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0年,年僅16歲的劉徹即位,他就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漢武帝在位54年期間,勵精圖治,對內廣攬人才,創設制度,發展經濟;對外徵伐四夷、開通西域,從而使漢王朝走嚮鼎盛。漢武帝是一位有雄纔大略、富於進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國歷史上,他第一次確立了儒傢在國傢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第一次實現了中西方大規模文化交流與融合。班固在《漢書·漢武帝》中這樣評價,“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傢,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纔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在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漢武盛世。
綜觀我國古代代史的進程,真正當之無愧的“盛世”,從時間跨度而言其實並不太長。但它一旦出現,就以國傢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吏治清明,在歷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篇章,賦予歷史以巨大的推動力。然而,不無遺憾的是,每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盛世”,大多難以維持很長時間,衰亂之局接踵而至,幾乎是無可回避的歷史歸宿。本講旨在展現中國漢武盛世的現狀,對其形成、發展、衰落進行歷史的透視。
綜觀我國古代代史的進程,真正當之無愧的“盛世”,從時間跨度而言其實並不太長。但它一旦出現,就以國傢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吏治清明,在歷史上留下了光彩奪目的篇章,賦予歷史以巨大的推動力。然而,不無遺憾的是,每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盛世”,大多難以維持很長時間,衰亂之局接踵而至,幾乎是無可回避的歷史歸宿。本講旨在展現中國漢武盛世的現狀,對其形成、發展、衰落進行歷史的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