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女子纏足一事從諸多角度和方位予以分題描繪,可以說是關於中國女子小足的“專著”。同時,它也反映了封建文人和士大夫們對女子“香蓮”充滿豐富聯想意會和封建歷史積纍的“審美欣賞”、“審美感受”及“審美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品藻》亦可謂是一部“香蓮美學”之作。如此書中《香蓮五觀》一節說: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觀蓮有術,必觀其步。然小人閑居工於屟著,操此五術,攻其無備,乃得別戴偽體,畢露端倪。
臨風;踏梯;下階;上轎;過橋。
什麽意思呢?方大博士說:觀察大海有術的人,必觀察其波濤;觀察香蓮有術的人,必觀察其步姿。然而小人傢居無事,衹會掩蓋其壞處而顯示其好處。如果操此五術,攻其不備,就可“取真去偽”,使其端倪畢露。“五術”分別為:臨風之步;踏梯子之步;下臺階之步;上轎之步;過橋之步。這可以說是體現他作為“評花御史”和“香蓮博士”水平的一段文字,是教給衆人在什麽時機看女人的小腳可以看到“畢露端倪”的真貨。細想來,這“五術”原本是人的腳最無處躲藏的地方,方絢對生活觀察之細緻,用心之良苦,非常人所能及。
他在書中把女人小腳按照品相高下做了比較細緻的分類:曰“四照蓮”(端端正正,瘦瘦削削,在三四寸之間者);曰“錦邊蓮”(苗苗條條,整整齊齊,四寸以上,五寸以下的小腳也);曰“衩頭蓮”(瘦削而更修長的小腳,所謂竹筍式者);曰“單葉蓮”(瘦長而彎彎的小腳也);曰“佛頭蓮”(腳背豐滿隆起,如佛頭輓髻,所謂菱角式者,即江南所稱之鵝頭腳);曰“穿心蓮”(穿裏高底鞋者);曰“碧臺蓮”(穿外高底鞋者);曰“並頭蓮”(走起路來八字的小腳);曰“並蒂蓮”(大拇趾翹起來的小腳);曰“倒垂蓮”(鞋跟往後倒的小腳);曰“朝日蓮”(用後跟走路的小腳);曰“分香蓮”(兩條腿往外拐的小腳);曰“同心蓮”(兩條腿往裏拐的小腳);曰“合影蓮”(走起路來歪歪斜斜的小腳);曰“纏枝蓮”(走起路來成一條綫的小腳);曰“千葉蓮”(六寸七寸八寸的小腳);曰“玉井蓮”(跟船一樣的小腳);曰“西番蓮”(半路出傢之蓮,或根本沒纏過的小腳)。
如果說前面所說的“五術”是一種了不起的發現,那麽,這“香蓮十八名”則稱得上是偉大的發明了,同時也將小腳文學的成就推嚮了最高峰。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觀蓮有術,必觀其步。然小人閑居工於屟著,操此五術,攻其無備,乃得別戴偽體,畢露端倪。
臨風;踏梯;下階;上轎;過橋。
什麽意思呢?方大博士說:觀察大海有術的人,必觀察其波濤;觀察香蓮有術的人,必觀察其步姿。然而小人傢居無事,衹會掩蓋其壞處而顯示其好處。如果操此五術,攻其不備,就可“取真去偽”,使其端倪畢露。“五術”分別為:臨風之步;踏梯子之步;下臺階之步;上轎之步;過橋之步。這可以說是體現他作為“評花御史”和“香蓮博士”水平的一段文字,是教給衆人在什麽時機看女人的小腳可以看到“畢露端倪”的真貨。細想來,這“五術”原本是人的腳最無處躲藏的地方,方絢對生活觀察之細緻,用心之良苦,非常人所能及。
他在書中把女人小腳按照品相高下做了比較細緻的分類:曰“四照蓮”(端端正正,瘦瘦削削,在三四寸之間者);曰“錦邊蓮”(苗苗條條,整整齊齊,四寸以上,五寸以下的小腳也);曰“衩頭蓮”(瘦削而更修長的小腳,所謂竹筍式者);曰“單葉蓮”(瘦長而彎彎的小腳也);曰“佛頭蓮”(腳背豐滿隆起,如佛頭輓髻,所謂菱角式者,即江南所稱之鵝頭腳);曰“穿心蓮”(穿裏高底鞋者);曰“碧臺蓮”(穿外高底鞋者);曰“並頭蓮”(走起路來八字的小腳);曰“並蒂蓮”(大拇趾翹起來的小腳);曰“倒垂蓮”(鞋跟往後倒的小腳);曰“朝日蓮”(用後跟走路的小腳);曰“分香蓮”(兩條腿往外拐的小腳);曰“同心蓮”(兩條腿往裏拐的小腳);曰“合影蓮”(走起路來歪歪斜斜的小腳);曰“纏枝蓮”(走起路來成一條綫的小腳);曰“千葉蓮”(六寸七寸八寸的小腳);曰“玉井蓮”(跟船一樣的小腳);曰“西番蓮”(半路出傢之蓮,或根本沒纏過的小腳)。
如果說前面所說的“五術”是一種了不起的發現,那麽,這“香蓮十八名”則稱得上是偉大的發明了,同時也將小腳文學的成就推嚮了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