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小说选集>>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
变迁
  变迁第一部
  变迁第二部
  变迁第三部
  同居
  兄妹
  误会
  妙笔
  父母
  我会回来
  启事
变迁第一部
  作者:亦舒
  选自亦舒短篇小说集《变迁》
  季一青季一红两姐妹回到香港,在酒店好好睡过一觉,第二天早上便开始一日的活动。
  这次自温哥华回来,是处理遗产问题。
  刚巧房产在该个月内涨价廿巴仙,两姐妹觉得运气奇佳,有点兴奋,自律师处出来,便相偕去喝杯茶。
  一红捧着咖啡说:“没想到一向重男轻女的祖母会把两幢公寓指名留给我们。”
  一青答:“你想想,大哥可有回来看过老人家。”
  “大哥不在乎。”
  “这些年来,祖母都不喜欢孙媳妇。”
  一青想起有一年,大嫂穿着件黑大衣来拜年,打那个时候,祖母就讨厌这个女孩子。
  大嫂的条件是比较差,外型资质都普通,过了三十,养下两个孩子之后,皮肤益发黎黑,身段粗壮,可是最不讨人喜欢的是一张叭喇叭喇的嘴,失控,无休止地对任何人任何事发表幼稚的意见。
  一家子坐在酒席前就听到她一人声音,批评小菜服务欠佳,把侍者呼来喝去,一会儿又教训儿女,唯恐抢不到注意力。
  老祖母对于自小钟爱唯一的孙儿娶到一个这样的妻子,暗暗痛心。
  一青与一红则抱着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态度。
  喝完茶,经过商场,两姐妹驻足观赏橱窗。
  一青笑道:“市面好不繁荣,百足之虫,虽死不僵。”
  一红指指一间时装店,“我喜欢这件白麻上衣。”
  一青说,“我送给你。”
  “进去看看。”
  衬衫取出一看,料子与裁剪都十分好,一红立刻付款,心念一动,很客气地问售货员,“你们这店同张太太有没有关系?”
  一青不知一红无缘无故问这种无头绪的话干什么,可是真奇怪,只听得售货员笑答:“我们老板正是张太太,这一列衬衫却由她设计。”
  一青没想到一红认得那么多人。
  售货员又说:“既是熟人,打个折扣吧。”
  一红想一想:“替我问候张太太。”
  “说是哪一位呢?”
  “我们姐妹姓季。”
  “好的,一定记得。”
  姐妹俩出得店来,一青说:“我一向不穿本地设计,这件衬衫是例外,实在好看。”
  一红沉默。
  “你怎么不说话了?”
  “你知道你手上的衬衫出自何人之手?”
  “你不是认识那位张太太吗?”
  “张太太又是谁?”
  一青十分纳罕,“葫芦里有什么药?”
  “你有没有听过张绍宇这名字?”一红问。
  “有,”一红答:“张绍宇是港大的经济系教授,一表人才,学识也好。”
  “张太太,便是张绍宇夫人。”
  一青便笑,“有些女人福气真好,教授这份工作极清高,宿舍又大,假期多,唯一的缺点是发不了财,可是这位张太太自己有档生意,想必可以弥补不足。”
  “你说得很对。”
  “我又认得一位倪太太。”一青说下去,“也真好运气,丈夫会赚钱不在话下,儿子出身,也懂得做生意,一下子成为名人。”
  一红不出声。
  一青注意到了,“喂,你还有话留在肚子里。”
  “张太太的本名叫钟狄意,想必是对丈夫非常满意,所以现在出来走,用丈夫姓字,只称自己是狄意张。”
  一青仍然一点概念都没有。
  “一青,你记性太坏了。”
  “她到底是谁?”
  “她,她是你我的熟人。”
  “谁,喂,别卖关子好不好?”
  “她便是当年大哥那个小女朋友,记得吗,大哥为她喝醉啤酒,在地上痛哭打滚。”
  一青张大了嘴。
  “想起来了吧,”
  “她!”
  “可不就是她。”
  “多少年前的事?”
  “十多年了。”
  “这女孩就是今日的张绍宇夫人?”
  “正是,”一红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隔了三四千个日子。”
  “是怎么爬上去的!”
  “大都会里有的是梯子与踏脚石!看你够不够聪明,可懂得把握机会,直上青云,英雄莫论出身呢。”
  “当中发生些什么事?”
  “我们只看到一个开始与一个结局,当中发生些什么事,只能凭想象。”
  不过都会中充满传奇,许多既不美又不媚甚至不再年轻的女子,转一个身,立时身家论千万计,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一青说:“我替她庆幸,到底张绍宇是个人才,并且是一夫一妻,光明正大,磊磊落落。”
  这点很重要,偷偷摸摸混水捞鱼的机会虽然多,到底有碍观瞻。
  一青问:“你这样问候人,不怕人见怪,人家也许不愿提起往事。”
  一红微笑,“不怕,是她先向我们一个朋友提起的,还说当年我们很疼她。”“谁?”
  “狮子会的郭太太。”
  这证明狄意张本来可以隐瞒这件事,但最终她没有,一则是她坦白可爱,二则,她不以这件事为耻。
  “当日郭太太向我说起,”一红说:“我也动了半日脑才知道是谁。”
  一青问:“你怎么没向我汇报?”
  “大哥同她走的时候,你刚进师范做寄宿生,忙得不可开支,也不大在家,不大晓得大哥的事。”
  两姐妹的思潮飞回去老远老远。
  当年,三兄妹都还只得十多岁,中学刚出来,家境不十分好,只能让长子念大学,但是老大自动弃权,情愿找工作自低做起。
  季太太问女儿:“季一民搞什么鬼?”
  一青答:“他要赚薪水替女朋友交学费。”
  季大太不出声,隔一会儿叹口气,“儿孙自有儿孙福,哪管得了那么多,一青,你已进了师范,一红,这个机会给你了。”
  所以一红对这件事特别留神,不是因为那女孩子,大学学位就落在季一民身上,而不是她,在那个时候,身边有没有一张文凭真是差好远,季一民恋爱至上,放弃学业,去支持女友,诚属异数。
  一辈子靠自己双手苦干的一红,从未在异性身上得到过任何物质,包括一本拍纸簿,对人家的好本领,真是啧啧称奇。
  一青想起来说:“一民第一份工作收入并不好。”
  一红笑,“他今日的收入也不过尔尔。”
  供了女朋友的学费,所剩无几,还有生活费无着落,一红只听得母亲叹道:“怎么人家养女儿统共不必养。”
  两姐妹并不敢出声。
  尤其是一红,拣了便宜,设法回馈,衣柜里才穿过一两次的衣服总有去处。
  一红只晓得人家家境差,父母离异,女孩子早熟,很得一民欢心。
  李家民主,随得钟小姐进进出出,直至两年后她同一民分手。
  嫌他太过老实吧,人才不出众,说话欠玲珑。
  施比受有福,那两年来一民得到的也实在不少。
  少女把所有的心事都对他倾诉:父亲在船上工作,与母亲分开,她想脱离这个家,她求季一民资助她去寄宿。
  那是本市唯一的贵族寄宿学校,一民找到工作,节衣缩食的帮忙。
  她的一颦一笑已经报答了男友。
  然而女孩子人大心亦大,也因为没有几段恋爱有始有终,又因为生命那么长
  一定有更重要的事发生,自一个夏天之后,那位钟小姐不再上门来。
  一红只见一民喝醉酒痛哭。
  她觉得一阵轻松。
  因从此不必报恩了,也为一民高兴,因为那样喜欢一个人,到底是吃力的。
  从那个时期始,季家失去钟小姐的踪迹。
  一民随后结了婚,对象由远房亲戚介绍,很快生下两个男孩子,生活安定下来,人变得再沉默没有,开始搓搓小麻将,每周末随妻子进进出出中式茶楼。
  一青说:“他不是不开心的。”
  一红答:“但也不是快乐。”
  一青不以为然,“快乐是那样难得的一件事,凡夫俗子哪里消受得来。”
  有一日大嫂抱怨,“你们那季一民,从来不笑,到底会不会笑?”
  一红不语。
  怎么不笑,眼睛都会笑,切莫怨人,要怨怨自己没办法。
  真是,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人。
  一青毕业后一直教中学,没到几年,升到教育司署办事,是以知道张绍宇。
  一青说:“能干的男人极多,但张教授有人格,钟小姐真幸运,男朋友都是上等人,且对她好。”
  “也许人家性格可爱。
  “真的。”一青没有异议。
  一红大学出来,立刻考入政府机关,扶摇直上,已升到总管级。
  三兄妹当中,际遇最差的反而是一民。
  可是他不象是不高兴,在他小天地里悠然自得,一早起身上班,天黑了才回家,如此这般,十多年过去,对于妻子的啰嗦,孩子的顽劣,他视若无睹,听若不闻,大抵认为人全不过是这样,无谓浪费气力去抵抗命运的安排。
  大嫂老觉得整个季家偏心,无论什么都轮不到一民头上,两个姑奶奶好吃好住,收入大把,又是单身贵族,搞移民就批准,事事顺心,她气激之余言行举止益发毛燥起来。
  “大哥的孩子……到我家里,爬上沙发,竟把整张百叶帘扯将下来,拆屋似,顽皮甚,不知象谁。”
  一青大笑,“不是象你吗,大嫂的口头禅是象姑姑,孩子一有什么不对,便象他们的姑姑,”还是笑,“推卸责任到这地步,匪夷所思。”
  一红说;“算了,十多年来证实了一件事,我们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我们。”
  “那也不值什么。”一青叹口气,“一民喜欢她不就行了。”
  “你觉得一民喜欢她吗?”
  “有什么事,他准帮着她把你我撵出屋内。”
  “一民是个懦夫,从头到尾不晓得争取。”
  一青对大哥也没好感。
  有趟子她在家找一双獍皮平跟鞋,每间房间的床底都找上千百遍,问完又问,没有人见过。
  终于母亲暗示是钟小姐穿走了。
  一青气结,同一民说:“穿走不要紧,说一声,免我浪费时间混找。”
  谁知一民冷冷说:“你有那么多,少一双有什么关系。”
  一青一听就呆住了。
  这是什么话!
  把人家的东西占为已有,不问自取,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倒转胡来黑白讲,怪受害人小器!
  这个人还能理喻?还有什么兄妹之情,一叶知秋,从此不必多说。
  所以一青从来不理一民的事。
  此刻她感慨万千,“真没想到当初穿走人家旧鞋的小女生今日可抖起来了。”
  “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宁欺白须翁,莫欺少年穷。”
  一青仍然说:“这个社会充满传奇,这样一个女孩子如何抖起来的,真令人敬畏。”
  “你我在这十多年间也进步不少呀。”
  但是季家姐妹是一步步向前走的,安步就班,小心翼翼,终于走到今天地步,她大气都不敢透一口,不要说是追跑赶跳碰了。
  一青说:“弄得不好,她就是我上司的太座。”
  一红笑,“千万不要到大学去任职。”
  当下两姐妹盘点一下数目,房子卖掉了,两人可分多少。
  这是她们祖母近半个世纪来的财产。
  老人家生前铁石心肠,无论哪个子孙有急用,硬是佯装不知,随得他们去张罗。
  一青一红倒是从来没听父母抱怨过,随得老太太独门独户过日子。
  只有一次,一红听父亲说:“放心,她不会捐给慈善机关。”
  果然没有。
  季家不是大家庭,人口再简单没有,但不知恁地,只要有人就有纷争。
  一青老觉得两姐妹随便哪个一结婚,感情也势必疏远。
  大嫂老在背后抱怨季家有两个老姑婆,专门虎视眈眈等分家产。
  一红说:“这下子她一定气得不能言语。”
  “要不要拨一笔款子出来给两个孩子?
  一青说:“我愿意负责大侄的大学学费。”
  “我出老二那份。”
  “没有用,她一样要怪祖母偏心。”
  一红不说话,早几年她也有男朋友,来往经年,觉得非常投机,于是进一步打听人家家庭状况,一查之下,心凉了半截,从此疏远。
  原来那位先生有一个已婚姐姐,不做事,与丈夫及两个孩子同住娘家,从来没打算过自立门户,一红不愿意同这样的人家发展下去,她也是个厉害脚色,那家的人力物力分明已叫女儿霸尽,再也没有资源腾得出给儿子,那样偏心,怎么做他们的媳妇?
  一红并不想急急嫁人。
  一青说:“最好夫家各人都有一定文化水准,一切烦恼都来自国民教育水平低落,读书少,心胸窄,什么奇形怪状的事都做得出来。”
  第二天晚上,季家三兄妹还是见了面。
  大家嘻嘻哈哈,唯唯诺诺,诚恳地说着虚伪话,反正只是三两个小时的事,不会太吃力。
  一民脸色总是黑亮黑亮,两个孩子象他多一点,倒并不如大搜所希望的象姑姑。
  他努力抽烟,沉默寡言。
  大嫂看着一红身上的衬衫,“很好看。”
  一红心想,阁下倒是甘心数十年来一事无成,也不寻些副业做做,帮补家用,免得一家寒酸相。
  凡事开头难,做做就会出身,不愿意熬,始终一事无成。
  大嫂象是很看得开,“房子好价钱。”
  一青承认,“是,走了运了,两干四百多一尺出手。”
  “虽说是小单位,也七个位数字,两位发了注小财。”
  “我们打算在温哥华置公寓,侄儿请随时过来,住下读书。”
  大嫂却说:“他们打算去美国,我在美国有亲戚,况且,加拿大事事跟美国,不过是美国一个州罢了。”
  一红还想说什么,被一青一个眼色制止。
  一青并不想与大嫂讨论国际大事,即使有感想,她也还不致于要在此地发表。
  一红开始明白为什么祖母要赌气。
  吃到甜品,一民见到熟人,到隔壁台子去打招呼,大嫂忽然对一红说:“最近一两天,老有个女人打电话来找季一民。”
  一红一怔,到底血浓于水,有什么事,还是同自己亲人说。
  她笑答:“一民是老实人。”
  “那个女的,会不会是那个女的?”
  那么暧昧的一句话,一青还是听懂了。
  “你是指一民从前那个女朋友?”
  大嫂点点头。
  “不会的,”一红不加思索的说:“你放心,人家再也不会来烦一民,人家没有那么空。”
  大嫂狐疑地上上下下打量一红,“你怎么知道,你同她有联络?”
  红小心翼翼地说:“我也只不过是凭猜想,过去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一民又不是才貌双全,腰缠万贯。”
  大嫂点点头。
  “那位打电话来的女士,恐怕只是人寿保险经纪之类。”
  “哎唷,说到人寿保险,你不知你大哥有多蠢,他竟然……”
  一红心想,一民当然蠢,不蠢,怎么会同一个这样的女人无声无息地过活,只有愚妇才抱怨夫蠢。
  一红唯唯诺诺。
  大嫂继续诉苦:丈夫又蠢又钝,孩子顽劣不堪,似她这个如花美眷,不知如何恁地命苦,一头栽在这个可怕的家里,白吃白喝就浪费了一生。
  散了席,一红不表示什么。
  一青却说:“大嫂这样子闷下去会生瘤。”
  “不会的,她有娘家,坐下来十六圈麻将一搓,浑忘烦恼。”
  “她担心什么?”
  “什么都不用担心,没有人会去骚扰一民。”
  “我相信你的判断。”
  回到酒店,一红脱下衬衫挂好。
  骚扰一民?谁有那么空,事过情迁,人家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一青说,“你说,假如一民当年娶了钟小姐,会有什么结局?”
  一红不去回答她,只是说:“你为什么不问季一青假如嫁了徐继林,会有什么结局。”
  一青不出声。
  “谁不经过几次失败的恋爱,有些人爬得起来,有些人没爬起来。”
  一青问一红:“我爬起来没有?”
  “你?一方面有,另一方面没有,工作上你做得很好,感情上你不敢再作尝试。”
  一红说得再正确没有,一青低下了头。
  假使当初嫁了徐继林,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不久之前,一青无意中在街上碰到继林,他结了婚,带着孩子。
  一青身不由主地迎上去。
  继林看见了她,立刻笑说:“一青,这是我女儿露意斯。”
  那一岁左右的小女孩长得似小安琪儿,亲昵地笑起来,一青泪盈于睫,这孩子险些儿便是她同继林的孩子,只差那么一点点。
  她与徐继林原本是可以结婚生子的。
  为着什么分手?
  不必细诉理由,笼统说来,还不是没有缘分。
  转刹那,一青知道继林心酸,继林也知道一青心酸。
  一青说:“每逢绝早起来,闻到空气中些微寒意,就回忆到当年与继林结伴去上课的情形,两个人都那么年轻,真正似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一红,我真不明白,那样好的日子都会过去,而且当年也并不珍惜。”
  至今一青的心尚缓缓牵动。
  “错过了那样的姻缘,以后就不可能结婚了。”
  “不要灰心。”
  “许多朋友告诉我,在街上碰到前头人,只觉他猥琐得难以形容:肥胖、秃头、无业……根本不相信从前曾经喜欢过他,我情愿徐继林也是那样。”
  偏偏徐继林是那么争气,官越做越高,一派雍容,外表与内涵都不住进步,真令人难忘。
  很难找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不到三天,公寓已售出了,款项也已存入户口,两姐妹于是很乐意地把不如意的心事暂拢一边。
  事情已办妥,要打道回府了。
  进温哥华海关什么都要打税,两姐妹也没有买太多的东西,两个人都申请到停薪留职,不久将来要打道回府的。
  计划这样周详,可惜无人共享,一青一红至今还是独身。
  又一次经过那著名的商场,一青一红被人叫住。
  “季小姐,两位季小姐。”
  两人定睛一看,发觉是上次那位售货员追出来。
  她笑道:“两位季小姐,张太太有东西交给你们。”
  真巧,她们第二天就要回去了。
  进得店堂,售货员取出一只大纸袋,“两位,张太太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这怎么好意思!”
  “张太太说谢谢两位欣赏她的设计。”
  呵,并没有飞扬跋扈,自以为是,此人发展当不止如此。
  一青也不再客气,便连忙道谢。
  两人离开了店堂。
  “没想到她这么大方。”
  “出来做生意,当然要海派。”
  大纸袋里装的是两件衬衫三件套装。
  一青笑,“难怪圣经上说,你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一红答:“那我也干脆大大方方的收了她的礼物吧。”
  世事多变化。
  一红直到上了飞机,还记得那黑而瘦的女孩子怎么样到他们家来洗澡因为家里没有热水。
  洗完之后,浴缸上一圈污垢也不洗净,倒是要一红刷浴缸。
  又她怎么样在四月份摸上门来,衣服单薄,一红取出厚衣给她换上,她把原先的衣物脱在房间就走,要劳驾一红替她扔掉旧衣。
  这些细节,此刻脱胎换骨,再世为人的张太太已不再记得了吧,抑或,往事均历历在目?
  十多年前,一红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她也是一个貌不惊人黄瘦的小丫头。
  人要不就进步,在今日都会这样快的节奏,进度稍慢也就是退步,固步自封就恐怕要遭没顶。
  狄意张一直游一直游,终于上了岸。
  一红是真心喜欢她设计的衣裳,掏腰包她也会买,一红只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快快活活,生活下去,从现在直到永远。
  那些人,包括大哥大嫂在内。
  还有七八个小时才到温哥华,一红感慨地合上眼,预备好好睡一觉。
变迁第二部
  作者:亦舒
  选自亦舒短篇小说集《变迁》
  陶欣自店里回来,累到极点,抱了一阵小女儿,实在疲倦,把婴儿交给保姆,倒在床上,便睡实了。
  床头的电话铃把她吵醒。
  晓得这个号码的人还真不多,谁?莫是打错,她挣扎起床取起话筒。
  对方传来哭声。
  “陶欣,我是俞慧,发生了大事,你一定要帮我忙。”
  原来是她,前一阵子托她找保姆,才把这个电话号码告诉她,没想到保姆没帮陶欣找,倒是得到诉苦捷径。
  陶欣勉强睁开双眼,“什么事?”
  “我辞职了。”
  陶欣并无动容,辞职最普通不过,或另有高就,或想休息一下,有什么大不了,
  陶欣打一个呵欠。
  对方在另一头便叭喇叭喇开始了,俞慧的声音是那么激动,仿佛世界末日一样:老板怎么的无良,她是如何劳苦功高,这次被逼呈辞是如何委屈,几个上司拚了老命来保她……
  陶欣一边听一边下床去看婴儿。
  幸亏此刻发明了无线电话,否则怎么分身。
  婴儿己入睡,保姆在编织毛衣。
  陶欣十分庆幸这两年她的小生意上了轨道,颇有进帐,否则如何负担这种开销。
  她到客厅坐下,自然有家务助理斟上香茗。
  一间屋子里四个大大小小的女性。
  陶欣与丈夫已分居,她一个人负责四个人的生活费用想起来亦自豪。
  辛苦,但辛苦有了报酬,虽苦犹荣。
  那俞慧还在一直说一直说。
  陶欣打断她;“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命慧答:“介绍一份工作给我。
  陶欣不敢相信双耳,“你何用急急找工作,你那份工作不过作消遣用。”
  “陶欣,我明天的米饭不知从何而来!”
  陶欣惊讶之余,沉默了。
  没有人会开这样的玩笑。
  这定是真的。
  奇是奇在命慧这些年来充得这样阔绰,高尚住宅区的自置楼宇、小跑车、菲律宾女佣,一应俱全。一听到陶欣搞移民,开口闭口便是“把合意的女佣也带着一块到温哥华最好”,简直似十万八千七没开头一样。
  想都没想到她如今真的会为一份工作烦恼。
  她虽然从没提过薪水若干,但陶欣也是个出来走的人,猜也猜得到俞慧不可能年薪百万。
  命慧在那头犹自说个不停。
  陶欣打断她,“长话短说,明天下午出来喝杯茶吧。”
  “明天下午我约了人。”
  陶欣不去怪她,笑笑,“那么后天。”
  “明天中午最好。”时间居然要由她指定。
  陶欣但求可以迅速挂线,在所不计。
  产后她身体复原较慢,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毕竟太操劳了,只在医院休息过九天使立刻投入工作,半夜又忍不住一次一次起身看婴儿,到底是剖腹产,失血,恐怕要慢慢调养。
  她叹口气,缓缓走到露台坐下。
  世事所有变迁,可分两种,是向上,二是朝下。
  陶欣苦苦向上,俞慧则日益朝下。
  两人还是中学同学,俞慧长得比较娇俏,毕业后立刻嫁了小生意人,陶欣则考到奖学金升学。
  灯下苦读的她不止一次羡慕俞慧有办法:立刻拿着金色附属信用卡出入诸名店买个不休,开着欧洲车,专门与货车司机争先恐后,一年后觉得无聊,在银行区的商场开了一爿礼品店做其老板娘,事事得来,绝对不费工夫。
  另一边厢陶欣苦读苦读,不知何日可以出头。
  陶欣记得到慧之店去买过一件小玩意,她只吩咐店员给她打九折。
  九折,太没面子了,海派点应送给老同学当礼物算数,在商言商,也该打个七折。
  自那次起,陶欣与过分精明的俞慧疏远。
  又隔了两年,陶欣接到喜帖。
  是的,结婚请帖。
  命慧已同第一任丈夫分手,再次结婚。
  陶欣十分震惊,在她眼中,那小生意人已是标准好男人,对妻子呵护备至,要什么给什么,不应有什么不满呀。
  参观完婚礼,才明白真相。
  俞意的新人确胜旧人,新人相貌俊俏,举止斯文,据说医科刚毕业,相形之下,旧人颇为庸俗平凡,社会地位大概也低一点。
  有得换,为什么不换。
  一切都证明俞慧有办法。
  陶欣自惭形秽,她连一次还没嫁过。
  就在那次婚礼上,陶欣认识了她此刻的分居丈夫。
  不过,那已是另外一个故事。
  俞慧邀请陶欣上她家小住。
  陶欣去了,新居美奂美轮,却不是一般人喜欢的式样,太过不切实际:假壁炉、大镜子、小酒吧,坐了不到一会儿,陶欣告辞。
  命慧令丈夫送客,一部欧洲大车驶将出来,的确神气,陶欣立刻有憔悴的感觉。
  了不起的女人是有一个模式的。
  陶欣一直佩服俞慧。
  不久听说她养下一个女儿,陶欣爱孩子,委求见面,那小小女孩出来了,一岁不到,穿小小紫红色大衣,黑色镀金边小靴子,宛如小公主。
  陶欣高兴得不得了,紧紧拥吻老同学的小宝贝。
  不知道世事是否每到红时便成灰,不久便听到消息,孩子的父亲进了医院。
  再过些日子,他病逝,终年三十一。
  陶欣是那种少数仍然相信劫富济贫,雪中送炭的人,她去探访过俞慧几次。
  俞慧均在书房中与律师商讨细节,陶欣只得与幼女打交道。
  那小女孩子根本不曾感觉到丧父之痛,照样活泼泼玩耍嬉戏,陶欣为之恻然。
  她父亲死不瞑目吧,孩子那么小,生活安排得再妥当,孩子没有父亲是不一样的。
  接着的一段日子,陶欣忙得不可开交,她结婚,忙事业,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被她打出一番局面来,小小一爿室内设计店居然有了盈利。
  再见到俞慧的时候,她口气仍然老大,但脸色不一样了,没有人会期望年轻寡妇笑脸迎人,但俞慧脾气特别燥,所有的话不是说出来,而是骂出来。
  陶欣心细如发,她注意到小女孩身上的大衣转为大地牌,***牌,而不是从前的贝贝狄婀。
  这是陶欣后来自己有了女儿永不买过份名贵婴儿衣物的原因。
  她相信一个人吃多少穿多少是注定的,刻意夸张,怕只怕无以为继。
  回忆到这里,陶欣累了,回卧室休息。
  第二天中午,她去赴俞慧约。
  银行区午餐时分不知多挤,根本不能好好说话,俞慧碰到的熟人又多,一个个走过都与她打招呼。
  半晌她说:“陶欣,我急需一份工作。”
  陶欣大惑不解,“你认识那么多人,怎么会托我找工作?我做的小生意,同外头没有联络,除非你到我店来帮忙。”
  俞慧不管三七二十一,“你一定要帮我。”,
  她还想吹牛,陶欣已经打断她,“你想拿多少薪水?”
  俞慧气馁,“一万六。”
  陶欣怔住,那还不及陶欣设计收入的十分一,俞慧怎么生活?
  表情大过诧异,俞慧看出来,沉默,隔一会儿,补一句:“我还有点节蓄。”
  陶欣答:“我尽管替你想想办法。”
  离开咖啡座之前,仍有不知多少人上来打招呼。
  在俞意以前办事的地方,也有陶欣的朋友,说起这个女子,都笑道:“她才有办法。”
  今日,这个有办法的女子,显然一点办法也没有。
  可是你别说,分手的时候,反而是俞慧说:“我到停车场去,送你一程如何?”
  “不用,我去乘地铁。”
  多可笑。
  “司机呢?”俞慧狐疑,想知道有否托错人。
  “放假。”司机也是人。
  这年头,除了全职家庭主妇,还有谁是奴隶。
  陶欣不是那种排场要摆到足的人,她每做一件事都因为有实际需要。
  她不明白何以俞慧不思节流。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吧。
  能帮人便帮,不帮拉倒,切莫乘机教训。
  回到家,公事私事又追上门来。
  好几次陶欣因不愿放下女儿,抱着婴儿来听电话。
  并没有努力地为俞慧揽工作。
  直到一个夜半,起身看自己的女儿,想到俞慧也有女儿要照顾,才决定替她好好托人。
  电话打遍,都十分诧异:“西报上每周末百多两百页聘人广告,本市没有失业率。”
  可是俞慧硬是要待专人介绍。
  “多大年纪,有什么工作经验?”
  “嗯,是,是有这么一个人找事做,也有人同我说过,好像有几年会计经验,不过年纪稍大,我们希望找大学一出来便接受训练那种。”
  陶欣头痛。
  像她们那种年纪,最好有自己的生意,或是已做到董事总经理,岁月不饶人了,哪里还有精力朝九晚六,心有余而力不足,嘴巴不软膝头都酸软,哪里还能同十八廿二那种女孩比试。
  是以好几个女友明明同配偶不和,也只是忍声吞气,实在缺乏从头再起的勇气。
  在这段时间内,俞慧迹近歇斯底里地天天打电话骚扰陶欣,她几乎是压逼这个老同学:“有没有希望,告诉我希望不是等于零,我会很快找到工作,你有没有替我找工作?”
  陶欣才是走投无路的那个。
  终于叫她想起一位开会计师楼的客户来。
  陶欣硬着头皮冒昧去电。
  对方极之客气,“陶小姐,请你的朋友明天早上与我的秘书联络一下。”
  陶欣终于松一口气。她随即拨出时间通知俞慧。
  俞慧道谢之后,忽然说漏了嘴:“哼,要不是我催得你紧,你未必替我找工作。”
  陶欣啼笑皆非。
  不禁无限悲哀,到了这种地步,夫复何言。
  这时方有心情客气一两句:“你哪里会找不到工作,不过心情紧张而已。”
  行走江湖秘诀之一:有恩于人,切莫提在嘴边,最好不予承认,才不会失去这个朋友。
  “不,”命慧说老实话,“这次如果没有你,我准要仆街。”
  陶欣忍不住问:“你怎么会搞到这种田地?”
  过一刻,命慧才回答:“还不是为了女儿。”
  “算了吧,没有她,你自己也要吃。”
  俞慧已找不到借口,“你知道没有大学文凭,年纪也不轻了。”
  “你一直抱憾少一张文凭,为什么不去读一张?”
  “现在?”
  “为什么不?有不少人六十五岁才读大学,有志者事竟成。”
  “陶欣,这个时候不要同我开玩笑好不好?”
  俞慧说得对,这不是提闲话的时候,但是很久之前,她已动过念头想做港大成人大学生,可惜那些学位属意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士。
  久而久之,没有学位已成为俞慧的口头禅,挡箭牌,名正言顺做一个弱者,要社会照顾。
  “明日好好去见工吧。”
  陶欣躺在沙发上出神。
  就算找到这份工作,又做到几时去呢,四十岁、五十岁,看样子俞慧定会小跑车照开、佣人照用,既不能节流,就得开源,如此下去永远不能言退休。
  半夜做梦,陶欣梦见同俞慧两个沿门乞食,苦不堪言,惊醒,冷汗爬满背脊。
  她何尝没有经过到处找工作的岁月,一家一家,兜售力气,不知看过多少白眼。
  创业之初,不眠不休,事事亲力亲为,人神两疲,亲友冷眼旁观,不论她失败成功,他们都一样高兴,在他人嘴里,他人的荣耀都不过只是一个话题。
  是以把她训练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什么都不喜宣扬,即使此刻生活已属小康,也采取低调,风流不为人知。
  陶欣记得俞慧年多前曾同一洋人走,吃饭当儿,那洋鬼子整个身子猴在俞慧身上,陶欣借故早退,不欲观之,并且暂时不打算同俞慧出来,免得旁观者以为她俩是同道。
  后来并无下文,泰半洋人目的不在结婚。
  那些人,都没有帮她。
  俞慧的确结交了那些人。
  第二天一早,俞女士的电话又来了。
  一开口就说:“那只是一份临时工。”
  “你想找一份怎么样的工作?”
  “永久性,至好是政府公务员,铁饭碗。”
  陶欣笑出来,“政府?香港政府也只不过做到一九九七年而已,天下哪有生生世世的事,你比谁都应当明白。小姐,做不做工在你,我此刻没空说话,我要上班。”
  贪得无厌。
  暂时喘口气,骑牛找马,已是不幸中大幸,她此刻索性打蛇随棍上,不放过陶欣。
  变了,年轻时真是小巧玲珑人见人爱的一个少女,那时流行她那个式样,像陶欣这般高大硕健的类型反而不受异性欢迎,据说俞慧的追求者无数。
  当日回到写字楼,秘书迎上来,“陶小姐,有熟人找。”
  陶欣放下公文包,“哪一位?”
  “姓卢,叫健子。”
  哎呀,竟这么巧,卢先生便是俞慧第一任丈夫。
  陶欣连忙迎出去。
  卢某并没有像一般小生意人那样长胖,人隔多年,他沉实了也圆滑了,自有一股风度。
  他简单地道出来意:“内子到一位蒋太大家小坐,极喜蒋家的装修,说出你的名字,原来是熟人,劳驾你了陶小姐,我们新居请你负责设计。”
  生意上门来,焉有不喜之理。
  他笑,“一切请与内人商量,我无所谓,当然以她的意见为重,费用方面嘛
  陶小姐尽可能在五六十万内伤伤脑筋。”
  俞慧的两任丈夫都是好男人,可惜她甩掉了第一个,第二个又过早离开她
  真可惜。
  那天下午陶欣就同卢太太联络。
  单从电话的对白便知道那是位愉快大方的女子,她们约了在卢家新居见面。
  卢宅背山面海,近三千平方尺地方,光线充足,陶欣一看就知道装修费用肯定不止五十万。
  卢太太笑说:“你尽管把预算打给我看。”
  陶欣内心无限感慨:本来在这间豪华住宅享福的该是俞慧。
  这类住宅,光是差饷水电管理费每月已超过万多元,不是收入稳定,怎么住这种地方。
  不是陶欣市侩,实实在在,衣食足方能知荣辱,削尖头皮钻营觅食,落得如今日俞慧那样,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卢太太问:“陶小姐同阿卢是老朋友?”
  “认识也有好几年了。”陶欣笑笑。
  “我们结婚才三年。”
  “朋友都认为他是老实的好人。”
  “老实得简直有点笨。”卢太太笑。
  陶欣说:“那多难得。”
  “你们见过他第一任太太吧。”
  陶欣点点头。
  “据说是个美女。”女人到底是女人
  陶欣叹口气,忍不住说一句;“言之过实了。”
  这位卢太太粗眉大眼,反而更时髦漂亮。
  “听说她嫁了好几次。”
  陶欣不得不撒个善意的谎,“我们没见面已经很久。”
  卢太太说:“都是阿卢告诉我的,他对她很怀念。”
  不见得。
  那么怀念还是娶了新太太,可见怀念有限。
  阿卢也不见得那么老实,他不过想太太知道他不是好欺侮的,她也不是全无对手。
  “房子写我一个人的名字。”
  “啊,有孩子吗?”
  “一个女儿,第二名在肚子里,素描过是男胎。”
  “恭喜恭喜。”陶欣是由衷的。
  “陶小姐有孩子吗?”
  陶欣于是约括的说一说她的身世。
  都是一个个故事,每个人的故事从头说到尾都高潮迭起,缠绵曲折,只差一个文笔高超的作家将之写成小说。
  陶欣共在卢宅逗留了两小时。
  她只希望生意做得更大之际也有能力买一层那样的公寓,女儿及自己都可以住得舒服些,闲时也能够把老人家接来共聚。
  落到山下,又是另一个天地。
  命慧在写字楼里等她。
  这位前卢太太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俞慧干且瘦,浓妆,穿着此刻流行语谓很“削”的衣服,焦急地等陶欣。
  陶欣短时间看到那么强烈的对比,脑筋不大转得过来,说话有点结巴。
  “有事同你商量。”
  陶欣坐下斟杯咖啡,先吩咐手下为三千尺公寓房子取出各式装修样板。
  俞慧在一旁听着怪羡慕,只是说:“有些人真幸运。”
  陶欣不语,这人本来是她,是她把幸运推出门外。
  “对,”俞慧把话题扯回她本人身上,“不知这是不是好消息,王董赵会计师楼请人,我去应征了,他们人事都说我极之适合,只不过老板外游,不能立刻下决定,你不是认识他们其中一位主管吗?”
  陶欣静静把手上的咖啡喝完,是,她认识,人家说过,希望请大学里刚出来的人。
  于是她抬起头来,缓缓问俞慧:“你认为你可以胜任那处的工作?”
  俞慧一怔,反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那是很辛苦的一个地方,人人早上八点做到晚上八点,周末还得应酬客户。”
  俞慧仍不明白,一脸不服气,似怪老朋友看低了她。
  “俞慧,”陶欣不得不戳破了那张纸,“你我不再年轻,此类工作且不胜负荷,人家的职员都是廿五六岁,五尺七八寸高的少艾。”
  命慧犹自说:“人事部说我极之适合。”
  陶欣见她如一只牛皮灯笼,便说:“命慧,我实在忙不过来,晚上再谈如何?”
  俞慧一走,陶欣便吩咐秘书;“以后别把俞小姐的电话接进来。”时间上实在吃不消。
  又再说:“叫电话公司安排把我家电话号码改一改。”
  陶欣已存心甩掉俞慧。
  以前,陶欣不明白世人为何老喜锦上添花,现在不难懂得这个心理,大家高兴嘛。
  被失意人搂着诉苦,很易影响情绪,一次,两次,三次,像俞慧那样,无休无止,朋友当浮泡,直纠缠到人家退避三舍,一定又忙不迭怪人情薄如纸……
  翻身靠自己。
  那夜回到家中,喝了一口好汤,把幼女抱在怀中,且撇开他人的变迁,回想自己的前半生。
  一直是个被人踢来踢去的女孩,父、母、兄、妯娌,谁也没有看好过她,连走了好几年男朋友都认为她不会是好伙伴而同她分手,现在居然熬出了头。
  在极度不得意之时,陶欣也偏激地觉得世间好似没有不嫌她的人。
  是她特别不讨人喜欢,也不见得,只不过人人都忙,谁也无暇去照顾冷角落里头的人。
  保姆出来同女主人说;“宝宝该睡了。”
  陶欣把孩子交她手里。
  电话响了,陶欣不去听它。
  这除出愈慧,没有他人。
  找心理医生聆听烦恼吧,三百元一个钟头,划算之极,又不会泄漏秘密。
  陶欣倦极倒在床上,闭上眼睛,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一条极长极弯曲的路上踯躅,大太阳直晒下来,她累了,蹲在路边,寂寞的落下泪来。
  这是少女时的陶欣,毫无疑问,那些日子终于已成过去,至今,她的生活不是没有缺撼,但工作上的成绩与满足已经弥补一切。
  她仍需努力,孩子还那么细小,要等她长大成人,店里工夫无限无尽,需要处理,但总括来说,陶欣她是个快乐的人。
  此刻她只盼望身体健康,世界和平,还有,每个人都能过他心目中的好日子。
  陶欣轻轻吁出一口气。
  她决定不去想那么多,因为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首页>> 文学论坛>> 小说选集>>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