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
洪迈在《容斋随笔》卷首说明:“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容斋随笔》包括《容斋随笔》……《容斋五笔》共5笔,74卷,共1220则:
《容斋随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5则至29则,共329则;
《容斋续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则至18则,共249则;
《容斋三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5则至20则,共248则;
《容斋四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则至24则,共259则;
《容斋五笔》 卷一至卷十,每卷自9则至19则,共135则;未完成,洪迈即去世。
《容斋随笔》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对宋以前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的记述;还有去伪存真的考订,如情如理的分析。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该书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明人李翰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容斋随笔》:“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后人曾辑为《容斋诗话》。
洪迈在《容斋随笔》卷首说明:“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容斋随笔》包括《容斋随笔》……《容斋五笔》共5笔,74卷,共1220则:
《容斋随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5则至29则,共329则;
《容斋续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则至18则,共249则;
《容斋三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5则至20则,共248则;
《容斋四笔》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则至24则,共259则;
《容斋五笔》 卷一至卷十,每卷自9则至19则,共135则;未完成,洪迈即去世。
《容斋随笔》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
《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对宋以前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的记述;还有去伪存真的考订,如情如理的分析。其中对一些历史经验的总结颇有见地,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该书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明人李翰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容斋随笔》:“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后人曾辑为《容斋诗话》。
《容斋随笔》是我国历代考证笔记中最富盛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著作。
《容斋随笔》计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此书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轶闻异说、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不包。其中对经史艺哲,考订博录,卓有独见。洪迈在南宋,以学识渊博著称,尤长于史学,故《容斋随笔》中以有关史事者最为可采,所考宋代朝章典制,多为史传不详之材料。
《容斋随笔》计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此书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轶闻异说、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不包。其中对经史艺哲,考订博录,卓有独见。洪迈在南宋,以学识渊博著称,尤长于史学,故《容斋随笔》中以有关史事者最为可采,所考宋代朝章典制,多为史传不详之材料。
《容斋随笔》是我国历代考证笔记中最富盛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著作。
《容斋随笔》计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此书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轶闻异说、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不包。其中对经史艺哲,考订博录,卓有独见。洪迈在南宋,以学识渊博著称,尤长于史学,故《容斋随笔》中以有关史事者最为可采,所考宋代朝章典制,多为史传不详之材料。
《容斋随笔》计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此书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轶闻异说、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不包。其中对经史艺哲,考订博录,卓有独见。洪迈在南宋,以学识渊博著称,尤长于史学,故《容斋随笔》中以有关史事者最为可采,所考宋代朝章典制,多为史传不详之材料。
《容斋随笔》为宋代学者洪迈穷40余年之功编纂而成。其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衷、纵横韬略、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向来为治国者所珍爱。书中内容博大,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文翰,从典章制度到医卜星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备受称道。此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决不亚于任何一部史书,其中的政治历史、人物佚事、文章典籍,甚至各朝各代的制度无所不包,堪称宋朝之前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