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也是黑色的。
讀叔本華的《論死亡》。一篇很長很長的文章。幾次坐下來。耐着性子。讀它。他說,死亡是給予哲學靈感的守護神和它的美神。多麽絶妙精深。死亡真有那麽美麗嗎?他說,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哲學的定義是“死亡的準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死亡的問題,哲學恐怕也就不成其為哲學了。
那麽,哲學也是黑色的了?
多麽玄奧。那是叔本華和蘇格拉底的饒舌。死亡是什麽?不是哲學中的可供揮棲筆墨和施展才華的話題。不。不是。死亡是痛徹的,是很難於直面的,是一個可感可觸的生命的活生生的亡失。
在八十年代,有一個叫蝌蚪的女詩人。我並不認識她,衹是曾經在一本當時很先鋒的雜志上讀到過她的一篇小說。那麽好。語言和感覺。印象極深。儘管小說的內容我已忘卻,但是那種好的感覺卻至今記憶猶新。那還是一個人們肯於坐下來讀小說的時代。記住了蝌蚪這個名字。後來這名字被畫上黑框。顯然這是她的筆名。她的真名一定不叫蝌蚪。但蝌蚪顯然更令人矚目。那是一些小的生命。在清澈透明的水中。醜小鴨一般的柔軟易損。搖着尾巴在水中遊動着的黑色。黑色的小點點。在春天。為什麽又是黑色。將所有的生命結束在柔弱而稚嫩的黑色時期。還沒有長大。長大之後的另一種形象。所以蝌蚪决意不長大。
是先讀了蝌蚪的作品。是剛剛讀過,便聽說了一個生命亡失的故事。有朋友說,蝌蚪死了。心便驟然間沉了下去,那種絲絲縷縷的疼痛不間斷地持續了很多天。是因為,讀過蝌蚪的文字。相信她倘若繼續寫下去,蛻變的時候,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女作傢。怎麽會那麽不在乎自己的天賦?疼痛還因為另一個原因,那便是她的死。她的割腕。她的自覺結束生命旅程的决心和絶望。
其實死並不容易。
可能是蝌蚪的旅程太艱辛。她覺得她脆弱的意志已無力承擔。據說她是嫁給了一個當年也很先鋒的詩人,在夜空中尋找着星星的安慰,和那一首一首的遙遠詩行。她於是便把她的生命也附麗於這個詩人的生命上。不知道那會是一種怎樣浪漫的結合。詩的韻律和節奏。跳蕩着的,愛和尋找。也許,真的,每一天都是一首詩,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星……單單是憑着朗財的語言和感覺,還有她的生存的態度和激情,就想像得出詩人情侶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生活中無需關照柴米油????。日常的對話也總是充滿了詩意。每一個毛孔散發着的桂冠氣息。多麽美麗。而關鍵是,他們有愛。沒有愛怎麽能走進一個房間?在一張床上,那便是詩人的理想。想蝌蚪一定是愛她的丈夫的。可能還有崇拜。崇拜他隨時奔涌的詩篇。但是有一天,聽朋友說,這愛可能是已慢慢改變了顔色。變得灰暗。像一種枯燥麻木的理論。愛在歲月中的悄悄流逝之於男人一或者並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但之於女人,便形同毀滅。這可能就是詩人的妻子之所以執著於死亡。
我不知道這其中還有什麽艱忍麯折撕心裂肺的故事。但是有一天,當兩個人的房間裏衹剩下蝌蚪一個人時,她竟然選擇了死。勇士般的選擇。勇敢的心。還有什麽比死更可怕的嗎?蝌蚪所面臨的那一場人生的災難一定是比死更令她恐懼的,她無法逾越,所以,她寧可死。踏上赴死之旅。用輕的災難結束那更為沉重的。從此不再感受那可能更讓她痛苦的人生。
不知道是蝌蚪蓄謀已久還是她突發奇想。但總之,她的精神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或者已經崩潰。還不知道她是想結束她丈夫的負擔,還是想用死亡來抗議和復仇。但總之,當她一個人獨自在傢的時候,她便割破了她的手腕。讓血流出來。不知道那一割是不是會很疼。
傢中沒有人。
衹有一個或者聯斯底裏或者心靜如水的女人。她要獨自面對死亡。這難道不是比死亡本身更殘忍,更冷酷無情的嗎?
朋友說,蝌蚪以被發現的時候,她的血已經流盡了。一個弱小女人的身體中,又能有多少血?但是,那血也足可以從她傢的門縫裏緩緩地流出去。倘若幸運,能夠為鄰人所發現,也許蝌蚪今天還會在雜志上不斷發表着她的如詩如畫般的文字。但是,蝌蚪是存心要結束了。是决意要死亡的。她去意已定。她願意用永恆的平靜去換那一生不盡的煩惱。朋友說,她是有心要在死前掩蓋這死亡的事實的。她很沉着。於是她睡在一床厚厚的棉被裏。為的是那絲絲縷縷團團片片雲一般的雪白棉絮能吸盡從她身體裏血管中流出的血。死而不被人知。她是何等地聰慧。她這樣精心為自己安排着死亡的程序。之冷靜,之殘忍。那樣對着自己。是真的去死。不想有任何生還的可能。她塗抹掉一切生命的希望。仿佛那生命不是她的。不是一粒子彈(蝌蚪的時代很難找到子彈),不是安眠藥,也不是一段繩索。她是那麽清醒。要死。要死得快。還要表面上看上去的體面而端莊。後來果然,當蝌蚪被發現的時候,果然的端莊而美麗。她的臉很寧靜。一種天堂的感覺。衹是有點蒼白。但蒼白會使女人更美麗。她是完整的。沒有一絲痛苦的感覺。在血流盡的時候,昏迷,然後停止呼吸。用溫熱的水,洗去周身的血污。她是那麽潔淨。黑的頭髮。衹有手腕上一個小小的傷口。但那傷口因為沒有了血的流動,也很快就愈合了。
如同睡去。
這樣的死亡可能真是美麗的?
不知道是什麽力量使蝌蚪能夠如此面對死亡。通常人們會乞求於宗教。相信來世。相信天堂比陸地更美好。而蝌昱就是蝌蚪自己的宗教。她的生之苦痛。她的對於生命的超越。
掀開被子。多麽可怕。沉甸甸的。那絲絲縷縷雪白的棉絮中果然浸滿了鮮紅的血。那血可能還是熱的。它們滔滔汨汨地流到蝌蚪的體外來溫暖她,撫慰她。那浸滿了蝌蚪血和生命的棉被。那麽沉甸甸的。甜絲絲的一陣陣溫暖的威腥。
蝌蚪是喚不醒了。她的蒼白的身體變得很輕。為什麽?她究竟遇到了什麽?
我不認識則以。當然也不知道在她的生活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是這選擇了死亡的女人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一個很疼痛的烙印。留下永恆的傷痕。那麽英勇。任着性情。還有率真。還有她的那篇那麽好的小說。就足夠了。你還需要知道什麽?
記得當時因為小說的作者是這樣死去,我便格外小心地把發有她作品的那本雜志保留了起來。一年一年地。隨我輾轉。但有時越是精心安放的東西,你會越是找不到。也許是我們老了;也許是蝌蚪那單純美麗的死,早已被我們後來紛繁而沉重的人生經歷所掩埋。但是,想為蝌蚪寫一點什麽的心卻始終沒死。也不曾麻木。衹是不知溫為什麽一直拖到了今天。而今天,又再也讀不到蝌蚪的書了,也再也讀不到她文字背後的那循環往復的心情了。
則則便是這樣的一位女性。她是當感情出現危機,或是感覺到某種危機的時候,寧可用生命和血去賭的那種文人。以生的結束,為代價,去,殉情。這樣的女人在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多了。她為什麽衹將自己的生命奇生於男人的生命之上?她不是也很有才華能寫出絶唱一般的小說嗎?她不是在死的創意上也很有想你力和創造力嗎?不,呢料不是這樣的女人。她太關心她的心靈了,她也太敏感太脆弱太受那些莫名其妙的先鋒詩歌的影響了。所以她知道,誰有用生命創造出來的藝術纔是更燦爛輝煌更驚心動魄更感天動地的。那便是呢料。一個自殺的女人,詩人的妻子。她也寫詩。用自己的生命。因為她寫得很少,她死的時候還很年輕,她於是慢慢地被人遺忘。無足輕重。但是我們看重她。我們便永遠記住了她。
蝌蚪是匯入詩人之死中的一朵美麗而蒼白的花。
我們寫小說。不敢寫詩。不知道寫詩的人為什麽總是自殺。多麽可怕。這是個怎樣的群落?他們在想些什麽?是什麽在壓迫着他們?他們為什麽不尊重生命?又為什麽,偏要把女人也拉進來?
另外的一個女人叫謝燁。雷米。那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像童後一樣像火光一樣美麗的愛情故事。她是被她的詩人丈夫用斧頭砍死的。然後那個詩人自殺。懸在樹上。在奄奄一息的妻子旁。詩人的死一點也不美好。那大概就是瘋狂的男人的死了。有人為他辯解,說他的死也是他承擔責任的一種方法。在激流島上。也流着血。當直升飛機趕來救她的時候,謝燁還活着。可能很疼。那一處一處的斧痕。流失者生命。海還是不悔死在顧城的手下。曾經有愛。她殘存的意識中可能還思念着她被收養在當地土著人傢中的兒子小木耳。她是那麽愛他,遺憾沒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兒子在一起。直升飛機前來救助的聲音變得急切而陵俄。謝燁還是死了。在滿身的創痛中。那便是生命和事件的意義。沒有別的解釋。不知道小木耳今年幾歲了。更不知他是不是想媽媽。為什麽要奪走一個孩子的媽媽?又為什麽,謝燁要在她曾經深愛的男人斧下喪命。
愛和仇恨。
恨一個人才想着去殺他。
如果是因為愛一個人呢?像奧賽羅?
愛的時候,可以說寧可為愛去死;但冷漠了下來呢?當情感被疏離着,你會心甘情願為一個已經不再愛的人去死嗎?
是的,很一個纔會去殺他。還有自私。還有那歇斯底裏的占有欲和統治欲。還有,希特勒式的,屠殺。那麽殘忍的。謝燁不是牲畜。而是個柔弱的女人。
也是一直想為謝燁寫點什麽。在很多的場會很多的文章裏,謝燁衹被稱作是顧城的妻子。記得聽見那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是在早晨。我停下了手裏的事情,睜大了眼睛,不知所措。顧城?為什麽?那時候我衹知道顧城,不知這世間還有一個叫謝燁的女人。但是,這個女人死了。
也是在事發以後纔讀了謝燁的散文。還有《英兒》中雷米寫的那一部分。覺得那一部分是最好的。是超越了煞有介事故作深沉的顧城。顧城的死使他擺脫了刑事的責任,這是一個男人的無奈和狡猾。不認識謝燁,但讀她的文字時卻被她深深打動了。那時候謝燁已經死了。那是她死前的訴說。於是為着一個已經死去的女人生前的悲哀流淚。想着媽媽因為爸爸不能忍受孩子而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別人的傢。儘管別人是善良的,也儘管,媽媽是愛爸爸的,媽媽依然是悲傷的。謝燁說,她是怎樣一天一天地盼望着能早日見到她的兒子;謝燁講,她是怎樣滿懷着激動和喜悅,穿過市場,去探望她心上的那個小寶貝。
讀謝燁的心情時謝燁已經死了。想着木耳從此沒有了媽媽,就禁不住滿心的傷悲。
謝燁作為女人為什麽要承受那麽多?她要承受着一個桂冠詩人的鬍思亂想,又要忍受一個魔鬼丈夫的鬍作非為。要把英兒接來激流島;要騰出房子來讓他們相愛;要撫慰丈夫在語言不通的國度內的失落;要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還要忍痛割捨親生的骨肉。還有什麽?不能在丈夫的情人走後也走;不能去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歡樂和自由。
不。謝燁為什麽不能反抗?謝燁為什麽不能在丈夫愛上別的女人之後也愛上別的男人?謝燁為什麽不能把日夜思念的兒子留在身邊?又為什麽非要忍辱負重地陪伴一個偉大的天才一個神病患者,一生?那麽謝燁自己呢?她的獨立的人格呢?她的那些如泣如訴如詩如畫的散文呢?
有人說,謝燁是因着顧城在黑夜裏的閃爍而閃爍的。他們說,沒有顧城,謝燁能有她作為詩人妻子的世界周遊和無限風光嗎?他們進而說,沒有顧城殺了謝燁,謝燁的死又怎麽會如此凄豔絶美,萬古流芳。
這纔是謝燁真正的悲哀。
所以她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什麽是魚?什麽又是熊掌?
但是畢竟,謝燁愛上了顧城。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一個天才。一個瘋子。一個自私的男人。謝燁纔會在她不該凋謝的時候過早地凋謝了。鞠躬。謝幕。從此關上了生命的門。
在剛剛得知那場瘋狂的殺戮時,果然震驚。那時候,光環還籠罩在顧城的頭頂,以為殺了妻和自己,是詩人最浪漫英勇悲劇性的選擇。他把殘毀滅給世人看的,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愛和生命。但是,詩人可以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但不應該不尊重別人的。他殺謝燁是因為謝燁是他自己的,是他的附屬物。世間沒有了他自己,當然也不該再有謝燁。他死前是清醒的。他之所以要把自己活生生地吊在樹上,他是急匆匆地這樣做的,沒有生路,因為他先已經殺了謝燁。他不想再聽世人的討伐。
但梵·高是更偉大的藝術傢。他殺的不是棄他而去的妓女,而是他自己的耳朵。他不尊重的衹是自己。他把割下來的耳朵送給那女人,無非是想表示他對那個女人的依戀,和他的非凡的勇氣。他判的是自己,疼痛的也是自己。不知道耳朵是否表達了梵·高的心情。梵·高在太陽落山之時,去追尋那最後一抹金黃。在麥地裏,他拔論結束的,也是自己,他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儘管他也是瘋子,也是天才,也是藝術傢,也留下了真正的不朽之作。他纔是真正的高貴真正的有教養真正地尊重他人尊重女人。顧城,他怎麽能和梵·高比呢?
然後報紙上又說,顧城和謝燁爭吵。他們的吵聲驚天動地,從激流島一直到德國。德國的寧行的小街。那是因為早就沒有了和諧的心情。那是因為生活中布滿了太深的創痛。衹是,謝燁為什麽不能背叛?既然是,顧城已背叛了千百次。桂冠詩人的詩中放射着絢麗的現代光彩,而他的骨子裏為什麽卻要如一具古老陰暗的僵屍般將女人套牢?
仇恨便是這樣流淌着。
但詩人卻說,黑夜結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怎樣的光明?
他們也許一直在期待黎明。但長夜漫漫,最終吞噬了他們亮麗的期待。
魔鬼梅菲斯特說:被拒之戀,如王身地獄之火中。我真想知道是否還有比這更令人憤怒和詛咒的。
於是,在不能控製自己的詩人那裏,悲劇便發生了。犧牲者當然首先是女人。
還有一位詩人。在德文郡。他是英國當代最有聲望的作傢之一,一代桂冠詩人特德·休斯,在與癌癥鬥爭了一年半後,於一九九八年歲末,終於安詳地在他德文郡的寓所中辭世。
又一個詩人死了。他的死令人哀悼。但更加今文壇震動的是,當休斯得知自己生命將盡的時候,他終於說眼自己在一九九八年初出版了他最後的一本詩集《生日信札》。為了紀念他的第一個妻子、來自美國的西爾維婭·普拉斯。西爾維婭死於自殺。又是一個詩人的妻子。這是休斯沉默了35年之後的一次特殊的訴說。這是一本休斯希望去世前出版的書。他認為這也是他個人一件重要的事情。
美麗的西爾維婭。
而詩人為什麽沉默?
詩人的妻子一九六三年去世以後,休斯所面對的一直是人們對他的批評。人們指責他在妻子最需要精神支持時,卻對她漠然相對,甚至嚮她施加壓力,移情別戀,以至身處異國他鄉連推一的親人都對她冷酷的西爾維婭,最終把她美麗的頭顱伸嚮了煤氣的管道。
一個詩人的妻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
於是,學者們站出來批判休斯。他們之所以義憤填膺,是因為他們所痛失的不是一位普通的詩人的妻子而是一位美麗的女詩人。西爾維婭從美國來到劍橋。在一次聚會上與休斯相識。相識了也許就相愛了。那時候休斯是一位36歲成熟成功又風流們說的男人。他有過誘人的皇傢空軍和寫詩的浪漫經歷。他當然也就愛上了那個來自美國的異常美麗也異常聰慧的女孩。四個月後,他們便結婚,自願踏上了生命的另一段里程。他們一定曾經很相愛。第二年休斯出版的第一本詩集《雨中雄鷹》使他名聲大震。名聲是什麽?薩特說,是招來仇視;伍爾芙則說,名聲是虛無的,然而卻很耗時。於是休斯在耗時的名聲中穿行。不知道他們將那種狂熱的愛的階段持續了多久?兩年或者三年?亦不知休斯是何時迷戀起另一個女人阿西婭·維威爾的。但總之,七年之後,西爾維婭死了。她無法承受一個詩人的狂想和浪漫(儘管她自己也是個詩人),也沒有勇氣面對用生命去愛着的那個男人的移情別戀。反正,西爾維婭不想再作詩人的妻子了。她便死了。用死結束了艱辛和疲憊的金色年華。
據說西爾維婭的死給休斯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使他在對前妻的懷念中陷入了無盡的苦痛。他可能依然深愛着西爾維婭。他可能並不希望西爾維婭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可能便是懷着這樣的一種欠疚的自責的悲傷的心境又娶了阿西婭為妻。而這樣的心境很可能又使那個可憐的阿西婭處在另一種苦痛和壓力中。詩人的懺梅和苦難使詩人的生活陷在了無窮的睏擾中。那是西爾維婭的影子是西爾維婭不散的靈魂。結果是更加可怕的。6年之後,休斯的第二個妻子竟也以同樣的方式,用煤氣結束了她不幸的生活,還帶去了她同休斯的剛剛兩歲的無辜女兒。
這便是詩人的生活。在不盡的惡性循環中,他仿佛再也走不出女人的陰影。他總是不能夠有一個善始善終的愛。他的妻子們總是以死來報復他要扶他。又是5年之後,當休斯開始回首往事的時候,他終於以兩個妻子和一個女兒這三條生命的代價,摘取了皇室所授予他的擁有無限風光和榮譽的桂冠詩人的稱號。那稱號中是血。是早早就匆匆亡失了的生命。是他的親人們。是已經融於他的血液積澱於他的心底的那一份刻骨銘心的慘痛。不知道休斯在接受那一份榮譽時,心裏是不是很沉重。
但是終於,《生日信札》出版了。它很快便成為了一本在國際上暢銷的書,因為那是一本自傳性質的一個詩人對另一個詩人的懷戀。這本書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令人痛恨的男人的看法,或者是,寬恕了他原諒了他,因為他們讀到了這個一直沉默的男人的那顆並不輕鬆的心。
《生日信札》說,休斯是想念西爾維婭的。他自責。因而生活得並不快活。這可能也導致了休斯第二次婚姻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個妻子的死於非命。阿西婭和可愛的女兒是他為西爾維妞所付出的代價。他一直是愛西爾維婭的。他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對西爾維婭的愛,直到,他大限將至的時刻,他得知要隨西爾維婭而去……
英國版的《生回信札》的封面很素樸。一片迷亂的樹叢。細碎的茫然的樹葉。一點一點的光最後消失在陰影中。然後黑暗到來。特德·休斯的名字高於並且大於詩集的名字。休斯纔是最重要的,不論他想說和要說的是什麽,哪怕是幾十年深理心底的隱秘。沒有中文版。這是一本我很想談很想讀的書,為着一個男人的愛和他的美麗的仔梅。然而,又一項可怕的榮譽在休斯去世幾天前又降臨於他的病榻。《生日信札》獲得了英國奬額最高的福沃德詩歌奬。就這樣,一個詩人真誠的愛和懺悔又被金錢出賣了。休斯,他是不幸的。
這麽多的篇幅。要講的,就是詩人的妻子。她們的愛。和死亡。
選擇詩人的妻子來描述這樣的一種死亡現象和這樣的一群女人,也許並不大衆,但卻是人生的經典。這些特別的女人。她們為什麽總是死於非命?讀讀那些生命的詩行。蝌蚪的雷米的西爾維妞的,也許還有阿西婭。愛着。如歌般的。她們崇拜。在詩歌的領域裏。但,能生産出這般美麗詩行的詩人又哪一個不是拜倫的堂·璜。堂·璜纔是永恆的經典。不斷地去愛。愛永不終止。但詩人喜新厭舊。那是人類的陋習。法典一般的。詩人稱之為浪漫。沒有浪漫,就沒有詩也沒有詩人。所以,詩人要浪漫地寫詩,也要浪漫地去愛女人。新歡是新詩的底藴。為了詩,詩人衹好去匹處追尋新鮮的刺激、從一張床到另一張床。把所有陳舊的愛踩在腳下。詩人的桂冠便是由女人的眼淚和血堆積而成的。還有本不堅硬的生命。而你,如果你下定决心真要嫁給詩人。你便要,如承受歡樂一般地,也能承受詩人的本質可能會帶給你的苦難。暗無天日的。漫長的。動蕩不安的。被遺棄的。沒有永恆。女人就像是不斷輪回的四季。但桂冠詩人的心是不能改變的。那麽,你真有足夠的勇氣和準備去作詩人的妻子嗎?犧牲着。用你們的生命和血滋養着一段一段不朽的詩行。
因為想尋到男人的本質,所以去研究這些詩人。這些典型中的典型。將男人表演得淋漓盡致。去讀他們的詩,去瞭解他們的愛和生活,便會知道,詩句是多麽騙人的轉瞬即逝的武器。但是它卻俘獲了你。你是心甘情願被俘獲的。又心甘情願地,被屈辱。被丟棄。流血。終至死於非命。儘管,那死亡是那麽地凄豔而美麗。
詩人的妻子們啊!
讀叔本華的《論死亡》。一篇很長很長的文章。幾次坐下來。耐着性子。讀它。他說,死亡是給予哲學靈感的守護神和它的美神。多麽絶妙精深。死亡真有那麽美麗嗎?他說,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哲學的定義是“死亡的準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死亡的問題,哲學恐怕也就不成其為哲學了。
那麽,哲學也是黑色的了?
多麽玄奧。那是叔本華和蘇格拉底的饒舌。死亡是什麽?不是哲學中的可供揮棲筆墨和施展才華的話題。不。不是。死亡是痛徹的,是很難於直面的,是一個可感可觸的生命的活生生的亡失。
在八十年代,有一個叫蝌蚪的女詩人。我並不認識她,衹是曾經在一本當時很先鋒的雜志上讀到過她的一篇小說。那麽好。語言和感覺。印象極深。儘管小說的內容我已忘卻,但是那種好的感覺卻至今記憶猶新。那還是一個人們肯於坐下來讀小說的時代。記住了蝌蚪這個名字。後來這名字被畫上黑框。顯然這是她的筆名。她的真名一定不叫蝌蚪。但蝌蚪顯然更令人矚目。那是一些小的生命。在清澈透明的水中。醜小鴨一般的柔軟易損。搖着尾巴在水中遊動着的黑色。黑色的小點點。在春天。為什麽又是黑色。將所有的生命結束在柔弱而稚嫩的黑色時期。還沒有長大。長大之後的另一種形象。所以蝌蚪决意不長大。
是先讀了蝌蚪的作品。是剛剛讀過,便聽說了一個生命亡失的故事。有朋友說,蝌蚪死了。心便驟然間沉了下去,那種絲絲縷縷的疼痛不間斷地持續了很多天。是因為,讀過蝌蚪的文字。相信她倘若繼續寫下去,蛻變的時候,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女作傢。怎麽會那麽不在乎自己的天賦?疼痛還因為另一個原因,那便是她的死。她的割腕。她的自覺結束生命旅程的决心和絶望。
其實死並不容易。
可能是蝌蚪的旅程太艱辛。她覺得她脆弱的意志已無力承擔。據說她是嫁給了一個當年也很先鋒的詩人,在夜空中尋找着星星的安慰,和那一首一首的遙遠詩行。她於是便把她的生命也附麗於這個詩人的生命上。不知道那會是一種怎樣浪漫的結合。詩的韻律和節奏。跳蕩着的,愛和尋找。也許,真的,每一天都是一首詩,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星……單單是憑着朗財的語言和感覺,還有她的生存的態度和激情,就想像得出詩人情侶的生活會是怎樣的。生活中無需關照柴米油????。日常的對話也總是充滿了詩意。每一個毛孔散發着的桂冠氣息。多麽美麗。而關鍵是,他們有愛。沒有愛怎麽能走進一個房間?在一張床上,那便是詩人的理想。想蝌蚪一定是愛她的丈夫的。可能還有崇拜。崇拜他隨時奔涌的詩篇。但是有一天,聽朋友說,這愛可能是已慢慢改變了顔色。變得灰暗。像一種枯燥麻木的理論。愛在歲月中的悄悄流逝之於男人一或者並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但之於女人,便形同毀滅。這可能就是詩人的妻子之所以執著於死亡。
我不知道這其中還有什麽艱忍麯折撕心裂肺的故事。但是有一天,當兩個人的房間裏衹剩下蝌蚪一個人時,她竟然選擇了死。勇士般的選擇。勇敢的心。還有什麽比死更可怕的嗎?蝌蚪所面臨的那一場人生的災難一定是比死更令她恐懼的,她無法逾越,所以,她寧可死。踏上赴死之旅。用輕的災難結束那更為沉重的。從此不再感受那可能更讓她痛苦的人生。
不知道是蝌蚪蓄謀已久還是她突發奇想。但總之,她的精神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或者已經崩潰。還不知道她是想結束她丈夫的負擔,還是想用死亡來抗議和復仇。但總之,當她一個人獨自在傢的時候,她便割破了她的手腕。讓血流出來。不知道那一割是不是會很疼。
傢中沒有人。
衹有一個或者聯斯底裏或者心靜如水的女人。她要獨自面對死亡。這難道不是比死亡本身更殘忍,更冷酷無情的嗎?
朋友說,蝌蚪以被發現的時候,她的血已經流盡了。一個弱小女人的身體中,又能有多少血?但是,那血也足可以從她傢的門縫裏緩緩地流出去。倘若幸運,能夠為鄰人所發現,也許蝌蚪今天還會在雜志上不斷發表着她的如詩如畫般的文字。但是,蝌蚪是存心要結束了。是决意要死亡的。她去意已定。她願意用永恆的平靜去換那一生不盡的煩惱。朋友說,她是有心要在死前掩蓋這死亡的事實的。她很沉着。於是她睡在一床厚厚的棉被裏。為的是那絲絲縷縷團團片片雲一般的雪白棉絮能吸盡從她身體裏血管中流出的血。死而不被人知。她是何等地聰慧。她這樣精心為自己安排着死亡的程序。之冷靜,之殘忍。那樣對着自己。是真的去死。不想有任何生還的可能。她塗抹掉一切生命的希望。仿佛那生命不是她的。不是一粒子彈(蝌蚪的時代很難找到子彈),不是安眠藥,也不是一段繩索。她是那麽清醒。要死。要死得快。還要表面上看上去的體面而端莊。後來果然,當蝌蚪被發現的時候,果然的端莊而美麗。她的臉很寧靜。一種天堂的感覺。衹是有點蒼白。但蒼白會使女人更美麗。她是完整的。沒有一絲痛苦的感覺。在血流盡的時候,昏迷,然後停止呼吸。用溫熱的水,洗去周身的血污。她是那麽潔淨。黑的頭髮。衹有手腕上一個小小的傷口。但那傷口因為沒有了血的流動,也很快就愈合了。
如同睡去。
這樣的死亡可能真是美麗的?
不知道是什麽力量使蝌蚪能夠如此面對死亡。通常人們會乞求於宗教。相信來世。相信天堂比陸地更美好。而蝌昱就是蝌蚪自己的宗教。她的生之苦痛。她的對於生命的超越。
掀開被子。多麽可怕。沉甸甸的。那絲絲縷縷雪白的棉絮中果然浸滿了鮮紅的血。那血可能還是熱的。它們滔滔汨汨地流到蝌蚪的體外來溫暖她,撫慰她。那浸滿了蝌蚪血和生命的棉被。那麽沉甸甸的。甜絲絲的一陣陣溫暖的威腥。
蝌蚪是喚不醒了。她的蒼白的身體變得很輕。為什麽?她究竟遇到了什麽?
我不認識則以。當然也不知道在她的生活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是這選擇了死亡的女人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一個很疼痛的烙印。留下永恆的傷痕。那麽英勇。任着性情。還有率真。還有她的那篇那麽好的小說。就足夠了。你還需要知道什麽?
記得當時因為小說的作者是這樣死去,我便格外小心地把發有她作品的那本雜志保留了起來。一年一年地。隨我輾轉。但有時越是精心安放的東西,你會越是找不到。也許是我們老了;也許是蝌蚪那單純美麗的死,早已被我們後來紛繁而沉重的人生經歷所掩埋。但是,想為蝌蚪寫一點什麽的心卻始終沒死。也不曾麻木。衹是不知溫為什麽一直拖到了今天。而今天,又再也讀不到蝌蚪的書了,也再也讀不到她文字背後的那循環往復的心情了。
則則便是這樣的一位女性。她是當感情出現危機,或是感覺到某種危機的時候,寧可用生命和血去賭的那種文人。以生的結束,為代價,去,殉情。這樣的女人在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多了。她為什麽衹將自己的生命奇生於男人的生命之上?她不是也很有才華能寫出絶唱一般的小說嗎?她不是在死的創意上也很有想你力和創造力嗎?不,呢料不是這樣的女人。她太關心她的心靈了,她也太敏感太脆弱太受那些莫名其妙的先鋒詩歌的影響了。所以她知道,誰有用生命創造出來的藝術纔是更燦爛輝煌更驚心動魄更感天動地的。那便是呢料。一個自殺的女人,詩人的妻子。她也寫詩。用自己的生命。因為她寫得很少,她死的時候還很年輕,她於是慢慢地被人遺忘。無足輕重。但是我們看重她。我們便永遠記住了她。
蝌蚪是匯入詩人之死中的一朵美麗而蒼白的花。
我們寫小說。不敢寫詩。不知道寫詩的人為什麽總是自殺。多麽可怕。這是個怎樣的群落?他們在想些什麽?是什麽在壓迫着他們?他們為什麽不尊重生命?又為什麽,偏要把女人也拉進來?
另外的一個女人叫謝燁。雷米。那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像童後一樣像火光一樣美麗的愛情故事。她是被她的詩人丈夫用斧頭砍死的。然後那個詩人自殺。懸在樹上。在奄奄一息的妻子旁。詩人的死一點也不美好。那大概就是瘋狂的男人的死了。有人為他辯解,說他的死也是他承擔責任的一種方法。在激流島上。也流着血。當直升飛機趕來救她的時候,謝燁還活着。可能很疼。那一處一處的斧痕。流失者生命。海還是不悔死在顧城的手下。曾經有愛。她殘存的意識中可能還思念着她被收養在當地土著人傢中的兒子小木耳。她是那麽愛他,遺憾沒能有更多的時間和兒子在一起。直升飛機前來救助的聲音變得急切而陵俄。謝燁還是死了。在滿身的創痛中。那便是生命和事件的意義。沒有別的解釋。不知道小木耳今年幾歲了。更不知他是不是想媽媽。為什麽要奪走一個孩子的媽媽?又為什麽,謝燁要在她曾經深愛的男人斧下喪命。
愛和仇恨。
恨一個人才想着去殺他。
如果是因為愛一個人呢?像奧賽羅?
愛的時候,可以說寧可為愛去死;但冷漠了下來呢?當情感被疏離着,你會心甘情願為一個已經不再愛的人去死嗎?
是的,很一個纔會去殺他。還有自私。還有那歇斯底裏的占有欲和統治欲。還有,希特勒式的,屠殺。那麽殘忍的。謝燁不是牲畜。而是個柔弱的女人。
也是一直想為謝燁寫點什麽。在很多的場會很多的文章裏,謝燁衹被稱作是顧城的妻子。記得聽見那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是在早晨。我停下了手裏的事情,睜大了眼睛,不知所措。顧城?為什麽?那時候我衹知道顧城,不知這世間還有一個叫謝燁的女人。但是,這個女人死了。
也是在事發以後纔讀了謝燁的散文。還有《英兒》中雷米寫的那一部分。覺得那一部分是最好的。是超越了煞有介事故作深沉的顧城。顧城的死使他擺脫了刑事的責任,這是一個男人的無奈和狡猾。不認識謝燁,但讀她的文字時卻被她深深打動了。那時候謝燁已經死了。那是她死前的訴說。於是為着一個已經死去的女人生前的悲哀流淚。想着媽媽因為爸爸不能忍受孩子而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別人的傢。儘管別人是善良的,也儘管,媽媽是愛爸爸的,媽媽依然是悲傷的。謝燁說,她是怎樣一天一天地盼望着能早日見到她的兒子;謝燁講,她是怎樣滿懷着激動和喜悅,穿過市場,去探望她心上的那個小寶貝。
讀謝燁的心情時謝燁已經死了。想着木耳從此沒有了媽媽,就禁不住滿心的傷悲。
謝燁作為女人為什麽要承受那麽多?她要承受着一個桂冠詩人的鬍思亂想,又要忍受一個魔鬼丈夫的鬍作非為。要把英兒接來激流島;要騰出房子來讓他們相愛;要撫慰丈夫在語言不通的國度內的失落;要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還要忍痛割捨親生的骨肉。還有什麽?不能在丈夫的情人走後也走;不能去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歡樂和自由。
不。謝燁為什麽不能反抗?謝燁為什麽不能在丈夫愛上別的女人之後也愛上別的男人?謝燁為什麽不能把日夜思念的兒子留在身邊?又為什麽非要忍辱負重地陪伴一個偉大的天才一個神病患者,一生?那麽謝燁自己呢?她的獨立的人格呢?她的那些如泣如訴如詩如畫的散文呢?
有人說,謝燁是因着顧城在黑夜裏的閃爍而閃爍的。他們說,沒有顧城,謝燁能有她作為詩人妻子的世界周遊和無限風光嗎?他們進而說,沒有顧城殺了謝燁,謝燁的死又怎麽會如此凄豔絶美,萬古流芳。
這纔是謝燁真正的悲哀。
所以她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什麽是魚?什麽又是熊掌?
但是畢竟,謝燁愛上了顧城。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一個天才。一個瘋子。一個自私的男人。謝燁纔會在她不該凋謝的時候過早地凋謝了。鞠躬。謝幕。從此關上了生命的門。
在剛剛得知那場瘋狂的殺戮時,果然震驚。那時候,光環還籠罩在顧城的頭頂,以為殺了妻和自己,是詩人最浪漫英勇悲劇性的選擇。他把殘毀滅給世人看的,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愛和生命。但是,詩人可以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但不應該不尊重別人的。他殺謝燁是因為謝燁是他自己的,是他的附屬物。世間沒有了他自己,當然也不該再有謝燁。他死前是清醒的。他之所以要把自己活生生地吊在樹上,他是急匆匆地這樣做的,沒有生路,因為他先已經殺了謝燁。他不想再聽世人的討伐。
但梵·高是更偉大的藝術傢。他殺的不是棄他而去的妓女,而是他自己的耳朵。他不尊重的衹是自己。他把割下來的耳朵送給那女人,無非是想表示他對那個女人的依戀,和他的非凡的勇氣。他判的是自己,疼痛的也是自己。不知道耳朵是否表達了梵·高的心情。梵·高在太陽落山之時,去追尋那最後一抹金黃。在麥地裏,他拔論結束的,也是自己,他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儘管他也是瘋子,也是天才,也是藝術傢,也留下了真正的不朽之作。他纔是真正的高貴真正的有教養真正地尊重他人尊重女人。顧城,他怎麽能和梵·高比呢?
然後報紙上又說,顧城和謝燁爭吵。他們的吵聲驚天動地,從激流島一直到德國。德國的寧行的小街。那是因為早就沒有了和諧的心情。那是因為生活中布滿了太深的創痛。衹是,謝燁為什麽不能背叛?既然是,顧城已背叛了千百次。桂冠詩人的詩中放射着絢麗的現代光彩,而他的骨子裏為什麽卻要如一具古老陰暗的僵屍般將女人套牢?
仇恨便是這樣流淌着。
但詩人卻說,黑夜結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怎樣的光明?
他們也許一直在期待黎明。但長夜漫漫,最終吞噬了他們亮麗的期待。
魔鬼梅菲斯特說:被拒之戀,如王身地獄之火中。我真想知道是否還有比這更令人憤怒和詛咒的。
於是,在不能控製自己的詩人那裏,悲劇便發生了。犧牲者當然首先是女人。
還有一位詩人。在德文郡。他是英國當代最有聲望的作傢之一,一代桂冠詩人特德·休斯,在與癌癥鬥爭了一年半後,於一九九八年歲末,終於安詳地在他德文郡的寓所中辭世。
又一個詩人死了。他的死令人哀悼。但更加今文壇震動的是,當休斯得知自己生命將盡的時候,他終於說眼自己在一九九八年初出版了他最後的一本詩集《生日信札》。為了紀念他的第一個妻子、來自美國的西爾維婭·普拉斯。西爾維婭死於自殺。又是一個詩人的妻子。這是休斯沉默了35年之後的一次特殊的訴說。這是一本休斯希望去世前出版的書。他認為這也是他個人一件重要的事情。
美麗的西爾維婭。
而詩人為什麽沉默?
詩人的妻子一九六三年去世以後,休斯所面對的一直是人們對他的批評。人們指責他在妻子最需要精神支持時,卻對她漠然相對,甚至嚮她施加壓力,移情別戀,以至身處異國他鄉連推一的親人都對她冷酷的西爾維婭,最終把她美麗的頭顱伸嚮了煤氣的管道。
一個詩人的妻子就這樣結束了自己。
於是,學者們站出來批判休斯。他們之所以義憤填膺,是因為他們所痛失的不是一位普通的詩人的妻子而是一位美麗的女詩人。西爾維婭從美國來到劍橋。在一次聚會上與休斯相識。相識了也許就相愛了。那時候休斯是一位36歲成熟成功又風流們說的男人。他有過誘人的皇傢空軍和寫詩的浪漫經歷。他當然也就愛上了那個來自美國的異常美麗也異常聰慧的女孩。四個月後,他們便結婚,自願踏上了生命的另一段里程。他們一定曾經很相愛。第二年休斯出版的第一本詩集《雨中雄鷹》使他名聲大震。名聲是什麽?薩特說,是招來仇視;伍爾芙則說,名聲是虛無的,然而卻很耗時。於是休斯在耗時的名聲中穿行。不知道他們將那種狂熱的愛的階段持續了多久?兩年或者三年?亦不知休斯是何時迷戀起另一個女人阿西婭·維威爾的。但總之,七年之後,西爾維婭死了。她無法承受一個詩人的狂想和浪漫(儘管她自己也是個詩人),也沒有勇氣面對用生命去愛着的那個男人的移情別戀。反正,西爾維婭不想再作詩人的妻子了。她便死了。用死結束了艱辛和疲憊的金色年華。
據說西爾維婭的死給休斯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使他在對前妻的懷念中陷入了無盡的苦痛。他可能依然深愛着西爾維婭。他可能並不希望西爾維婭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可能便是懷着這樣的一種欠疚的自責的悲傷的心境又娶了阿西婭為妻。而這樣的心境很可能又使那個可憐的阿西婭處在另一種苦痛和壓力中。詩人的懺梅和苦難使詩人的生活陷在了無窮的睏擾中。那是西爾維婭的影子是西爾維婭不散的靈魂。結果是更加可怕的。6年之後,休斯的第二個妻子竟也以同樣的方式,用煤氣結束了她不幸的生活,還帶去了她同休斯的剛剛兩歲的無辜女兒。
這便是詩人的生活。在不盡的惡性循環中,他仿佛再也走不出女人的陰影。他總是不能夠有一個善始善終的愛。他的妻子們總是以死來報復他要扶他。又是5年之後,當休斯開始回首往事的時候,他終於以兩個妻子和一個女兒這三條生命的代價,摘取了皇室所授予他的擁有無限風光和榮譽的桂冠詩人的稱號。那稱號中是血。是早早就匆匆亡失了的生命。是他的親人們。是已經融於他的血液積澱於他的心底的那一份刻骨銘心的慘痛。不知道休斯在接受那一份榮譽時,心裏是不是很沉重。
但是終於,《生日信札》出版了。它很快便成為了一本在國際上暢銷的書,因為那是一本自傳性質的一個詩人對另一個詩人的懷戀。這本書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令人痛恨的男人的看法,或者是,寬恕了他原諒了他,因為他們讀到了這個一直沉默的男人的那顆並不輕鬆的心。
《生日信札》說,休斯是想念西爾維婭的。他自責。因而生活得並不快活。這可能也導致了休斯第二次婚姻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個妻子的死於非命。阿西婭和可愛的女兒是他為西爾維妞所付出的代價。他一直是愛西爾維婭的。他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對西爾維婭的愛,直到,他大限將至的時刻,他得知要隨西爾維婭而去……
英國版的《生回信札》的封面很素樸。一片迷亂的樹叢。細碎的茫然的樹葉。一點一點的光最後消失在陰影中。然後黑暗到來。特德·休斯的名字高於並且大於詩集的名字。休斯纔是最重要的,不論他想說和要說的是什麽,哪怕是幾十年深理心底的隱秘。沒有中文版。這是一本我很想談很想讀的書,為着一個男人的愛和他的美麗的仔梅。然而,又一項可怕的榮譽在休斯去世幾天前又降臨於他的病榻。《生日信札》獲得了英國奬額最高的福沃德詩歌奬。就這樣,一個詩人真誠的愛和懺悔又被金錢出賣了。休斯,他是不幸的。
這麽多的篇幅。要講的,就是詩人的妻子。她們的愛。和死亡。
選擇詩人的妻子來描述這樣的一種死亡現象和這樣的一群女人,也許並不大衆,但卻是人生的經典。這些特別的女人。她們為什麽總是死於非命?讀讀那些生命的詩行。蝌蚪的雷米的西爾維妞的,也許還有阿西婭。愛着。如歌般的。她們崇拜。在詩歌的領域裏。但,能生産出這般美麗詩行的詩人又哪一個不是拜倫的堂·璜。堂·璜纔是永恆的經典。不斷地去愛。愛永不終止。但詩人喜新厭舊。那是人類的陋習。法典一般的。詩人稱之為浪漫。沒有浪漫,就沒有詩也沒有詩人。所以,詩人要浪漫地寫詩,也要浪漫地去愛女人。新歡是新詩的底藴。為了詩,詩人衹好去匹處追尋新鮮的刺激、從一張床到另一張床。把所有陳舊的愛踩在腳下。詩人的桂冠便是由女人的眼淚和血堆積而成的。還有本不堅硬的生命。而你,如果你下定决心真要嫁給詩人。你便要,如承受歡樂一般地,也能承受詩人的本質可能會帶給你的苦難。暗無天日的。漫長的。動蕩不安的。被遺棄的。沒有永恆。女人就像是不斷輪回的四季。但桂冠詩人的心是不能改變的。那麽,你真有足夠的勇氣和準備去作詩人的妻子嗎?犧牲着。用你們的生命和血滋養着一段一段不朽的詩行。
因為想尋到男人的本質,所以去研究這些詩人。這些典型中的典型。將男人表演得淋漓盡致。去讀他們的詩,去瞭解他們的愛和生活,便會知道,詩句是多麽騙人的轉瞬即逝的武器。但是它卻俘獲了你。你是心甘情願被俘獲的。又心甘情願地,被屈辱。被丟棄。流血。終至死於非命。儘管,那死亡是那麽地凄豔而美麗。
詩人的妻子們啊!
那個男人在一天天地引誘着我。
女人是對她的新男朋友說這些的。因為她覺得她的新男朋友是個完全可以信任的人。但是儘管如此,她在信任的人的面前還是心存了一絲的保留。她把這小小的狡猾的把戲當作了女人的某種自我保護的措施。她知道,即或是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也還是應當允許各自有一些隱秘的。這就像一種看不見的隔離層,把你的心保護起來。為此,女人並沒有全盤托出她愛着那個畫傢時所懷的那種種細微的感覺和感情。也沒有讓她的新男朋友讀到她為過往的那一段愛情寫過的所有的詩。
她說,我不知道在遇到你之後,我為什麽還要回到他那裏。是一種慣性。還沒有結束。我們彼此的傢中還都存着對方的很多東西。要取回。就那樣。又見面了。接吻。然後可想而知。本來就是那樣。那個男人並不知道我遇到了你。更不知道其實一切全都結束了。我已經作出了選擇。
可你還是上了他的床。她的新男朋友說。
女人說,是的。衹有一次。我欺騙了他。
然後女人面對着她的新男朋友。說我會告訴你我們交往的幾乎所有細節。離開他的是我而不是他。他很軟弱。這其實就是我不再愛他的全部理由。你想想看,一個女人怎麽能忍受一個懦弱的男人呢?那樣女人會很纍。
女人說當初是因為她看到了那個男人的畫兒,纔陡然對那個男人心生迷戀的。那時候她並不認識他。她不記得他們第一次見面是什麽時候又是怎樣的‘情景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總之他們終於認識了。她說了她在不認識地之前看到畫展上他的那些畫作時是怎樣被震撼的感覺。特別是那個美麗憂鬱的女提琴手那一幅。真是太完美了。
她說他們的愛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大概衹有一年多一點,但這一年中她經歷的是一場藝術的人生。波瀾起伏。做愛起源於他提出要為她畫一幅畫兒。後來證明那幅畫兒畫得並不好。他把她的那張臉畫得很像他自己。女人認為這是他的一次最想成功最想表達愛情的失敗。女人的臉是柔和的。但畫中的女入很剛毅。所以她至今不喜歡他全力投入的那幅畫。她不知這是不是他們最終會分手的一個潛在的原因。
他找藉口。因為他是畫傢地有得天獨厚的畫傢的手段。別的男人能任意要求女人脫掉衣服嗎?但是他能。他說他要拍一些她的照片。他說他這樣才能在她不在的時候畫好那幅畫兒。他說去脫吧。他要求她。他還說你不要把這想像成別的什麽骯髒的行為。這是藝術。一個美麗的人體。上天造你的時候並沒有遮蓋你。那麽你還有什麽可羞澀的呢?藝術是最神聖純潔也是最美的。沒有邪念。更不會有欲望。一切藝術以外的東西都不會有。想一想吧。我們是朋友。而我是個畫傢。或者,幹脆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模特……
在一間堆滿了畫框畫布的沒有遮擋的房子裏。
那是個初鼕,天氣很冷。
那時候她確實很迷戀他的藝術。
後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一直用畫傢與模特之間的關係來掩飾他們中間剛剛萌生的對彼此的愛和崇拜。男人的職業要求他們把各種人體當作傢常便飯。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用眼睛觸摸着那些人體,他覺得他對那些女人作早就沒有感覺也沒有欲望的衝動了。但是這一次不同。這一次他要觸摸的是一個能深刻理解他所有作品的女人。他崇拜這樣的女人。他對她産生的堪稱深途的感情是發自肺腑的。於是他毫不猶豫。他終於在她脫掉衣眼的那一霎那擁有了她。
他們從此相親相愛。
女人以為她終於擁有了幸福,但是有一天,那畫傢終於躲躲閃閃地暗示了女人,他們可能不會有未來。
女人說,你不是並沒有結婚嗎?或者,你並不真的愛我?
男人終於在吞吞吐吐之間說出了他難以啓齒的那些話。是因為,還有一個女人。一個模特。她不想離開他。她並且威脅他。要斷了他的前程。
你的前程竟會斷送在一個女模特的手中嗎?這是個什麽樣的女人,讓你這麽恐懼,以至於你可以放棄咱們的愛?
是正常的交易以外的什麽東西,被他占有了。男人說。他用錢換來的是女模特的身體。但是在某個時刻某種特殊的衝動中,他又沒有付錢而占有了那個身體。
你們這種人總是這樣對待你們的模特的嗎?
不,全然不是這樣。我說過我早已經麻木了,但那一次很特殊。
那咱們的這一次是不是也算很特殊?
不,咱們不一樣。我愛你。這你是知道的。
付錢給她就是了。很難嗎?
不,不是錢的問題。如果是純粹的性交易,她當時就可以要我的錢。她說她衹做藝術的交易,不做身體的。她還說不付錢的那一部分屬於愛。而愛和性都應當是純粹的。所以……
所以你就怕她了。你的女模特就像是一個哲學家,你是不是也愛她?
畫傢說,讓我們慢慢地來。我真的愛你,甚至是崇拜你。但你畢竟是後來的女人。在你之前,畢竟我與她之間的關係很和諧。
男人很快洗出了他為女人拍攝的那些照片。裸體和不裸體的,但總之女人當時的神態很憂鬱。他們有了愛。他們甚至剛剛又做了愛。但女人確實很憂鬱。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表情,她好像從那時起就對她和畫傢的愛情充滿了懷疑和恐懼。那是她當時不明確知道但卻又預感到的。還有另一個她看不見卻左右着他們的女人。那衹是一個巨大的背景。
後來那些照片成為了永恆。那是些值得永恆的照片。完全是黑白的。不夠清晰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朦朦朧朧的。可能用了廢舊的藥水。是畫傢自己衝洗的。一張又一張。那些照片堪稱絶唱。照片上是她。每一張都是她。各種各樣的姿態。她的那雙莫名其妙的無望的眼睛。深陷着。那條白色的裙子。幾乎半裸的身體。她的修長的手臂。手。頸項。裸着的肩膀。後來他把這些全都用到他的那幅巨大的畫中去了。畫中的那個女人的肩也是裸露的。她張大無望的眼睛。而她的眼睛已經不像她。還有手襞。她的手臂從來就沒有那麽堅硬。就是那麽柔軟地,垂下來。後來她終於發現畫中的女人之所以不再像她,最關鍵的,就是他抽走了她身體中的所有的柔和的部分。那就面目全非了。難道因為是創作而不是臨摹就可以任意改變她嗎?她原本裸露着的乳房也被莫名其妙地遮掩了起來。用她的腿。腿上是那條長長的充滿了詩意和皺褶的白色的裙子。然而讓她更不能容忍的是,畫傢竟然把他自己也加進了這幅畫中。他不僅走了進來而且他竟然是裸體的。在女人的身後,一絲不挂。那個畫傢自己。那黑色的一團,還有糾纏在枯藤上的手臂。肌肉。青春的欲望和身體。是畫傢自己。衝動。所以坐在前面的女人睜大驚恐萬狀的眼睛。直視着前方。她最終也不能解釋她同身後的那個裸體的男人究竟是一種什麽關係。是一種強烈而美好的願望?還是畫傢過分自戀的傾嚮?
然而這還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一天那個男人匆匆跑來把所有她的照片還給了她。不是畫畫兒需要嗎?他說他不想讓她看見。她是誰?那個女模特?你不是說和她分手了嗎?不不不。可能問題更嚴重。畫傢說他很害怕。但又不願把她牽扯進去。接下來肯定會是一連串的惡心。無端的。女人可能被傷害。這是畫傢顯然不願看到的。所以他對女人說,他近期不會再到她傢中來了,也不要女人去找他。而他所做的這一切,其實都衹是為了保護她。
女人更加地莫名其妙也更加地惶惑。
後來她終於弄清了那幅畫中的女人為什麽不再像她,是因為畫傢沒有了她的照片沒有了那些原始的資料。他衹能記住她無望的神態,卻忘了她那滿身滿臉的柔和。
女人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在漫長的阻隔和等待中,女人想念着男人,而這想念日益地強烈。然而她把握着自己。哪怕是幾次走到畫傢的門口,她都抑製着滿心的渴望沒有去找他。直到有一天,那個畫傢終於又推開了她隨時隨地嚮他敞開的門。
男人說,我都知道了。我們結束吧。
女人莫名其妙。一頭露水。你知道了什麽?怎麽回事?
你。
是的。我怎麽啦?
還有和你上過床的那些男人。見鬼去吧。全都結束了。
就因為我和別的男人上過床?
是的。她瞭解了你的一切。
她是誰?那個模特?她在調查我?誰給她的權力?
又是誰給你的權力?讓你跟那些鬼男人上床?
難道你不知道嗎?我告訴過你。一切都發生在你來之前。我自己對你說過的。還要我解釋什麽?
但這次是從她的嘴裏說出……
你就在乎了?
因為她是外人。外人都知道了我是在跟一個婊子做愛……
那你過去睡來睡去的那些女人就不是婊子?你的那個女模特就不是婊子?
我不一樣。我是男人。
男妓在這世界上也多的是。你看不見嗎?男妓和婊子有什麽區別?男妓不過是換女人罷了。就像是婊子換男人。
女人開始在房間裏憤怒地走來走去,見什麽就摔什麽,砸什麽,踢什麽。
滾!你給我滾出去!我是婊子。可你當初怎麽沒看出我是婊子。滾吧。去找你的女偵探睡覺去吧?她是誰?她為什麽要這樣羞辱你?她還要把你怎樣?
男人哭。
哭的男人。他說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沒有力量。他說,是她開出了一張你過去所有私人生活的清單。最後一個男人就是我。她說她要把這張清單撒得滿天飛。她還說,惟一的拯救辦法,是我們分開……我愛你。這你是知道的。可我們衹有分開了。
男人繼續哭着。仿佛他是個受了驚嚇的可憐的小男孩兒。
女人問,是不是又和那個模特睡覺了?
男人說,那是妥協的必要條件。
女人問,好嗎?還和從前一樣?
男人說,有時候是一樣的。特別是要用它來交換什麽的時候。那意義甚至比跟愛的女人做愛的意義還要大,還要深刻。他希望女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他未來的路還很長。
你究竟在和她交換着什麽?
男人沉默。
這個女人究竟是誰?你為什麽要對她言聽計從?她在你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麽角色?她真的就那麽重要嗎?
男人依然沉默。
那麽好吧。女人說,咱們總是在白天做愛。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女人說着推開了窗子。緊接着,她就把男人寫給她的所有的信,那些男人為她拍的照片,還有男人為她畫的油畫統統地扔到了窗外。女人說,是的,是該收場了。信紙和照片在半空中飄散着。降落。女人知道那纔是男人員最恐懼的。後來男人果然跑了出去。在藍天白雲之下滿心驚恐地去搶救那些所謂的證據。
後來畫傢就開始穿梭在兩個女人之間。他最終誰也不能捨棄。因為他愛藍天白雲之下的這個女人,他對她的愛是發自肺腑的。他是痛下决心之後纔使自己留在這個和別的男人睡過覺的女人身邊的。他覺得自己很寬容很無私。他是要剋服重重心理的障礙的。他是要作出犧牲的,所以他在女人身邊變得嚴然君王。
女人不知道在人和人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為什麽總是交換的關係。便是從那一日起,她的身體儘管還在接納着那個畫傢,但已經對他心生厭倦。她覺出了纍。覺出了疲勞。身體與心靈的共同的疲勞。她知道這就快結束了,衹是還有點不習慣,還有點去意彷惶。
然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女人和那個女模特同時出現在一個晚會上。她們彼此看見。她們都覺得並不陌生。女人記起那個漂亮的女人就是畫傢的那幅令她震驚的畫中的女提琴手。但是那女人並不知道她就是畫傢背後的那個令他恐懼的女人。
女人很欣喜。女人說我見過你,就在他的畫中。那幅畫兒是那麽完美。
女人提到了畫傢的名字。她沒有看到那個女人臉上掠過的那一絲輕衊的微笑。
是的,我也見到過你。也是在他的畫兒中。
女人開始警覺起來。
你知道嗎?他又開始和我做愛了。
女模特坐在了女人的對面。問她,真的想放棄他了嗎?他確實是個懦弱的男人。但是你必須承認他有才華。所以我想我們可能還都需要他。
女人沒有說不。也沒有說她確實已準備放棄。她變得平靜。她給予女模特的是那種真正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因為她還沒有真正想好。因為她的許諾將會决定所有人的命運。可能也還因為她的新男朋友還沒有走過她的生活。
你如果真能放棄,我就能和他結婚了。他已經看出了你的冷漠。他很痛苦。你是欲擒放縱,還是和他虛與周旋呢?
女人很冷靜地看着那個女模特。這時候女模特抽起了煙,並故意在煙霧的後面輕視地看着對面的女人。她說我並不是等閑之輩。我也不是沒有錢。我在樂團。是首席小提琴手。我有很多到國外去演奏的機會,但是我沒有去,我願意在這個小城市的樂團中舉足輕重。是因為他看了我的演出纔决定來為我畫像的。他迷戀我。迷戀我的琴聲和我高雅神秘的容貌。我們達成了協議。他為了能擁有我的形象而給我錢。很多的錢。我們的這幅畫兒畫了很多天。每個白天我都會來他的畫室,晚上,他就會走進音樂廳來感受我的演出。他偶爾也會突然出現在排練場上。他說要想畫好我就必須時時刻刻追蹤我。他鍥而不捨。有時候演出結束之後,我們也會回到畫室再畫上幾個小時。他很興奮。那種感覺你是知道的。當然後來,他和我都不再能滿足畫框和椅子,不能滿足琴弦,和那條拖地的黑絲絨長裙,不能滿足我們之間的那拘謹和距離了。其實那時候我們已經很熟悉。我們這種幹藝術的其實並不必瞭解太多。我們的藝術就是我們的為人、追求和歷史。這點你也應該懂。當然我們也都共同希望能有一幅裸體的女人的畫像把我們拉緊。我想,趁着我還年輕還有美麗的容貌和身體。就這樣。有一天。在黑暗中。我脫掉了那件黑色的長裙。很冷。身體像魚一樣光滑。他便走了過來。他是不由自主的。我攔住了他。我說再做一個交易吧。你在聽嗎?你知道他說了什麽?他說他有的是錢。他的錢足夠付我上床的。可是我說我不是妓女。我也不出賣生殖器。我的身體用錢是買下來的。你猜他說什麽?他說,我給你我的畫兒。畫兒是藝術。那時候他將讓你震驚的那幅我的肖像視作他的生命。但是他還是忍痛把這幅畫送給了我。為了用生命交換生命。相信嗎?我們從此就相愛了。還想聽他為什麽不想也不能離開我嗎?他送我的那幅畫我很快就轉手賣給了一位能欣賞我拉琴的非常非常富有的外國人。我得到的是好幾萬美金。這就奠定了他的畫兒在國際上銷售的價格。起價便很高。我有很多能買得起他的畫兒的朋友。他們喜歡他的畫兒。願意出大價錢。包括為你畫的那一幅。他說他不賣。但遲早我會說服他。這就是我們之間的聯繫。床上的,藝術的,還有商業的。我們合作得很好。我們兩個人都發了財。衹有和他上床不要錢。但這是本錢,是基礎。否則一切將不復存在。你還想知道什麽呢?我認為上床衹和愛相關。我愛他。還有,演奏那些大師的作品時,我是嚴肅的,也是聖潔的。知道了這些,你難道還不願放棄他嗎?
女人站起來,說,我要走了。
女模特擋住她,說,給一個答復。
沒有。女人說,我還沒有想好。
那他可能會名譽掃地,一敗塗地。你還會要這樣的一個男人嗎?
女人說,你就那麽壞嗎?那麽,一旦他真的一敗塗地,你還會要地嗎?
女模特想了想,然後說,要。
那就試試。要一個失敗的男人。也許纔是真愛。
女人離開了女模特。她不管男人是不是會名譽掃地,一既不振。她有點意氣用事地繼續同那個畫傢來往。任憑在那幅巨大的畫面上睜大眼睛與赤裸的畫傢同臺登場。那也是一重快樂。好像衹有今天而沒有明天。她沒有對畫傢說她已經瞭解了他的全部。也沒有說她在與他上床的時候已心生倦意,心灰意懶。她眼看着那個脆弱的男人怎樣一步一步地又被她奪了回來。衹要她努力。他果然越來越多地衹同她一個人做愛。她確信,他們已經到了分不開的地步。他們不會分開了。他們甚至就要結婚了。
但是,那怯懦、反復是有過的。
也是女人不能忘記的。
畫傢以為所有的陰影都將被驅除,他必得鼓起勇氣,同自己真正愛的女人在一起。他做了很多。很多關於愛的。看上去他們相戀如初。但是女人是知道的。一切的確已經結束了。
後來,她像逃離瘟疫一樣的,一遇到她的新男朋友,就立刻掙脫了畫傢的懷抱。她對她的新男朋友說,我一直在等你。就等着你來了。不是因為你。而是過去的那些早就不可能了。因此,她不想讓她的新男朋友有什麽負疚感。她想也許是她這樣的女入太殘酷了。是她在毀滅着美麗,可能也毀滅了那個她確曾愛過的畫傢。
僅僅是因為這個男人曾經的軟弱。
對女人來說,男人的軟弱是不能原諒也無法忍受的。
女人想幸好她的新男朋友是一個敢愛敢恨的男人。女人還想,在那樣的時刻嚮她走來的男人不論是誰,衹要他是個響當當硬梆梆的男子漢。衹要他是堅強的。
女人是對她的新男朋友說這些的。因為她覺得她的新男朋友是個完全可以信任的人。但是儘管如此,她在信任的人的面前還是心存了一絲的保留。她把這小小的狡猾的把戲當作了女人的某種自我保護的措施。她知道,即或是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也還是應當允許各自有一些隱秘的。這就像一種看不見的隔離層,把你的心保護起來。為此,女人並沒有全盤托出她愛着那個畫傢時所懷的那種種細微的感覺和感情。也沒有讓她的新男朋友讀到她為過往的那一段愛情寫過的所有的詩。
她說,我不知道在遇到你之後,我為什麽還要回到他那裏。是一種慣性。還沒有結束。我們彼此的傢中還都存着對方的很多東西。要取回。就那樣。又見面了。接吻。然後可想而知。本來就是那樣。那個男人並不知道我遇到了你。更不知道其實一切全都結束了。我已經作出了選擇。
可你還是上了他的床。她的新男朋友說。
女人說,是的。衹有一次。我欺騙了他。
然後女人面對着她的新男朋友。說我會告訴你我們交往的幾乎所有細節。離開他的是我而不是他。他很軟弱。這其實就是我不再愛他的全部理由。你想想看,一個女人怎麽能忍受一個懦弱的男人呢?那樣女人會很纍。
女人說當初是因為她看到了那個男人的畫兒,纔陡然對那個男人心生迷戀的。那時候她並不認識他。她不記得他們第一次見面是什麽時候又是怎樣的‘情景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總之他們終於認識了。她說了她在不認識地之前看到畫展上他的那些畫作時是怎樣被震撼的感覺。特別是那個美麗憂鬱的女提琴手那一幅。真是太完美了。
她說他們的愛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大概衹有一年多一點,但這一年中她經歷的是一場藝術的人生。波瀾起伏。做愛起源於他提出要為她畫一幅畫兒。後來證明那幅畫兒畫得並不好。他把她的那張臉畫得很像他自己。女人認為這是他的一次最想成功最想表達愛情的失敗。女人的臉是柔和的。但畫中的女入很剛毅。所以她至今不喜歡他全力投入的那幅畫。她不知這是不是他們最終會分手的一個潛在的原因。
他找藉口。因為他是畫傢地有得天獨厚的畫傢的手段。別的男人能任意要求女人脫掉衣服嗎?但是他能。他說他要拍一些她的照片。他說他這樣才能在她不在的時候畫好那幅畫兒。他說去脫吧。他要求她。他還說你不要把這想像成別的什麽骯髒的行為。這是藝術。一個美麗的人體。上天造你的時候並沒有遮蓋你。那麽你還有什麽可羞澀的呢?藝術是最神聖純潔也是最美的。沒有邪念。更不會有欲望。一切藝術以外的東西都不會有。想一想吧。我們是朋友。而我是個畫傢。或者,幹脆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模特……
在一間堆滿了畫框畫布的沒有遮擋的房子裏。
那是個初鼕,天氣很冷。
那時候她確實很迷戀他的藝術。
後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一直用畫傢與模特之間的關係來掩飾他們中間剛剛萌生的對彼此的愛和崇拜。男人的職業要求他們把各種人體當作傢常便飯。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用眼睛觸摸着那些人體,他覺得他對那些女人作早就沒有感覺也沒有欲望的衝動了。但是這一次不同。這一次他要觸摸的是一個能深刻理解他所有作品的女人。他崇拜這樣的女人。他對她産生的堪稱深途的感情是發自肺腑的。於是他毫不猶豫。他終於在她脫掉衣眼的那一霎那擁有了她。
他們從此相親相愛。
女人以為她終於擁有了幸福,但是有一天,那畫傢終於躲躲閃閃地暗示了女人,他們可能不會有未來。
女人說,你不是並沒有結婚嗎?或者,你並不真的愛我?
男人終於在吞吞吐吐之間說出了他難以啓齒的那些話。是因為,還有一個女人。一個模特。她不想離開他。她並且威脅他。要斷了他的前程。
你的前程竟會斷送在一個女模特的手中嗎?這是個什麽樣的女人,讓你這麽恐懼,以至於你可以放棄咱們的愛?
是正常的交易以外的什麽東西,被他占有了。男人說。他用錢換來的是女模特的身體。但是在某個時刻某種特殊的衝動中,他又沒有付錢而占有了那個身體。
你們這種人總是這樣對待你們的模特的嗎?
不,全然不是這樣。我說過我早已經麻木了,但那一次很特殊。
那咱們的這一次是不是也算很特殊?
不,咱們不一樣。我愛你。這你是知道的。
付錢給她就是了。很難嗎?
不,不是錢的問題。如果是純粹的性交易,她當時就可以要我的錢。她說她衹做藝術的交易,不做身體的。她還說不付錢的那一部分屬於愛。而愛和性都應當是純粹的。所以……
所以你就怕她了。你的女模特就像是一個哲學家,你是不是也愛她?
畫傢說,讓我們慢慢地來。我真的愛你,甚至是崇拜你。但你畢竟是後來的女人。在你之前,畢竟我與她之間的關係很和諧。
男人很快洗出了他為女人拍攝的那些照片。裸體和不裸體的,但總之女人當時的神態很憂鬱。他們有了愛。他們甚至剛剛又做了愛。但女人確實很憂鬱。那是一種非常真實的表情,她好像從那時起就對她和畫傢的愛情充滿了懷疑和恐懼。那是她當時不明確知道但卻又預感到的。還有另一個她看不見卻左右着他們的女人。那衹是一個巨大的背景。
後來那些照片成為了永恆。那是些值得永恆的照片。完全是黑白的。不夠清晰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朦朦朧朧的。可能用了廢舊的藥水。是畫傢自己衝洗的。一張又一張。那些照片堪稱絶唱。照片上是她。每一張都是她。各種各樣的姿態。她的那雙莫名其妙的無望的眼睛。深陷着。那條白色的裙子。幾乎半裸的身體。她的修長的手臂。手。頸項。裸着的肩膀。後來他把這些全都用到他的那幅巨大的畫中去了。畫中的那個女人的肩也是裸露的。她張大無望的眼睛。而她的眼睛已經不像她。還有手襞。她的手臂從來就沒有那麽堅硬。就是那麽柔軟地,垂下來。後來她終於發現畫中的女人之所以不再像她,最關鍵的,就是他抽走了她身體中的所有的柔和的部分。那就面目全非了。難道因為是創作而不是臨摹就可以任意改變她嗎?她原本裸露着的乳房也被莫名其妙地遮掩了起來。用她的腿。腿上是那條長長的充滿了詩意和皺褶的白色的裙子。然而讓她更不能容忍的是,畫傢竟然把他自己也加進了這幅畫中。他不僅走了進來而且他竟然是裸體的。在女人的身後,一絲不挂。那個畫傢自己。那黑色的一團,還有糾纏在枯藤上的手臂。肌肉。青春的欲望和身體。是畫傢自己。衝動。所以坐在前面的女人睜大驚恐萬狀的眼睛。直視着前方。她最終也不能解釋她同身後的那個裸體的男人究竟是一種什麽關係。是一種強烈而美好的願望?還是畫傢過分自戀的傾嚮?
然而這還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一天那個男人匆匆跑來把所有她的照片還給了她。不是畫畫兒需要嗎?他說他不想讓她看見。她是誰?那個女模特?你不是說和她分手了嗎?不不不。可能問題更嚴重。畫傢說他很害怕。但又不願把她牽扯進去。接下來肯定會是一連串的惡心。無端的。女人可能被傷害。這是畫傢顯然不願看到的。所以他對女人說,他近期不會再到她傢中來了,也不要女人去找他。而他所做的這一切,其實都衹是為了保護她。
女人更加地莫名其妙也更加地惶惑。
後來她終於弄清了那幅畫中的女人為什麽不再像她,是因為畫傢沒有了她的照片沒有了那些原始的資料。他衹能記住她無望的神態,卻忘了她那滿身滿臉的柔和。
女人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在漫長的阻隔和等待中,女人想念着男人,而這想念日益地強烈。然而她把握着自己。哪怕是幾次走到畫傢的門口,她都抑製着滿心的渴望沒有去找他。直到有一天,那個畫傢終於又推開了她隨時隨地嚮他敞開的門。
男人說,我都知道了。我們結束吧。
女人莫名其妙。一頭露水。你知道了什麽?怎麽回事?
你。
是的。我怎麽啦?
還有和你上過床的那些男人。見鬼去吧。全都結束了。
就因為我和別的男人上過床?
是的。她瞭解了你的一切。
她是誰?那個模特?她在調查我?誰給她的權力?
又是誰給你的權力?讓你跟那些鬼男人上床?
難道你不知道嗎?我告訴過你。一切都發生在你來之前。我自己對你說過的。還要我解釋什麽?
但這次是從她的嘴裏說出……
你就在乎了?
因為她是外人。外人都知道了我是在跟一個婊子做愛……
那你過去睡來睡去的那些女人就不是婊子?你的那個女模特就不是婊子?
我不一樣。我是男人。
男妓在這世界上也多的是。你看不見嗎?男妓和婊子有什麽區別?男妓不過是換女人罷了。就像是婊子換男人。
女人開始在房間裏憤怒地走來走去,見什麽就摔什麽,砸什麽,踢什麽。
滾!你給我滾出去!我是婊子。可你當初怎麽沒看出我是婊子。滾吧。去找你的女偵探睡覺去吧?她是誰?她為什麽要這樣羞辱你?她還要把你怎樣?
男人哭。
哭的男人。他說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他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沒有力量。他說,是她開出了一張你過去所有私人生活的清單。最後一個男人就是我。她說她要把這張清單撒得滿天飛。她還說,惟一的拯救辦法,是我們分開……我愛你。這你是知道的。可我們衹有分開了。
男人繼續哭着。仿佛他是個受了驚嚇的可憐的小男孩兒。
女人問,是不是又和那個模特睡覺了?
男人說,那是妥協的必要條件。
女人問,好嗎?還和從前一樣?
男人說,有時候是一樣的。特別是要用它來交換什麽的時候。那意義甚至比跟愛的女人做愛的意義還要大,還要深刻。他希望女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他未來的路還很長。
你究竟在和她交換着什麽?
男人沉默。
這個女人究竟是誰?你為什麽要對她言聽計從?她在你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什麽角色?她真的就那麽重要嗎?
男人依然沉默。
那麽好吧。女人說,咱們總是在白天做愛。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女人說着推開了窗子。緊接着,她就把男人寫給她的所有的信,那些男人為她拍的照片,還有男人為她畫的油畫統統地扔到了窗外。女人說,是的,是該收場了。信紙和照片在半空中飄散着。降落。女人知道那纔是男人員最恐懼的。後來男人果然跑了出去。在藍天白雲之下滿心驚恐地去搶救那些所謂的證據。
後來畫傢就開始穿梭在兩個女人之間。他最終誰也不能捨棄。因為他愛藍天白雲之下的這個女人,他對她的愛是發自肺腑的。他是痛下决心之後纔使自己留在這個和別的男人睡過覺的女人身邊的。他覺得自己很寬容很無私。他是要剋服重重心理的障礙的。他是要作出犧牲的,所以他在女人身邊變得嚴然君王。
女人不知道在人和人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為什麽總是交換的關係。便是從那一日起,她的身體儘管還在接納着那個畫傢,但已經對他心生厭倦。她覺出了纍。覺出了疲勞。身體與心靈的共同的疲勞。她知道這就快結束了,衹是還有點不習慣,還有點去意彷惶。
然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女人和那個女模特同時出現在一個晚會上。她們彼此看見。她們都覺得並不陌生。女人記起那個漂亮的女人就是畫傢的那幅令她震驚的畫中的女提琴手。但是那女人並不知道她就是畫傢背後的那個令他恐懼的女人。
女人很欣喜。女人說我見過你,就在他的畫中。那幅畫兒是那麽完美。
女人提到了畫傢的名字。她沒有看到那個女人臉上掠過的那一絲輕衊的微笑。
是的,我也見到過你。也是在他的畫兒中。
女人開始警覺起來。
你知道嗎?他又開始和我做愛了。
女模特坐在了女人的對面。問她,真的想放棄他了嗎?他確實是個懦弱的男人。但是你必須承認他有才華。所以我想我們可能還都需要他。
女人沒有說不。也沒有說她確實已準備放棄。她變得平靜。她給予女模特的是那種真正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因為她還沒有真正想好。因為她的許諾將會决定所有人的命運。可能也還因為她的新男朋友還沒有走過她的生活。
你如果真能放棄,我就能和他結婚了。他已經看出了你的冷漠。他很痛苦。你是欲擒放縱,還是和他虛與周旋呢?
女人很冷靜地看着那個女模特。這時候女模特抽起了煙,並故意在煙霧的後面輕視地看着對面的女人。她說我並不是等閑之輩。我也不是沒有錢。我在樂團。是首席小提琴手。我有很多到國外去演奏的機會,但是我沒有去,我願意在這個小城市的樂團中舉足輕重。是因為他看了我的演出纔决定來為我畫像的。他迷戀我。迷戀我的琴聲和我高雅神秘的容貌。我們達成了協議。他為了能擁有我的形象而給我錢。很多的錢。我們的這幅畫兒畫了很多天。每個白天我都會來他的畫室,晚上,他就會走進音樂廳來感受我的演出。他偶爾也會突然出現在排練場上。他說要想畫好我就必須時時刻刻追蹤我。他鍥而不捨。有時候演出結束之後,我們也會回到畫室再畫上幾個小時。他很興奮。那種感覺你是知道的。當然後來,他和我都不再能滿足畫框和椅子,不能滿足琴弦,和那條拖地的黑絲絨長裙,不能滿足我們之間的那拘謹和距離了。其實那時候我們已經很熟悉。我們這種幹藝術的其實並不必瞭解太多。我們的藝術就是我們的為人、追求和歷史。這點你也應該懂。當然我們也都共同希望能有一幅裸體的女人的畫像把我們拉緊。我想,趁着我還年輕還有美麗的容貌和身體。就這樣。有一天。在黑暗中。我脫掉了那件黑色的長裙。很冷。身體像魚一樣光滑。他便走了過來。他是不由自主的。我攔住了他。我說再做一個交易吧。你在聽嗎?你知道他說了什麽?他說他有的是錢。他的錢足夠付我上床的。可是我說我不是妓女。我也不出賣生殖器。我的身體用錢是買下來的。你猜他說什麽?他說,我給你我的畫兒。畫兒是藝術。那時候他將讓你震驚的那幅我的肖像視作他的生命。但是他還是忍痛把這幅畫送給了我。為了用生命交換生命。相信嗎?我們從此就相愛了。還想聽他為什麽不想也不能離開我嗎?他送我的那幅畫我很快就轉手賣給了一位能欣賞我拉琴的非常非常富有的外國人。我得到的是好幾萬美金。這就奠定了他的畫兒在國際上銷售的價格。起價便很高。我有很多能買得起他的畫兒的朋友。他們喜歡他的畫兒。願意出大價錢。包括為你畫的那一幅。他說他不賣。但遲早我會說服他。這就是我們之間的聯繫。床上的,藝術的,還有商業的。我們合作得很好。我們兩個人都發了財。衹有和他上床不要錢。但這是本錢,是基礎。否則一切將不復存在。你還想知道什麽呢?我認為上床衹和愛相關。我愛他。還有,演奏那些大師的作品時,我是嚴肅的,也是聖潔的。知道了這些,你難道還不願放棄他嗎?
女人站起來,說,我要走了。
女模特擋住她,說,給一個答復。
沒有。女人說,我還沒有想好。
那他可能會名譽掃地,一敗塗地。你還會要這樣的一個男人嗎?
女人說,你就那麽壞嗎?那麽,一旦他真的一敗塗地,你還會要地嗎?
女模特想了想,然後說,要。
那就試試。要一個失敗的男人。也許纔是真愛。
女人離開了女模特。她不管男人是不是會名譽掃地,一既不振。她有點意氣用事地繼續同那個畫傢來往。任憑在那幅巨大的畫面上睜大眼睛與赤裸的畫傢同臺登場。那也是一重快樂。好像衹有今天而沒有明天。她沒有對畫傢說她已經瞭解了他的全部。也沒有說她在與他上床的時候已心生倦意,心灰意懶。她眼看着那個脆弱的男人怎樣一步一步地又被她奪了回來。衹要她努力。他果然越來越多地衹同她一個人做愛。她確信,他們已經到了分不開的地步。他們不會分開了。他們甚至就要結婚了。
但是,那怯懦、反復是有過的。
也是女人不能忘記的。
畫傢以為所有的陰影都將被驅除,他必得鼓起勇氣,同自己真正愛的女人在一起。他做了很多。很多關於愛的。看上去他們相戀如初。但是女人是知道的。一切的確已經結束了。
後來,她像逃離瘟疫一樣的,一遇到她的新男朋友,就立刻掙脫了畫傢的懷抱。她對她的新男朋友說,我一直在等你。就等着你來了。不是因為你。而是過去的那些早就不可能了。因此,她不想讓她的新男朋友有什麽負疚感。她想也許是她這樣的女入太殘酷了。是她在毀滅着美麗,可能也毀滅了那個她確曾愛過的畫傢。
僅僅是因為這個男人曾經的軟弱。
對女人來說,男人的軟弱是不能原諒也無法忍受的。
女人想幸好她的新男朋友是一個敢愛敢恨的男人。女人還想,在那樣的時刻嚮她走來的男人不論是誰,衹要他是個響當當硬梆梆的男子漢。衹要他是堅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