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寶殿 張士誠今膛睏雄兵
話說西吳賢王朱元璋,自於橋兵變以來,取襄陽,戰滁州,平蕪湖,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長江兩岸,於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一舉占領了江南重要城市南京。
義軍進城以後,搜剿殘匪,出榜安民,奬勵工商,賑濟饑庶。經過一番調理,使這座蕭條的城市,很快又興旺起來。
朱元璋把原來的金陵侯府改作王宮,日夜在那裏操勞。兩個月後,經文武群臣的一再催促,他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從此,改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把金陵改為應天府,置省臺司院衙門,大封功臣。
幾天後,洪武萬歲穩坐竜墩,傳下兩道聖旨。第一道。命開明王常遇春為大將,率精兵十五萬,上將二十員,出徵開封,扼守黃河兩岸,以防元兵入侵;第二道,派禦總兵花雲、吳良守太平府,郭子興守鎮江府,鬍神守瓜州府,張興祖守蕪湖,郭光卿守滁州,鬍得紀守亂石山,朱亮祖守寧國……一張聖旨,派出了三十六傢禦總兵,把守重要城鎮。衆將領旨,先後離京而去。
書要簡短。洪武元年秋八月這一天,朱元璋正在後宮觀看兵書,忽有密使報道:“蘇州王張士誠起大兵三十萬,進攻大明帝國。前鋒部隊已攻占了天長關,守將何二愣不幸陣亡。”
朱元璋聞聽大怒,馬上傳旨擊鼓撞鐘,召群臣上殿議事。
時間不長,文武群臣來到金鑾寶殿,朝賀已畢,列立兩旁。
朱元璋道:“朕與張士誠素無冤仇,如今無故出兵,犯我疆土,殺我愛將,實屬欺人太甚。朕欲興師問罪,卿等以為如何?”
定國王武殿章出班奏道:“張士誠坐鎮蘇州,已有十幾個年頭。他手下兵多將廣,能事者甚多。此人嫉賢妒能,妄想獨吞天下,實乃我大明一害。今出師有名,本應乘此機會,收復東南。”
丞相李善長道:“想那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馬增善等,名為義軍,實則淨做不義之事。萬歲欲北趕大元,必先統一南方七省,以解後顧之憂。如此看來,眼下正是出兵之時也!”
朱元璋聽罷,就想即刻傳旨徵剿。可是,略一思索,又猶豫了。為什麽?因為中山王徐達重病在身,不能出徵;軍師劉伯溫正在兩湖考察民情,尚未歸來;開明王常遇春遠在開封鎮守,未在身邊。這三人是他的左膀右臂,沒他們隨軍,朱元璋放心不下啊!於是,他將心思對群臣述說了一番,又說道:“此番出徵,何人能領兵帶隊?”
護國王鬍大海奏道:“這有什麽發愁的?他們不在,不是還有我嗎?你給我一支精兵,我把張士誠抓來就是!”
武定王郭英說:“二哥魯莽,又不曾單獨領兵帶隊。倘若有失,大不利也!”
鬍大海很不服氣,瞪着眼睛說道:“我說老七,你怎麽也小瞧起二哥來了?你好好想一想,自咱起義以來,什麽大事不是我辦的?大江大浪我都不怕,何況一個小小的張士誠呢!”
那位說,鬍大海怎麽稱郭英為老七呢?書中交待:想當年,在安徽亂石山出了七位結義好友。他們是:老大武殿章,老二鬍大海,老三湯合,老四朱元璋,老五鄧玉,老六常遇春,老七郭英。按這樣排下來,鬍大海纔叫郭英為老七。
閑話體提。朱元璋聽着衆人的議論,琢磨片刻,說道:“你們不必爭論了,朕要御驾親徵!”
李善長一聽,忙出班奏道:“主公乃萬乘之尊,金枝玉葉。如今,國本初定,百業待興,還是不去為好。”
鬍大海接了話茬兒:“哼!你們當文官的,就會溜須拍馬。當皇上的為什麽不能帶兵,這是哪傢的規矩?老四,你若領兵出徵,可以壯軍威,鼓士氣,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李善長被鬍大海搶白了一頓,覺得不是滋味,可是,又不敢跟他辯理,衹得暗自憋氣。
朱元璋聽罷群臣議論,說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爭議了。”說到這裏,嚮殿前掃視了一眼,“孫堅何在?”
欽天監孫堅出班施禮:“臣在!”
“朕欲興兵問罪,何日出師吉利?”
孫堅取出歷書,推算了一陣,奏道:“八月初五是黃道吉日,主公出徵,定然大吉大利。”
“好!”
朱元璋站起身形,傳出口旨:“朕親統大兵十萬,命郭英為先鋒,湯合、鄧玉為左護使,武殿章、趙玉為右護使,後軍主將朱亮祖押運糧草,鬍大海參贊軍機。八月初五祭旗出師,不得有誤。”
“遵旨!”
朱元璋將口旨傳罷,拂袖退殿。接着,群臣散朝,各自去做應戰準備。
書不贅述。到了八月初五這一天,朱元璋頭戴雙竜雙鳳金翅盔,體挂金鎖大葉連環甲,外披杏黃緞九竜團花戰袍,腰係百寶穿花珍珠帶,足蹬竜頭鳳尾牛皮戰靴,左肋懸一口五金安鐵寶劍,在衆將簇擁之下,先祭天告地、拜別宗廟,又到大校場檢閱了三軍。接着,炮響九聲,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出南京。文武百官也尾追而行,一直把朱元璋送到十裏長亭。
這陣兒,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后,率領三宮六院衆嬪妃,早已在此候駕多時。朱元璋見了,急忙下馬,與皇后相見。
馬後端起酒杯,雙手遞到朱元璋面前,強作笑臉:“萬歲興師遠征,必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願陛下保重竜體……”說到此處,她嗓子便咽了,眼淚圍着眼眶直轉。
馬氏與朱元璋是患難夫妻。多少年來,出生入死,過的是血雨腥風的歲月,擔的是數不清的風險。自來南京,太平日子過了還不到半載,又要開兵見仗。而且,這次是丈夫親自領兵,作為恩愛的妻子,怎能不替丈夫擔心呢?可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她又不能過於悲傷。所以,她強忍悲痛,故作笑臉。
朱元璋對妻子的心情,了如指掌。他接過酒杯,笑道:“休要替朕擔心。料那小小的張士誠,掀不起多大風浪。此番出徵,定能凱旋而歸。”接着,又把京營殿帥張玉、副殿帥薛鳳槁、應天府府尹梅四祖喚到面前,囑咐道:“你們要聽從皇后宣詔,好好守衛京城。”
“遵旨!”三人唯唯領命。
朱元璋把後事安排妥當,這纔上馬出發。
馬皇后目送元璋走去,率領文武回城。這且按下不提。
且說朱元璋,統領雄兵十萬,曉行夜宿,饑餐渴飲,直奔天長關進發。
先鋒官郭英帶領人馬,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長驅直入,遙遙領先。這一日,來到天長關外,紮下營寨。次日,四更起床,五鼓造飯,平明列隊,討敵駡陣。
蘇州王張士誠手下的大將張剋亮,殺出城來,與明軍搦戰。郭英一馬當先,大戰張剋亮,衹用了十幾個回合,一槍刺張剋亮於馬下。蘇州兵大敗,郭英乘勢攻占了天長關。入城後,出榜安民,並派專人嚮皇上紅旗報捷。
翌日,朱元璋進城,嘉奬有功人員,並命大將範永年留守天長,餘者繼續嚮西南進軍。
書要簡短。明軍所經之地,攻必剋,戰必勝,勢如破竹,捷報頻傳,眼看離蘇州越來越近了。朱元璋心情非常舒暢,暗自思忖道:可笑張士誠自不量力,竟敢與朕為仇,真乃飛蛾撲火也!蘇州是魚米之鄉,風景秀麗,有“人間天堂”之稱。朕攻占蘇州之後,定要好好慶賀一番。想到這裏,恨不能一口將蘇州吞掉。他不斷傳旨,催促三軍速行。
這一天,朱元璋正督軍前進,忽然,先頭部隊不走了。他不解其意,派人前去打探。
時間不長,藍旗探馬跑來啓奏:“啓稟萬歲,前面有一出傢道人,攔住去路,口口聲聲要見陛下。武定王不允,他便躺倒在地。武定王命人將他擡走,可是,十個人也擡他不動。現在還在爭吵,請旨定奪。”
鬍大海聞聽,喝喊道:“老七真是個飯桶,把妖道殺了算啦,還用這般麻煩?老四,待我去收拾他!”
鬍大海要走,被朱元璋喝住:“慢!二哥不可莽撞。依朕看來,這個道人必有來歷。咱何不將他喚到馬前,問個原委?”
鬍大海不服氣地說道:“哼!出傢人沒有好東西,理他做甚?”
朱元璋一聽,笑了:“話不能那麽講。軍師劉伯溫不也是出傢人嗎,怎麽說沒有好人呢?”
“我是說,除了他之外,沒有好人。”
朱元璋知道鬍大海一貫嘴硬,無理攪三分,便也不再與他鬥口,傳旨道:“速將道人帶來!”
“遵旨!”探馬答應一聲,轉身而去。
時過片刻,衹見軍兵往左右一閃,武定王郭英領着一個老道,來到朱元璋面前。衆人閃目一瞧,但衹見:
這道人,立馬前,
相貌堂堂不平凡。
頭上戴着魚尾冠,
無暇美玉上邊安。
八卦衣,身上穿,
圓領大袖飄飄然。
百寶囊,挎在肩,
水襪雲鞋腳上穿。
面如玉,前額寬,
獅鼻闊口柳眉尖。
二眸子,亮如電,
五絡長髯飄胸前。
一把拂塵手中晃,
好似神人降凡問。
朱元璋看罷,暗自稱奇。
老道轉着眼珠,四處蜇摸了一番,單手打問詢,口念:“無量天尊!貧道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問道:“請問仙長在何處修行,法號怎麽稱呼?”
“貧道自幼在蘇州天後宮出傢,法號妙真是也!”
朱元璋又問:“仙長見朕,欲奏何事?”
“貧道鬥膽問一句,萬歲意欲何往?”
朱元璋答道:“去蘇州討伐張士誠。”
“俗傢徵戰之事,與我出傢人無關。不過,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話請講,朕願聞高論。”
老道說:“如今是金秋八月,農傢正在開鐮收割。萬歲引兵十餘萬,輜重連軫數十餘裏,所到之處,人踏馬軋,對莊稼危害極大。為此,百姓怨聲載道。萬歲興仁義之師,名為拯救天下黎庶,實則卻給他們帶來了苦難。言行相背,此乃大不義也!貧道鬥膽,冒死進言,請陛下三思。”
鬍大海聽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說道:“你這老道真來無理!自古行軍打仗,哪有不在地上走的?我們又沒長翅膀,能飛到蘇州去嗎?糟踏點莊稼算得了什麽,用不着你瞎操心!”
朱元璋怕鬍大海再說難聽話,忙接過了話頭:“仙長言之有理。朕本不忍心糟踏莊稼,怎奈人多路窄,進軍不便啊!但不知仙長有無良策?”
老道笑着說道:“主公真乃仁德之君也!貧道自幼生長在此地,對這裏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萬歲如不嫌棄,貧道願為主公領路,既不糟踏莊稼,又可早日到達蘇州。此乃兩全之法也,不知萬歲竜意如何?”
朱元璋聞聽大喜,邊笑邊說道:“承蒙仙長惠願。單等平定蘇州,必與你重修廟宇,重加賞賜。”
“貧道不敢貪欲多求,但願黎民少受塗炭,已是求之不得的了。”
朱元璋命郭英撥給老道一匹快馬,在前邊帶路。老道千恩萬謝,策馬而去。
此時,鬍大海又說道:“哼,我看這妖道來得蹊蹺,不像善類。萬歲因何聽他鬍言?”
朱元璋道:“二哥言之差矣!人傢說的俱是正理,咱們焉能不聽?況且,人傢至誠進言,咱卻之也不恭呀!”
鬍大海還是犟着他的死理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哼,還是多長幾個心眼兒為好!”
武殿章說道:“我看不會有什麽差錯,二弟休再猜疑。”
郭英道:“既然主公已傳口旨,我們多加提防就是。”
簡短捷說。從這天開始,明軍便離開大道,繞山路而行。起初,山路還不太難走,車馬輜重仍可以通行,可是到後來,山路越來越難走了。翻過一架山,又是一道嶺,古木廊林,道路崎嶇。軍兵纍得呼呼喘氣,通身冒汗,一個個口出怨言,叫苦不迭,都想返回原道。
朱元璋心中生疑,命軍兵去尋問老道妙真:“此處是什麽地方,因何這樣難走?還需幾時才能到達蘇州?”
時間不長,軍兵回來奏道:“稟知我主,妙真道長說,這個地方叫金鎖山。轉過這架大山,就是蘇州。他還說,最多再走兩日,便可到達。”
朱元璋心想,如此說來,不論往前走、往後退,都一樣費勁,還是繼續前進有利。於是,馬上傳旨,曉諭三軍,再鼓一把勁兒,衝過難關。
到了第二天黃昏,山路變得寬闊多了。掌燈以後,大軍來到一塊盆地。
朱元璋剛要傳旨安營,突然間,郭英慌慌張張來到馬前:“啓奏陛下,情況有變,那個老道不見了!”
“什麽?!”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冷氣,忙問道:“何時不見的?”
郭英答道:“掌燈時分。”
鬍大海說道:“嗐!我說出傢人沒有好東西嗎,你偏不信,怎麽樣,我沒說錯吧?”
郭英道:“事已至此,悔也無用。我看咱們往後撤吧,呆在這裏,於軍不利。”
朱元璋點頭:“快傳朕的口旨。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調頭撤軍!”
口旨傳出,軍心浮動,人喊馬嘶,亂作一團。
正在這時,探馬來報:“啓稟陛下,大事不好!”
“何事驚慌?”
探馬道:“我軍的歸路已被蘇州官兵截斷,糧草全被劫到山外。”
郭英忙問道:“後軍主將朱亮祖哪裏去了?”
探子道:“下落不明,無法探聽。”
朱元璋聽罷,額角上滲出冷汗,緊咬牙關疾呼:“衝出去!一定要衝出去!”說罷,他把禦鞭一晃,雙腳點鐙,飛馬直奔後隊。衆戰將不敢停留,各率親兵尾追而去。
他們來到後隊,勒住坐騎,定睛觀瞧。衹見鐵槍將趙玉,正指揮軍兵搬運石塊。為什麽?原來,山口已被蘇州兵用巨石和叉車堵死了。什麽是叉車呢?就是裝滿石塊的普通馬車。蘇州兵把它從山頂扔到山口,左一輛,右一輛,橫七竪八地交錯在一起,搬不好搬,挪不好挪,是最厲害的障礙物。
朱元璋仔細觀看,見叉車、巨石已把山口封嚴。若想打開,談何容易呀!可是,事到如今,怕費事也不行了。他親自指揮三軍,動手消除障礙。
正在這時,忽聽山頭上鑼聲震耳,炮號連天。霎時間,箭矢、火銃、飛石、土炮,一齊奔明軍射來。勢如狂風,疾如暴雨,直打得硝煙彌漫,火光衝天。明軍死傷慘重,鮮血染紅了山野。朱元璋見勢不妙,忙引兵退出險地。
簡短捷說。一夜之間,明軍連衝了七次,也未衝出山口。結果,損傷了人馬五、六千名,把朱元璋急得五內俱焚。
次日天亮,朱元璋等人才看明白。他們四周全是大山。這些山,山勢險惡,立如鏡面,無處可攀。山上旌旗林立,布滿了伏兵,衹有南北兩座山口可以出入。但是,北山口已被叉車堵死,南山口又被蘇州兵用重炮封鎖。這樣一來,想要出去,比登天還難。
朱元璋看罷,不住地捶胸叫苦,對鬍大海、郭英等衆將說道:“千錯萬錯,都錯在寡人身上。朕不該耳軟心活,中了妖道的詭計,致使諸公跟我受纍。”
右護使武殿章道:“智者千慮,難免一失。諸葛亮乃古之聖賢,還錯用馬謖,失了街亭。何況主公乎?”
鬍大海也說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你日後多聽點別人的話就好了。如今,後悔能頂何用?”
正在這時,山頭上突然炮響三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衆人擡頭觀看,衹見山上綉旗搖擺,閃出一簇人馬。緊接着,人馬列立兩旁,中間露出一把銷金傘。傘下罩定一人:頭頂金冠,身披黃袍,腰橫玉帶,足蹬竜靴,肋佩寶劍,面如重棗,三絡長須,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此人並非別人,正是蘇州王張士誠。
朱元璋舉目再瞅,見張士誠左側站立一人:身高體壯,頭戴捲檐兒荷葉盔,鬥大皂纓飄在腦後,身穿大葉烏金甲,外罩青緞子戰袍,面如鍋底,黑中透亮,豹頭環眼,燕額虎須,真好像三國的張飛再世。此人正是蘇州兵馬大元帥張九六,綽號賽張飛。
朱元璋再一細瞧,見張士誠右側站立着一個出傢道人,正是那個領路的妙真。書中交待:他的真名叫張和對,綽號賽張良,是張士誠手下的軍師。在他們左右,還站着幾十名大將,一個個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朱元璋正在觀瞧,就見一個偏將朝山下喊話:“明軍聽着!請你們的皇上出來答話!”
朱元璋也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催馬出陣,站到隊伍最前邊,仰面答道:“朕就是皇上陛下,爾等有話就講吧!”
蘇州王張士誠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說道:“元璋兄,別來無恙乎?自當年十王興隆會一別,屈指算來,已有十載。不期在這牛膛峪相遇,幸會啊幸會!”說罷,哈哈大笑。
朱元璋直氣得渾身戰慄,面色蒼白,用手點指蘇州王:“張士誠!朕與你一無冤、二無仇,都是義軍,爾何故不宣而戰,奪我城池?今日,你施姦計將寡人睏在此處,意欲何為?”
張士誠聽罷,滿臉姦笑道:“本王對你實說了吧!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你自封為帝,把本王置於何地?這就是我睏你的原因。你是個明白人,若能依我三件大事,我便馬上放你們逃生;如若不然,定叫你們都死在這牛膛峪中!”
朱元璋問道:“哪三件大事?”
張士誠說道:“一,你咬破中指,馬上下一道血詔,答應把南京、太平、瓜州、鎮江、蕪湖、滁州等重要城池,劃歸我有;二,你必須脫袍讓位,北面稱臣,讓我做皇帝;三,把你的軍隊如數交出,歸我統率。這三件缺一不可,望你三思。”
還沒等朱元璋說話,鬍大海早就忍不住了,扯開大嗓門駡道:“放你娘的狗屁!別說三件,就連半件我們也不答應!”
張士誠大怒:“哼,良言難勸該死的鬼。爾等已死到眼前,還敢如此放肆!來呀,大炮伺候!”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話說西吳賢王朱元璋,自於橋兵變以來,取襄陽,戰滁州,平蕪湖,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長江兩岸,於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一舉占領了江南重要城市南京。
義軍進城以後,搜剿殘匪,出榜安民,奬勵工商,賑濟饑庶。經過一番調理,使這座蕭條的城市,很快又興旺起來。
朱元璋把原來的金陵侯府改作王宮,日夜在那裏操勞。兩個月後,經文武群臣的一再催促,他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從此,改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把金陵改為應天府,置省臺司院衙門,大封功臣。
幾天後,洪武萬歲穩坐竜墩,傳下兩道聖旨。第一道。命開明王常遇春為大將,率精兵十五萬,上將二十員,出徵開封,扼守黃河兩岸,以防元兵入侵;第二道,派禦總兵花雲、吳良守太平府,郭子興守鎮江府,鬍神守瓜州府,張興祖守蕪湖,郭光卿守滁州,鬍得紀守亂石山,朱亮祖守寧國……一張聖旨,派出了三十六傢禦總兵,把守重要城鎮。衆將領旨,先後離京而去。
書要簡短。洪武元年秋八月這一天,朱元璋正在後宮觀看兵書,忽有密使報道:“蘇州王張士誠起大兵三十萬,進攻大明帝國。前鋒部隊已攻占了天長關,守將何二愣不幸陣亡。”
朱元璋聞聽大怒,馬上傳旨擊鼓撞鐘,召群臣上殿議事。
時間不長,文武群臣來到金鑾寶殿,朝賀已畢,列立兩旁。
朱元璋道:“朕與張士誠素無冤仇,如今無故出兵,犯我疆土,殺我愛將,實屬欺人太甚。朕欲興師問罪,卿等以為如何?”
定國王武殿章出班奏道:“張士誠坐鎮蘇州,已有十幾個年頭。他手下兵多將廣,能事者甚多。此人嫉賢妒能,妄想獨吞天下,實乃我大明一害。今出師有名,本應乘此機會,收復東南。”
丞相李善長道:“想那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馬增善等,名為義軍,實則淨做不義之事。萬歲欲北趕大元,必先統一南方七省,以解後顧之憂。如此看來,眼下正是出兵之時也!”
朱元璋聽罷,就想即刻傳旨徵剿。可是,略一思索,又猶豫了。為什麽?因為中山王徐達重病在身,不能出徵;軍師劉伯溫正在兩湖考察民情,尚未歸來;開明王常遇春遠在開封鎮守,未在身邊。這三人是他的左膀右臂,沒他們隨軍,朱元璋放心不下啊!於是,他將心思對群臣述說了一番,又說道:“此番出徵,何人能領兵帶隊?”
護國王鬍大海奏道:“這有什麽發愁的?他們不在,不是還有我嗎?你給我一支精兵,我把張士誠抓來就是!”
武定王郭英說:“二哥魯莽,又不曾單獨領兵帶隊。倘若有失,大不利也!”
鬍大海很不服氣,瞪着眼睛說道:“我說老七,你怎麽也小瞧起二哥來了?你好好想一想,自咱起義以來,什麽大事不是我辦的?大江大浪我都不怕,何況一個小小的張士誠呢!”
那位說,鬍大海怎麽稱郭英為老七呢?書中交待:想當年,在安徽亂石山出了七位結義好友。他們是:老大武殿章,老二鬍大海,老三湯合,老四朱元璋,老五鄧玉,老六常遇春,老七郭英。按這樣排下來,鬍大海纔叫郭英為老七。
閑話體提。朱元璋聽着衆人的議論,琢磨片刻,說道:“你們不必爭論了,朕要御驾親徵!”
李善長一聽,忙出班奏道:“主公乃萬乘之尊,金枝玉葉。如今,國本初定,百業待興,還是不去為好。”
鬍大海接了話茬兒:“哼!你們當文官的,就會溜須拍馬。當皇上的為什麽不能帶兵,這是哪傢的規矩?老四,你若領兵出徵,可以壯軍威,鼓士氣,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李善長被鬍大海搶白了一頓,覺得不是滋味,可是,又不敢跟他辯理,衹得暗自憋氣。
朱元璋聽罷群臣議論,說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爭議了。”說到這裏,嚮殿前掃視了一眼,“孫堅何在?”
欽天監孫堅出班施禮:“臣在!”
“朕欲興兵問罪,何日出師吉利?”
孫堅取出歷書,推算了一陣,奏道:“八月初五是黃道吉日,主公出徵,定然大吉大利。”
“好!”
朱元璋站起身形,傳出口旨:“朕親統大兵十萬,命郭英為先鋒,湯合、鄧玉為左護使,武殿章、趙玉為右護使,後軍主將朱亮祖押運糧草,鬍大海參贊軍機。八月初五祭旗出師,不得有誤。”
“遵旨!”
朱元璋將口旨傳罷,拂袖退殿。接着,群臣散朝,各自去做應戰準備。
書不贅述。到了八月初五這一天,朱元璋頭戴雙竜雙鳳金翅盔,體挂金鎖大葉連環甲,外披杏黃緞九竜團花戰袍,腰係百寶穿花珍珠帶,足蹬竜頭鳳尾牛皮戰靴,左肋懸一口五金安鐵寶劍,在衆將簇擁之下,先祭天告地、拜別宗廟,又到大校場檢閱了三軍。接着,炮響九聲,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出南京。文武百官也尾追而行,一直把朱元璋送到十裏長亭。
這陣兒,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后,率領三宮六院衆嬪妃,早已在此候駕多時。朱元璋見了,急忙下馬,與皇后相見。
馬後端起酒杯,雙手遞到朱元璋面前,強作笑臉:“萬歲興師遠征,必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願陛下保重竜體……”說到此處,她嗓子便咽了,眼淚圍着眼眶直轉。
馬氏與朱元璋是患難夫妻。多少年來,出生入死,過的是血雨腥風的歲月,擔的是數不清的風險。自來南京,太平日子過了還不到半載,又要開兵見仗。而且,這次是丈夫親自領兵,作為恩愛的妻子,怎能不替丈夫擔心呢?可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她又不能過於悲傷。所以,她強忍悲痛,故作笑臉。
朱元璋對妻子的心情,了如指掌。他接過酒杯,笑道:“休要替朕擔心。料那小小的張士誠,掀不起多大風浪。此番出徵,定能凱旋而歸。”接着,又把京營殿帥張玉、副殿帥薛鳳槁、應天府府尹梅四祖喚到面前,囑咐道:“你們要聽從皇后宣詔,好好守衛京城。”
“遵旨!”三人唯唯領命。
朱元璋把後事安排妥當,這纔上馬出發。
馬皇后目送元璋走去,率領文武回城。這且按下不提。
且說朱元璋,統領雄兵十萬,曉行夜宿,饑餐渴飲,直奔天長關進發。
先鋒官郭英帶領人馬,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長驅直入,遙遙領先。這一日,來到天長關外,紮下營寨。次日,四更起床,五鼓造飯,平明列隊,討敵駡陣。
蘇州王張士誠手下的大將張剋亮,殺出城來,與明軍搦戰。郭英一馬當先,大戰張剋亮,衹用了十幾個回合,一槍刺張剋亮於馬下。蘇州兵大敗,郭英乘勢攻占了天長關。入城後,出榜安民,並派專人嚮皇上紅旗報捷。
翌日,朱元璋進城,嘉奬有功人員,並命大將範永年留守天長,餘者繼續嚮西南進軍。
書要簡短。明軍所經之地,攻必剋,戰必勝,勢如破竹,捷報頻傳,眼看離蘇州越來越近了。朱元璋心情非常舒暢,暗自思忖道:可笑張士誠自不量力,竟敢與朕為仇,真乃飛蛾撲火也!蘇州是魚米之鄉,風景秀麗,有“人間天堂”之稱。朕攻占蘇州之後,定要好好慶賀一番。想到這裏,恨不能一口將蘇州吞掉。他不斷傳旨,催促三軍速行。
這一天,朱元璋正督軍前進,忽然,先頭部隊不走了。他不解其意,派人前去打探。
時間不長,藍旗探馬跑來啓奏:“啓稟萬歲,前面有一出傢道人,攔住去路,口口聲聲要見陛下。武定王不允,他便躺倒在地。武定王命人將他擡走,可是,十個人也擡他不動。現在還在爭吵,請旨定奪。”
鬍大海聞聽,喝喊道:“老七真是個飯桶,把妖道殺了算啦,還用這般麻煩?老四,待我去收拾他!”
鬍大海要走,被朱元璋喝住:“慢!二哥不可莽撞。依朕看來,這個道人必有來歷。咱何不將他喚到馬前,問個原委?”
鬍大海不服氣地說道:“哼!出傢人沒有好東西,理他做甚?”
朱元璋一聽,笑了:“話不能那麽講。軍師劉伯溫不也是出傢人嗎,怎麽說沒有好人呢?”
“我是說,除了他之外,沒有好人。”
朱元璋知道鬍大海一貫嘴硬,無理攪三分,便也不再與他鬥口,傳旨道:“速將道人帶來!”
“遵旨!”探馬答應一聲,轉身而去。
時過片刻,衹見軍兵往左右一閃,武定王郭英領着一個老道,來到朱元璋面前。衆人閃目一瞧,但衹見:
這道人,立馬前,
相貌堂堂不平凡。
頭上戴着魚尾冠,
無暇美玉上邊安。
八卦衣,身上穿,
圓領大袖飄飄然。
百寶囊,挎在肩,
水襪雲鞋腳上穿。
面如玉,前額寬,
獅鼻闊口柳眉尖。
二眸子,亮如電,
五絡長髯飄胸前。
一把拂塵手中晃,
好似神人降凡問。
朱元璋看罷,暗自稱奇。
老道轉着眼珠,四處蜇摸了一番,單手打問詢,口念:“無量天尊!貧道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問道:“請問仙長在何處修行,法號怎麽稱呼?”
“貧道自幼在蘇州天後宮出傢,法號妙真是也!”
朱元璋又問:“仙長見朕,欲奏何事?”
“貧道鬥膽問一句,萬歲意欲何往?”
朱元璋答道:“去蘇州討伐張士誠。”
“俗傢徵戰之事,與我出傢人無關。不過,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話請講,朕願聞高論。”
老道說:“如今是金秋八月,農傢正在開鐮收割。萬歲引兵十餘萬,輜重連軫數十餘裏,所到之處,人踏馬軋,對莊稼危害極大。為此,百姓怨聲載道。萬歲興仁義之師,名為拯救天下黎庶,實則卻給他們帶來了苦難。言行相背,此乃大不義也!貧道鬥膽,冒死進言,請陛下三思。”
鬍大海聽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說道:“你這老道真來無理!自古行軍打仗,哪有不在地上走的?我們又沒長翅膀,能飛到蘇州去嗎?糟踏點莊稼算得了什麽,用不着你瞎操心!”
朱元璋怕鬍大海再說難聽話,忙接過了話頭:“仙長言之有理。朕本不忍心糟踏莊稼,怎奈人多路窄,進軍不便啊!但不知仙長有無良策?”
老道笑着說道:“主公真乃仁德之君也!貧道自幼生長在此地,對這裏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萬歲如不嫌棄,貧道願為主公領路,既不糟踏莊稼,又可早日到達蘇州。此乃兩全之法也,不知萬歲竜意如何?”
朱元璋聞聽大喜,邊笑邊說道:“承蒙仙長惠願。單等平定蘇州,必與你重修廟宇,重加賞賜。”
“貧道不敢貪欲多求,但願黎民少受塗炭,已是求之不得的了。”
朱元璋命郭英撥給老道一匹快馬,在前邊帶路。老道千恩萬謝,策馬而去。
此時,鬍大海又說道:“哼,我看這妖道來得蹊蹺,不像善類。萬歲因何聽他鬍言?”
朱元璋道:“二哥言之差矣!人傢說的俱是正理,咱們焉能不聽?況且,人傢至誠進言,咱卻之也不恭呀!”
鬍大海還是犟着他的死理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哼,還是多長幾個心眼兒為好!”
武殿章說道:“我看不會有什麽差錯,二弟休再猜疑。”
郭英道:“既然主公已傳口旨,我們多加提防就是。”
簡短捷說。從這天開始,明軍便離開大道,繞山路而行。起初,山路還不太難走,車馬輜重仍可以通行,可是到後來,山路越來越難走了。翻過一架山,又是一道嶺,古木廊林,道路崎嶇。軍兵纍得呼呼喘氣,通身冒汗,一個個口出怨言,叫苦不迭,都想返回原道。
朱元璋心中生疑,命軍兵去尋問老道妙真:“此處是什麽地方,因何這樣難走?還需幾時才能到達蘇州?”
時間不長,軍兵回來奏道:“稟知我主,妙真道長說,這個地方叫金鎖山。轉過這架大山,就是蘇州。他還說,最多再走兩日,便可到達。”
朱元璋心想,如此說來,不論往前走、往後退,都一樣費勁,還是繼續前進有利。於是,馬上傳旨,曉諭三軍,再鼓一把勁兒,衝過難關。
到了第二天黃昏,山路變得寬闊多了。掌燈以後,大軍來到一塊盆地。
朱元璋剛要傳旨安營,突然間,郭英慌慌張張來到馬前:“啓奏陛下,情況有變,那個老道不見了!”
“什麽?!”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冷氣,忙問道:“何時不見的?”
郭英答道:“掌燈時分。”
鬍大海說道:“嗐!我說出傢人沒有好東西嗎,你偏不信,怎麽樣,我沒說錯吧?”
郭英道:“事已至此,悔也無用。我看咱們往後撤吧,呆在這裏,於軍不利。”
朱元璋點頭:“快傳朕的口旨。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調頭撤軍!”
口旨傳出,軍心浮動,人喊馬嘶,亂作一團。
正在這時,探馬來報:“啓稟陛下,大事不好!”
“何事驚慌?”
探馬道:“我軍的歸路已被蘇州官兵截斷,糧草全被劫到山外。”
郭英忙問道:“後軍主將朱亮祖哪裏去了?”
探子道:“下落不明,無法探聽。”
朱元璋聽罷,額角上滲出冷汗,緊咬牙關疾呼:“衝出去!一定要衝出去!”說罷,他把禦鞭一晃,雙腳點鐙,飛馬直奔後隊。衆戰將不敢停留,各率親兵尾追而去。
他們來到後隊,勒住坐騎,定睛觀瞧。衹見鐵槍將趙玉,正指揮軍兵搬運石塊。為什麽?原來,山口已被蘇州兵用巨石和叉車堵死了。什麽是叉車呢?就是裝滿石塊的普通馬車。蘇州兵把它從山頂扔到山口,左一輛,右一輛,橫七竪八地交錯在一起,搬不好搬,挪不好挪,是最厲害的障礙物。
朱元璋仔細觀看,見叉車、巨石已把山口封嚴。若想打開,談何容易呀!可是,事到如今,怕費事也不行了。他親自指揮三軍,動手消除障礙。
正在這時,忽聽山頭上鑼聲震耳,炮號連天。霎時間,箭矢、火銃、飛石、土炮,一齊奔明軍射來。勢如狂風,疾如暴雨,直打得硝煙彌漫,火光衝天。明軍死傷慘重,鮮血染紅了山野。朱元璋見勢不妙,忙引兵退出險地。
簡短捷說。一夜之間,明軍連衝了七次,也未衝出山口。結果,損傷了人馬五、六千名,把朱元璋急得五內俱焚。
次日天亮,朱元璋等人才看明白。他們四周全是大山。這些山,山勢險惡,立如鏡面,無處可攀。山上旌旗林立,布滿了伏兵,衹有南北兩座山口可以出入。但是,北山口已被叉車堵死,南山口又被蘇州兵用重炮封鎖。這樣一來,想要出去,比登天還難。
朱元璋看罷,不住地捶胸叫苦,對鬍大海、郭英等衆將說道:“千錯萬錯,都錯在寡人身上。朕不該耳軟心活,中了妖道的詭計,致使諸公跟我受纍。”
右護使武殿章道:“智者千慮,難免一失。諸葛亮乃古之聖賢,還錯用馬謖,失了街亭。何況主公乎?”
鬍大海也說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你日後多聽點別人的話就好了。如今,後悔能頂何用?”
正在這時,山頭上突然炮響三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衆人擡頭觀看,衹見山上綉旗搖擺,閃出一簇人馬。緊接着,人馬列立兩旁,中間露出一把銷金傘。傘下罩定一人:頭頂金冠,身披黃袍,腰橫玉帶,足蹬竜靴,肋佩寶劍,面如重棗,三絡長須,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此人並非別人,正是蘇州王張士誠。
朱元璋舉目再瞅,見張士誠左側站立一人:身高體壯,頭戴捲檐兒荷葉盔,鬥大皂纓飄在腦後,身穿大葉烏金甲,外罩青緞子戰袍,面如鍋底,黑中透亮,豹頭環眼,燕額虎須,真好像三國的張飛再世。此人正是蘇州兵馬大元帥張九六,綽號賽張飛。
朱元璋再一細瞧,見張士誠右側站立着一個出傢道人,正是那個領路的妙真。書中交待:他的真名叫張和對,綽號賽張良,是張士誠手下的軍師。在他們左右,還站着幾十名大將,一個個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朱元璋正在觀瞧,就見一個偏將朝山下喊話:“明軍聽着!請你們的皇上出來答話!”
朱元璋也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催馬出陣,站到隊伍最前邊,仰面答道:“朕就是皇上陛下,爾等有話就講吧!”
蘇州王張士誠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說道:“元璋兄,別來無恙乎?自當年十王興隆會一別,屈指算來,已有十載。不期在這牛膛峪相遇,幸會啊幸會!”說罷,哈哈大笑。
朱元璋直氣得渾身戰慄,面色蒼白,用手點指蘇州王:“張士誠!朕與你一無冤、二無仇,都是義軍,爾何故不宣而戰,奪我城池?今日,你施姦計將寡人睏在此處,意欲何為?”
張士誠聽罷,滿臉姦笑道:“本王對你實說了吧!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你自封為帝,把本王置於何地?這就是我睏你的原因。你是個明白人,若能依我三件大事,我便馬上放你們逃生;如若不然,定叫你們都死在這牛膛峪中!”
朱元璋問道:“哪三件大事?”
張士誠說道:“一,你咬破中指,馬上下一道血詔,答應把南京、太平、瓜州、鎮江、蕪湖、滁州等重要城池,劃歸我有;二,你必須脫袍讓位,北面稱臣,讓我做皇帝;三,把你的軍隊如數交出,歸我統率。這三件缺一不可,望你三思。”
還沒等朱元璋說話,鬍大海早就忍不住了,扯開大嗓門駡道:“放你娘的狗屁!別說三件,就連半件我們也不答應!”
張士誠大怒:“哼,良言難勸該死的鬼。爾等已死到眼前,還敢如此放肆!來呀,大炮伺候!”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 鬍大海走險闖連營 張九六出營截猛將
朱元璋被睏牛膛峪,張士誠乘機要挾。結果,被鬍大海頂了回去。
張士誠大怒,要炮打明軍。老道張和汴急忙攔住,說道:“大王息怒,貧道有話,要對朱元璋去講。”
“講!”
“無量天尊!”張和汴口頌法號,衝朱元璋喊話,“陛下,事到如今,悔也無用。方纔,我傢大王所提的三件事情,聽起來似乎有點苛刻,其實不然,起碼能保全你們的性命。衹要你認罪服輸,稱臣納貢,還不失你封侯之位,這有什麽不好?比起你當初給人傢做工、放牛來,不是要強得多嗎?話又說回來了,如今你被睏牛膛峪,已成了甕中之鱉。那三件嗎,你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退一步講,是我們大王體恤上天好生之德、不忍心將你們置於死地,纔提出了那三條。衹要你一點頭,就算把十萬餘條性命救下了。難道你忍心讓那麽多人馬,陪着你一起送命嗎?”
賽張飛張九六也大聲喝喊:“朱元璋,你放明白一點。如今,爾等的糧草已被本帥截獲。人以食為天,如不投降,就把你們活活餓死!”
鬍大海聽着聽着,眼珠一轉,接了話茬兒:“這件事非同兒戲,我們得商量商量。現在就逼啞巴說話,我們死也不從!”
張士誠聽罷,與張九六、張和汴耳語了一陣,說道:“好,本王就等你們一時。不過,咱可把話說清楚,僥幸是不存在的。到時候,休怪我張某翻臉無情。”說罷,帶領兵將揚長而去。
再說朱元璋。他無精打采地率兵來到一塊盆地,安營下寨,挖戰溝,設鹿角,把四周護好。除派右護使趙玉巡邏而外,其餘將官皆到中軍議事。
朱元璋長嘆一聲,說道:“張士誠欺人太甚!各位愛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危?”
郭英奏道:“賊兵把守得堅如磐石,突圍斷無成效。依我看來,最好是搬兵求救。倘若救兵前來,咱來它個裏應外合,何愁此危不解?”
“好!”衆人聽了,點頭稱是。
朱元璋略思片刻,說道:“張士誠已布下天羅地網,恐怕難出重圍。”
右護使武殿章說道:“是啊!咱們能想到的,人傢也能想到。該如何闖出去呢?”
鬍大海接過話茬兒:“嗐!活人還能讓尿憋死?現在是逼上梁山,不上也得上,別的路沒有哇!”
朱元璋道:“二哥說得有理。不過……誰能挺身走險呢?”
鬍大海道:“什麽走險不走險的,看你說得有多可憐。你是皇上,說話就是聖旨。派到誰頭上,誰就得去。反正在這兒呆着也是死,還不如死到戰場上痛快呢!”
武殿章聽了鬍大海的話,忙說道:“二弟說得對,請萬歲傳旨吧!”
先鋒官郭英搖了搖頭,說道:“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草率。派誰突圍,得慎重挑選,不能摸腦袋就算一個。個人死活是小事,主要是能把事辦成。這可是關係到十多萬條性命的大事啊!”
朱元璋點頭說道:“有理。老七,你看派誰為宜?”
“這個……”郭英四下蜇摸了一眼,說道:“依微臣之見,此事非我二哥鬍大海不可!”
鬍大海一聽就急了,他把牛眼一瞪:“老七,少鬍說八道!在座的哪一個不比我強,你怎麽專看我老鬍彆扭?”
郭英說道:“嚇死小弟也不敢拿二哥取笑。請讓大傢說說,我提得對不對?”
左護使湯合說道:“郭先鋒之言極是!我不是當面誇奬您,咱們義軍每到了緊要關頭,都是由二王出面解危。人們在背地裏經常議論,說二王千歲是隋唐的程咬金轉世,福大、命大、造化大。除您之外,誰也辦不了這種大事。”
湯合這幾句話,把鬍大海說得飄飄然、然飄飄,都美到雲眼裏去了:“啊……”
朱元璋說:“郭愛卿與湯愛卿言之有理。二哥,您就辛苦一趟吧!”
衆將也齊聲附和:“此事非二王幹歲不可,您就辛苦一趟吧!”
鬍大海是個順毛驢,被大傢這一頓恭維,早把“危險”二字拋到了九霄雲外:“好吧!既然諸位看得起我,那我就走它一趟。不過,咱可得把醜話說到前頭,此事能不能辦成,我可沒有把握,也許剛出門就被人傢打死,也許闖營時被人傢抓住。也許……這麽說吧,我這一去,真是千難萬險、九死一生啊,說不定會遇上什麽意外。”
鄧玉說道:“二王千歲久經疆場,經多見廣。此番突圍,定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鬍大海說道:“你別念喜歌了。這一回呀,我心裏連一點兒底也沒有。”
郭英說道:“事不宜遲,請二哥速作準備。”
書要簡短。朱元璋提筆在手,寫了一道聖旨。飛調三十六路禦總兵,到牛膛峪救駕。接着,用過玉璽,用黃緞子包好,交給鬍大海。
鬍大海將聖旨斜挎在身,飽餐戰飯,身披重甲,從親兵手中接過絲繮,說道:“我可要走了。諸位有什麽話快點說,一會兒再想說可說不上啦!”
朱元璋道:“常言說,‘救兵如救火’,請二哥不要耽擱!”
“這個我明白,你就放心吧!”
郭英也說道:“方纔我問過軍需官,現在的糧食僅夠十天吃用。二哥你可算着點兒,若超過十天,恐怕咱們就見不着面了。”
鬍大海說道:“你們放心。衹要我老鬍活着,就不能讓你們歸位。”說罷,轉身往外就走。
朱元璋率領衆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鬍大海道:“諸位留步。送君千裏,終有一別。你們還能把我送回南京?”說罷,飛身上馬,朝衆人抱拳一施禮,奔南山口馳去。
衆人戀戀不捨,又遙望了一會兒,纔回營而去。
按下衆人候信兒不提,單表二三千歲鬍大海。他辭別衆人,打馬如飛,奔南山口而來。
此時,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星光閃爍,月色朦朦,已到了定更時分。鬍大海往四外觀看;衹見那黑乎乎的大山,手輓手、肩並肩,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般,靜靜地站在蒼穹之下。山頭上燈光閃閃,漫無邊際。不用間,那準是蘇州的兵營哨卡。再往前看,山口左右的兩架大山,幾乎靠在一起。上面有一架飛橋,好像兩個和尚拉着手,站在那裏。飛橋上風燈搖晃,火把跳躍。看樣子,把守的軍兵一定不少。
鬍大海看到這裏,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暗暗說道:啊呀,成功與失敗,就在此一舉了。但願真主保佑,讓我老鬍平安闖出虎口,搬來救兵。到那時,我定要啓奏聖上,給真主建造大清真寺,以表誠心。
鬍大海為什麽要許這個願呢?因為他是回回,信奉真主。在大明朝廷以內,回族官員幾乎占着一半。像定國王武殿章、開明王常遇春、忠順王湯合、忠義王鄧玉等,都是回民。可以說,明朝的江山,是回漢兩教打下來的。
閑言少敘。鬍大海心裏想着,打馬嚮前,眼看離山口越來越近了,突然,飛橋上有人喊話:“站住!再往前來,可要開炮了!”
鬍大海聽了,不由心裏一哆嗦,夠戧!我是站住,還是不站住呢?站住吧,就出不了山口;不站住吧,就得變成炮灰。哎呀,這……他心裏想着,馬可沒有停蹄,照舊往前行走。
這時,飛橋上又有人喊叫道:“有人要出山口,快點大炮,預備——”
鬍大海聽人傢真要開炮,可不敢再往前走了。他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忙把馬帶住,扯開大嗓門,高聲喊話:“不要開炮!我是奉命來見你們頭頭的,有要事相告!”
鬍大海的嗓音特別好,又高又洪亮。這一嗓子,能傳出三裏多地。他喊話出口,飛橋上果然沒有點炮。停了片刻,纔有人喊叫:“喂!你可聽清楚了,不準動。若再前進一步,可別怪我們不客氣!”
鬍大海擡頭一看,飛橋上閃出好幾十人,他們各擎着強弓、硬弩和火銃,都對準了自己。鬍大海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嬉皮笑臉地衝他們一拱手:“弟兄們,辛苦了!在下是明營的大將鬍大海,奉我主朱元璋之命,來見你們蘇州王張士誠,有要事面稟。你們可別誤會,我不是來打仗的。你們看,若要打仗,能是我一個人前來嗎?”鬍大海連說帶比劃,跟真的一樣。
蘇州兵聽罷,彼此交換着眼色。其中一個小頭目說道:“既然如此,請鬍將軍稍候片刻,已有人給我們主將送信去了。”
“多謝,多謝!”鬍大海說罷,低下腦袋,盤算着下一步的辦法。見着他們的主將,我該以何言答對?該用什麽辦法混出山口?他心裏亂作一團,一時拿不出好主意,衹好見機而行。
時間不長,忽聽對面馬啼聲響。鬍大海定睛一看,見燈光明亮之處,閃出一隊人馬,約有七八百人。他們各擎着兵刃,來到近前,往左右排開。接着,正中閃出兩匹戰馬,馬上端坐兩員戰將。歲數都不大,長相極為相仿,穿戴也相同,都是銀盔銀甲,白馬銀槍,面白如玉,光嘴沒須,生得瀟灑漂亮,好像一對雙胞胎。
這倆人真是一對孿生兄弟。上垂首那位叫王信,下垂首那位叫王義,他們是蘇州著名的老英雄王愛雲之子。王愛雲綽號江南大俠,此人文武雙全,現在扶保張士誠,任職丞相。他的兩個兒子是張九六手下的戰將,負責把守南山口。
王信、王義聽了軍兵稟報,不知來者的用意,急忙披挂上馬,引馬步兵七百,來到山口。哥兒倆往前一看,果然是一人一騎,四處靜悄悄的,並無伏兵的跡象。看罷,這纔將心放下。
王信馬往前提,用槍點指:“來者是誰?快報上名來!”
鬍大海一看,心中暗喜。好啊,原來是兩個毛孩子。嗯,好對付。想到這裏,他在馬上把大肚子一腆,說道:“你們先別問我,我先問問你們是誰,看配不配跟我講話。”
王信一聽,心裏的話,這個老傢夥,口氣可不小!說道:“你且聽了!在下名叫王信,綽號小白竜。他是我弟弟,名叫王義,綽號小白鶴!”
鬍大海聽罷,從鼻子眼裏哼了一聲:“原來是兩個無名之徒!”
王信聞聽,火往上撞:“黑賊,休要小瞧於我!我們弟兄雖無名氣,可我爹爹卻是人所共知的英雄。”
“誰?”
“他老人傢綽號南俠,現在蘇州工手下任丞相之職,名叫王愛雲!”
鬍大海聽了,果然一愣。暗道:“啊呀,原來他們是老王頭兒的兒子呀!嗯,有主意了。”鬍大海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啊呀,大水衝了竜王廟——一傢人不認識一傢人了。鬧了半天,你們是我王大哥的令郎呀!”
王信一愣:“你是何人?”
鬍大海見問,又吹開了;“孩子,提起我來,可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姓鬍名大海,現任大明護國王。想當年,八月十五鬧燕京,掐訣念咒破過紅衣大炮,還破過三千六百架飛鐵鳥。後來,在徐州做了三年太上皇。於橋兵變,大鬧真武頂,走馬取襄陽,威震三江口,槍挑鐵滑車。提起我來,聲震四海,名貫宇宙。我乃蓋世英雄也!”
鬍大海這頓吹呀!真的也有,假的也有。他也想好了,年輕人好糊弄,啥大就說啥吧!
王氏弟兄早就聽說過他的名字。如今聽他這麽一吹,更不知他吃幾碗幹飯了。因此,哥兒倆相視無言,苶呆呆發愣。
鬍大海偷眼一看,心裏的話,嗯,唬住了!好,我還得接着吹。於是,繼續說道:“要說起你爹王愛雲來,跟我的交情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老哥兒倆敢比桃園的劉關張,上古的羊角哀、左伯桃。我倆曾同堂學藝,同吃同住,左右不離。他曾對我說過:‘將來有了兒子,一定拜你為師。’後因各保其主,我們倆見面的機會也就不多了。沒想到啊,你們現在都這麽大了。你娘——我那老嫂子可好嗎?說起來,她和你爹成親的時候,還是我的媒人呢!”他滿嘴鬍謅八咧,瞪着眼睛說瞎話,真把王氏弟兄給唬住了。
王信說道:“鬍大叔,我哥兒倆確實不知往事,請您多多恕罪。”說罷,在馬上抱拳施禮。
鬍大海忙說道:“噯!這算不了什麽,不知者不怪罪嘛!”
王信又說道:“不過,現在咱們各保其主,應先公而後私。恕侄兒無禮,請問大叔,您見我主所為何事?”
鬍大海把臉一沉,說道:“這也是你們應該問的?我若講出來,你們能管得了嗎?廢話少說,快領我去見張士誠!”
王信一聽,有點為難地說道:“這個……”
“這個什麽!你們不肯帶我去嗎?那好,咱可把話說明白了,我有軍機要事與他相商。若是耽誤了,你們可吃罪不起!”
王信哥兒倆悄聲合計道:“領他去吧!萬一真耽誤了大事,那可不好辦。”
哥兒倆商議已定,王信拱手道:“大叔,既然如此,那我陪您一同前往。”
鬍大海點頭說道:“這纔叫會辦事的孩子呢。走吧!”說着,催開戰騎,穿山口而過。
王信忙領一百騎兵,在後邊緊緊跟隨。他名義上是陪同前往,其實是武裝押送。
鬍大海心如明鏡,暗道,謝天謝地,總算混過了火炮這一關。可是,下一步該怎麽辦呢?他偷眼朝四外一看,見王信緊緊地貼着自己,後面都是騎兵。他們穩坐雕鞍,弓上弦,刀出鞘,槍尖對着自己的後背直晃。稍有不慎,就得喪命。此刻,鬍大海心急似火,恨不能肋生雙翅,飛出虎口。可是,他卻裝得像沒事人一般。諸位,這個滋味可太難熬了。這種差事,也就是鬍大海行,換誰也幹不了。
書要簡短。鬍大海他們走出南山口,行進在一面慢山坡上,越往前走,地勢越低,眼前就是一片平地。鬍大海偷眼一看,但見眼前帳篷連着帳篷,像海浪一般,望不到盡頭。帳篷四周,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左一道戰壕,右一道鹿角。還築有幾道石墻,把交通口封了個嚴嚴實實。
書中暗表:這南山口外,全是蘇州兵的連營,那真是星羅棋布,密如蛛網。那裏共設有十八道防綫,全長三十餘裏,真可謂“戒備森嚴”啊!
鬍大海看罷,暗駡道:那狠毒的張士誠!如此防務,即使把救兵搬來,也難以攻破。想到這裏,心裏頭不由堵了個大疙瘩。可又一想,哎呀,我可不能去見張士誠。真若見到他,我可就跑不了啦。嗯,現在就得設法脫身。他眼珠一轉,問王信道:“此處離中軍帳還有多遠?”
“快了,再過三道防綫就是。”
鬍大海口外一蜇摸,見奔西去有一條道兒,那裏連營比較稀疏。他打定主意,要從那裏逃走。於是,又把鬼點子使出來了:“我說侄兒,誰在後邊跟着咱們呢?”
“沒人呀!”
鬍大海故作驚訝:“誰說沒人,那不是人嗎?”
王信聽了,趕緊勒住馬頭,回首觀望。那些騎兵見了,也紛紛扭頭觀瞧。鬍大海乘此機會,雙腳點鐙,奔西邊就跑。
王信回過頭來一看,見鬍大海已經跑出一百步開外。他恍然大悟,高聲駡道:“黑賊,你哪裏跑?”說罷,催馬就追。
騎兵們也喊:“截住他!快抓鬍大海!抓鬍大海呀——”
霎時間,蘇州兵一陣大亂,紛紛從帳篷裏鑽了出來。
鬍大海靈機一動,也扯開嗓子,一個勁兒地喊叫:“快抓鬍大海!快抓姦細呀——”
他這一喊不要緊,把蘇州兵都弄糊塗了。怎麽?他們也不知誰是鬍大海了。有些軍兵,各待着兵刃,把王信的人馬給攔住了。
王信大怒:“你們瞎了眼啦,截我做甚?”
當兵的認出王信,急忙問道:“誰是鬍大海?”
“前邊那個黑大個兒就是。”
軍兵聽罷,返回身來又追。他們邊追邊喊:“截住他,前邊那個就是鬍大海——”
鬍大海雙手捻槍,也邊跑邊喊:“對!截住他,前邊那個就是鬍大海——”
此時,夜深天黑。那些蘇州軍兵,本來就不認識鬍大海,再加上穿的戴的也沒明顯分別,所以,更難辨認敵我。霎時間,整個大營,連喊帶叫,熱鬧得好像開了鍋。
再說鬍大海。他邊喊邊跑,左拐右轉,在蘇付州兵營盤裏可就畫開地圖了。雖然沒遇上什麽障礙,可是,想要出去,可不那麽容易。所以,把他急得周身冒汗。也該着他倒黴,三轉兩轉,竟轉到張士誠的中軍帳前來了。
且說蘇州王張士誠。他施計將朱元璋騙進牛膛峪,真有說不出的痛快。為此,他在南山口外,紮下大帳,隆重慶賀。此時,在座的有大帥張九六,軍師張和汴,金钂無敵將呂具,銀錘將呂天寶,大力神蘇勇,揚威將軍呂勇等,共七十餘人。大帳之中明燈高照,亮如白晝。桌案上擺着山珍海味,美酒佳餚。帳下鼓樂喧天,奏着得勝樂。侍從出出進進,送酒送菜。張士誠居中而坐,神采奕奕,滿面春風,嚮在座的文武,頻頻舉杯祝賀。
金钂無敵將呂具說道:“大王洪福齊天,將朱元璋和他的十萬大軍睏在牛膛峪中。朱元璋已成甕中之鱉,非降即死,大明江山眼看就是我們的了。可喜啊,可賀!”
呂具字東人,是蘇州人氏,親兄弟六個,號稱呂氏六傑。他自幼受高人傳授,武藝出衆。生來膂力過人,兩膀一晃有千斤的力氣,慣使一條一百五十斤重的鳳翅鎏金钂。馬快,力猛,實在是一員虎將。當年,十路義軍在九江聚會,呂具曾威震“十國”,被授予金钂無敵將的稱號。盟主大堯王劉福通,用三斤十二兩黃金,給他造了一面金牌,上鎸“橫勇無敵,英雄蓋世”八個大字。從那以後,呂具名聲大噪,威震江南。他與張士誠既是至友,又是君臣。如今,官拜鎮國大將軍之職,在蘇州軍兵中威望極高。
張士誠聽了呂具的這一番言語,哈哈大笑:“東人,你說錯了,這些計謀出自軍師之手,是他勸本王這麽辦的。咱們應該感謝他,是他為蘇州立下了大功!”
軍師張和汴謙恭地說道:“大王過奬了。計謀雖然出自貧道,還要依賴大王明鑒,依賴全體將士用心。我一個人算得了什麽?”
大帥張九六道:“依我看,朱元璋雖然被睏,卻無歸降之意。須知,他决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咱必須嚴加提防。”
張和汴聽了,自信地接過話茬:“這個嗎,貧道早已預料到了。他不歸降又能如何?衹不過枉自搭上性命而已。二十天後,我們就進山收屍吧,看一看朱元璋餓死的那副尊容,哈哈哈哈!”
呂具說道:“軍師休要高興得太早。朱元璋雖然被睏,可外邊還有三十六路禦總兵,兵力不下四五十萬,大將至少數百員。何況,徐達、劉伯溫都安然無恙。他們若知朱元璋被睏,必然要前來解危救駕。這些,我等不可不防啊!”
張士誠哈哈大笑道:“呂將軍衹知其一,不曉其二。明朝的救兵來不了啦!”
衆將聞聽,不由愕然起來。
張士誠接着說道:“我們這次進兵,不是單獨進攻,是事先商量而定的。咱們衹要把朱元璋睏在牛膛峪,而南漢王陳友諒、九江王陳友必、徐州王李春等九國聯軍,就會打它個首尾難顧,攻占南京各地。那時候,劉伯溫、徐達之輩都自顧不暇,還怎麽來營救朱元璋?”
軍師張和汴接着說道:“我夜觀天象,見朱元璋將星欲墜,紫微星朗照蘇州,我傢大王不久即可稱帝矣!”
衆將聞聽,無不歡喜,皆離座跪倒,三呼萬歲。張士誠一見此情此景,兩衹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嘴都樂得快咧成瓢啦。
正在這個時候,忽聽帳外一陣大亂。張士誠收斂了笑容,忙派人出去打探。
時間不長,探子回來稟報:“明將鬍大海闖到中軍來了!”
“什麽?”張士誠這一驚非同小可,不由酒杯落地。心裏說,這是怎麽回事?難道鬍大海會飛不成?他是怎麽混出南山口的?張士誠千頭萬緒,不得其解。
此時,張九六大聲暴叫:“大王放心,容本帥將他抓來,一問便知。”說罷,吩咐左右:“鞴馬擡矛!”
張士誠囑咐道:“多加小心。”
“是!”張九六答應一聲,轉身出帳,飛身上馬,來到外面一看,衹見軍兵四處亂竄,人聲鼎沸,亂成一團。
張九六怒喝一聲:“擂鼓!”
霎時間,鼓聲四起。蘇州兵見元帥來了,紛紛歸隊,一下子安靜下來。
這時,鬍大海也趕到了,正與張九六馬打對頭。
張九六喝喊道:“姓鬍的,休要猖狂,待本帥拿你!”
欲知鬍大海性命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朱元璋被睏牛膛峪,張士誠乘機要挾。結果,被鬍大海頂了回去。
張士誠大怒,要炮打明軍。老道張和汴急忙攔住,說道:“大王息怒,貧道有話,要對朱元璋去講。”
“講!”
“無量天尊!”張和汴口頌法號,衝朱元璋喊話,“陛下,事到如今,悔也無用。方纔,我傢大王所提的三件事情,聽起來似乎有點苛刻,其實不然,起碼能保全你們的性命。衹要你認罪服輸,稱臣納貢,還不失你封侯之位,這有什麽不好?比起你當初給人傢做工、放牛來,不是要強得多嗎?話又說回來了,如今你被睏牛膛峪,已成了甕中之鱉。那三件嗎,你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退一步講,是我們大王體恤上天好生之德、不忍心將你們置於死地,纔提出了那三條。衹要你一點頭,就算把十萬餘條性命救下了。難道你忍心讓那麽多人馬,陪着你一起送命嗎?”
賽張飛張九六也大聲喝喊:“朱元璋,你放明白一點。如今,爾等的糧草已被本帥截獲。人以食為天,如不投降,就把你們活活餓死!”
鬍大海聽着聽着,眼珠一轉,接了話茬兒:“這件事非同兒戲,我們得商量商量。現在就逼啞巴說話,我們死也不從!”
張士誠聽罷,與張九六、張和汴耳語了一陣,說道:“好,本王就等你們一時。不過,咱可把話說清楚,僥幸是不存在的。到時候,休怪我張某翻臉無情。”說罷,帶領兵將揚長而去。
再說朱元璋。他無精打采地率兵來到一塊盆地,安營下寨,挖戰溝,設鹿角,把四周護好。除派右護使趙玉巡邏而外,其餘將官皆到中軍議事。
朱元璋長嘆一聲,說道:“張士誠欺人太甚!各位愛卿,有何良策,可解此危?”
郭英奏道:“賊兵把守得堅如磐石,突圍斷無成效。依我看來,最好是搬兵求救。倘若救兵前來,咱來它個裏應外合,何愁此危不解?”
“好!”衆人聽了,點頭稱是。
朱元璋略思片刻,說道:“張士誠已布下天羅地網,恐怕難出重圍。”
右護使武殿章說道:“是啊!咱們能想到的,人傢也能想到。該如何闖出去呢?”
鬍大海接過話茬兒:“嗐!活人還能讓尿憋死?現在是逼上梁山,不上也得上,別的路沒有哇!”
朱元璋道:“二哥說得有理。不過……誰能挺身走險呢?”
鬍大海道:“什麽走險不走險的,看你說得有多可憐。你是皇上,說話就是聖旨。派到誰頭上,誰就得去。反正在這兒呆着也是死,還不如死到戰場上痛快呢!”
武殿章聽了鬍大海的話,忙說道:“二弟說得對,請萬歲傳旨吧!”
先鋒官郭英搖了搖頭,說道:“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草率。派誰突圍,得慎重挑選,不能摸腦袋就算一個。個人死活是小事,主要是能把事辦成。這可是關係到十多萬條性命的大事啊!”
朱元璋點頭說道:“有理。老七,你看派誰為宜?”
“這個……”郭英四下蜇摸了一眼,說道:“依微臣之見,此事非我二哥鬍大海不可!”
鬍大海一聽就急了,他把牛眼一瞪:“老七,少鬍說八道!在座的哪一個不比我強,你怎麽專看我老鬍彆扭?”
郭英說道:“嚇死小弟也不敢拿二哥取笑。請讓大傢說說,我提得對不對?”
左護使湯合說道:“郭先鋒之言極是!我不是當面誇奬您,咱們義軍每到了緊要關頭,都是由二王出面解危。人們在背地裏經常議論,說二王千歲是隋唐的程咬金轉世,福大、命大、造化大。除您之外,誰也辦不了這種大事。”
湯合這幾句話,把鬍大海說得飄飄然、然飄飄,都美到雲眼裏去了:“啊……”
朱元璋說:“郭愛卿與湯愛卿言之有理。二哥,您就辛苦一趟吧!”
衆將也齊聲附和:“此事非二王幹歲不可,您就辛苦一趟吧!”
鬍大海是個順毛驢,被大傢這一頓恭維,早把“危險”二字拋到了九霄雲外:“好吧!既然諸位看得起我,那我就走它一趟。不過,咱可得把醜話說到前頭,此事能不能辦成,我可沒有把握,也許剛出門就被人傢打死,也許闖營時被人傢抓住。也許……這麽說吧,我這一去,真是千難萬險、九死一生啊,說不定會遇上什麽意外。”
鄧玉說道:“二王千歲久經疆場,經多見廣。此番突圍,定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鬍大海說道:“你別念喜歌了。這一回呀,我心裏連一點兒底也沒有。”
郭英說道:“事不宜遲,請二哥速作準備。”
書要簡短。朱元璋提筆在手,寫了一道聖旨。飛調三十六路禦總兵,到牛膛峪救駕。接着,用過玉璽,用黃緞子包好,交給鬍大海。
鬍大海將聖旨斜挎在身,飽餐戰飯,身披重甲,從親兵手中接過絲繮,說道:“我可要走了。諸位有什麽話快點說,一會兒再想說可說不上啦!”
朱元璋道:“常言說,‘救兵如救火’,請二哥不要耽擱!”
“這個我明白,你就放心吧!”
郭英也說道:“方纔我問過軍需官,現在的糧食僅夠十天吃用。二哥你可算着點兒,若超過十天,恐怕咱們就見不着面了。”
鬍大海說道:“你們放心。衹要我老鬍活着,就不能讓你們歸位。”說罷,轉身往外就走。
朱元璋率領衆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鬍大海道:“諸位留步。送君千裏,終有一別。你們還能把我送回南京?”說罷,飛身上馬,朝衆人抱拳一施禮,奔南山口馳去。
衆人戀戀不捨,又遙望了一會兒,纔回營而去。
按下衆人候信兒不提,單表二三千歲鬍大海。他辭別衆人,打馬如飛,奔南山口而來。
此時,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星光閃爍,月色朦朦,已到了定更時分。鬍大海往四外觀看;衹見那黑乎乎的大山,手輓手、肩並肩,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般,靜靜地站在蒼穹之下。山頭上燈光閃閃,漫無邊際。不用間,那準是蘇州的兵營哨卡。再往前看,山口左右的兩架大山,幾乎靠在一起。上面有一架飛橋,好像兩個和尚拉着手,站在那裏。飛橋上風燈搖晃,火把跳躍。看樣子,把守的軍兵一定不少。
鬍大海看到這裏,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暗暗說道:啊呀,成功與失敗,就在此一舉了。但願真主保佑,讓我老鬍平安闖出虎口,搬來救兵。到那時,我定要啓奏聖上,給真主建造大清真寺,以表誠心。
鬍大海為什麽要許這個願呢?因為他是回回,信奉真主。在大明朝廷以內,回族官員幾乎占着一半。像定國王武殿章、開明王常遇春、忠順王湯合、忠義王鄧玉等,都是回民。可以說,明朝的江山,是回漢兩教打下來的。
閑言少敘。鬍大海心裏想着,打馬嚮前,眼看離山口越來越近了,突然,飛橋上有人喊話:“站住!再往前來,可要開炮了!”
鬍大海聽了,不由心裏一哆嗦,夠戧!我是站住,還是不站住呢?站住吧,就出不了山口;不站住吧,就得變成炮灰。哎呀,這……他心裏想着,馬可沒有停蹄,照舊往前行走。
這時,飛橋上又有人喊叫道:“有人要出山口,快點大炮,預備——”
鬍大海聽人傢真要開炮,可不敢再往前走了。他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忙把馬帶住,扯開大嗓門,高聲喊話:“不要開炮!我是奉命來見你們頭頭的,有要事相告!”
鬍大海的嗓音特別好,又高又洪亮。這一嗓子,能傳出三裏多地。他喊話出口,飛橋上果然沒有點炮。停了片刻,纔有人喊叫:“喂!你可聽清楚了,不準動。若再前進一步,可別怪我們不客氣!”
鬍大海擡頭一看,飛橋上閃出好幾十人,他們各擎着強弓、硬弩和火銃,都對準了自己。鬍大海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嬉皮笑臉地衝他們一拱手:“弟兄們,辛苦了!在下是明營的大將鬍大海,奉我主朱元璋之命,來見你們蘇州王張士誠,有要事面稟。你們可別誤會,我不是來打仗的。你們看,若要打仗,能是我一個人前來嗎?”鬍大海連說帶比劃,跟真的一樣。
蘇州兵聽罷,彼此交換着眼色。其中一個小頭目說道:“既然如此,請鬍將軍稍候片刻,已有人給我們主將送信去了。”
“多謝,多謝!”鬍大海說罷,低下腦袋,盤算着下一步的辦法。見着他們的主將,我該以何言答對?該用什麽辦法混出山口?他心裏亂作一團,一時拿不出好主意,衹好見機而行。
時間不長,忽聽對面馬啼聲響。鬍大海定睛一看,見燈光明亮之處,閃出一隊人馬,約有七八百人。他們各擎着兵刃,來到近前,往左右排開。接着,正中閃出兩匹戰馬,馬上端坐兩員戰將。歲數都不大,長相極為相仿,穿戴也相同,都是銀盔銀甲,白馬銀槍,面白如玉,光嘴沒須,生得瀟灑漂亮,好像一對雙胞胎。
這倆人真是一對孿生兄弟。上垂首那位叫王信,下垂首那位叫王義,他們是蘇州著名的老英雄王愛雲之子。王愛雲綽號江南大俠,此人文武雙全,現在扶保張士誠,任職丞相。他的兩個兒子是張九六手下的戰將,負責把守南山口。
王信、王義聽了軍兵稟報,不知來者的用意,急忙披挂上馬,引馬步兵七百,來到山口。哥兒倆往前一看,果然是一人一騎,四處靜悄悄的,並無伏兵的跡象。看罷,這纔將心放下。
王信馬往前提,用槍點指:“來者是誰?快報上名來!”
鬍大海一看,心中暗喜。好啊,原來是兩個毛孩子。嗯,好對付。想到這裏,他在馬上把大肚子一腆,說道:“你們先別問我,我先問問你們是誰,看配不配跟我講話。”
王信一聽,心裏的話,這個老傢夥,口氣可不小!說道:“你且聽了!在下名叫王信,綽號小白竜。他是我弟弟,名叫王義,綽號小白鶴!”
鬍大海聽罷,從鼻子眼裏哼了一聲:“原來是兩個無名之徒!”
王信聞聽,火往上撞:“黑賊,休要小瞧於我!我們弟兄雖無名氣,可我爹爹卻是人所共知的英雄。”
“誰?”
“他老人傢綽號南俠,現在蘇州工手下任丞相之職,名叫王愛雲!”
鬍大海聽了,果然一愣。暗道:“啊呀,原來他們是老王頭兒的兒子呀!嗯,有主意了。”鬍大海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啊呀,大水衝了竜王廟——一傢人不認識一傢人了。鬧了半天,你們是我王大哥的令郎呀!”
王信一愣:“你是何人?”
鬍大海見問,又吹開了;“孩子,提起我來,可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姓鬍名大海,現任大明護國王。想當年,八月十五鬧燕京,掐訣念咒破過紅衣大炮,還破過三千六百架飛鐵鳥。後來,在徐州做了三年太上皇。於橋兵變,大鬧真武頂,走馬取襄陽,威震三江口,槍挑鐵滑車。提起我來,聲震四海,名貫宇宙。我乃蓋世英雄也!”
鬍大海這頓吹呀!真的也有,假的也有。他也想好了,年輕人好糊弄,啥大就說啥吧!
王氏弟兄早就聽說過他的名字。如今聽他這麽一吹,更不知他吃幾碗幹飯了。因此,哥兒倆相視無言,苶呆呆發愣。
鬍大海偷眼一看,心裏的話,嗯,唬住了!好,我還得接着吹。於是,繼續說道:“要說起你爹王愛雲來,跟我的交情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老哥兒倆敢比桃園的劉關張,上古的羊角哀、左伯桃。我倆曾同堂學藝,同吃同住,左右不離。他曾對我說過:‘將來有了兒子,一定拜你為師。’後因各保其主,我們倆見面的機會也就不多了。沒想到啊,你們現在都這麽大了。你娘——我那老嫂子可好嗎?說起來,她和你爹成親的時候,還是我的媒人呢!”他滿嘴鬍謅八咧,瞪着眼睛說瞎話,真把王氏弟兄給唬住了。
王信說道:“鬍大叔,我哥兒倆確實不知往事,請您多多恕罪。”說罷,在馬上抱拳施禮。
鬍大海忙說道:“噯!這算不了什麽,不知者不怪罪嘛!”
王信又說道:“不過,現在咱們各保其主,應先公而後私。恕侄兒無禮,請問大叔,您見我主所為何事?”
鬍大海把臉一沉,說道:“這也是你們應該問的?我若講出來,你們能管得了嗎?廢話少說,快領我去見張士誠!”
王信一聽,有點為難地說道:“這個……”
“這個什麽!你們不肯帶我去嗎?那好,咱可把話說明白了,我有軍機要事與他相商。若是耽誤了,你們可吃罪不起!”
王信哥兒倆悄聲合計道:“領他去吧!萬一真耽誤了大事,那可不好辦。”
哥兒倆商議已定,王信拱手道:“大叔,既然如此,那我陪您一同前往。”
鬍大海點頭說道:“這纔叫會辦事的孩子呢。走吧!”說着,催開戰騎,穿山口而過。
王信忙領一百騎兵,在後邊緊緊跟隨。他名義上是陪同前往,其實是武裝押送。
鬍大海心如明鏡,暗道,謝天謝地,總算混過了火炮這一關。可是,下一步該怎麽辦呢?他偷眼朝四外一看,見王信緊緊地貼着自己,後面都是騎兵。他們穩坐雕鞍,弓上弦,刀出鞘,槍尖對着自己的後背直晃。稍有不慎,就得喪命。此刻,鬍大海心急似火,恨不能肋生雙翅,飛出虎口。可是,他卻裝得像沒事人一般。諸位,這個滋味可太難熬了。這種差事,也就是鬍大海行,換誰也幹不了。
書要簡短。鬍大海他們走出南山口,行進在一面慢山坡上,越往前走,地勢越低,眼前就是一片平地。鬍大海偷眼一看,但見眼前帳篷連着帳篷,像海浪一般,望不到盡頭。帳篷四周,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左一道戰壕,右一道鹿角。還築有幾道石墻,把交通口封了個嚴嚴實實。
書中暗表:這南山口外,全是蘇州兵的連營,那真是星羅棋布,密如蛛網。那裏共設有十八道防綫,全長三十餘裏,真可謂“戒備森嚴”啊!
鬍大海看罷,暗駡道:那狠毒的張士誠!如此防務,即使把救兵搬來,也難以攻破。想到這裏,心裏頭不由堵了個大疙瘩。可又一想,哎呀,我可不能去見張士誠。真若見到他,我可就跑不了啦。嗯,現在就得設法脫身。他眼珠一轉,問王信道:“此處離中軍帳還有多遠?”
“快了,再過三道防綫就是。”
鬍大海口外一蜇摸,見奔西去有一條道兒,那裏連營比較稀疏。他打定主意,要從那裏逃走。於是,又把鬼點子使出來了:“我說侄兒,誰在後邊跟着咱們呢?”
“沒人呀!”
鬍大海故作驚訝:“誰說沒人,那不是人嗎?”
王信聽了,趕緊勒住馬頭,回首觀望。那些騎兵見了,也紛紛扭頭觀瞧。鬍大海乘此機會,雙腳點鐙,奔西邊就跑。
王信回過頭來一看,見鬍大海已經跑出一百步開外。他恍然大悟,高聲駡道:“黑賊,你哪裏跑?”說罷,催馬就追。
騎兵們也喊:“截住他!快抓鬍大海!抓鬍大海呀——”
霎時間,蘇州兵一陣大亂,紛紛從帳篷裏鑽了出來。
鬍大海靈機一動,也扯開嗓子,一個勁兒地喊叫:“快抓鬍大海!快抓姦細呀——”
他這一喊不要緊,把蘇州兵都弄糊塗了。怎麽?他們也不知誰是鬍大海了。有些軍兵,各待着兵刃,把王信的人馬給攔住了。
王信大怒:“你們瞎了眼啦,截我做甚?”
當兵的認出王信,急忙問道:“誰是鬍大海?”
“前邊那個黑大個兒就是。”
軍兵聽罷,返回身來又追。他們邊追邊喊:“截住他,前邊那個就是鬍大海——”
鬍大海雙手捻槍,也邊跑邊喊:“對!截住他,前邊那個就是鬍大海——”
此時,夜深天黑。那些蘇州軍兵,本來就不認識鬍大海,再加上穿的戴的也沒明顯分別,所以,更難辨認敵我。霎時間,整個大營,連喊帶叫,熱鬧得好像開了鍋。
再說鬍大海。他邊喊邊跑,左拐右轉,在蘇付州兵營盤裏可就畫開地圖了。雖然沒遇上什麽障礙,可是,想要出去,可不那麽容易。所以,把他急得周身冒汗。也該着他倒黴,三轉兩轉,竟轉到張士誠的中軍帳前來了。
且說蘇州王張士誠。他施計將朱元璋騙進牛膛峪,真有說不出的痛快。為此,他在南山口外,紮下大帳,隆重慶賀。此時,在座的有大帥張九六,軍師張和汴,金钂無敵將呂具,銀錘將呂天寶,大力神蘇勇,揚威將軍呂勇等,共七十餘人。大帳之中明燈高照,亮如白晝。桌案上擺着山珍海味,美酒佳餚。帳下鼓樂喧天,奏着得勝樂。侍從出出進進,送酒送菜。張士誠居中而坐,神采奕奕,滿面春風,嚮在座的文武,頻頻舉杯祝賀。
金钂無敵將呂具說道:“大王洪福齊天,將朱元璋和他的十萬大軍睏在牛膛峪中。朱元璋已成甕中之鱉,非降即死,大明江山眼看就是我們的了。可喜啊,可賀!”
呂具字東人,是蘇州人氏,親兄弟六個,號稱呂氏六傑。他自幼受高人傳授,武藝出衆。生來膂力過人,兩膀一晃有千斤的力氣,慣使一條一百五十斤重的鳳翅鎏金钂。馬快,力猛,實在是一員虎將。當年,十路義軍在九江聚會,呂具曾威震“十國”,被授予金钂無敵將的稱號。盟主大堯王劉福通,用三斤十二兩黃金,給他造了一面金牌,上鎸“橫勇無敵,英雄蓋世”八個大字。從那以後,呂具名聲大噪,威震江南。他與張士誠既是至友,又是君臣。如今,官拜鎮國大將軍之職,在蘇州軍兵中威望極高。
張士誠聽了呂具的這一番言語,哈哈大笑:“東人,你說錯了,這些計謀出自軍師之手,是他勸本王這麽辦的。咱們應該感謝他,是他為蘇州立下了大功!”
軍師張和汴謙恭地說道:“大王過奬了。計謀雖然出自貧道,還要依賴大王明鑒,依賴全體將士用心。我一個人算得了什麽?”
大帥張九六道:“依我看,朱元璋雖然被睏,卻無歸降之意。須知,他决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咱必須嚴加提防。”
張和汴聽了,自信地接過話茬:“這個嗎,貧道早已預料到了。他不歸降又能如何?衹不過枉自搭上性命而已。二十天後,我們就進山收屍吧,看一看朱元璋餓死的那副尊容,哈哈哈哈!”
呂具說道:“軍師休要高興得太早。朱元璋雖然被睏,可外邊還有三十六路禦總兵,兵力不下四五十萬,大將至少數百員。何況,徐達、劉伯溫都安然無恙。他們若知朱元璋被睏,必然要前來解危救駕。這些,我等不可不防啊!”
張士誠哈哈大笑道:“呂將軍衹知其一,不曉其二。明朝的救兵來不了啦!”
衆將聞聽,不由愕然起來。
張士誠接着說道:“我們這次進兵,不是單獨進攻,是事先商量而定的。咱們衹要把朱元璋睏在牛膛峪,而南漢王陳友諒、九江王陳友必、徐州王李春等九國聯軍,就會打它個首尾難顧,攻占南京各地。那時候,劉伯溫、徐達之輩都自顧不暇,還怎麽來營救朱元璋?”
軍師張和汴接着說道:“我夜觀天象,見朱元璋將星欲墜,紫微星朗照蘇州,我傢大王不久即可稱帝矣!”
衆將聞聽,無不歡喜,皆離座跪倒,三呼萬歲。張士誠一見此情此景,兩衹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嘴都樂得快咧成瓢啦。
正在這個時候,忽聽帳外一陣大亂。張士誠收斂了笑容,忙派人出去打探。
時間不長,探子回來稟報:“明將鬍大海闖到中軍來了!”
“什麽?”張士誠這一驚非同小可,不由酒杯落地。心裏說,這是怎麽回事?難道鬍大海會飛不成?他是怎麽混出南山口的?張士誠千頭萬緒,不得其解。
此時,張九六大聲暴叫:“大王放心,容本帥將他抓來,一問便知。”說罷,吩咐左右:“鞴馬擡矛!”
張士誠囑咐道:“多加小心。”
“是!”張九六答應一聲,轉身出帳,飛身上馬,來到外面一看,衹見軍兵四處亂竄,人聲鼎沸,亂成一團。
張九六怒喝一聲:“擂鼓!”
霎時間,鼓聲四起。蘇州兵見元帥來了,紛紛歸隊,一下子安靜下來。
這時,鬍大海也趕到了,正與張九六馬打對頭。
張九六喝喊道:“姓鬍的,休要猖狂,待本帥拿你!”
欲知鬍大海性命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