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散文評鑒
餘秋雨談散文
餘秋雨 Yu Qiuyu閱讀
  餘秋雨說:把自己已明白的問題講給學生,把不甚明白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把自己想不明白的寫成散文交給讀者共同探討。今天餘秋雨把他的散文創作的體會給了《百傢講壇》。
  他說:我的《文化苦旅》那十多萬字的書是散文不是論文。論文應有結論,而散文則可不必。評論傢批評傢攻擊人不對,我衹是提供評論的理論,提出未知結構,用文字來評論文學。《文化苦旅》寫的是“人文山水”,餘秋雨邊走邊寫,把自己的經歷感受寫出來,在行走中守望文明。
魯迅野草的生命哲學與象徵藝術
孫玉石 Sun Yudan閱讀
  《野草》是魯迅先生創作中最薄的一本散文詩集,這本小册子自從誕生起到今天,一直讓人們去言說,而又言猶未盡。這本詩集包含了魯迅的全部哲學,魯迅正是通過這些構思的小故事,嚮人們傳達他最深的生命體驗。
  
    《野草》裏的前23篇都寫在當時段祺瑞統治下黑暗的北京,魯迅先生在那個白色恐怖下,開始剪一剪報,整理自己的作品,出了這本詩集。《野草》區別於魯迅先生其他創作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它隱藏的那種深邃的哲理性,這種哲理性有深層次的,有淺層次的。
  
    通讀《野草》,裏面有一個支配全書的主題,其中有三個影響比較大,第一就是韌性戰鬥的哲學,第二就是反抗絶望的哲學,第三就是嚮麻木復仇的哲學。這些人生生命體驗的哲學,構成了魯迅在《野草》中孤軍奮戰的一個啓蒙思想傢那種豐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因此有人說,你想走近魯迅的深層世界嗎?那麽不一定看別的東西,比起看小說,看雜文來,多讀幾遍《野草》,你就更能瞭解魯迅精神世界中最深的東西。《野草》是看魯迅的一個窗口。
首頁>> >>散文評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