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心理学小说>> 安顿 An Du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因为爱你才害你
  《因为爱你才害你》围绕着“安顿女性网”的建立讲述了一个追寻说谎者的扑朔迷离的故事。本书是安顿计划出版的系列“心理调查笔记小说”中的第一部。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安顿将以小说第一主人公的身份出现在每一个故事中,承担调查者和讲述者的功能。“心理调查笔记小说”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写作,大量使用了犯罪学通常使用的“生平调查”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描述来多侧面地完善对一个故事的讲述,给读者带来拼图式的阅读快感。安顿在成功创建了“##实录”文体10年后,首次提出“心理调查笔记小说”概念,引起了评论界、影视界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因为爱你才害你》第八张脸也是假的
  有一阵子,喜欢哼哼那首《算你狠》。看完安顿的小说《因为爱你才害你》,我不哼哼了———这世界上还有比写小说的人更狠的吗?
  不知道别人怎么读小说,我就是看故事。在我看来,小说有两种,一种是好看的故事,一种是不好看的故事。好看的故事有诚意,不好看的正相反。安顿这本小说,应该属于前一种。
  故事挺简单。主人公“安顿”创办的“安顿女性网”遭到破坏,负责人严密失踪。按照严密留下的蛛丝马迹寻访到每个与网站有关的人,大家讲述的严密都不相同。这已经够让人生气了。没想到严密还给“安顿”的家人顺手搞了点儿破坏。“安顿”得知严密将组织网友聚会,在聚会处堵截。接着,两个人在街头殴斗,双双被公安局羁押。审讯过程中,“安顿”见到严密的丈夫高深,听到关于严密身世的又一个版本。再然后,严密主动找到“安顿”,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对网站实施欺诈的动机。“安顿”因此放弃上法庭。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前半本书写“谁骗了安顿”,就像小说的英文标题《谁是说谎者》;后半本书,写骗子自述,也就是“我骗了安顿”。好比日常生活中两个人的对话:“谁?”“我!”听见这声“我”,就算有结果。
  有意思的是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就是“安顿”追寻严密真实身份的过程。有人说她是一个家庭幸福、父母和谐的好姑娘,有人说她是一个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她一会儿有姐姐,一会儿是独生女;有时候她是研究生毕业的高级白领,有时候她是挣扎在底层的小推销员……严密到了故事的最后仍然在微笑:“你怎么知道我现在告诉你的一切就一定是真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恐怖的感觉却无处不在了。一个人,一个你认识的人,你自以为了解的人,你可能会真心信任的人,她究竟是谁?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理直气壮地回答吗?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在这个故事中恶狠狠地提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带着咄咄逼人的气息从故事里走出来,直截了当地扔给你。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戴着面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你看见的、你信任的、你喜欢的、你厌恶的一个人,最终都可能只是这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之一罢了。包括你自己,你有几张脸?哪一张是真的?这么一问自己,生活就变得残酷起来,这本书就不能看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个已经死了好多年的人———福尔摩斯。福尔摩斯参与每一个案件的侦破过程,就像玩拼图,把一个个线索拼接起来,最终追究到真相。他是多么幸运!而在现实中,可怜的是我们这些和“安顿”一样的人———我们以为看见了“真相”,其实那不过是人家比较愿意给你展示的冰山一角。你看见了一个人的第八张脸,不过,可能这张脸也是假的。 (胡滔)
  《因为爱你才害你》/安顿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因为爱你才害你》序
  谨以此书献给 “安顿女性网”()“安顿论坛”(/bbs)“你知道吗?我因为爱你,而恨你,因为对你又爱又恨,而忍不住想害你,让你通过我,见识人生的惨烈。我觉得我能够做到。我没想到过,我会做不到。”——摘自严密的来信结识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了解一个人,也许需要一辈子。我们习惯了说,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似乎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就能概括一个人了,然而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有一种可能,这样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完全与这个人没有关系。他是谁?可能我们永远都不知晓。我们了解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比较愿意接受的、一个人的局部,或许是假象,或许是迫于某种情势,他比较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一个小小的表面而已。于是,有些人,可能一生都在致力于追寻某种真相,把每一个时刻追寻的结果拼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太清晰的面容,或者一个有无数线索却找不到真正头绪的事件。我叫安顿,职业是记者,同时,我提供职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查。很多人会在给我讲述了一个漫长故事之后困惑地问我:“你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是啊,为什么?每个人做一件事都会有动机,而这个动机的产生通常会和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追踪这个动机产生的原点,对一个人做尽可能详细的生平调查,也不过就是为了能够回答这个“为什么”。有时候,我能够回答,有时候不能。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能在这个追踪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平时没有机会听到的真实故事——不同的人用时间描画的人生脉络。时间的有情和无情都在于历史的不可复制,无论一个社会的历史,还是区区一个人。最后,也许连这个追寻的过程也被时间淹没。接着,人们无奈而宽容地说:公道自在人心。不这样说,又能怎样说呢?人们会出于本能去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一切以求皆大欢喜,也会出于规避风险的本能去相信来自生活某个角落的危险信号,但求自保。谁能说清楚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又不是?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旦遇到一个和自己恰好不谋而合的人,我们会称他为“知音”。知音很少,人很孤单。寻找知音很艰难,人很容易害怕孤单。找到了知音,而后发现这是一个错误,人会很失望,或者还会愤怒,此后,渐渐的,人们失去了信任的方向。什么是真的?什么不是?这变成永远的疑问,带来永远的彷徨。我所经历的一切,总是把我搁在追寻一个人和一件事的真相的半路上。也许,对于一个热衷于此的人来说,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经常发生,就像“安顿心理调查笔记小说”总有机会继续一样。假如有一天,有人问:“安顿是谁?”我想我的回答会很简单:“她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也可以谁都不是。”
首页>> 文学论坛>> 心理学小说>> 安顿 An Du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