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军事类>> 吳起 Wu Qi   中國 China   战国初   (前440年前381年)
《吳子兵法》輯佚
  主要論述了戰爭觀問題.該篇既反對持衆好戰,也反對重修德,而廢弛武備.它認為衹有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才能使國傢強盛.
  〈圖國〉篇發展了孫武的"兵貴勝,不貴久"的思想
  〈料敵〉篇主要講述如何判斷敵情,因敵製勝的問題.
  〈治兵〉篇主要論述如何治軍,指出戰爭的勝負不是取决與軍隊人數的多少,而是取决與軍隊是否法令嚴明,賞罰必信,打不散,拖不垮.
  〈論將〉篇主要論述將帥的重要和對將帥素質的要求.將帥為全軍的統帥,必須剛柔兼備.將帥必須依靠金鼓,旗幟和禁令,刑罰來治軍和指揮作戰.
  〈應變〉篇闡述了在不同的情況下的應變之術和作戰方法
  〈勵士〉篇主要講述如何激勵士氣.
  
  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著,戰國末年即已流傳。《漢書·藝文志》稱“吳起四十八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載為一捲。今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分上下兩捲。
  《吳子》是在封建制度確立後,戰爭和軍事思想有了顯著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産生的。這時,軍隊成分的改變,鐵兵器和弩的廣泛使用以及騎兵的出現,引起了作戰方式的明顯變化。它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戰爭理論、軍隊建設和作戰指導方面的觀點。
  《吳子》主張“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續古逸叢書》影宋本,下同),把政治和軍事緊密結合起來,所謂“文德”,就是“道、義、禮、仁”,並以此治理軍隊和民衆。認為“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鄰國,則戰已勝矣”,強調軍隊、國傢要和睦。所謂“武備”,就是“安國傢之道,先戒為寶”,必須“簡募良材,以備不虞”。它把戰爭區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采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
  它主張兵不在多,“以治為勝”。治,就是建設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前卻有節,左右應麾,雖絶成陳,雖散成行,……投之所往,天下莫當。”要求選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殺敵立功的人,作為軍隊的骨幹,並“加其爵列”、“厚其父母妻子”;對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異,使“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以發揮各自的特長;按照同鄉同裏編組,同什同伍互相聯保,以對部衆嚴加控製;采取“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的教戰方法,嚴格訓練;明法審令,使“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將領必須與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奬勵有功者,勉勵無功者,撫恤和慰問犧牲將士的傢屬,以恩結士心,使其“樂戰”、“樂死”;要“任賢使能”,選拔文武兼備、剛柔並用、能“率下安衆、怖敵决疑”的人為將。
  它強調料敵用兵,因情擊敵。針對齊、秦、楚、燕、韓、趙六國的政治、地理、民情、軍隊、陣勢等不同特點,提出了不同的作戰方針和戰法。例如:對齊作戰,“必三分之,獵其左右,脅而從之”;對秦作戰,先示之以利,待其士卒失去控製時,再“乘乖獵散,設伏投機”;與楚作戰,則“襲亂其屯,先奪其氣,輕進速退,疲而勞之,勿與爭戰”;同燕作戰,則“觸而迫之,陵而遠之,馳而後之”和“謹我車騎必避之路”;與韓、趙作戰時,則“阻陣而壓之,衆來則拒之,去則追之,以倦其師”。它還強調“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指出有八種情況,不需再卜問吉兇,即可嚮敵進擊,在十三種情況下要“急擊勿疑”,旨在乘隙蹈瑕,不失戰機;又列舉了不需占卜即可决定不與敵作戰的六種情況,要“避之勿疑”。並進一步指出“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它還註重“應變”,提出擊強、擊衆、𠔌戰、水戰、圍城等具體戰法。它最早對養馬和騎戰做了專門的論述。
  《吳子》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有關思想,在歷史上曾與《孫子》齊名,並稱為“孫吳兵法”,因而為歷代兵傢所重視。現有日、英、法、俄等譯本流傳。
《吳子兵法》輯佚
  〈通典.兵典.兵二.法製〉:
  
  吳起教戰法: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塚養,智者為謀士。鄉裏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戰陣,三鼓趣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
  
  〈通典.兵典.兵三.料敵製勝〉:
  
  戰國魏武侯問吳起曰:「兵以何勝?」對曰:「以治為勝。」「不在衆乎?」起曰:「法令不明,賞罰不信,聞鼓不進,聞金不止,雖有百萬之師,何益於用!所為治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前卻有節,左右應麾,雖絶成陣,雖散成行,投之所往,天下莫當。」又曰:「凡敵有不卜而與戰,有不占而避之。疾風大寒,早興冥遷,剖冰濟度;盛夏炎熱,興役無閑,行饑驅渴,務取於遠;師久無糧,士衆怨怒,妖祥疑惑,上不能止;軍資既竭,時多霖註,欲掠無便;師衆不多,地土不利,人馬疾疫;道遠日暮,士卒勞倦,饑未及食,解甲而息;將薄吏輕,士卒無固,三軍數驚,師徒無助;陣而未定,捨而未畢,行阪涉險,半隱半出:諸如此類,擊而勿疑。若土地廣大,人衆富盛;上愛其下,惠施流佈;賞信刑察,發止得時;行陣居列,任賢使能;師徒習教,兵甲
  
  精銳;四鄰有助,大國之援:凡如此類,憚而避之。故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通典.兵典.兵八.避銳〉:
  
  戰國魏武侯問吳起曰:「暴寇卒至,掠吾田野,取吾牛馬,則如之何?」
  
  起曰:「暴寇之來,必精且強。善守勿應,潛伏路傍。暮去必卒,朝乘重裝。驍騎逐擊,勢必莫當。遇我伏內,如雪逢湯。」
  
  〈通典.兵典.兵九.挑戰〉:
  
  戰國魏武侯問吳起曰:「兩軍相當,不知其將,欲擊何如?」起曰:「令賤而勇者,將而擊銳,交合而北,告而勿罰,觀敵進取,一來一起:其政以理。奔北不追,見利不取:此將有謀。若其衆追北,旗幟離亂,自止自行,或縱或橫,貪利務得:凡若此類,將令不行。」
  
  〈通典.兵典.兵十.先據要地及水草〉:
  
  戰國吳子曰:「凡行師越境,必審地形,則知主客之嚮背。地利若不悉知,往必敗矣。故軍有所至,先五十裏內山川形勢,使軍士伺其伏兵,將必自行,視地之勢,因而圖之,知其險易也。」
  
  〈通典.兵典.兵十二.按地形知勝負〉:
  
  戰國魏武侯問吳起曰:「有師甚衆,據險高壘,守以強弩,退如山移,進如風雨,糧食又多,不能長久,則如之何?」
  
  起曰:「車騎步徒,分軍五衢,敵人必惑,莫知所如。敵若堅守,急行閑諜,以觀計謀。彼聽吾說,解軍而去;不聽吾說,吾軍疾戰,勝而勿追,不勝疾歸。或佯北安行,設伏疾鬥,一結其後,一絶其路,兩軍銜枚,或左或右,而襲其處,吾軍交至,必有其利。」
  
  又問曰:「溪𠔌險阻,與敵相逢,彼衆我寡,則如之何?」
  
  起曰:「息而待之,持弓滿弩,且備且慮,亂則擊之勿疑,理則退後隨之。凡過山𠔌丘陵,亟行勿留。高山深𠔌,卒然遇敵,必先鼓噪乘之。」
  
  又問曰:「左右高山,地甚隘狹,卒逢敵人,擊之不敢,去之不得,為之奈何?」
  
  起曰:「此為𠔌戰,勇者雖衆勿用。募吾材士,與敵相當,輕足利刃,以為陣行;分車列騎,退隱四方,且拒且去,乘勢不臧。敵若堅陣,行山列營,應須更圖。」
  
  又問曰:「敵近而薄我,我無道路,我衆甚懼,為之奈何?」
  
  對曰:「為此之術,我衆彼寡,參分而裹之;彼衆我寡,合陣從之。」
  
  又問曰:「若暴寇近薄,驅我馬牛,取我禾稼,為之奈何?」
  
  對曰:「寇暴之至,善守而勿應。彼將暮去,其裝必重,其心必恐,退還務速,必有不屬,追而擊之,其兵必散,雖衆可破也。」
首頁>> 文學>> 军事类>> 吳起 Wu Qi   中國 China   战国初   (前440年前3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