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励志感悟>> 毕淑敏 Bi Shumi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52年10月)
破解幸福密码
  2009年下半年,毕淑敏应“百家讲坛”邀请登台演讲,录制了20集关于幸福话题的讲座。本书收录了全部讲稿,包括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播出的内容。
  毕老师从心理学、医学、人文科学的角度,通过案例为我们详细解答如何破解心灵锁链——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死亡恐惧等这些潜藏在意识深层的创伤,思考与探索和谐平衡的心灵艺术。
《破解幸福密码》目录
  自序 与心灵对接,与更多的人分享幸福
  引子 心理学:一门由内窥外的艺术
  第一章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
  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
  没有内啡肽的激发,幸福不过是跛子
  警惕吗啡带来的“伪幸福”
  给快乐赋予意义,如同让手指穿过婚戒
  享受有节制的快乐,幸福面前不能“饮鸩止渴”
  从容享受现在,不给生活开空头支票
  排除病态思维,体会此时此刻的欢愉
  忽视身体的语言,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疾病
  第二章 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给健康打分,评价个体的状态
  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事物,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事物
  自我肯定,获得恰到好处的安全感
  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就看你如何面对
  珍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随时相信“我能”
  控制情绪,不用“完美”苛求自己
  拓宽心理容量,将别人的处境纳入思考范畴
  勇于表达自己,战胜自我恐惧
  增强心理弹性指数,让压力落荒而逃
  启动适度的自我防卫机制,跨越心理危机
  恰切评估,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适应改变,将幸福砝码握在自己手上
  所有抑郁症的产生,都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不要活在过往,生活从现在开始
  第三章 从自卑走向幸福
  自卑情结是幸福的最大敌人
  自卑者主要的误区,在于认为自己不配享有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承认自卑,是迈开改变它的第一步
  自我排查,找到自卑的根源
  接纳自卑,它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来帮助你
  写下自己的优点,学会自我鼓励
  找到新模式,覆盖内心深处的自卑
  第四章 封印悲伤,再建自我
  悲伤是“丧失”后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
  我们正在经历哪一种悲伤
  悲伤只是生活的一面,我们要寻找它的幸福面
  接受丧失的现实,开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从生活中寻找新力量
  时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意识地缝合受伤的心
  哀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第五章 适当应激,缓解焦虑
  适当的焦虑,让你保持清醒与活力
  利用“应激”机制化解焦虑
  A型性格的人是紧张焦虑的高发分子
  B、D型性格的心理特征与自我调节
  给A型开方:放慢生活节奏,学会等待
  缓解焦虑的生活法则: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
  C型性格的人是癌症的高发分子
  第六章 幸福不是奢侈品
  了解幸福的真相,构建自己的幸福体系
  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
  自己幸福,也传播分享你的幸福
  附录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后记 念叨着一种坚定的幸福
自序:与更多的人分享幸福(1)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女士,最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通过我的责任编辑邀请我上《百家讲坛》,谈谈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没有兴趣,此事便放下了。后来她几次来电话约谈,我都婉辞。但王咏琴锲而不舍,又打来电话说这件事。我说,我正在准备环球旅游呢,完全顾不上考虑《百家讲坛》。她很有耐心地回答,那就等您回来再说吧。
  当我出发去环球航海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归来。那时候,谁跟我说环球之后的事情,我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漠然地不置可否。
  航海回来,日历也翻到了2009年。王咏琴又打来电话。我说,王女士,到此为止吧。没想到这位王咏琴女士不急不恼,说,咱们打了这许久的电话,彼此还没有见过一面呢。
  我知道自己碰上了很有主心骨的那种人,如果你不让她彻底死心,估计这电话里你来我往的局面还会旷日持久。为了让她彻底断了念想,我答应了见面。
  坐定后,她开门见山地说,您一再拒绝我,我想知道理由。
  我说,理由很简单啊,我从没当过老师,从没上过讲坛。你想想看,到你们讲坛上讲课的人,哪一位不是当老师的出身呢。我这么大年纪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讲课是我不擅长的事儿。
  王咏琴说,《百家讲坛》的宗旨是百家争鸣,并不是只有当过老师的人才能登上“百家”。
  我说,那也要看这个人愿不愿意登台。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到聚光灯下,众目睽睽被聚焦,那让人很不舒服。
  王咏琴说,有些人期望上《百家讲坛》。
  我说,既然有人趋之若鹜,您又何必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一个不乐意的人呢!让喜欢上的人讲不就很好吗!大家两便。
  王咏琴见这个理由说不动我,索性掉转了一个方向,问,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写作?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说,我是个当医生出身的人,见过太多的死亡,深感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知道人非常孤独,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代人的痛苦更多地是由精神层面而来。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和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和思考,这就是我写作最原始的动力。
  王咏琴说,我们《百家讲坛》的宗旨也正是如此。而且,买您的书读,就算是便宜,也要十几二十块钱一本。可是,您若到《百家讲坛》谈谈您的所思所想,观众除了掏一点点电费以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花费了,当然,他当年买电视还是花了一点钱的,不过不看您这档节目,他也要看别的节目,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说来,上《百家讲坛》和您写作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分享啊。
  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算账方法,一时间,有点发愣。说实话,她的话击中了我。我在西藏阿里,面壁雪山,度过了11年。我经历过那种渗入骨髓的忧伤,我知道与生俱来的渺小和孤独感,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为了对抗这种孤独,人们聚集成群,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分享感受与心得。在茫茫虚空中与另外的心灵对接,以精神之水,相濡以沫。在天的尽头,人容易忧郁。在语言的尽头,人有希望重生。
  然而,当众讲话,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据国外的研究,患有“发言恐怖”的人,甚至比害怕死亡的人还要多。我平日写作,基本上是和鼹鼠相仿佛的工作,(我说的是埋头在黑暗中挖掘,不是指的做间谍哦!)不喜欢站到大庭广众之下,被无数双眼睛盯视。那会让人惧怕和不知所措,并扰乱动摇了写作的平和心境。
首页>> 文学论坛>> 励志感悟>> 毕淑敏 Bi Shumi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5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