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畢沅編
編者畢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湖廣總督。積二十餘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遼、金、元四朝正史為經,以徐乾學《資治通鑒後編》為基礎,參以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葉隆禮《契丹國志》及各傢說部、文集約百數十種,記述詳明,文字簡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百二十捲,展示了宋、遼、金、元四朝興衰治亂的歷史,其中北宋部分較為精確,元代部分較為簡略。
《續資治通鑒》上與《資治通鑒》相銜接,即起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資治通鑒》體例編寫一部較完備的宋遼金元編年史,全書共220捲。編者以徐亁學《資治通鑒後編》為基礎,並從宋、遼、金、元四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建炎以來係年要錄》等一百多種書中取材,凡四易稿,歷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較精,元代部分較為簡略。
畢沅(1730—1797年),字湘衡,號秋帆,因從瀋德替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清經史學家,文學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纍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其墓在吳縣木瀆。
《續資治通鑒》上承《資治通鑒》,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編年體形式記載宋、遼、金、元的歷史,前後四百零九年。
《續資治通鑒》取材宏博,考證謹嚴,編排合理,總引資料達三百餘種,糾正了以往宋史專著詳北宋略南宋的偏頗,還增加了少數民族的資料。梁啓超對該書評價極高,以為有畢《鑒》則各傢續《鑒》皆可廢也。
編者畢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湖廣總督。積二十餘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遼、金、元四朝正史為經,以徐乾學《資治通鑒後編》為基礎,參以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葉隆禮《契丹國志》及各傢說部、文集約百數十種,記述詳明,文字簡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百二十捲,展示了宋、遼、金、元四朝興衰治亂的歷史,其中北宋部分較為精確,元代部分較為簡略。
《續資治通鑒》上與《資治通鑒》相銜接,即起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資治通鑒》體例編寫一部較完備的宋遼金元編年史,全書共220捲。編者以徐亁學《資治通鑒後編》為基礎,並從宋、遼、金、元四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建炎以來係年要錄》等一百多種書中取材,凡四易稿,歷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較精,元代部分較為簡略。
畢沅(1730—1797年),字湘衡,號秋帆,因從瀋德替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清經史學家,文學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纍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其墓在吳縣木瀆。
《續資治通鑒》上承《資治通鑒》,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以編年體形式記載宋、遼、金、元的歷史,前後四百零九年。
《續資治通鑒》取材宏博,考證謹嚴,編排合理,總引資料達三百餘種,糾正了以往宋史專著詳北宋略南宋的偏頗,還增加了少數民族的資料。梁啓超對該書評價極高,以為有畢《鑒》則各傢續《鑒》皆可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