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历史>>书信
  林则徐(1785~1850)近代政治家、诗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身贫寒家庭。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1811)成进士,此后历任编修、监察御史、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道光十八年 (1838)底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收缴焚毁鸦片 230多万斤,同时积极组织海防,多次击退英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和进攻,成为当时禁烟运动和抗战派领袖。鸦片战争全面爆发后,投降派得势,他被革职遣戍伊犁,于道光二十年赴西北。在伊犁期间,辛勤从事屯垦事业,推动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西北边防。
  
  道光二十五年赦归后,曾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二十九年告病归里。次年又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派赴广西镇压太平军,于途中病故。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前后开明士大夫的代表。他在内政方面,不墨守陈规,敢于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对外方面,能打破“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在广东期间,搜集西方书报,译辑《四洲志》,开启了研究外国的新风气,成为睁眼看世界的带头人。
  
  林则徐一生主要精力从事于政事活动,只是以“余事为诗”(徐世昌《晚晴□诗汇》)。嘉庆末年,他在翰林院供职后期,曾参加宣南诗社的活动,但为时不久。
  
  林则徐今存诗500余首,虽然大都是友朋赠答、题图咏画以及记叙宦游所历的作品,但是其中仍然渗透着忧时悯民的情怀和一定的批判精神。“未与嗷鸿□菜色,难除害马愧蒲鞭”(《石梧移抚吴中七叠前韵奉寄》),就表明了他的诗心歌怀所系。他在诗中歌咏济时拯民精神,痛斥贪黩奔竞之徒,有些诗直接触及腐败的政治。如《驿马行》、《病马行》等揭露了“太行神骥盐车驱,立仗无声三品刍”的黑暗现实。《题王竹屿都转黄河归棹图》
  
  说:“苟当改弦张,断制必刚毅”,表现了更革弊政的坚定精神。鸦片战争前后,他的感情更为激越,诗境也大为拓展。作于鸦片战争爆发前的《□筠尚书招余饮沙角炮台有作》,写海防将士的昂扬斗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为中华民族吐气,是本时期诗坛少见的佳作。鸦片战争爆发后,投降派日益得势,他的诗作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沉忧思和对投降派卖国苟安的愤慨:“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程玉樵方伯饯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搴茭沉玉谁输赋,□雉刳羊屡请盟”(《寄酬石梧相怀之作四叠前韵》)。同时也委婉地表现了无罪遭遣的不平和抗英壮志未成的愤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体现了他忠贞不移的爱国精神。在新疆写下的一些诗则表现了开发边疆、巩固西北边防的豪情:“西域遍行三万里,斯游我亦浪称雄。”(《寄酬梅生见赠五叠前韵》)他的一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如《即目》、《出嘉峪关感赋》等,气象雄伟,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气魄。
  
  林则徐临米芾《蜀素帖》
  
  林则徐说:“诗不矜奇善道情”(《题黄杏帘襄阳诗后》),代表了他作诗的原则。李元度说他“诗宗白傅”(《林文忠公事略》),主要体现在乐府歌行上。林则徐志怀高远,又工于骈骊,所以他的诗总体说来是“气体高壮,风格清华”(林昌□《射鹰楼诗话》),近体更用事、对仗工稳。后期诗由于特殊的遭遇,别添一种凄惋苍凉的情调。
  
  清代光绪十二年福州家刻本《云左山房诗抄》
  
  林则徐对骈散不同的文体,持论比较宏通,以为“文之有骈体,犹诗之有今体也,貌不同而源则一”(《张孟平骈体文序》),主张不斤斤计较骈散的形式,而从文章的根本着眼。他的一些骈文,如《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等,都能体现其主张。林则徐的散文以奏疏、公牍、书函为大宗,也有少量序记、题跋、碑志等文字。这些文章以时务为核心,比较广泛地触及当代的主要矛盾和政事弊端。他的奏疏等政事文章深察情事,切中时弊,而出之以洗练晓畅的文笔,活脱自如,如《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等都能突出反映这种特色。他的一些书函(包括家书),如《复邵蕙西书》、《致姚春木、王冬寿书》、《致沈鼎甫函》
  
  等,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眷眷于国事民生,意切情深。
  
  《复邵蕙西书》论用才语,熔铸自身的沉痛体验,饱含血泪,尤为感人。
  
  林则徐主要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60年代中华书局整理出版《林则徐集》,已出《奏稿》3册、《公牍》
  
  1册、《日记》1册。
  
  (孙静)
  中国历史上的“家训”著作可谓蔚为大现,像《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温公家范》、《治家格言》等都是响铛铛的家训经典。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部家训著作像《曾国藩家书》这样奇特。从时间上看,这些家书前后跨越30 年,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 年至同治10 年前后达30 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从数量看近1500 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以对象而言,上由祖父母至父母,中对诸兄弟,下及儿辈,足以探索全家的生活和形象。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因而,这不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家训著作,而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军、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也是研究曾国藩本人的重要史料。此书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曾氏家书形式自由,不落俗套,或长或短,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尽管公务缠身、戎马倥偬,很多家书都成于匆忙之中,甚至军务紧急之时,但行文从容镇定,娓娓而谈,全无矫柔造作之态,真的是如话家常,面对面地诉说家务世事。曾国藩是孝子。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但宦海遨游的曾国藩却凭一纸家书让祖父祖母、生身父母心宁意定,虽然高堂念子,不胜牵挂,但不会让他们为自己担惊害怕。因而曾国藩不仅对朝廷尽了忠,也对父母尽了孝,古人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而曾氏则两而全之,不愧为人中豪杰。曾国藩又是好兄长。俗话说:长哥当父,他对弟妹的教导和照顾可谓“诲汝谆谆”,体贴入微,其真情实意,极为动人,他的几个弟弟都是湘军中的风云人物,其中曾国荃成为与左宗棠、李鸿章并驾齐驱的人物,这与曾国藩的教导分不开。同时曾氏更是位仁慈而严正的父亲,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他们立身处世务,必符合圣贤之道,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他在为官时,还让女儿和儿媳每年给他做鞋一双,以考察他们的“女工”。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就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也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吃饭的途径。他的子女也堪称大器,儿子曾纪泽作为清王朝的外交官与沙俄交涉,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粉碎了沙俄侵吞中国新疆的企图,捍卫了中国的主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成功的外交家之一。他的孙子和曾孙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
  
  曾氏的“修身之道”是贯串家书的灵魂。曾国藩早年治学,立志于圣贤之道,后来投笔从戎亦不改初衷,并加以很好地实践,他一生的经历就是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他在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读了这段话后,以为是金玉之言,并用曾氏的这个观点来检测自己,表示今后治学要专心致志,不再兼营并骛。
  
  曾氏很重视立身处世之道。正像他的祖父当年教育他们兄弟时那样:“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的立身处世,为官领兵颇具这一本色。
  
  曾国藩很讲究“坚忍”二字,他说“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曾国藩一生虽屡历险境,但终能在逆境中奋发,成就大器,正是因为咬定“坚忍”不放松,正所谓“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讲述治军之道是曾氏家书的一大内容。曾国藩治军有其独到之处,非常重视人在战争中的能动作用,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而不在器”,“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认为人的能动作用的发挥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他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他用兵非常谨慎,战略上主张积极进攻,以攻为守,迫敌决战。战术上则以守为攻,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后发制人。曾国藩之所以敢在太平天国声势浩大之时临危受命,领兵征讨,并最终成功,没有深厚的军事素养是不能想象的。
  
  家书中还有大量篇幅讲述用人之道。曾国藩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主张按“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的标准选拔人才,并建议朝廷严格进行官吏的考核和任免。由于曾氏坚持任人唯贤,全无私念,礼贤下士,故四方之士慕名而至麾下者,不计其数,曾氏的幕府人才云集,俨然是一座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他的很多门生幕僚后来都成为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在十九世纪晚期的清王朝政坛上成为一支几乎可以左右政局的重要力量。太平天国的擎天柱石达开也对曾氏的用人之道表示肯定,他说“曾国藩不明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与曾氏颇有矛盾的左宗棠也感叹道:“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曾国藩很擅长理财之道。古人云:大军作战,粮草为先,后勤保障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曾国藩同太平军作战旷日持久,长达十余年,没有稳固的后勤保障,要取得的战争胜利是难以想象的。而事实上曾国藩不仅是运筹帷幄的能人,也是理财的好手。为了解决湘军的兵源和激发斗志,曾国藩在湘军中实行丰厚的薪俸制,当时湘军勇丁的粮饷收入比绿营兵相应高出2—4倍。这种厚饷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影响,一方面粮饷开支大,另一方面清政府又因财政困难和其他种种原因而不给拨官款,巨额的粮饷完全靠湘军统帅自行解决。为此,曾国藩建立了一套特殊的后勤制度,在后勤体制上,既不受中央户兵二部的控制,也不受地方督抚的掣肘,而是自成体系将饷权与兵权集于统帅一身。湘军设有前敌和后路粮台以及转运局,专门负责饷械的筹集和运输,粮饷的主要来源有捐输、厘金和协饷等。曾氏筹饷可谓艰辛备至,先是受地方要挟供其饷就得保其疆域;后是湘军小股疲饿之师被地方官吏以小利诱引,攻大股太平军,导致覆没的不止一起。曾氏靠人格感化,使地方绅士、豪强纷纷解囊。曾氏家书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不少。
  
  此外,《曾国藩家书》中关于交友、治学、为政、治家之道的论述也见解独到,卓然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曾国藩家书》在中国家训经典中超然卓立并非偶然,主要在于其内容广博精要,大有圣贤垂宪之良苦用心。尽管曾氏留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就可以在各个方面留下自己非凡的影响,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象。古人说:“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立立言”,推崇曾国藩的人认为他三者兼而有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完人”。
  
  《传世名著百部》所收《曾国藩家书》并非是曾氏全部家书,但这些家书亦可谓面面俱到,能全面反映曾氏在各个方面的造诣,至于我们编校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斧正。
  书信集 作者:曹禺
  第1篇
  第2篇
  第3篇
  第4篇
  第5篇
  第6篇
  第7篇
  第8篇
  第9篇
  第10篇
  第11篇
  第12篇
  第13篇
  第14篇
  第15篇
  第16篇
  第17篇
  第18篇
  第19篇
  第20篇
  第21篇
  第22篇
  第23篇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
  
  作者简介
  傅雷(1908.03.30-1966.09.03),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从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人物性格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名言警句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
  傅雷家书 - 原文节选
  记得我从十三岁到五十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的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响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么日后在国外念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和我提过在京学习理论的情形,连是否已开始亦未提过。我只知道你初到时因罗君患病而搁置,以后如何,虽经我屡次在信中问你,你也没复过一个字。——现在我再和你说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学习的时间分出一部分,移作学习乐理之府。   提早出国,我很赞成。你以前觉得俄文程度太差,应多多准备后再走。其实像你这样学俄文,即使用最大的努力,再学一年也未必能说准备充分,——除非你在北京不与中国人来往,而整天生活在俄国人堆里。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要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文章背景及作者自诩: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   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①!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①一九五四年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在波兰留学,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六日全家在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
  傅雷家书 - 读后感
  
  读后感一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读后感二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读后感三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一只雁

何洁 He Jie
  第一只雁
  
  我的洁
  
  那天傍晚送你上车后,我急步归去。在半路上天就黑尽了。巨大的苍龙七宿正
  缓缓地从东方天际升起。列星灿然,都在向我笑。我平生第一回发现星空是这样的
  亲切,这样的美丽。那银河两岸的牵牛织女星该会羡慕我们吧?我们将一年相逢十
  二次,他们却只有一次。
  
  我在路上居然唱了一支歌,那是《燕子》。我很久没有唱过《燕子》了。我唱,
  泪水都给唱出来了。我这《燕子》是对你那《魂断蓝桥》的回答。我的织女星,但
  愿命运不要捉弄我们,但愿你永远是我的织女屋。
  
  我回溯了你我的萍水重逢。可惜契河夫早已不在人间,不能把这素材献给他了。
  
  说实在的,刚见面的时候,我是不喜欢的。我以为你是被一般女性共有的好奇
  心所驱使才来看我的,正如游人到百花潭去一样(流沙河注:成都有动物园在百花
  潭)。我坐在那里,彬彬有礼地接受着你的观察,毫不在意。后来你提及1957年夏
  天在骊山上见面的往事,以及其他一些快要被我遗忘了的往事,使我惊异,使我感
  激。想不到在这茫茫人海之中还有一个多情的女子在关心着我。十二年前,也曾有
  异性向我告别时说:“无论我在何处,哪怕天涯海角,我都要默默地关心着你,直
  到死!”后来她却疯了,至今生死不明。从那以后,我的世故渐多,尝到了人情的
  冷暖与世态的炎凉,看透了人的虚伪,愈觉得人间最可珍惜的是一片真情。我有幸
  重逢你,就象风雪之夜的迷路人突然发现眼前有一扇明亮的窗子。那一盏荧荧的灯
  火给人多少温暖啊!我明白了,驱使你来的绝不是好奇心。你是另一种女性,与我
  曾经交往过的大不相同,其差异如水晶与冰块,虽然都是透明的固体。可是我仍然
  疏远着你。你要留我在成都玩,一天再回老家去,我婉言谢绝了。不是无情,而是
  怕,怕这偶然的重逢使我长久地在思梦中萦绕着你。这样的痛苦我从前尝得够多了。
  我的生命早已进入夏天,不会再开花了。于是我强作欢态,还用你的姓名开玩笑,
  说那翻译成白话就是“多么的干净啊”。我不象你学过表演艺术,可是我做戏却比
  你高明。在法国梧桐树下握手分别的时候,我的戏终于做不下去了。我明明看见你
  的眼睛在说话。只一瞬间,我就识别了你的无声的语言,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
  了你,也为了我,我应该留下来,留半天也好。但我终于登车而去。原因是还有两
  个局外人在我身旁,我不得不顾全自己的面子。我太矜持了,太虚伪了,太胆小了。
  车行后,若有所失,望着天空苦笑,心想着命运这东西太会捉弄人了。八九年漫长
  的日子里,竟不容许我们见一面,偏偏要安排我们的重逢在离别的这一天。
  
  回老家后,郁郁少欢,看见报纸上滚滚黑云,大难将至,又在点名批我在九年
  前即1957年犯的大罪了,心中害怕,更加思念你。聪明的小弟弟看透了我的心事,
  劝道:“九哥,过两天我们到成都去看何姐。”我不好意思回答他,却想起了一首
  外国诗:
  
  他们分手了,在骄傲的默默无言的痛苦中。
  可笑的人啊,从今后只能在梦里偶然相逢。
  死神降临了,在来世终于又有见面的机会。
  可是他们啊,再也记不起对方的笑貌音容。
  
  我寄希望于渺茫的未来。我不知道今后是否能来成都;来了成都,又不知道是
  否敢去看你;去看了你,也不知道你是否会笑我唐突。我想给你写信,却不知道怎
  样下笔。柔弱,多疑,矜持,自苦,这就是我的性格,没出息的性格!洁,你快骂
  我一顿吧!骂吧!要不然你就哭一场也好,为了我的不中用,我的可怜的无能!
  
  这些年的坎柯途程,使我对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产生怀疑。屠格涅夫一生都在写
  爱情,却始终不肯认真结婚。他写出了使千千万万读者入迷的阿霞,却没有一个阿
  霞爱他;和他同居的是一个庸俗的法国歌女。“生活不是小说!”难怪人们用这句
  话来教训那些天真的少男少女。在生活里,我只看见变相的买卖和生理的需要,很
  少看见过纯洁的爱情。我只看见“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很少看见
  过共患难同辛苦的夫妻。人们喜欢罗米欧与朱丽叶,原因何在?就在于人们实在太
  缺乏那种一往情深的灵魂。你不要认为我是由于倒霉才骂人。不是。我仔细地观察
  过,思考过,判断过,得出了一个可惊可怪的结论:这些年来,虽然天天都在喊
  “革命化”,但在实际生活中,唯利是图的可鄙的功利主义却大走其红运,支配人
  与人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自私,冷酷,背叛,攀高,被视为美德。合乎
  人性的东西却遭到无端的攻击和侮辱,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加以铲除!
  
  我本来深信我上述的看法,但是那天你来看我以后,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失之
  偏激,把生活看得太暗淡了。我想不到你会来看我,想不到人间还有你这样人如其
  名的女性。你来了,在这个阴云密合、杀机四伏的日子里,毅然地来了。你把我看
  得太好了。其实我只是一粒松脂,是你的爱使我变成了琥珀,有了存在的价值。我
  从今后要快活地生存下去,为了我们!
  
  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想要了。青灯黄卷,绿窗白纸,这些从前对我说来是依依难
  舍的东西,现在一刀两断了。虚荣实利,早已绝此念头。我只想有你和我在一起,
  劳碌终日,自食其力,谢繁华,绝交游,乐淡泊,甘寂寞,学那拙技的鹪鹩,营巢
  蓬蒿之间,寄迹桑榆之上,栖不过一枝,飞不过半里,啾啾唧唧,唱完我们的一生。
  用政治术语来说,这就叫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说具体些,我锯大木,你操缝
  纫,一生如此,毫无怨言。这样,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含着满足的微
  笑,想到那伟大的上苍赐给我们的春花秋月没有被我们白白地浪费掉。试想想吧,
  洁,我们这短促的一生,已经浪费了多少光阴!我们忙着撕去一张张的日历,何尝
  想过这一张张被撕去的不是纸片,而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我已经撕到夏至,你已经
  撕到春分。尚未撕去的,在我,还剩有碧荷丹枫,银霜白雪;在你,还剩有比我多
  出的草长莺飞,柳絮蝉鸣。我们所剩下的不多了,要百倍珍惜,洁!
  
  我们前面还有许多坎坷。我们并不自由。不要把一切想得太好了。要蓄积足够
  的忍耐和泪水(至于勇气,你倒有余)。洁,我的迟开的蔷薇,吻你。
  
  永远是你的河
  
  1966年7月18日
  
  第二只雁
  洁:
  
  昨日读完你的第二封信,悲伤绝望。爱我愈深者,折磨我愈痛。晚上写了一封
  回信,向你倾诉委屈,难免多有怨艾之词。凌晨3点仍睡不着。不放心,怕有些话
  太重,你受不了,又起床点灯,补写一段。今早再读一遍,又踌躇了。我们为什么
  要这样彼此折磨,以眼还眼呢?我为什么不设身处地替你想一想,让你一步呢?信
  已封好,还是决定不寄了。我把它珍藏着,等待你我感情上的风雨过去,天晴了,
  再给你看吧。
  
  今天午后收到你的第三封信,我的苦难的二十五小时终于结束。你赠给我的痛
  苦已似春冰消融,化作滴滴甜泪。现在我知道饿了,能够笑了,希望睡了。
  
  看你说到哪里去了,什么叫“饶恕”?我虽不敏,自信终非傻瓜,难道看不出
  来,你给我以折磨,你自己也受了更苦的折磨吗?难道看不出来,这些风风雨雨正
  表明我们爱得太深太切了吗?你原本无过失,叫我“饶恕”你的什么呢?你要我
  “讥讽”你,“鞭打”你,傻瓜之女王,你是在教我用右手惩罚左手吗?你用性情
  刚愎来解释你自己,错了。根本原因是我们被爱情之火烧昏了,判断失常,大惊小
  怪,白日见鬼。所幸者,由于年龄的差距,我比你沉静些,终于把应战的回信压了
  下来。如果我象你一样的傻,我们就只有“偕亡”了,亲爱的洁!,
  
  经过了这一场风雨,我更清楚了你的心。那是一颗燃烧的心,象织女星一样闪
  着蓝光的心。我一旦得到它,死也不放手了。有了这颗心,我可以终身劳碌,饭蔬
  饮水,永不寂寞。我丝毫不怀疑,纵有千般曲折,我们将最后结合,永远结合。除
  了生生灭灭的铁的自然规律以外,没有任何力量能迫使我们分手。山河,道路,雨
  雪,人事,可以隔开我们,而我们的情思却能穿透任何物质与空间,永远隔不断。
  我坚信这一点,你也该坚信这一点。缺少这个信念,我们就将会常常陷入猜疑的烦
  恼之中。秦少游《鹊踏枝·七夕》末句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愿你在疑云愁雨之时能记起这句来。
  
  这些天来,我仍在木器社里住,每天回家吃饭。白日忙着锯木料,赤身跣脚,
  汗如雨下,眼为之眯。偶尔休息片刻,想到你此刻大约正在教孩子们唱歌(流沙河
  注:何洁当时在幼儿园工作),便觉遍体清凉,神韵悠然。此中乐趣,他人所不知
  也。
  
  前天和罗师傅一起下乡解锯一株大树,见满野新禾都抽穗了,方悟及光阴似箭,
  凉秋又要来了。古语云:“春女感,秋士悲。”或许是这样吧。罗师傅已知道我有
  一个爱人(他们叫作“未婚”)。我可以这样称呼你吗?
  
  我的住房狭窄卑湿,四壁破烂,光线昏暗,但很清静,最宜夜晚独坐沉思。在
  物质生活上我喜欢简陋,随遇而安。我的书桌是一条木匠用的马凳,长八尺,宽五
  寸。我就伏在这上面,在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给你写这封信的。
  
  室外一株树,窜根进屋来,在壁下长出一株小树秧了,高约两尺。我只有惊叹
  生命的伟大了。
  
  夜已深,我的洁,愿你梦中常带笑容。
  
  再见。
  
  永远是你的坦
  
  1966年7月21日
  
  第三只雁
  
  洁:
  
  我要说的话,在那黄金般的四十五小时的聚会里都向你说了。我的心已经永远
  永远地属于你了。
  
  我的洁,听着!使你致病的是我,你若忍心折磨我,你就任性不顾身体吧;你
  若肯饶恕我,你就该爱惜自己的健康。我明白,我对你的忠告正如对牛弹琴,毫无
  作用。恨只恨你的坦太笨,不能用言语改掉你的任性。他一想起你的任性,就生自
  己的气,咬自己的指头,扯自己的头发。可怜可怜他吧!
  
  四十五小时结束的那天早晨,我送你去车站的路上,你的手冰冷,你的脸苍白,
  你的头昏晕,你的腿无力。难道我不明白这是结核菌在作怪吗!只是我们互相体贴,
  不愿意说穿罢了。我们强作欢笑,彼此安慰,而心里都一清二楚,任何语言的安慰
  都不可能有效……
  
  四十五小时的聚会已经使我们再也无法分开。分开,彼此都将活不下去!别后
  的三天里,我落在离愁织成的大网里,如痴如病,苦苦挣扎。你呢,也不会比我好
  些。一想起你这三天所受的折磨,我眼前就出现种种不祥的幻觉。洁,我怕,我怕!
  为了你,为了我,快些来吧!不要等到学会了剪裁再来;等到那一天,恐怕我们都
  要倒下去了。为什么不可以先来,以后再慢慢学呢?缝纫机,这是谋生的饭碗,我
  们一定要买。你放心,这绝非幻想。我恨自己头脑不中用,三天前分手时为什么竟
  然没有想到这一点,早就该想到的!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两千年前的诗句
  正说出了我们的隐忧。秋风又来了,不能再等了。
  
  我求你立刻着手,办好迁移,火速前来。
  
  我们不在乎物质上的菲薄。一切准备,愈简单愈好。
  
  觅巢的事已在进行,一时恐难办好。佳期紧迫,不容久待,那就暂住我家好了
  ——这是母亲出的主意:将唯一的房间隔成两间。
  
  你若有高见,请见告。
  
  我们已似结婚多年的伴侣,只在一颦一笑之间,脉脉相视之际,不用言语,就
  能了解彼此的意思。长篇大论已经用不着了,你回一封短信,哪怕只写一个来的日
  期,也行。
  
  我此刻正尝着一生中从来没有尝过的复杂的感情和特殊的滋味,仿佛成了另外
  一个人。原谅我的激动,无法把字写得工整一些。我的手,我的心,我的每一根神
  经末梢都在颤抖,幸福地颤抖。
  
  在这决定我们共同命运的时刻,请你珍惜健康。
  
  坦
  
  1966年立秋之夜
  
  第四只雁
  
  我的好洁:
  
  你不要哭!我一想起你在枕上嘤嘤啜泣,心如刀剪。为了我们的爱,你已经失
  去了太多太多——你的母亲,你的工作,你的小楼上的旧家,你的生活圈子,你的
  芙蓉城,他们都抛弃你了。你不应该说我“太好”。我羞惭,我不配。这两个字应
  该回赠给你,井添上我的泪和我的心。
  
  一百六十元与信同时寄上。缝纫机你要买就买吧。但我以为你目前的当务之急
  该是治病,很不宜迷醉于缝纫机。来日方长,缝纫裁剪可议慢慢地学。你不能任意
  随心地对自己的健康抱着大不恭敬的态度,那是绝对的傻!
  
  我不能来。我没有行动的自由,请不准假。现在空气是如何紧张,看看报纸你
  就明白了。我信任你的理解力,所以不说什么请你原谅的话。
  
  那一株车站旁的法国梧桐,我们曾经在她茂密的绿荫下怀着失望含着眼泪分手,
  她是我们相爱的见证。你忧伤的时候,就去抚抚她吧。记住摘两片桐叶,留作纪念。
  
  代我向你妈妈致谢,谢谢她生了这样的一个女儿。我对她毫无怨尤。我理解她
  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你。我是一只不祥的鸟,停在谁家屋上,谁家就得遭祸!对她,
  你要体谅,不要感情用事。相信吧,洁,时光老人将会治好她的创伤,使她重作慈
  母,你的,也是我们的慈母。你给她带来的失望,确实也够多了……
  
  “我唯一的亲人”这个称呼使我至死不忘我应承担的重任。我不是朝秦暮楚的
  浪蝶。何况,不是你托身于我,而是我托身于你。在未来的岁月里,物质的匮乏,
  会有的;收支的短绌,会有的;生活的清贫,会有的;奔波的劳碌,会有的;疾病
  的侵袭,会有的;周围的敌视,会有的;突来的灾难,会有的;爱情的变节,唯有
  这个,永远不会有的。此生一息尚存,“终不负君”!
  
  你的母亲以为我们是靠玄想和灵感过日子的可怜虫。她不理解我们。她以为我
  们的浪漫主义的柴薪很快就会烧完,剩下一堆寒灰冷烬,然后清醒过来,彼此埋怨,
  最后翻验,分手,“回头是岸”。她想错了,错得可笑。她的全部所谓的根据大约
  是你曾经是演戏的而我曾经是写诗的,都具有爱幻想的气质,她不知道(她坐在机
  关办公室里知道些什么!)这些年坎坷曲折的遭遇是如何剧烈地“改造”了我们的
  灵魂。她不知道你我都能劳动,都爱劳动,都能吃苦,都不注意那些所谓的舆论。
  她不知道我们的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筑在劳动上的,就象大树生根在深深的泥
  土中一样,对自己的稳固深信不疑。就这点而言,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是真正听党
  的话,认真改造,而且改造得相当好的典型。我们是经得风雨,见得世面的。
  
  我欣喜你的看法与我一模一样。我要向你坦白,我暗中忧虑过,怕你“回头是
  岸”。鲁迅的小说《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的破灭,我与你不会重演吗?现在你先
  说出来了,而且说得比我想要说的更为清晰,更为果断。我放心了。涓生啊,子君
  啊,你们都过去了,永远地!
  
  此刻我满怀信念,心中照亮了阳光。又要半夜了。再见。悄悄吻你。珍重!
  
  坦
  
  1966年8月10日
  
  第五只雁
  
  洁:
  
  取钱(我的钱不由我管,而由镇人委管)跑了多次,未找到管钱的干部。明天
  可能取到。取到后,当与此信同时寄出。害得你苦等,我心中不安。我在此度日如
  年,总算悟到了一天真有八万六千四百秒,一秒也不少。你在那里,想来也如是。
  望勿自苦,珍重健康,专心治病,以慰我心。你说9月上旬来,好。来时行李宜简。
  冬衣棉被书本之类暂时无用之物,可寄存朋友家,以后去取。房子难找。母亲跑了
  多次,已看到一间,很窄,阴暗潮湿,破朽不堪,于你病体不宜。可否先住我家
  (母亲已将房间隔成前后两部分),以后再找?我为此事愁得百事无心,昏头昏脑,
  如锅中蚁。深感自己太不中用,真是拙夫一个。所以我说,你将发现是我托身于你,
  我的好洁。
  
  来时可带医生证明一纸,以便镇人委在给你安排劳动岗位时,能考虑到你的健
  康状况。你应作充分的思想准备,此地卖力难,不一定一来就有活可干。缝纫机可
  带来,以便继续学习。同时休养病体,争取早日钙化。我的好洁,你要明白,你的
  康复就是我的最大幸福,绝顶欢乐!
  
  我用强力控制住感情的野马,写了以上这些最实际的话。我深知此刻你比我更
  需要理智。斯宾诺沙,那个伟大的机械唯物论者,有名言云:“不要哭,不要笑,
  要用理解。”请你每半小时吞服一次。其疗效,日可静心,夜可安眠。勿忘勿忘!
  
  眼病好了?愿你早日解除包扎,秋波常清。
  
  我在等待你的雁字。
  
  坦
  
  1966年8月11日
  
  第六只雁
  
  好洁,我的乔松:
  
  今天傍晚总算盼到你的信了。
  
  你的恬静使我惊讶,继之以欣慰。那封短信寄出以后,我象一个做错了事情等
  待着责罚的孩子,日不能食,夜不能寝,怀着莫名其妙的恐惧。14日,15日,16日,
  在病中过了三天三夜,夜夜做怪梦。17日病渐愈,又去解锯大木。今天18日,完全
  好了。
  
  在读到你的回信以前,我的头脑昏聩糊涂得不成样子,整日整夜一个幻影在我
  眼前飘来飘去。那是你的面影:一张苍白的脸,一双凝视着天空的大眼睛,闪着泪
  光,紧闭的唇角带着血滴……这幻影追逼着我,使我急躁易怒,而且灰心绝望,怀
  疑自己的存在究竟还有什么价值。这一切的一切,好在都过去了,象恶梦醒来一样
  地过去了。我冷静下来诊断自己,发现我大概有精神病。你不要笑,真的。我得出
  了一个结论:你确实是一株乔松,而我只是一茎松萝,攀缘着你,托身于你。我是
  无能的。
  
  但是,请原谅,你的恬静是真的吗?还是为了安慰我,才强制自己做出来的呢?
  我一想到这里,心又乱了。过多的思虑反而使我糊涂,仅有的一点智慧都用到怀疑
  方面去了。不过我的病,肉体的与精神的,此刻确实都好了。说谎的不是人,请相
  信。
  
  报纸上的风云更险恶了,又在点我的名了。九年了,还不放过我。我的处境将
  更艰难了!所以,你不必来看我。何况旅途的奔波于你太不相宜。乐山之行已使你
  精疲力竭。你应该静养,不应该来。来了,你又要失眠,又要再尝一番黎明送行,
  忍泪生离之苦。其结果就是给你添病,给我添忧。我的倔强的好洁,听听我的话吧!
  傻瓜说的未必都是傻话,聪明人的行为未必都是聪明的。
  
  你的聪明也有把你引入荒谬的时候,使你看见我“骑上了虎背”。现在我放下
  笔,得意洋洋地笑了。谢谢你给我送来如此的欢乐!你应该害羞,为你那可疑的聪
  明害羞!又是所谓不该“影响”了我,又是所谓不该“干扰”了我,什么胡话啊!
  不过我能原谅你,忍住笑诚恳地原谅你。“童言无忌,百事顺遂。”你毕竟还年轻
  幼稚。虽然你自夸比我多出许多头发,但是我相信用脑多者损发。
  
  找房子的事已经绝望!在本镇做缝纫的事目前亦无希望!原因在我身上。如果
  你不是我爱人,这些困难何足道哉!如果说我“影响”了你,以上两点便是。我不
  让你迁来,原因在此。无论如何,不要去办户口迁移,不要辞掉幼儿园的工作。你
  现在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今后在成都安身立命的事情。异地分居的滋味,我们非尝不
  可,还得尝一个长时期。你要知道,纵然迁来了,也无法保证我们朝夕形影不离。
  一旦我被人家弄走,我们还得异地分居!已有预兆使我相信这是可能发生的,不是
  我神经过敏,庸人自扰。我怀疑你是否看了报纸——那上面虽然没有真理,却不可
  不看,不看要成瞎子。
  
  快半夜了。门外秋风飒飒,凳上灯火摇摇。“忽忆故人天外去,计程今日到梁
  州。”此刻你该在乐山了。你将择床失眼,又度一个烦恼之夜。我也不会好些,大
  约要陪着你失眠的。
  
  晚安,我的命运之星!
  
  坦
  
  1966年8月18日
  
  第七只雁
  
  洁:
  
  如果你非来不可,可向后推移至9月15日下午或9月16日上午。直达本镇的客车,
  每日两班。
  
  你是如何治病的,疗效如何,为什么一个字也不告诉我?我有一点小病,都告
  诉了你的,并不“自私”。不要怕我受不了。你不告诉我,我就只好用妄测来代替
  实情。坚毅是可贵的,但只能用来对待结核菌,不能用来对付爱人。你瞒着我,使
  我感到委屈。
  
  ……我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几年寻到你。别人早向我提到了你,我为什么当时竟
  不追索下去,顺着那一条线,来到你的面前?当然这说不上什么终身憾事,因为我
  毕竟寻到你了,偶然地。你是那样地爱我,我还有什么可怨的呢。我只觉得命运待
  我太好了。
  
  我曾向你说:“我希望自己也害肺结核。”其实这是蠢话,好在你也并不认真
  听它。我们不能爱屋及乌,那不祥的黑鸦。我们要赶跑它。我蔑视它。当我吻你的
  时候,我丝毫不认为它是可怕的。我相信,我们的爱情能把它扫除干净。我曾想到
  我们的结合同居将有助于赶跑它,欢乐与开朗就是武器,比异烟醶(流沙河注:肺
  病特效药)更有疗效。但是,当我终于发现由于我的特殊可悲可悯的处境所招来的
  特殊可怕可恶的对待将把我们拖垮拖死的时候,我痛苦地清醒了。与其在一起偕亡,
  不如分开来逃命!使我悲使我哭的是这个,而不是结核菌。我也知道,异地分居将
  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折磨,你凋谢之日也将是我萎落之时。在绝望中,我又寄
  希望于你的坚毅,它是我们的救生圈。如果它也靠不住,我们就将失沉苦海,永为
  鲸鲵了。所以我才写了那封短信,制止你迁来。
  
  你回信说非来不可。怎么办?我不知道。我象一只铁槛中的熊,来回不停地走,
  徒劳地寻觅着出路。
  
  幸福之门何处寻,请你回答。
  
  我不让你来,你却责备我“自私”“残酷”,好洁,这是隔靴搔痒,毫无用处。
  你多么单纯啊。这只会给我添愁。秋风萧瑟了,你在路上该看见稻子成熟了,瓜果
  成熟了。你几时能成熟,我的淡紫色的野菊花?
  
  不要以为那些字眼伤害了我。我不是那种小器的人。我爱你的直爽,你的史湘
  云性格。可是使我焦虑的也正是这个。史湘云如果从大规园的后门溜出来,到敝镇
  落户,不到半年,非去悬梁跳井不可!
  
  如果你迁来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欢笑必将成为水月镜花!我怕看见你失望、你
  的厌倦、你的悲哀、你的……
  
  Home, sweet home! 你在何处?你是真实的吗,还是一场梦呢?
  
  感伤是无济于事的。让我们来找一条出路:结婚!
  
  你在成都找一个立足点,缝纫为生!
  
  异地分居的夫妻也不止我们。坚毅些!
  
  我们一月会一欢。
  
  我们不能有小孩。将来要有。
  
  一个小小小小的家,将来会有的,不是梦!
  
  不要哭,那不是史湘云性格。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由于不了解你那里的详情,可能这不是符合实际的,可能
  我没有充分考虑到你在那里独居的困难。
  
  又快半夜了。灯油尽了。
  
  坦
  
  1966年8月19日
  
  [附录]
  
  愿情雁飞向人间
  
  何洁
  
  1966年8月21已我从乐山回到成都家中,恰好收到流沙河写来的第七封信。在
  这封信里,他坚决制止我迁移到他那里去,并提出异地分居,各奔前程。我理解他
  为什么要打这个主意。他是在为我的前途着想啊!因为《四川日报》又在点他的名
  了,省文联的人在报纸上揭露者作家沙汀“反党”,还“包庇已被开除公职的极右
  分子流沙河”。整整九年了,还不放过他。如今“伟大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
  大革命”来了,他肯定凶多吉少,所以才坚决制止我迁去。
  
  我不听他那一套,收到信的第二天,8月22日,阴历七月七,我悄悄离家而去
  了。我的故乡成都,那时候已经被红旗、语录、大字报淹没了,人心惶惶,野心勃
  勃的年轻人在准备“造反”(流沙河说那是法西斯运动)。也就是在这一天,我到
  他的老家,立刻结婚了。一件嫁妆也没有,只有两三件换洗衣服与一本随身带着的
  笔记本。如果没有当时那种紧张可怕的政治空气,没有那一场来势汹汹的政治运动,
  我们是不会匆匆忙忙结婚的。婚前,他一共给我写了七封信,就是前面的那七只情
  雁。信笺是拆散了的笔记本的散页,字很小,很工整,很秀气,而且一字不改,见
  不到一个涂改的黑疤。当时我的几位好友都拿去阅读过。这七封信和他写的七首情
  诗(除开已发表的《情诗六首》还有一首《故乡吟》),都是我心爱的珍品。
  
  浩劫十年,我们小小的家被抄十二次。他的六百多册书、若干册稿本、若干生
  活用品,都被抄走。抄走了这些,虽然痛心,我却忍受了。我心爱的珍品还在,卷
  成一卷,藏在胸前内衣里面,用针线缝死。第二年秋天生了鲲儿,就藏在鲲儿的襁
  褓之中。后来又带回成都去,不敢藏在娘家(因受流沙河的株连,我的娘家也被抄
  过),而是藏在一位姓李的女友家中。后来她那里又不稳妥,怕抄,又带回我们家
  中来。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批斗、隔离、关押,接踵而至,抄家一次比一欢“深
  入细致”。我怕这七封信和七首情诗终久藏不住,早迟要被发现,作为我丈夫的
  “罪证”,将他判刑,祸延全家。我两次下了死心,要将它们付之一炬。流沙河也
  烦躁地催我快烧了。他说:“把一切都毁光吧,只要人在就好!”可是我终于鼓不
  起勇气。我又把它们带到成都去。我仍然不敢藏在娘家,妈妈要烧。流沙河的一首
  五百行长诗《曹雪芹》就是被她老人家烧了的!于是我托人将这些心爱的珍品带到
  我的祖籍贵阳去,藏在一位友人家中。后来又不行了,取回来,夹在两片层板之间,
  送到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一位上山下乡女知青手中。托她代管。
  
  那些年里,我迫于生活,要吃饭,到处去做零工。我把这些珍品带在身边去流
  亡。后来有坏人追逼我,我躲了许多地方,始终珍藏着它们。它们给我以力量!
  
  “四人帮”倒台后,我带着它们回家了。我感谢亲爱的党,救了我们一家,救
  了千千万万的家!谁是再生的父母,谁是真正的坏人,我们心中是有数的。
  
  前些日子,我把这七封信和七首情诗一页一页地清理出来,交给流沙河。他一
  边阅读一边自己问自己:“这是我写的吗?这是我写的吗?”
  
  眼看“落花的五月”又要到了。十四年前的“落花的五月”,在成都街头与流
  沙河偶然重逢,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清晰无比,宛如昨日。光阴多快呀!
  
  我把这七封给我私人的信呈给年轻的读者,幸福的一代。愿他们与她们都有爱
  的光明,都有光明的爱。
  
  于1980年暮春成都
首页>> 文化生活>>历史>>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