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古今畫品》或《畫》。畫評、畫品。南朝齊謝赫著。一捲。532-549年。有《津逮》本、《說郛》本、《百川學海》本、《書畫譜》本、《學津討原》本、《美術叢書》本。評論自三國吳到蕭梁三百年間二十七個名畫傢的繪畫作品。據他們的藝術造詣而將其分成六品:第一品陸探微、曹不興、衛協、張墨、荀勖。第二品顧駿之、陸綏、袁茜。第三品姚曇度、顧愷之、毛惠遠、夏瞻、戴逵、江僧寶、吳柬、張則、陸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繼伯、顧寶光、王微、史道碩。第五品為劉頊、晉明帝、劉紹祖。第六品宗炳、丁光。提出了“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多模寫”的“六法論”,作為人物畫創作和品評的準則。指出了繪畫批評的典範,成為後世論畫和鑒賞批秤的標準,以致於“六法”一詞,後來引伸成為中國畫的代稱,或理論、技法的總稱。
《古畫品錄》是南朝齊、梁的藝術理論傢謝赫所著的繪畫論。《古畫品錄》分為兩部分
序論--提出繪畫六法論。
畫品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完整的繪畫六法論:
一 氣韻生動是也:"氣韻生動"這條綱領,决定了中國畫重"神似",與西洋畫重"形似"的鳳格不同。
二 骨法用筆是也:學者對於謝赫“骨法”有多種解釋: 指人體的“骨相”、指畫的骨架、指綫條的運用。
三 應物象形是也
四 隨類賦彩是也
五 經營位置是也:“經營位置”就是顧愷之的"置陳布勢",就是構圖學。
六 傳移模寫是也
也有的學者將謝赫的六法標點為:
一 氣韻,生動是也
二 骨法,用筆是也
三 應物,象形是也
四 隨類,賦彩是也
五 經營,位置是也
六 傳移,模寫是也
南朝齊謝赫撰的《古畫品錄》。全書1捲,收錄了從三國吳至南朝齊代的27位畫傢,分為6個品級,評其優劣。書中提出的繪畫“六法”之說,對後世影響很大,為歷代畫傢、鑒賞傢們所遵循,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西漢的木版彩畫。1979年3月在揚州市西郊木槨墓中發現。共兩幅。一幅為《人物圖》,長47釐米,寬28釐米,繪文臣武將各二,畫法為墨綫勾勒,敷以色彩,畫面上的綫條簡潔流暢,色彩鮮豔明快,形象準確生動。另一幅為《墓主人生活圖》,長47釐米,寬44釐米,畫面分兩部分:上部繪4個人物,有墓主人,隨從與婢女,下部為宴樂的場面,有樂隊、伎樂表演和賓客。整個畫面主題突出,疏密有緻,氣氛十分熱烈,反映出貴州家庭生活情景。這兩幅畫是研究漢代揚州經濟、文化狀況的寶貴實物資料。
《古畫品錄》是南朝齊、梁的藝術理論傢謝赫所著的繪畫論。《古畫品錄》分為兩部分
序論--提出繪畫六法論。
畫品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完整的繪畫六法論:
一 氣韻生動是也:"氣韻生動"這條綱領,决定了中國畫重"神似",與西洋畫重"形似"的鳳格不同。
二 骨法用筆是也:學者對於謝赫“骨法”有多種解釋: 指人體的“骨相”、指畫的骨架、指綫條的運用。
三 應物象形是也
四 隨類賦彩是也
五 經營位置是也:“經營位置”就是顧愷之的"置陳布勢",就是構圖學。
六 傳移模寫是也
也有的學者將謝赫的六法標點為:
一 氣韻,生動是也
二 骨法,用筆是也
三 應物,象形是也
四 隨類,賦彩是也
五 經營,位置是也
六 傳移,模寫是也
南朝齊謝赫撰的《古畫品錄》。全書1捲,收錄了從三國吳至南朝齊代的27位畫傢,分為6個品級,評其優劣。書中提出的繪畫“六法”之說,對後世影響很大,為歷代畫傢、鑒賞傢們所遵循,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西漢的木版彩畫。1979年3月在揚州市西郊木槨墓中發現。共兩幅。一幅為《人物圖》,長47釐米,寬28釐米,繪文臣武將各二,畫法為墨綫勾勒,敷以色彩,畫面上的綫條簡潔流暢,色彩鮮豔明快,形象準確生動。另一幅為《墓主人生活圖》,長47釐米,寬44釐米,畫面分兩部分:上部繪4個人物,有墓主人,隨從與婢女,下部為宴樂的場面,有樂隊、伎樂表演和賓客。整個畫面主題突出,疏密有緻,氣氛十分熱烈,反映出貴州家庭生活情景。這兩幅畫是研究漢代揚州經濟、文化狀況的寶貴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