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事
五月二十九日天下大雨,有客從臺灣來,自稱姓陳,是三毛的朋友。一聽說三毛,陌生
客頓做親近人;先生卻立在那裏衹是說,我送三毛的遺物到敦煌去,經過西安一定要來看看
你。
看看我?我望着先生,眼睛便有些澀了。先生既然是三毛的朋友,帶了三毛的遺物去敦
煌,冥冥之中,三毛的幽靈一定也是到了;我與先生素不相識,也無書信聯繫,這麽大的
雨,他從我的單位打問到我住的醫院,偏偏我又從醫院回來,他又冒雨尋來了。如此耐煩辛
苦,活該是三毛的神使鬼差呢。
三毛,三毛,我輕聲地叫起來了:“快讓我瞧瞧!”等不及先生把一包東西放在桌上,
我說,我要見三毛。
先生從一個大塑料包裏往外掏,掏出一頂太陽帽來,說這是三毛生前一直戴着的;掏出
一條發帶,紅色的,極有彈性,再是掏出一件水手裙了。先生的聲調沉下來,介紹這種裙子
在臺灣一般有些年紀的婦女是不大敢穿的,四十多歲的人了,敢穿的恐怕衹有三毛了。三毛
性情坦真,最不願約束。報上發表的一張照片,是她在成都的街頭,赤了腳坐在一傢木板門
面前,樣子頑皮如小狗,三毛穿了這件水手裙走着,走着的是個性,走着瀟灑。先生還在掏
着,是一件棉織衫,一條棉織褲,全是白色的,上邊似乎還殘留着幾點什麽斑痕。“我沒有
帶她的襪子。”先生說,三毛是以長筒絲襪懸頸的,襪子對於我們都太刺激了。最後掏出來
的是一包三毛十多年來一直喜歡用的西班牙産的餐紙,一瓶在沙漠上護扶的香水,一包美國
香煙,淡味型的,硬紙盒裏僅剩五支了,明顯地已經黴了。
從頭到腳的穿戴,吃的用的小品,完整的一個三毛,出現在面前了。我久久地目視着,
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能說什麽呢,物在人去,生命已不可復得。她的歸宿是她選擇的。她
的選擇應該是對的,瀟灑而美麗,雖然對於讀者是一種遺憾和痛惜。
我走嚮了窗前,推開窗扇,檐前垂下的扯也扯不斷那樣的粗而白的雨,我喃喃起來,我
並不自覺我說了些什麽,是一句三毛你好,是一句阿彌陀佛?在場的我的妻子給我倒了一杯
水,說我的臉色很是可怕了。
元月十六的清晨,三毛將最後的一封信,於亡日後第十二天寄給了我,信上寫着五月份
她是要來西安的。那時候,看過信的人都感到遺憾,三毛果然不失言,她真的在五月的最後
的日子來到了!我雖然見到的不是她的真人,但以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這種心靈的交
流,是最好的會見方式。
先生說,他居住的地方與三毛傢很近。他常常去她那兒聊天,三毛在生前曾對他說過,
死後她希望一半葬在臺北,一半就留到浙江鄉下的油菜田邊,但至她去年十月到過了西北,
主意改變,希望能葬在敦煌前的鳴沙山上,她說她把地點方位都選好了。
鳴沙山,三毛真會為她選地方,那裏我是去過的,多麽神奇的山,全然淨沙堆成,千人
萬人旅遊登臨,白天山裏是矮小了。夜裏四面的風又將山吹高吹大,那沙的流動呈一層薄
霧,美麗如佛的靈光,且五音齊鳴,仙樂動聽。更是那山的腳下,有清澄幽靜月牙湖,沒源
頭,也沒口,千萬年來日不能曬幹,風也吹不走,相傳在那裏出過天馬。鳴沙山,月牙湖,
連同莫高窟構成了藝術最奇豔的風光,三毛要把自已的一半永遠安住在那裏,她懂得美的,
她懂得佛。
一生跑遍了世界,最後覺得最依戀的還是祖國的西北,鳴沙山可以重溫到撒哈拉的故
事,月牙湖可以浸潤溫柔的夜,喜歡音樂和繪畫正好宜於在莫高窟。誰的一生活得如此美
麗,死後又能選中這般地方浪漫?她是中國的作傢,她的作品激動過海峽兩岸無數的讀者,
她終於將自已的魂靈一半留在日月潭的臺北,一半遺給有月牙湖的西北。月亮從東到西,從
西到東,清純之光照着一個美麗的靈魂。美麗的靈魂使從東到西從西到東的讀者永遠記着了
一個叫三毛的作傢。
陳先生打開了厚厚的三本相册,都是三毛生前的照片,有一張拍攝的是三毛的靈堂,一
張是三毛周日的場面,先生幾乎是噙着淚水詳細給我講了三毛最後走了的事情。他說,在三
毛死後,她的母親在醫院整理遺物,發現病床枕邊還放着我的一本書。老太大感謝為三毛住
院和後事幫了大忙的一位醫生。那本書就送作紀念了。但是,陳先生卻也帶來了他送我的一
件禮物。這就是三毛最後贈送給他的著作《紅塵滾滾》。“我再送給你吧!”陳先生說,我
渾身都在顫抖了,這何嘗不又是三毛算中的旨意呢?永久的紀念品,夠我一生來珍存了。
我詢問陳先生去敦煌以後怎樣活動。陳先生說原準備到了鳴沙山,就在三毛選中的方位
處修個衣冠傢,樹一塊碑子,但後來又想,立碑子太驚動地方,勢必以後又會成為個旅遊
點,這不符合三毛的性格。她是真情誠實的人,不喜歡一切的虛張,所以就想在那裏焚化遺
物,這樣更能安妥她的靈魂的。
這想法是對的,三毛還需要一塊什麽碑子嗎?月牙湖的月亮就是她的碑子,鳴沙山就是
她的碑子。她來來往往永駐於讀者的心裏,長留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人世間有如此的大美,
這就夠了。
我深深地感謝着三毛的這位朋友,卻遺憾我自已身體有病,不能同陳先生一塊去敦蝗,
我送陳先生到大門口,滿天雨水的淋打中祝他一路順利到敦煌,陳先生和我握別,臉上突然
閃動了一個微笑。我立即覺得這微笑應該是三毛的,三毛式的微笑,她微笑着告別了。雨嘩
嘩地下着,滿地都是水泡,陳先生的身影消失在窄窄的長長的小巷的那頭。這時候,灰蒙蒙
的天上有了聲音,是隱隱的雷,我知道三毛的靈魂在啓行了,脫離了軀體的靈魂是更自由
的。它在臺北,它在敦煌,它隨着月亮的周返轉往兩地,它會是做了月裏的嫦娥,仙人之眼
夜夜註視着她的祖國。它又會是在那莫高窟裏做一個佛的,一個不生不死元生無死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