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不知。其中《三字经》为首,称为“经”;《千字文》垫后称为“文”。在综合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方面,自然是《千字文》的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和文化程度,《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从时间上看,《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得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真正流传开来已经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
从教学顺序上看,历来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殿后。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通衢,引伸义就是规律、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贤人的话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亘古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字经》既被称为经,又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缀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 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它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学识,仅仅凭借文字是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每一句话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所不同的是,《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以通俗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代的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
此次我们介绍《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体会文义。这次的《三字经》讲座,则是以经义为纲文句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起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习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不知。其中《三字经》为首,称为“经”;《千字文》垫后称为“文”。在综合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方面,自然是《千字文》的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和文化程度,《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
从时间上看,《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得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真正流传开来已经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
从教学顺序上看,历来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殿后。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通衢,引伸义就是规律、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贤人的话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亘古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字经》既被称为经,又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缀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 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它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学识,仅仅凭借文字是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每一句话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所不同的是,《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以通俗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代的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
此次我们介绍《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体会文义。这次的《三字经》讲座,则是以经义为纲文句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起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习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我常将文化譬喻为“遗传基因”。生物学上,是遗传基因规定和保持着一个物种的稳定性;社会学上,则是文化传统规定和保持着一个民族的稳定性。“转基因食品”令人谈虎色变,“转基因的人”(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也同样可怕,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民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国人的共识。
海外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讲述《千字文》的最初动机不过是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史,但是听众们的热烈反应使我欲罢不能。继《千字文》之后又讲了《三字经》、《改造命运》、《文化与健康》等专题,大家似乎从中寻到了自己文化的根。我旅居海外,漂泊不定,案头上可供查证的资料几乎没有。演讲中只能凭借昔年私塾李锡堃恩师时的记忆,以及读书求学所得,信口讲来,意在通俗,未及深入考证。因此,这几次演讲皆谈不到有否学术价值,聊作普及宣传可也。
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与传统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衰了可以振兴;如果文化亡了,这个民族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中国文化在废墟中有望再度崛起,目前国内各类“国学”现象又应运而生,但愿这不是一哄而起的“文化运动”,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扎根”。这部讲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的。此次得以编缀为文,得到各方善心人士的大力协助,特别是我家人的鼓励与资助,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讲记中的谬误之处,由我自己文负其责,敬请方家不吝斧正,以免我自误误人。
刘宏毅
二零零五年乙酉仲夏于北京
海外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讲述《千字文》的最初动机不过是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史,但是听众们的热烈反应使我欲罢不能。继《千字文》之后又讲了《三字经》、《改造命运》、《文化与健康》等专题,大家似乎从中寻到了自己文化的根。我旅居海外,漂泊不定,案头上可供查证的资料几乎没有。演讲中只能凭借昔年私塾李锡堃恩师时的记忆,以及读书求学所得,信口讲来,意在通俗,未及深入考证。因此,这几次演讲皆谈不到有否学术价值,聊作普及宣传可也。
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与传统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衰了可以振兴;如果文化亡了,这个民族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中国文化在废墟中有望再度崛起,目前国内各类“国学”现象又应运而生,但愿这不是一哄而起的“文化运动”,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扎根”。这部讲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的。此次得以编缀为文,得到各方善心人士的大力协助,特别是我家人的鼓励与资助,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讲记中的谬误之处,由我自己文负其责,敬请方家不吝斧正,以免我自误误人。
刘宏毅
二零零五年乙酉仲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