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剋氏教誨的精選,諸多內容內地讀者都不曾接觸。對於尚未領略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門讀物,深入淺出,完整詳實。對於已經入門的讀者而言,它是深化之書,釐清睏惑,滌淨煩憂。絶對值得再三閱讀,細細品味。
你可曾安靜地坐着,不專註於任何事物,也不費勁地集中註意力,而是非常安詳地坐着?這時你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會聽到遠處的喧鬧聲以及近在咫尺的細微聲響。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聲音都聽進去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心在不強求的情況下産生了驚人的轉變。這份轉變裏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識。
你可曾安靜地坐着,不專註於任何事物,也不費勁地集中註意力,而是非常安詳地坐着?這時你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會聽到遠處的喧鬧聲以及近在咫尺的細微聲響。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聲音都聽進去了。你會發現自己的心在不強求的情況下産生了驚人的轉變。這份轉變裏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識。
你從哪裏來?又往何處去?生命是個偉大的謎,瞭解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莫名的焦灼與恐懼,盤踞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既不自由,也不快活。我們渴望愛,但內心卻變得越來越冷漠。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麽?
剋氏常常在林間散步及樹下靜坐,從大自然裏體悟人類問題的根本糾結所在。他常常以一首詩的方式或描述林間的小鳥飛翔,或描述印度河邊洗衣的老婦人,帶領你進入他的思想世界,既無詭辯也無知識纍積的纍贅。他常常強調真理自在人心及獨立思考判斷的重要性——真理必須自己去追求,去領悟,無法經由別人代替你去做。
剋氏常常在林間散步及樹下靜坐,從大自然裏體悟人類問題的根本糾結所在。他常常以一首詩的方式或描述林間的小鳥飛翔,或描述印度河邊洗衣的老婦人,帶領你進入他的思想世界,既無詭辯也無知識纍積的纍贅。他常常強調真理自在人心及獨立思考判斷的重要性——真理必須自己去追求,去領悟,無法經由別人代替你去做。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聖人用湯匙喂大。我們總是說:“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後是什麽?”我們總是活在別人口中的世界,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衹是“二手貨”的人。你自己,這個身為人的你究竟是什麽?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你必須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本書是20世紀最卓越的靈性導師剋裏希那穆提最珍貴的教誨。身為人最可貴的,莫過於擁有自由意識。但人經常受限於內在的個性或外在的環境、傳統及權威等,而迷失了自己。剋裏希那穆提在這本書中,徹底討論如何從內在及外在的所有束縛中解脫,為自己及生活帶來徹底的革新。
本書是20世紀最卓越的靈性導師剋裏希那穆提最珍貴的教誨。身為人最可貴的,莫過於擁有自由意識。但人經常受限於內在的個性或外在的環境、傳統及權威等,而迷失了自己。剋裏希那穆提在這本書中,徹底討論如何從內在及外在的所有束縛中解脫,為自己及生活帶來徹底的革新。
這本非凡的書籍收錄了20世紀兩位超級心智的13次演講對話——剋裏希那穆提是備受歐美知識界推崇的心靈導師,被蕭伯納和紀伯倫認為是菩薩般的人物,而量子物理學家大衛•博姆,與愛因斯坦一起共事多年,衆多諾貝爾獲奬者對其贊譽有加。
通過兩位大師的對談,《超越時空》傳達給讀者一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剋裏希那穆提認為人類心靈衝突的根源來自於心中的時間感,換句話說就是對未來的期望與現實的矛盾。如果我們能夠放棄心中的時間感,僅僅關註於當下,進而轉化為行動,那麽我們就不必為那些已發生或者未發生的期望和幻象而自尋煩惱,並極大的提高我們的創造力。
通過兩位大師的對談,《超越時空》傳達給讀者一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剋裏希那穆提認為人類心靈衝突的根源來自於心中的時間感,換句話說就是對未來的期望與現實的矛盾。如果我們能夠放棄心中的時間感,僅僅關註於當下,進而轉化為行動,那麽我們就不必為那些已發生或者未發生的期望和幻象而自尋煩惱,並極大的提高我們的創造力。
我們配做父母嗎?想想我們曾經受過的教育,想想我們是如何一天天變得平庸的。如果教育衹是像用模具來塑造各種標準洋式的人,教導人們去尋求安全感、成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過上舒服日子,那麽,教育衹有助長了這個世界的不幸與毀滅;如果教育衹是一個職業,一項賺錢的方法而已,那麽老師怎麽會用愛心去幫助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在本書中,剋裏希那穆提從根本上探討了教育與生活的意義,以及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應對當今世界的種種危機。
在本書中,剋裏希那穆提從根本上探討了教育與生活的意義,以及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應對當今世界的種種危機。
在剋裏希那穆提衆多出版物中,本書是唯一一本在他獨自一人時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的言論,也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後話語。
不同於他以往作品的言詞犀利,《最後的日記》以一種平和的語言,緩緩道出生活和生命的真理。在可能的情況下,他每天都迎着朝露或者伴着晚霞,去山上散步,近距離地觀察大自然中的萬物,與它們融為一體,體悟它們的生存哲學。在那個遠離喧囂世俗、熙攘人群和世間醜陋交易的山𠔌裏,橘樹含苞待放,花香彌漫。在每篇日記的起始,你都能看見他用優美的筆調,描繪着這個山𠔌的美妙。而後,在這些自然生靈的啓發下,他會生發出自己的思考,帶領你一起進入思想的領域,思索生命的真諦以及死亡的真義。
不同於他以往作品的言詞犀利,《最後的日記》以一種平和的語言,緩緩道出生活和生命的真理。在可能的情況下,他每天都迎着朝露或者伴着晚霞,去山上散步,近距離地觀察大自然中的萬物,與它們融為一體,體悟它們的生存哲學。在那個遠離喧囂世俗、熙攘人群和世間醜陋交易的山𠔌裏,橘樹含苞待放,花香彌漫。在每篇日記的起始,你都能看見他用優美的筆調,描繪着這個山𠔌的美妙。而後,在這些自然生靈的啓發下,他會生發出自己的思考,帶領你一起進入思想的領域,思索生命的真諦以及死亡的真義。
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徹底改變?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沒有絲毫的衝突和約束?印度哲學大師剋裏希那穆提在本書中回答說,衹有全身心地面對當下,去認真地傾聽、觀察和學習,才能獲得對生命的清晰洞察,真正探尋到這些問題的本質:恐懼、衝突、友情、愛情、死亡和冥想,從而過上全然自由的生活。 《覺醒與冥想》為《剋氏談覺醒》與《剋氏談冥想》兩本的合集,共收錄剋裏希那穆提在美國、英國和瑞士的講演實錄,以及從往昔著作和演講談話中摘錄出來的經典語錄摘選,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大師以靈動而沉靜的語言,論說全然自在的生活方式、清晰的洞察和行動、生死哲學觀、以及如何透過日常冥想抵禦恐懼。精讀本書字字珠璣、發人深思的文字,讀者將領略智慧思想的靈光、悟得神聖永恆的空性。
這是迄今最全面的一部剋裏希那穆提智慧結集,內容包括他在美國、印度、歐洲等世界各地的最重要的演講及與各界知名人士的對談,主題涉及老師的角色、傳統和依賴、善與惡、看的藝術、自由、神聖、衝突、追求快樂、孤獨、意識的碎片、恐懼、智慧和宗教生活等。剋裏希那穆提的言論和著作無法歸屬於哪一種宗教,既非東方也非西方。他一直啓發人們自我覺察和探索,放下自我、宗教與民族的局限和製約,通過個人的意識與轉化,獲得單純而開放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