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時修《清太祖努爾哈赤實錄》之別一種,又名《清太祖實錄戰跡圖》,八捲。成於天聰九年(1635),繪有滿洲起源傳說及明萬歷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起兵後徵戰事跡各圖,附以滿、漢文圖說。崇德元年(1636)所纂之《武皇帝實錄》,即取其圖說另行編纂而成。原書八册,已不存。今本為乾隆時重繪者,圖說文字亦經修訂。當時重繪兩本,一本貯上書房,一本送往盛京(今遼寧瀋陽)藏貯。用重繪本與《武皇帝實錄》相校,文字大體相同,而與乾隆改定之《太祖實錄》相差甚遠。緣其修訂時,受圖說字數限製,衹能做個別字句刪改,故較多保存了原本面貌。是書為研究清開國初期歷史的珍貴資料,1936年偽滿影印之《大清歷朝實錄》已將其收入,另有1930年遼寧通志館本。
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部法典。清統治者取得全國政權之初﹐暫用《大明律》。順治二年(1645)﹐即以“詳譯明律﹐參以國製﹐增損劑量﹐期於平允”為指導思想﹐着手製訂法典。三年律成﹐定名為《大清律集解附例》﹐頒行全國。十三年復頒滿文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將康熙十八年纂修的《現行則例》附於律 文之後。雍正元年(1723)續修﹐三年書成﹐五年發佈施行。乾隆五年(1740)﹐更名為《大清律例》﹐通稱《大清律》。以後雖歷經修訂﹐但主要是增減 修改附律之條例﹐律文則變動不大。直至宣統二年(1910)《大清現行刑律》頒行﹐纔予廢止。
清朝的傳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製定工作,開始於乾隆元年,經過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時,清朝已經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 此時,滿族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已有近百年的時間,國傢的政治已經趨於穩定,滿族貴族的統治根基已經十分牢固,國傢的經濟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恢復發展,到乾隆時 也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時期。滿族上層貴族對漢文化的精髓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同。因此,製定一部反映清朝社會現實、滿足滿漢社會需要的綜合性法典的主、 客觀條件已經成熟。
高宗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即命三泰為律令總裁官,重修大清律例,修訂者對原有律、例逐條考正,從新編輯,特別是對律文後所附定例進行詳細校訂,折衷損益,刪 除原版律例後的總註,在律例中間增添小註,以補充、闡釋律義。《大清律例》的修訂工作基本完成,在經過高宗御覽鑒定後,正式“刊布中外,永遠遵行”,至 此,清朝的基本法典定型。
《大清律例》共四十捲﹐捲首有六贓圖﹑納贖諸例圖﹑徒限內老疾收贖圖﹑誣輕為重收贖圖﹑過失殺傷收贖圖﹑五刑圖﹑獄具圖﹑服製圖等八種圖表﹔律文後附有註 釋﹐以便正確地理解和執行律文。律文分為七篇﹐篇目冠以律名﹐故謂之七律。首篇是名例律﹐有四十六條﹐下面不分門類﹐亦稱四十六例。其主要內容除了確定五 刑﹑十惡﹑八議等重要制度和罪名外﹐還規定了一些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則。如官吏犯罪分公罪和私罪﹐公罪處輕﹐私罪處重﹔犯罪分故意和過失﹐故意罰重﹐過失罰 輕﹔共同犯罪一般區別首從﹐從犯減輕﹔數罪並發﹐一般衹科重罪﹐輕罪不論﹔纍犯加重﹐自首減免﹔老幼廢疾減免﹐同居相隱不為罪以及類推的一般原則等。其次 各篇按六部命名排列﹐即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和工律﹐以下分為職製﹑公式﹑戶役﹑田宅﹑婚姻﹑倉庫﹑課程﹑市廛﹑祭祀﹑儀製﹑宮衛﹑軍政﹑關津﹑ 廄牧﹑郵驛﹑賊盜﹑人命﹑鬥毆﹑駡咒﹑訴訟﹑受贓﹑詐偽﹑犯姦﹑雜犯﹑捕亡﹑斷獄﹑營造和河防﹐共三十門﹐計四百三十六條。該條文不但以《大明律》為藍本 ﹐並且隱合古義﹐可謂集歷代封建法律之大成﹔同時由於清朝已處封建社會後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因此它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嚴刑 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壓政策﹐不但對十惡處刑更重﹐而且擴大了謀反﹑謀大逆的定罪範圍﹐提高了量刑標準﹔嚴禁宦官專政﹐臣下朋黨﹐更完備地確認皇帝至高 無上的權力﹔廣泛增加滿族享有種種特權的條款﹔繼續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宗法統治。進一步實行重農抑商等。
《大清律例》律文之後所附的條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條例即皇帝認可的判例和皇帝根據某些具體案件的處理而發出的帶有規範性的命令和規定﹐簡稱為例。例是 律的補充﹐同律一樣﹐也是審理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據。其不同﹐首先律的纂修比較慎重﹐具有相當的穩定性﹔而例則因時製宜﹐隨時增刪和修改(乾隆時定製五年 一修)﹐因而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法律形式。其次﹐例的數量大大多於律條。雍正三年時就有八百十五條﹐到同治時更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條。由於例繁雜衆多﹐常與 律文發生抵觸﹐彼此之間矛盾重重。再次﹐在司法實踐中﹐例的法律效用大於律。通常是有例不用律﹐有新例不用舊例﹔律與例都沒有明文時則采用比附﹐實際上還 是用例。結果是“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因此﹐例遂成為清統治者實行司法專橫﹑魚肉百姓的法製工具。
清代比較全的版本
清鹹豐七年山陰姚雨薌輯錄的《大清律例增修統纂集成》二十四册
清朝的傳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製定工作,開始於乾隆元年,經過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時,清朝已經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 此時,滿族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已有近百年的時間,國傢的政治已經趨於穩定,滿族貴族的統治根基已經十分牢固,國傢的經濟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恢復發展,到乾隆時 也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時期。滿族上層貴族對漢文化的精髓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同。因此,製定一部反映清朝社會現實、滿足滿漢社會需要的綜合性法典的主、 客觀條件已經成熟。
高宗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即命三泰為律令總裁官,重修大清律例,修訂者對原有律、例逐條考正,從新編輯,特別是對律文後所附定例進行詳細校訂,折衷損益,刪 除原版律例後的總註,在律例中間增添小註,以補充、闡釋律義。《大清律例》的修訂工作基本完成,在經過高宗御覽鑒定後,正式“刊布中外,永遠遵行”,至 此,清朝的基本法典定型。
《大清律例》共四十捲﹐捲首有六贓圖﹑納贖諸例圖﹑徒限內老疾收贖圖﹑誣輕為重收贖圖﹑過失殺傷收贖圖﹑五刑圖﹑獄具圖﹑服製圖等八種圖表﹔律文後附有註 釋﹐以便正確地理解和執行律文。律文分為七篇﹐篇目冠以律名﹐故謂之七律。首篇是名例律﹐有四十六條﹐下面不分門類﹐亦稱四十六例。其主要內容除了確定五 刑﹑十惡﹑八議等重要制度和罪名外﹐還規定了一些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則。如官吏犯罪分公罪和私罪﹐公罪處輕﹐私罪處重﹔犯罪分故意和過失﹐故意罰重﹐過失罰 輕﹔共同犯罪一般區別首從﹐從犯減輕﹔數罪並發﹐一般衹科重罪﹐輕罪不論﹔纍犯加重﹐自首減免﹔老幼廢疾減免﹐同居相隱不為罪以及類推的一般原則等。其次 各篇按六部命名排列﹐即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和工律﹐以下分為職製﹑公式﹑戶役﹑田宅﹑婚姻﹑倉庫﹑課程﹑市廛﹑祭祀﹑儀製﹑宮衛﹑軍政﹑關津﹑ 廄牧﹑郵驛﹑賊盜﹑人命﹑鬥毆﹑駡咒﹑訴訟﹑受贓﹑詐偽﹑犯姦﹑雜犯﹑捕亡﹑斷獄﹑營造和河防﹐共三十門﹐計四百三十六條。該條文不但以《大明律》為藍本 ﹐並且隱合古義﹐可謂集歷代封建法律之大成﹔同時由於清朝已處封建社會後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因此它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嚴刑 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壓政策﹐不但對十惡處刑更重﹐而且擴大了謀反﹑謀大逆的定罪範圍﹐提高了量刑標準﹔嚴禁宦官專政﹐臣下朋黨﹐更完備地確認皇帝至高 無上的權力﹔廣泛增加滿族享有種種特權的條款﹔繼續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宗法統治。進一步實行重農抑商等。
《大清律例》律文之後所附的條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條例即皇帝認可的判例和皇帝根據某些具體案件的處理而發出的帶有規範性的命令和規定﹐簡稱為例。例是 律的補充﹐同律一樣﹐也是審理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據。其不同﹐首先律的纂修比較慎重﹐具有相當的穩定性﹔而例則因時製宜﹐隨時增刪和修改(乾隆時定製五年 一修)﹐因而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法律形式。其次﹐例的數量大大多於律條。雍正三年時就有八百十五條﹐到同治時更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條。由於例繁雜衆多﹐常與 律文發生抵觸﹐彼此之間矛盾重重。再次﹐在司法實踐中﹐例的法律效用大於律。通常是有例不用律﹐有新例不用舊例﹔律與例都沒有明文時則采用比附﹐實際上還 是用例。結果是“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因此﹐例遂成為清統治者實行司法專橫﹑魚肉百姓的法製工具。
清代比較全的版本
清鹹豐七年山陰姚雨薌輯錄的《大清律例增修統纂集成》二十四册
最早小說的概念,是“敘述雜事”“記錄異聞”“綴輯瑣語”(紀昀語)。指《清稗類抄》《宋稗類抄》等短小的筆記類的東西。
全名《忠孝勇烈木蘭傳》,又名《忠孝勇烈奇女傳》,四捲三十二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題撰人。校點:路遠南。本書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和有關史書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敷衍創作而成的。其中,有的人物和情節還受到了唐代、明代傳奇的影響與啓發。書中寫木蘭從軍十二載,轉戰千裏,備覺艱辛,後因屢建奇功而被封為將軍。然最後竟蒙冤涉進武則天亂國案中,不得已剖心自殺以表對朝廷的忠誠,結局慘烈異常。木蘭從軍的故事早已流傳古今,傢喻戶曉。本書將這一故事加以細緻描寫,情節更為具體。同時,書中指稱木蘭姓朱,傢住黃陂,也是有一定根據的。明代人焦竑曾考證黃陂古為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塚、忠烈廟等。另外,《黃陂縣志》中有《木蘭傳》一篇,內容與本書基本相同。
全名《綉像後宋慈雲走國全傳》,全書三十五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題撰人。校點:李仲凱。本書是一部歷史小說,寫北宋、南宋之交的歷史事件。書中人物衆多,情節復雜,涉及徵戰、外交、江湖、山林、宮廷、官場種種場面,其中描寫權謀鬥爭尤為細緻,頗有可讀之處。
清朝的歷史上,記載了康熙與乾隆都曾經六次下江南。
說起乾隆南巡,從官方的史籍到民間的野史中,都有許多描述:或是說他修築堤堰,功澤千秋;或說他把國傢大事都扔給手下大臣,自己迷戀在江南美景中;或說他風流成性,揮霍無度……總之衆說紛紜,褒貶不一。
實際上乾隆南巡一開始就遭到有些大臣的反對。《清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乾隆即位不久,聽說蘇州的景色美如天堂,他很想去江南巡遊視察,並派大學士訥親去江南查看道路。
訥親從心裏就不贊成乾隆南巡,所以他在給乾隆的回奏中說:蘇州城外的虎丘還算得上名勝,實際上像一個大墳堆。蘇州城裏河道狹窄,糞便船衹擁擠在一起,過了中午就臭不可聞,根本不算什麽風景。乾隆聽了訥親的回報,衹好暫時打消了南巡的念頭。
洪澤湖
到了乾隆十四年,江南地方官吏為了迎合乾隆,上奏請求乾隆南巡浙江,這一請求正合乾隆的心思,在當年的十月初五,乾隆宣佈兩年後舉行南巡。
康熙當年南巡主要是為了視察水利,乾隆也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視察黃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當時,解决黃河水患的關鍵工程在江蘇的清口,和洪澤湖的高傢堰,所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這兩個地方來看一看。
第一次南巡時,乾隆來到洪澤湖,視察水利工程,他瞭解到高傢堰與蔣傢壩之間的黃河大堤衹有三座大壩,每年到了夏秋兩季,洪澤湖水位上漲,由於排泄不暢,很容易發生水災。河道總督高斌提了一個方案,建議再增加兩座壩,乾隆接受了這個意見。
這樣,高傢堰就共有了五座水壩,分別被命名為“仁”、“義”、“智”、“禮”、“信”。每當洪澤湖水位上漲時,根據水勢情況,五座大壩可以及時分別調節水的流速和流量,非常有效地保證了大堤和下遊的安全。
乾隆第三次南巡時,又製定了清口水志,規定:上壩的水位上漲一尺,下壩的閘門可以開到十丈。河道官員遵守這一規定,確保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下遊的各州縣避免了水患的災害。
江蘇鎮江金山寺 原乾隆行宮
徐州附近黃河大堤也是乾隆要巡察的重點之一。乾隆多次來到這裏。根據乾隆的命令,這裏先後修築的防洪石堤大壩全長70多華裏。
浙江的海寧州和仁和縣,是江海的交匯處,每天都要發生兩次大潮汐。一旦海堤被衝垮,整個江南將一片汪洋。早在漢朝的時候,人們就已開始在這裏修建海塘,以後歷代修築海塘,一直沒有間斷過。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浙江又一次水情告急,而在海塘施工中又出現了石塘、柴塘之爭。究竟是修築石塘,還是修築柴塘意見不統一。
乾隆第三次南巡到達海寧的第二天,馬上親臨現場,親自試驗打樁。他看到如果修建石塘,必須從舊塘壩嚮後移數十丈才能打樁,這樣勢必會毀掉許多百姓的田地和村莊,乾隆看到這種情況說,本來想保護民衆,現在反而先害了他們。於是乾隆决定先修築柴塘,並要求每年用竹簍裝上石頭加固。
在第五次南巡時,乾隆見到堤壩的泥土被湍急的水流不斷衝走,裝石頭的竹簍都露了出來。於是乾隆决定在可以修建石塘的地方,都改建魚鱗石塘。
喀爾吉善奏摺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最後一次南巡時,下令繼續修築范公塘石壩。海塘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保護了江南水鄉的繁華昌盛。
乾隆南巡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籠絡人心。凡是他經過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地減免了賦稅。
乾隆對接駕及辦差的官員大加賞賜,加官晉爵;將一些原來受過處分官員恢復原職。特別是對前來接駕的老臣,他問寒問暖,賞賜人參、貂皮等物品,還要賞賜他的子孫功名。
在南巡途中,乾隆一方面多次在各地的孔廟行禮,另一方面對前來拜見的文人士子,他親自命題考試。他出的不少考題,擺脫了科舉考試的八股陋習而註重實際應用。如浙江省大修海塘,他就以《海塘得失策》為題。取得一等成績的考生,立即授予官職,這樣就選拔了許多實用的人才。
由於江南一帶人才薈萃,讀書應試的人很多,乾隆下令給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官辦學府增加名額。《四庫全書》告成後,他個人掏腰包讓人抄錄了三份,藏於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並命令地方官吏允許學子們拿出來抄錄傳看。這些舉措,對江浙一帶的文化事業,起到了推動作用。
乾隆八旬萬壽慶典
閱兵也是乾隆南巡中重要的活動之一。滿族歷來有重視騎射,崇尚勇武的傳統,歷代帝王也都熟練掌握騎馬射箭。乾隆歷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乾隆本想通過閱兵,訓練士兵,扭轉頽敗的風氣,並嚮江南人民顯示大清朝的力量。但沒想到,閱兵反而鬧了許多笑話。乾隆最後一次南巡閱兵是在杭州,嘉慶皇帝後來回憶那次閱兵時的情形說:射箭箭虛發,騎馬人墜地。一時傳為笑談。
乾隆南巡,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飽覽山川美景。所以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帶畫師隨行,將喜愛的江南景色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仿建。
南京的瞻園、海寧的安瀾園、杭州的小有天園和蘇州的獅子林,這江南的四大名園後來都在圓明園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
杭州的雷鋒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實景仿製,連景點的名稱都原樣照搬。
乾隆六次南巡時間表
蘇州的獅子林乾隆特別喜愛,於是又在避暑山莊仿建一所。搬進避暑山莊的,還有鎮江的金山寺、嘉興的煙雨樓和仿寧波天一閣而建的文津閣、仿無錫的雙湖夾鏡等多處江南名勝。
康熙南巡還是比較簡樸。他第一次南巡的時候,途中經過丹陽、常州、無錫,一路上沒有停留,晝夜行船三百六十餘裏。
康熙南巡時,主要是住在地方官員的官邸,衹有在揚州、杭州等地,建造了少量行宮。乾隆下江南就要比康熙南巡奢華得多了。從北京到杭州,沿途建造了三十個行宮。乾隆乘的禦舟被稱為安福艫、翔鳳艇,共有五艘,製作工藝極其精美。整個南巡船隊共約有一千多衹船。一路上吃的、用的,就連喝的水,都由沿途各地事先做好準備。
儘管乾隆三令五申嚴禁鋪張,但地方官員為取得他的歡心,無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投其所好。
“六度南巡止,他年夢寐遊。”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寫下的詩句,他連做夢都在回味下江南時的情景,充滿了無限眷戀。但是,這六次南巡,排場一次比一次大,耗費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國庫的枯竭,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朝廷中不乏有頭腦的官員,多次勸阻乾隆停止南巡,但卻多遭到嚴厲的斥責。
乾隆上諭檔
許多諫阻南巡的官員,都被懲處或罷官。在這種高壓下,大臣們誰也不敢再說話,眼睜睜看着國庫枯竭,國傢走嚮衰敗。
民間傳說乾隆喜歡江南美女,每次南巡時少不了尋花問柳。所以皇后天天和他吵鬧,乾隆一氣之下,將皇后遣送回京。乾隆第四次南巡時,將皇后遣送回京確有其事,這在乾隆三十年《春季檔》中就有記載。
到了乾隆晚年,他纔完全認識到南巡的錯誤。在《清史稿》的《吳熊光傳》中,記載了乾隆說:我當皇帝六十年,自認為自己沒犯什麽大錯。惟有六次南巡,勞民傷財,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乾隆南巡耗資巨大,以後的清朝皇帝再也沒人仿效過。因為後來的清朝國庫已經承擔不起了。六次南巡,留給人們的是一個“康乾盛世”的奢華美景,此後,大清王朝開始一步步地走嚮衰落。
(CCTV《探索·發現》供稿)
說起乾隆南巡,從官方的史籍到民間的野史中,都有許多描述:或是說他修築堤堰,功澤千秋;或說他把國傢大事都扔給手下大臣,自己迷戀在江南美景中;或說他風流成性,揮霍無度……總之衆說紛紜,褒貶不一。
實際上乾隆南巡一開始就遭到有些大臣的反對。《清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乾隆即位不久,聽說蘇州的景色美如天堂,他很想去江南巡遊視察,並派大學士訥親去江南查看道路。
訥親從心裏就不贊成乾隆南巡,所以他在給乾隆的回奏中說:蘇州城外的虎丘還算得上名勝,實際上像一個大墳堆。蘇州城裏河道狹窄,糞便船衹擁擠在一起,過了中午就臭不可聞,根本不算什麽風景。乾隆聽了訥親的回報,衹好暫時打消了南巡的念頭。
洪澤湖
到了乾隆十四年,江南地方官吏為了迎合乾隆,上奏請求乾隆南巡浙江,這一請求正合乾隆的心思,在當年的十月初五,乾隆宣佈兩年後舉行南巡。
康熙當年南巡主要是為了視察水利,乾隆也說,“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視察黃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當時,解决黃河水患的關鍵工程在江蘇的清口,和洪澤湖的高傢堰,所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這兩個地方來看一看。
第一次南巡時,乾隆來到洪澤湖,視察水利工程,他瞭解到高傢堰與蔣傢壩之間的黃河大堤衹有三座大壩,每年到了夏秋兩季,洪澤湖水位上漲,由於排泄不暢,很容易發生水災。河道總督高斌提了一個方案,建議再增加兩座壩,乾隆接受了這個意見。
這樣,高傢堰就共有了五座水壩,分別被命名為“仁”、“義”、“智”、“禮”、“信”。每當洪澤湖水位上漲時,根據水勢情況,五座大壩可以及時分別調節水的流速和流量,非常有效地保證了大堤和下遊的安全。
乾隆第三次南巡時,又製定了清口水志,規定:上壩的水位上漲一尺,下壩的閘門可以開到十丈。河道官員遵守這一規定,確保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下遊的各州縣避免了水患的災害。
江蘇鎮江金山寺 原乾隆行宮
徐州附近黃河大堤也是乾隆要巡察的重點之一。乾隆多次來到這裏。根據乾隆的命令,這裏先後修築的防洪石堤大壩全長70多華裏。
浙江的海寧州和仁和縣,是江海的交匯處,每天都要發生兩次大潮汐。一旦海堤被衝垮,整個江南將一片汪洋。早在漢朝的時候,人們就已開始在這裏修建海塘,以後歷代修築海塘,一直沒有間斷過。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浙江又一次水情告急,而在海塘施工中又出現了石塘、柴塘之爭。究竟是修築石塘,還是修築柴塘意見不統一。
乾隆第三次南巡到達海寧的第二天,馬上親臨現場,親自試驗打樁。他看到如果修建石塘,必須從舊塘壩嚮後移數十丈才能打樁,這樣勢必會毀掉許多百姓的田地和村莊,乾隆看到這種情況說,本來想保護民衆,現在反而先害了他們。於是乾隆决定先修築柴塘,並要求每年用竹簍裝上石頭加固。
在第五次南巡時,乾隆見到堤壩的泥土被湍急的水流不斷衝走,裝石頭的竹簍都露了出來。於是乾隆决定在可以修建石塘的地方,都改建魚鱗石塘。
喀爾吉善奏摺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最後一次南巡時,下令繼續修築范公塘石壩。海塘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保護了江南水鄉的繁華昌盛。
乾隆南巡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籠絡人心。凡是他經過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地減免了賦稅。
乾隆對接駕及辦差的官員大加賞賜,加官晉爵;將一些原來受過處分官員恢復原職。特別是對前來接駕的老臣,他問寒問暖,賞賜人參、貂皮等物品,還要賞賜他的子孫功名。
在南巡途中,乾隆一方面多次在各地的孔廟行禮,另一方面對前來拜見的文人士子,他親自命題考試。他出的不少考題,擺脫了科舉考試的八股陋習而註重實際應用。如浙江省大修海塘,他就以《海塘得失策》為題。取得一等成績的考生,立即授予官職,這樣就選拔了許多實用的人才。
由於江南一帶人才薈萃,讀書應試的人很多,乾隆下令給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官辦學府增加名額。《四庫全書》告成後,他個人掏腰包讓人抄錄了三份,藏於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並命令地方官吏允許學子們拿出來抄錄傳看。這些舉措,對江浙一帶的文化事業,起到了推動作用。
乾隆八旬萬壽慶典
閱兵也是乾隆南巡中重要的活動之一。滿族歷來有重視騎射,崇尚勇武的傳統,歷代帝王也都熟練掌握騎馬射箭。乾隆歷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乾隆本想通過閱兵,訓練士兵,扭轉頽敗的風氣,並嚮江南人民顯示大清朝的力量。但沒想到,閱兵反而鬧了許多笑話。乾隆最後一次南巡閱兵是在杭州,嘉慶皇帝後來回憶那次閱兵時的情形說:射箭箭虛發,騎馬人墜地。一時傳為笑談。
乾隆南巡,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飽覽山川美景。所以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帶畫師隨行,將喜愛的江南景色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仿建。
南京的瞻園、海寧的安瀾園、杭州的小有天園和蘇州的獅子林,這江南的四大名園後來都在圓明園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
杭州的雷鋒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實景仿製,連景點的名稱都原樣照搬。
乾隆六次南巡時間表
蘇州的獅子林乾隆特別喜愛,於是又在避暑山莊仿建一所。搬進避暑山莊的,還有鎮江的金山寺、嘉興的煙雨樓和仿寧波天一閣而建的文津閣、仿無錫的雙湖夾鏡等多處江南名勝。
康熙南巡還是比較簡樸。他第一次南巡的時候,途中經過丹陽、常州、無錫,一路上沒有停留,晝夜行船三百六十餘裏。
康熙南巡時,主要是住在地方官員的官邸,衹有在揚州、杭州等地,建造了少量行宮。乾隆下江南就要比康熙南巡奢華得多了。從北京到杭州,沿途建造了三十個行宮。乾隆乘的禦舟被稱為安福艫、翔鳳艇,共有五艘,製作工藝極其精美。整個南巡船隊共約有一千多衹船。一路上吃的、用的,就連喝的水,都由沿途各地事先做好準備。
儘管乾隆三令五申嚴禁鋪張,但地方官員為取得他的歡心,無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投其所好。
“六度南巡止,他年夢寐遊。”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寫下的詩句,他連做夢都在回味下江南時的情景,充滿了無限眷戀。但是,這六次南巡,排場一次比一次大,耗費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國庫的枯竭,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朝廷中不乏有頭腦的官員,多次勸阻乾隆停止南巡,但卻多遭到嚴厲的斥責。
乾隆上諭檔
許多諫阻南巡的官員,都被懲處或罷官。在這種高壓下,大臣們誰也不敢再說話,眼睜睜看着國庫枯竭,國傢走嚮衰敗。
民間傳說乾隆喜歡江南美女,每次南巡時少不了尋花問柳。所以皇后天天和他吵鬧,乾隆一氣之下,將皇后遣送回京。乾隆第四次南巡時,將皇后遣送回京確有其事,這在乾隆三十年《春季檔》中就有記載。
到了乾隆晚年,他纔完全認識到南巡的錯誤。在《清史稿》的《吳熊光傳》中,記載了乾隆說:我當皇帝六十年,自認為自己沒犯什麽大錯。惟有六次南巡,勞民傷財,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乾隆南巡耗資巨大,以後的清朝皇帝再也沒人仿效過。因為後來的清朝國庫已經承擔不起了。六次南巡,留給人們的是一個“康乾盛世”的奢華美景,此後,大清王朝開始一步步地走嚮衰落。
(CCTV《探索·發現》供稿)
民初石印本。三十三回。
不題撰人。
記敘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廣東潮州總兵劉進忠起兵抗清及失敗的過程。三年過後,一切依舊,故名《三春夢》。
不題撰人。
記敘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廣東潮州總兵劉進忠起兵抗清及失敗的過程。三年過後,一切依舊,故名《三春夢》。
光緒十八(1892)壬辰年寶文堂刊本。十二捲九十七回。
不題撰人。
描述清康熙年間馬成竜、馬夢太等人協助朝廷鎮壓天地會八卦教的故事。
《康熙奇俠傳》由刊刻於清代光緒年間的《永慶升平前傳》,《永慶升平後傳》二書合成,上部即《前傳》,下部為《後傳》.《永慶升平》原是清鹹豐年間由藝人薑振名演說流傳於京師的一部評書.光緒年間郭廣瑞根據哈輔所演說,"熟記在心","錄成四捲".
清代是說書藝術的極盛時期,本書即是其中很受歡迎的一種,其故事還被改變成為京劇,歷演不衰.清代演說狹義公案一類的評書,往往都以維護封建正統觀念的清官,俠士,良民為正方,而以貪官污吏,判王,盜賊違反方,而所謂盜賊,有許多實際上是被逼而鋌而走險的起義農民,托言本朝史實的《永慶升平》,也未能脫出這個窠臼,因此,現代讀者在閱讀時,應該註意這個問題.
不題撰人。
描述清康熙年間馬成竜、馬夢太等人協助朝廷鎮壓天地會八卦教的故事。
《康熙奇俠傳》由刊刻於清代光緒年間的《永慶升平前傳》,《永慶升平後傳》二書合成,上部即《前傳》,下部為《後傳》.《永慶升平》原是清鹹豐年間由藝人薑振名演說流傳於京師的一部評書.光緒年間郭廣瑞根據哈輔所演說,"熟記在心","錄成四捲".
清代是說書藝術的極盛時期,本書即是其中很受歡迎的一種,其故事還被改變成為京劇,歷演不衰.清代演說狹義公案一類的評書,往往都以維護封建正統觀念的清官,俠士,良民為正方,而以貪官污吏,判王,盜賊違反方,而所謂盜賊,有許多實際上是被逼而鋌而走險的起義農民,托言本朝史實的《永慶升平》,也未能脫出這個窠臼,因此,現代讀者在閱讀時,應該註意這個問題.
在中國古代通俗文學作品中,以著名軍事將領英雄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傢將”係列小說,一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愛,比如:楊傢將、薛傢將、羅傢將、狄傢將、嶽傢將、當然,也少不了呼傢將。出現於清乾隆年間的《說呼全傳》就是完整、係統地演述呼傢將故事的唯一一部通俗小說。
同楊傢將係列其他小說一樣,呼傢將的故事也是從楊傢將故事中派生出來的。因為楊傢將故事在民間傳播廣泛,影響深遠,有好事者就憑藉歷史上的一點由頭和楊傢將故事中的有限的情節,相繼進行鋪陳敷衍,使得呼傢將的故事蔚為大觀。
《說呼全傳》在設計呼龐兩個傢族矛盾鬥爭的情節時,並不是孤立地寫兩個傢族的私人恩怨,而是把他們的鬥爭置於善與惡、正與邪、忠與姦的對立衝突之中來表現,凝聚了極其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正好符合了平民百姓的理解能力,順應了他們的心理要求,迎合了他們的審美趣味,因而得到了他們的熱烈歡迎和衷心喜愛。
文中呼傢的主人公:
呼延必顯,名得模,襲父呼延贊忠孝王職,御賜金鞭,匡懲不法。
呼守勇呼得模長子。
呼守信呼得模次子。
王金蓮王汝南女,後嫁呼守勇。
趙三姐名鳳奴,趙虎臣妹,後嫁呼守勇。
齊月娥齊國寶女,後嫁呼守信。
呼延慶呼守勇長子。
呼延豹呼守信長子。
呼延竜呼守信信次子。
呼碧桃呼守勇長女。
呼梅仙呼守勇次女。
呼延壽呼守勇次子。
趙文姬名相趙普之女,後嫁呼延竜。
花瑞蓮總兵花萬年之女,後嫁呼延慶。
同楊傢將係列其他小說一樣,呼傢將的故事也是從楊傢將故事中派生出來的。因為楊傢將故事在民間傳播廣泛,影響深遠,有好事者就憑藉歷史上的一點由頭和楊傢將故事中的有限的情節,相繼進行鋪陳敷衍,使得呼傢將的故事蔚為大觀。
《說呼全傳》在設計呼龐兩個傢族矛盾鬥爭的情節時,並不是孤立地寫兩個傢族的私人恩怨,而是把他們的鬥爭置於善與惡、正與邪、忠與姦的對立衝突之中來表現,凝聚了極其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正好符合了平民百姓的理解能力,順應了他們的心理要求,迎合了他們的審美趣味,因而得到了他們的熱烈歡迎和衷心喜愛。
文中呼傢的主人公:
呼延必顯,名得模,襲父呼延贊忠孝王職,御賜金鞭,匡懲不法。
呼守勇呼得模長子。
呼守信呼得模次子。
王金蓮王汝南女,後嫁呼守勇。
趙三姐名鳳奴,趙虎臣妹,後嫁呼守勇。
齊月娥齊國寶女,後嫁呼守信。
呼延慶呼守勇長子。
呼延豹呼守信長子。
呼延竜呼守信信次子。
呼碧桃呼守勇長女。
呼梅仙呼守勇次女。
呼延壽呼守勇次子。
趙文姬名相趙普之女,後嫁呼延竜。
花瑞蓮總兵花萬年之女,後嫁呼延慶。
又名《陰陽顯報鬼神全傳》、《鬼神傳終須報》、《終須報》
清代小說。丹柱堂刊本。四捲十八回。
不題撰人。
短篇小說集。均演述因果報應的故事。末三回出自《古今小說》捲十“滕大尹鬼斷傢私”。
清代小說。丹柱堂刊本。四捲十八回。
不題撰人。
短篇小說集。均演述因果報應的故事。末三回出自《古今小說》捲十“滕大尹鬼斷傢私”。
十二回,不題撰人。亦西遊故事
《緑牡丹》以行俠仗義為基調,演述當時佞邪當道,權姦仗勢欺人,魚肉鄉裏,激起山東“旱地響馬”花振芳、江南“江湖水寇”鮑自安的義憤,他們集結了一批江湖義士,除暴安良,鋤姦扶弱;並輔助宰相狄仁傑起兵,迫使武則天退位、迎廬陵王還國登基,衆人蒙受封賞。
小說以唐武則天時代為背景,敘述將門之子駱宏勳與江湖俠女花碧蓮,在剪除武周佞臣及其黨羽的過程中,相識相戀,幾經挫折,終成眷屬的故事。
小說抨擊了權勢豪強對百姓的欺凌,歌頌了江湖豪俠的俠義行為。故事情節跌宕麯折,極富傳奇色彩。文辭也通俗流暢,生動風趣,具有民間文學韻味。人物刻畫細膩傳神,如鮑自安的老練詼諧、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為,義僕餘謙的疾惡如仇,鮑金花的驕矜好勝,花碧蓮的質樸情摯,都個性鮮明。
小說自清代道光年間問世後,廣受讀者歡迎,産生了較大影響。許多地方劇種都曾取其部分情節改編成戲劇上演,如《大鬧桃花塢》《四望亭》《嘉興府》《竜潭鎮》《揚州擂》《四傑村》《巴駱和》等。京劇《宏碧緣》,即以《緑牡丹》為藍本,加以改編創作而成。
小說以唐武則天時代為背景,敘述將門之子駱宏勳與江湖俠女花碧蓮,在剪除武周佞臣及其黨羽的過程中,相識相戀,幾經挫折,終成眷屬的故事。
小說抨擊了權勢豪強對百姓的欺凌,歌頌了江湖豪俠的俠義行為。故事情節跌宕麯折,極富傳奇色彩。文辭也通俗流暢,生動風趣,具有民間文學韻味。人物刻畫細膩傳神,如鮑自安的老練詼諧、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為,義僕餘謙的疾惡如仇,鮑金花的驕矜好勝,花碧蓮的質樸情摯,都個性鮮明。
小說自清代道光年間問世後,廣受讀者歡迎,産生了較大影響。許多地方劇種都曾取其部分情節改編成戲劇上演,如《大鬧桃花塢》《四望亭》《嘉興府》《竜潭鎮》《揚州擂》《四傑村》《巴駱和》等。京劇《宏碧緣》,即以《緑牡丹》為藍本,加以改編創作而成。
清代小說
道光廿八(1848)戊申年經綸堂刊本。六捲四十二回。
不題撰人。
敘述漢武帝時代柳絮、郝聯、鮑剛、馬俊四位好漢除姦報國的故事。本書情節與《劍俠奇中奇全傳》類似,人物亦有同名者。
道光廿八(1848)戊申年經綸堂刊本。六捲四十二回。
不題撰人。
敘述漢武帝時代柳絮、郝聯、鮑剛、馬俊四位好漢除姦報國的故事。本書情節與《劍俠奇中奇全傳》類似,人物亦有同名者。
《綉球緣》又名《烈女驚魂傳》、《巧冤傢》。四捲二十九回,不題撰人。鹹豐元年〈1851〉廣東富桂堂刊本。封面上端橫刻“鹹豐元年新刻”,題“大明全傳綉球緣”,右欄為“內附欽賜狀元”,左下雙行小字“學院前富桂堂”。無序跋,有圖八幅。正文半葉八行,行二十字。其第九回中段有“賽全道:你四人不用驚慌,有我在此,包管得脫牢籠,即抽身而出,再鎖房門,自己即上堂去見鐵威。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說話施賽全心生一計,即時移步傳廳……”,此回應分為兩回,故本書應為三十回。書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餘有藏浙江省圖書館的上海辛醜〈1901〉年由江南書學石印本和現藏安徽蕪湖市圖書館的光緒丙年〈1906〉上海洋左書局石印小本,有序及圖。
書敘明神宗年間,鎮國公鬍豹,兩朝重臣,字蔚南,現為九門提督、駙馬都尉。久懷謀逆之心。其長子云光為廣東巡撫,次子為官廣西梧州。是年其母九十壽誕。鬍豹請假回傢為母祝壽。神宗嘉其事親至孝,賜其母竜頭拐杖等,並命其將提督暫交唐紳負責。
鬍豹整頓回鄉,至襄陽為母祝壽。時鬍豹外甥唐雲竜落草為寇,也來給外祖母祝壽。鬍豹屏退左右,與其密議圖鼎之意,並着雲竜大量招兵買馬,整頓軍紀。唐雲竜自是高興。壽畢,唐雲竜帶着手下騎歸回山,因貪看景色,馬不小心撞倒鐵威,鐵威自以為威鎮一面,跳起來潑口大駡,雲竜賠禮之後,鐵威氣勢不消。雲竜火起,令手下將鐵威縛在樹上並提刀欲取其胸膛。鐵威大懼。時鄉紳黃世榮帶着傢人收債回來,遠遠見此情景,趕緊求其放人,並願以所收三百金贖之。雲竜得知世榮並不認識鐵威,僅為仗義救助,感其俠義放了鐵威並拒收三百金,戒告世榮救鐵威恐會反遭其害,離去。鐵威得救,感謝世榮並打聽得世榮住處。鬍豹三子云福在傢,因其父縱容,為霸鄉裏,無惡不作,一日於街上看見朱秀霞雖荊釵布裙,卻出落的天生一段情韻。
着傢人打聽她是肉鋪店主朱百容之女,年十七,待字閨中,即派傢人帶上禮物上朱百容處求親。百容素知鬍豹德行,豈能將女投入虎口,就以女已字人推托。鬍雲福得知後發下毒誓,如不弄得百容傢離子散决不罷休。一日打獵回來途經百容傢門,百容未歸,其妻女因百容責怪閉門不出,鬍雲福着人敲開門後就闖入屋中。秀霞母不願讓女兒陪雲福,鬍雲福就殺了她,秀霞出來見母如此,大哭,以頭撞柱,碎首而死。是時有鄰居耳聞隔壁一切,但因勢單不敢出頭。待衆賊走後,看到朱傢如此,召來鄉裏看視現場,並立即通知百容。百容見發生如此慘事,要進鬍傢與雲福拼命。衆人勸阻,要他去縣衙上告,張玉也自願作證。當時縣太爺是鬍傢襟親,得狀子後,褊護鬍傢,反誣張玉殺人,屈打致死,並控朱百容誣告着下大獄,又將此事通知鬍傢,得鬍傢贈禮。
百容兒子朱能得徒弟梁玉的幫助,探視父親。朱能在城裏開武館招收弟子,有勇有謀,探視時得梁玉指點,知知府何象峰清正,鬍投訴襄陽府,何象峰得知大怒,調案上府,但鬍豹通過巡撫壓下。府中無能為力,象峰因此告訴朱能上京告狀,並修書一封將其推薦給兵部尚書其兄何維柏。朱能回傢得衆弟子和父親故友黃世榮相助,得五千兩銀子和三百兩黃金,因此上京。不幸在店中失去銀兩,朱能太急恚而病。幸得山東歷城劉承恩老人相助,並陪老人去討賬。
那鐵威因感黃世榮救命之恩,一日備下禮物至黃府。世榮喚出兒子貴保相見,並設宴招待。世榮不欲收鐵威的禮物,僅取一點表示心意,但鐵威不同意。宴中鐵威偶見黃世榮的女兒素娟貌比天人,一時驚呆,無心飲酒,辭別回傢,心兒卻丟在黃傢。後黃世榮着傢僕黃安回報鐵威。鐵威因心有所圖,故刻意結交黃安。先是以盛宴款待,繼之互為金蘭,然後以黃金誘之,黃安終於同意幫鐵威弄到小姐。是時黃世榮要送貨上京,起程不久後,黃安裝病回府,然後騙說老爺病危,喚傢中人前去。世榮傢人不審,隨黃安前往,被送入鐵府。鐵威露出猙獰面目,並以死威脅他們。當時鐵威友施賽全來此,聞得書房中有人哭啼,視之,見其中有自己的妹妹、已嫁黃世榮為妾的賽西,得知真情,心生一計,將鐵威灌醉,並將已醉的黃安殺死。救出黃傢四人。鐵威發覺後追來,貴保逃散,素娟因男女授受不親,不肯讓賽全背負過河,投水而死。
貴保不敢回傢,衹好獨身上京尋父,因無盤纏,一路乞討。一日至浙江李傢村,秀纔李建中留其食,見其長相清秀,言辭清雅,因問他為何流落,貴保告訴他原因。李秀纔因此留他陪兒子伴讀。一日李秀纔衆弟子及子侄相聚,秀纔以詩考之。時李秀纔兩子苦思不得,貴保為之代筆。李秀纔一見,大為嘆服,並知非為兒子手筆,詢問之下,得知為貴保所為,當面庭試,深嘆其纔,收為侄兒。因視貴保心憂其父,就令傢人李恩護送貴保入京,投靠自己的兄弟李建良處。途中巧遇朱能,兄弟二人一同入京,留李建良處。朱能欲立即拜見兵部尚書,但為李建良所阻,認為朝中多為鬍豹之人,不可輕舉妄動,應在秋試以後參加科舉然後再行圖計。自是,貴保安心讀書,朱能尋訪黃世榮。
秋閨時,朱能得中武魁第二,遂求見兵部尚書何維柏,維柏睹弟之信後得知鬍傢所為並知鬍豹有不軌之心,象峰告訴他朝廷應早作準備。維柏讓朱能稍安勿躁,當在殿試後再作主張。
元宵日張居正女素娟拋綉球相親。朱能偶遇而往視,綉球正投中他,被請入張府。朱能欲辭之,並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辭婉拒,不獲準。但卻以此不肯當即完婚。這素娟正是黃世榮之女,朱能的未婚妻黃素娟。素娟那日投水,正遇因倭軍緊逼,朝廷召其回朝的大學士張居正,將之救起,素娟因擔心回傢又遭惡人欺凌故願留張傢。方倭王因孫哪咭被朝廷所留,又得姦臣挑撥,發兵而來,大破明軍,圍攻濟南,巡撫束手。張居正到來,將相們嚮其請教當如何處之。素娟為張居正出謀劃策,大獲全勝,倭王獻叛賊,居正將哪咭好好送回。皇上嘉奬張居正,居正回府後,說起素娟的功勞,欲第二天上朝請皇上加以褒揚,素娟告訴他不可如此。因為這樣一來雖使自己得以聞名卻使張居正受辱,張居正心感之,又許以請皇上治鐵威,素娟又說鐵威一小小歹徒,欲以相國之尊與之計較就影響丞相的身份。張居正見素娟如此為自己考慮,感其大度,收素娟為義女並欲為她擇一佳婿。所以安排這拋綉球之舉。誰知這綉球偏落到朱能的身上。
是年上元節,神宗帶一太監微服私訪,觀天下升平,百姓安居,心中高興。因踱入建良酒肆中進食,發現人多無座,正欲退間,適貴保這日出來,看見他氣宇軒昂,不同凡俗,讓入書房,着人安排酒食相待,席中神宗試出貴保學識淵博,胸有甲兵,大喜,頗賞其纔。然未到科舉之日。一日與朝中大臣談及此事,張居正諫議說古有破格之舉,今皇上如能因其纔而不為陳規所拘,是可留汗青之行,無何不可。神宗大喜,命兵部尚書何維柏引貴保入宮,殿試對策,賜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貴保於是以遊街牌尋父,恰為黃世榮看見,父子相見,並至張居正處與素娟聚會。是時朱能於中進士後又殿試考取武狀元,遂嚮皇帝奏明自傢冤情,張居正、何維柏、黃貴保等人均告發鬍豹圖謀造反,主張捉拿入朝治罪。左都御史宋瓊暗中給鬍豹通風報信。
鬍豹早已陰蓄死士,製造軍號器械,圖謀不軌。得宋瓊通知後,見朝廷的欽差不僅不拜,反而當其面撕毀聖旨,知府何象峰責其犯天之罪,即將之下獄。梁玉從象峰處得知真情後,立即放出朱百容並與何象峰的傢人等偷偷赴京,至京師投何維柏,維柏知鬍豹自立為吳王並已起兵,奏明聖上。張居正保舉唐坤為靖逆大將軍,任招討大元帥,朱能為先鋒,皇上認為軍中當有軍師為之出謀,朱能又保薦貴保,率大軍徵討鬍逆。
時鬍豹妻公主從傢僕處得知鬍豹之行,大驚,立即告訴鬍母。鬍母召兒子前來查明為實,兩人百般相勸,鬍豹執迷不悟,並怒而提劍欲殺皇姑,其母阻止,誤殺母,囚皇姑。並召長子云光、次子云竜舉兵響應。雲光上書諫父,吞金自殺於廣東藩署,次子云竜寫信諫父責弟,在梧州自首。
唐坤、朱能率兵到襄陽,初戰即殺死總兵莫如竜,大敗鬍軍。鬍豹發文催動巴州鎮吳威、綏江協王勇、長沙遊府陳隆、巫江都司李江及落草大雁山的外甥唐玉竜等處求救。吳威、王勇率兵趕到,被殺敗逃入城中。鬍豹圖謀三更偷營,不料貴保早有準備,再敗鬍豹,幸得陳隆、李江相救而逃得一命。陳隆以純陰之氣擺下落魂陣,唐坤、朱能戰敗,是時有朱秀霞神靈相助,飛沙擊石,大破陳隆妖法。貴保得助,大破落魂陣,殺陳隆、李江。鬍豹催唐玉竜發兵。施賽金告訴衆人唐玉竜頗有俠義,並讓唐坤以叔侄關係勸唐玉竜歸降。貴保在賽全的護送下至玉竜處,玉竜得叔父之信,又得知外祖父被殺,舅母被囚,就决定起兵討鬍。因施賽全本在襄陽城中,用計護送雲福出城,然後將其送交官兵的,此時鬍豹尚不知賽全為內姦,更不知雲竜已投降,故兩人至襄陽城下詐開城門,生擒鬍豹,打死吳威、王勇,拿下雷象星,放出皇姑。貴保也將鐵威全家拘捕,侯旨發落。唐坤凱旋而還。
回朝後,唐坤、朱能、貴保、唐玉竜、施賽全俱受封賞,朱秀霞因貞烈顯靈助戰,被封貞烈仙姑,建廟祭祀。鬍豹、雲福被凌遲處死,又將宋榮發配、鐵威斬首。赦玉竜並使之奉獻皇姑。
神宗問明朱能、黃素娟的一段姻緣,賜素娟女中狀元,並作成其婚姻。太師將女兒嫁給貴保。朱能、貴保後或還鄉,或赴伍。
《綉球緣》一書,絲毫沒有擺脫姦臣害人,志士落難,最後天理昭彰,好人中狀元,報仇雪恨,姻緣美滿這一俗套。作者是出自下層的淺薄文人,文字水平低,結構、情節多湊合,構思也多有不合理處。如黃素娟其能竟在張居正上,九門提督的外甥公然為寇,又公然出入公門。
再是書有些情節當從雜說小史來。如鐵威打撈石獅,早見於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捲二。
書敘明神宗年間,鎮國公鬍豹,兩朝重臣,字蔚南,現為九門提督、駙馬都尉。久懷謀逆之心。其長子云光為廣東巡撫,次子為官廣西梧州。是年其母九十壽誕。鬍豹請假回傢為母祝壽。神宗嘉其事親至孝,賜其母竜頭拐杖等,並命其將提督暫交唐紳負責。
鬍豹整頓回鄉,至襄陽為母祝壽。時鬍豹外甥唐雲竜落草為寇,也來給外祖母祝壽。鬍豹屏退左右,與其密議圖鼎之意,並着雲竜大量招兵買馬,整頓軍紀。唐雲竜自是高興。壽畢,唐雲竜帶着手下騎歸回山,因貪看景色,馬不小心撞倒鐵威,鐵威自以為威鎮一面,跳起來潑口大駡,雲竜賠禮之後,鐵威氣勢不消。雲竜火起,令手下將鐵威縛在樹上並提刀欲取其胸膛。鐵威大懼。時鄉紳黃世榮帶着傢人收債回來,遠遠見此情景,趕緊求其放人,並願以所收三百金贖之。雲竜得知世榮並不認識鐵威,僅為仗義救助,感其俠義放了鐵威並拒收三百金,戒告世榮救鐵威恐會反遭其害,離去。鐵威得救,感謝世榮並打聽得世榮住處。鬍豹三子云福在傢,因其父縱容,為霸鄉裏,無惡不作,一日於街上看見朱秀霞雖荊釵布裙,卻出落的天生一段情韻。
着傢人打聽她是肉鋪店主朱百容之女,年十七,待字閨中,即派傢人帶上禮物上朱百容處求親。百容素知鬍豹德行,豈能將女投入虎口,就以女已字人推托。鬍雲福得知後發下毒誓,如不弄得百容傢離子散决不罷休。一日打獵回來途經百容傢門,百容未歸,其妻女因百容責怪閉門不出,鬍雲福着人敲開門後就闖入屋中。秀霞母不願讓女兒陪雲福,鬍雲福就殺了她,秀霞出來見母如此,大哭,以頭撞柱,碎首而死。是時有鄰居耳聞隔壁一切,但因勢單不敢出頭。待衆賊走後,看到朱傢如此,召來鄉裏看視現場,並立即通知百容。百容見發生如此慘事,要進鬍傢與雲福拼命。衆人勸阻,要他去縣衙上告,張玉也自願作證。當時縣太爺是鬍傢襟親,得狀子後,褊護鬍傢,反誣張玉殺人,屈打致死,並控朱百容誣告着下大獄,又將此事通知鬍傢,得鬍傢贈禮。
百容兒子朱能得徒弟梁玉的幫助,探視父親。朱能在城裏開武館招收弟子,有勇有謀,探視時得梁玉指點,知知府何象峰清正,鬍投訴襄陽府,何象峰得知大怒,調案上府,但鬍豹通過巡撫壓下。府中無能為力,象峰因此告訴朱能上京告狀,並修書一封將其推薦給兵部尚書其兄何維柏。朱能回傢得衆弟子和父親故友黃世榮相助,得五千兩銀子和三百兩黃金,因此上京。不幸在店中失去銀兩,朱能太急恚而病。幸得山東歷城劉承恩老人相助,並陪老人去討賬。
那鐵威因感黃世榮救命之恩,一日備下禮物至黃府。世榮喚出兒子貴保相見,並設宴招待。世榮不欲收鐵威的禮物,僅取一點表示心意,但鐵威不同意。宴中鐵威偶見黃世榮的女兒素娟貌比天人,一時驚呆,無心飲酒,辭別回傢,心兒卻丟在黃傢。後黃世榮着傢僕黃安回報鐵威。鐵威因心有所圖,故刻意結交黃安。先是以盛宴款待,繼之互為金蘭,然後以黃金誘之,黃安終於同意幫鐵威弄到小姐。是時黃世榮要送貨上京,起程不久後,黃安裝病回府,然後騙說老爺病危,喚傢中人前去。世榮傢人不審,隨黃安前往,被送入鐵府。鐵威露出猙獰面目,並以死威脅他們。當時鐵威友施賽全來此,聞得書房中有人哭啼,視之,見其中有自己的妹妹、已嫁黃世榮為妾的賽西,得知真情,心生一計,將鐵威灌醉,並將已醉的黃安殺死。救出黃傢四人。鐵威發覺後追來,貴保逃散,素娟因男女授受不親,不肯讓賽全背負過河,投水而死。
貴保不敢回傢,衹好獨身上京尋父,因無盤纏,一路乞討。一日至浙江李傢村,秀纔李建中留其食,見其長相清秀,言辭清雅,因問他為何流落,貴保告訴他原因。李秀纔因此留他陪兒子伴讀。一日李秀纔衆弟子及子侄相聚,秀纔以詩考之。時李秀纔兩子苦思不得,貴保為之代筆。李秀纔一見,大為嘆服,並知非為兒子手筆,詢問之下,得知為貴保所為,當面庭試,深嘆其纔,收為侄兒。因視貴保心憂其父,就令傢人李恩護送貴保入京,投靠自己的兄弟李建良處。途中巧遇朱能,兄弟二人一同入京,留李建良處。朱能欲立即拜見兵部尚書,但為李建良所阻,認為朝中多為鬍豹之人,不可輕舉妄動,應在秋試以後參加科舉然後再行圖計。自是,貴保安心讀書,朱能尋訪黃世榮。
秋閨時,朱能得中武魁第二,遂求見兵部尚書何維柏,維柏睹弟之信後得知鬍傢所為並知鬍豹有不軌之心,象峰告訴他朝廷應早作準備。維柏讓朱能稍安勿躁,當在殿試後再作主張。
元宵日張居正女素娟拋綉球相親。朱能偶遇而往視,綉球正投中他,被請入張府。朱能欲辭之,並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辭婉拒,不獲準。但卻以此不肯當即完婚。這素娟正是黃世榮之女,朱能的未婚妻黃素娟。素娟那日投水,正遇因倭軍緊逼,朝廷召其回朝的大學士張居正,將之救起,素娟因擔心回傢又遭惡人欺凌故願留張傢。方倭王因孫哪咭被朝廷所留,又得姦臣挑撥,發兵而來,大破明軍,圍攻濟南,巡撫束手。張居正到來,將相們嚮其請教當如何處之。素娟為張居正出謀劃策,大獲全勝,倭王獻叛賊,居正將哪咭好好送回。皇上嘉奬張居正,居正回府後,說起素娟的功勞,欲第二天上朝請皇上加以褒揚,素娟告訴他不可如此。因為這樣一來雖使自己得以聞名卻使張居正受辱,張居正心感之,又許以請皇上治鐵威,素娟又說鐵威一小小歹徒,欲以相國之尊與之計較就影響丞相的身份。張居正見素娟如此為自己考慮,感其大度,收素娟為義女並欲為她擇一佳婿。所以安排這拋綉球之舉。誰知這綉球偏落到朱能的身上。
是年上元節,神宗帶一太監微服私訪,觀天下升平,百姓安居,心中高興。因踱入建良酒肆中進食,發現人多無座,正欲退間,適貴保這日出來,看見他氣宇軒昂,不同凡俗,讓入書房,着人安排酒食相待,席中神宗試出貴保學識淵博,胸有甲兵,大喜,頗賞其纔。然未到科舉之日。一日與朝中大臣談及此事,張居正諫議說古有破格之舉,今皇上如能因其纔而不為陳規所拘,是可留汗青之行,無何不可。神宗大喜,命兵部尚書何維柏引貴保入宮,殿試對策,賜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貴保於是以遊街牌尋父,恰為黃世榮看見,父子相見,並至張居正處與素娟聚會。是時朱能於中進士後又殿試考取武狀元,遂嚮皇帝奏明自傢冤情,張居正、何維柏、黃貴保等人均告發鬍豹圖謀造反,主張捉拿入朝治罪。左都御史宋瓊暗中給鬍豹通風報信。
鬍豹早已陰蓄死士,製造軍號器械,圖謀不軌。得宋瓊通知後,見朝廷的欽差不僅不拜,反而當其面撕毀聖旨,知府何象峰責其犯天之罪,即將之下獄。梁玉從象峰處得知真情後,立即放出朱百容並與何象峰的傢人等偷偷赴京,至京師投何維柏,維柏知鬍豹自立為吳王並已起兵,奏明聖上。張居正保舉唐坤為靖逆大將軍,任招討大元帥,朱能為先鋒,皇上認為軍中當有軍師為之出謀,朱能又保薦貴保,率大軍徵討鬍逆。
時鬍豹妻公主從傢僕處得知鬍豹之行,大驚,立即告訴鬍母。鬍母召兒子前來查明為實,兩人百般相勸,鬍豹執迷不悟,並怒而提劍欲殺皇姑,其母阻止,誤殺母,囚皇姑。並召長子云光、次子云竜舉兵響應。雲光上書諫父,吞金自殺於廣東藩署,次子云竜寫信諫父責弟,在梧州自首。
唐坤、朱能率兵到襄陽,初戰即殺死總兵莫如竜,大敗鬍軍。鬍豹發文催動巴州鎮吳威、綏江協王勇、長沙遊府陳隆、巫江都司李江及落草大雁山的外甥唐玉竜等處求救。吳威、王勇率兵趕到,被殺敗逃入城中。鬍豹圖謀三更偷營,不料貴保早有準備,再敗鬍豹,幸得陳隆、李江相救而逃得一命。陳隆以純陰之氣擺下落魂陣,唐坤、朱能戰敗,是時有朱秀霞神靈相助,飛沙擊石,大破陳隆妖法。貴保得助,大破落魂陣,殺陳隆、李江。鬍豹催唐玉竜發兵。施賽金告訴衆人唐玉竜頗有俠義,並讓唐坤以叔侄關係勸唐玉竜歸降。貴保在賽全的護送下至玉竜處,玉竜得叔父之信,又得知外祖父被殺,舅母被囚,就决定起兵討鬍。因施賽全本在襄陽城中,用計護送雲福出城,然後將其送交官兵的,此時鬍豹尚不知賽全為內姦,更不知雲竜已投降,故兩人至襄陽城下詐開城門,生擒鬍豹,打死吳威、王勇,拿下雷象星,放出皇姑。貴保也將鐵威全家拘捕,侯旨發落。唐坤凱旋而還。
回朝後,唐坤、朱能、貴保、唐玉竜、施賽全俱受封賞,朱秀霞因貞烈顯靈助戰,被封貞烈仙姑,建廟祭祀。鬍豹、雲福被凌遲處死,又將宋榮發配、鐵威斬首。赦玉竜並使之奉獻皇姑。
神宗問明朱能、黃素娟的一段姻緣,賜素娟女中狀元,並作成其婚姻。太師將女兒嫁給貴保。朱能、貴保後或還鄉,或赴伍。
《綉球緣》一書,絲毫沒有擺脫姦臣害人,志士落難,最後天理昭彰,好人中狀元,報仇雪恨,姻緣美滿這一俗套。作者是出自下層的淺薄文人,文字水平低,結構、情節多湊合,構思也多有不合理處。如黃素娟其能竟在張居正上,九門提督的外甥公然為寇,又公然出入公門。
再是書有些情節當從雜說小史來。如鐵威打撈石獅,早見於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捲二。
京劇劇目。此劇係青衣、小生、老旦、花臉等合作傳統戲。一般衹演《撿柴》一折。
《春秋配》四捲十六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提撰人。
劇情梗概
少女薑秋蓮,因受繼母虐待,與乳娘到郊外撿柴。書生李春發路過,見秋蓮悲泣,問明情由,贈銀給秋蓮買柴回傢。秋蓮歸告繼母,母誣女不貞,欲鳴官,乳娘伴秋蓮乘夜逃走。
劇目評論
《春秋配》寫書生李春發與薑秋蓮、張秋聯二位女子的愛情經歷。儘管未出才子佳人常套,但情節離奇,故事麯折,且懸念層出,能引人入勝。小說最後以大團圓終,李春發與薑秋蓮、張秋聯結為一夫二妻,故名《春秋配》,戲麯中《春秋配》一出,即由本書改編而成。
《春秋配》在清代遭到焚毀,其原因當是由於書中所寫男女情事與封建禮教不合,且對封建專製社會有所抨擊。
《春秋配》四捲十六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提撰人。
劇情梗概
少女薑秋蓮,因受繼母虐待,與乳娘到郊外撿柴。書生李春發路過,見秋蓮悲泣,問明情由,贈銀給秋蓮買柴回傢。秋蓮歸告繼母,母誣女不貞,欲鳴官,乳娘伴秋蓮乘夜逃走。
劇目評論
《春秋配》寫書生李春發與薑秋蓮、張秋聯二位女子的愛情經歷。儘管未出才子佳人常套,但情節離奇,故事麯折,且懸念層出,能引人入勝。小說最後以大團圓終,李春發與薑秋蓮、張秋聯結為一夫二妻,故名《春秋配》,戲麯中《春秋配》一出,即由本書改編而成。
《春秋配》在清代遭到焚毀,其原因當是由於書中所寫男女情事與封建禮教不合,且對封建專製社會有所抨擊。
清公案小說,又名《施案奇聞》、《百斷奇觀》、《三公奇案》、《清烈傳》
此書版本為光緒廿九(1903)年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二十本,五百二十八回。
不題撰人。應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敘述施世綸(小說作施仕倫)懲治貪官污吏土豪惡霸,為百姓申冤的故事。施世綸,清康熙人,助清廷統一臺灣的靖海侯施琅之子。《清史稿》有傳。影響後世戲麯,京劇中,頗多劇目與本書故事有關。
此書版本為光緒廿九(1903)年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二十本,五百二十八回。
不題撰人。應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敘述施世綸(小說作施仕倫)懲治貪官污吏土豪惡霸,為百姓申冤的故事。施世綸,清康熙人,助清廷統一臺灣的靖海侯施琅之子。《清史稿》有傳。影響後世戲麯,京劇中,頗多劇目與本書故事有關。
清代北京蒙古車王府藏說唱鼓詞,三十二部一百零七回。
不題撰人。
敘述乾隆年間劉墉私訪判案的故事。劉墉史有其人,字崇如,號石庵,乾隆進士,由編修纍官體仁閣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書,名滿天下,政治文章,皆為書名所掩。卒謚文清。有石庵詩集。
不題撰人。
敘述乾隆年間劉墉私訪判案的故事。劉墉史有其人,字崇如,號石庵,乾隆進士,由編修纍官體仁閣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書,名滿天下,政治文章,皆為書名所掩。卒謚文清。有石庵詩集。
又名《於公案奇聞》
清代小說。一百四十五回。
不題撰人。
敘述清官於成竜鋤強扶弱的故事。
清代小說。一百四十五回。
不題撰人。
敘述清官於成竜鋤強扶弱的故事。
清末刋本。六十回。
不題撰人。
敘述清末愛國民族英雄林則徐一生辦案的故事。本書情節符合林則徐的生平事跡,並以三分之一篇幅描述禁毀鴉片的經過。
不題撰人。
敘述清末愛國民族英雄林則徐一生辦案的故事。本書情節符合林則徐的生平事跡,並以三分之一篇幅描述禁毀鴉片的經過。
作者:無名氏 校點:張品興
六捲三十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題撰人。本書假托主人公在海外異邦遊歷的故事,針砭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書中寫兩個騙子的種種劣行,譏諷了黑暗社會中的官場惡跡與世風頽敗,有一定認識價值。本書雖為憑空創作,但有的事件與細節尚有所本,受到了《子不語》、《續子不語》、《夜譚隨錄》等書的影響與啓發。書中文筆雖不甚佳,但仍不乏描寫真切與情節生動之處。
六捲三十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題撰人。本書假托主人公在海外異邦遊歷的故事,針砭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書中寫兩個騙子的種種劣行,譏諷了黑暗社會中的官場惡跡與世風頽敗,有一定認識價值。本書雖為憑空創作,但有的事件與細節尚有所本,受到了《子不語》、《續子不語》、《夜譚隨錄》等書的影響與啓發。書中文筆雖不甚佳,但仍不乏描寫真切與情節生動之處。
又名《善惡圖》
清代小說。頌德軒刊小字本。四十回。
不題撰人。
敘述惡徒李雷惡貫滿盈終遭惡報的故事。
《善惡圖全傳》較為深刻地描寫了地痞惡霸李雷及其黨羽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的罪行。各路英雄與其展開了反復的殊死的搏鬥。最後在朝廷的指揮下將其全部消滅的經過。
清代小說。頌德軒刊小字本。四十回。
不題撰人。
敘述惡徒李雷惡貫滿盈終遭惡報的故事。
《善惡圖全傳》較為深刻地描寫了地痞惡霸李雷及其黨羽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的罪行。各路英雄與其展開了反復的殊死的搏鬥。最後在朝廷的指揮下將其全部消滅的經過。
清代小說。七回。
不題撰人。
本書為《比目魚》的上部。敘述譚楚玉和劉藐姑夫妻偕亡守節的故事。
不題撰人。
本書為《比目魚》的上部。敘述譚楚玉和劉藐姑夫妻偕亡守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