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姚思廉 Yao Sailian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梁书的历史
  梁代的历史,曾由沈约、周兴嗣、裴子野和杜之伟、顾野王、许亨等在梁陈两代先后受命编撰,许亨写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谢吴又有梁书四十九卷,陈代何之元和隋代刘璠各成梁典三十卷。陈代的历史,傅縡、顾野王都曾受命编撰,陈书顾野王传说他有“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陆琼还著有陈书四十二卷。以上这些著作,姚氏父子修史时可能参考过,但都没有流传下来。
  
  梁书撰成经过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渊根据史臣令狐德棻的建议,诏群臣撰写北魏、北齐、北周、隋、梁、陈六代史,姚思廉奉命参与撰写陈史。但这次修史工作由于人事的迅速变动和组织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重新下达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的任务,姚思廉一人独力承担梁、陈二史的编撰工作。为什么唐高祖时要修六代史,唐太宗时只命修五代史呢?因为唐太宗时史臣们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北魏的历史已经有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和隋代魏澹所撰《魏书》,它们都很详备,没有必要重修了。唐太宗采纳了史臣们的意见,只命重修五代史。七年后,即贞观十年(636年),五代史同时撰成。姚思廉撰《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终于实现了他父亲的遗志。这一年,他八十岁。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姚思廉的史学事业,除了撰成《梁书》和《陈书》而外,他还是唐初第一个撰述本朝国史的人。刘知几说他在贞观初年撰纪传体国史,“粗成三十卷”。成为唐代撰述国史的先声。当代人称赞姚思廉的人品和史学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
  
  
  梁书内容简介
  《梁书》包含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梁书》、《陈书》修成,加通直散骑常侍,又拜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姚思
  廉的节义、文才深得唐太宗赏识,太宗即位后,他得以绘像列入十八学士,褚亮为撰赞
  语云:“志苦精勤,记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同上)对他的去世,太宗深
  悼惜之,为之废朝一日,赠太常卿,谥曰“康”,赐葬地于昭陵。
  
   《梁书》有本纪6卷,列传50卷,合56卷。记事起于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
  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梁书》的纪传论赞,多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可知全书的编撰多出于姚
  察之手,思廉所作可能多是笔削加工的工作。
   《梁书》所依据的材料是很丰富的。在梁朝除史官所撰国史外,还有沈约的《武帝
  本纪》14卷,周兴嗣的《梁皇帝实录》5卷,鲍行卿的《乘舆飞龙记》2卷,萧子显的
  《普通北伐记》5卷,萧韶的《梁太清记》10卷,谢昊的《梁书》49卷。在陈朝有许亨
  的《梁史》53卷,刘璠的《梁典》30卷,阴僧仁的《梁撮要》30卷,在周朝有萧欣的
  《梁史》100卷。
   在隋朝有姚最的《梁后略》10卷。这些编纂整齐的历史书籍,为姚氏父子撰写《梁
  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梁书》在史料的丰富、完备方面是很有特长的。梁朝只有55
  年的历史,《梁书》的列传则达50卷之多。书中对于各类历史人物的活动,叙述得很详
  细,很多文人和史家都在《梁书》中得到反映。如对史学作出过贡献的沈约、江淹、任
  昉、王亮、殷钧、裴子野、王僧孺、刘昭、萧子显、萧子云、周兴嗣、吴均等,都有很
  详细的列传,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提供很多可贵的史料。书中一些学者的传记,
  更有特殊的价值。《梁书》为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立传,保存了辉耀千古的《神灭论》
  和《无因果论》;为处士阮孝绪立传,反映了他著《七录》及在古代文献学上的地位;
  为修道的陶弘景立传,可以了解他对于医学及科学的贡献;为文学批评家锺嵘和刘勰立
  传,介绍了《诗品》和《文心雕龙》这两部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著作。
   《梁书》的谋篇布局颇有章法,显示出姚氏父子的史学技巧。书中承《汉书》类叙
  之法,撰作列传,能以此法省去烦冗,又不遗漏人物事实。如《滕昙恭传》叙其孝行,
  附录徐普济被火伏棺、宛陵女子搏虎救母,不但文笔精简,而且给人以深刻印象。《文
  学传》中的《何逊传》,由叙何逊工诗而及虞蓦、孔翁等人,这又很像《三国志·王粲
  传》附记一时文人之法。这种编撰方法,很值得提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
  “排整次第犹具《汉书》以来相传之史法,要异乎取成众手、编次失伦者矣。”这话是
  很恰当的。《梁书》的行文,颇具简洁洗练的特色,用赵翼的话说就是:“直欲远追班
  马,……皆劲气锐笔,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廿二史札记》卷9《古文自姚察始》)《梁书·韦睿传》写邵阳之役,有这样
  一段:“魏人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装大舰,使梁郡太守
  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值淮水暴长,睿即遣之。
   斗舰竞发,皆临战垒。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
   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尽坏。而道根
  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这个描写有声有色,
  颇为精彩,较之《史记》、《汉书》也是不逊色的。
  
  梁书的思想
   《梁书》在思想上值得称道之处不多。但它在对历史变化的看法上,阐发了一些可
  取的观点。姚氏父子都是历经数朝的史学家,梁、陈以至隋、唐之际历史的盛衰兴替、
  风云变化,促使他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书中阐述出的人事对于历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的
  观点,当是他们思考的结果。书中对于政权兴起的解释,虽然使用了一些天意、历数等
  陈腐的词汇,但把落脚点还是放在了人事与人谋上。对萧衍建立梁政权和梁朝早期的治
  绩,书中作了充分肯定:“高祖英武睿哲,义起樊邓,仗旗建号。……兴文学,修郊祀,
  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梁书》卷3《武
  帝纪》)在此,人们看到的是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而不是天意、天命在支配人间治乱。
  对于辅佐新朝的文臣武将,书中也注重称道他们个人的才华谋略。《梁书》强调英雄创
  造历史,同科学唯物史观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同神意史观相比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书中的思想糟粕也有不少。充斥书中的大量阴阳灾异、图谶祥瑞,乃至望气相面、
  因果报应、神怪异闻等,给人以陈腐、庸俗之感。宣传佛、道等宗教迷信,也是书中存
  在的问题。《梁书》中的《处士传》,全不同于《后汉书》的《逸民传》,传中所记除
  了有名的道士,就是奉持佛法的居士。这一方面反映了正宗史学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姚氏父子的思想情趣。
  
  梁书的缺点
   《梁书》在记事记人方面,常常有一些时间差误、前后矛盾的地方。如《江苹传》
  称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而《何敬容传》则称其铨序明审,号为称职。这些互相
  牴牾的记载,使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梁书》在笔法上也存在着曲笔增美讳恶的毛
  病。对于篡代之际大动干戈的血淋淋事实,书中很少如实反映。对于一些权贵,歪曲史
  实大加吹捧的地方也相当多,与同时撰写的《南史》比较,《梁书》的这个缺点显得更
  突出一些。
  
  梁书的特点
  《梁书》有几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一点,是它叙梁朝史事在内容上比较全面。如梁朝五十多年历史,梁武帝统治了四十多年,《梁书》六卷帝纪中以三卷纪梁武帝,这对全面记述梁朝史事是很重要的。侯景之乱是梁朝历史上一件大事,《梁书·侯景传》长达一万八千字,详细记载了事件的经过。《范缜传》则收入了这位无神论思想家的杰作《神灭论》,突出地反映了姚氏父子的识见。《梁书》还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海南诸国”的情况,这是它超出以前史书的地方。《梁书》类传中还新增《止足传》,有人说这是首创,我以为这可能是受到许亨、许善心父子所撰《梁书·止足传》的启发而设立的。《梁书》对当时的门阀制度、崇尚佛教等社会特点,也有突出的记载。它的不少传记里还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情况。
  
  第二点,是文字简练。清代史学家赵翼称赞《梁书》对历史的表述“行墨最简”,文字“爽劲”。“尚简”,是中国史学在文字表述上的优良传统,刘知几的《史通》特别强调了这方面的经验。而姚察文章“精彩流赡”,时人称为“宗匠”;姚思廉则被李世民列于“十八学士”,这同他们在文字表述上的工夫不是没有关系的。
  
  第三点,是它的史论除一般评论人物的功过、长短之外,往往还顾及到对于社会风气和时代特点的概括。在这方面,姚察的见解比姚思廉更凝重、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如卷三十五后论,是通过齐、梁二朝在对待“前代宗枝”上的不同态度的比较,说明这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问题。卷三十七后论指出:魏、晋时,“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降至东晋、南朝,这种不良风气更加严重,甚至有人身为宰臣,“未尝省牒,风流相尚,其流遂远”,结果是“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格勤匪懈,终滞鄙俗”,“朝径废于上,职事隳于下”。像这样的史论,在二十五史中,也算得上是佳品。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
  《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
  它主要记述了梁、陈之际的政治变化和陈皇朝时期(557—589年)三十余年的史事。从《陈书》中,我们只见到有两卷帝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廉撰《陈书》,主要是参考了陈朝史官陆琼、顾野王、傅縡等人有关陈史的撰述。
  《陈书》在内容上和文字上都赶不上《梁书》,这一方面反映了姚氏父子在史学功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多少反映出陈朝时期各方面状况的江河日下。北宋人说:陈朝的特点就是苟且偷安,它没有什么“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以为后世效仿的。这话说得大致是不错的。
  但是,《陈书》所记载的历史内容,有些还是有意义的。唐朝的魏徵、宋朝的曾巩、清朝的赵翼都认为;《陈书》在记述陈朝“其始之所以兴”、“其终之所以亡”方面,尤其是在揭示陈武帝的“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和陈后主的“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方面,还是有它的历史价值的。另外,《陈书·皇后传》记后主张贵妃干预朝政,“内外宗族,多被引用”;《江总传》记江总位当权宰,不持政务,只是天天同一些人陪着陈后主在后庭游宴,时人把他们称为“狎客”。这对于后人了解陈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提供了生动的材料。《文学·何之元传》载何之无所撰《梁典》一书的序文,在史学上是一篇有一定价值的文章。《梁典》已不存,但今人可以从这篇序文中了解这部书的体裁、体例和内容。序文说,“开此一书,分为六意”,即《追述》、《太平》、《叙乱》、《世祖》、《敬帝》、《后嗣主》。它还引用史学家臧荣绪的话说:“史无裁断,犹起居注耳。”这也是史学史上的宝贵的思想遗产之一。《陈书》在总体上虽不如《梁书》,但它在编次上却有超过后者的地方,显得更加严谨、合理。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我想讲讲在阅读《梁书》、《陈书》时需要注意到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到魏徵为《梁书》、《陈书》所撰写的总论。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时,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而诸史总论都出于魏徵之手。《梁书》总论在卷六《帝纪》之末;《陈书》总论也在卷六《帝纪》之末,此外在卷七《皇后传》之末,他对陈后主、张贵妃等人腐朽生活还作了史实上的补充,间或也有议论。阅读魏徵写的总论,可以作为从宏观方面把握和分析梁、陈二代历史的参考。一般地说,魏徵的见识要高于姚氏父子,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前者是用政治家的眼光来评论历史的。不过在文体上,魏徵史论仍然沿袭六朝以来的四六对仗的骈体文;而姚氏父子(尤其是姚察)却能在骈体文盛行的时代以散文作史论,这是他们在文风上超出魏徵的地方,而且对唐中叶古文运动的兴起也不能没有影响。
  (二)阅读《梁书》、《陈书》,还要注意把它们同李延寿撰的《南史》进行比较。《南史》是在《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不仅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而且矫正了原书中的许多曲笔,同时还使这四部史书所叙述的历史连贯起来。以曲笔而论,《梁书》对梁元帝的猜忌、凶残,徐妃的淫秽,临川王萧宏的恣意聚敛、懦弱无能等等,都加以回护,曲笔不书。《陈书》为统治者避讳的地方也很多,典型的例子是《刘师知传》对刘师知帮助陈武帝杀死梁敬帝一事只字不提。这些,在《南史》中大多得到矫正。所以这种比较、对读,是很必要的。顺便说说,读《宋书》、《南齐书》也应参照《南史》来读,其中情况与上面说的多有类似之处。
  (三)深入阅读《梁书》、《陈书》,还应参考《隋书》的志。这是因为,《隋书》的志包含了梁、陈、齐、周、隋五个朝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流变,对于了解这五个朝代的历史来说,是非读不可的。
首页>> 旅游天下>>姚思廉 Yao Sa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