。
  呼延豹呼守信长子。
  呼延龙呼守信信次子。
  呼碧桃呼守勇长女。
  呼梅仙呼守勇次女。
  呼延寿呼守勇次子。
  赵文姬名相赵普之女,后嫁呼延龙。
  花瑞莲总兵花万年之女,后嫁呼延庆。
  又名《阴阳显报鬼神全传》、《鬼神传终须报》、《终须报》
  清代小说。丹柱堂刊本。四卷十八回。
  不题撰人。
  短篇小说集。均演述因果报应的故事。末三回出自《古今小说》卷十“滕大尹鬼断家私”。
  十二回,不题撰人。亦西游故事
  《绿牡丹》以行侠仗义为基调,演述当时佞邪当道,权奸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激起山东“旱地响马”花振芳、江南“江湖水寇”鲍自安的义愤,他们集结了一批江湖义士,除暴安良,锄奸扶弱;并辅助宰相狄仁杰起兵,迫使武则天退位、迎庐陵王还国登基,众人蒙受封赏。
  小说以唐武则天时代为背景,叙述将门之子骆宏勋与江湖侠女花碧莲,在剪除武周佞臣及其党羽的过程中,相识相恋,几经挫折,终成眷属的故事。
  小说抨击了权势豪强对百姓的欺凌,歌颂了江湖豪侠的侠义行为。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文辞也通俗流畅,生动风趣,具有民间文学韵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如鲍自安的老练诙谐、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为,义仆余谦的疾恶如仇,鲍金花的骄矜好胜,花碧莲的质朴情挚,都个性鲜明。
  小说自清代道光年间问世后,广受读者欢迎,产生了较大影响。许多地方剧种都曾取其部分情节改编成戏剧上演,如《大闹桃花坞》《四望亭》《嘉兴府》《龙潭镇》《扬州擂》《四杰村》《巴骆和》等。京剧《宏碧缘》,即以《绿牡丹》为蓝本,加以改编创作而成。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佚名 Yi Ming阅读
  清代小说
  道光廿八(1848)戊申年经纶堂刊本。六卷四十二回。
  不题撰人。
  叙述汉武帝时代柳絮、郝联、鲍刚、马俊四位好汉除奸报国的故事。本书情节与《剑侠奇中奇全传》类似,人物亦有同名者。
  《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咸丰元年〈1851〉广东富桂堂刊本。封面上端横刻“咸丰元年新刻”,题“大明全传绣球缘”,右栏为“内附钦赐状元”,左下双行小字“学院前富桂堂”。无序跋,有图八幅。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字。其第九回中段有“赛全道:你四人不用惊慌,有我在此,包管得脱牢笼,即抽身而出,再锁房门,自己即上堂去见铁威。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话施赛全心生一计,即时移步传厅……”,此回应分为两回,故本书应为三十回。书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余有藏浙江省图书馆的上海辛丑〈1901〉年由江南书学石印本和现藏安徽芜湖市图书馆的光绪丙年〈1906〉上海洋左书局石印小本,有序及图。
  
    书叙明神宗年间,镇国公胡豹,两朝重臣,字蔚南,现为九门提督、驸马都尉。久怀谋逆之心。其长子云光为广东巡抚,次子为官广西梧州。是年其母九十寿诞。胡豹请假回家为母祝寿。神宗嘉其事亲至孝,赐其母龙头拐杖等,并命其将提督暂交唐绅负责。
  
    胡豹整顿回乡,至襄阳为母祝寿。时胡豹外甥唐云龙落草为寇,也来给外祖母祝寿。胡豹屏退左右,与其密议图鼎之意,并着云龙大量招兵买马,整顿军纪。唐云龙自是高兴。寿毕,唐云龙带着手下骑归回山,因贪看景色,马不小心撞倒铁威,铁威自以为威镇一面,跳起来泼口大骂,云龙赔礼之后,铁威气势不消。云龙火起,令手下将铁威缚在树上并提刀欲取其胸膛。铁威大惧。时乡绅黄世荣带着家人收债回来,远远见此情景,赶紧求其放人,并愿以所收三百金赎之。云龙得知世荣并不认识铁威,仅为仗义救助,感其侠义放了铁威并拒收三百金,戒告世荣救铁威恐会反遭其害,离去。铁威得救,感谢世荣并打听得世荣住处。胡豹三子云福在家,因其父纵容,为霸乡里,无恶不作,一日于街上看见朱秀霞虽荆钗布裙,却出落的天生一段情韵。
  
    着家人打听她是肉铺店主朱百容之女,年十七,待字闺中,即派家人带上礼物上朱百容处求亲。百容素知胡豹德行,岂能将女投入虎口,就以女已字人推托。胡云福得知后发下毒誓,如不弄得百容家离子散决不罢休。一日打猎回来途经百容家门,百容未归,其妻女因百容责怪闭门不出,胡云福着人敲开门后就闯入屋中。秀霞母不愿让女儿陪云福,胡云福就杀了她,秀霞出来见母如此,大哭,以头撞柱,碎首而死。是时有邻居耳闻隔壁一切,但因势单不敢出头。待众贼走后,看到朱家如此,召来乡里看视现场,并立即通知百容。百容见发生如此惨事,要进胡家与云福拼命。众人劝阻,要他去县衙上告,张玉也自愿作证。当时县太爷是胡家襟亲,得状子后,褊护胡家,反诬张玉杀人,屈打致死,并控朱百容诬告着下大狱,又将此事通知胡家,得胡家赠礼。
  
    百容儿子朱能得徒弟梁玉的帮助,探视父亲。朱能在城里开武馆招收弟子,有勇有谋,探视时得梁玉指点,知知府何象峰清正,胡投诉襄阳府,何象峰得知大怒,调案上府,但胡豹通过巡抚压下。府中无能为力,象峰因此告诉朱能上京告状,并修书一封将其推荐给兵部尚书其兄何维柏。朱能回家得众弟子和父亲故友黄世荣相助,得五千两银子和三百两黄金,因此上京。不幸在店中失去银两,朱能太急恚而病。幸得山东历城刘承恩老人相助,并陪老人去讨账。
  
    那铁威因感黄世荣救命之恩,一日备下礼物至黄府。世荣唤出儿子贵保相见,并设宴招待。世荣不欲收铁威的礼物,仅取一点表示心意,但铁威不同意。宴中铁威偶见黄世荣的女儿素娟貌比天人,一时惊呆,无心饮酒,辞别回家,心儿却丢在黄家。后黄世荣着家仆黄安回报铁威。铁威因心有所图,故刻意结交黄安。先是以盛宴款待,继之互为金兰,然后以黄金诱之,黄安终于同意帮铁威弄到小姐。是时黄世荣要送货上京,起程不久后,黄安装病回府,然后骗说老爷病危,唤家中人前去。世荣家人不审,随黄安前往,被送入铁府。铁威露出狰狞面目,并以死威胁他们。当时铁威友施赛全来此,闻得书房中有人哭啼,视之,见其中有自己的妹妹、已嫁黄世荣为妾的赛西,得知真情,心生一计,将铁威灌醉,并将已醉的黄安杀死。救出黄家四人。铁威发觉后追来,贵保逃散,素娟因男女授受不亲,不肯让赛全背负过河,投水而死。
  
    贵保不敢回家,只好独身上京寻父,因无盘缠,一路乞讨。一日至浙江李家村,秀才李建中留其食,见其长相清秀,言辞清雅,因问他为何流落,贵保告诉他原因。李秀才因此留他陪儿子伴读。一日李秀才众弟子及子侄相聚,秀才以诗考之。时李秀才两子苦思不得,贵保为之代笔。李秀才一见,大为叹服,并知非为儿子手笔,询问之下,得知为贵保所为,当面庭试,深叹其才,收为侄儿。因视贵保心忧其父,就令家人李恩护送贵保入京,投靠自己的兄弟李建良处。途中巧遇朱能,兄弟二人一同入京,留李建良处。朱能欲立即拜见兵部尚书,但为李建良所阻,认为朝中多为胡豹之人,不可轻举妄动,应在秋试以后参加科举然后再行图计。自是,贵保安心读书,朱能寻访黄世荣。
  
    秋闺时,朱能得中武魁第二,遂求见兵部尚书何维柏,维柏睹弟之信后得知胡家所为并知胡豹有不轨之心,象峰告诉他朝廷应早作准备。维柏让朱能稍安勿躁,当在殿试后再作主张。
  
    元宵日张居正女素娟抛绣球相亲。朱能偶遇而往视,绣球正投中他,被请入张府。朱能欲辞之,并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辞婉拒,不获准。但却以此不肯当即完婚。这素娟正是黄世荣之女,朱能的未婚妻黄素娟。素娟那日投水,正遇因倭军紧逼,朝廷召其回朝的大学士张居正,将之救起,素娟因担心回家又遭恶人欺凌故愿留张家。方倭王因孙哪咭被朝廷所留,又得奸臣挑拨,发兵而来,大破明军,围攻济南,巡抚束手。张居正到来,将相们向其请教当如何处之。素娟为张居正出谋划策,大获全胜,倭王献叛贼,居正将哪咭好好送回。皇上嘉奖张居正,居正回府后,说起素娟的功劳,欲第二天上朝请皇上加以褒扬,素娟告诉他不可如此。因为这样一来虽使自己得以闻名却使张居正受辱,张居正心感之,又许以请皇上治铁威,素娟又说铁威一小小歹徒,欲以相国之尊与之计较就影响丞相的身份。张居正见素娟如此为自己考虑,感其大度,收素娟为义女并欲为她择一佳婿。所以安排这抛绣球之举。谁知这绣球偏落到朱能的身上。
  
    是年上元节,神宗带一太监微服私访,观天下升平,百姓安居,心中高兴。因踱入建良酒肆中进食,发现人多无座,正欲退间,适贵保这日出来,看见他气宇轩昂,不同凡俗,让入书房,着人安排酒食相待,席中神宗试出贵保学识渊博,胸有甲兵,大喜,颇赏其才。然未到科举之日。一日与朝中大臣谈及此事,张居正谏议说古有破格之举,今皇上如能因其才而不为陈规所拘,是可留汗青之行,无何不可。神宗大喜,命兵部尚书何维柏引贵保入宫,殿试对策,赐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贵保于是以游街牌寻父,恰为黄世荣看见,父子相见,并至张居正处与素娟聚会。是时朱能于中进士后又殿试考取武状元,遂向皇帝奏明自家冤情,张居正、何维柏、黄贵保等人均告发胡豹图谋造反,主张捉拿入朝治罪。左都御史宋琼暗中给胡豹通风报信。
  
    胡豹早已阴蓄死士,制造军号器械,图谋不轨。得宋琼通知后,见朝廷的钦差不仅不拜,反而当其面撕毁圣旨,知府何象峰责其犯天之罪,即将之下狱。梁玉从象峰处得知真情后,立即放出朱百容并与何象峰的家人等偷偷赴京,至京师投何维柏,维柏知胡豹自立为吴王并已起兵,奏明圣上。张居正保举唐坤为靖逆大将军,任招讨大元帅,朱能为先锋,皇上认为军中当有军师为之出谋,朱能又保荐贵保,率大军征讨胡逆。
  
    时胡豹妻公主从家仆处得知胡豹之行,大惊,立即告诉胡母。胡母召儿子前来查明为实,两人百般相劝,胡豹执迷不悟,并怒而提剑欲杀皇姑,其母阻止,误杀母,囚皇姑。并召长子云光、次子云龙举兵响应。云光上书谏父,吞金自杀于广东藩署,次子云龙写信谏父责弟,在梧州自首。
  
    唐坤、朱能率兵到襄阳,初战即杀死总兵莫如龙,大败胡军。胡豹发文催动巴州镇吴威、绥江协王勇、长沙游府陈隆、巫江都司李江及落草大雁山的外甥唐玉龙等处求救。吴威、王勇率兵赶到,被杀败逃入城中。胡豹图谋三更偷营,不料贵保早有准备,再败胡豹,幸得陈隆、李江相救而逃得一命。陈隆以纯阴之气摆下落魂阵,唐坤、朱能战败,是时有朱秀霞神灵相助,飞沙击石,大破陈隆妖法。贵保得助,大破落魂阵,杀陈隆、李江。胡豹催唐玉龙发兵。施赛金告诉众人唐玉龙颇有侠义,并让唐坤以叔侄关系劝唐玉龙归降。贵保在赛全的护送下至玉龙处,玉龙得叔父之信,又得知外祖父被杀,舅母被囚,就决定起兵讨胡。因施赛全本在襄阳城中,用计护送云福出城,然后将其送交官兵的,此时胡豹尚不知赛全为内奸,更不知云龙已投降,故两人至襄阳城下诈开城门,生擒胡豹,打死吴威、王勇,拿下雷象星,放出皇姑。贵保也将铁威全家拘捕,侯旨发落。唐坤凯旋而还。
  
    回朝后,唐坤、朱能、贵保、唐玉龙、施赛全俱受封赏,朱秀霞因贞烈显灵助战,被封贞烈仙姑,建庙祭祀。胡豹、云福被凌迟处死,又将宋荣发配、铁威斩首。赦玉龙并使之奉献皇姑。
  
    神宗问明朱能、黄素娟的一段姻缘,赐素娟女中状元,并作成其婚姻。太师将女儿嫁给贵保。朱能、贵保后或还乡,或赴伍。
  
    《绣球缘》一书,丝毫没有摆脱奸臣害人,志士落难,最后天理昭彰,好人中状元,报仇雪恨,姻缘美满这一俗套。作者是出自下层的浅薄文人,文字水平低,结构、情节多凑合,构思也多有不合理处。如黄素娟其能竟在张居正上,九门提督的外甥公然为寇,又公然出入公门。
  
    再是书有些情节当从杂说小史来。如铁威打捞石狮,早见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卷二。
  京剧剧目。此剧系青衣、小生、老旦、花脸等合作传统戏。一般只演《捡柴》一折。
  《春秋配》四卷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提撰人。
  
  剧情梗概
  
  少女姜秋莲,因受继母虐待,与乳娘到郊外捡柴。书生李春发路过,见秋莲悲泣,问明情由,赠银给秋莲买柴回家。秋莲归告继母,母诬女不贞,欲鸣官,乳娘伴秋莲乘夜逃走。
  
  剧目评论
  
  《春秋配》写书生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二位女子的爱情经历。尽管未出才子佳人常套,但情节离奇,故事曲折,且悬念层出,能引人入胜。小说最后以大团圆终,李春发与姜秋莲、张秋联结为一夫二妻,故名《春秋配》,戏曲中《春秋配》一出,即由本书改编而成。
  《春秋配》在清代遭到焚毁,其原因当是由于书中所写男女情事与封建礼教不合,且对封建专制社会有所抨击。
  清公案小说,又名《施案奇闻》、《百断奇观》、《三公奇案》、《清烈传》
  此书版本为光绪廿九(1903)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二十本,五百二十八回。
  不题撰人。应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
  叙述施世纶(小说作施仕伦)惩治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为百姓申冤的故事。施世纶,清康熙人,助清廷统一台湾的靖海侯施琅之子。《清史稿》有传。影响后世戏曲,京剧中,颇多剧目与本书故事有关。
  清代北京蒙古车王府藏说唱鼓词,三十二部一百零七回。
  不题撰人。
  叙述乾隆年间刘墉私访判案的故事。刘墉史有其人,字崇如,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卒谥文清。有石庵诗集。
  又名《于公案奇闻》
  清代小说。一百四十五回。
  不题撰人。
  叙述清官于成龙锄强扶弱的故事。
  清末刋本。六十回。
  不题撰人。
  叙述清末爱国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办案的故事。本书情节符合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并以三分之一篇幅描述禁毁鸦片的经过。
  作者:无名氏 校点:张品兴
  六卷三十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假托主人公在海外异邦游历的故事,针砭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书中写两个骗子的种种劣行,讥讽了黑暗社会中的官场恶迹与世风颓败,有一定认识价值。本书虽为凭空创作,但有的事件与细节尚有所本,受到了《子不语》、《续子不语》、《夜谭随录》等书的影响与启发。书中文笔虽不甚佳,但仍不乏描写真切与情节生动之处。
善恶图全传
佚名 Yi Ming阅读
  又名《善恶图》
  清代小说。颂德轩刊小字本。四十回。
  不题撰人。
  叙述恶徒李雷恶贯满盈终遭恶报的故事。
  《善恶图全传》较为深刻地描写了地痞恶霸李雷及其党羽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罪行。各路英雄与其展开了反复的殊死的搏斗。最后在朝廷的指挥下将其全部消灭的经过。
  清代小说。七回。
  不题撰人。
  本书为《比目鱼》的上部。叙述谭楚玉和刘藐姑夫妻偕亡守节的故事。
首页>> 文化生活>>佚名 Yi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