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天下>>小说评论
清代《红楼梦》续书的三种模式
王旭川 Wang Xuchuan阅读
中国武侠小说史论
叶洪生 She Hongsheng阅读
红楼梦辨
  红楼梦辨是俞平伯先生于1923年在亚东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写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先生曾经于1921年与顾颉刚先生讨论红楼梦,又于次年二月至七月间陆续把这些材料整理了出来。在1950年底之前,本书并未再版过。
  
  在1951年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是《红楼梦辨》的修改本。修改的原因在于原书存在一些错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本来的错误和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但是新版《红楼梦辨》在红学史上还是一本不可回避的著作。
乐知儿语说《红楼》
俞平伯 Yu Pingba阅读
  红楼解梦
  “画梁春尽落香尘“,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秦可卿这一人物命运的暗示。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些学术小说建立在坚实的考据基础上,人物血肉丰满,情节起伏跌宕,细节丰富生动,内行可以看门道,外行可以看热闹。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刘心武揭密《红楼梦》
刘心武 Liu Xinwu阅读
蔡义江解读红楼
蔡义江 Cai Yijiang阅读
正解金陵十二钗
周思源 Zhou Saiyuan阅读
  本书是著名红学专家周思源先生继《周思源看红楼》之后推出的另一力作。该书选取曹雪芹精心刻画、同时也是各个时代读者十分关注的金陵十二钗为对象,从疑点、焦点入手,针对当前学界争论的话题和一般读者疑惑的问题,比如林黛玉为什么不可能上吊自尽?给秦可卿看病的为什么不可能是太医院的太医?贾元春为什么不是造成秦可卿之死的告密者等问题,提出一家之言。另外,本书还写了与十二钗有关的几个人物和刑事案件,颇有新意。作者是学者兼作家,使得本书语言优美、可读性强,同时又能从创作角度对《红楼梦》的写作艺术进行分析,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红学著作的一大特点。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
  
  1966年张爱玲定居美国,至1995年离世,期间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此书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结晶。书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初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四详〈红楼梦〉》,《五详〈红楼梦〉》。这些文章深得原著真谛,红学大师周汝昌称之“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张爱玲得如此,其一就是其“心极细而记极强”,“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
  
  张爱玲已到如此程度,再将其奇才发挥淋漓,于是便有了这部令读者痴迷的《红楼梦魇》。
大话红楼
阿特 Art阅读
  一个少年因为一场机缘进入时光隧道,一口气跌进大观园,周遭立刻围满陌生又亲切的脸,可亲可爱的少女巧笑嫣然,各具神态。《红楼梦》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情节缓缓上演,循规蹈矩中,这个少年开始有步骤的离经叛道。他走出大观园,直接切入金字塔的最高层;他的想像力和热情开始不遗余力的寻找出口;他渴望纯美的爱情,追求理性的自由,甚至在与那个古老君主康熙的过招中,他满怀激情的宣扬他的浪漫政治观。他期待中国会因为他的不小心介入,在历史长河中拐个弯,避开二百年后的那些苦难。他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参与者,而他的身后,爱情、亲情、历史、权术,甚至琴棋书画,都静悄悄的在这部书里联席而坐,没有缝隙,引人入胜…
  本书是知名红学大家胡文彬先生遍读红楼,沉酣一梦的沧海遗珠之作,共分十四卷,170余篇。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溯源,亦有严谨细正的校勘纠谬,梦里梦外,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浑然天成。字句皆有出处,嬉笑全成文章,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才思。尤其在红学喧嚣尘上、各路诸侯纷纷来分一杯羹的今天,这样一部细致、严密而又引人入胜的红学著作,继承并展现着一切真正做学问者应有的务实、严谨、有理有据的优秀品德,当成为一代红学研究的典范。
  秦氏之丧是个巨大的谜团,并非源于现今流传各本所说的不治之症。“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红楼梦》中的无头公案,只是批书人发出的惊人之语:“…… 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因此,秦氏之丧被归结为与其公公贾珍通奸之事败露,不堪其辱,自缢天香楼。然究竟如何,作者以自述的形式,在本书中将其娓娓道来……
草根红学杂俎
邓遂夫 Deng Suifu阅读
  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1979—2003年间所零星撰写的红学研究论文及评论、题跋文章共40篇。在内容上是丰富的,几乎涉及到了红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观点上亦非拾人牙慧,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所发表的个人意见;在文风上,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为了满足一些读者和网友的要求,我把自己二十余年来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研究论文及随笔漫谈结集为这本小书出版。却心血来潮地给它起了一个略显异样的书名——《草根红学杂组》。贴上一个“草根”的标签,并非为了标新立异,倒像是恰如其分的对号人座。当然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面对近年来在红学界愈演愈烈的门派倾轧,排斥异己,我一方面深感再陷入其间恐难应对;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就此罢手,永别红坛。故而决心步周汝昌先生后尘,索性远离那个学风日下而有欠公正的队伍,融人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更宽泛更自由的营垒中去。其实,这个营垒历来就香烟不断,聚者甚伙。从根抵上讲,我打从步人红坛起,一直都是这个营垒中的一员。只不过这个营垒中的人们,从来就没有一个可以借以凝聚、惺惺相惜的旗号和阵地。但不能不承认,目前仍坚持在红学领域里“人自为战”的这类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的研究者或曰爱好者,其人数之多,潜力之大,影响之广,实不亚于某些自以为“正统”的人所把持操纵的少量“正规军”。而另一方面,正统人士对这类研究者的不屑、鄙夷、排斥、压制,也须臾不曾停止过。柔弱一点的,便只好偃兵息甲,避而远之;像我这样稍顽固的,虽也在我行我素地继续作战,终不免瞻前顾后,大有迅翁当年不得不“横站”以防背后冷箭之忧。堪称当代红学泰斗的周汝昌先生亦愤然宣布“退出红学界”,便是一个显例;近年于红学颇下功夫的著名作家刘心武所受冷遇和讥消,则是又一个显例。
  作者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方法而从《红楼梦》所提供的真实图像和丰富的信息之中,解析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命运。在王国维的悲剧说和胡适的考据说之后,标出了又一个新的学术观点,即从灵、梦、情的三维结构上探讨《红楼梦》的总体结构、叙述风格、人物造型、意象构建,及其之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之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犀利的笔触,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人情世故、家族兴衰、权力运作、风俗流变、道德与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揭示了红楼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破解了许多未解之谜,生动展现了清朝社会各阶层生活中的潜规则。本书富于哲理,故事性强,文字幽默风趣。读者在领略阅读快感的同时,还能对《红楼梦》的理解更为深刻,从而得到人生的启迪。
红楼梦考证
胡适 Hu Shi阅读
  《红楼梦》是历代小说中惟一留心描绘女性内心世界的小说,也是最能细致刻画女性性格多面性的一本书。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他自己开门见山地说,是因为他混到这个年纪,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在感慨之余,忽然想到过去认识的那些女子;红楼女子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她们都像真人。像真人,不是“完人”,无意为读者树立一个完美的标杆和模范,所以各有各的优点,也都各有缺点。...
首页>> 旅游天下>>小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