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小说选集>> Yi Shu   China   现代中国   (1946 AD)
變遷
  變遷第一部
  變遷第二部
  變遷第三部
  同居
  兄妹
  誤會
  妙筆
  父母
  我會回來
  啓事
變遷第一部
  作者:亦舒
  選自亦舒短篇小說集《變遷》
  季一青季一紅兩姐妹回到香港,在酒店好好睡過一覺,第二天早上便開始一日的活動。
  這次自溫哥華回來,是處理遺産問題。
  剛巧房産在該個月內漲價廿巴仙,兩姐妹覺得運氣奇佳,有點興奮,自律師處出來,便相偕去喝杯茶。
  一紅捧着咖啡說:“沒想到一嚮重男輕女的祖母會把兩幢公寓指名留給我們。”
  一青答:“你想想,大哥可有回來看過老人傢。”
  “大哥不在乎。”
  “這些年來,祖母都不喜歡孫媳婦。”
  一青想起有一年,大嫂穿着件黑大衣來拜年,打那個時候,祖母就討厭這個女孩子。
  大嫂的條件是比較差,外型資質都普通,過了三十,養下兩個孩子之後,皮膚益發黎黑,身段粗壯,可是最不討人喜歡的是一張叭喇叭喇的嘴,失控,無休止地對任何人任何事發表幼稚的意見。
  一傢子坐在酒席前就聽到她一人聲音,批評小菜服務欠佳,把侍者呼來喝去,一會兒又教訓兒女,唯恐搶不到註意力。
  老祖母對於自小鐘愛唯一的孫兒娶到一個這樣的妻子,暗暗痛心。
  一青與一紅則抱着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態度。
  喝完茶,經過商場,兩姐妹駐足觀賞櫥窗。
  一青笑道:“市面好不繁榮,百足之蟲,雖死不僵。”
  一紅指指一間時裝店,“我喜歡這件白麻上衣。”
  一青說,“我送給你。”
  “進去看看。”
  襯衫取出一看,料子與裁剪都十分好,一紅立刻付款,心念一動,很客氣地問售貨員,“你們這店同張太太有沒有關係?”
  一青不知一紅無緣無故問這種無頭緒的話幹什麽,可是真奇怪,衹聽得售貨員笑答:“我們老闆正是張太太,這一列襯衫卻由她設計。”
  一青沒想到一紅認得那麽多人。
  售貨員又說:“既是熟人,打個折扣吧。”
  一紅想一想:“替我問候張太太。”
  “說是哪一位呢?”
  “我們姐妹姓季。”
  “好的,一定記得。”
  姐妹倆出得店來,一青說:“我一嚮不穿本地設計,這件襯衫是例外,實在好看。”
  一紅沉默。
  “你怎麽不說話了?”
  “你知道你手上的襯衫出自何人之手?”
  “你不是認識那位張太太嗎?”
  “張太太又是誰?”
  一青十分納罕,“葫蘆裏有什麽藥?”
  “你有沒有聽過張紹宇這名字?”一紅問。
  “有,”一紅答:“張紹宇是港大的經濟係教授,一表人才,學識也好。”
  “張太太,便是張紹宇夫人。”
  一青便笑,“有些女人福氣真好,教授這份工作極清高,宿舍又大,假期多,唯一的缺點是發不了財,可是這位張太太自己有檔生意,想必可以彌補不足。”
  “你說得很對。”
  “我又認得一位倪太太。”一青說下去,“也真好運氣,丈夫會賺錢不在話下,兒子出身,也懂得做生意,一下子成為名人。”
  一紅不出聲。
  一青註意到了,“喂,你還有話留在肚子裏。”
  “張太太的本名叫鐘狄意,想必是對丈夫非常滿意,所以現在出來走,用丈夫姓字,衹稱自己是狄意張。”
  一青仍然一點概念都沒有。
  “一青,你記性太壞了。”
  “她到底是誰?”
  “她,她是你我的熟人。”
  “誰,喂,別賣關子好不好?”
  “她便是當年大哥那個小女朋友,記得嗎,大哥為她喝醉啤酒,在地上痛哭打滾。”
  一青張大了嘴。
  “想起來了吧,”
  “她!”
  “可不就是她。”
  “多少年前的事?”
  “十多年了。”
  “這女孩就是今日的張紹宇夫人?”
  “正是,”一紅笑,“士別三日,颳目相看,何況隔了三四千個日子。”
  “是怎麽爬上去的!”
  “大都會裏有的是梯子與踏腳石!看你夠不夠聰明,可懂得把握機會,直上青雲,英雄莫論出身呢。”
  “當中發生些什麽事?”
  “我們衹看到一個開始與一個結局,當中發生些什麽事,衹能憑想象。”
  不過都會中充滿傳奇,許多既不美又不媚甚至不再年輕的女子,轉一個身,立時身傢論千萬計,大傢已經見怪不怪。
  一青說:“我替她慶幸,到底張紹宇是個人才,並且是一夫一妻,光明正大,磊磊落落。”
  這點很重要,偷偷摸摸混水撈魚的機會雖然多,到底有礙觀瞻。
  一青問:“你這樣問候人,不怕人見怪,人傢也許不願提起往事。”
  一紅微笑,“不怕,是她先嚮我們一個朋友提起的,還說當年我們很疼她。”“誰?”
  “獅子會的郭太太。”
  這證明狄意張本來可以隱瞞這件事,但最終她沒有,一則是她坦白可愛,二則,她不以這件事為恥。
  “當日郭太太嚮我說起,”一紅說:“我也動了半日腦纔知道是誰。”
  一青問:“你怎麽沒嚮我匯報?”
  “大哥同她走的時候,你剛進師範做寄宿生,忙得不可開支,也不大在傢,不大曉得大哥的事。”
  兩姐妹的思潮飛回去老遠老遠。
  當年,三兄妹都還衹得十多歲,中學剛出來,傢境不十分好,衹能讓長子念大學,但是老大自動棄權,情願找工作自低做起。
  季太太問女兒:“季一民搞什麽鬼?”
  一青答:“他要賺薪水替女朋友交學費。”
  季大太不出聲,隔一會兒嘆口氣,“兒孫自有兒孫福,哪管得了那麽多,一青,你已進了師範,一紅,這個機會給你了。”
  所以一紅對這件事特別留神,不是因為那女孩子,大學學位就落在季一民身上,而不是她,在那個時候,身邊有沒有一張文憑真是差好遠,季一民戀愛至上,放棄學業,去支持女友,誠屬異數。
  一輩子靠自己雙手苦幹的一紅,從未在異性身上得到過任何物質,包括一本拍紙簿,對人傢的好本領,真是嘖嘖稱奇。
  一青想起來說:“一民第一份工作收入並不好。”
  一紅笑,“他今日的收入也不過爾爾。”
  供了女朋友的學費,所剩無幾,還有生活費無着落,一紅衹聽得母親嘆道:“怎麽人傢養女兒統共不必養。”
  兩姐妹並不敢出聲。
  尤其是一紅,揀了便宜,設法回饋,衣櫃裏纔穿過一兩次的衣服總有去處。
  一紅衹曉得人傢傢境差,父母離異,女孩子早熟,很得一民歡心。
  李傢民主,隨得鐘小姐進進出出,直至兩年後她同一民分手。
  嫌他太過老實吧,人才不出衆,說話欠玲瓏。
  施比受有福,那兩年來一民得到的也實在不少。
  少女把所有的心事都對他傾訴:父親在船上工作,與母親分開,她想脫離這個傢,她求季一民資助她去寄宿。
  那是本市唯一的貴族寄宿學校,一民找到工作,節衣縮食的幫忙。
  她的一顰一笑已經報答了男友。
  然而女孩子人大心亦大,也因為沒有幾段戀愛有始有終,又因為生命那麽長
  一定有更重要的事發生,自一個夏天之後,那位鐘小姐不再上門來。
  一紅衹見一民喝醉酒痛哭。
  她覺得一陣輕鬆。
  因從此不必報恩了,也為一民高興,因為那樣喜歡一個人,到底是吃力的。
  從那個時期始,季傢失去鐘小姐的蹤跡。
  一民隨後結了婚,對象由遠房親戚介紹,很快生下兩個男孩子,生活安定下來,人變得再沉默沒有,開始搓搓小麻將,每周末隨妻子進進出出中式茶樓。
  一青說:“他不是不開心的。”
  一紅答:“但也不是快樂。”
  一青不以為然,“快樂是那樣難得的一件事,凡夫俗子哪裏消受得來。”
  有一日大嫂抱怨,“你們那季一民,從來不笑,到底會不會笑?”
  一紅不語。
  怎麽不笑,眼睛都會笑,切莫怨人,要怨怨自己沒辦法。
  真是,人們愛的是一些人,與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人。
  一青畢業後一直教中學,沒到幾年,升到教育司署辦事,是以知道張紹宇。
  一青說:“能幹的男人極多,但張教授有人格,鐘小姐真幸運,男朋友都是上等人,且對她好。”
  “也許人傢性格可愛。
  “真的。”一青沒有異議。
  一紅大學出來,立刻考入政府機關,扶搖直上,已升到總管級。
  三兄妹當中,際遇最差的反而是一民。
  可是他不象是不高興,在他小天地裏悠然自得,一早起身上班,天黑了纔回傢,如此這般,十多年過去,對於妻子的囉嗦,孩子的頑劣,他視若無睹,聽若不聞,大抵認為人全不過是這樣,無謂浪費氣力去抵抗命運的安排。
  大嫂老覺得整個季傢偏心,無論什麽都輪不到一民頭上,兩個姑奶奶好吃好住,收入大把,又是單身貴族,搞移民就批準,事事順心,她氣激之餘言行舉止益發毛燥起來。
  “大哥的孩子……到我傢裏,爬上沙發,竟把整張百葉簾扯將下來,拆屋似,頑皮甚,不知象誰。”
  一青大笑,“不是象你嗎,大嫂的口頭禪是象姑姑,孩子一有什麽不對,便象他們的姑姑,”還是笑,“推卸責任到這地步,匪夷所思。”
  一紅說;“算了,十多年來證實了一件事,我們不喜歡她,她也不喜歡我們。”
  “那也不值什麽。”一青嘆口氣,“一民喜歡她不就行了。”
  “你覺得一民喜歡她嗎?”
  “有什麽事,他準幫着她把你我攆出屋內。”
  “一民是個懦夫,從頭到尾不曉得爭取。”
  一青對大哥也沒好感。
  有趟子她在傢找一雙獍皮平跟鞋,每間房間的床底都找上千百遍,問完又問,沒有人見過。
  終於母親暗示是鐘小姐穿走了。
  一青氣結,同一民說:“穿走不要緊,說一聲,免我浪費時間混找。”
  誰知一民冷冷說:“你有那麽多,少一雙有什麽關係。”
  一青一聽就呆住了。
  這是什麽話!
  把人傢的東西占為已有,不問自取,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倒轉鬍來黑白講,怪受害人小器!
  這個人還能理喻?還有什麽兄妹之情,一葉知秋,從此不必多說。
  所以一青從來不理一民的事。
  此刻她感慨萬千,“真沒想到當初穿走人傢舊鞋的小女生今日可抖起來了。”
  “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寧欺白須翁,莫欺少年窮。”
  一青仍然說:“這個社會充滿傳奇,這樣一個女孩子如何抖起來的,真令人敬畏。”
  “你我在這十多年間也進步不少呀。”
  但是季傢姐妹是一步步嚮前走的,安步就班,小心翼翼,終於走到今天地步,她大氣都不敢透一口,不要說是追跑趕跳碰了。
  一青說:“弄得不好,她就是我上司的太座。”
  一紅笑,“千萬不要到大學去任職。”
  當下兩姐妹盤點一下數目,房子賣掉了,兩人可分多少。
  這是她們祖母近半個世紀來的財産。
  老人傢生前鐵石心腸,無論哪個子孫有急用,硬是佯裝不知,隨得他們去張羅。
  一青一紅倒是從來沒聽父母抱怨過,隨得老太太獨門獨戶過日子。
  衹有一次,一紅聽父親說:“放心,她不會捐給慈善機關。”
  果然沒有。
  季傢不是大家庭,人口再簡單沒有,但不知恁地,衹要有人就有紛爭。
  一青老覺得兩姐妹隨便哪個一結婚,感情也勢必疏遠。
  大嫂老在背後抱怨季傢有兩個老姑婆,專門虎視眈眈等分傢産。
  一紅說:“這下子她一定氣得不能言語。”
  “要不要撥一筆款子出來給兩個孩子?
  一青說:“我願意負責大侄的大學學費。”
  “我出老二那份。”
  “沒有用,她一樣要怪祖母偏心。”
  一紅不說話,早幾年她也有男朋友,來往經年,覺得非常投機,於是進一步打聽人傢家庭狀況,一查之下,心涼了半截,從此疏遠。
  原來那位先生有一個已婚姐姐,不做事,與丈夫及兩個孩子同住娘傢,從來沒打算過自立門戶,一紅不願意同這樣的人傢發展下去,她也是個厲害腳色,那傢的人力物力分明已叫女兒霸盡,再也沒有資源騰得出給兒子,那樣偏心,怎麽做他們的媳婦?
  一紅並不想急急嫁人。
  一青說:“最好夫傢各人都有一定文化水準,一切煩惱都來自國民教育水平低落,讀書少,心胸窄,什麽奇形怪狀的事都做得出來。”
  第二天晚上,季傢三兄妹還是見了面。
  大傢嘻嘻哈哈,唯唯諾諾,誠懇地說着虛偽話,反正衹是三兩個小時的事,不會太吃力。
  一民臉色總是黑亮黑亮,兩個孩子象他多一點,倒並不如大搜所希望的象姑姑。
  他努力抽煙,沉默寡言。
  大嫂看着一紅身上的襯衫,“很好看。”
  一紅心想,閣下倒是甘心數十年來一事無成,也不尋些副業做做,幫補傢用,免得一傢寒酸相。
  凡事開頭難,做做就會出身,不願意熬,始終一事無成。
  大嫂象是很看得開,“房子好價錢。”
  一青承認,“是,走了運了,兩幹四百多一尺出手。”
  “雖說是小單位,也七個位數字,兩位發了註小財。”
  “我們打算在溫哥華置公寓,侄兒請隨時過來,住下讀書。”
  大嫂卻說:“他們打算去美國,我在美國有親戚,況且,加拿大事事跟美國,不過是美國一個州罷了。”
  一紅還想說什麽,被一青一個眼色製止。
  一青並不想與大嫂討論國際大事,即使有感想,她也還不致於要在此地發表。
  一紅開始明白為什麽祖母要賭氣。
  吃到甜品,一民見到熟人,到隔壁臺子去打招呼,大嫂忽然對一紅說:“最近一兩天,老有個女人打電話來找季一民。”
  一紅一怔,到底血濃於水,有什麽事,還是同自己親人說。
  她笑答:“一民是老實人。”
  “那個女的,會不會是那個女的?”
  那麽曖昧的一句話,一青還是聽懂了。
  “你是指一民從前那個女朋友?”
  大嫂點點頭。
  “不會的,”一紅不加思索的說:“你放心,人傢再也不會來煩一民,人傢沒有那麽空。”
  大嫂狐疑地上上下下打量一紅,“你怎麽知道,你同她有聯絡?”
  紅小心翼翼地說:“我也衹不過是憑猜想,過去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一民又不是才貌雙全,腰纏萬貫。”
  大嫂點點頭。
  “那位打電話來的女士,恐怕衹是人壽保險經紀之類。”
  “哎唷,說到人壽保險,你不知你大哥有多蠢,他竟然……”
  一紅心想,一民當然蠢,不蠢,怎麽會同一個這樣的女人無聲無息地過活,衹有愚婦纔抱怨夫蠢。
  一紅唯唯諾諾。
  大嫂繼續訴苦:丈夫又蠢又鈍,孩子頑劣不堪,似她這個如花美眷,不知如何恁地命苦,一頭栽在這個可怕的傢裏,白吃白喝就浪費了一生。
  散了席,一紅不表示什麽。
  一青卻說:“大嫂這樣子悶下去會生瘤。”
  “不會的,她有娘傢,坐下來十六圈麻將一搓,渾忘煩惱。”
  “她擔心什麽?”
  “什麽都不用擔心,沒有人會去騷擾一民。”
  “我相信你的判斷。”
  回到酒店,一紅脫下襯衫挂好。
  騷擾一民?誰有那麽空,事過情遷,人傢早已不是吳下阿蒙。
  一青說,“你說,假如一民當年娶了鐘小姐,會有什麽結局?”
  一紅不去回答她,衹是說:“你為什麽不問季一青假如嫁了徐繼林,會有什麽結局。”
  一青不出聲。
  “誰不經過幾次失敗的戀愛,有些人爬得起來,有些人沒爬起來。”
  一青問一紅:“我爬起來沒有?”
  “你?一方面有,另一方面沒有,工作上你做得很好,感情上你不敢再作嘗試。”
  一紅說得再正確沒有,一青低下了頭。
  假使當初嫁了徐繼林,會有什麽樣的結局?
  不久之前,一青無意中在街上碰到繼林,他結了婚,帶着孩子。
  一青身不由主地迎上去。
  繼林看見了她,立刻笑說:“一青,這是我女兒露意斯。”
  那一歲左右的小女孩長得似小安琪兒,親昵地笑起來,一青淚盈於睫,這孩子險些兒便是她同繼林的孩子,衹差那麽一點點。
  她與徐繼林原本是可以結婚生子的。
  為着什麽分手?
  不必細訴理由,籠統說來,還不是沒有緣分。
  轉剎那,一青知道繼林心酸,繼林也知道一青心酸。
  一青說:“每逢絶早起來,聞到空氣中些微寒意,就回憶到當年與繼林結伴去上課的情形,兩個人都那麽年輕,真正似春日遊,杏花吹滿頭。一紅,我真不明白,那樣好的日子都會過去,而且當年也並不珍惜。”
  至今一青的心尚緩緩牽動。
  “錯過了那樣的姻緣,以後就不可能結婚了。”
  “不要灰心。”
  “許多朋友告訴我,在街上碰到前頭人,衹覺他猥瑣得難以形容:肥胖、禿頭、無業……根本不相信從前曾經喜歡過他,我情願徐繼林也是那樣。”
  偏偏徐繼林是那麽爭氣,官越做越高,一派雍容,外表與內涵都不住進步,真令人難忘。
  很難找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不到三天,公寓已售出了,款項也已存入戶口,兩姐妹於是很樂意地把不如意的心事暫攏一邊。
  事情已辦妥,要打道回府了。
  進溫哥華海關什麽都要打稅,兩姐妹也沒有買太多的東西,兩個人都申請到停薪留職,不久將來要打道回府的。
  計劃這樣周詳,可惜無人共享,一青一紅至今還是獨身。
  又一次經過那著名的商場,一青一紅被人叫住。
  “季小姐,兩位季小姐。”
  兩人定睛一看,發覺是上次那位售貨員追出來。
  她笑道:“兩位季小姐,張太太有東西交給你們。”
  真巧,她們第二天就要回去了。
  進得店堂,售貨員取出一隻大紙袋,“兩位,張太太說小小禮物,不成敬意。”
  “這怎麽好意思!”
  “張太太說謝謝兩位欣賞她的設計。”
  呵,並沒有飛揚跋扈,自以為是,此人發展當不止如此。
  一青也不再客氣,便連忙道謝。
  兩人離開了店堂。
  “沒想到她這麽大方。”
  “出來做生意,當然要海派。”
  大紙袋裏裝的是兩件襯衫三件套裝。
  一青笑,“難怪聖經上說,你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
  一紅答:“那我也幹脆大大方方的收了她的禮物吧。”
  世事多變化。
  一紅直到上了飛機,還記得那黑而瘦的女孩子怎麽樣到他們傢來洗澡因為傢裏沒有熱水。
  洗完之後,浴缸上一圈污垢也不洗淨,倒是要一紅刷浴缸。
  又她怎麽樣在四月份摸上門來,衣服單薄,一紅取出厚衣給她換上,她把原先的衣物脫在房間就走,要勞駕一紅替她扔掉舊衣。
  這些細節,此刻脫胎換骨,再世為人的張太太已不再記得了吧,抑或,往事均歷歷在目?
  十多年前,一紅也沒想到自己會有今天,她也是一個貌不驚人黃瘦的小丫頭。
  人要不就進步,在今日都會這樣快的節奏,進度稍慢也就是退步,固步自封就恐怕要遭沒頂。
  狄意張一直遊一直遊,終於上了岸。
  一紅是真心喜歡她設計的衣裳,掏腰包她也會買,一紅衹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快快活活,生活下去,從現在直到永遠。
  那些人,包括大哥大嫂在內。
  還有七八個小時纔到溫哥華,一紅感慨地合上眼,預備好好睡一覺。
變遷第二部
  作者:亦舒
  選自亦舒短篇小說集《變遷》
  陶欣自店裏回來,纍到極點,抱了一陣小女兒,實在疲倦,把嬰兒交給保姆,倒在床上,便睡實了。
  床頭的電話鈴把她吵醒。
  曉得這個號碼的人還真不多,誰?莫是打錯,她掙紮起床取起話筒。
  對方傳來哭聲。
  “陶欣,我是俞慧,發生了大事,你一定要幫我忙。”
  原來是她,前一陣子托她找保姆,纔把這個電話號碼告訴她,沒想到保姆沒幫陶欣找,倒是得到訴苦捷徑。
  陶欣勉強睜開雙眼,“什麽事?”
  “我辭職了。”
  陶欣並無動容,辭職最普通不過,或另有高就,或想休息一下,有什麽大不了,
  陶欣打一個呵欠。
  對方在另一頭便叭喇叭喇開始了,俞慧的聲音是那麽激動,仿佛世界末日一樣:老闆怎麽的無良,她是如何勞苦功高,這次被逼呈辭是如何委屈,幾個上司拚了老命來保她……
  陶欣一邊聽一邊下床去看嬰兒。
  幸虧此刻發明了無綫電話,否則怎麽分身。
  嬰兒己入睡,保姆在編織毛衣。
  陶欣十分慶幸這兩年她的小生意上了軌道,頗有進帳,否則如何負擔這種開銷。
  她到客廳坐下,自然有傢務助理斟上香茗。
  一間屋子裏四個大大小小的女性。
  陶欣與丈夫已分居,她一個人負責四個人的生活費用想起來亦自豪。
  辛苦,但辛苦有了報酬,雖苦猶榮。
  那俞慧還在一直說一直說。
  陶欣打斷她;“我可以為你做什麽?”
  命慧答:“介紹一份工作給我。
  陶欣不敢相信雙耳,“你何用急急找工作,你那份工作不過作消遣用。”
  “陶欣,我明天的米飯不知從何而來!”
  陶欣驚訝之餘,沉默了。
  沒有人會開這樣的玩笑。
  這定是真的。
  奇是奇在命慧這些年來充得這樣闊綽,高尚住宅區的自置樓宇、小跑車、菲律賓女傭,一應俱全。一聽到陶欣搞移民,開口閉口便是“把合意的女傭也帶着一塊到溫哥華最好”,簡直似十萬八千七沒開頭一樣。
  想都沒想到她如今真的會為一份工作煩惱。
  她雖然從沒提過薪水若幹,但陶欣也是個出來走的人,猜也猜得到俞慧不可能年薪百萬。
  命慧在那頭猶自說個不停。
  陶欣打斷她,“長話短說,明天下午出來喝杯茶吧。”
  “明天下午我約了人。”
  陶欣不去怪她,笑笑,“那麽後天。”
  “明天中午最好。”時間居然要由她指定。
  陶欣但求可以迅速挂綫,在所不計。
  産後她身體復原較慢,自己知道自己的事,畢竟太操勞了,衹在醫院休息過九天使立刻投入工作,半夜又忍不住一次一次起身看嬰兒,到底是剖腹産,失血,恐怕要慢慢調養。
  她嘆口氣,緩緩走到露臺坐下。
  世事所有變遷,可分兩種,是嚮上,二是朝下。
  陶欣苦苦嚮上,俞慧則日益朝下。
  兩人還是中學同學,俞慧長得比較嬌俏,畢業後立刻嫁了小生意人,陶欣則考到奬學金升學。
  燈下苦讀的她不止一次羨慕俞慧有辦法:立刻拿着金色附屬信用卡出入諸名店買個不休,開着歐洲車,專門與貨車司機爭先恐後,一年後覺得無聊,在銀行區的商場開了一爿禮品店做其老闆娘,事事得來,絶對不費工夫。
  另一邊廂陶欣苦讀苦讀,不知何日可以出頭。
  陶欣記得到慧之店去買過一件小玩意,她衹吩咐店員給她打九折。
  九折,太沒面子了,海派點應送給老同學當禮物算數,在商言商,也該打個七折。
  自那次起,陶欣與過分精明的俞慧疏遠。
  又隔了兩年,陶欣接到喜帖。
  是的,結婚請帖。
  命慧已同第一任丈夫分手,再次結婚。
  陶欣十分震驚,在她眼中,那小生意人已是標準好男人,對妻子呵護備至,要什麽給什麽,不應有什麽不滿呀。
  參觀完婚禮,纔明白真相。
  俞意的新人確勝舊人,新人相貌俊俏,舉止斯文,據說醫科剛畢業,相形之下,舊人頗為庸俗平凡,社會地位大概也低一點。
  有得換,為什麽不換。
  一切都證明俞慧有辦法。
  陶欣自慚形穢,她連一次還沒嫁過。
  就在那次婚禮上,陶欣認識了她此刻的分居丈夫。
  不過,那已是另外一個故事。
  俞慧邀請陶欣上她傢小住。
  陶欣去了,新居美奐美輪,卻不是一般人喜歡的式樣,太過不切實際:假壁爐、大鏡子、小酒吧,坐了不到一會兒,陶欣告辭。
  命慧令丈夫送客,一部歐洲大車駛將出來,的確神氣,陶欣立刻有憔悴的感覺。
  了不起的女人是有一個模式的。
  陶欣一直佩服俞慧。
  不久聽說她養下一個女兒,陶欣愛孩子,委求見面,那小小女孩出來了,一歲不到,穿小小紫紅色大衣,黑色鍍金邊小靴子,宛如小公主。
  陶欣高興得不得了,緊緊擁吻老同學的小寶貝。
  不知道世事是否每到紅時便成灰,不久便聽到消息,孩子的父親進了醫院。
  再過些日子,他病逝,終年三十一。
  陶欣是那種少數仍然相信劫富濟貧,雪中送炭的人,她去探訪過俞慧幾次。
  俞慧均在書房中與律師商討細節,陶欣衹得與幼女打交道。
  那小女孩子根本不曾感覺到喪父之痛,照樣活潑潑玩耍嬉戲,陶欣為之惻然。
  她父親死不瞑目吧,孩子那麽小,生活安排得再妥當,孩子沒有父親是不一樣的。
  接着的一段日子,陶欣忙得不可開交,她結婚,忙事業,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被她打出一番局面來,小小一爿室內設計店居然有了盈利。
  再見到俞慧的時候,她口氣仍然老大,但臉色不一樣了,沒有人會期望年輕寡婦笑臉迎人,但俞慧脾氣特別燥,所有的話不是說出來,而是駡出來。
  陶欣心細如發,她註意到小女孩身上的大衣轉為大地牌,***牌,而不是從前的貝貝狄婀。
  這是陶欣後來自己有了女兒永不買過份名貴嬰兒衣物的原因。
  她相信一個人吃多少穿多少是註定的,刻意誇張,怕衹怕無以為繼。
  回憶到這裏,陶欣纍了,回臥室休息。
  第二天中午,她去赴俞慧約。
  銀行區午餐時分不知多擠,根本不能好好說話,俞慧碰到的熟人又多,一個個走過都與她打招呼。
  半晌她說:“陶欣,我急需一份工作。”
  陶欣大惑不解,“你認識那麽多人,怎麽會托我找工作?我做的小生意,同外頭沒有聯絡,除非你到我店來幫忙。”
  俞慧不管三七二十一,“你一定要幫我。”,
  她還想吹牛,陶欣已經打斷她,“你想拿多少薪水?”
  俞慧氣餒,“一萬六。”
  陶欣怔住,那還不及陶欣設計收入的十分一,俞慧怎麽生活?
  表情大過詫異,俞慧看出來,沉默,隔一會兒,補一句:“我還有點節蓄。”
  陶欣答:“我儘管替你想想辦法。”
  離開咖啡座之前,仍有不知多少人上來打招呼。
  在俞意以前辦事的地方,也有陶欣的朋友,說起這個女子,都笑道:“她纔有辦法。”
  今日,這個有辦法的女子,顯然一點辦法也沒有。
  可是你別說,分手的時候,反而是俞慧說:“我到停車場去,送你一程如何?”
  “不用,我去乘地鐵。”
  多可笑。
  “司機呢?”俞慧狐疑,想知道有否托錯人。
  “放假。”司機也是人。
  這年頭,除了全職家庭主婦,還有誰是奴隸。
  陶欣不是那種排場要擺到足的人,她每做一件事都因為有實際需要。
  她不明白何以俞慧不思節流。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吧。
  能幫人便幫,不幫拉倒,切莫乘機教訓。
  回到傢,公事私事又追上門來。
  好幾次陶欣因不願放下女兒,抱着嬰兒來聽電話。
  並沒有努力地為俞慧攬工作。
  直到一個夜半,起身看自己的女兒,想到俞慧也有女兒要照顧,纔决定替她好好托人。
  電話打遍,都十分詫異:“西報上每周末百多兩百頁聘人廣告,本市沒有失業率。”
  可是俞慧硬是要待專人介紹。
  “多大年紀,有什麽工作經驗?”
  “嗯,是,是有這麽一個人找事做,也有人同我說過,好像有幾年會計經驗,不過年紀稍大,我們希望找大學一出來便接受訓練那種。”
  陶欣頭痛。
  像她們那種年紀,最好有自己的生意,或是已做到董事總經理,歲月不饒人了,哪裏還有精力朝九晚六,心有餘而力不足,嘴巴不軟膝頭都酸軟,哪裏還能同十八廿二那種女孩比試。
  是以好幾個女友明明同配偶不和,也衹是忍聲吞氣,實在缺乏從頭再起的勇氣。
  在這段時間內,俞慧跡近歇斯底裏地天天打電話騷擾陶欣,她幾乎是壓逼這個老同學:“有沒有希望,告訴我希望不是等於零,我會很快找到工作,你有沒有替我找工作?”
  陶欣纔是走投無路的那個。
  終於叫她想起一位開會計師樓的客戶來。
  陶欣硬着頭皮冒昧去電。
  對方極之客氣,“陶小姐,請你的朋友明天早上與我的秘書聯絡一下。”
  陶欣終於鬆一口氣。她隨即撥出時間通知俞慧。
  俞慧道謝之後,忽然說漏了嘴:“哼,要不是我催得你緊,你未必替我找工作。”
  陶欣啼笑皆非。
  不禁無限悲哀,到了這種地步,夫復何言。
  這時方有心情客氣一兩句:“你哪裏會找不到工作,不過心情緊張而已。”
  行走江湖秘訣之一:有恩於人,切莫提在嘴邊,最好不予承認,纔不會失去這個朋友。
  “不,”命慧說老實話,“這次如果沒有你,我準要僕街。”
  陶欣忍不住問:“你怎麽會搞到這種田地?”
  過一刻,命慧纔回答:“還不是為了女兒。”
  “算了吧,沒有她,你自己也要吃。”
  俞慧已找不到藉口,“你知道沒有大學文憑,年紀也不輕了。”
  “你一直抱憾少一張文憑,為什麽不去讀一張?”
  “現在?”
  “為什麽不?有不少人六十五歲纔讀大學,有志者事竟成。”
  “陶欣,這個時候不要同我開玩笑好不好?”
  俞慧說得對,這不是提閑話的時候,但是很久之前,她已動過念頭想做港大成人大學生,可惜那些學位屬意在社會上有成就的人士。
  久而久之,沒有學位已成為俞慧的口頭禪,擋箭牌,名正言順做一個弱者,要社會照顧。
  “明日好好去見工吧。”
  陶欣躺在沙發上出神。
  就算找到這份工作,又做到幾時去呢,四十歲、五十歲,看樣子俞慧定會小跑車照開、傭人照用,既不能節流,就得開源,如此下去永遠不能言退休。
  半夜做夢,陶欣夢見同俞慧兩個沿門乞食,苦不堪言,驚醒,冷汗爬滿背脊。
  她何嘗沒有經過到處找工作的歲月,一傢一傢,兜售力氣,不知看過多少白眼。
  創業之初,不眠不休,事事親力親為,人神兩疲,親友冷眼旁觀,不論她失敗成功,他們都一樣高興,在他人嘴裏,他人的榮耀都不過衹是一個話題。
  是以把她訓練成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什麽都不喜宣揚,即使此刻生活已屬小康,也采取低調,風流不為人知。
  陶欣記得俞慧年多前曾同一洋人走,吃飯當兒,那洋鬼子整個身子猴在俞慧身上,陶欣藉故早退,不欲觀之,並且暫時不打算同俞慧出來,免得旁觀者以為她倆是同道。
  後來並無下文,泰半洋人目的不在結婚。
  那些人,都沒有幫她。
  俞慧的確結交了那些人。
  第二天一早,俞女士的電話又來了。
  一開口就說:“那衹是一份臨時工。”
  “你想找一份怎麽樣的工作?”
  “永久性,至好是政府公務員,鐵飯碗。”
  陶欣笑出來,“政府?香港政府也衹不過做到一九九七年而已,天下哪有生生世世的事,你比誰都應當明白。小姐,做不做工在你,我此刻沒空說話,我要上班。”
  貪得無厭。
  暫時喘口氣,騎牛找馬,已是不幸中大幸,她此刻索性打蛇隨棍上,不放過陶欣。
  變了,年輕時真是小巧玲瓏人見人愛的一個少女,那時流行她那個式樣,像陶欣這般高大碩健的類型反而不受異性歡迎,據說俞慧的追求者無數。
  當日回到寫字樓,秘書迎上來,“陶小姐,有熟人找。”
  陶欣放下公文包,“哪一位?”
  “姓盧,叫健子。”
  哎呀,竟這麽巧,盧先生便是俞慧第一任丈夫。
  陶欣連忙迎出去。
  盧某並沒有像一般小生意人那樣長胖,人隔多年,他沉實了也圓滑了,自有一股風度。
  他簡單地道出來意:“內子到一位蔣太大傢小坐,極喜蔣傢的裝修,說出你的名字,原來是熟人,勞駕你了陶小姐,我們新居請你負責設計。”
  生意上門來,焉有不喜之理。
  他笑,“一切請與內人商量,我無所謂,當然以她的意見為重,費用方面嘛
  陶小姐盡可能在五六十萬內傷傷腦筋。”
  俞慧的兩任丈夫都是好男人,可惜她甩掉了第一個,第二個又過早離開她
  真可惜。
  那天下午陶欣就同盧太太聯絡。
  單從電話的對白便知道那是位愉快大方的女子,她們約了在盧傢新居見面。
  盧宅背山面海,近三千平方尺地方,光綫充足,陶欣一看就知道裝修費用肯定不止五十萬。
  盧太太笑說:“你儘管把預算打給我看。”
  陶欣內心無限感慨:本來在這間豪華住宅享福的該是俞慧。
  這類住宅,光是差餉水電管理費每月已超過萬多元,不是收入穩定,怎麽住這種地方。
  不是陶欣市儈,實實在在,衣食足方能知榮辱,削尖頭皮鑽營覓食,落得如今日俞慧那樣,還有什麽尊嚴可言。
  盧太太問:“陶小姐同阿盧是老朋友?”
  “認識也有好幾年了。”陶欣笑笑。
  “我們結婚纔三年。”
  “朋友都認為他是老實的好人。”
  “老實得簡直有點笨。”盧太太笑。
  陶欣說:“那多難得。”
  “你們見過他第一任太太吧。”
  陶欣點點頭。
  “據說是個美女。”女人到底是女人
  陶欣嘆口氣,忍不住說一句;“言之過實了。”
  這位盧太太粗眉大眼,反而更時髦漂亮。
  “聽說她嫁了好幾次。”
  陶欣不得不撒個善意的謊,“我們沒見面已經很久。”
  盧太太說:“都是阿盧告訴我的,他對她很懷念。”
  不見得。
  那麽懷念還是娶了新太太,可見懷念有限。
  阿盧也不見得那麽老實,他不過想太太知道他不是好欺侮的,她也不是全無對手。
  “房子寫我一個人的名字。”
  “啊,有孩子嗎?”
  “一個女兒,第二名在肚子裏,素描過是男胎。”
  “恭喜恭喜。”陶欣是由衷的。
  “陶小姐有孩子嗎?”
  陶欣於是約括的說一說她的身世。
  都是一個個故事,每個人的故事從頭說到尾都高潮迭起,纏綿麯折,衹差一個文筆高超的作傢將之寫成小說。
  陶欣共在盧宅逗留了兩小時。
  她衹希望生意做得更大之際也有能力買一層那樣的公寓,女兒及自己都可以住得舒服些,閑時也能夠把老人傢接來共聚。
  落到山下,又是另一個天地。
  命慧在寫字樓裏等她。
  這位前盧太太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俞慧幹且瘦,濃妝,穿着此刻流行語謂很“削”的衣服,焦急地等陶欣。
  陶欣短時間看到那麽強烈的對比,腦筋不大轉得過來,說話有點結巴。
  “有事同你商量。”
  陶欣坐下斟杯咖啡,先吩咐手下為三千尺公寓房子取出各式裝修樣板。
  俞慧在一旁聽着怪羨慕,衹是說:“有些人真幸運。”
  陶欣不語,這人本來是她,是她把幸運推出門外。
  “對,”俞慧把話題扯回她本人身上,“不知這是不是好消息,王董趙會計師樓請人,我去應徵了,他們人事都說我極之適合,衹不過老闆外遊,不能立刻下决定,你不是認識他們其中一位主管嗎?”
  陶欣靜靜把手上的咖啡喝完,是,她認識,人傢說過,希望請大學裏剛出來的人。
  於是她擡起頭來,緩緩問俞慧:“你認為你可以胜任那處的工作?”
  俞慧一怔,反問:“你這樣說是什麽意思?”
  “那是很辛苦的一個地方,人人早上八點做到晚上八點,周末還得應酬客戶。”
  俞慧仍不明白,一臉不服氣,似怪老朋友看低了她。
  “俞慧,”陶欣不得不戳破了那張紙,“你我不再年輕,此類工作且不勝負荷,人傢的職員都是廿五六歲,五尺七八寸高的少艾。”
  命慧猶自說:“人事部說我極之適合。”
  陶欣見她如一隻牛皮燈籠,便說:“命慧,我實在忙不過來,晚上再談如何?”
  俞慧一走,陶欣便吩咐秘書;“以後別把俞小姐的電話接進來。”時間上實在吃不消。
  又再說:“叫電話公司安排把我傢電話號碼改一改。”
  陶欣已存心甩掉俞慧。
  以前,陶欣不明白世人為何老喜錦上添花,現在不難懂得這個心理,大傢高興嘛。
  被失意人摟着訴苦,很易影響情緒,一次,兩次,三次,像俞慧那樣,無休無止,朋友當浮泡,直糾纏到人傢退避三捨,一定又忙不迭怪人情薄如紙……
  翻身靠自己。
  那夜回到傢中,喝了一口好湯,把幼女抱在懷中,且撇開他人的變遷,回想自己的前半生。
  一直是個被人踢來踢去的女孩,父、母、兄、妯娌,誰也沒有看好過她,連走了好幾年男朋友都認為她不會是好夥伴而同她分手,現在居然熬出了頭。
  在極度不得意之時,陶欣也偏激地覺得世間好似沒有不嫌她的人。
  是她特別不討人喜歡,也不見得,衹不過人人都忙,誰也無暇去照顧冷角落裏頭的人。
  保姆出來同女主人說;“寶寶該睡了。”
  陶欣把孩子交她手裏。
  電話響了,陶欣不去聽它。
  這除出愈慧,沒有他人。
  找心理醫生聆聽煩惱吧,三百元一個鐘頭,划算之極,又不會泄漏秘密。
  陶欣倦極倒在床上,閉上眼睛,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在一條極長極彎麯的路上躑躅,大太陽直曬下來,她纍了,蹲在路邊,寂寞的落下淚來。
  這是少女時的陶欣,毫無疑問,那些日子終於已成過去,至今,她的生活不是沒有缺撼,但工作上的成績與滿足已經彌補一切。
  她仍需努力,孩子還那麽細小,要等她長大成人,店裏工夫無限無盡,需要處理,但總括來說,陶欣她是個快樂的人。
  此刻她衹盼望身體健康,世界和平,還有,每個人都能過他心目中的好日子。
  陶欣輕輕籲出一口氣。
  她决定不去想那麽多,因為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首頁>> 文學>> 小说选集>> Yi Shu   China   现代中国   (1946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