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文学思考>> 史鐵生 Shi Tiesh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1年2010年十二月31日)
寫作四談
  1·我其實未必合適當作傢,衹不過命運把我弄到這一條路上來了。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 ,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後來發現利於此一鐵生,利於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嚮寧靜。
  我的寫作因此與文學關係疏淺,或者竟是無關也可能。我衹是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嘮叨;走得孤單寂寞,四下裏張望;走得怵目驚心,便嚮着不知所終的方向祈禱。我僅僅算是一個寫作者吧,與任何“學”都不沾邊兒。學,是挺講究的東西,尤其需要公認。數學、哲學、美學,還有文學,都不是打打鬧鬧的事。寫作不然,沒那麽多規矩,癡人說夢也可,捕風捉影也行,滿腹狐疑終無所歸都能算數。當然,文責自負。
  
  2·我想,何妨就把“文學”與“寫作”分開,文學留給作傢,寫作單讓給一些不守規矩的尋覓者。文學或有其更為高深廣大的使命,值得仰望,寫作則可平易些個,無辜而落生斯世者,尤其生來長去還是不大通透的一類,都可以不管不顧地走一走這條路。沒別的意思,衹是說寫作可以跟文學不一樣,不必拿種種成習去勉強它。
  
  3·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真實的他人,衹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 前人也這麽說過。你靠什麽來塑造他人?你衹可能像我一樣,以史鐵生之心度他人之腹,以自己心中的陰暗去追查張三的陰暗,以自己心中的光明去拓展張三的光明,你衹能以自己的血肉和心智去塑造。那麽,與其說這是塑造,倒不如說是受造,與其說是寫作者塑造了張三,莫如說是寫作者經由張三而有了新在。
  
  4·因此我嚮往着這樣的寫作———史鐵生曾稱之為“寫作之夜”。當白晝的一切明智與迷障都消散了以後,黑夜要我用另一種眼睛看這世界。很可能是第五衹眼睛,第三他不是外來者,第四他也沒有特異功能,他是對生命意義不肯放鬆的纍人的眼睛。如果還有什麽別的眼睛,盡可都排在他面前,總之這是最後的眼睛,是對白晝表示懷疑而對黑夜素有期盼的眼睛。這樣的寫作或這樣的眼睛,不看重成品,看重的是受造之中的那縷遊魂,看重那遊魂之種種可能的去嚮,看重那徘徊所攜帶的消息。因為,在這樣的消息裏,才能看清一個人,一個猶豫、睏惑的人,一個受造者;比如說我纔有可能看看史鐵生到底是什麽,並由此對他的未來保持住興趣和信心。
  幸虧寫作可以這樣,否則他輪椅下的路早也就走完了。有很多人問過我:史鐵生從20歲上就睏在屋子裏,他哪兒來的那麽多可寫的?藉此機會我也算作出回答:白晝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卻是遼闊無邊。
首頁>> 文學>> 文学思考>> 史鐵生 Shi Tiesh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1年2010年十二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