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凡 Wang Fan
少年延安往事:紅都童話
王凡 Wang Fan閱讀
  本書是一本革命歷史題材的口述實錄紀實體書。作者以紅墻係列《紅墻警衛》《我傢住在中南海》及《知情者說》著名。它以1937年—1947年這段時間紅色延安為歷史大背景,以那時在延安生活學習的8位中共領袖及領導幹部子女為主綫(中共中央書記之一任弼時、陝北紅軍創始人謝子長、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八路軍前方總部秘書長張友清、八路軍副參謀長王世英、延安中央黨校教務長劉芝明、陝甘寧邊區組織部部長李景波、延安中央醫院大夫金茂嶽等),通過口述者的親歷,描述了在革命年代的特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的特殊經歷,同時透過孩子的眼睛,展現他們的父輩在革命戰爭年代無私奉獻,英勇犧牲的經歷和情操,以及這些特殊家庭的生活和父母對子女的愛與親情。每一篇章配合個人、家庭、延安相關環境背景的珍貴歷史照片若幹幅。
  資深外交官揭秘中國外交秘史:吳建民傳
  
  以資深外交官吳建民口述為藍本的《吳建民傳》講述了一個新中國成立時年僅十歲的普通少年,如何在黨的培養教育和自己的勤奮努力下,成長為魅力外交傢,創造出卓爾不凡的業績。披露了我國綜合實力從較弱到漸強進程中一些涉及外交大事的內幕,外交部、聯合國、駐外使領館等過去人們覺得神秘的外交機構是如何運作的。
十位歷史見證人的親歷實錄:特別經歷
王凡 Wang Fan閱讀
  本書有革命元勳、紅色後代、左翼愛國人士對自己革命時代的往事進行回憶##。有解放前不為人知革命者的崢嶸歲月,有共和國建立後黨內黨外的大事補記
紅墻童話:我傢住在中南海
王凡 Wang Fan閱讀
  世人有世人的中南海揣測,中南海裏的成人們有自己的中南海觀,而孩子們眼裏的中南海則又是一番天地。《紅墻童話:我傢住在中南海》就是透過生活在中南海裏孩子們的眼睛記述了裏面的一切,有助於人們認知一個更全面的中南海;有助於人們從一般人難得窺視的角度,認知領袖及其親屬和各層中共幹部的另一個側面。
西藏和平解放談判始末

王凡 Wang Fan
  一、戰雲籠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中央便將人民解放軍進藏問題,提到了很緊迫的議事日程上,毛澤東主席也就解放西藏問題發出了一係列指示。
  
  1949年12月中旬,毛澤東緻信在京的中央負責人和劉伯承、鄧小平、賀竜,提出:"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1950年1月2日,他又致電中央、彭德懷並轉劉伯承、鄧小平、賀竜:西藏人口雖然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現在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均已承認我們,對於進軍西藏是有利的。"他感覺,"由青海及新疆嚮西藏進軍,現有很大睏難,則嚮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因此他明令劉、鄧、賀加緊督促張國華及18軍,做好入藏準備。為了更順利地實現進藏,他提出:"收集藏民,訓練幹部。"這時,"藏族共産主義革命運動小組"創始人,長期在藏區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産黨人平措汪傑在嚮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拍發致敬電後,收到朱德的回電,要他盡快趕赴剛解放的重慶,嚮鄧小平、賀竜匯報請示工作。在重慶、平措汪傑受到了劉伯承、鄧小平、賀竜等人的熱情接待。
  
  劉、鄧、賀把18軍軍長張國華召來重慶,部署入藏的行動,並與平措汪傑會面。當時進軍西藏的路綫、行動方案、註意事項等均已議定。平措汪傑根據鄧小平的指示,敘說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特別強調盡力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見解。
  
  劉、鄧、賀恰恰也最關註以和平方式解放西藏的問題,希望平措汪傑能為此多做些工作,並决定帶一批藏族幹部和青年進藏,以便於開展工作。隨後,他們任命平措汪傑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共西藏工委委員、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平措汪傑和張國華回到18軍軍部所在地新津。該軍黨委任命他為18軍民運部部長。他被安排隨南路進藏部隊行動,並任南部部隊黨委副書記。6月,他抵達了南路進藏部隊的集結地巴塘前沿,這裏與昌都府的轄區,僅隔着一條金沙江。
  
  箭在弦上,但卻沒有立即發出。首先進入西藏地區的,並不是作戰部隊,而是一支支由商人
  
  從1950年開春以後,陸續有三四批以勸說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當局與中央政府合作,讓解放軍和平入藏為主旨的勸和團,踏進了雪域。
  
  第一批是從西寧入藏的馬幫,其中有兩個漢族商人,實際上是中央軍委情報部青海聯絡站的人員。他們帶去了闡釋中共關於西藏政策的信件,信件的執筆者,是已出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在西藏聲望卓著的佛學大師喜饒嘉措。他們得到了噶廈當局回覆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信件。這個千言的文件,稱西藏與中國有着悠久的檀越關係(即施主與寺院的關係),噶廈當局願意保持和發展這種傳統的關係。這封信轉到毛澤東手上,他看了譯文後覺得不管怎麽說,這畢竟表明了一個態度。
  
  繼之而去的幾個勸和團,就沒有如此的幸運了。曾在哲蚌寺學經10載,考得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學位拉讓巴格西第七名的高僧密悟法師,雖說與西藏上層人士關係非同一般,但他帶領的勸和團被阻在金沙江東,再不得前進一步。
  
  由青海藏區聲高望重的活佛、千戶們組成的勸和團,甚至動員出了14世達賴的胞兄、塔爾寺的當纔活佛,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專程到西寧為之送行。他們幾經蹭蹬最終進入了西藏,可自西藏地方官員告知已將他們帶來的勸和信轉送拉薩後,便再無下文。
  
  7月10日,又一支勸和團從四川甘孜的白利寺上路了。為首的是當年博巴政府的副主席、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格達活佛。這位熱切盼望西藏早日和平解放的活佛,致電當年在博巴政府共事的主席朱德總司令,提出親往拉薩促進和談工作。
  
  朱德認為他進藏勸和安全難有保障,請他先到北京重敘舊誼,並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可格達在接到朱德的回電後,更激起熱忱,表示要待西藏衆生得安康之後,再赴京見朱總司令。朱德深為他捨身取義的精神所感,再次致電囑咐一定要註意安全,一旦安全有虞,立即返回,切不可冒險。
  
  格達活佛於7月24日到昌都後,廣泛接觸僧俗人士,以親身經歷,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解放軍是仁義之師。但他前往拉薩,面見達賴喇嘛,敦促其與中共和談的願望尚未實現,就在昌都不幸逝世了。關於他的逝世,現存多種說法,一時難以作出定論。
  
  就在中央人民政府屢屢伸出和平之手之際,位於藏東的昌都府長官基巧拉魯·纔旺多吉的任期滿了,要求噶廈批準其卸任回拉薩。可在拉薩的三個地方政府主要官員也即噶倫,誰也不願去昌都接手這個苦差。
  
  解放軍陳兵金沙江東岸,藏軍的2/3也都擺在了昌都地區。潛入的外來分子的鼓噪,有險可恃的僥幸心理,使得噶廈政府的官員以主戰者居多,都企盼能將解放軍屏擋在雪域之外;可誰又都不願意到那戰雲籠罩的前綫。
  
  結果,原任地方財政長官也即孜本的阿沛·阿旺晉美,被提升為增額噶倫,出任昌都基巧。阿沛·阿旺晉美,出生在拉薩以東百餘裏甲瑪溝的一個貴族世傢。少年時即受業於佛學大師喜饒嘉措、大蒼活佛,晨鐘暮鼓,學得滿腹經綸。23歲上加入由貴族富戶子弟組成的軍團,從班長一級級升到營長,可謂兼通韜略。因而被西藏赫赫有名的阿沛傢族看中,招贅為阿沛·纔旦卓嘎的夫婿。
  
  可他背後卻是喧囂一片的主戰之聲。
  
  自8月28日到昌都之後,入眼的情景衹能令他沮喪。他在給噶廈的電報中說:轄區部分縣僅七八戶尚存糌粑,其餘皆以圓根為食,乞丐成群,景象凄涼。更堪憂的是拉薩來的藏兵軍紀廢弛,姦淫擾民,各高級軍官也即代本之間,互不相諧。此情此景,能戰能勝嗎?
  
  他嚮執政者們提議是否先通過與漢人接觸,設法阻止解放軍入藏,不要一上來就兵戎相見。可執政者們,仍欲將西藏的前途和生靈當賭註。
  
  等待不可能是無休無止的。8月中旬,毛澤東再次瞭解了入藏作戰準備情況後,下達了實施昌都戰役的指示:"10月解放昌都,這對於西藏政治變化及明年進軍拉薩,是有利的。如我軍能於10月解放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求得和平解决。"10月,昌都戰役如期打響了。正像阿沛·阿旺晉美預料的那樣,藏軍一經打擊便轍亂旗靡,僅八九天,解放軍已進擊三四百裏,直逼昌都城下。一開始就不主張與解放軍兵戎相見的阿沛·阿旺晉美,下令棄城西撤。但西退的要隘,已盡在解放軍的控製之中。
  
  在澤宗山口附近的折骨寺,進退失據的阿沛·阿旺晉美宣佈投誠。這一戰歷時18天,解放軍殲戰5700餘,英國報務員福特等4人,也在俘虜之中。
  
  昌都解放後,由18軍副政委王其梅主持的前綫指揮所,隨即搬進城內,成立了中共昌都分工委,王出任書記。任副書記的平措汪傑,一進城就被帶進昔日的基巧府、如今的前綫指揮所大院子內。王其梅讓他住在二樓軒敞窗明的原基巧住房,可他顧不得安頓,就詢問道:"基巧阿沛·阿旺晉美在哪裏?"有關人員告訴他,阿沛·阿旺晉美也住在這個大院裏,但和其他舊官員一樣,都住在比較簡陋的平房。平措汪傑聽了,感到如此安置有問題,便立即準備了一些禮品,到阿沛·阿旺晉美的住所造訪。
  
  平措汪傑見到阿沛·阿旺晉美時,發現他已經沒有了綢緞的官服,衹着一身普通的氆氌藏裝。他隨後又去看望了一些昌都府的老官員和藏軍的孜本,發現他們的情形大致與阿沛·阿旺晉美相似。他立即找到王其梅,提出把自己的房間騰出來,讓阿沛·阿旺晉美住,並和他一起吃飯。他們還商定,將原昌都府官員和藏軍孜本的官服還給他們,投誠官員仍搬回原住所。
  
  在這以後的日子裏,平措汪傑天天和阿沛·阿旺晉美及他的秘書見面,也抽空看望其他昌都府的官員、藏軍軍官們,他們懇談了十多天,阿沛·阿旺晉美被平措汪傑的誠摯所感動,對共産黨、對解放軍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瞭解,逐漸感到和談是最佳選擇。
  
  二、和談之初
  
  昌都戰況傳到拉薩後,噶廈當局和西藏上層貴族們心緒如麻,憤怒、不甘與恐慌交織,是再戰是求和,是出逃是留下,决斷迫在眉睫,可他們唇爭舌辯許久,依然莫衷一是。事關西藏的命運,仿佛衹有取决於天意和神斷了。
  
  乃窮、噶東兩寺的神漢,被請到了達賴的佛殿。他們念念有詞,舞來蹈去,如同與神靈絮語一般。突然,噶東神漢匍匐在達賴喇嘛座前,如泣如訴:"神王達賴喇嘛乃全體僧俗人民的智慧和至寶,衹有佛爺親自掌權,才能禳解災難,維持政教隆昌。"攝政達紮雖然戀棧,但違拗神的旨意是要遭天譴的,他衹得宣佈辭職。達賴親政了,可此刻他剛剛15歲,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他還得聽憑噶廈當局、大活佛、上層貴族們越俎代庖。
  
  就在拉薩的政教領袖們還在為解放軍進入藏東後,戰和走留紛紜其說之際,由阿沛·阿旺晉美執筆、40名昌都府官員簽名的緻達賴及噶廈書送到了。在這封上書中,阿沛·阿旺晉美以其親身經歷,詳細敘說瞭解放軍坦誠相見、以及中央人民政府對進軍西藏、和談的方針:"此次解放軍進西藏,絲毫不存在以武力支持與藏政府有矛盾的紮什倫布寺和熱振派來搞顛覆的企圖,而是要把西藏人民從英、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政府的長期壓迫下解放出來,幫助西藏人民幸福、民族昌盛。漢人决不欺壓西藏人民,這是早就確定了的……目前藏漢和談很快進行的話,漢政府提出的各條款中有不適西藏情況的可將利弊詳細說明,共産黨政府方面絶不存在舉劍威嚇、強迫或壓製不讓申述利弊的做法,一切可以心平氣和地進行商談决定……"阿沛·阿旺普美懇請達賴和噶廈,"下决心速派一位高職官員為代表,經康區去北京談判就能成功"。然而這封言詞懇切的上書,並未打消拉薩的政教領袖們的遲疑彷徨,他們又一次嚮神靈問策,打卦抽簽的結果是"出走"。結果,達賴任命大堪布羅桑紮喜、孜本魯康娃為司倫,代理政務,在40名政教領袖和貴族的裹帶下,沿江孜亞東一綫,嚮印度而去。
  
  出走前,逗留印度的孜本夏格巴,在與英、印等方接洽後,曾致電拉薩:英、美均答應支持達賴,印度將派兵接應。而當達賴等披風踏雪跋涉到亞東時,局勢驟變。印度政府懾於世界輿論壓力和中國政府警告,收回承諾,衹同意以難民身分接納達賴;英、美亦改口不支持達賴離藏了。達賴一行頓時進退維𠔌,悵然若失。
  
  能依時勢應變者是俊傑,西藏的政教領袖們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阿沛·阿旺晉美上書餘音猶在,中央人民政府依舊敞開着談判之門。於是,一封由達賴署名的信札,被送到了駐新德裏的中國使館。
  
  達賴信札的字裏行間,極富辭令:"我接受西藏僧俗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於吉祥的10月8日擔任了政教重任。過去,在我年幼未掌權期間,藏漢之間的友好關係屢遭破壞,對此深感遺憾。(時下)漢政府軍隊已遍及西藏東部、西部及中心地帶,西藏僧俗人民深感不安,鄭重請求將政府分為留守和外出兩部分。"然而信札中對談判一事,也顯得頗誠懇。說是此前已由"昌都基巧阿沛和從拉薩政府派出的堪窮二位為助手,前往昌都進行談判。近日已通知阿沛及隨員從速起程赴北京。但因路途遙遠,不易及時趕到。為爭取時間,我們將再給阿沛派去助手,經印度前往北京……請你(按即駐印度大使袁仲賢)將增進藏漢友好關係的純正善良願望,嚮尊敬的毛主席及時轉呈。"這封信札被迅速送往北京。僅隔13天,達賴就接到袁大使的回信:"毛主席令我代表他祝賀您的執政",中央政府歡迎你派代表赴北京,駐印度大使館將給予一切旅行上的便利和幫助。
  
  赴北京就和平解放西藏進行談判的代表團隨即組成了:首席談判代表阿沛·阿旺晉美、堪窮土登列門、代本桑頗·登增頓珠、藏軍總司令凱墨·索安旺堆、仲譯欽布(政府秘書官)土丹旦達為代表。後兩位代表和藏方派出的翻譯達賴的姐夫彭措紮西(黃國禎)、英文翻譯桑都仁青,是從亞東經印度出發的。
  
  阿沛·阿旺晉美等是1951年3月29日從昌都動身的,中共西藏工委和18軍黨委,派平措汪傑陪同阿沛·阿旺晉美經渝前往北京。"我們在重慶登機後,在飛機上接到來自北京的電報:說是周恩來等中央和政府領導人,將到火車站迎接阿沛·阿旺晉美一行,要我們在西安改乘火車赴京。""我們到達北京的時間,是22日傍晚,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等都在車站迎候我們。"26日,凱墨·索安旺堆等經印度赴京的代表,在駐印度大使館參贊申健的陪同下抵京。翌日,10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及班禪堪布會議廳一行45人也到了。但因當時達賴及噶廈政權尚未就10世班禪的確認表態,作為噶廈和談的代表們一直規避和班禪大師及其堪布廳的人見面。
  
  關於西藏和評解放的談判,於4月29日正式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的談判代表是:首席代表政務院秘書長兼中央民委主任李維漢,代表有人民解放軍西南區參謀長張經武、18軍軍長張國華、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孫志遠。周恩來還親自指定了兩位列席代表,中共西藏工委委員平措汪傑和18軍宣傳部長樂於泓。
  
  最初,中央人民政府談判代表團的翻譯,是從中央民委調來的,他是青海人,對西藏的情況不是十分熟悉,特別是談判涉及許多政策性的解釋,衹有既稔知西藏的傳統、現狀,又熟悉中共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人,才能胜任傳情達意的談判翻譯之職責。周恩來再次親自點將,要平措汪傑擔任此次談判的政治翻譯。
  
  談判進入實質性階段後,噶廈方面的代表端出了談判的五項條件:1.西藏根本沒有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西藏同英國有點外交關係,是13世達賴出國後延續下來的。同美國衹是商務關係。2.歸還舊漢政府占領及解放軍解放的地區。3.如有外國入侵,再請漢政府協助。4.請撤走進入康區和藏北的解放軍。5.今後請勿聽班禪、熱振的挑撥。
  
  這五項條件,是由凱墨·索安旺堆等從亞東帶到北京的。據說達賴、噶廈執政者們曾一再叮囑:和談必須以此為依據,切勿輕易許諾。這五條的核心,還是要阻止解放軍進入西藏,使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擁有主權,徒具名份。
  
  阿沛·阿旺晉美說:"噶廈政府的意見,我們必須坦誠地嚮中央人民政府報告。噶廈當局不贊成解放軍進藏。西藏東、北與內地相連,衹有南面與印度毗鄰。如果邊境有事,再請解放軍進去。如果這樣不行的話,還可以把藏軍擴大,並編成解放軍的一部分,對外宣稱已有解放軍了。"李維漢指出:進軍西藏以解放和保衛邊疆,是中央的既定方針。西藏交通不便,一旦有事,軍隊很難及時開進。從噶廈的五個條件看,西藏上層部分人有三點錯誤和不切實際的想法:一是仍然不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二是想拖延以觀國際形勢變幻;三是懷疑解放軍進藏是為了整藏族,這不對,要整,打敗了整更容易,何須談判?
  
  中央人民政府談判代表又重申了對談判的基本態度:英、美對中國內政的干涉是露骨的,阻止西藏和談代表赴京談判即是證明;鞏固國防極為重要,解放軍必須進藏;解放軍進藏後,執行民族平等政策,實行區域自治、軍政制度;達賴保持原有地位;西藏地區內部各派關係,應本着團结精神協商處理。從雙方的立場來看,進軍西藏,可謂談判的第一個難點,雙方在此僵持了很久。
  
  阿沛·阿旺晉美是西藏和談代表團中最開明、最早傾嚮和談的人,而且同中央人民政府方面已有一段接觸,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力爭首先說服他。作為列席代表、政治翻譯的平措汪傑,是每次深談的在座者。
  
  中央人民政府的和談代表以歷史文獻說明,中央政府派軍隊入藏早有先例;而且西藏長期以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央人民政府派軍隊保衛自己的領土、保衛西藏人民,豈不是順理成章之事?力拒解放軍進藏,於情於理相悖。
  
  在中央人民政府談判代表持論有據、邏輯嚴謹的理念面前,部分噶廈和談代表感到再難以堅守不允解放軍入藏的條款。又經過反復權衡利害,特別是註意爭取藏軍總司令凱墨·索安旺堆、達賴姐夫彭措紮西的首肯,總算是統一了認識。第一道難關,跨越過去了。
  
  三、巧解心結
  
  在廣袤的藏區,"天上的太陽、月亮,地上的達賴、班禪"的民諺深入人心,由此可見達賴、班禪間的和洽及在西藏的地位。可西藏和平解放的談判桌前,卻沒有班禪和堪布廳的代表;且在噶廈帶來的五項條款中,竟有"請勿聽班禪、熱振的挑撥"一語。
  
  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同為藏傳佛教黃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師徒三人,對黃教在藏區的産生和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藏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被稱為"尊貴的師徒三人"。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是情同手足的師兄弟,自轉世制度形成,歷代達賴與班禪都互遵長師幼徒之儀,相互尊重,情深誼篤。然而此時何以至此呢?
  
  這與清代後期,國勢衰敗無力護衛邊疆,朝廷對少數民族政策失誤,引起其離心傾嚮有關。20世紀初,英國侵略軍進犯西藏,清廷一方面無力守邊,一方面也希望不太聽命的13世達賴的勢力有所削弱,沒有積極支持抗英作戰。
  
  西藏抗英以失敗告終,清廷駐藏大臣聯豫在達賴出走印度後,假皇帝名義取消13世達賴封號,將9世班禪麯吉尼瑪迎入拉薩,出任攝政。此事雖遭麯吉尼瑪堅决反對,但卻為後世達賴與班禪間的不和,埋下禍根。加之噶廈政權和班禪本寺紮什倫布寺的部分官員,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大局,屢造糾紛,推波助瀾,更深化了矛盾與隔閡。
  
  後來13世達賴重返西藏,九世班禪又因噶廈和堪布廳的關係惡化,於1923年底逃往內地,雙方結怨更深。1937年末,空懷重返故土夙願的九世班禪,在青海省王樹圓寂。1949年6月,國民黨政府確認在青海訪得的靈童宮保慈丹(即貢布纔旦),繼任10世班禪。8月,10世班禪在青海境內爾寺坐床,但達賴及噶廈當局一直未予承認。
  
  新中國成立後,10世班禪立即給毛澤東、朱德致電祝賀。1950年1月,班禪及堪布廳又致電中央人民政府,"謹代表西藏人民,恭請速發義師,解放西藏,肅清反動分子,驅逐在藏帝國主義勢力,鞏固西南國防,解放西藏人民。"旗幟鮮明地擁護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亦對10世班禪十分尊重,在西藏和平解放談判時日確定後,特邀他也赴京。
  
  談判前,周恩來親自指示:在談判過程中,要十分尊重和充分聽取班禪和堪廳布主要成員的意見。李維漢還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嚮平措汪傑和樂於泓佈置說:此次談判要涉及達賴和班禪的團结問題,要他們做阿沛·阿旺晉美和其他噶廈和談代表的工作。平措汪傑說他們接受任務時,思想上毫無準備。
  
  果然,當中央人民政府和談代表提出要將有關班禪的內容寫入談判協議時,西藏和談代表們反應強烈。他們說:中央人民政府關於談判的10項條件中,本無此內容;噶廈當局,也衹是交代和談代表赴京討論中央和西藏地方的問題,根本沒談班禪的事。
  
  李維漢鄭重地申明:班禪問題必須包含在協議之中。班禪在宗教上與達賴地位等同,在藏區有着極大的影響和感召力,已明確表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的班禪,能同達賴及噶廈政權和解,返回西藏,對解放軍進藏,對西藏地區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走嚮幸福繁榮,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但西藏和談代表堅决不談班禪的問題,理由是九世班禪寂後,曾在青海、西藏、西康地區遴選出三位靈童,究竟誰是真正的九世班禪轉世靈童,達賴、噶廈當局尚未表態。也就是說班禪的確定還是問題,怎麽能談他和達賴、噶廈的關係和在西藏的地位問題呢?何況代表們沒有噶廈的授權,一定要談的話,必須等待請示。
  
  雙方各不相讓,談判又一次陷入僵局。要打破僵局,首先要拿出確定10世班禪合法地位的確鑿證據。李維漢立即指令西北軍政委員會駐班禪行轅代表範明,迅速查清班禪合法性的問題。
  
  範明很快得到了10世班禪地位合法的部分證據,有原國民黨政府頒給10世班禪的封册和印鑒等。
  
  1949年春,國民黨政府欲自南京搬遷時,班禪堪布廳駐南京辦事處處長計晉美百般設法,催促、運動國府盡快批準班禪轉世靈童,使李宗仁代總統在6月3日頒布封文:"青海靈童宮保慈丹,慧性澄圓,靈異夙著,查係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轉世,應即免於掣簽,特繼任為第10世班禪額爾德尼。"此後即派國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關吉玉為專使,赴青海與國府青海省政府主席馬步芳,在塔爾寺主持了10世班禪坐床大典。這即表明10世班禪的確認,基本上是符合歷史儀軌和制度的。
  
  當中央人民政府談判代表出示了10世班禪的封册和印鑒後,西藏的代表仍拒絶將班禪的問題納入談判的範疇,因為噶廈與堪布廳的積怨太深,不可能由一次談判而冰釋;談班禪問題,也容易引起達賴、噶廈當局的忐忑和疑忌。
  
  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孫志遠在休會間隙,單獨與噶廈和談代表們晤談。這次晤談持續了10個小時,阿沛·阿旺晉美詳細介紹了達賴、噶廈同班禪、紮什倫布拉章的歷史淵源,進入本世紀後的齟齬糾葛,通過班禪條款的難度。
  
  顯然,是達賴和班禪之間源遠流長的友好相處歷史,啓發了孫志遠,他提議:在關於達賴和班禪地位、職權的條款中,都寫明固有的地位和職權,並做出解釋係指13世達賴與9世班禪和好時固有的地位和職權。難題似乎迎刃而解。
  
  雙方都維持和好時期的固有地位和職權,既保障了達賴原有的地位、職權絲毫不受損傷地得到延續,也消除了班禪回藏可能侵蝕達賴權威的疑慮。這層意思闡明後,西藏代表們不再抵製把班禪的問題寫入談判協議。
  
  關於和平協議的條款大部分都討論通過了,相對在談判桌兩邊的人,都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李維漢在與阿沛·阿旺晉美晤面時,提出衹需再將在西藏成立軍政委員會一款討論通過,談判就可告結束了,請阿沛·阿旺晉美先和西藏的其他代表打個招呼。
  
  這次談判,實在是太難為阿沛·阿旺晉美了,許多難度大、敏感性強的問題,都是通過先說服他,然後再做其餘西藏代表的工作的。但他畢竟是噶廈政權的首席代表,有些問題他想通了,要勸說其他人,還必須等適當的時機,並且得從各方面思慮周全。所以他在同李維漢晤談後,一直考慮着找個合適的時候扯出這一話題。
  
  兩天過去了,李維漢估計阿沛·阿旺晉美已和西藏代表們打過招呼,便在談判時提出要把在西藏成立軍政委員會的條款,寫入和談協議。不料平措汪傑剛剛把他的話翻譯出來,竟如一石激起軒然大波,除了阿沛·阿旺晉美外,其他西藏代表均艴然恚色。
  
  他們高聲質問:"你們中央代表怎麽總是一會兒生出一個新想法,一會兒生出一個新想法,強加給我們?"有的甚至揎袖捋臂嚷道:"我們已經有了噶廈政府,再搞個什麽軍政委員會,不是在我們的脖子上又騎上個人嗎?"李維漢不知阿沛·阿旺晉美尚未商量妥當此事,見西藏代表們吵吵嚷嚷有些納悶。經翻譯明白了吵嚷的內容後,他不免也有些怒形於色,說道:"不是早打招呼了嗎,怎麽是一會兒一個新想法?在談判初始,申明我們的五點基本態度的時候,就提到了'執行民族平等政策,實行區域自治、軍政制度'的內容。你們這樣吵鬧,哪裏是誠心談判的樣子?"這前所未有的對立,幾乎使談判瀕於破裂。平措汪傑感到在這種氣氛下,是無法繼續談下去的,就把李維漢的氣話,翻譯成:"李代表的意思是暫時中止談判,請代表們先回住處休息。"平措汪傑隨西藏代表團一起回到他們的住地北京飯店。回到住地後,多數代表的怒氣仍沒緩和。直等到他們的吵嚷漸漸平息,平措汪傑纔開始嚮他們做耐心細緻的解釋。他告訴代表們,軍政委員會並非針對西藏的,解放軍解放的所有省份,都隨之成立了軍政委員會,這是一個過渡性的政權機構。
  
  但西藏的代表們一再咬住"成立軍政委員會,就是在我們脖子上又騎個人"不放。平措汪傑思忖了一下,發問道:"又騎個人?那你們說說看,將來軍政委員會成立了,最高首腦會是誰呢?還不是達賴喇嘛嗎?怎麽會是脖子上又騎個人呢?"平措汪傑冷不丁的自問自答,使西藏代表們內火頓時瀉了,細細一琢磨,覺得如果由達賴出任軍政委員會最高首腦的話,的確不存在誰騎脖子的問題,不禁相覷自窘。一消除抵觸情緒,事情就好商量了。凱墨·索安旺堆對平措汪傑說:"你說的有道理,我感到你確實是為西藏民族的利益盡力。散會時你沒有按李代表的原話翻譯,他的氣話我聽懂了。"在平措汪傑反復解釋了他們提出的種種疑慮後,西藏代表終於同意恢復中斷了的和談。
  
  從西藏代表團住地出來,平措汪傑直奔李維漢辦公室,此時已是晚上。李維漢一見他就問:"西藏代表團是不是在捲鋪蓋捲,準備走啦?""不,在反復說服後,他們同意寫入在西藏成立軍政委員會的有關條款,談判明天可以恢復了。""是嗎?"李維漢喜上眉梢,平措汪傑遂簡要敘說了經過。
  
  聽罷他的敘述,李維漢立即撥通了電話:"主席,我是羅邁。平措汪傑同志來了,現西藏代表已被說服,在協議中寫入在西藏成立軍政委員會的條款已經沒有異議了。"電話聽筒裏傳出了毛澤東的聲音,平措汪傑回顧說:"那是我第一次聆聽毛澤東的聲音,聽到他剛剛做出的指示,我的心情很不平靜。由此我知道了,我們的整個談判工作,都是在毛澤東、周恩來的親自關註和指導下進行的。"
  
  四、大功告成
  
  1951年5月23日下午,《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的簽字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儀式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濟深、政務院副總理陳雲主持。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維漢、張經武、張國華、孫志遠和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晉美、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桑頗·登增頓珠分別在《協議》上簽字蓋印。
  
  《協議》共有17條,主要內容是:西藏人民團结起來,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中來;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鞏固國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對西藏的現行政治制度,達賴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職權,中央不予變更,各級官員照常供職;班禪額爾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職權,應予維持,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喇嘛寺廟,其收入不變;西藏軍隊逐步改編為人民解放軍;逐步發展西藏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學校教育;逐步發展西藏的農牧工商業,改善人民生活;有關西藏的各項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強迫,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西藏地區的一切涉外事宜,並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鄰邦和平相處,建立和發展公平的通商貿易關係;為保證協議的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設立軍政委員會和軍區司令部,除中央人民政府派去的人員外,盡量吸收西藏地方人員參加工作……
  
  自清代末期以來,西藏同內地中央政府關係危若垂絲的歷史,以《協議》的誕生和爾後的落實而宣告結束了。
  
  在《協議》簽字當晚,李維漢主持的慶祝酒會上,李維漢首先舉杯說:“今天的第一杯酒,應該敬給平措汪傑同志,他為和談的成功立了大功。”這時,噶廈的代表凱墨·索安旺堆也來到平措汪傑身邊,對他說:“我也認為第一杯酒應該敬給你,你是這次談判的功臣。”而酒會剛結束,平措汪傑就因極度疲憊,突然虛脫暈倒了。
  
  簽字的第二天晚上,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黨舉行盛大的宴會,慶祝《協議》的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劉少奇、李濟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以及首都各界知名人士180餘人出席作陪。
  
  噶廈政府和談代表團的全體成員和10世班禪及堪布廳的官員們,都參加了宴會。平措汪傑說:“這是噶廈的官員和10世班禪的第一次會面。雖然噶廈的代表們在有關班禪條款的《協議》上簽了字,但達賴、噶廈當局尚未對此表態,所以他們還是回避同班禪的接觸,但這次回避不瞭瞭。”“中央把班禪和阿沛·阿旺晉美,都安排與毛澤東同在一桌。毛澤東以他的偉人魅力,消彌了近代歷史給達賴和班禪間遺留的芥蒂。宴會充滿喜慶的氣氛,毛澤東圍繞西藏,談古論今。我第一次領略了時代巨人磅礴恢宏的襟懷和經天緯地的學識。
  
  毛澤東對班禪、阿沛·阿旺晉美說:你們西藏在歷史上很是了不起,你們的吐蕃王的軍隊兩次打入長安,唐朝皇帝都慌慌張張跑了。唐朝有個常勝將軍叫薛仁貴,他“徵西”進入東部藏區青海附近,吃了大敗仗的……
  
  這信手拈來的一段歷史,寓莊重於詼諧,既融洽了氣氛,又緊緊扣住眼前的政治鬥爭主題,毛澤東揮灑得如行雲流水。接着,他話題一轉說道:“幾百年來,中國各民族之間是不團结的,特別是漢民族與西藏民族之間是不團结的,西藏民族內部也不團结。這是反動的清朝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統治的結果,也是帝國主義挑撥離間的結果。現在,達賴喇嘛所領導的力量與班禪額爾德尼所領導的力量與中央人民政府之間,都團结起來了……今後,在這一團结基礎上,我們各民族之間,將在各方面,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發展和進步。”和談結束後,平措汪傑陪阿沛·阿旺晉美返回昌都。8月,入藏的解放軍開始嚮拉薩進軍。王其梅任先遣部隊司令員兼黨委書記,平措汪傑任黨委委員。當9月初,先遣部隊進入拉薩市時,走在隊伍最前面的,就是王其梅和平措汪傑。
  
  10月26日,軍長張國華、政委譚冠三率領的主力部隊到拉薩後,根據中央的指示成立了中央西藏工委。中央人民政府派駐西藏的代表張經武任書記,張國華、譚冠三、範明任副書記。在工委九成員中,平措汪傑是唯一的藏族委員。
  
  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的1954年春季,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見14世達賴和10世班禪,平措汪傑又一次在重要的歷史時刻,充任翻譯而置身在側。一年前,他在陪西藏佛教代表團赴內地參觀訪問後,因就任中央民委政法司副司長,留在了北京。
  
  按照藏族佛教界的說法,毛主席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達賴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班禪是無量佛的化身。三位至尊至聖菩薩在人間的化身,聚首一處,實在是異乎尋常的盛事。
聆聽歷史細節
王凡 Wang Fan閱讀
  聆聽歷史細節:紅色往事係列
  
  本書將帶你踏一段傳奇之旅,進行一場不尋常的,而又充滿驚喜的歷史體驗。
  
  我們對於那些大人物、大事件總是充滿好奇心的,喜歡在程式化的敘述背後挖掘出些更有意思東西。因此,在正史之外,在官方文件之外,一批批所謂“解密”的文字,大量地充斥着市場,不斷地滿足着我們的好奇心。但是,這是歷史的真相嗎?
  
  對於歷史事實的認知,我們喜歡,也需要生動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但前提是它必須準確。那麽又有什麽能比由當事人親身的講述來得更真實呢?
  
  中共特工、中南海秘書、紅色“禦醫”、林彪與“四人幫”集團主犯的辯護律師、遊走於國共幾代領導人之間的新聞人是本書的采訪對象。這些人的特殊身份註定了他們要見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接觸不平凡的人物。本書集九位身份特殊的受訪者口述實料而成,內容涉及上海“潛伏”鬥爭、共産黨高層的工作和生活不為外人所知的細節、毛澤東秘書田傢英自殺原因揭秘、為“四人幫”進行法庭辯護過程、金門炮戰內幕、迫降西藏搶救班禪、鬍耀邦突發急病到逝世的過程、董建華參選香港“特首”內情等一係列重大的事件。在對歷史細節的解讀中,一覽風雲動蕩的滄桑歲月。
  
  本書以采訪紀實的紮實材料,旁徵博引,既有宏觀厚重的歷史掌控,又有生動入微的細節描寫,以全新的角度來述說動蕩的歷史風雲和叱咤風雲的歷史人物,為讀者解密歷史迷思和披露大傢感興趣的歷史細節。作者王凡,是知名的紅色歷史暢銷作傢,也是口述史學的資深學者,為廣大讀者帶來一部最好看的紅色歷史。
首頁>> >>王凡 Wang 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