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教学>> 戈登·德萊頓 Gordon Dryden   新西蘭 New Zealand (Aotearoa)   公元   , 珍妮特·沃斯 Jeannette Vos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  
學習的革命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美國]珍妮特.沃斯 [新西蘭]戈登.德萊頓 著
  顧瑞榮 陳 標 許 靜 譯 劉海明 校譯
  一、未來
  二、為什麽你不要最好的
  三、認識奇妙的人腦
  四、自己動手指南
  五、怎樣産生絶妙的創意
  六、從開始就要正確
  七、關鍵的幾年
  八、學習的秘密核心
  九、真正的學習
  十、根據類型來做
  十一、在學校裏快速“迎頭趕上”
  十二、走出退學的睏境
  十三、規劃明日的學校
  十四、未來的商業世界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Gordon Dryden, from New Zealand, and Dr. Jeannette Vos, from California say the world needs a learning revolution to match the revolution i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
  They say the main elements of that revolution are twofold, linking the modern marvels of brain research with the power of instant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which has sold around 9 million copies in 1999, they highlight key breakthroughs to show that revolution in action
  .
  * Students learning to speak a foreign language fairly fluently in eight weeks.
  .
  * Three- and four-year-olds learning to speak three languages and read, write, spell and count, well before starting school.
  .
  * Eight-to-ten-year-olds designing their own 21st century school - and depicting it on CD-ROMs and videotapes they have made themselves.
  .
  * A seven-year-old getting honors in senior high-school mathematics.
  .
  * An Alaskan high school where students operate four pilot companies while they learn exporting, foreign languages, statistics, food technology and many other interconnected
  .
  * Teachers using music to dramatically improve educational standards. * Schools that identify and cater to a variet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 The latest research into learning-styles, thinking-styles and working styles.
  .
  * The country that is spending $2.5 million in each of its schools to introduce the world's b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 The latest brain research – and how it reveals that each one of us is using only a small part of our potential.
一、未來
  學習的革命
  一、未來
  塑造未來世界的15種主要趨勢
  一場革命正在改變着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
  你是生活在新時代的第一代人,這個時代在一個差不多一切都會發生
  的紀元裏提供了對未來無限的選擇。
  除非我們能夠知道變化的範圍,看到它們的潛力,並抓住機遇,我們
  每一個人才能作出選擇,並在一生中繼續不斷地作出選擇。
  你孩子的世界不會與從前一樣。他們的未來,也依賴於他們一生中掌
  握新概念、作出新選擇、不斷學習不斷適應的能力。
  發達國傢已經開始從工業社會嚮信息時代的飛躍。在信息時代,人的
  智能和知識將作為社會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
  這個新時代充滿殘酷的替代選擇。對於那些擁有新知識的人來說,新
  時代意味着一個充滿機遇的世界;對於那些沒有新知識的人來說,新時代
  則意味着,當舊工作消失、舊體製崩潰時,他們將面臨失業、貧窮、絶望
  的前景。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為讓大多數人獲益而追切需要的一些新的學習方
  法。此書並不衹為年輕一代而寫,同樣也適合早已成年的人們。
  但是,衹有當學習能幫助我們每一個人直接與新時代的需要相連,它
  纔會是完全有效的。在所有趨勢中,我們相信至少15種主要趨勢可以决
  定我們新的學習體係和學習方法:
  
  1.即時通訊時代
  世界已經發展了一種驚人的能力,它能儲存信息並能馬上以各種不同
  形式把它展現給幾乎是任何一個人。這種能力會給商務、教育、家庭生活、
  就業、管理以及我們所習以為常的一切帶來革命。
  我們的家庭將再次演化成為學習、工作和娛樂的極其重要的中心。單
  單這一主張就將改變我們的學校、商業、購物中心、辦公室、城市——以
  多種方式改變我們整個的工作概念。
  交流能力是我們作為人具有的主要特性之一。大多數科學家指出,世
  界已經存在了45億年(1),接近現在形態的人類已經存在了200萬年,
  而“現代人”不過存在了3.5萬至5萬年。但是,我們的祖先——關於他
  們的起源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說法——直到6000年以前纔發明了文字。
  又過了兩千年,人類纔創造了最早的拼寫字母,它驚人的發展是:最
  終使知識通過對26個字母的重新排列得到了記錄。但直到公元11世紀中
  國人才開始印刷書籍;直到1451年,德國發明傢約翰尼斯·𠔌登堡
  (JohannesGutenburg)纔印刷了歐洲第一本書,通過使數百萬人能接觸印
  刷文字,大大改變了我們儲存和交流知識的能力。“在𠔌登堡之前,整個
  歐洲大陸衹有3萬本書,到1500年則有900多萬本了。”(2)
  直到最近的一百年,我們纔開始加快了這一進程:1872年第一臺打字
  機誕生,1876年傳送了第一則電話信息,1884年出現了第一臺排字機器,
  1894年無聲電影面世,1895年發送了第一個無綫電信號,1922年有聲電
  影問世,1926年誕生了電視雛形,1971年出現計算機微型處理器和袖珍
  計算器。
  世界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信息交流場。1988年,一根光纖電纜能同時
  傳送3000個電子信息;l996年,則能傳送150萬個電子信息(3);到2000
  年預計能傳送1000萬個電子信息。(4)
  本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手册》是銷量最大的百科全書,
  這套24捲本百科全書的年銷售量超過60萬套。《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銷
  量名列第二。到1994年,電子百科全書的銷量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印刷
  的百科全書。一套24捲本百科全書的全部內容現在可以儲存在一張廉價
  的CD-ROM(衹讀存儲光盤)上。
  通常,全世界一年有80多萬種不同的書籍面世(5)。如果你一天讀一
  本,你得花2000多年才能讀完所有這些書。但是,如果當你需要信息,
  你能夠自動地衹選擇你想要的信息,並通過光纖電纜獲得,一根電纜不久
  將能同時傳輸1000萬個信息,情況又會怎樣呢?
  如果你能夠將這些信息在傢裏以任何方式復製——復製在電腦上、錄
  像帶上、光盤上或在你傢用打印機上,情況會怎麽樣呢?這種技術已經出
  現了。
  在過去4年中,全球性國際互聯網(Intemet)的使用急劇上升。到1996
  年,大約5000萬人上了網,每個人可以直接與其他5000萬人聯絡。到2000
  年,許多人預測,5億(6)到10憶人將通過國際互聯網和與互聯網相連的
  全球網(WorldMideWeb)相互進行即時聯絡。在美國,1995年在國際互聯網
  上發送的電子郵件比通過郵政發送的郵件來得多。
  在英國,經過幾年的爭論之後,第五個全國性電視頻道剛剛要開闢。
  但同時到1997年底數字有綫頻道和衛星頻道將達到200個,到2000年將
  達到大約500個。這將有可能根本改變娛樂、購物和教育。超市巨頭J.聖
  斯伯雷(sainsbury)將用其中一個頻道,通過衛星將節目定期嚮所有364
  傢店鋪中11萬5千多名員工播放。
  CD-ROM、電子遊戲和國際互聯網本身的發展,對將要出現的情況提供
  了顯著的例子。
  本書第一版l993年面世時,電子遊戲業已經規模很大了,但CD-ROM
  還衹處於初創階段。到1995年有1萬多種CD-ROM上市(7),大多數是一
  定形式的教育類CD-ROM。今天,CD-ROM的總量正在激增,質量大多很好。
  CD-ROM正改變着出版模式,軟件的自由散布就像它有力量革新教育一樣正
  在革新着通訊工業。
  以下幾個突破已成為最大的成功模式:
  ■1979年,加利福尼亞州一位教師簡·戴維森(JanDavidson)在能俯
  瞰到洛杉磯南部的帕洛斯維第斯(RanchOPalosVerdes)農莊上建立了一個
  教學中心。不久,她花3000美元購置了一臺蘋果Ⅱ型電腦,和一位朋友
  一起編製對學生進行詞彙和數學訓練的程序。她的公司起先發展很慢,但
  到1991年寓教於娛樂時興後便快速發展(8)。3年後,她和丈夫鮑勃一起
  將戴維森夥伴公司(Davidson&Associates)上市,到1994年中他們的股
  資達2.9億美元。
  現在,你會在一係列高質量、精心研製的交互式CD-ROM程序盤上看
  到戴維森(Davidson)標志和玩具廠商費錫-普賴斯(Fisher-Pnce)標志。它
  們將數以百萬的家庭變成了學前、小學、中學學習中心。適合於4—12歲
  兒童的《兒童發聲法》(kidPhonics)、《兒童作業》(KidWorks)、《兒童鑰
  匙》(Kidkeys)、《兒童吟誦文》(Kidkad)、《數學解疑之王》(MathBlaster)
  和《閱讀解疑之王》(ReadingBlaster)係列,是戴維森産品中的拳頭産品,
  而費錫-普賴斯則有適合更小年齡兒童的學習産品。
  ■1981年,一位25歲的美國人用7萬5千美元買下了Q-DOS係統(9),
  將它發展成了個人電腦領域的標準。今天,40歲的微軟公司(Microsoft)
  總裁比爾·蓋茨(BillGates)是世界上最富的商人之一。蓋茨童年的夢想
  是“在每張書桌上、在每個人的傢裏都有一臺電腦”。(10)現在,他又在
  策劃着另一個時代:各地方的人在自己傢中就能學習最好的課程、學習任
  何科目,由世界上最好的老師講授。
  他的交互式百科全書《英卡塔》(Encarta)顯示了未來另一重要的領
  域,即把這一百科全書實際上隨電腦免費贈送,以使微軟視窗係統成為世
  界上最重要的電腦操作係統。
  ■1982年,一位得剋薩斯州18歲大學生開始擺弄比爾·蓋茨第一次
  賣給IBM公司的MS-DOS係統。用其他一些現成配件,他開始為客戶定製
  電腦。後來,他首創了定製電腦的直效營銷方法,通過世界上訓練最好的
  電話服務小組為電腦客戶提供服務,並銷售升級軟件。到1995年邁剋爾·德
  爾(MichaelDell)的電腦公司營業額達53億美元,並成為世界四大電腦公
  司之一(11)。1996年第一季度,德爾公司的銷售額達16億美元。(12)
  ■1991年,一傢原致力於撲剋牌生産的公司,其收入比規模巨大的索
  尼公司多4億美元。l992年,這傢擁有892人的公司銷售額達到了55億
  美元,稅前利潤達13億美元,人均銷售額達600萬美元。這傢公司叫任
  天堂(Nintendo),它的産品是電子遊戲,它的領導人是山內弘志
  (HiroshiYamanchi)。他對面嚮新世紀的工作要求真是無與倫比。當他的
  第一個設計師橫井群平(GunpeiYokoi)問他:“我應該設計什麽?”山內回
  答說:“偉大的東西。”(13)
  今天,任天堂、勝傢(Sega)和索尼在與許許多多其他的公司爭奪着每
  年150億美元的電子遊戲市場。
  ■1993年,一位22歲的美國學生以每小時6美元的薪水創造了第一
  個國際互聯網“瀏覽器”。兩年後,他的公司仍未産生利潤。但當該公司1995
  年8月上市時,它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投資轟動。在第一個交易日,售價
  為28美元的股票被交易到71美元。到1995年年底,24歲的馬可·安德
  裏森(Mark
  Andreessen)個人持股價值達1.37億美元,而他的高級企業投資合夥
  人吉姆·剋拉剋(JimClark)個人持股價值達13億美元。(14)
  這就是網景通信公司,1996年中其市場價值達31億美元,它的産品
  是網絡導航器。它的産品作用絶妙但單純,然而它的銷售理念卻推翻了商
  業成規:將産品免費送出去,以此建立了世界範圍的産業標準,並通過銷
  售附件賺錢。
  到1996年9月,全世界4000萬人使用導航器的鼠標點觸工具在國際
  互聯網上漫遊,從大量的信息數據庫中查找圖表、文本內容和影像資料。
  總經理吉姆·巴剋斯代爾(JimBarksdale)曾預測,到2000年將有5億用
  戶(15);與此同時,比爾·蓋茨的屬下則利用他們新型的國際互聯網探索
  器來分享和拓展這一市場——或許壟斷這一市場。
  雷·哈蒙德(RayHammond)在《數字化商業》(DigitalBusiness)中寫
  道:“股市資金涌入信息網絡係統的重要性在於,市場突然掌握了國際互
  聯網將不可逆轉地成為全新的通訊方式,超越其他所有方式的總和,將同
  時成為全球的、個人的、交互的、低消費的和永遠發展的通道。然而,即
  使這些話也不足於道盡國際互聯網及其後繼者的發展和它們將對商業和社
  會結構産生的影響。”
  哈蒙德指出,單個電腦能力相當有限;但把它放在網絡之上,與數百
  萬臺其他電腦相連,“孤獨的電腦就會成為智能中樞網絡的一部分,這種
  智能在整體上具有巨大的力量。”麻省理工學院媒介實驗室主任、創始人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olasNegroponte)指出:“托馬斯·傑弗遜提出
  了圖書館的概念和免費查閱圖書的權利。但這位偉大的先父從未想到過
  2000萬人有可能通過電子媒介進入數字圖書館並免費調出內容。”(16)
  一張衹讀存儲CD可容納50億比特(字節)的信息,這相當於大約500
  本經典書籍,“或者即使以那些每周讀兩本小說的人來說相當於5年的閱
  讀量。”(17)尼葛洛龐帝指出,在兩年之內,一張普通的CD將能容納10
  倍的信息,相當於5000本書。
  在美國,CD-ROM現在可以批量生産,每張光盤成本大約為1美元;在
  中國為15美分。這15美分可以得到500本交互式書籍,很快會上升到5000
  本!事實上,現在出售的每臺個人電腦幾乎都配有CD-ROM驅動器。
  也許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甚至沒有必要買許多CD-ROM盤。CD-ROM的
  交互式內容可由全世界數百萬人在任何想用的時候使用國際互聯網下載。
  更為復雜的軟件程序可以存儲在某中心點(不然傢用電腦配置需更復雜),
  國際互聯網用戶可以進入他們想用的任何程序。這一過程使傢用電腦幾乎
  與使用電視機一樣簡便。
  《商業周刊》指出:“大規模的信息應用競賽正在進行,目標是建立
  與電視機一樣簡便但能馬上與數字世界連接的電子裝置。”預計到1997年
  初,各類廉價的電子裝置會開始進入市場。(18)
  Oracle公司總裁、董事長勞倫斯·埃利森(LawrenceJ.Ellison)說,
  在不久的將來,一臺網絡電腦的售價權為300美元。它將配置最基本的配
  件,通過電視屏幕,漫遊全球網。
  全球網創立者提姆·巴納斯·李(TimBemere-Lee)指出,新的“信息
  應用裝置”甚至會出現在𠔌類食品包裝盒中。他說:“我的孩子會像通常
  那樣在盒裏找奬品,摸出一管狀的玩意兒,將它鋪開成平坦、有彈性並有
  磁性的東西,貼在冰箱上,開始漫遊全球網。”(19)
  《商業周刊》指出:“問題是,這些應用裝置將會到處可見。”該刊列
  舉了索尼和鬆下等從不涉足個人電腦市場的巨頭,它們也加速準備嚮消費
  者提供包括網絡測覽遊戲機和同時又可成為國際互聯網漫遊器的數字電視
  機等各種應用裝置。
  這些概念與分期忖款方法相結合,將可能帶來電子消費品領域下一個
  重大的突破——這對教育和學習具有巨大的潛力。
  不久,電話公司、電力公司或者有綫電視公司能通過光纖電話綫和電
  視機讓你馬上進入國際互聯網和全球網。它會讓你選擇付款方式,或付300
  美元現金或每周付1.5美元,無需交壓金。這樣,每個家庭將有機會廉價
  地獲得世界上最優秀的教師和世界上各種各樣最重要的信息。
  2.沒有經濟疆界的世界
  我們正不可避免地邁嚮一個大部分貿易就像國際互聯網那樣不受限製
  的世界。除了為保護某些國傢農産品而采取的短期措施外,魔鬼已經出了
  瓶子:全球貨幣的即時流動已經改變了貿易和世界商業的性質——到1996
  年中期每日流動量達1萬3千億美元。(20)
  《2000年大趨勢》作者之一約翰·奈斯比將全球經濟一體化列為他對
  90年代的主要預測。“世界走嚮一個單一市場的世界經濟,那是不容置疑
  的方向。當然,在這一道路上我們會遭遇保護主義的逆流,但主要的、支
  配一切的趨勢,是邁嚮一個在所有國傢之間進行自由貿易的世界。”(21)
  剋林頓總統的首任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希在他著名的《國傢任務——
  迎接二十一世紀》一書的開頭寫道:“我們正經歷一場轉變,這一轉變將
  重組下一世紀的政治和經濟。將會沒有一國的産品或技術,沒有一國的公
  司,沒有一國的工業。至少將不再有我們通常所知的一國的經濟。留存於
  國傢界限之內的一切,是組成國傢的公民。每一國傢的重要財富將是其公
  民的技能。”
  那些財富將首先依賴於一個國傢的人民學習新技能的能力,特別是確
  定問題、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和增添新價值的能力。
  一個國傢的教育體製再也不能衹建立在對有限的、主要信息的記憶之
  上。
  
  3.邁嚮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四個步驟
  當跨國金融推動世界經濟嚮一體化發展之時,四個遼闊的貿易地區便
  成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臺階,這四個地區是:更融為一體的歐洲、南
  北美洲和亞洲—太平洋地區。
  歐洲聯盟已經形成,它連接起了15個國傢、3.7億人。加拿大、美國
  和墨西哥三國間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將3.7億人匯集在一起來。
  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正計劃到2000年將南美南錐集團
  (SouthAmericanMercosurgroup)內的2億人更為緊密地連接起來。但是,
  毫無疑問,下一世紀主要活力之一就是亞洲一太平洋地區的崛起,日本成
  為該地區頭號領先者,而中國現在正上升成為一個大有潛力的巨人。如果
  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許多人這樣預測:
  我們現在正進入了亞洲—太平洋時代,甚至無需要有一個形式上的“亞洲
  太平洋聯盟”了。到2000年,除日本外,亞洲“中産階級”將有大約5
  億人;到2010年,人數將達到8億到10億。(22)
  居住在中國以外的5700萬中國人,就其整體而言,是當今世界第三
  大富裕市場。(23)
  約翰·奈斯比定期到亞洲旅行,他熱情洋溢地談論正在轉變着韓國、
  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生産革命、消費革命和教育革命。
  他說:“到2000年,歐洲人口將占世界人口的6%,他們在90年代將衹增
  加1100萬人。但亞洲最富裕的國傢——消費型國傢——將會增加2億個
  消費者。因而,亞洲—太平洋地區是將來經濟引力的中心所在。”(24)
  你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巨人再去參與。“新加坡是個極好的例子。”奈斯
  比說,“新加坡衹有260萬人,面積差不多衹有曼哈頓島那麽大。但瞧瞧
  他們的紀錄:他們初創新加坡航空公司時,新加坡衹有190萬人——但現
  在該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航空公司
  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航空公司之一。因此,你沒有必要成為一
  個大國或大公司再去參與全球經濟。”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但我們50%的出
  口商品是由衹有19人或更少人組成的公司創造的。衹有7%的美國出口商
  品是由500人或500人以上的公司創造的。在德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
  出口國,其出口商品的情形也幾乎完全一樣。”
  有影響力的日本管理顧問大前健一(Kenichiohmae)在《無疆界的世
  界》(TheBorderlessWorld)一書中強調了另一個因素:“如果你看看當今
  繁榮的國傢——瑞士、新加坡、韓國和日本,你會發現它們有着共同的特
  點:國土小,沒有資源,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勤勞人民都有參與全球經濟的
  雄心。擁有豐富的資源確實減緩了一個國傢的發展,因為那裏的官僚們仍
  然以為金錢能解决一切問題。在真正相互關聯的全球經濟中,成功的主要
  因素從資源轉移到了市場,為了繁榮,你不得不在市場上參與。這也意味
  着人是創造財富的唯一真正的工具。”
  羅伯特·賴希認為,美國人和其他富裕工業國在新的世界市場上的競
  爭力,不再依靠那些稱雄一方的公司或工業,而是依靠其公民在世界經濟
  中為增添價值而起的新的作用。
  所有人,特別是發達國傢人的生活水平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於他們的企
  業傢找到能增添價值的工作並將其發展至全球的能力。
  例如,亞洲商界傑出領袖之一,臺灣宏碁集團總經理施振榮(stanShih)
  已經預測:廉價的交互式電子多媒體係統將使發展中國傢的管理跳過工業
  革命——直接躍入信息時代。(25)
  宏碁本身,就是施振榮所說的國際貿易中“第四種方法”的範例。從
  1976年該公司成立開始,到1995年底它取得了全球電腦銷售額58億美元
  的成績——其雇員為1.5萬人。(26)1996年中期,它推出了售價為500美
  元的基礎國際互聯網電腦和售價為200美元的“兒童電腦”,這將成為該
  公司的核心産品,並計劃到世紀之交獲得150億美元的銷售額。
  但是這一銷售額不會來源於低成本的組裝勞動,外界許多人都將亞洲
  工業與低成本組裝勞動聯繫起來。在強調他改編自麥當勞的“新型快餐”
  式電腦工業模式的重要性時,施振榮指出:“低成本組裝勞動沒有前途。”
  宏碁一直設計自己的電腦,因此許多變化最快的核心元件可以從臺灣空運
  到100個國傢的任何一個市場——而且安裝上去不消一分鐘,不需任何裝
  配工具。
  有了這種設計和效率,無論市場是在高價格的紐約還是在低成本的墨
  西哥,電腦的核心部分都可以以一致的最終價格組裝起來。更為重要的是,
  “快餐”模式確保了客戶用上最新技術,而且使宏碁避免了在全球積壓價
  值數百萬美元的核心元件,無法賣出。
  奈斯比把教育稱作“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競爭優勢”,並且他指出了
  幾個標志:日本人獲得科學學位的人數比例是世界各國中最高的——有69
  %的人被授予科學學位,而美國的比例為25%(儘管如此,日本的教育體
  製,像其他許多國傢一樣,仍在計劃進行許多大的、實質性的改革)。日
  本人一年上學257天,而美國人則為180天。漢城半數的成年人,或在上
  大學,或已經大學畢了業。韓國是世界上人均獲得博士學位數目最高的國
  傢,它每年有3.2萬名諸如工程學等應用科學的大學畢業生——其比例比
  美國高,幾乎與日本相當。奈斯比還指出了一個將來可能的發展趨勢:韓
  國256所大學中,有206所由像現代、大宇和大韓航空這樣的公司所擁有。
  
  4.新型的服務性社會
  彼得·德拉剋(PeterDrucker)、奈斯比、大前、賴希和其他許多預測
  專傢都同意下一個趨勢:從工業社會嚮服務社會的過渡。(27)
  奈斯比指出:“50年代我大學畢業時,美國勞動力隊伍的65%是藍領
  工人。現在,這一比例已下降到大約13%,並且還在下降。這並不意味我
  們比以前生産得少了。事實上,美國國民生産總值的24%左右産生於製造
  業,在過去40年的每一年裏差不多都保持着這一比例。所不同的是,40
  年前,65%的勞動力生産着這些産品,而今天衹要13%。顯然,隨着我們
  經濟的巨大發展,那個24%的比例代表了更多的産品。變化巨大的是:我
  們現在用信息進行製造,而不是用人;我們用電腦、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
  代替人。”
  “工業勞動力隊伍將繼續縮小,正如農業勞動力已經縮小了一樣。
  百年前北美90%的人是農民,十幾年前就已降至3.5%左右,現在則更大
  大低於這個數字了。”
  奈斯比和德拉剋都預測,到2000年,在像美國這樣的富裕、發達國
  傢將衹有10%的勞動力在直接製造領域工作。有數據可以對此加以佐證:
  1974至l988年間,美國鋼鐵製造業所有普通工作職位幾乎消失了一半,
  從48萬人降至26萬人;單單通用汽車公司在80年代就裁掉了15萬美國
  生産工人。
  因此,如果一個發達國傢所有的製造業能由10%的工人來完成,所有
  的農産品能由2%的人來生産,其餘88%的人將幹什麽呢?
  有些人把我們的未來稱為“新型的服務性經濟”。但是,“製造”和“服
  務”這兩個術語正逐漸過時。製造業將越來越多地與服務業交織在一起,
  即按照個人的具體要求進行製造,這種方式就像現在電腦硬件體現着電腦
  公司所提供全部服務中的一小部分一樣。從大範圍來說,最大的範圍部分
  則為專傢咨詢,即按照顧客的具體要求設計軟件係統和進行培訓。
  對教育體製的要求會相當突出。全世界大多數學校教育方式都是用來
  為極其僵化的工業經濟結構服務的。大多數發達國傢在為人口中大約20%
  最優秀的人提供基本訓練方面做得相當出色,使他們成為經理、律師、醫
  生、會計、學者和其他專業人員。我們在培養另外大約30%的人方面同樣
  做得很好,使他們成為貿易人員、熟練工和半熟練工。在國傢的幫助下,
  我們的小學給所有兒童提供了對閱讀、寫作和算術的基本瞭解,這些兒童
  包括了將來走出校門、做不熟練工作的50%以上的人。
  今天,那些不熟練工作大部分已不再存在。賴希直截了當地指出:“世
  界人口每小時增加1.2萬人,其中大多數人最終既使衹掙相當於美國普通
  工人工資一小部分的錢也會開開心心。他認為,全世界正在産生三個大類
  的工作:普通生産服務、直接服務和符號一分析服務。
  普通生産服務包括舊式工業特有的重複工作:工業生産綫上的工作和
  低層、中層經理們的日常管理工作。
  現在,那些日常製造和組裝服務中的許多工作在發達國傢由機器人承
  擔了,在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傢則運用更為傳統的方式進行。對於富裕國傢
  的不熟練工,特別對於某些少數民族群體來說,隨即産生的結果是災難性
  的。在工業繁榮頂峰時期的許多年裏,一批批移民涌進美國、英國、歐洲
  部分國傢、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城市之中。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一個非機
  械化或半機械化的經濟中,從手工勞動做起。這是他們通嚮更好未來梯子
  的第一檔。但現在,當許多不熟練工準備抓住梯子最後一檔的時候,梯子
  卻被抽掉了。
  直接服務通常也是重複性的:在快餐店、酒吧和飯店裏服務或在超市
  工作。這些服務工作會持續不斷地提供廚師、侍者、付帳臺服務員、出租
  車司機、女服務員、托兒所管理員和其他許多工作機會。通常這些工作是
  低薪和非全日的——除非這些“服務人員”能掌握其他可以提供額外服務
  的技術。
  符號一分析服務者包括使用信息符號“解决、確定和安排”問題的人:
  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設計工程師、軟件工程師、土木工程師、生物技
  術工程師、音響工程師、公共關係人員、投資銀行傢、律師、房地産發展
  商甚至一些有創造性的會計師、管理顧問和稅務顧問。
  這是一個在美國已占社會20%之衆並賺取年薪總額約50%的群體。
  像蘋果電腦創辦者斯蒂夫·喬布斯(SieveJobs)之類的少數人,也許是失
  學者,但極其成功的符號—分析傢們大都畢業於一流的學院和大學。
  賴希指出,發達國傢的高薪和不斷增長的職業選擇主要是圍繞着這第
  三類工作。他詳細說明了這些不斷變化的機遇會對教育提出的一些要求:
  “每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科學家、律師、工程師、設計師、管理顧問、電
  視劇作傢或廣告商正不斷地尋找新的方式去說明現實,這些新的方式將比
  舊的方式更能激發人們的興趣或更具揭示性。他們使用的工具會各不一
  樣,但將原始數據組合成最初形式的抽象過程是一樣的。”他認為,我們
  都需要學會怎樣用至少四種基本技巧——抽象、係統思維、實驗和協作—
  —將問題和解决方法概念化。
  賴希說:“對於美國和全世界大多數兒童來說,正規教育給予的恰恰
  是與學習對立的東西。不是讓他們自己構築意義,而是將意義強加給他們。
  該學的東西,都被包裝進了課程計劃、講座和課本之中。事實已被簡化,
  乖順的學生衹需死記硬背就行了。有效的教育過程成了在生産綫上安裝零
  件般地知識灌輸。”
  事實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類似於不斷衰微的工業生産方式:分
  成各個科目、按單元進行教學、按年級排列並由標準化考試控製的標準裝
  配綫式課程。這不再反映我們生存其中的這個世界,傳統教育體製不再應
  付得了現實提出的新要求。
  
  5.由大變小
  在傳統工業經濟中,總是大的公司居於統治地位。通用汽車(GM)、福
  特(Ford)和剋萊斯勒(Chrysler)壟斷了世界汽車生産差不多有半個世紀;
  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是計算機領域的巨人,其他十幾個不同工業領域
  中也是如此。
  即使25年前,衹有大公司纔買得起大型計算機,那時大型計算機是
  電子成就的頂峰。那種技術對刺激社會朝嚮中央集權官僚體製、吸收兼併、
  購置和合併企業起了推動作用。今天,那些巨型計算機大多數已遭淘汰,
  微型電腦的時代已經來臨。誠然,許多大公司依然存在。諸如美國通用電
  氣公司這樣的許多最具效率的公司仍然蓬勃發展,像微軟公司、宏碁、韓
  國四大集團公司這樣的新巨頭正在崛起,但早期裝有空調的寬敞計算機房
  已經閑置不用或改建了。
  大公司的組織結構也正在飛速變化。儘管大公司仍在繁榮發展,但它
  們一般都分成了十幾個項目小組,每個項目小組由自己操作、自己管理,
  剋服了舊的專業分工、舊的金字塔型的經營方式和舊的軍隊式管理。
  湯姆·彼得斯(TomPeters)在他厚達834頁的《管理解放》一書中列
  舉了十幾個例子,這裏衹援引一個:總部設在蘇黎世的ABB公司
  (AseaBrownBoveri)是目前歐洲大型公司之一,1995年銷售收人為330億
  美元(28)。它現在將公司分成36個獨立業務公司,其下是數百個自負盈
  虧中心。大多數“中心”是由十人組成的多功能小組。ABB公司還將其“總
  部”員工裁減了95%。
  日本大公司開創了“及時”生産部件供貨體製,即從小型生産企業購
  買數千種部件,而僅需要時纔要求交貨。
  在其他領域——主要在零售領域——特許加盟經銷和電腦化使一些小
  型分銷商有可能與諸如麥當勞快餐、電腦和軟件製造商等國際主要供應商
  連成一體。
  有些分析傢(29)認為,到2000年,50%的零售將通過特許經銷(大多
  數為與大係統相連的自己運作的零售小店)和直銷(主要由與世界供應商相
  連的個人組成)。
  以下例子同樣令人吃驚:
  ■美國特許加盟經銷每天的銷售額達2500億美元。
  ■發展最快的特許加盟經銷是“地鐵”三明治,全世界有7000傢分
  店。
  ■分佈全世界的14000傢麥當勞零售店,大多數為夫妻老婆店,但所
  有的分店都與一個中心係統相連。
  ■2000多萬美國人現在通過在傢中工作賺錢,其中60%多是婦女。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零售公司是安利(Amway),該公司由理查德·德
  沃斯(RichardDeVos)和傑伊··安德爾(JayVanAndel)於1959年在他們
  密歇根州的傢中地下室裏創立。到1996年,該公司有250萬人在76個國
  傢銷售5000種安利産品,其全球銷售額達68億美元。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銷市場,有120萬婦女擔任直銷員,年銷售
  額超過200億美元。(30)
  ■1963年,玫琳·凱·阿希(MaryKayAsh)創立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
  其目的在於為婦女創造銷售機會、教會婦女如何護理她們的皮膚。今天,
  該公司275萬名美容顧問創造了10億美元的銷售額。(31)
  ■到1996年中期,單單在中國一個省份就有3萬名“雅芳小姐”
  (AvonLadies)嚮她們的朋友們推銷化妝品。
  在北美,創建於1995年的“民衆網絡”(ThePeoplesNetwork)每晚為
  4萬用戶提供不帶廣告、專用於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衛星電視節目服務。
  本書兩位作者1996年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舉行的一次國際學習聯
  合會會議上為“民衆網絡”製作16集“學習的革命”節目時,與會代表
  不到500人。但當我們聯手在得剋薩斯州達拉斯召開的“民衆網絡”1996
  年智囊會議上播放時,參加的用戶超過3000個。
  就就業而言,小公司起着重要的作用。約翰·奈斯比指出:“正是那
  些成立不久的公司正在創造着美國幾乎所有的新職位。80年代,美國增加
  2200萬個全新的工作,到80年代未更多的人在受薪崗位上工作。那2200
  萬份工作的90%在員工人數為50人或更少的公司裏。這就是新型經濟,
  這就是創造財富的新力量。因此,如果你想看看新公司是什麽樣的、新公
  司是如何運行的,你就看看年輕的公司,而不要去看傢喻戶曉的老公司,
  這些老公司正在萎縮並對變化的反應很慢。”
  在許多這樣的公司裏,對教育的需求着重於思維能力和概念化技能、
  風險承擔、實驗性和對變化與機遇的接納性。這中間有多少是學校裏教的
  呢?
  
  6.體閑新時代
  英國教育學家、播音員、商業顧問查爾斯·漢迪(CharlesHandy)在《非
  理性時代》(TheAgeofUnreason)一書中清楚地列舉了一係列數據。40年代
  他剛開始工作時,每個人一生中花在雇傭工作上的時間標準為10萬小時,
  儘管我們從未以這種方式想過。但我們一般從16、17、18歲開始的47年
  裏,每年工作47周,每周工作47個小時。這樣算來,稍稍超過10萬小
  時。漢迪預測,到世紀之交,至少在發達國傢,我們每個人一生在雇傭工
  作上將衹需花掉5萬小時。他還認為,我們每個人將這5萬小時分成各不
  相同而又便於討論的時間塊。
  現在,男性平均壽命至少為70歲,總數超過60萬小時。如果我們睡
  20萬小時、在雇傭工作上衹花5萬小時,我們會有35萬小時花在休閑、
  教育、旅遊、嗜好和其他一切上。
  休閑業、旅遊業和終身教育將會成為主要增長工業的組成部分。這些
  趨勢已經明顯,現在每年有5億旅遊者。據預計,到2000年,將達到10
  億人。(32)
  人口擁擠的日本在80年代中期曾確定了目標:到1991年,赴國外旅
  遊人數達到1000萬人(33)。這一目標已經達到。90%以上的日本新婚夫
  婦到國外度蜜月。
  新西蘭的旅遊人數目標是具有代表性的:計劃將海外旅遊人數從1992
  年的100萬上升到2000年的300萬。(34)
  在佛羅裏達,由於沃爾特·迪斯尼的遠見和繼任者的策劃,現在每年
  都有3300萬遊客涌人這個地處奧蘭多的昔日沼澤地。每年有5500多萬外
  國遊客到法國旅遊;1995年,到英國旅遊的2360萬遊客花掉了175億美
  元。倫敦西斯羅機場現在也成了主要購物中心,年零售額達5億美元。
  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曾經是個骯髒、頽壞的城市,現在每年吸引着
  800萬遊客前往該市經過翻修的河岸上的文化和娛樂去處。明尼蘇達州的
  美國林蔭大道,是圍繞着一座娛樂公園而建造的,仿照加州諾茲柏利農場
  (Knotts’BerryFarm)。勝傢(Sega)已經在日本建造了3座、在倫敦建造
  1座以虛擬現實為主題的公園,並計劃在全球建造50座。迪斯尼在奧
  蘭多建造的最新遊覽勝地,是一處為成年人及其傢人提供實驗的學習中
  心。英國溫莎的樂高樂園(Legoland)是倫敦最新的旅遊勝地之一。東京迪
  斯尼樂園,是日本唯一最大的旅遊勝地。
  旅遊業,是能夠創造大量新工作的少數工業之一。達到這一目標將需
  要大量增加外語訓練、文化知識、熱情服務技巧和創造令人刺激的休閑新
  體驗。
  使每個國傢的公民能為一個令人激動的休閑時代的到來作好準備,這
  不失為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7.不斷變化的工作方式
  漢迪預測,到世紀之交,一小部分達到工作年齡的成年人將受雇於傳
  統式的公司從事全日製的固定工作。那些人通常是受到高程度訓練的人,
  可能直到25歲纔開始工作,並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學歷。他們提供基本、
  核心的管理。其餘人的工作將分為各不相同的群體:
  第一群體將涉及項目群體:人們為了特定的項目匯集到一起,時間通
  常並不長。這也許會成為下一十年主要的高薪工作方式,而其要求將對教
  育提出一些最大的挑戰。
  漢迪說:“改革後的學校會使學習更像工作,根據需要解决的具體問
  題或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進行學習,以不同年齡層次和各種不同類型能力
  的小組進行學習,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切實有用的。人們在這樣的學校之中
  不僅會學得更多,因為他們會明白他們學習的意義和目的,而且這樣的學
  校還會使他們更好地瞭解他們將踏入的世界。”
  無論怎樣強調這一不斷擴大的群體的重要性,都不會過份。每個人都
  是思想開明、各幹各的活的專傢,與思想開明的項目組成員協作,共同創
  造新的解决問題的方法。
  第二群體將是非全日製和季節性工人:是在超市每周工作二、三天或
  在旅遊業中在周末或夏季工作的那些人。這將是非熟練工人和半熟練工人
  為數不多的就業機會之一。在這些崗位工作的人,都已是工薪階層中的新
  生窮人,他們是低薪的收款臺收款員和在營業高峰時工作的兼職快餐服務
  員。
  第三群體將是那些單獨工作或以家庭為群體工作的人:他們通常做自
  己喜歡做的事情。新型高效率的全球性電子通訊係統會幫助任何國傢的能
  人將商品賣給別人和嚮別人提供各種服務,並運用數據庫來尋找提供服務
  的機會。家庭將利用這些服務把包括從假日住所到各種觀點的一切內容進
  行交易。幾乎在我們每人傢中,我們足不出戶地就可選擇世界上最好的教
  育工作者。
  
  8.婦女擔當領導
  在美國80年代新增加的2200萬個職位中,2/3由婦女擔當。奈斯比
  認為,美國擔當領導的婦女人數現在已急劇增加。“現在,40%的經理是
  婦女,35%的電腦科學家是婦女,一半的會計是婦女,女律師、女醫生的
  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如果你去醫科學校或商業學校,半數的新生是女性。
  婦女創辦新公司的比例是男人的兩倍。”(35)
  在他的最新著作《亞洲大趨勢》(MegatrendsAsia)中,奈斯比強調了
  婦女在世界發展最快地區的巨大影響。“在日本,幾乎所有的貨幣交易員
  是婦女。新加坡女經理的數目在過去十年中幾乎增加了三倍。香港五分之
  一的管理職位由婦女擔當。”通過國際衛星廣播即時瞭解全球事件,使亞
  洲婦女獲得了以前幾代人難以想象的、瞭解世界的窗口。他說,“教育和
  經濟的獨立,將給亞洲婦女最有價值的東西——選擇權。”
  這一趨勢在其他地方也相似。匹茲堡,這一昔日骯髒、昏黑的世界鋼
  鐵之都,現在頻頻被評為美國最適於居住的城市之一,並因擁有一位傑出
  的女市長而更加引人註目。在新西蘭,惠靈頓市、剋裏斯特徹奇市和漢彌
  爾頓市的現任市長都是女性;凱瑟琳·提紮德(CatherineTizard)是新西
  蘭最大城市奧剋蘭的前任市長,她剛從新西蘭第一位女國傢元首——總督
  的任期上退下。愛爾蘭總統瑪麗·羅賓遜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國傢元首之一。
  《經濟學家》雜志指出,現在大多數國傢的女孩子從上學以前一直到
  中學結束似乎都比男孩強。結束學校學習後,她們“占據了不斷有發展的
  工作,而男人(特別是接受了最少教育的那些人)睏於不斷衰落的工作。”
  (36)
  毫無疑問,婦女的成功提供了一種新視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安
  尼塔·羅迪剋(AnitaRoddick)就是突出一例。1976年,她在英國布萊頓開
  辦了她的第一傢零售商店——柏迪店(TheBodyShop)。到1991年,她的全
  球連鎖店達79傢,銷售額達2.38億美元,利潤為2600萬美元。到1993
  年,連鎖店達893傢,每兩天半就新開一傢連鎖店——幾乎所有這些連鎖
  店都是特許加盟的。
  在她《肉體與靈魂》(BodyandSoul)一書中,羅迪剋的觀點幾乎遍布
  每一頁:“我創辦‘柏迪店’時擁有的最大優勢,就是我沒有上過商學院……
  如果一定得給我生活中的動力命名的話,每次我都會響亮地提到激情……
  愛和關懷這兩個觀念遍及我們所做的每一事情……對我來說,商業界並沒
  有現代英雄。我從未遇到令我激動不己的工業巨頭,我從未遇到哪個企業
  總經理會尊重勞動,具有歡樂感、魅力或戲劇感。在我進入商業界的15
  年間,歲月並沒有教給我什麽。在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中,無知者甚多,
  所有的大公司似乎都由會計和律師領導着,每個公司都呈現出一派垂死的
  景象。如果他們的生命中還有激情和冒險的話,激情和冒險衹包含在資産
  贏虧表的數據中。這一切該得到譴責!”
  正如婦女正在改變着商業一樣,類似羅迪剋的理論也會這樣改變教
  育。但我們會怎樣教人們去“愛”、“關懷”和表示“慈愛”呢?
  
  9.腦的年代
  有些人說,70年代是太空探索的年代,80年代是貪婪的年代,90年
  代會是探索心靈空間的年代:這是我們最終懂得並逐漸利用人腦巨大潛力
  的年代。
  托尼·布贊(TonyBuzan)的經歷使我們對此有更好理解。對於任何研
  究教育的人來說,他算得上是良好教育體製的極好産物。1964年他畢業於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在心理
  學、英語、數學和一般科學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回顧過去,他對
  於沒有被教到的東西疑惑不解。
  “在學校,我花了數千小時學習數學,花了數千小時學習語言和文學,
  花了數千小時學習科學、地理和歷史。然後我自問:我花了多少小時學習
  我的記憶是如何進行的呢?我花了多少小時學習我的眼睛是如何起作用的
  呢?我花了多少小時學習怎樣學習呢?花了多少小時學習我的腦子是怎樣
  工作的呢?花了多少小時學習思想的性質及它是如何影響我身體的呢?答
  案是:完全沒有。
  “換句話說,我根本就沒有被教過該如何用腦。”(37)大學畢業後,
  他上一傢圖書館找一本有關如何用腦的書。“圖書管理員說:‘醫學書在那
  邊。’我說:‘我不想把腦子拿出來,我是想知道如何使用腦。’她說:‘噢,
  沒有這方面的書。’於是我想:竟然沒有關於如何使用人腦這一最有價值
  工具的書,我必須寫一本。我也確實這樣做了。”
  從那以後,他寫了八本書。《使用你的大腦》(UseYourHead)就是其中
  之一,銷量超過100萬册。該書成為英國空中大學推薦的新生入門書籍。
  該書和其他簡單的布贊技巧,對於任何參加“學習的革命”的人都是相當
  重要的。
  
  10.文化民族主義
  隨着世界一體化經濟不斷加強,和全球性生活方式不斷普及,與此相
  對的會出現一種日益明顯的潮流,這就是,奈斯比所稱之文化民族主義。
  “我們越是全球化並在經濟上相互依存,”他說,“我們就越是做着合
  乎人性的事情;我們越是承認我們的特性,我們就越想緊緊依靠我們的語
  言,越想緊緊抓住我們的根和文化。即使歐洲在經濟上統一後,我認為德
  國人會更具德國人的特性,法國人會更具法國人的特性。”
  其負面情況是明顯的:前南斯拉夫巴爾幹地區的“種族清洗”和可怕
  內戰;中東的宗教戰爭;前蘇聯有些地區的反叛;許多國傢的種族偏見。
  但它對教育的正面挑戰也是明顯的。技術越是盛行,我們越會要奮力
  掌握我們在音樂、舞蹈、語言、藝術和歷史方面的文化遺産。一些社區團
  體已在推動教育嚮新的方向發展,這在少數民族社團中尤為突出。從中我
  們看到了文化首創精神之花的盛開和自信力的不斷高漲。
  
  11.不斷增長的低層階級
  你不用離開紐約、芝加哥、費城和洛杉磯等城市的市中心很遠,就可
  以看到低層階級不斷增長的嚴酷景象——主要與膚色和教育失敗有關,
  且失業青年占絶大多數。
  統計數字不斷表明,這一低層階級的成員通常難於擺脫持續的睏境。
  早在70年代,阿爾溫·托夫勒(AlvinToffler)在《未來的衝擊》(FutureShock)
  中曾預言了家庭破裂時代的來臨:更多的離婚,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核
  心家庭的崩潰。他的大多數預言都已成為現實。破裂家庭碰巧遭遇失業,
  這兩者交織在一起就構成了社會災難的因素。
  教育是開啓完全不同未來大門的重要鑰匙。在美國十大城市中,要求
  中學以下文化程度的職位數從1970年起已經減少了一半。從1989年起,
  美國新設職位的2/3都是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38)。在德國,到2010年
  將衹有10%的職位適合非技術工人,而在1976年為35%。(39)
  但這並不衹是一個失業問題。失業的年輕人傾嚮於從事更多的暴力犯
  罪,並不願擔當傢長的責任。“青春期男孩是最反復無常並最具暴力的了。
  美國一半的暴力犯罪是由24歲以下的男孩幹的,四分之一的暴力犯罪事
  件是由18歲以下男孩幹的。大多數西方國傢的數據也與美國相似。”(40)
  《經濟學家》雜志在一份權威性的1996年中期調查報告中問到什麽
  辦法能製止這種行為。“回答是簡單的:雙親家庭。經論證,雙親家庭比
  單親家庭更擅於培養不惹麻煩的孩子。”(41)令人擔憂的更多理由是,美
  國在1991年衹有50.8%的孩子生活在傳統的核心家庭(即雙親都在並且孩
  子是雙親的生理後代)。在拉丁美洲後裔中,這一數目為38%,在非洲裔
  美國人中為27%。(42)
  《經濟學家》的報告指出:“當人們發現不可能提供生活所需之物時,
  他們也會發現難於學會如何培育後代。他們會退回到一種原始的男子氣概
  之中——那是一個幫派的世界,其中僅有以規則為基礎的行為,而這種東
  西男孩子們在其他地方就不會去學。”
  缺乏賺錢能力的人、缺乏自信心的人、年紀很小就懷孕但不結婚的人、
  很早結婚但沒有接受如何做父母培訓的人、貧窮的人,都是有危險淪為不
  合格父母的人。反過來,他們的孩子要打破貧睏的束縛,日子會最為艱難。
  不幸的是,那種束縛並沒有消失。
  正如傑裏米·裏夫金(JeremyRifkin)在他90年代中期的傑出著作《工
  作之終結》(TheEndofWork)中精闢分析的那樣:“信息時代已經來臨。在
  以後數年中,新的更為復雜的軟件技術將使文明更加接近幾乎沒有工人的
  世界。在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機器將很快替代人類勞動,並有希
  望到21世紀中期幾十年間實現幾乎自動生産的經濟。機器大規模替代工
  人,將迫使每個國傢重新考慮人類在社會進程中的作用。為生活在沒有大
  量正規就業機會的數百萬人重新定義機遇和責任,可能會是下一世紀唯一
  最緊迫的社會問題。”
  即使沒有其他原因要求學習革命發生——和相應的社會革命的發生,
  僅僅上述這段話就突出他說明這樣的革命勢必要發生。
  12.人口的急劇老齡化
  就像經濟正在不斷發生戲劇性變化一樣,人口構成情況也是如此。
  達國傢最突出的趨勢,就是人口的急劇老齡化。100年前,美國衹有240
  萬人在65歲以上,低於4%;而今天,65歲以上人數超過3000萬,約占
  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到2050年,將超過6700萬,差不多是人口總數的22
  %。(43)
  美國自1920年以來,平均預期壽命已從54歲上升到75歲。除俄羅
  斯以外,在大多數發達國傢接近60歲的男性其平均壽命也可望至少達到75
  歲,女性平均壽命可超過80歲。
  以目前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世界上60歲以上人口數將上升至10
  億。許多人把60歲以上的人叫做“第三年齡段”,還有人則認為“退休”
  一詞應從我們的語匯裏取消。
  費思·波普庫姆(FaithPopcom)在《波普庫姆報告》(ThePopcornReport)
  中指出:“現在,65歲是下半生的開始,而不是未日的開始。”
  我們將會探討,60歲以上這一代的人代表了未來教育最大的未發掘資
  源之一。
  13.新型“自己動手”風尚的興起
  工業時代還産生了另一現象:結構與現實的混亂。就像大型公司興起
  將標準的集約式生産産品提供給數百萬人一樣,大型的組織機構也將健康
  和教育“提供”給人們。
  因而,我們將教育(education)與學校教育(schooling)、健康與治病
  和醫院、法律與律師混為一談。我們把教育當作是別人提供給你的東西,
  我們認為健康是你從醫生、專傢和醫院那裏買到的東西。今天,這些概念
  正迅速變化。新型“自己動手”的革命遠遠超過給自己傢刷油漆和在自己
  的花園裏種種花草,它包括掌握你自己的生活。
  個人電腦現在能擔當我們花錢叫專傢們去做的很多工作,譬如準備遺
  囑、記帳、買股票和債券以及計算稅項。
  每個明智的人都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健康也依靠你自己的運動,依靠
  你吃和喝的東西、和你鍛煉的方式。“醫療”的高額開支更加突出了這樣
  做的必要性。
  但“教育”方面的變化遲遲不來。加州教育學家勒納特·紐姆拉·凱
  恩(RenateNummelaCaine)和傑弗裏·凱恩(GeoffreyCaine)在《建立教學
  與人腦間的聯繫》(MakingConnections:TeachingAndTheHumanBrain)一
  書中解釋說:“學校教育的作用之一,應當是為學生進入現實世界作準備。
  他們需要瞭解他們得成為什麽樣的人。他們將怎樣面對挑戰和他們能胜任
  什麽工作。就我們所知,人們認為學校教育基本上能達到那些目標。事實
  上,學校教育並不能達到那些目標。相反,學校教育培養了錯誤觀念並遮
  掩了真正的挑戰,它尤其不能應付電子媒介的衝擊。
  “讓我們仔細觀察美國少年:暫時讓時間倒轉,從少年身邊拿走那些
  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電的新玩意兒。我們一樣樣地將它們拿走,拿走電視、
  CD機、電腦、影碟機、收音機、錄音機、唱機、電子遊戲、飛機、空調、
  自動加熱器及在大型商業區購物和獲得大量財物的機會。你覺得我們的少
  年們會應付得如何?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怎樣迥然不同呢?我們的生活又怎
  樣呢?
  “在這種情況下唯一不會反應出多大變化並會與50多年前一樣運作
  的會是地方學校。”
  顯然,這樣的批評並不適用於那些變化迅速、鼓勵學生掌握他們自己
  命運的學校。但這樣的批評難道不適用於大多數學校嗎?
  14.合作企業
  90年代以極權主義的崩潰而告開始,我們希望這新的年代也己預示了
  賭場式資本主義的衰落。
  我們的看法是,這兩種制度正迅速地被合作企業的新概念所代替。
  在《美國百佳公司工作指南》
  (The100BestCompaniesToWorkForinAmerica)中,差不多所列的每一傢公
  司都開創了職員參與的新方式:合作製、股份製、分紅製、繼續教育、分
  班工作製、彈性工作製、項目小組和其他更多的工作方式。
  “如果你想看看新公司是什麽樣的,”約翰·奈斯比說,“你就看新成
  立的公司,而不是那些不斷萎縮、變革緩慢的、傢喻戶曉的老牌公司。在
  新公司裏,你會發現高度參與式的管理和决策。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參與分
  享利潤,包括信件收發員和接待員在內。除非你擁有股份,否則你不能為
  許多這樣的新型公司工作。如果你沒錢,他們給你免息貸款,讓你購買股
  份,因為你得有確確實實的所有權。公司對員工的關懷,從他們一加入公
  司就開始。他們出錢讓員工參加教育課程以圖自身發展,他們創造各種環
  境使員工能得到更高的教育。”
  15.個人的勝利
  環顧世界,我們還看到了個人力量和責任的復活。
  在過去200年左右的時間裏,先是各國政府,然後是工業巨頭幾乎統
  治了社會的每一領域。
  現在,消費者變得至高無上——他們擁有着從全球最佳産品和服務中
  進行選擇的權利和能力。這也將包括我們每個人有責任選擇我們最佳的教
  育——從全世界教育體製中選擇最好的教育體製,這是具有革命潛力的一
  場變革。
  *
  顯然,以上這些不是唯一的占主導地位的變化。我們沒有提及正在世
  界許多地方發生的精神復興,也沒有提及許多宗教中原教旨主義的復活。
  其他數十種著作已經提及了生態學的重要性,生物學的新時代也已在許多
  書中被提及。
  但本章的15個要點代表了主要的趨勢,我們相信,這些變化趨勢令
  人信服他說明應有一場相應的學習革命。
  抓住所有機遇將不衹改變政府和工業的面貌,還會改變我們生活其中
  的世界的性質和將要培養我們迎接未來的教育體製和學習體製的性質。
  貫穿本書的主題,就是如果我們不對教育和學習新方法不斷增加投
  資,我們就不能取得教育上的突破。
  今天,沒有人會再鑽木職火。但如今被稱為教育的許多東西,卻仍基
  於同樣過時的概念之上。
二、為什麽你不要最好的
  二、為什麽你不要最好的
  創造世界上最佳教育體製所必需的13個步驟
  設計世界最好教育體製的比賽正在進行。
  1990年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GeorgeBush)要求美國到2000年建立
  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時間並不多了。
  其他三個主要國傢為達到同樣的目標製訂了具體的計劃。每個計劃都
  有一個相似的時間標志:日本2000年,德國2000年,俄羅斯2000年,
  美國2000年。另一詳盡的報告敦促英國到2000年為其人口的50%提供“高
  等教育”。(1)
  新西蘭,人口衹有350萬,但它已經實施明日學校計劃(To-morrow’
  sSchools)。(2)它公佈的目標為:使教育精良。政府已經將教育基金的提
  供交由國內的每一社區承辦,並要求各社區徹底地重新思考學校教育的未
  來。由此而産生的結果是學校機構的許多傳統方式被扭轉了過來。
  但是,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創造世界上最好的學校,那麽,答案
  出奇地簡單:你衹需確定你所在國傢和全世界已經實施的最好觀念,然後
  選擇那些適合你社區或你個人需求的就行了。
  但真正的革命不衹在學校教育之中,它在學習怎樣學習、學習為什麽
  你不要最好的(6)(4)你能用於解决任何問題和挑戰的新技巧之中。
  因此,完整的學習革命將並不衹包括學校教育。事實上,我們對傳統
  的教室應當作為教育主要媒介這一觀點作出挑戰。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已
  經取得了大多數的學習突破。其中,許多突破由能幹的教師取得,許多來
  源於商業領域,許多來源於運動心理學和教練技巧,許多來源於對人腦的
  研究,一些來源於營養研究,其他來源於健康計劃,許多來源於將社區、
  學校和商業連接到一起重新計劃未來道路。
  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倍福來山(BeverleyHill)中學目前正在教學生在
  8星期裏會說恰當的法語——這是一門通常需要花3年時間的課程。他們
  的教師確信,這種“快速學習”技巧能成功地用於所有其他形式的學習。
  在美國,大西洋貝爾(BellAtlantic)、柯達和其他大公司都在用相似
  的方法使培訓費用減半。
  在英國,540傢多蘿西·帕金斯(DorothyPerkins)婦女服飾連鎖店已
  經讓其所有的連鎖店經理參加快速學習課程,以取得最佳業績。
  在瑞典,來自114個不同國傢的移民,在他們5歲前都在學習相當流
  利他說3種語言——包括他們父母的語言。幾乎每個瑞典成年人英語都說
  得很好——這一部分是因為這個國傢60%的電視節目是用英語、帶瑞典語
  字幕播出的。
  在馬薩諸塞州尼德漢姆(Needham),約翰·埃利奧特(JohnE-liot)學
  校通過運用加速、綜合學習技巧和傳授社會生存能力與思維技巧,使該學
  校的測驗成績名列全州第一。
  在新西蘭,閱讀年齡落後達5年的小學生衹需花上8星期的時間,用
  閱讀年齡與興趣程度匹配的“磁帶輔助”閱讀教程進行學習。這是幾種簡
  單教程中的一種,就是這幾種簡單教程使新西蘭擁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小學
  教育體製之一。據《新聞周刊》報道,這種學習教程是世界上培養基礎文
  化能力最好的教程。
  在加利福尼亞,一些最窮工人的子女在入學時就很快被選入天才兒童
  班。這歸功於將具有90年歷史的意大利兒童早期培養模式與“完全浸沒”
  式語言係統結合到一起的試驗計劃。
  由於歐洲已經趨於一體化,數以千計的成年人正在傢中依照保加利亞
  心理學家喬治·羅紮諾夫(GeorgiLozanov)30年前倡導的體係學習第二語
  言。
  數以千計的密蘇裏州青少年現在都有一個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因為
  該州推行了傢長充當教師的計劃。這一計劃使初為父母的人在傢中接受培
  訓,並消除每個兒童3歲前出現的任何可能的學習睏難。
  入學英國空中大學——並參加它的電視廣播課程,他們會首先鼓勵你
  運用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和信息記憶方面的新技巧來“學習怎樣學習”。
  在新西蘭,上學時在英語閱讀技能上落後同齡人5至3年的移民子女,
  很快就趕上了其他人——這應當歸功與“每天四分鐘”計劃,這一計劃招
  募傢長志願擔當教師。這一計劃也被用來幫助11歲兒童彌補3年的閱讀
  差距。
  日本學校幾乎沒有破壞公物和在墻上亂塗的現象,這一部分是因為學
  生自己擔任自我監督的看門人和清潔工。一些新西蘭家庭,通過邀請日本
  少年作為家庭成員到傢中生活一年,解决了亞洲一太平洋地區最大的語言
  訓練問題。來訪的日本兒童學習英語,而新西蘭幼兒學習日語。
  在加利福尼亞、德剋薩斯和賓夕法尼亞州,原先落後3年的10歲兒
  童現在會做中學高等數學了。他們是通過一套方法來學習的,在這套方法
  中教師從不提供答案,而是經過特別訓練來提出問題。
  在新西蘭,北帕默斯頓(PalmerstonNorth)的中學生,由於實施了“綜
  合學習”計劃,在全國統考中的平均等級提高了30%。他們將很大一部分
  在校時間花費在河流山川之間作“野外學習旅行”,並做與由哈佛商學院
  倡導的那種案例研究相類似的研究項目。現在有幾所新西蘭學校開辦了農
  場,有一所學校還開辦了一個林場和一個鱒魚養殖場。
  另一所新西蘭中學,通過將所有科目分成衆多為期6周的“課程單元”,
  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每個學生——不管是十幾歲的少年還是成年人——都
  能參加科目中一個為期6周的介紹性或高級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會計、計
  算機、焊接、木工、汽車修理和錄像製作。他們同時還學一些“核心課程”
  並根據需要參加挑戰性或補課課程。一堂課上可有不同年齡的孩子。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所小學已經引進了可能是北美最精良的電子、
  電腦化學習工具係列,並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該校被當作未來交互式學校
  的典範。
  在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和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兩所學校已
  經在實踐中證實了由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首先提出的理論,即我
  們都有至少7種不同的智力形式:語言智力、邏輯一數學智力、視覺一空
  間智力、音樂智力、動覺智力、內在智力和人際智力。其主要原則之一就
  是,每個兒童都應使他或她的“多重智力”得到激發。
  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一所小學,在每個班級建立7個不同的活動小組,
  也有效地包含了所有的學習方法,以涉及7種智力的每一種。
  在阿拉斯加州,一所中學運用使日本從廢墟之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相同
  質量管理概念建立其整個學校結構。基於許多其他的新觀念,該校成立了
  4傢試驗性公司。其中一傢公司將熏大馬哈魚銷往日本和韓國,同時學生
  也瞭解了環太平洋地區的市場銷售,學會了這一地區的多種語言。學生們
  成了他們自己教育的“合作經理”,設置並實現他們自己的高目標。
  新西蘭奧剋蘭市剋裏斯汀(Kristin)私立學校,每年年初讓傢長瞭解
  學生將要學習什麽內容,從而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績。另外,剋裏斯汀私
  立學校每個17歲的學生給一名幼兒園兒童做輔導教師。思維技巧和記憶
  結構圖被廣泛地教授和使用。在一些班級,每學年開始時都會有力期一周
  的學習動員課程。
  現已從美國傳至其他國傢的“超級營地”計劃,使十幾歲的兒童經過
  衹有10天的高度自覺、活躍和綜合的學習後便在測試中有顯著的提高。
  答案之一就是,設置建立自尊同時學習專業知識和其他技能的雙重課程。
  在德國,整整半數的少年接受了學徒訓練,並將其作為接受高等教育
  的基礎。這是鼓勵學習者學會與有經驗的人共同工作的衆多措施之一。
  在委內瑞拉和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通過以一對一進行討論為內容的
  閉路培訓錄像,對已在産科病房剛做母親的人開始實施傢長教育計劃。
  在充滿開拓精神的新西蘭,毛利(波利尼西亞)族的祖父母們通過在“語
  言培育點”充當教師帶來了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學前教育運動。這些“培育
  點”,起初是被引人用於搶救土語的,而現在則開始被當作合作式傢長教
  育和兒童培養的典範。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嚮每個國傢顯示了怎樣利用我
  們最忽視的資源之一:60歲及60歲以上人的技能。
  新西蘭另一地區已經設計了它自己的“未來學校”——將其變成社區
  終生教育的資源。
  稍後我們會詳細說明這些計劃中的特點,並說明任何人想提高學習技
  能應如何使用一致的原則。在此,我們將其概述一下以證明這一觀點:世
  界充滿着解决教育疑難的方法。將所有最好的方法匯集到一起——把它們
  與特定的社會、家庭和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就可以誕生世界上最好的
  學校體製。
  那會是個了不起的開端。但我們相信,要創造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學
  習體製,還需要更多的東西。具體他說,這樣的體製得基於在13個獨立
  但相互聯繫領域中所采取的堅定措施。
  1.電子通訊的作用
  毫無疑問,日本空中大學已經為2.5萬名學生提供了234門課程,中
  國為l00萬名學生提供電視大學學習,8萬英國人在將電視和廣播作為教
  學工具的英國空中大學學習,美國有公共廣播服務和芝麻街(SesameStreet)
  節目。其他幾個國傢則以有限的方式使用着“教育”電視。但電視通常是
  單嚮媒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傢完成了能將其所有公民連接進交互
  式電子即時通信網絡之中的全國性計劃。新加坡可能是最接近的,該國1986
  年國傢信息技術計劃提出了建成第一個完全網絡化社會的目標——“在這
  樣的社會中,所有家庭、學校、商業和政府機構都通過電子係統連接到了
  一起。這一目標可能將於1999年實現。”(3)
  稍微想一想無綫電對講機現象及它所基於的有限的技術。自亞歷山
  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GrahamBell)發明電話至今,已過去了100
  多年;自馬可尼(Marconi)將第一個無綫電信號傳過大西洋至今,已經過
  去了大約90年;自從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教授J.J.湯姆遜(Thomson)開創
  電子時代至今,也已有90多年的時間了。通過發現原子並不是最小的粒
  子,湯姆遜推動了一係列的變化:通過發現微粒子以驚人的速度在原子核
  周圍旋轉,湯姆遜引發了一場通訊革命;通過進一步發現電子受衝擊後能
  更快地從一原子跳到另一原子,湯姆遜和那些在他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研究
  的人給我們帶來了晶體管收音機、電視、原子彈、電腦、大空旅行、激光
  束、衛星通訊和被稱之為電子革命的一切東西。
  但是,在這些發明中間有多少已經被用交互的方式連接了起來呢?直
  到90年代國際互聯網絡的大規模擴大,以交互方式連接起來的衹有無綫
  電對講機。而無綫電對講機衹是使兩種最老式的即時技術結合起來:電話
  和無綫電。如果我們將所有新的工具連接起來,會發生什麽呢?
  現在,電子技術、國際互聯網和全球網為即時與幾乎地球上任何人進
  行通訊提供了途徑。第一個充分意識到這一力量並將其與新的學習技巧聯
  係起來的國傢就會在教育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值得慶幸的是,在每個發達國傢,富有特性的學校在將電腦與學習相
  連的潮流中處於領先。大型電腦公司、電子公司和攝影公司也顯示了這一
  方式,巨型通訊公司正在建立將來能力許多形式交互式學習提供基礎的網
  絡。
  任天堂式的交互式電子遊戲,衹不過是用電子元件使學習充滿樂趣方
  面的先驅而已。
  新西蘭主要電腦軟件公司——奧拉基(Aoraki)公司總經理吉爾·辛普
  森(GilSimpson)說:“看到15歲的退學者在電子遊戲房每天花上幾個小
  時,並且玩得很起勁,但根本不知道他已經在開始學習電腦基礎程序,不
  知道他能進入理工學院並學習能給他帶來新的工作前程的電腦基礎課程。
  這真是令人痛惜。”(4)
  不在教育中充分利用即時電子通訊,就會像我們的祖先拒不使用字母
  表、不生産印刷書籍、不鑽木取火一樣。
  2.每個人必須通曉電腦
  我們並不想過多地強調一生中太早學習太多專門技巧,但電腦對21
  世紀的重要性就如電話在20世紀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樣。每個人應該通曉
  電腦,如果你在早年學習電腦,就會很容易掌握。
  所以,不要等待政府的行動,不要等待將來用語音控製電腦信息處理
  器。從學習在文字處理機上進行觸摸式打字開始,盡量將電腦工作與你正
  在學習的其他一切結合起來,並由此開始積纍你的知識。
  3.傢長教育亟待提高
  大多數大腦研究人員確信,在一個人一生中頭4年裏發展起來的是學
  習能力的50%(5),而不是知識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這
  早期的歲月裏,嬰兒的大腦完成了大約50%的大腦細胞連結——那是將來
  所有學習基於其上的通道。
  如果這是真實的話,那麽,家庭,而不是學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
  育機構。傢長,而不是教師,是主要的啓蒙教育者。但是,即使在許多先
  進的國傢,50%不到的未來母親和百分比相當低的父親參加任何形式的産
  前課程,而這些課程也通常不過是有關生育的。傢長教育幾乎完全是個空
  白,沒有諸如大腦發育必需的飲食和幼年學習者所需的最佳刺激方式等方
  面的訓練。
  如果要本書作者對為專門對象而安排的教育,特別是為電視教育指出
  應加以優先考慮的東西,那就是傢長教育。
  4.兒童早期健康服務的重點
  如果剛開始幾年對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後,那麽出生前9個月和出
  生後5年對於健康可能是最主要的時期了。好的飲食、營養、定期健康檢
  查,對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即使在像新西蘭這樣的先進社會,還有高達20%的嬰兒患有耳
  炎(6)。如果不被發現、得不到治療,就會導致耳道被膠狀的粘質阻塞。
  如果兩衹耳朵都出現這種情況,兒童就幾乎沒有聽力了。如果嬰兒在語言
  發展的關鍵幾年——從出生到4歲沒有聽力,他就會終身殘廢。
  英國科學家邁剋爾·剋洛福德(MichaeICrawford)花了十多年的時間
  研究飲食對孕婦和嬰兒的影響。他十分吃驚地發現,人們完全不知道營養
  對發育中的大腦,特別是嬰兒出生前大腦的影響。
  他說:“每個農夫、每個園丁都相當清楚,如果他想土豆豐收,或者
  如果他想培養出美麗的玫瑰,他不會錯過時間,他會在挖土豆前或摘玫瑰
  前給它們施肥。他知道,要得到美麗的玫瑰,他在差不多一年前就得準備
  好花的根莖。這是常識。就種捲心菜和玫瑰而言,每個人都明白這個常識。
  但是,當涉及生兒育女時,我們多半對此連想都不想。”(7)
  一項大學研究表明,22%剛做母親的人“處於危險之中”——9%的
  人如果得不到額外的幫助和教育就會有使嬰兒受到生理損害的風險。但她
  們通常得不到額外的幫助和教育(8)。這樣,不利條件就會不斷地循環往
  復。當她們得到具體的幫助、受到傢長教育時,她們的態度就會發生巨大
  的變化。在預防方面花費幾百萬美元會省掉以後數十億美元——在監獄和
  精神病護理上的開支。
  5.兒童早期培養計劃
  由於50%的學習能力是在生命頭4年裏發展起來的,另外30%的學
  習能力是在8歲前發展起來的,所以,兒童早期培養計劃應當被絶對優先
  地考慮。
  例如,即使在新西蘭這樣一個學前教育水平很高的國傢,政府在近期
  一個典型的年份中會在每個大學生身上花5758美元,中學生2481美元,
  小學生1694美元,但衹有783美元用在幼兒園中每一個三、四歲的兒童
  身上。(9)
  6.在任何階段你都能趕上
  好的補習計劃不勝枚舉。我們將會看到,許多補習計劃是在小學階段
  的。但即使在高中開始時,對大多數人來說仍不算太晚。許多新的學習技
  巧也能被有效地用於成年人的學習和教學。
  7.適合每個個體的學習類型
  我們都本能地知道,有些人用一種方法會學得最好,有些人用另外一
  種方法會學得更好。有些人喜歡獨自一個人閱讀,其他人則在群體中會學
  得更好。有些人喜歡坐在椅子裏學習,其他人則喜歡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學
  習。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偏愛的學習類型和偏愛的工作類型。我們有些人
  主要是視覺學習者:喜歡看照片或圖表: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喜歡聽;
  有些人則是觸覺學習者:通過觸覺會學得更好(觸覺學習者)或者通過移動
  身體會學得更好(動覺學習者);有些人是偏重印刷文字的:通過讀書會輕
  而易舉地學會東西;有些人是“群體相互影響”學習者:在與其他人相互
  影響時會學得最好。
  我們傳統的中學在發展7個“智力中心”的兩個智力——語言智力(說、
  讀、寫的能力)和邏輯一數學智力(我們在邏輯、數學和科學中使用的那類)
  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們大多數考試制度是建立在測試那些有限
  學術智力的基礎上的。
  但是,用這些方法,我們現行中學的許多退學者都學得不好。用於教
  那些所謂學術學習者的中學課堂教學技巧,並不是提高退學者學習水準的
  最好方法,那些退學者使得我們的退學率很高。
  毫無疑問,始終照顧各種學習方式也許是不可能的。但設計這樣一種
  學校課程是可能的,即:讓所有的學習者通過考試確定他們偏愛的學習類
  型,而學校則可照顧其中主要的學習類型。
  同樣重要的是,為每個人打印出他們所偏愛的學習類型和工作類型以
  便他或她規劃其學習和未來工作生涯,在現在是簡單而便宜的。
  8.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
  全世界在爭論着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應該教什麽?在我們看來,最重
  要的應當是兩個“科目”: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這首先意味着
  學習你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你的記憶是怎樣工作的,你是怎樣儲存信息、
  找回信息、將它與其他概念相連並在你需要時馬上查出新知識。
  這些特定技巧中,一些被叫作“快速學習法”、“超級學習法”、“暗示
  學習法”、“全腦學習法”和“綜合學習法”。但遺憾的是,這些名稱含義
  復雜,而最好的學習體係是簡單的,甚至是充滿樂趣的。它們通常有這樣
  的共同之處:它們鼓勵你用你所有的“智力”和感覺——通過音樂、節奏、
  韻律、圖畫、情感和動作使你學得更快。令人驚奇的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和我們在嬰幾時使用的方法是相似的。
  思維技巧也是很容易學會的,已經驗證的方法包括愛德華·德·波諾
  (EdwarddeBono)的“橫嚮思維法”、阿歷剋斯·奧斯本(AlexOsborn)的“腦
  力激蕩法”、唐納德·特雷芬奇(DonaldTreffinger)的“創造性解决問題
  法”、羅伯特·弗裏茨(RobertFritz)的“創造的技術”、斯坦利·普戈婁
  (StanleyPogrow)的“高級有序思維法”(HOTS,HigherOrderThinkingSkills)
  和加爾溫·托夫勒的“無限的才能”。再重申一下、最好的技巧是簡單、
  有趣和有效的,我們將會讓你瞭解這一點。
  9.學校應該教什麽?
  本書作者認為,我們怎樣學習比我們學習什麽要重要得多。學會快五
  倍、更好、更輕鬆地學習,你就能把各個原則應用到任何一個科目的學習。
  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共同的基礎知識,然而那個基礎知識也許正在發生變
  化。
  美國領導與教育國際中心主任威拉特·達吉特(Willard.Daggett)博
  士很擅長對各個國傢進行比較。他曾在俄羅斯、德國和日本的學校改革委
  員會工作過,並相當瞭解美國的教育體製。
  他說:“我們的孩子將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們學校快4倍的速
  度變化。”(10)他說,美國的學校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需要,有兩個原因:
  “一,它們沒有這個能力;二,美國的學校教給學生的許多東西與外部世
  界是毫不相幹的,衹與學校有關。美國沒有一個能幫助我們與歐洲和亞洲
  最先進國傢進行競爭的教育體製,我們被體製上的問題所拖纍,而不能真
  正關註我們孩子們的需要。”
  他要求我們所有人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他說,“我希望我的孩子們
  成為終身學習者,你為什麽不這樣呢?什麽樣的數學、科學和英語可用於
  我們的終身學習?如果我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怎麽能說我們正在為
  我們的孩子們準備着終身學習呢?”達吉特說,上一次美國中小學改革浪
  潮是在二戰之前來臨的。“我們的傢長想讓他們的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
  便將高等教育視為關鍵。因而,重點被放在為青少年們提供上大學所需的
  準備。就是這一需求引起了中小學改革。但我們註意的是大學需要什麽,
  而不是現實世界不斷變化的需要。”達吉特援引了一份卡耐基基金會關於
  測試人們使用簡單技術能力的國際性調查報告。“在美國各州,結果是一
  樣的,能夠最好地依照說明書工作並將錄像機預先編程錄下電視節目的是
  10~12歲的孩子。他們比18歲的人要來得好,衹是沒有18歲的退學者好。
  退學者比中學畢業生好,中學畢業生比大學畢業生好,而那些獲得碩士學
  位的人甚至比大學畢業生更糟糕!”
  達吉特指出,在國際數學競賽中3個亞洲國傢和3個歐洲國傢分享了
  前6名,美國名列所有發達國傢之末。“卡耐基基金會從6個領先的國傢
  發現,你受的教育越高,你越有可能會閱讀說明書並為錄像機編程。為什
  麽?因為他們教了,而我們沒有。”達吉特說,大多數其他先進國傢正在
  將4年的技術閱讀和寫作增加進他們的中小學課程。他提出了另一個重要
  的問題:“在工作領域中,讀、寫、說、聽這幾項技能你用得最多的是哪
  項?是說和聽。哪一項我們教得最少?哪一項你測試得最少?是說和聽。”
  他說,許多歐洲和亞洲的中小學每天花一小時教聽說技能。
  達吉特說,美國所有新工作的三分之一是技術人員或技術修理工,最
  普通的是汽車修理工。“他們需要什麽技能呢?並不衹是機械方面的技
  能。今大的汽車是通過微處理機和電子電路運行的。l990年,通用汽車公
  司的說明書長達47.6萬頁——並且是在電腦上的。為了能夠確定你看不
  到的問題,你得與電腦交流,你得會使用電腦語言,讓電腦準確地告訴你
  什麽部位需要修理。這種語言,你通過以文學力基礎的課程學得到嗎?”
  “80%多的美國汽車商雇傭出生外國的技術人員,這一點並不奇怪,
  因為他們已經接受了相關技能的培訓,他們已經接受了應用物理的培訓。
  其他17個國傢現在將為期2年的應用物理學習加入了他們的中學課程之
  中,4個國傢增加了3年的應用物理學習——德國和日本則加了5年。大
  多數其他先進國傢都在增加4年技術閱讀和寫作。”
  當然達吉特並不是認為學校應該停止教文學。那麽,你怎樣將那些額
  外的科目加入進去呢?他指出,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延長每年在校時間。達
  吉特說:“在美國,傳統的學年仍然是180天,每天5個半小時。日本不
  久前是243天,每天8個半小時——現在,已上升到257天,每天9個半
  小時。為什麽?因為他們要趕上韓國,韓國的學年已上升到了270天,每
  天10小時。”
  是增加學日增加學時?還是采用更為有效的學習技巧?還是兩者都采
  用?若如此又是為了什麽目的呢?
  達吉特指出:“我們應當讓我們所有的七年級學生要求他們的教師每
  天問同樣的問題:‘我今天教給你們的東西,你們將來會在什麽地方用
  上?’”
  10.四個層面上的學習
  不管青少年學習什麽科目,未來教育體製面臨的真正考驗,是教育體
  製怎樣激勵學生,並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意味着鼓勵每個學生建
  立起自尊,而自尊對每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在我們研究的全世界每一個成功的教育體製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出
  課程內容的重要性。
  對於那些退學者來說,學習應付生活的技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就意
  味着需要包括四個部分的課程,這一課程強調:
  *自尊
  *生活技能培訓
  *學習怎樣學習
  *具備特定的基本學術能力、體能和藝術能力
  值得慶幸的是,所有這凡個方面都可以結合在一起,相互促進。
  11.學習的三重目的
  學習通常也應該有三重目的:
  1.學習技能和有關特定科目的知識——並學習你如何能夠做得更快、
  更好、更輕鬆。
  2.培養綜合概念技能——你如何能夠學會將同一或類似概念應用到其
  他地方。
  3.培養能輕易應用於你所做一切事情的個人技能和態度。
  12.我們應該在什麽地方教學?
  在世界歷史中,課堂教學是很新近的事物。現在是問的時候了:課堂
  教學是否是最好的,課堂是否應當仍然作為重要的學習場所。
  我們看到,學校正被變成用於終身學習的社區資源中心,也許還變成
  了健康中心和傢長教育中心。一年不到200天、每天衹有幾小時地使用學
  校,衹相當一年全部時間的15%不到,是對寶貴財富的巨大浪費;把學校
  主要用作單嚮的講座,也是在大量地浪費這15%的時間。在以後的幾章中,
  我們會探討種種“未來學校”。但就現在而言,如此重申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大多數人在全身心地參與和動手實驗時,會學得更好。當所有的社區
  重新考慮他們的學習需要,並據此重新設計他們的學校,所出現的情況也
  是令人驚奇的。
  新西蘭馬斯特頓中學預備學校(MastertonIntermediateschool),有
  自己的森林農場和蹲魚養殖場,全部由學生管理。
  英國蒙臺梭利農場學校(MontessoriFarmSchool),正如其名所指,是
  一所根據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Montessori)著名的多感覺學習法而建
  立的,但它還有自己的實驗農場。
  美國蒙大拿州蒙臺梭利國際學校,與一傢社區創辦的農場結合在一
  起,該校在暑假期間把它大部分設施變成了一傢籌集資金的健康食品餐
  館。蒙臺梭利國際學校在註重於學前學習的同時,還沒有一所聯合小學,
  農場和森林相互毗鄰。這兩所學校被社區所有的人廣泛地使用,是他們學
  習的一部分。
  新西蘭基米·奧拉(KimiOra)社區學校,是完全由整個社區——行政
  管理人員、建築師和職員們一起設計的。現在,整個學校每天從上午8點
  至晚上10點都充滿生機,學生從2歲到82歲都有。(11)
  其他社區會以購物中心或商業中心為中心,而這個社區卻以為什麽你
  不要最好的它的學校為中心。這是個學前教育中心、健康中心、多元文化
  中心、再培訓中心,並具備其他更多的功能。該校開設了傢長課程。電腦
  課程,還有一個體操館。健康中心內有公共健康護士、理療醫生、牙科護
  士、自然治療室和幾間醫生診療室。從學前教育開始,基米·奧拉社區學
  校提供英語課、毛利語課或雙語課學習,以供選擇。
  並不是所有這些新學校,包括基米·奧拉社區學校在內,完全實現了
  它們創建人的夢想。創新往往通過充滿幹勁的學校校長或是學校董事會董
  事長而出現,而當領導層出現變化時,則會中斷或消失。
  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優秀的多功能社區資源中心是未來浪潮的組
  成部分,並且在一個幾乎一切都可能出現的時代裏,當社區接受挑戰重新
  創造未來時,這些社區資源中心會以更加突出的形式而出現。
  13.簡潔明了、去除行話
  我們對一流的教師極為羨慕,我們看到的許多傑出的觀念,就是源於
  教師、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
  但是,高等教育領域中許多領頭人都有一個顯著的缺點:他們用學究
  行話寫作。我們確信,最偉大的真理是最簡單的,最偉大的訓誡是易於理
  解的。但是當簡單的真理被贅語遮蓋,就通常不能讓最需要它的人瞭解。
  大多數好的學習方法,都是常識。每個嬰兒都通過許多這樣的方法學
  習。但當傢長或學生讀到行話時,他們就會不再願意看下去。他們開始懷
  疑他們自己的常識,因為“專傢們”將其復雜化了。
  下面是在有關“教育”的典型文章其中一頁使用的一些詞語:教學維
  度(pedagogicaldimensions)、認識論(epistemology)、教育哲學
  (pedagogicalphilosophy)、結構主義(constructivism)、認知的(cogni-
  tive)、指令定序(instructionalsequencing)、經驗價值
  (experimentalval-ue)、平均主義推動因素(equalitarianfacilitator)
  和指令者(instruc-tivist)。(11)你正在閱讀兩位當代作傢的書,我們想
  說學習怎樣學習時就寫”學習怎樣學習”。"border="0">
  誠然,我們知道每個學科都有它的行話。但每一位第一年當記者的人
  從醫院病歷上讀到“lacerations(割破)、contusions(挫傷)和abrasion(擦
  破)”會將它們記作“cuts(割破)、bruises(挫傷)和scratch-es(擦破)”。
  每個初級廣告文案會將KISS(KeepItSimple,Stupid:笨蛋,簡單些!)深深
  烙進腦海。幾乎每個專業作傢都知道要使他的寫作易於閱讀,用簡短的單
  詞寫簡潔明了的句子。
  從威廉·莎士比亞,到約翰·斯坦倍剋、歐內斯特·海明威,你讀任
  何一位偉大的作傢的作品,幾乎肯定會讀到清晰、簡潔的英語。
  每個優秀的演說傢都會以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作為榜樣。邱吉
  爾在二次大戰中“以言語作利劍”,集合起了整個國傢的力量。他的言語
  簡單而又直截了當:“我們將堅持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
  洋中作戰。我們將在海灘上、田野裏、街道上和群山之中作故。我們永不
  投降。”
  因此,我們對實踐或研究學習所需變革的人提出真誠的請求:請記住
  邱吉爾,用你簡潔、利落的言語集合起全世界的人一起來進行變革。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能用簡明語言進行闡述的科學作傢正在探索所有
  學習力量中最重要的力量:人腦。
首頁>> 文學>> 教学>> 戈登·德萊頓 Gordon Dryden   新西蘭 New Zealand (Aotearoa)   公元   , 珍妮特·沃斯 Jeannette Vos   美國 United States   現代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