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
如何說再見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4節
  第5節
  第6節
  第7節
  第8節
第1節
  1
  李育臺接到校方通知的時候,正在開會,助手探頭進會議室,嚮他使個眼色。
  李育臺會意,找個藉口,悄悄出來,低聲問:“什麽事?”
  助手伍和平笑道:“校務處急找。”
  李育臺忽然氣餒,“我走不開。”
  “我找張志學替你。”
  “憑什麽一個小學老師可以把我支使得團團轉,真討厭,學生到了學校,已是他們責任,何用動輒驚動傢長,我有正經事要辦。”
  伍和平笑,“因為當中隔着一隻玉瓶兒,投鼠忌器,不能發作,張先生說他馬上下來,你趕快去走一趟吧。”
  李育臺取過外套,揉揉眼,“這一年,我是真的纍了。”
  “去吧,過了今天再說。”
  李育臺連苦笑都沒有力氣,立刻駕車到明輝小學去。
  到達校務處,經過通報,老師帶着他七歲的女兒李紀元出來。
  李育臺把手放在女兒肩上以示支持,靜靜等老師發話。
  那老師滿臉笑容說:“李先生,李紀元今午駡同班同學吳瑤瑤是衹豬,並且把她推跌在地,故記小過一次。”
  李育臺十分意外,他問女兒:“你真的那麽做?”
  李紀元笑一笑,點點頭。
  老師繼續說:“我們一嚮希望傢長助校方一臂之力,幫忙教育學生。”
  “我回去會同她說。”
  那老師仍然在笑,李育臺開始懷疑那笑臉是一隻精工繪製的面具,衹聽得她愉快地報告:“李紀元已經有三次小過,升為一次大過,兩次大過,必需離校。”
  李育臺不得不施展他多年涵養心得,微微欠一個身,不發一言,領走李紀元。
  紀元上了車,嚮父親說:“讓我們去吃冰淇淋。”
  就在這個時候,李育臺伏在駕駛盤上,忽然落下淚來。
  連他自己都訝異,這眼淚從何而來?他李育臺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堂堂男子怎麽被一名小學教師說兩句,就愴然淚下?
  是太過疲倦,抑或午飯時多喝了一杯?
  紀元看到父親的眼淚,大吃一驚,呆住噤聲。
  半晌,李育臺取出手帕,擤擤鼻涕。
  他告訴女兒,“我看,我們還是先回傢再說。”
  紀元眼睛看窗外,“其實,是吳瑤瑤先取笑我,可是老師總是偏幫她,因為她功課好。”
  李育臺將車子駛離校捨。
  紀元說:“我想轉校。”
  李育臺忽然問女兒:“吳瑤瑤真的像衹獵?”
  “不,”沒想到紀元這樣答,“班上至漂亮是她,她長得像公主。”
  李育臺說:“有時,即使我們真看見一隻獵,也得客氣點。”
  紀元問:“該說什麽?”
  李育臺想一想:“說豬的全身都有用吧,豬皮可做手袋,豬肉可以吃,豬骨可做——”
  紀元大笑,但是連李育臺都聽得出來,那孩子的笑聲裏並無笑意。
  果然,紀元接着說:“我想念媽媽。”
  李育臺答:“我也是。”
  紀元氣惱地流下淚來,“吳瑤瑤的媽媽天天親自來接放學。”
  李育臺把車停在一角,擁抱着女兒,喃喃道:“我肯定她是一隻獵。”
  他再次潸然淚下。
  紀元抽噎,“我希望媽媽仍在我身邊。”
  李育臺淚流滿面,說什麽男兒有淚不輕彈,皆因未到傷心處罷了。
  到了傢,李育臺鬆了鬆領帶,躺在沙發上,女傭斟上一杯茶,他纍極閉上眼睛。
  紀元跑進房裏看電視,渾不把記過之事放心上。
  電話鈴響,女傭跑過去聽,擡頭說:“是伍和平小姐。”
  李育臺揮揮手,“告訴她我已經死了。”
  終於還是接過話筒講了幾句公事。
  他重新回到沙發上,居然一下子就睡熟入夢了。
  有人替他覆上被褥。
  他掙紮一下,看到亡妻站在他面前微笑,明知是夢,仍不勝歡喜,“是你嗎,雅正?”
  雅正握住他手,“緣何傷心,育臺?”
  “雅正,回來吧。”
  “你與紀元好好生活,勿以我為念。”
  “雅正,如你不能回來,不如我隨你而去,省卻多少煩惱。”
  “那麽,紀元呢?”
  李育臺負氣說:“她一樣會長大成人,把她托給舅舅舅母好了。”
  “那對紀元太不公平。”
  “她是那麽難帶的一個孩子,統共沒有她母親的溫馴純良。”
  “衹餘你支持她了,耐心點。”
  育臺煩惱,“我已盡力,我無力獨自撫育她。”
  就在這時,育臺看到亡妻落下淚來。
  他一驚,“雅正,你放心,我一定會再加把力,雅正——”
  有人推他,“先生,先生,伍小姐來看你。”
  育臺睜開眼睛,看到年輕的伍和平含笑站在他面前。
  他揉揉面孔,“你來了,多謝關懷。”
  “沒有什麽事吧?”
  “明日替我找找有哪傢學校收插班生。”
  伍和平坐下來,“問問加拿大國際學校吧。”
  “也好。”
  “不過孩子的中文程度——”
  “隨得它了,這也是命運的安排。”
  “或許你需要一個長假。”
  “那是不夠的,和平,最好餘生都躲起來放假,不問世事。”
  和平掩嘴笑,“我們會想念你的。”
  “想念我?多一個少一個李育臺,有什麽分別?”
  和平輕輕說:“對至親友好,有極大分別。”
  李育臺不語,他不是不知道這位年輕小姐對他有特殊好感,衹是無心無力。
  過一會兒,伍和平說:“我走了,明天見。”
  “不送。”李育臺替她開門。
  和平笑一笑、“我是熟人。”她翩然離去。
  李育臺走進女兒的房間,發覺紀元伏在枕上。
  “紀元。”
  她翻過身子,“爸爸,爸爸,我夢見母親。”
  “紀元,”李育臺緊緊摟住女兒,“我們父女一起放假可好?”
  紀元一怔,“不上學?”
  “對,你不上學我不上班,我們離開這個地方,到別處去渡假。”
  “多久?”
  “還沒定,一年、兩年,誰在乎。”
  “可是我的功課呢?”
  “管它呢,將來再補好了。”
  “媽媽知道了會怎麽說?”
  “媽媽不過想我們生活得快快樂樂。”
  “真的嗎,爸爸,你真可以整天陪着我?”
  “我會盡量嘗試。”
  第二天,李育臺到了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合夥人陳旭明。
  “阿旭,我有事商量。”
  那老陳擡起頭來,“說呀。”
  “我想放假。”
  “多久?八月不行,我要去英國看一對子女。”
  “阿旭,我想放一年。”
  老陳的咖啡杯險些捏不牢。
  他嘆口氣坐下來,“我一生命不好,我的父母我的老婆我的顧客都不好侍候,天可憐見,叫我找到一個好拍檔,現在你又怎麽了?”
  “阿旭,我想在女兒成為問題少年之前與她親近些。”
  陳旭明哼一聲,“你自己想逃避纔真,你受不了壓力,你想躲到波拉波拉那樣的珊瑚島上去每天下午一時開始喝椰子酒,餘生醉倒算數!”
  “阿旭,與你談話真是愉快。”
  “育臺,我知你想念雅正,你不接受她英年早逝,可是有些打擊必需堅忍,育臺,公司不能沒有你。”
  半晌李育臺答:“我也不能沒有雅正。”
  “你不能遷怒於我,那太不公平了。”
  李育臺反問:“世上有公平事嗎?雅正為何衹活了三十二歲?她的生存妨礙了誰?你說!”
  陳旭明呆半晌,“你仍然悲憤。”
  “是,餘生我都會如此。”
  “這種態度會影響孩子心理。”
  “我知道。”育臺充滿內疚。
  “你應該帶着紀元走出繭來纔是,怎麽反而要帶着她躲起來?”
  李育臺無限凄涼,“走出來,走到何處去,什麽人什麽地方會接收我們父女?”
  陳旭明瞪着他,“育臺,你們隨時可以到我傢來,我與內人無限歡迎。”
  “你不知道我倆在這一年內變得多麽孤僻。”
  “育臺,恕我無禮,這世上,喪妻不衹你一人,即使是如此大的悲劇,也天天在發生中,你,總得振作起來。”
  “我需要假期。”
  “不,”老陳說,“你需要更忙碌的工作。”
  李育臺光火,“喂,你不是我的傢長。”
  “你帶紀元去迪士尼樂園吧,兩個星期。”
  育臺拍拍雙腿,“你得問過它們願不願意回來。”
  老陳靜了下來,“育臺,試接受我的寶貴意見,不關心你,不會說那麽多。”
  “吳景輝覬覦這傢建築公司已有好幾年,我願意將股份賣給他,然後過歸隱生活。”
  “我一直以為你痛恨吳景輝。”
  “我不恨他的錢。”
  “育臺,你考慮清楚。”
  李育臺看着窗外,“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送君千裏,終須一別。”
  老陳問:“那位心理醫生幫不到你?”
  “那樣大的一個刀傷,三五十年內沒有痊愈希望,不必勞神傷財了。”
  老陳受他影響,亦覺乏味,“真是,像你與雅正那樣恩愛的夫妻……而那些天天吵鬧的冤傢卻……”他詞窮,講不下去。
  這時李育臺反而說:“天妒紅顔。”
  老陳苦笑,“中國成語把人生每一種處境都形容得淋漓盡致。”
  李育臺背着老拍檔。
  老陳知道他傷心欲絶。
  他安慰他:“雅正不希望看到這樣,育臺,她生前怎麽說?”
  李育臺仰起頭,“你說得對,阿旭,我過一陣子會好的。”
  那天黃昏下班,他把紀元接到舅舅舅母傢。
  謝中之教授是雅正的哥哥。
  謝太太一見紀元,立刻把她延入書房,開着音樂,與她細談。
  謝中之斟一杯啤酒給妹夫,“育臺,你看上去可怕極了,臉色蒼白,瘦削如骷髏,西裝與領帶統共不配色,雅正會怎麽想?”
  “昨日下午我夢見她,這還是她第一次入夢來。”
  謝教授欷噓不語。
  “她為我們擔心得哭泣,在那個時候,紀元也夢見她,可見她也放不下我們。”
  “育臺,她已在一個更好的地方安息。”
  李育臺沉默。
  “或許,你願意把紀元放在我這裏寄宿。”
  “永不,餘生她會跟着我。”
  看到一個高大英俊的壯年男子如此傷心偏激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何況他還帶着一個更加傷心更加孤僻的小女兒。
  這時小紀元自書房出來。
  謝教授看着她,“聽說你要去渡假?”
  那孩子如此板着臉回答她舅舅:“我衹想與我爸爸在一起。”
  “你可要與嘉敏嘉華表姐一起過暑假?”
  紀元口氣如大人:“不,我與她們沒有共同興趣。”
  “舅舅可以幫你做什麽?”
  “可否叫媽媽回來。”
  在場的大人嘆息。
  謝教授終於同妹夫說:“我不贊成輟學渡假。”
  “中之,你的觀點何其世俗。”
  “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世界裏。”
  “你不必提醒我。”
  “可是,”謝教授說下去,“人有權追求快樂。”
  李育臺笑了,“我知道你會支持我。”
  “小紀元同她母親小時候似一個印子。”謝教授感喟。
  李育臺答:“我早發覺了,笑的時候,嘴角先朝下彎一彎,然後纔往上揚,活脫脫是一個小小謝雅正。”
  謝教授擡起頭,“我應該祝你再度找到幸福。”
  “我不會再去費時尋找那個,你不如祝我與紀元好好存活。”
  “我很肯定你們會剋服睏難。”
  謝太太這時在一邊說:“可是育臺你也得多吃點,太瘦不好看。”
  “父女的頭髮也該理了。”
  “是的,多謝賢伉儷關心。”
  父女離開了謝傢,不約而同鬆口氣。
  “唏,”紀元說,“舅母越來越嚕嗦,她與嘉敏嘉華兩姐妹專管些瑣碎事,像什麽衣服配什麽鞋子,什麽窗簾配哪張沙發,纍死人。”
  李育臺同女兒說:“你母親從來不那樣。”
  紀元完全認同,“是,媽媽至大方不過。”
  父女忽然摟着笑起來。
  從此就是他倆相依為命了,李育臺感慨,直到紀元成年,組織她自己的家庭,那時,他這個孤老頭子已經盡了責任,隨時可以息勞歸主。
  他决定逐步實現他渡假的計劃。
  那天回到傢中,伍和平在等他。
  他意外,“和平,你已經下班了?”
  “我知道,出版社把攝影集樣版送到公司來,我猜你會想第一時間看到它。”
  “呵,”李育臺丟下外套,“在哪裏?”
  伍和平自手提袋取出那本樣版書。
  李育臺雙手有點顫抖,他接過那本書,黑白封面正是他的女兒李紀元,那是一年前的照片,小女孩大大的雙目透露出無奈,攝影集的名字叫如何說再見,右下角是小小的一個名字:謝雅正。
  李育臺閉上雙眼。
  伍和平溫和地說:“印刷非常精美,編排大方雅緻,說明動人,出版社負責人陳先生說,謝女士會覺得滿意。”
  李育臺連忙說:“是,是。”
  “攝影集裏一共有三百六十五張照片,每一張都感動我,這是一個母親可以送給女兒的最佳禮物。”
  李育臺說:“如果她還在生,就不需要這種禮物。”
  伍和平還想說什麽,紀元走過來。
  “呵,這是媽媽過去一年替我拍攝的照片。”她接過攝影集去看。
  伍和平說:“我走了。”
  這次,李育臺送和平到樓下。
  他這樣說:“下班找些娛樂,看個戲吃個飯,照我所知,公司裏的王志學及吳秉熹等人都想約會你。”
  和平微笑,半晌纔說:“我與他們並無共同興趣。”
  李育臺嗤一聲笑出來。
  和平意外地看着他。
  “這話是我女兒的口頭禪。”
  伍和平一怔,過一會兒纔說:“我已經二十一歲了。”緩緩轉身離去。
  李育臺回到傢,獨自輕輕翻閱攝影集。
  如何說再見。
  那是職業攝影師謝雅正告別生命的心理歷程實錄。
  她自知衹餘一年生命,在醫生斷癥之後,做出準備,嚮這個世界告別。
  她的心境出乎意外的平和,有時候,甚至不是不愉快的。
  她帶着她的攝影機,親昵地攝錄她雙眼所見最後映象:她的伴侶、她的女兒、她的親友、她相熟的肉食店與時裝店、她最常去的圖書館,她養的盆栽、金魚及一缸螞蟻,她喜歡吃的食物糖果……都到了道別的時候,無限依依。
  她並沒有悲憤不平之心。
  有一張照片,自女兒房間窗口攝出去,一彎新月,窗紗拂動,一隻舊玩具熊扔在窗臺上,說明是“紀元是我最好的藥療”。
  時期是去年六月尾,那時,雅正的頭髮因電療已經掉得七七八八。
  她對丈夫說:“如果我煩惱,你一定急躁,那麽,紀元必然彷徨。”
  一個療程四個月,絲毫不見起色,腫瘤長得更大。
  謝雅正八歲喪母,對母親的記憶微之又微,想起母親,覺得空虛,傷感,現在眼看同樣的事要發生在紀元身上,十分欷噓。
  “我將送一本攝影集給她。”
  與出版社商量,負責人一口應允,他們名下有謝雅正五本攝影集,統統賺錢,這一本題材雖然悲愴,也决定一試。
  謝雅正立刻開始工作。
  在序中,她這樣寫:“愛女紀元,原本,我打算看着你成長、完成學業、到社會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原本,我計劃與你一起聊天、喝茶、旅遊、與你共渡歡笑及落淚的時光,在你猶疑跌倒之際扶持你,憑我的經驗給你忠告,可是,現在事與願違,我將提早離開你,不過,我想你知道,我會在世界的另一角落看着你,我們彼此仍然相愛。”
  李育臺讀完之後,心境反而平靜了,他輕輕合上那本册子,走到露臺去。
  每一天看一頁,一年看畢全書,第二年從頭再看。
  這是給他們父女最溫馨的禮物。
  李育臺擡起頭,天空上一輪明月。
  有小小的手在他背後抱住他,那是紀元。
  “還記得媽媽與我們一起觀賞日月星辰嗎?”
  紀元答:“我在三歲時已經摔破一具天文望遠鏡。”
  李育臺撫摸胸口,他的一顆心已經破碎,他深深知道,日後,天大的喜事也不會帶來真正的歡樂。
  這個月亮,也並非往日那個月亮。
  接着一個星期,李育臺辦妥手頭上的工作,正式嚮公司告假。
  陳旭明是萬分不願意,“這下子纍慘了我。”
  “纔不會,誰沒有誰不行。”
  “老兄,那你就太小覷自己了。”
  “也許我會回來。”李育臺笑。
  “咄!”老陳賭氣,“一個月不見你人,再回頭也不要你。”
  李育臺微笑,“我一直希望有女人那樣威脅我。”
  “每到一站都留下你的電話。”
  “我沒有站,我甚至沒有目的地,我將與紀元漫遊地球表面,去到哪裏是哪裏。”
  陳旭明揮舞雙手,“滾出去。”
  李育臺的興致卻很高,一邊吩咐伍和平辦事一邊岔開話題:“我們可能到澳洲去,一則看大堡礁,二則看鴨嘴獸,你可知道它是世上惟一卵生的哺乳動物?”
  伍和平有點生氣,“不,我不知道,你剛纔說到帳單問題——”
  “對,”李育臺接下去,“信用卡公司會把帳單寄到此地來,請交老陳支付所有費用。”
  “要不要預定飛機票及酒店?”
  “不用,我們走到哪裏是哪裏,因為,鴨嘴獸是哺乳動物中最原始的群類,同時說明哺乳動物的祖先由古老爬行動物演化而來。”
  伍和平瞪着他,“你認為紀元有足夠力氣跑天下嗎?”
  李育臺擡起頭,“我會租車,她不必真的運用雙腿。”
  和平責問:“她錯過的功課會補得回來嗎?”
  李育臺說:“也許會影響到她學業,不過,我一直都不認為李傢會有人拿諾貝爾奬,沒問題。”
  這時陳旭明出房來拿文件,聽見此話,忿然道:“和平,你還同他瞎纏,他都失心瘋了。”
  李育臺忽然拍一下手,“哈哈哈,講得真好,我可不就是失心瘋!”
  取過外套,走出寫字樓。
  老陳追上去,“育臺,育臺,我不是那個意思。”
  李育臺轉過頭去,“老陳,我哭又不是笑又不是,”嘆口氣,“故此走開一陣也是好的。”
  他的夥伴低下頭,“玩得開心點。”
  “我會回來的。”
  “我等你。”
  李育臺笑,“別人聽到了會怎麽想,對,吳景輝——”
  老陳立刻答:“他休想染指。”
  “我會跟你聯絡。”
  “育臺,保重。”
  “你已經盡了朋友的責任。”
  李育臺到學校去辦退學手續。
  本來想帶着紀元一走了之。
  後來又覺得為這樣小事小器實在劃不來,想見到校長發幾句牢騷,像“你們根本不認識天才”,或是“教育傢應本着有教無類之心”……之類。
  可是見了校長,李育臺什麽話都沒有。
  何必同這種人一般見識,可以走,已勿須計較,他很客氣地道:“我們要移民了,下個月成行,故前來退學。”
  校長好似很遺憾的樣子:“呵,又流失一名學生,到哪個國傢?”
  “加拿大溫哥華。”
  “呵那邊也有很好的學校。”
  李育臺想說天下烏鴉一樣黑,不過,他笑笑,“也有很多學店。”
  校長咳嗽一聲,“李先生,你得正式寫封信來。”
  “信在這裏。”
  是伍和平寫的,措詞優美。
  “那麽,我祝令媛前途如錦。”
  李育臺微笑,“紀元,謝謝校長。”
  “謝謝校長。”
  父女離開校長室,經過操場,紀元忽然說:“看,那就是吳瑤瑤。”
  李育臺順着女兒手指看過去,衹見一個女孩容貌秀麗,身材高挑,十分討好。
  他問:“很有一點小聰明?”
  紀元微笑,“老師一開口說話,她會專註地用大眼睛凝視老師的嘴巴。”
  李育臺也笑,“可是也許腦海中一片空白?”
  紀元肯定地說:“吳瑤瑤是庸姿俗粉。”
  她父親答:“必然。”
  父女上車。
  紀元忽然說:“爸,妒忌及中傷都是不對的,為什麽不更正我?”李育臺肆無忌憚地說:“咄,連我這個成年人都辦不到的事,何必勉強七歲的孩子去遵守?”
  紀元笑了,“爸爸我愛你。”
  “紀元我也愛你。”
  “爸爸,剛纔真痛快。”
  “紀元,誰說不是。”
  雅正在生,肯定也會這樣做。
  不過雅正活着的時候,女兒在功課上並無睏難,成績優異。
  父女回傢收拾行李。
  李育臺同紀元說:“旅遊之道,在乎寫意,少帶行李,多用時間。”
  可是,一定要隨身帶謝雅正的攝影集。
  嘉敏嘉華兩姐妹來喝下午茶。
  嘉敏問紀元:“你們會到埃及去嗎?”
  紀元對天文地理相當熟稔:“也許會去開羅。”
  “會遊覽尼羅河嗎?”
  “爸爸會有安排。”
  “當心那裏有瘧蚊。”嘉華來加一句。
  “我們會註射防疫針。”
  李育臺聽得她們表姐妹唇槍舌箭,不禁好笑。
  嘉敏又問:“瑞士呢?”
  “肯定會到歐洲。”
  嘉華她們豔羨,“會寄明信片回來嗎?”
  “給你們?不成問題。”
  “你會看到巴黎羅浮宮內的蒙娜莉莎?”
  “我媽媽說,羅浮宮內的勝利女神像更加值得欣賞。”
  氣氛有點緊張,故李育臺提高聲音:“女孩子們,茶點準備好了。”
  她們立刻歡歡喜喜坐到一起。
  雖雲不用行李,也收拾了兩衹大箱子。
  如果李育臺一個人上路,一隻背包就夠,衣服穿髒了丟掉買新的,至方便不過。
  可是有女兒就得替孩子着想。
  表姐們走了,紀元問:“我還會回到學校嗎?”已經有所懷念。
  “當然,隨時隨地,爸爸陪你。”
  “你不用上班?”紀元意外。
  “我已退休。”
  紀元吃一驚,“陳叔叔曉得嗎?”
  李育臺微笑,“我相信他已心中有數。”
  然後紀元想到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我們夠錢用嗎?”
  李育臺肯定地說:“夠。”
  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事實上李育臺此刻最後悔的是婚後用太多的時間來賺錢,時時三更半夜纔自辦公室回來,很多時候衹能推開女兒房門看一看她睡着了的面孔。
  為了使妻女生活安定舒適,他付出很大代價。
  現在他願意提早退休來陪着紀元。
  在紀元有她自己的生活之前,他做此决定,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將來,他即便想陪她,她也會嫌他過分關懷。
  紀元問及詳情:“你送我上學放學?”
  “這不是問題。”
  “陪我看電影買衣服?”
  “我可以胜任。”
  小紀元歡呼一聲,拍起手來,單看她這個欣喜的表情已經值得。
  父女啓程。
  因並無通知別人,衹得伍和平來送飛機。
  和平替李育臺打點了進關手續,看着他,像是有話要說的樣子。
  李育臺問:“有什麽事?”
  和平忽然鼓起勇氣,“我總是在這裏等你的。”
  李育臺碰一碰她的長發尾,“別傻了,回來,我已是白須翁了。”
  和平微笑,“我不怕,我照等。”
  李育臺無奈,“等的當地,不妨與別人出去逛逛,有適合的人,也可以訂婚結婚。”
  和平笑得彎下腰來。
  李育臺又說:“我比你大二十多歲,你等不到的。”
  “纔差十二年罷了,我同你一樣屬犬。”
  李育臺嘆口氣,“去去去,公司還有事等你做。”
  “到每一站,設法給我一個消息。”
  李育臺說:“那就不算是雲遊四海了。”
  這個時候,站在附近的紀元忽然大聲咳嗽起來。
  和平衹得黯然話別。
  紀元看着她背影,“她要什麽?”
  “別取笑她,將來,你也許會遇到與她相似的煩惱。”
  紀元反問:“那是什麽?”
  “那叫求之不得。”
  紀元毫不動容,“我會退而求其次。”
  “什麽?”李育臺好不意外。
  “那是媽媽教我的,她說:別處一樣有可愛的人,好玩的事,不必老守在一處不開心。”
  李育臺微笑,真沒想到雅正把這樣的人生大道理也傳授給小女兒。
  他道:“媽媽講得很對。”
  紀元低下頭,“媽媽能長遠與我們在一起就好了。”
  “不可能的事,不要去想它。”
  他第一站是新加坡。
  趁紀元小睡,李育臺自手提行李取出雅正的攝影集,翻到第一頁。
  “紀元,我已與頭髮說再見,真叫人驚異,那麽濃調的黑發,曾多次叫理發師傅抱怨厚得剪不通,會全部失落,說再見從來不是容易。”
  那天下班,李育臺看到雅正臉色凝重,心知不妙,“醫生說什麽?”
  雅正忽然笑了,“育臺,你可知道紀元在哪傢店鋪買衣服,又她在學校裏,最要好的同學叫什麽名字?”
  李育臺想到這裏,不禁長嘆一聲,用手揉一揉面孔。
  紀元醒來,“爸爸,口渴。”
  李育臺連忙回到現實世界,替紀元張羅果汁。
  不,在這之前,李育臺並不知道女兒愛喝風梨與番石榴汁,也不知她的水手裝在何處添置,或是小鼻子在中午之前有點敏感,還有,脾氣是那樣的刁鑽。
  李育臺也不知她正確地有多高有多重,他甚至不知道孩子跟母親領有加拿大護照。
  現在他都知道了。
  侍應小姐過來笑問:“李先生李小姐,可需要些什麽?”
  紀元沒睡醒像個嬰兒那樣把頭埋在父親身上,李育臺衹得搖搖頭。
  他並不是去到哪裏就算哪裏的人,不能叫孩子在車子裏度宿,他在烏節路有一個小公寓,三年前買下,現漲價不少,一直沒租出去,現在正好入住。
  他輕輕撫摸女兒的頭髮。
  雅正愛與女兒玩遊戲。
  “媽媽媽媽,這是什麽?”“這是你的豬腳,這是豬腳趾,這是豬小腿,這是豬膝……”“我是誰?”“你是豬紀元,豬紀元是豬媽的豬瑰寶。”
  一個那樣出名的攝影師會得那般與孩子玩耍,李育臺自問辦不到。
  當下他喃喃說:“豬紀元的豬頭……”
  飛機到了。
  提取行李之際,李育臺看見一位少婦,手牽一男孩子,單獨輪候。
  李有臺註意到她要拿的行車已經轉了一個圈,等箱子再度在輪盤出現之際,他過去一手把它提出來。
  少婦擡起頭來,李育臺嚇一跳。
  那麽像。
  清秀的她有三分像謝雅正。
  她立刻說:“謝謝你。”
  李育臺連忙垂下雙目微笑。
  再擡起頭,她已經帶着孩子走了。
  那男孩子與紀元差不多大,回過頭來看他們父女一眼,面孔圓圓,十分可愛。
  紀元問父親:“看誰?”
  “萍水相逢的途人。”
  
   旮旯掃校
第2節
  2
  父女叫了計程車赴公寓休息。
  李育臺着女兒梳洗,他打了幾個電話。
  紀元問:“我們在全世界都有一個傢嗎?”
  李育臺笑,“全世界是一個很大的地方,不不不,我們衹在倫敦與溫哥華還有公寓房子。”
  “紐約呢?”
  “紐約沒有。”
  “巴黎呢?”
  “巴黎也沒有。”
  “那真不算什麽。”
  “是,說得對,真不算什麽。”
  紀元很遺憾,“而你已經退休,再也賺不到錢了。”
  李育臺笑,“完全正確。”
  傍晚,他帶女兒與遠房親戚吃飯,一桌均是七八十歲長者,連李育臺都變成年輕人,他們風趣、智慧,已經到了揮灑自如的階段,置生死於度外。
  育臺願意嚮他們學習。
  飯餘大傢喝茶聊天。
  他的表叔公過來說:“育臺,仍然悲傷?”
  育臺點點頭。
  “人生不如意事,的確不止八九。”
  “傢父時常吟哦的一句話,叫作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那就要看一個人的人生觀了,你是樂觀,還是悲觀?你是否懂得隨遇而安的藝術?你是否做得到逆來順受,自得其樂?”
  “我願意學習。”
  “育臺,你看見這個月亮沒有?照了世人億萬年,照盡人間事,卻尚能維持晶瑩皎潔,多麽難得。”
  “是。
  “你還需看小紀元長大成人呢。”
  “是,好長的一條路。”
  “上帝會替你安排伴侶。”
  李育臺連忙搖頭擺手。
  “怎麽,”八十七歲的表叔公笑問,“你以為你的一生已經完結?”
  李育臺不語。
  “還早着呢。”表叔公拍拍他的肩膀。
  育臺微微笑,“我怕叫雅正久等,我願意早些去與她相見。”
  表叔公搖搖頭,“在她那裏,時間與我們不同,人間數十年,衹是剎那。”
  育臺擡起頭,“表叔公,你的話如智珠。”
  老人凝視他,“你聽得進去嗎?”
  育臺回答:“我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要太沉迷自怨自艾自憐。”
  育臺衹得答應,一眼看過去,衹見小紀元在那裏啖榴褳,吃得津津有味。
  行萬裏路自有它的好處,書本上的知識是平面的,不比親身體驗。
  父女返到傢中。
  他問女兒:“還高興嗎?”
  “過得去,爸,與你在一起真是好。”
  李育臺說:“彼此彼此。”
  公寓底層有一個室內泳池,清晨,育臺趁女兒熟睡,留下字條,到樓下遊泳。
  這些年來,他被工作訓練得每日睡五六小時即夠,否則工夫便趕不出來。
  享福也是習慣,需要時間培養。
  諾大泳池衹有他一個人。
  當初看房子的時候,雅正說:“這敢情好,紀元可以在這裏學遊泳。”
  樓價不便宜,他們挑了個最小的一房單位。
  他怕女兒挂念,二十分鐘後匆匆離水披上毛巾衣上樓。甫走進出路,見有人推門進來。
  擡起頭,一怔,來人是名少婦,好面善,她比他還要先點頭。
  在清晨的陽光下看,她又不是那麽像雅正了,可是兩人同樣不願挺直腰板,有雙臂抱在胸前的習慣。
  沒想到住在同一層公寓裏那麽湊巧。
  頷首後他回到樓上。
  紀元還沒睡醒。
  孩子到底是孩子,再不快樂仍然愛吃,再失聲痛哭也能抽噎着入眠。
  公寓還是由雅正裝飾的,簡單實用的傢具、廚房用具應有盡有。
  育臺過去看紀元,長長手長長腿,早不是一個嬰兒,已是一個小女孩了。
  雅正仍然時時抱她,在傢總是擁在懷中,時時一起看紀元剛出生時的照片。
  女兒一直是雅正最佳模特兒。
  紀元醒了。
  她說:“爸爸我聽見你啓門出去,那時是六時三刻,可是我知道你會回來,所以我繼續睡。”
  “我當然會回來。”
  紀元忽然害怕了,“要是萬一不回來了呢?”
  “不會的,我一定會回來。”
  “萬一萬一萬一呢?”
  “那以後我們父女形影不離好了。”
  紀元緊緊擁抱父親。
  下午他們去逛印度街,又去牛車水,最後在萊佛士酒店喝咖啡。
  這時已有朋友風聞李育臺到了獅城,打電話來約會,育臺並不想拒人千裏,於是約好一起吃飯。
  最先到的是老同學施啓揚,他在國立大學做得頗有地位,但一見面便說:“育臺,發了財也不提攜我們,”口氣不像教育界人士倒像生意人。
  育臺笑道:“施何必曰利,別來無恙乎?”
  “我與風芝已經離婚。”口氣十分豁達,實事求是,幾乎有點愉快。
  育臺卻大吃一驚,瞪着施啓揚不放。
  “育臺,你這是幹麽,我臉上開了花?”
  不,可是施啓揚在大學裏追求於風芝的情形尚歷歷在目,他怎麽樣起早落夜跑到於傢樓下去等,鳳芝與表哥去跳舞害得他哀哀痛哭……
  忽然分手了。
  施啓揚嗟嘆一聲,搓着手,“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育臺問:“你們結婚有多久?”
  “六七年吧,”仍然十分輕鬆,“她一直不習慣星洲生活,此刻已回香港。”
  雅正很喜歡鳳芝,曾為她移居星洲而惆悵過一陣子。
  施啓揚說下去:“大傢都認為分了手衹有更加輕鬆,自此男婚女嫁,互不相幹。”
  “可是當初——”
  “現在是現在,育臺,我們生活在現時。”
  朋友陸續來了。
  小紀元一貫得到額外的註意,衆父兄叔伯均嚮她問好,可是夾雜在成年人當中,她難免覺得寂寞。
  育臺忽然想起那位不知名少婦帶着的男童來,他的年齡與紀元相仿,他們應當有話好說。
  上頭盤時紀元已經不耐煩,她悄悄同父親說:“我出去走走。”
  “別離開這一層樓。”
  “知道了。”
  “十五分鐘回來。”
  紀元笑笑。
  她這一走去了近三十分鐘,育臺有點坐立不安,主菜吃不下,藉點意思,出去找女兒。
  心頭十分焦急,所有意外均是一疏忽造成,不會有什麽閃失吧。
  一出走廊,看到紀元坐在樓梯口與一位小朋友在聊天,他放下心。
  走近了,發覺那位小朋友好不臉熟。
  “啊,是你。”
  小朋友也訝異,“你是在飛機場為我們拿行李的叔叔。”
  “請問你的名字是——”
  紀元說:“他叫黃主文。”
  “你好,很高興再見到你。”
  紀元又說:“他與母親在這間酒店裏喝喜酒。”
  兩個孩子開小差出來走走無意中碰上了。
  “爸,我們吃完沒有?”
  “大概還需半個小時。”
  “我與黃主文在這裏等。”
  “別走開。”
  “主文媽媽也是這麽說。”
  呵那位少婦。
  育臺回到宴會廳去應酬。
  飯局一結束他就告辭。
  接女兒時看到她孑然一人。
  “黃主文呢?”
  “被媽媽接走了。”
  “他父親呢?”
  “他沒有父親。”
  育臺一怔,“那是什麽意思?”
  “他生長在單親家庭,自幼沒見過父親。”
  “你們談了那麽多?”
  “我們坐在外頭差不多一個小時。”紀元表示遺憾。
  “來,回去吧。”
  “這是黃主文的電話號碼。”
  “我們不再應酬,明天我們到檳南去看風景。”
  “名信片寄出沒有?”
  “全部辦妥,你放心可也。”
  “我已經想念嘉敏嘉華。”
  “等你連吳瑤瑤都懷念的時候,我們可以回傢了。”
  “永不。”
  “很好。”
  在檳南,一朝醒來,已是九時三十分。
  李育臺十分高興,這真是一項大躍進,終於嚮睡懶覺邁出第一步。
  那一天,攝影集這樣說:“紀元,無論你今天打算做些什麽,我想你高興,現在,我要嚮所有鼕季的衣服告別,我想今鼕已經用不着它們。”
  那些衣服,至今還挂在衣櫥裏,將來,等紀元來處置,待紀元十三四歲時,應知道該把它們怎麽辦。
  他與女兒在椰林下皎潔的沙灘漫步。
  紀元忽然這樣說:“熱帶沒有鼕季。”
  “知道何故嗎?”
  “無論地球如何轉,太陽四季都照射在赤道附近。”
  “這是長春不老之地。”
  “人能夠不老嗎?”
  “當然不行。”
  “等我長大了,我可以穿媽媽的衣服。”
  “也許式樣已經不流行了。”
  “沒有關係,我不理那些。”
  “我記得你最喜歡一件絲絨裙子。”
  “是,把臉孵在裏頭很舒服。”
  一下子從沙灘一頭走到另一頭,天邊新月是淡淡一個影子,育臺擡起頭,雅正,是你在看我們嗎,雅正,是你嗎?
  他與紀元走回旅捨。
  生活在真實世界裏,髒衣服一下子堆積如山,牙膏肥皂很快用光,吹風機壞了,頭髮還濕漉漉,還有,紀元晚上不住醒來打擾父親睡眠。
  忙張羅,育臺纍得喉嚨痛。
  一一剋服之後,他們又要上路了。
  馬不停蹄可以少些心事?也不見得,父女同時發覺這些年生活百般稱心,完全是因為有名能幹的主婦持傢。
  雅正且是城內聞名的藝術傢。
  工作有成績的女子很多,可是很少肯同時花那麽多時間在傢上,令傢人舒服。
  紀元說:“媽媽親手帶大我。”
  是,低着頭一邊微笑一邊育嬰一邊又不忘工作。
  紀元說:“一定很辛苦。”
  紀元自幼很有性格,延至兩歲三個月纔完全不用喂半夜那一頓,到了後期,甚為無恥,清晨三時半育臺朦朦醒來,發覺廚房有燈,跑近一看,見到小小紀元坐在桌前大嚼餅幹牛奶,像大人吃宵夜一樣。
  雅正當然在一角陪她。
  然後到了三歲還一句話不會說,需要表達意見時又十分急躁,“這,”李育臺曾歉意地同妻子說,“大概都像我。”
  勇於認錯,可是所有責任仍在雅正身上。
  到了飛機場,正把行李送入關,紀元發覺有一隻皮球滾到腳跟,她擡起它,想物歸原主,一個長得比她還高的女孩子走過來,呀呀作聲。
  紀元怔住,將皮球交還,那女孩由傢長領着道謝走開。
  那是一個低能兒,紀元凝視她的背影。
  李育臺拍拍女兒肩膀。
  沒想到紀元說:“看上去她比我快樂。”
  “或許是,但是她的傢人多麽擔心,你總不能把快樂寄托在他人痛苦上。”
  在飛機上,紀元忽然說:“不知現在,同學在上什麽課?”
  李育臺笑了,“是呀,不知這一刻,你陳叔叔在與哪個業主糾纏。”
  紀元笑了,就在這時刻,有人脫口叫她:“李紀元。”
  父女同時擡頭看去。
  “咦,是黃主文,”紀元揮揮手,“你好,”轉過頭來,“爸爸我過去說句話。”
  李育臺頷首。
  那男孩子也離座,陪紀元走到空處談話。
  他母親正在看書,不打算與人打招呼。
  李育臺也樂得閉目冥恩。
  這一程飛行比較長,紀元能有個伴,也是好的。
  小朋友特別渴望有伴侶,紀元小時候,衹要有同齡小孩陪她玩,就算欺侮她,也心甘情願。
  雅正一直沒有懷第二個孩子,她成為女兒惟一的玩伴。
  除出吃飯的時候,紀元並沒有回到座位裏來。
  李育臺第一次發覺女兒與小朋友可以談得那樣投機。
  其實他願意坐到那位女士身邊去,讓兩個孩子並排坐,可是他沒有心情交際應酬:女士貴姓?那是你的孩子?幾歲?你們往何處?今天天氣真好……
  凡是問題,都侵犯他人私隱,李育臺怕人傢發問,故此他也不會提出問題。
  雅正曾經說:“我絲毫沒有打算與紀元同學的父母做朋友。”
  其他傢長卻過分熱情,動輒撥電話到他們傢來。
  育臺曾經納罕,“他們在何處得到號碼?”
  雅正沒好氣答:“校方把所有同班學生傢中電話印在一張紙上派發。”
  “他們有權那樣做嗎?”
  “誰敢投訴,打老鼠要忌着玉瓶兒。”
  所以任何一名小學教師都可以把傢長支使得團團轉。
  李育臺聽見耳畔有小小聲音說:“他睡着了。”
  又有紀元的註解:“這一年他睡得很少,別吵他。”
  這樣體貼,李育臺不禁感動起來。
  直到飛機降落,那位女士都沒有打擾他。
  紀元問:“我們到倫敦了?”
  “是,你四歲來過一次,還記得否?”
  “有一間聖彼得大教堂。”
  “就是它了。”
  “那時媽媽在我身邊吧?”
  “寸步不離。”
  過海關時那位女士排在他們前邊不遠之處,穿着米色針織套裝,育臺記得雅正說過,乘飛機至好穿那個,不會皺。
  他們母子持護照,很快過關。
  在行車輪盤附近李育臺特別留意那兩母子,可惜不見人。
  他隨口問:“紀元你同黃主文說些什麽?”
  “我們交換身世,談到個人興趣,近況以及將來。”
  那等於是無話不說了。
  “他好像很成熟。”
  “大我半年,比我懂很多。”紀元對新朋友很滿意。
  “他怎麽沒有上學?”
  “他在傢中讀書,由母親與舅舅教他,功課很好,他說在美國,許多傢長嫌學校繁文縟節多多,師資低落,班房太擠,教材古舊,政府也允許傢長自己來。”
  半晌李育臺問:“他們住美國何處?”
  “長島。”
  “他母親幹何種職業?”
  “她是一名作傢。”
  “真的嗎?”李育臺有點意外,“那多好。”
  一出飛機場他便看到阮世芳。
  世芳與他擁抱,又與紀元握手。
  “歡迎歡迎,歡迎到蝸居來小住。”
  上了世芳的豪華跑車她纔說:“我是特地請了半天假來接飛機的。”
  “世芳,那是令尊的生意。”
  阮世芳嘆息,“都那樣說呵,我為公司出了死力,耗盡青春,卻無人承認。”
  “世芳,你太想證明什麽了。”
  阮世芳苦笑。
  她特地把車子駛進遊客區,紀元在後座細觀風景,十分享受。
  忽然她訝異地說:“乞丐!”
  前座兩個大人笑了,紀元總算增廣了見識。
  世芳的傢在沙裏住宅區,一畝地,六衹狗,三個工人,紀元一見那一堆犬衹,立刻高興地混到它們當中。
  世芳遠遠看着紀元,感慨地說:“差一點點,她就是我的孩子。”
  育臺有點不好意思。
  “育臺,當年我真應該嫁給你。”
  “我怎麽敢高攀。”
  “這句話真坑了我一輩子。”
  “你是馬來亞錫王阮慶京的女兒,劍橋法律係高材生,人又長得美,我一直衹敢遠遠欣賞。”
  “育臺,我衹愛過你一個人。”
  李育臺問:“還有無黃瓜三文治?”
  “你一直沒嚮我求婚。”世芳不願轉變話題。
  育臺攤攤手。
  “是我沒有福氣。”
  育臺苦笑。
  “你這次來找我,我覺得十分榮幸。”
  “我確想見見世界各地失散長遠的親友,聽聽他們對人生寶貴的意見。”
  世芳笑了,揚一揚長發,“你要聽我的心得嗎?做人要隨緣隨意隨心。”
  “要是環境很苦惱呢?”
  “默默承受。”
  “真沒想到千金小姐也會這麽說。”
  “育臺,我承受的壓力,非你可以想象。”
  “你何必一直為身世耿耿於懷。”
  “你知我是庶出,幾個大太太生的兄長當我透明,這種日子我也熬着過。”
  育臺詫異,“至今尚如此?”
  “直至天長地久。”
  “我的天。”
  “我也並無知心朋友,育臺,我真高興你來。”
  世芳眼神落寞幽怨,看樣子並非客套。
  “世芳,你在此間也算是聞人了,又錦衣美食——”
  “是呀,可是感情沒有寄托,生活無從落墨。”
  “那麽,”育臺鼓勵她,“結婚吧,生個孩子。”
  世芳嫣然一笑,“你的口氣像極傢母。”
  育臺有點尷尬。
  “可知你也是真的為我着想。”
  育臺點點頭。
  世芳接着說:“好人早逝,育臺,你總得把皺着的眉頭放開來。”
  育臺隨世芳參觀大廈,“十二間房間,你輪流往?”房子像建築文摘中的示範屋。
  “我不住這裏,此處專用來招呼親友,我自己用市中心一間小公寓,事實上我很少回來。”
  門外寬大的草地打理得一株雜草也無,像一張碧緑的地毯。
  世芳忽然問:“記得我們是怎麽認識的嗎?”
  “令堂是我們公司的業主,在她傢看到你。”
  育臺的記憶一絲不亂。
  “我連忙出去打聽你這個人,他們都說,世芳,他喜歡藝術傢,幾個女朋友不是畫傢就是小提琴傢,你跟着父兄叔伯做傢屬生意,不是他那類型。”
  這話育臺還是第一次聽到,訝異地問:“他們說,他們是誰?”
  “當然是與你相熟的一幫人。”
  育臺不語。
  他忽然牽挂孩子,“紀元呢,紀元在什麽地方?”
  世芳吩咐傭人去把她找回來。
  不到一刻紀元興奮地出現,“爸爸,回到傢我也要養一條西班牙獵犬。”
  育臺忽然想起來,雅正曾經說過:“紀元是獨生兒,十分寂寞,我欠她一條狗,如果她懇求我,我會替她找衹好狗。”
  於是他答:“那你得親手照顧它。”
  世芳在一旁微笑,“你們梳洗休息吧,晚飯時候見。”
  紀元看着她背影,“世芳阿姨既富有又美麗,人又和藹可親。”
  育臺說:“你講得再正確沒有。”
  他現在是個親力親為的父親,幫紀元洗頭沐浴更衣,小孩纍了,在大床上熟睡。
  管傢來傳他晚膳。
  世芳笑道:“不如我們到市區享受一下夜生活。”
  育臺溫和地說:“我怕孩子醒了要找我。”
  世芳衹得頷首,“這是真的。”
  他與她對坐着吃了頓淡而無味的西菜。
  因是老朋友了,世芳忽然說:“育臺,我在你心中有無位置?”
  育臺答:“我永遠記得你的盛情。”
  “你知道我是愛你的,育臺。”
  “世芳,我不得不同你說老實話,我與你是兩個世界裏的人,走不到一起。”
  “我現在也不是少女時期那個不諳世事的阮世芳了。”
  育臺笑,“是,好多了,自三十間寢室的大廈搬到十二間寢室的屋子,的確與現實世界比較接近了。”
  世芳微慍,“你不遠千裏而來,就是為着取笑我?”
  “是的,”育臺握住她的手,“你助我減低心底苦楚,你是我益友。”
  “你當心我真的去嫁人。”
  “我衷心祝你嫁得好。”
  世芳沒好氣,正想抗議幾句,忽聞身後輕輕地一聲咳嗽聲,轉過頭去,看見紀元一臉笑容站在那裏。
  “過來,紀元,來吃覆盆子冰淇淋,”她讓她坐在身邊,對育臺說,“紀元真是可愛。”
  李育臺微笑,阮世芳當然比一般小學教師懂得欣賞潛質。
  “把紀元留在我這裏,由我照顧她,我替她找私立學校,請專人教法文網球小提琴,然後到劍橋升學。”
  換言之,那會是一個小小的阮世芳。
  紀元立刻說:“我要跟我爸爸在一起。”
  阮世芳黯然道:“你說得對,當然你要陪着父親。”
  育臺意外,“她陪我?”
  “呵,你以為是你陪她?”
  電光石火之間,李育臺恍然大悟,他看着女兒,衹見紀元以嘉許目光贈予世芳阿姨,表示她所說完全正確。
  李育臺感慨萬千。
  他們在大宅裏住了五天,並不是每天可以見到阮世芳,她有一天飛到巴黎,又另一日在日內瓦,但是李氏父女並不寂寞,他倆到河邊垂釣,參觀鄉鎮市集,逛古玩店。
  李育臺漸漸耽於逸樂,他詫異時間原來如此容易過,看張報紙喝杯茶數數白雲便到黃昏,在辦公室,開三個會,挨得腰酸背痛還未到下午。
  連小小紀元也有同感,她說:“學校每天八節課,一直盼打鐘,衹有下課鐘可以救我們,一天長得不得了,可是你看現在。”
  主要因為睡到上午十時纔起床。
  紀元每天黃昏都講二十分鐘電話,做父親的忽然好奇,問說:“你同誰聊得那麽起勁?”
  “黃主文。”
  是那個孩子,“沒想到短短時間你們已經成為好朋友了。”
  “我們有共同點。”
  “真的?那是什麽?”
  “我們都比較寂寞。”
  “他母親不是一直與他做伴嗎?”
  “她是個職業寫作人,每天工作時間很長,很少有空與他交談,或者整天忙着讀資料,半日也不出書房。”
  “呵,那他一個人幹什麽?”
  “閱讀、與電腦下棋、玩填字遊戲。”
  “那真是寂寞。”
  “他還喜歡遊泳與籃球。”
  李育臺問:“他現住何處?約他一起放風箏。”
  “他要陪媽媽,不會一個人出來,他們住肯盛頓朋友傢。”
  呵,兩個孩子均有苦差。
  紀元忽然試探說:“或許,可以約他媽媽一起出來。”
  “不,千萬不要去打擾人傢。”
  紀元有點遺憾,“我一直想知道一個作傢如何工作,還有,一本書如何寫出來。”
  “我也想知道,過程一定神秘。”
  父女倆笑了。
  他們一起去看蘇格蘭土風舞表演。
  紀元問:“他們有穿褲子嗎?”
  “你去看看。”
  紀元去打了個轉,回來報告:“有,裙內有短褲。”
  他們又到大英博物館參觀東方文物部,紀元對那百來具木乃伊感到興奮。
  想參觀白金漢宮時買不到票子,紀元安慰父親:“我猜裝潢也不會比世芳阿姨的傢更美麗。”
  世芳知道了,笑得彎腰。
  然後,他們要告辭了。
  世芳說:“你們父女這次遊遍世界,是為着尋找生活的真諦吧?”
  育臺欠欠身子,“又被冰雪聰明的你猜到了。”
  世芳說:“在我眼中,你們不是不幸福的。”
  “啊謝謝你世芳。”
  “育臺,請記住世事古難全。”
  李育臺微笑,“世芳,我們千裏共嬋娟。”
  紀元問:“嬋娟,那是什麽?”
  “在此處做月亮解。”
  紀元恍然大悟,“呵,大傢同看着一個月亮,也就等於見面了。”
  仍然由阮世芳親自駕車送他們到飛機場。
  “可惜動物園已經關閉。”
  紀元說:“我不喜歡看動物園內的動物。”
  “當然,紀元,那其實是至為殘忍的禁錮。”
  “我與媽媽也不喜歡馬戲團。”
  世芳笑笑,“你母親說得很對,”她轉頭同李育臺說,“你看我天天化好妝穿了高跟鞋去上班,像不像馬戲班生涯。”
  育臺答:“整個世界其實就是個馬戲團,永遠不乏小醜演出,又少不了怪胎:什麽鬍須美女、連體人、還有人面獸心、狼狽為姦……”
  世芳笑,“紀元聽了我們這等悲憤的言論,不知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李育臺答:“叫孩子早些瞭解世情,也是好的。”
  世芳無奈笑,“社會教育越早開始越上算。”
  她順手取過一捲錄音帶,放進汽車錄音機裏。
  李育臺聽到的是一種地方戲麯,以及兩句歌詞:“無限悲憤何處訴,無限歡喜化成灰。”
  他十分震驚,沒想到陌生的麯詞會把他此刻的心情形容得如此貼切。
  他脫口問:“這人是誰?”
  世芳笑笑答:“是我國愛情神話中的主人翁梁山伯。”
  呵。
  這時,車子已駛抵飛機場。
  他與世芳道別,一手提行李,一手拖着女兒進驛站。
  李育臺是那種少數覺得女子與孩子是需要被照顧愛護的男人,他看到後邊有一部車子停下來,車裏兩位女士打開行李箱,他便叫力夫上前幫忙。
  那兩位女士擡起頭來笑了。
  他認得其中一位是黃主文的母親。
  他朝她點頭。
  那少婦也訝異,他與她出現的時間何其配合,比預先約定還要神奇。
  育臺沒有時間打招呼,連忙把女兒與行李帶進飛機場。
  今日有五十多班飛機,李育臺不相信她會同他坐在同一班飛機上。
  紀元問:“爸,你在看什麽?”
  “我在看你的小朋友黃主文在哪裏。”
  “呵,他要留下來考一個鋼琴試,後天才與母親會合。”
  “他母親去何處?”
  “意大利。
  李育臺頷首:“我們改天也去意大利逛。”
  下一站,他們先去紐約。
  他同女兒說:“你的鋼琴已學至五級,緣何放棄?”
  紀元答:“我沒有興趣,媽媽說如果不發自內心,彈出來的不過是機械之聲,沒有感情,她準我罷學。”
  “你媽媽最縱容你。”
  “媽媽說人健康快樂足夠。”
  “你看你,完全不懂得守規矩。”
  紀元也很為自己擔心,“我在想,我將如何長大呢?”
  “放心,毋須很用力,眨眼間你已經成年。”
  紀元說:“可是現在這樣逐日逐日挨,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聽聽這不知足的腔調,環遊世界,叫捱日子?”李育臺佯裝悻悻然。
  “不不,我不是那個意思——”紀元連忙否認,隨即覺得自己越描越黑,故噤聲。
  可是她父親隨即搔頭皮,“我也是,衹覺得再快樂的快樂也不甚快樂,什麽都索然無味,開水不覺燙,冰水不覺凍。”
  紀元起勁地點頭,“就是那個意思。”
  李育臺嘆口氣,“因為你媽媽不在了。”
  “是的。”小紀元豆大眼淚落下來。
  “你媽媽的攝影集有一個目的。”
  紀元擡起頭來。
  “媽媽想教我們如何說再見。”
  紀元嗚咽道:“我不想說再見。”
  “我們一定要,而且,她已經走了。”
  紀元號陶大哭起來。
  紀元那種孩子特有的原始的悲傷真令李育臺心碎。
  他喃喃道:“對不起,紀元,爸爸幫不到你,爸爸愛莫能助,爸爸衹能看着你傷心。”
  紀元哽咽,“那不是你的錯。”
  “不是我的錯?那為什麽我一直那麽內疚?”李育臺不能釋然,“為何我耿耿於懷?”
  父女在飛機上再也沒有談這個題目。
  他們下棋,之後又玩撲剋。
  旅遊生涯最大好處是永遠要趕飛機,沒有事也像煞有介事。
  之後紀元與父親討論,是否該把辮子剪掉。
  李育臺躺着想:“再過幾年,與她談這些瑣事的將會是她的男友。”
  他情願這樣,他迫切地希望紀元快速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淡忘母親。
  他盼望紀元快快與童年說再見,因為她已註定有一個不愉快的童年。
  至於他,他永遠要與雅正說再見。
  “雅正,”他說,“我覺得糟極了,我希望紀元成年後我可以快些前來與你會合。”
  這次他在飛機上喝得比較多。
  睡了一覺,降落地面時由待應生推醒。
  
   旮旯掃校
首頁>> 文學>>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