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小说选集>> 史鐵生 Shi Tiesh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1年2010年十二月31日)
務虛筆記
  務虛筆記
  史鐵生 著
  一、寫作之夜
  二、殘疾與愛情
  三、死亡序幕
  四、童年之門
  五、戀人
  六、生日
  七、母親
  八、人群
  九、夏天的墻
  十、白色鳥
  十一、白楊樹
  十二、欲望
  十三、葵林故事(上)
  十四、昨天
  十五、小街
  十六、葵林故事(下)
  十七、害怕
  十八、孤單與孤獨
  十九、差別
  二十、無極之維
  二十一、猜測
  二十二、結束或開始
一、寫作之夜
  務虛筆記
  
  一、寫作之夜
  在我所餘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我想那兩個孩子肯定不會想到,
  永遠不會想到,在他們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後,他們正被一個人寫進一本書中,他們正在
  成為一本書的開端。他們不會記得我了。他們將不記得那個秋天的夜晚,在一座古園中,
  遊人差不多散盡的時候,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一盞路燈在夜色裏劃出一塊明亮的圓區,
  有老柏樹飄漫均勻的脂香,有滿地鋪散的楊樹落葉濃厚的氣味,有一個獨坐路邊讀書的
  男人曾經跟他們玩過一會兒,跟他們說東道西。甚至現在他們就已忘記,那些事在他們
  已是不復存在.如同從未發生。
  但也有可能記得。那個落葉飄零的夜晚,和那盞路燈下那都衹是他自己的歷史。說
  不定有一天他會設想那個人的孤
  但那不再是我。無論那個夜晚在他的記憶裏怎樣保存,那都衹是他自己的歷史。說
  不定有一天他會設想那個人的孤單,設想那個人的來路和去處,他也可能把那個人寫進
  一本書中。但那已與我無關,那僅僅是他自己的印象和設想,是他自己的生命之一部分
  了。
  男孩兒大概有七歲。女孩兒我問過她,五歲半——她說,伸出五個指頭,隨後把所
  有的指頭逐個看遍,卻想不出半歲應該怎樣表達。當時我就想,我們很快就要互相失散,
  我和這兩個孩子,將很快失散在近旁喧囂的城市裏,失散在周圍紛紛罎罎的世界上,誰
  也再找不到誰。
  我們也是,我和你,也是這樣。我們曾經是否相通過呢?好吧你說沒有,但那很可
  能是因為我們忘記了,或者不曾覺察,忘記和不曾覺察的事等於從未發生。
  ※
  ※
  ※
  在一片楊柏雜陳的樹林中,在一座古祭壇近旁。我是那兒的常客。那是個讀書和享
  受清靜的好地方。兩個孩子從四周的幽暗裏跑來——我不曾註意到他們確切是從哪兒跑
  來的,跑進燈光裏,蹦跳着跑進那片明亮的圓區,衝着一棵大樹喊:“老槐樹爺爺!老
  槐樹爺爺!”不知他們在玩什麽遊戲。我說:“錯啦,那不是槐樹,是柏樹。”“嗅,
  是柏樹呀,”他們說,回頭看看我,便又仰起臉來看那棵柏樹。所有的樹冠都密密地融
  在暗黑的夜空裏,但他們還是看出來了,問我:“怎麽這一棵沒有葉子?怎麽別的樹有
  葉子,怎麽這棵樹沒有葉子呢?”我告訴他們那是棵死樹:“對,死了,這棵樹已經死
  了。”“噢,”他們想了一會兒,“可它什麽時候死的呢?”“什麽時候我也不知道,
  看樣幹它早就死了。”“它是怎麽死的呢?”不等我回答,男孩兒就對女孩兒說:“我
  告訴你讓我告訴你!有一個人,他端了一盆熱水,他走到這兒,嘩--,得……”男孩
  兒看看我,看見我在笑,又連改口說:“不對不對,是,是有一個人他走到這兒,他拿
  了一個東西,刨哇刨哇刨哇,咔!得……”女孩兒的眼睛一直盯着男孩兒,認真地期待
  着一個確定的答案:“後來它就怎麽了呀?”男孩略一遲疑,緊跟着仰起臉來問我:
  “它到底怎麽死的呢?”他的謙遜和自信都令我感動,他既不為自己的無知所羞愧,也
  不為剛纔的鬍猜亂想而尷尬,仿佛這都是理所當然的。無知和猜想都是理所當然的。兩
  個孩子依然以發問的目光望着我。我說:“可能是因為它生了病。”男孩兒說:“可它
  到底怎麽死的?”我說:“也可能是因為它太老了。”男孩兒還是問:“可它到底怎麽
  死的?”我說:“具體怎麽死的我也不知道。”男孩兒不問了,望着那棵老柏樹竟猶未
  盡。
  現在我有點兒懂了,他實際是要問,死是怎麽一回事?活,怎麽就變成了死?這中
  間的分界是怎麽搞的,是什麽?死是什麽?什麽狀態,或者什麽感覺?
  就是當時聽懂了他的意思我也無法回答他。我現在也不知道怎樣回答。你知道嗎?
  死是什麽?你也不知道。對於這件事我們就跟那兩個孩子一樣,不知道。我們衹知道那
  是必然的去嚮,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麽,我們所能做的一點兒也不比那兩個孩子所做得多
  --無非鬍猜亂想而已。這話聽起來就像是說: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最終要去哪兒,和要
  去投奔的都是什麽。
  ※
  ※
  ※
  窗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秋雨,下得細碎,又不連貫。早 晨聽收音機裏說,北方
  今年旱情嚴重,從七月到現在,是歷史上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頭。水,正在到處引起恐
  慌。
  我逐年養成習慣,早晨一邊穿衣起床一邊聽廣播。然後,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裏,
  若是沒人來,我就坐在這兒,讀書,想事,命運還要我寫一種叫作小說的東西。仿佛衹
  是寫了幾篇小說,時間便過去了幾十年。幾十年過去了,幾十年已經沒有了。那天那個
  女孩兒竟然叫我老爺爺,還是那個男孩兒畢竟大着幾歲,說“是伯伯不是爺爺”,我鬆
  了一口氣,我差不多要感謝他了。人是怎樣長大的呢?忽然有一天有人管你叫叔叔了,
  忽然有一天又有人管你叫伯伯了,忽然有一天,當有人管你叫爺爺的時候你作何感想?
  太陽從這邊走到那邊。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能看見一群鴿子,落在鄰居傢的屋頂上咕咕地
  叫,或在遠遠近近的空中悠悠地飛。你不特意去想一想的話你會以為幾十年中一直就是
  那一群,白的,灰的,褐色的,飛着,叫着,活着,一直就是這樣,一直都是它們,永
  遠都是那一群看不出有什麽不同,可事實上它們已經生死相繼了若幹次,生死相繼了數
  萬年。
  ※
  ※
  ※
  那女孩兒問我看的什麽書,(“老爺爺你看的什麽書?”“不對,不是爺爺是伯
  伯。”“噢,伯伯你看的什麽書?”)我翻給她看。她看看上面有沒有圖畫。沒有。
  “字書,”她說,語氣像是在提醒我。“對,字書。”“它說什麽?”“你還不懂。”
  是呀,她那樣的年齡還不可能懂,也不應該懂。那是一本寫給老人的書。
  那是一個老人寫下的書:一個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焚燒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燼/塵
  灰懸在空中/標志着這是一個故事結束的地方。
  不不,令我迷惑和激動的不單是死亡與結束,更是生存與開始。沒法證明絶對的虛
  無是存在的,不是嗎?沒法證明絶對的無可以有,況且這不是人的智力的過錯。那麽,
  在一個故事結束的地方,必有其它的故事開始了,開始着,展開着。絶對的虛無片刻也
  不能存在的。那兩個孩子的故事已經開始了,或者正在開始,正在展開。也許就從那個
  偶然的遊戲開始,以仰望那棵死去的老樹為開始,藉意猶未盡來展開。但無論如何,必
  有一天他們的故事也要結束,那時候他們也會真正看見孩子,並感受結束和開始的神秘。
  那時候,在某一處書架或書桌上,在床頭,在地球的這面或那面,在自由和不自由的地
  方,仍然安靜而狂熱地躺着一本書——那個以“艾略特”命名的老人,他寫的書。在秋
  雨敲着鐵皮棚頂的時節,在風雪旋捲過街巷的日子,在晴朗而幹旱的早晨而且忘記了今
  天要幹什麽,或在一個慵懶的午睡之後聽見隱約的琴聲,或在寂寥的晚上獨自喝着酒,
  在一年四季,暮鼓晨鐘晝夜輪回,它隨時可能被翻開被合起,作為結束和開始,成為諸
  多無法預見的生命早已被預見的迷茫。那智慧的老人他說:我們叫作開始的往往就是結
  束/而宣告結束也就是着手開始。/終點是我們出發的地方。那個從童年走過來的老人,
  他說:如果你到這裏來,/不論走哪條路,從哪裏出發,/那都是一樣/……
  ……/激怒的靈魂從錯誤走嚮錯誤/除非得到煉火的匡救,因為像一個舞蹈傢/你
  必然要隨着節拍嚮那兒“跳去”。這個老人,他一嚮年青。是誰想出這種折磨的呢?他
  說:是愛。這個預言者,在他這樣寫的時候他看見了什麽?在他這樣寫的時候,這城市
  古老的城墻還在,在老城邊緣的那座古園裏,在荒蕪的祭壇近旁,那棵老柏樹還活着;
  是不是在那老樹的夢中,早就有了那個秋天的夜晚和那兩個孩子?或者它聽見了來自遠
  方的預言,於是坦然赴死,為一個重演的遊戲預備下一個必要的開端?那個來自遠方的
  預言:在編織非人力所能解脫的/無法忍受的火焰之衫的那雙手後面。/我們衹是活着,
  衹是嘆息/不是讓這樣的火就是讓那樣的火耗去我們的生命……。這預言,總在應驗。
  世世代代這預言總在應驗總在應驗。一輪又一輪這個過程總在重演。
  ※
  ※
  ※
  我生於1951年1月4日。這是一個傳說,不過是一個傳說。是我從奶奶那兒,從母親
  和父親那兒,聽來的一個傳說。
  奶奶說:生你的那天下着大雪,那雪下得叫大,沒見過那麽大的雪。
  母親說:你生下來可真瘦,護士抱給我看,哪兒來的這麽個小東西一層黑皮包着骨
  頭?你是從哪兒來的?生你的時候天快亮了,窗戶發白了。
  父親便翻開日曆,教給我:這是年。這是月。這是日。這一天,對啦,這一天就是
  你的生日。
  不過,1951年1月4日對我來說是一片空白,是零,是完全的虛無,是我從虛無中醒
  來聽到的一個傳說,對於我甚至就像一個謠言。“在還沒有你的時候這個世界已經存在
  了很久”——這不過是在有了我的時候我所聽到的一個傳說。“在沒有了你的時候這個
  世界還要存在很久”——這不過是在還有我的時候我被要求接受的一種猜想。
  我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過:我生於1951年。但在我,1951年卻在1955年之後發生。
  1955年的某一天,我記得那天日曆上的字是緑色的,時間,對我來說就始於那個周末。
  在此之前1951年是一片空白,1955年那個周末之後它纔傳來,漸漸有了意義,纔存在。
  但1955年那個周末之後,卻不是1955年的一個星期天,而是1951年鼕天的某個凌晨--
  傳說我在那時出生,我想象那個凌晨,於是1951年的那個凌晨抹殺了1955年的一個星期
  天。那個凌晨,奶奶說,天下着大雪。但在我,那天卻下着1956年的雪,我不得不用
  1956年的雪去理解1951年的雪,從而1951年的鼕天有了形象,不再是空白。然後,1958
  年,這年我上了學,這一年我開始理解了一點兒太陽、月亮和星星的關係,知道我們居
  住的地方叫作地球。而此前的比如1957年呢,很可能是1964年纔走進了我的印象,那時
  我纔聽說1957年曾有過一場反右運動,因而1957年下着1964年的雨。再之後有了公元前,
  我聽着歷史課從而設想人類遠古的情景,人類從遠古走到今天還要從今天走去未來,因
  而遠古之中又混含着對2000年的幻想,我站在今天設想過去又幻想未來,過去和未來在
  今天隨意交叉,因而過去和未來都颳着現在的風。
  ※
  ※
  ※
  往事,過去的生活,分為兩種。一種是未被意識到的,它們都無影無蹤,甚至談論
  它們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種被意識到的生活纔是真正存在的,纔被保存下來成為意義的
  載體。這是不是說僅僅這部分過去的生活纔是真實的?不,好像也不,一切被意識到的
  生活都是被意識改造過的,它們衹是作為意義的載體纔是真實的,而意義乃是現在的賦
  予。那麽我們真實地占有現在嗎?如果占有,是多久?“現在”你說是多久?一分鐘?
  一秒鐘?百分之一秒抑或萬分之一秒?這樣下去“現在”豈不是要趨於0了?也許,
  “現在”僅僅是我們意識到一種意義所必要的時間?但是一切被意識到的生活一旦被意
  識到就已成為過去,意義一旦成為意義便已走嚮未來。現在是趨於0的,現在若不與過
  去和未來連接便是死滅,便是虛空。那麽未來呢?未來是真實的嗎?噢是的,未來的真
  實在於它是未來,在於它的不曾到來,在於它僅僅是一片夢想。過去在走嚮未來,意義
  追隨着夢想,在意義與夢想之間,在它們的重疊之處就是現在。在它們的重疊之處,我
  們在途中,我們在現在。
  ※
  ※
  ※
  但是,真實是什麽呢?真實?究竟什麽是真實?
  當一個人像我這樣,坐在桌前,沉入往事,想在變幻不住的歷史中尋找真實,要在
  紛紛罎罎的生命中看出些真實,真實便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真實便隨着你的追尋在你
  的前面破碎、分解、融化、重組……如煙如塵,如幻如夢。
  我走在樹林裏,那兩個孩子已經回傢。整整那個秋天,整整那個秋天的每個夜晚,
  我都在那片樹林裏踽踽獨行。一盞和一盞路燈相距很遠,一段段明亮與明亮之間是一段
  段黑暗與黑暗,我的影子時而在明亮中顯現,時而在黑暗中隱沒。憑空而來的風一浪一
  浪地掀動斑斕的落葉,如同掀動着生命給我的印象。我感覺自己就像是這空空的來風,
  衹在脫落下和旋捲起斑斕的落葉之時,才能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葉一樣,在我生命的秋風裏,從黑暗中飄轉進明亮,從
  明亮中逃遁進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見他們,在黑暗裏的我衹有想象他們,依靠那些
  飄轉進明亮中的去想象那些逃遁進黑暗裏的。我無法看到黑暗裏他們的真實,衹能看到
  想象中他們的樣子——隨着我的想象他們飄轉進另一種明亮。這另一種明亮,是不真實
  的麽?當黑暗隱藏了某些落葉,你仍然能夠想象它們,因為你的想象可以照亮黑暗可以
  照亮它們,但想象照亮的它們並不就是黑暗隱藏起的它們,可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
  真實。即便是那些明亮中的,我看着它們,它們的真實又是什麽呢?也衹是我印象中的
  真實吧,或者說僅僅是我真實的印象。往事,和故人,也是這樣,無論他們飄轉進明亮
  還是逃遁進黑暗,他們都衹能在我的印象裏成為真實。
  真實並不在我的心靈之外,在我的心靈之外並沒有一種叫作真實的東西原原本本地
  呆在那兒。真實,有時候是一個傳說甚至一個謠言,有時候是一種猜測,有時候是一片
  夢想,它們在心靈裏鬼斧神工地雕鑄我的印象。
  而且,它們在雕鑄我的印象時,順便雕鑄了我。否則我的真實又是什麽呢,又能是
  什麽呢?就是這些印象。這些印象的纍積和編織,那便是我了。
  有過一個著名的悖論:
  下面這句話是對的
  上面這句話是錯的現在又有了另一個毫不遜色的悖論: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
  而我的全部印象纔是我
二、殘疾與愛情
  務虛筆記
  
  二、殘疾與愛情
  很多年了,我還是常常懷疑:C坐在輪椅上,他是不是在跟我開一個玩笑?
  在我紛紜的印象裏最先走來的就是他。一幅沒有背景的畫面中,我看見C坐在輪椅
  上,寬厚的肩背上是安論的晨光,是沉靜的夕陽,遠遠望去像是一個玩笑。他轉動輪椅
  的手柄,輪椅前進、後退、轉圈、旋轉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誰新近發
  明的一種遊戲,沒有背景,沒有土地甚至也沒有藍天,他坐在那兒輕捷地移動,靈巧地
  旋轉,仿佛這遊戲他已經玩得嫻熟。遠遠地你想喊他,問他:“喂!什麽呀,這是什麽
  呀?這玩藝兒是誰的?”他回轉頭來笑笑,驅動着輪椅嚮我走來。你想喊他,想跟他說:
  “嘿下來,快下來,哪兒來的這玩藝兒?你快下來讓我玩玩兒……”
  但是你走近他,走近C於是發現他兩條塌癟的褲筒隨風飄動,那時你纔會慢慢想到
  發生了什麽。尤其是如果你見過他赤裸的下身--近乎枯萎的雙腿,和,近乎枯萎的整
  個下半身——那時命運纔顯露真相。那時,畫面裏就有了背景。在他的車輪下有了土地,
  在他的頭上有了藍天,在他背後和周圍有了山和海一樣的房屋與人群。在我的印象中或
  者在c的形象裏,有了生命,有了時間。
  我記得,在一個難忘的夏天,有一個雙腿癱瘓的男人結束了他四十年的獨身生活。
  在寫作之夜在我的印象裏,這個人,他就是c。
  那個夏天,他結了婚。
  他結了婚——這四個字聽上去多麽簡單。
  ※
  ※
  ※
  那年北方的夏天來得早,纔進四月,海洋上的熱風便吹上了陸地。與此同時,一個
  散失久遠的夢想又回到c的心裏——他遠方的戀人寫信來說,她就要在這個夏天回來。
  信上說,一俟那邊的事可以脫身她立刻就啓程,就回來,就再也不走了,永遠不再走了,
  不再分離。多少年了呀,c以為這夢想就怕永遠是夢想了,可忽然夢想就要成真。c的頭
  上已經有了斑斑白發,他的戀人x也已不再年輕,但是等了這麽多年到底是等來了這一
  天。
  那是個不同尋常的夏天。整個城市都像是處在熱戀中,人們都不呆在傢裏,條條大
  街上都是人的河流,在寬闊的地帶聚成人的海洋,……似乎是那陣陣熱風,忽然掀動了
  人們悠久的夢想……c搖着輪椅在街上走,被人流裹挾着,衝捲着……喧囂的人聲仿佛
  是那遼闊的陽光和風中固有的音訊。c停下輪椅,坐在河邊,心裏想:也許夢想都是相
  似的路途,都是同一種神秘的指使……
  什麽?在這寫作之夜我問他:你說什麽?什麽神秘的指使?
  他埋頭想了一會兒,然後我聽見他在那河邊說:生命本身的密碼。很可能這顆星球
  上的一切夢想,都是由於生命本身的密碼……
  他癡迷的眼睛裏是涌動的人群,繼而是深闊的藍天。他仰頭冥望。我知道,他必是
  霎那間又看遍了自己的四十年。
  我輕聲問他:那密碼是什麽呢?
  c久久不語。
  我輕聲問他:殘疾?還是愛情?
  我等着,直到我看見,他的目光從深闊的藍天上降落,涌動的人群重又在他眼睛裏
  升起,他纔點點頭——聲音傳進我的寫作之夜:是呀,是殘疾也是愛情。
  陽光任意揮灑,路面上、樓窗上、低矮的屋頂上、古老的城樓上、每一片新緑的樹
  葉上……到處都是熾烈的光綫,熾烈地喧囂震蕩、飛飛揚揚。c給x信去,讓她那邊的事
  一結束就快回來吧,真怕又會有什麽事阻礙了他們盼望多年的團聚。人流如潮,在這座
  古老的城市裏衝涌迴旋,像汛期的河水要漲出狹窄的河道。他給x拍電報去讓她快來吧,
  立刻就來!
  鬼使神差她真是選了個千載難逢的日子。x回來的那天城裏的交通也斷了……緊張
  的氣氛使他們的重逢相形見絀,使渴望已久的親吻不合時宜。激動被驚訝和憂慮衝淡了,
  他們站在人聲鼎沸的街頭互相望着:你還是這樣,你也還是這樣。他們在萬頭攢動的人
  群中走,時而在擁擠的地方停下來,再互相看看:你有些變了,你也有些變了,是的我
  們都已不再年輕。躁動的陽光使團聚的歡樂微不足道。他們穿街過巷,她推着他的輪椅
  走,徒步回傢。
  那天夜裏躺在床上,他們整宿地睜着眼睛,手拉着手無心做愛。手拉着手,仿佛擔
  心又會在這黑夜裏互相失散;緊張地聽着街上的聲音,分辨着空氣中的每一絲顫動,心
  裏不住地祈禱。悶熱的黑夜密不透風。掀開窗簾望出去,傢傢門口都有默坐的和悄移的
  人影,偶爾嘁嘁嚓嚓地交談,然後長久地凝望星空。
  一連很多天都是這樣。在我的印象裏,那個季節這座城市裏沒有人結婚。c和x一天
  天推遲着婚期。
  ※
  ※
  ※
  然後,在我的記憶裏或者我的印象中,夏天的雷聲由遠而近,風塵飛揚,樹葉被風
  颳得蒼白,但沒有人聲,沒有以往風雨欲來時人們匆忙回傢去的吵嚷,沒有母親在陽臺
  上召喚貪玩的孩子快快回傢的呼喊。雨,毫不知趣地自己來了,傾泄,飄灑,敲打着一
  切,但那聲音也似與以往不同,單調、沉悶。甚至無聊,如同落進了無人的曠野。沒有
  人來。雨中沒有人來,等雨過去,也沒有。
  陽光又走進屋裏,顯得空幻,在墻根那兒折上去,爬到老挂鐘上,鐘擺左右搖閃。
  很久,不知他們誰對誰說:“我出去看看,你就呆在傢裏。”
  無論是誰對誰說,“傢”這個字忽然從遙遠或是陌生中走出來,使他們感動得幾乎
  落淚。“傢”——甚至這個發音,在彌漫無邊的空寂之中餘音裊裊,讓他們感動涕零。
  他們一同出去。關上傢門,關上,就是說它暫時等在這兒,傢,等在這裏。斜陽中
  的一座小屋,隨時等你們回來。他們一同離開,回頭又看一眼,不說但心裏都有一個
  “傢”字。jia——空寂之中這聲音多麽動人。
  五、六點鐘,夏天,雨後的太陽很幹淨,就像是初生的孩子頭一次發現這個世界時
  的目光,很幹淨,略略有一點兒驚訝。很久都不見一個人,雨水未幹的路面上衹有他們
  倆的影子。高樓林立,所有的門窗都關着,燃燒的夕陽從這塊玻璃跳到那塊玻璃,像是
  照耀着的一群模型。陽臺上甚至沒有晾曬物,沒有女人鮮豔的衣裳,沒有孩子飄揚的尿
  布,衹有堅硬的水泥和它們灰色的影子。樓群巨大的陰影朝一個方向撲倒,整整齊齊,
  空空曠曠。
  c說:“這情景,我好像見過。”
  “是嗎,”x問,“什麽時候?”
  c不說,但他想起來了:是在夢裏,在他與x分別的長久歲月裏的他的夢裏。
  他們沿着河邊走,落日塗染着河邊磚砌的護攔,上面有孩子畫下的鳥兒和波浪。遠
  處,立交橋如同一個巨型玩具攤開在那裏無人問津,仿佛遊戲的孩子走開了,抱着他們
  的玩具車輛跑走了;而他們走來,c和x走進來,仿佛他們被縮小了千萬倍走進了這個被
  棄置的玩具中。唯獨河水還在流動,晚霞在河面上漸漸地燦爛,霧靄在河面上漸漸飄浮。
  也許是這條河,也許是他們隨着這條河一起流入了一段奇怪的時間,於是看見了一座遠
  古城市的遺跡。
  c說:“這情景我肯定見過。”
  x說:“什麽時候呢?不不,不可能。”
  是的,這樣的情景太陽從沒有見過,夕陽從沒有見過,甚至月亮也沒有見過。但是
  c見過:在他的夢裏,在他們長久分別的年月,在他去尋找x的夢中。但他沒說。
  他們往回走。回傢。回傢去。仿佛在一片亙古至今的空寂之中,忽然有了一個女人
  的腳步,和一個殘疾的男人的輪椅聲。他們沿着一座廟宇暗紅色的圍墻往回走,心中也
  全是那鮮明而沉寂的紅色,沒有界綫。結婚吧我們。
  “好嗎?”
  “好吧。”
  “什麽時候?”
  “明天。”
  這時,不知從哪兒飛起一群鴿子,在昏暗了的暮天之中,雪白,甚至閃亮,時遠時
  近盲目地盤旋,一圈又一圈地飛,飛得很快,但沒有聲音,一點兒聲音都沒有,輕靈流
  暢似乎都不與空氣摩擦。他們伫步仰望,他們的眼神好像是說:這群鳥兒是不是真的?
  待那鴿群消失,等那鴿群又不知落在了哪裏,他們的目光也緩緩降落,落在對方的
  臉上,久久地互相凝望,好像直到這時他們纔想起互相好好地看一看。那互相凝望的目
  光好像是問:我們呢,是不是真的?我們是不是真的一伸手就可以互相摸到?
  ※
  ※
  ※
  實際是十三號。但那個負責結婚登記的老太太說:就寫十四號吧,好不好?十三號
  不吉利,十四號你們說好不好?行吧,行。那雙已經蒼老的手便又寫下一個吉利的日子。
  不知有多少對男女是經她這雙手登記成婚的。窗外的墻陰裏,一叢叢草茉莉悄悄地膨脹
  着花蕾,要在黃昏到來時放出淡遠的苦香。那個老太太端坐在一條長桌後面。任勞任怨
  地查對着每一張表格,神情又和藹又平靜,好像沒有什麽特殊的事發生過,一切都是必
  然的,好像她認定自己今生今世就是為發放這些結婚證書而來。驕陽如火的下午,到處
  都有什麽東西被烤幹了的味兒。
  那個院子正是c童年居住的地方(七歲那年全家搬離了這兒),結婚登記處所在的
  那排房正是他的落生地。這一點自從他們要去登記時我就知道,但是直到他們登完記往
  出走的時候,我纔忽然意識到這一點。c來到人間,一睜開眼看到的就是這個院子。四
  十年前他哭喊着來到這兒,四十年中他到哪兒去走了一圈呢?(都是哪兒呢?總之走得
  不算輕鬆,走到了輪椅上。)四十年後他又回到這兒,竟是來這兒登記結婚,這樣的安
  排挺有新意。未必衹是巧合。c捐給x看:那是我奶奶當年住的屋子,那是我和我父母當
  年住的屋宇,兩棵棗樹現在還剩一棵,原來還有一排榆樹矮墻現在沒有了,所有的門窗
  都換過了,但房基和臺階的青石還都是原來的。我記得這些臺階很高,這個院子很大,
  從院子這頭跑到那頭,對年幼的c來說很是一件辛苦又渴望的事,從那高高的臺階上往
  下跳(“一、二、三!”往下跳,“預備——齊!”往下跳),則是兼着恐懼和激動的
  壯舉。當然當然,你曾經還很小。那時c還小,但是未來已經存在。或者是,過去並未
  消失。在這六月,我仍能看見一個小男孩兒,一絲不挂,就站在那臺階前,青青的棗花
  灑在他腳下,細細碎碎灑得一地。赤身裸體的小男孩兒看見太陽落在肩上,落在胸前,
  暖洋洋地落在肚皮上一起一伏一起一伏,肚臍的凹陷處留一點陰暗,收一口氣,太陽無
  比安祥地照耀了那朵小小的男人的標志,微風輕拂,或許是風把他的影子吹落地上?男
  孩兒彎腰在地上摸那影子,把紅褐色的小屁股眼兒肆無忌憚地懸在太陽裏。過去並未消
  失,而未來已經存在。我仍能看見那男孩兒扶着臺階的青條石走,新鮮而茁壯的兩條小
  腿交替着嚮前。男孩兒發現了墻腳下毛茸茸的青苔,發現石縫中的螞蟻東奔西跑,發現
  一縷陽光在屋檐下變幻形狀,仰頭看一群鳥兒呼叫着在庭院的空中飛過……男孩兒無可
  非議無從挑剔地接受這樣一個世界,接受他的這一份存在。
  c的生命就從這兒進入世界。也許是,世界徐徐飄來,在這兒萌生出一個欲望的視
  點(我們把他叫作c),藉此得以延伸拓展:樹風房屋街道日月山川天深地遠啦啦啦你
  會唱歌了走出屋門走到街上走着童年啦啦啦你唱着歌唱着天上的一條路與雲中的一條船
  唱過了少年的癡啦啦啦
  啦啦啦一個瘦高單薄的青年路過村落路過田園路過雨雪中的車站路過曠野高原落日
  孤煙啦啦啦啦歌聲正美好正有一縷誘人的神秘和激動撲面而來但是音調一變你正要走進
  愛情但是你先一步走進了殘疾於是都變了一切都變了幾分鐘之前你還蹦着跳着啦啦啦滿
  懷夢想地走嚮愛情幾分鐘之後你掉進了殘疾在你必經之路上殘疾早已排在愛情之前等你
  到來無從防備無以逃避你必須接受就像時間的不可逆一切都無可輓回了就像年齡過來了
  就不能退回去
  就像死不能復生……坐在輪椅上很多年很多年中你記得看過一個電影電影中的監獄
  或者集中營逃跑的人被抓回來絞死獄卒對活着的人喊想逃出去嗎你們死了這條心吧那一
  聲喊切中要害那一聲喊也許並不比死更可怕但也許比死更可怕所以有人為它死就是死也
  要逃想逃出去嗎死了這條心吧那一聲喊驚魂動魄讓你看見了時間不能退回去時間纔真是
  這樣想逃出去嗎死了這條心吧那兩條幾近枯萎的腿不可能再變回到過去變得像原來那樣
  健康結實漂亮你已不是以往的你再不可能是以往的你了死了這條心吧時間不可逆轉……
  時間是個怪物,最令人不解的謎。
  ※
  ※
  ※
  x在屋裏填寫結婚登記表格的時候,那老太太不聲不響地溜出來,微笑着走到c身旁。
  輪椅進不了屋,c獨自坐在西房山墻下的蔭涼裏,正納罕着另一間屋門上的標牌——
  “愛委會”,莫非愛情也有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管?是不是愛情也要登記呢?那麽,都
  得填寫些什麽樣的表格才能獲準去愛呢?謝天謝地,那老太太說:“呵,這個嘛,是
  ‘愛國衛生委員會’的縮寫。”老太太湊近他,壓低聲音問:你們雙方都願意嗎?當然,
  他說。你的身體檢查過了?當然,檢查證明您不是看了嗎?看了看了,但是,嗯……老
  太太的神情有些猶豫,欲說又止。c已經明白。這時他已經明白。毫無疑問,這時我已
  經知道老太太想的是什麽了。當然那不大容易啓齒,老太太“嗯嗯啊啊”地尋找着恰當
  的表達——難為她了,在漢語詞典裏歷來沒有更為美好的詞彙用以表達那種事。但是我
  沒料到,c竟還是有些心慌,有些羞愧,甚至有些憤怒。他和那個老太太都沉默了一會
  兒,各自把目光投嚮別處。墻陰中的草茉莉一如既往,綴滿花蕾,要在整個夏天裏一夜
  一夜地開放。我原以為用了這麽多年時間c已在心中把那殘疾的陰影掃除幹淨,現在我
  纔相信,那將是他永生永世的際遇。他居然傻裏傻氣地對那老太太說:很多醫學專傢都
  認為,現代醫學認為……殘疾人是可以結婚的,也是可以……。老太太說我知道我知道,
  連連點頭。不過我相信這老太太並不知道,她什麽也不知道。性愛,說到底並不屬於醫
  學。這老太太想問的是:性,性功能,和截癱者的性功能障礙。事實上老太太想的是:
  c將如何做愛?(“做愛”,這個詞漢語詞典裏沒有。漢語詞典裏衹有“行房”。行房:
  指夫妻性交。老太太很可能極不習慣“做愛”這個詞,衹能容忍“行房”這一更為平靜
  的表達。)但她找到了一個更為模棱的說法:夫妻生活。這方面……你們……嗯?沒什
  麽問題麽?我想,那是一個永恆的問題。但是c說:可以。我想:“可以”都是指什麽
  呢?我想c不必再傻裏傻氣地多說什麽了,那些事是不能夠教會也不能夠論證的,那不
  是技術很可能那就是藝術,性愛和藝術都是永恆的問題。誰能告訴我藝術是什麽,什麽
  是藝術?我怎麽也記不起c和x最初是怎樣成功的了,但絶不是因為什麽高明的技巧,而
  是一個細節,是因為一個不曾料想的細節突然擴展進c與生俱來的夢想,一個細微的動
  作,毫不經意,坦然無防的表達,與由來已久的夢想連接、擴展得無邊無際。不曾料想,
  因而,想不起是什麽了。那是不能學會和掌握的,不可模仿,譬如夢。殘疾使他不能經
  由觸動而迸發,不能靠小心翼翼的配合,不能指望一個明確的目的,不能預先設計。不
  能設計,因而想不起是什麽了。但歸根結蒂那不是技術,不是一套嚴謹的操作程序。而
  是,一絲一縷而至迷離飄漫的一群遊靈,無遮無攔一群攜手的遊靈,藉助一個不期而至
  的細節顯化了生命由衷的夢想,使那受傷的花朵在寒冷中開放……。c不再說什麽。老
  太太也不再說,她可能忽然意識到了當時的場合,在登記結婚的時候這樣的話題使大傢
  都顯得不夠清白。但老太太仍舊站在c身旁,看看他,又看看墻根下即將開放的一簇簇
  茉莉花蕾,然後再看着他,張了一下嘴很快又閉上,衝他笑一下,轉身走開。她走開時
  必定滿腹狐疑,我知道她必定什麽都沒理解,她走開時依然在設想c的“夫妻生活”,
  設想着他們怎樣“行房”或“作愛”,設想他枯萎的雙腿,和那被傷殘殃及的男人的花
  朵……他能否盛開、跳蕩……那勃動的力量從何而來……。我知道那樣的設想必定一點
  兒都不能擴展,必定在遵循了千萬年的規矩裏陷入迷茫。那老太太必將終生猜測而不得
  其解。很多人都曾這樣設想、猜測,很多人仍在屢屢設想、猜測,私下裏悲憐地對c嘆
  息,對c的愛情乃至婚姻果斷地搖頭,但都不說,當着c都不說,回避這個人愛情的權利,
  回避這個話題。回避不僅僅是回避,而是否决。寫作之夜我曾聽c說過:那是未經審理
  的判决。寫作之夜我曾聽見x對c說:“這不要緊,這沒關係,我知道我知道,這還不夠
  嗎……?”但是,不夠。那老太太的表情我再熟悉不過。把那懷疑的表情擴充千倍萬倍,
  把那無言的回避擴充千倍萬倍,否决便獲通過,便足夠c和x天各一方互相思念多年。若
  再把那同情和搖頭轉換為對堅強與樂觀、無私與奉獻的千倍萬倍的贊許,便是一個人渴
  望愛而又不敢愛、指望死卻又木能去死的可靠處境了……
  ※
  ※
  ※
  那麽,愛情是什麽?
  阻止不住的夢想冥頑不化。但那到底是什麽?
  是的是的我們都相信,性,並不就是愛情。但從中減去性,愛情還是愛情麽?
  當然不。那是不能分開的。
  性呢?性,都是什麽?那欲望單單就是性交(或者叫“房事”)嗎?
  那不泯的欲望都是從哪兒來呀,要到哪兒去?歡樂的肌膚相依一嚮都是走在怎樣的
  路途上?那牽魂攝魄的所在,都是什麽呵?
  問題,很可能,在提出的時候,答案已經存在:
  如果答案存在,我想這答案應該也包含着對畫傢的妻子猝然赴死的理解。如果答案
  存在,越過萬幹迷障,這答案必定也包含了那個死亡序幕的關鍵。
首頁>> 文學>> 小说选集>> 史鐵生 Shi Tieshe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51年2010年十二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