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
七姐妹
  第01节
  第02节
  第03节
  第04节
  第05节
  第06节
  第07节
  第08节
  第0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第01节
  沈尹白只有两个烦恼,一:晚上不肯上床,二:早上起不了床。奇怪,都跟床有关系,弗洛伊德的信徒恐怕要想入非非。
  清晨七时闹钟鬼叫的时候,开朗豁达的尹白开始辗转呻吟,同本市其他十万名事业女性一样,喃喃咒骂春宵苦短,又得早朝。
  尹白进浴室站在莲蓬头下开猛水冲走瞌睡虫,她母亲趁这个机会跟进来同她说话。
  “尹白,下了班记得回来吃饭。”
  “我知道,台青同她父母自台北来。”
  “叫你把睡房腾出,用来安置台青,到现在还没有做。”
  尹白用大毛巾擦干短发,“我没有时间。”
  接着描一描眼睛,擦些口红,套上本季最新夏装。
  “由我动手,不得埋怨。”
  尹自问:“他们一家人为什么不住酒店?”
  “尹白,我不准你说这种缺乏人情味的话。”
  “我最喜欢酒店,要什么有什么,不知多方便:半夜起来淋浴、白天埋头苦睡,都不会有人过问。”
  她抓起手袋,走到客厅,一杯红茶已在饭桌上等她:两个茶包,加半杯半奶,不加糖,天天由母亲替她准备妥当,尹白感动了。
  于是转头跟母亲说:“好吧,看在客人是你丈夫的哥哥的女儿份上,我且与台青合用一个房间,七天,至多七天。”
  “这是什么话,”她母亲不服气,“沈国武,你来听听你女儿的口角。”
  沈国武把手上其中一只公事包递给女儿,“我们赶上班,晚上再理论。”
  “咄,幸亏我亦有一份优差,”沈太太嗤之以鼻,“不然真给你们看扁。”
  一家三口齐齐出门,把三间房间的公寓交给家务助理看管。
  沈国武把车子驶下山,朝银行区开去。
  他们是公务员之家。
  沈国武是建筑署的工程师,妻子在官立中学教英文,尹自去年自伦敦大学返来,即刻考到政务主任一职。
  尹白一直接触的只是安定繁荣自由自在的生活,放眼看去,只觉一片光明,对她来说,社会唯一的阴暗面,也许只是十五岁念中三那年,有同学甲诬告她测验作弊,使她弱小的心灵受到莫大的创伤。
  沈国武有意把女儿栽培成这样一个无忧无虑,平凡中带些特殊气质的女孩子。
  因为上一代的经历太不一样。
  五十年代,沈国武偕比他大一岁的二哥锦武申请南下投靠表叔,少年人半工半读成绩斐然,表叔待两位勤奋谦和的侄子至厚至诚,结果两兄弟却辜负了表叔。
  先是国武考到奖学金进工业专门学校读机械工程,接着锦武应聘去台北工作。
  经济独立后,他们并没有娶表妹为妻。
  表叔开头非常生气,三五七载之后,待嫁掉女儿,心境方慢慢平复。
  沈国武觉得他们那一辈子吃了太多不必要的苦头,一有机会安居乐业,养下这个女儿,便决定尽他全力给小孩最最好的环境成长。
  六十年代骚动,尹白只有两岁多,两夫妻在电视荧幕上看到种种暴乱情况,交换一个眼色,明白到个人力量太过渺小,他们并不能向孩子保证什么,于是同意不再把小生命带到世界来。
  一个尹白已经足够。
  就在这一年,尹白的堂妹台青也跟着在台北出生。
  尹白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个妹妹。
  因为每次台青一出现,尹白的母亲就会过去把她抱在怀里,用平常从来不用肉麻声调说:“唉呀唉呀台青你怎么会长得这么可爱。”
  台青的母亲是台湾本省人,带点荷兰血统,这一点点因子,到了台青身上,就化为浓眉长睫雪肤,小时似洋囡囡,去年连尹白看到她新拍的生活照,也忍不住赞一声“宝岛美女”。
  两姐妹唯一相似之处,便是一管笔直的鼻子。
  台青在东海大学念建筑系二年级。
  她父亲,也只生她一个。
  当下沈国武的车子已经驶到市区。
  沈太太问:“明天吃饭,要不要把你表叔也请出来?”
  沈国武犹疑片刻,“我们改天再请老人家。”
  沈太太点头说:“是,怕你表妹不高兴。”
  尹白听到表叔表妹这两个名词,忍不住哈哈哈哈笑出来,笑声清脆玲珑、悦耳动听,象是要一直传开去,传开去,钻进艳阳天里去。
  人,只有在极年轻开心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银铃似笑声。
  沈氏夫妇沾染了女儿的快乐。
  尹白最先下车,她拢一拢半干的短发,用小跑步走上办公室,趁老板还未回来,摊开英文早报先读了头条。
  电话铃响,尹白完全知道这是谁。
  这是她裙下众多追逐者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叫纪敦木。
  每朝这个时候,他总是要与她通一次消息。
  今天他说:“尹白,下班我俩先去喝一杯,然后到一个好地方跳舞。”讲的是一口美国英语。
  “今天不行,我家有亲戚到。”尹白回他以纯正牛津口音。
  “呵,我有没有机会出席?
  “要付出代价的,”尹白笑,“亮过相之后你就得娶我。”
  “这代价不算可怕,我也付得起。”
  “明天再见,我老板出现了。”
  挂上电话,尹白嘴角仍孕育着笑意。她老板是位有事业没对象的新中年,看到尹白这种表情,十分感叹,年轻真的这么好?
  嘴里忍不住刻薄起来,她对尹白说:“你们的世界好似没有烦恼,告诉我,真的连一国两制都不担心?”
  尹白一怔,顺口答:“这并不是今年或是明年的事呀。”
  一句话就把中年人多愁多病的心击倒,她老板瞪她一眼,心想:我会让你顺利过关升级才怪。
  尹白不在乎。
  家里早替她作好安排。
  她父亲已筹备退休移民加拿大,明年年中一定可以成行,所以才催台北亲眷前来一聚。
  尹白当然要跟着一起走,她打算继续升学,投考法律系,这样,又可以在校园里多耽几年。
  尹白当然不笨,她也充分知道,一个女孩子,最好的,不过是这三五载光景,之后朱颜就渐渐褪色,世界也跟着苍白腌攒起来,届时遇到的看到的,不外是些猥琐的人与事。
  欢乐要趁今朝。
  义无反顾。
  下班,纪的车子已经在等她,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轻轻把头探出来问:“真的乖乖回家陪亲戚吃饭?”
  再过十年八年,还有谁会开心。
  尹白笑嘻嘻地把公事包扔进车厢,跟着坐上去。
  纪君到底不甘心,在山顶兜个圈子才把尹白送回家。
  一进大门便听见欢笑声。
  尹白知道客人已经来了。
  一照脸她先看见妹妹台青,四目交投,尹白头一个呆住。
  台青比起前两年又长高了,已把中学生颈后见青的头发留长,标准鹅蛋脸,大眼睛,嘴角隐隐透着傲气,横看、直看、后看、前看,都是个不可多得的标致人物。
  一方面台青也在打量尹白,只见沈大小姐一身雪白的麻质套装,上了这些时候的班,一点不见倦容,微褐色的皮肤衬着秀丽五官,活象朵茶玫,头发剪得极短,一定是最时髦款式,曾听婶母说过,这位姐姐,平生最大嗜好,便是追求时道,看样子果然不错,她手中公事包尚未放下,更显得英姿勃勃。
  尹白走过去,习惯成自然,伸出手来,要与台青相握。
  台青到底没有尹白洋派,要犹疑一下,才与姐姐握手。
  两对大人笑了起来。
  尹白连忙叫伯伯伯母。
  沈国武说:“两人比一比,看谁高一点。”
  尹白笑同台青道:“你的叔父总以为我们永远只有七岁。”
  讲的英文,台青虽然听懂了,却偷偷地皱一皱眉头。
  明明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人住在中国的土地上,偏偏爱说外语。
  还是背对背的比了一比,尹白穿着半跟鞋,算一算,台青还要比她高两公分左右。
  尹白端着她的红茶出来听大人们聊天。
  才三数句话,就知道她的二伯伯环境十分不错。
  因为他说:“……便宜呀,那么座好的房子,座落在山岗上,七个房间,门前一排樱花树,私家行车道下埋着暖管,冬天通了电,积雪自动融化,并不用铲雪,开价才八十多万而已。”
  尹白睁大了眼睛。
  都说北美洲几个大埠的房产价格由台湾人抢高,尹白现在相信了。
  一旁的台青好象没有太大兴趣,轻轻问尹白:“听婶婶说,你有几本关于中国风景的画册,可否借我一阅?”
  尹白站起来,“当然。”
  进房一看,才发觉多了张折床。
  尹白笑说:“我知道你对这本中国庭院建筑最感兴趣。”
  台青笑:“是的。”
  尹白呆视她的笑脸,忍不住想:真好看真赏心悦目。
  又想:异性看了不知有什么感觉。
  尹白一边说“你请自便”一边匆匆出去听二伯伯的高论。
  大了几岁,比较经济实惠,喜欢这种话题,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
  只听得他二伯伯的语气忽然变得十分感慨,“老三,你想想,比较起来,我们是多么苦难。”
  尹白忍不住,发表高见:“可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呀,事情可以更坏,别忘记南非遭种族隔离的黑人,还有,两伊战争已经打得比二次大战还久,我们应当乐观点。”
  她朝二伯伯眨眨眼。
  身为长辈的沈锦武一怔,随即呵呵笑,“是是,尹白说得对。”
  尹白正得意,只见母亲朝她使一个眼色,她只得噤声。
  过一会儿,两位沈太太交头接耳的谈起家常来,尹白索性离开了女人堆,把椅子往父亲那边挪。
  她父亲说:“把台青也送过来吧,有尹白陪她读书。”
  尹白听得心痒难搔,又不好意思再搭嘴,母亲已再三警告过,二伯伯他们中国人规矩很重,晚辈,尤其是女孩子,最好在大人面前表现得庄重一点。
  “我是有这个打算,过一两年,咱们弟兄或许可在那边会合。”
  沈国武沉默一会儿才说:“老大能出来就好了。”
  “他想法跟我们不一样。”
  尹白竖起了耳朵。
  “三十多年没见,对于这次重逢,我有种做梦的感觉。”
  “午夜梦回,历历在目,还记得老大送我俩到火车站,含泪话别,晃眼竟这些日子了。”
  尹白听着听着,也蓦然觉得如水流年汩汩而去,可惊可叹可怕,脸上有点变色。
  她知道父亲及二伯伯口中的老大是她的大伯伯沈维武。
  三兄弟中,尹白的父亲最小。
  尹白正在聆听,忽觉有人轻推她,抬起一看,原来是台青,想是有话要同她说。
  姐妹俩走到露台上。
  台青问:“你见过大伯伯没有?”
  尹白摇摇头。
  台青有点紧张,“听说他是那个党的党员。”
  尹白忍不住笑,把头侧向一边。
  台青对姐姐的挪揄十分不满,形诸于色,尹白怕她尴尬,只得拍拍她肩膀,“我肯定大伯伯也是两只眼睛一管鼻子,来,我有他的资料,拿给你看。”
  台青十分好奇。
  尹白取起一只文件夹子,小心地抽出一张剪报,递给台青。
  台青轻轻读:“文汇报八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稿:据透露,今年四月三十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将把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奖章授予沈维武。”
  “沈维武如今是全国化工行业中大名鼎鼎的人物,成了千百万人的楷模。”
  台青意外的抬起头来。
  “请读下去。”
  “沈维武现为高级工程师,中国炭黑学会理事,他在从事炭黑生产的二十多年中,创出近百项技术革新成果,自八三年任鞍山市化工二厂厂长后,工厂产量和利税三年增加一倍多,英国邓禄普轮胎公司已使用这厂的炭黑作配料。去年,这个拥有一千一百多人的工厂产炭黑二万吨,实现利税一千七百四十万元。”
  尹白骄傲的说:“这样的人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早已被视为商业奇才。”
  台青的声音有点颤抖,“沈维武在旧上海租界长大,四九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工程系,五二年以全优成绩毕业……”她放下剪报,“上海?”
  “是,旧上海,”尹白点点头,“外国人说‘我被上海了’的那个旧上海。”
  “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海?”
  “同一个上海。”
  台青觉得有点不胜负荷,吁出一口气,跌坐椅上。
  “二伯伯没有把行程告诉你吗?”
  “真的要去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件事。”
  尹白完全明白,中学时读地理科查地图,只把整个中国当作外国看待,地名照用英语拼出,一视同仁,感觉上远得不得了。
  随后跟父母出外旅行,每到一个大都会,便在地图上把那个城市用红笔划一条底线。除去里奥热内卢,说想去上海。
  台青说:“父亲本来还想顺道上北平。”
  尹白说:“北平,京戏。”
  “不,北平,平剧。”
  尹白心里说,好,你是妹妹,让你一次半次又何妨。
  吃完饭,出乎尹白意料之外,她二伯一家竟回酒店休息,原来他们根本没有打算骚扰亲戚。
  尹白母女倒是松一口气,立刻解除武装,淋浴看报休息听音乐,各适其所。
  这才了解到,自由自在是多么重要。
  尹白对母亲说:“看,我就知道根本不用收拾床铺,他们早订了酒店套房。”
  沈太太问:“你觉得台青怎么样?”
  尹白转弯抹角的答:“如果你以为我们由同一祖父所出就情投意合便大错特错。”
  沈太太看女儿一眼,“她探完亲回来,可是要住在这里一段日子。”
  “什么?”
  “你没听二伯伯说?台青要赴加拿大留学,所以暑假住我们这里。”
  尹白跳起来,“她知不知道现在华航有直飞班机直抵温哥华?”
  “我不许你这样说,你祖父只生他们兄弟三个,你叔伯也统共只有你们三个女孩,尹白,我要你对她们似亲姐妹一样。”
  “三个?”尹白怔住,“母亲你加数退步了,总共一青一白才两个。”
  沈太太抿着嘴笑,“还有一位。”
  “她是谁?”
  “你大伯的千金。”
  尹白静下来,“呵对,大伯伯的女儿。”
  尹白唉呀一声,“这个大姐不好做。”
  “现在旅游也放宽啦,你父亲要接她出来玩。”
  尹白怔怔的,没想到两岸政策一旦松弛,第一个受打击的便是她,独生女矜贵身份不复存在,这个暑假,沈家将挤满沈小姐,比她漂亮比她温柔都有,这简直就是沈尹白的身份危机。
  她对母亲说:“我知道你们要惩罚我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没想到用这样歹毒的方法。”
  “尹白,你这个人仿佛欠缺爱心。”
  “对,就不爱别人,只爱自己,人人自爱,社会就美丽健康。”
  沈太太忍不住把嘴里一口龙井茶喷出来,笑得咳嗽,“噫,真是社会的精英,说出这种论调来。”
  尹白不以为然。“我在西人统治的大都会成长,受的是西方教育,我不懂道貌岸然假惺惺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我背上没有三千年重的文化包袱。”
  “换句话说,你吃醋了,你妒忌妹妹有文化。”
  是,尹白颓然。还有妹妹那吹弹得破的皮肤,妹妹对专业的认识,妹妹有中国女孩气质,她没有,人比人比死人,她不愿意受比。
  尹白站起来,“我去泳池。”
  “已经晒得够黑了,你看台青多白皙,人家在校园中走路都用阳伞。”
  尹白发呆,将来毕了业,到建筑地盘督工,也撑一把裙边伞,往肩膀一搁,的滴滴地转动?
  不可思议。
  反正不能比人白,就得努力做得比人黑,这点尹白省得。
  跳下池中游了十个塘,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尹白的泳术并不十分好。任何一件事如果要做到八十分以上,都需要花极大的功夫心血,少年时的尹白像本市所有中学生,全神贯注背书考试,联考以六甲四乙的成绩胜出,却只不过是中上分数。
  尹白很感慨,她为此没有练好法文、网球、游泳、交际舞及牧童苗。除去一口标准英语,她并无其他夭份,因此特别爱讲英语,一定是这个缘故。
  回到家中,母亲同她说:“纪敦木打过电话来。”
  尹白嗯了一声。
  沈先生略表不满,“仍是那个混血儿吗?”
  尹白不出声。
  沈太太给丈夫一个眼色,“做做朋友无所渭。”
  沈先生犹自说:“混血儿古怪的多。”
  尹白忍不住笑,“有什么正式的统计数字支持你的论点?”
  沈太太说:“你们换一个话题吧,让尹白有社交的自由。”
  尹白一边进房一边说。“谢谢你母亲。”
  沈太太推了丈夫一下,“你再噜嗦,她一烦,不是立刻去嫁他,就是搬出外住不受你管,真不识时务。”
  沈先生不服,“那个纪敦木有一双贼眼。”
  “沈国武,你老了。”
  “是,”沈老三索性豁出去,“我怕他自我手中把尹白夺去,我不忿,我妒忌,好了没有?”
  “神经病。”
  他忽然笑了,“在你目中,我一直是个神经病。老王说过,身为男人假如一生中没有机会被女生叫过神经病,损失太大。记得吗,第一次约你,递上小束毋忘我的时候,就被你叫神经病。”
  沈太太一怔,“有吗,我这样叫你?”她侧头想一想,“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她直笑。
  尹白在走廊中把这番话全听在耳朵里,不禁会心微笑。
  第二天与纪敦木午餐时,她问他:“有没有人说过你是神经病?”
  小纪大吃一惊,“老天,没有。”
  他不知道他的损失有多大,尹白微微笑。
  “对,令表妹长得可漂亮?”小纪的字典中没有堂妹这种词汇。
  “没话说。”
  “比你更好看?”
  尹白内心惊喜,表面不动声色,只是笑吟吟,“说你是井底之蛙真没错,我与我妹妹提鞋都不配。”
  “有机会让我见见她。”
  “人家很忙,要随父母去上海探亲。”
  “呵那个你讲过不止一百次的探亲壮举。”
  “是,她们将回去寻找根源。”
  
  月朗扫校阿敏再校
第02节
  尹白已经取到两个星期的大假。下午她会合台青,贪玩做了一个简单的族谱。
  她们的祖父母仍然健康,尹白告诉台青,爷爷是清朝人,今年八十岁,光绪年间出生。
  台青瞪大双眼,不能置信,表情可爱,尹白不由得对她消除了几分敌意。
  “奶奶七十七岁,最好算了,在你们那个民国元年出生。”
  谁晓得这句话激怒台青,她立刻说:“什么叫我们的民国,明明是中国人的民国,是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国。”
  尹白当然不会忍气吞声,顺手扯过一张中文报纸,硬是要台青读报头的日子:“看到没有,公元一九八八年八月二日,你以为是我杜撰的?”
  “殖民地。”
  尹白为之气结,“我们之间最大的难题是有人固执地墨守成规。”
  台青站起来,作进一步辩白:“没有想到你连民族民生民权都没有认识。”
  尹白声音壮起来,“你难道又有读过本市的基本法?”
  大人们听见嘈吵声,连忙进来解围,“喂喂喂,公众场所,勿谈国是。”
  两位沈太太齐说:“女孩子为什么不研究一下服装发型化妆呢,姐姐应该带妹妹去逛逛购物中心。”
  尹白难为情,只得问台青:“要不要上街逛逛?”
  台青亦觉适才过份,“请带我去喝英式下午茶吧。”
  两对沈先生太太才松下一口气。
  姐妹俩乘车到市区,找到咖啡所,尹白为台青叫了蜜糖薄荷茶。
  咬着青瓜三文治,台青不得不在心中承认,这个英属小岛的确有它一套风味。
  这会子两姐妹又心有灵犀了,尹白说:“你们的城市也真够繁华的。”
  “十年前来过,你还有印象?”
  “有,都记得。”
  尹白对台青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座朱红大门的庭院宅子,隔着矮矮围墙已经闻到各式花香,蜂儿长鸣,人人巴不得就势躺在阴凉竹榻上打一个中觉。
  讲福建话的二伯母会得种花,巴掌大的兰花由萌牙培植出来,一棵棵挂在架子上,美丽得太过份,开头尹白还以为是假花。
  南院养着一只小狗,叫得利。
  小小的台青穿衬衣短裤,一双金色钉珠片拖鞋曾令尹白羡慕良久。
  姐妹俩真的好久没见面。
  台青想起:“对,刚刚我们说到祖父母。”
  尹白把族谱取出,铺在咖啡桌上,继续解说:“祖父一直在洋行做出入口生意,局势起变化之后,回乡退休。他的父亲,即我们的太公,是位二世祖,没有职业,靠收田租为生。”
  “太公只生祖父一个?”
  “不,太公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位是我们祖父,另一位是我们二叔公。”尹白因将所有亲戚关系名称搞得一清二楚,不禁洋洋自得起来。
  台青亦表示佩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曾写信到内地详加询问。”
  “请说下去。”
  “太太公,即是太公之父,环境不错,是个地主。太太太公,则在太平天国手下当过兵。”
  台青抬起头来,耸然动容。
  尹白轻轻说:“你完全对,洪秀全打败仗的时候,太祖若不是逃得一命,今天,我同你,就不会坐在此地喝茶谈天。”
  “太太太公尊姓大名?”
  “他叫沈飞鸿。”
  台青念了一遍,长长吁出一口气。
  “再下去,就没有消息了,一共只能追溯到六代。”
  “已经了不起。”
  尹白笑说:“我还有个新发现,照中同人的讲法,我们祖父这一脉,因为没有男孙,只好算绝后。”
  “什么?”未来建筑师震惊地欠一欠身。
  “无后。”
  “那我们是什么?”台青涨红面孔。
  “我们是随时外嫁跟随夫姓的女孩子。”
  “落后!我们身上难道不流着沈家血液?”
  尹白笑吟吟地说:“谁落后,中华民国,还是全中国?”
  台青且不理姐姐的挪揄,委屈的说:“我们的子子孙孙起码也是沈家的外孙呀。”
  “他们不是这样算的。”尹白摇头。
  台青为之气结,怔在那里。
  “我调查过,叔公那一代养有男孙。”
  “我不关心男丁,他们那边与我俩同辈的又有几个女孩子?”
  “表叔表伯共有四个女孩。”
  “呵,七姐妹,”台青大表兴奋,“在哪一乡哪一县?”
  “她们统统不住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尹白告诉她,“叔公是最早移民的一代,飘洋过海,在旧金山落脚做杂货店,不幸在那次大地震中罹难。”
  台青惋惜的说:“父亲从来没有把这些告诉过我。”
  真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全凭学校及家庭教育吸收知识。
  “其中一位表叔竟落籍马达加斯加,那个地方不错,当地盛行法语,他经营六口福,是个生意人。”
  “这样说来,他们的女儿未必会讲中文。”
  尹白点点头,“你猜得有几分理由。”
  台青问:“你认为谁比较幸福?”
  尹白把族谱收起来,再叫一客覆盆子冰淇淋。
  过半晌她回答:“我不知道,对我来说。快乐非常简单,只要身体健康,口袋里有零用,男生的电话不停,感觉十分幸福。”
  台青笑。她一直听说这个商业都会的人最现实,从不追求虚无飘缈的事,一见利之所在,即对飞身扑上,荣辱不计,风气独特,堪称只此一家。今天在姐姐的话中证实这一点。
  台青还怀疑尹白中文书写不大灵光。适才的族谱,便是用英语撰写。
  尹白不象中国人,也不是英国人,肯定半中半西,精神上是个混血儿,住在一个世界闻名的小岛上,它却不是一个国家。
  台青不愿意做尹白,太没有归属感了,她乐意做自己,一听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便马上站立致敬。
  这个城市的最高统治人竟是一位棕发蓝眼的外国女士,太不可思议。
  过半晌她说:“我想请你陪我去挑一只手提包。”
  “啊,可以,这些我最内行。”
  刚要结帐,有人走过来,亲呢地把一只手搁尹白肩膀上。
  台青好奇地打量这位高大英俊的男生,他身上的西装已经团得稀皱,穿鞋不穿袜,外形十分不羁,台青听说过这是最流行的打扮,无奈不太接受。
  是姐姐的男朋友?
  他坐下来,伸出手,自我介绍,“纪敦木。”
  他没有与尹白交谈,一下子就回到原来的座位去,台青看了看,那边坐着一桌男生,其中一个还是印度人,还包着头,台青认为蔚为奇观。
  只听尹白说;“我们走吧。”
  台青问:“你的朋友呢?”
  “随他去。”
  台青笑,这三个字十分暖昧,相信尹白无论如何做不到随他去,却欲擒故纵,特地表示不在乎,硬生生吐出这样若即若离一句话。
  在这方面,台青又觉得尹白有着太多的中国传统女性味道。
  台青终于选到理想的手提包,尹白送给她当礼物。
  姐妹在酒店大堂分手。
  家里客厅堆满行李杂物,尹白大吃一惊。
  沈太太们拟了一张购物单,但凡人人用得着的衣物电器药类诸物,都多置几倍,还有三台彩色电视机待到达目的地方取货。
  尹白笑道:“妈,你只会讲粤语,有无研究过与大伯伯他们如何交通?”
  “我也调查过了,沈家祖籍杭州,故此普通话全带乡音,不比我更灵光。”沈太太笑。
  尹白也笑。
  沈先生十分紧张,把亲戚的近照全排出来逐一认人,务求一见到面便可以叫出名字。
  尹自取过大伯伯的照片,不禁无言,他看上去相当苍老憔悴,比起二怕的强壮自信,及父亲的清癯灵活,宛如大上十多二十载,头发花斑不在话下,面孔上也刻划着太多风霜。衣着极为随便,身上那件混合纺的衬衫还是父亲的旧衣,上次有远亲来,父母连新带旧托人带去,大伯什么都不肯接受,只选一件旧衣服。
  他的身份也不方便随意接受馈赠。
  “咦,这张照片我没见过,是谁?”
  “你猜猜。”沈先生笑。
  公园的荷花池作背景,相片中的少女清秀脱俗,仍然梳着辫子,海军领衬衫配裙子,球鞋短袜,小圆脸笑靥如花,象一个人,一时尹白又说不出象谁。
  灵光一现,尹白说:“这是大伯伯的女儿。”
  “说得不错,这是你二妹沈描红。”
  呵对,崇拜红色及太阳。
  沈太太说:“长得最似你祖母便是她了。”
  难怪,尹白看过祖母唯一的一帧玉照。
  尹白问:“我象不象祖母?”
  “你的化妆如此奇突,本相早已淹没,谁知你似谁。”
  沈先生也惋惜的说:“尹白,你知我们一向反对你化妆。”
  “周末我并不涂抹,”尹白抗议,“上班表示礼貌,必须做作。”
  沈太太说:“你看台青多美多自然。”
  “她还在念书,”尹白酸溜溜,“我已被商业社会卑劣竞争侵蚀,焉可同日而语。”
  沈太太笑,“过两天动身,明早该去注射防肝炎疫苗。”
  尹白把头靠到母亲的肩膀上,“她们都漂亮。”语气十分遗憾。
  沈太太转过头来微笑着细细观察她的杰作,“你也不差呀,在东西方文化精萃交流地成长,放洋留学回来旋即身居要职,相貌娟秀,气质优雅。”
  沈先生打个呵欠,“广告时间到了。”
  尹白催,“妈妈,别理他,说下去,我爱听。”
  尹白偕台青去打防疫针,两人手臂上肿了一团,雪雪呼痛,却兴致不减,跳上电车,往东区驶去。
  尹白一直过着可以说是清寂的日子,也已经习以为常,父亲下了班不外是阅报读书,母亲忙着改卷子,有时深夜还听见钢笔沙沙响,沈太太教的永远是应届会考班,责任深重,尹白觉得母亲担心学生的功课甚于女儿。
  尹白从小没有同龄伙伴,同学之间虽谈得来,一点点小事就产生误会,事后也不觉有什么必要解释寻求谅解,从此生疏,并没有交到好朋友。
  伦大寄宿那几年,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夜夜笙歌,晚晚应召,要不就象修道院中尼姑,清心寡欲,自给自足,没有中庸之道。两种生活方式都没法交到真正朋友。
  至于同事群……尹白笑了,她不至于天真到那个地步,这几天,与台青相处,尹白开始明白什么是血浓于水。
  她与她并不见得兴致相投,说说就吵起来,但姐妹就是姐妹,不用戴面具闪缩相处,一切可以清心直说,一点都不会累。
  电车叮叮转弯。
  迎着风,台青忽然说:“我记得这附近有一条街,叫七姐妹道。”
  “对,这一带的道路名称美得很,有清风街,有琉璃街,有春秧街。”
  台青怪羡慕的。
  难怪,台青自小接触的是仁爱、新生、中山、敦化、四维、八德,路名都背着五纲伦常。
  殖民地有殖民地的优悠。
  “你不常来这一区吧。”
  “那里有空,天天上下班,周末又挂住应酬,兜来兜去不过是几间大酒店的咖啡厅。”尹白苦笑。
  台青忽然说:“妈妈称赞你能干,叫我跟你把英语练好了,转校时方便点。”
  尹白先是一乐,随后问:“报名投考没有?”
  “正在进行中。”
  “看样子我们有机会做同学。”
  回程时在一家书局附近下车,尹白挑了一张上海地图,台青捧着本中国末代皇帝自传看得入了迷。
  尹白拿着地图到会款处。
  台青一抬头,不见了熟人,不禁脱口叫:“姐姐,姐姐。”
  尹白听到这个称呼,一时不知是唤她,因为台青一直你你你这样叫她,待转头见到台青一副慌张相,那声姐姐才渐渐印入她心中,尹白得到一阵意外之喜,立刻装出大姐的姿态来,伸手招台青。
  连皇帝的自传也一起买了回家。
  做姐姐的感觉真不坏。
  她俩在喝冰冻柠檬茶时一起阅读一份资料,那位作者如此写;“你是否已经讨厌城市熙来攘往的情况?你是否对行人道或地车挤满人群感到烦闷?那些自以为受够人口稠密之苦的纽约市民,应当亲往上海街头体验一下。”
  尹白骇笑。
  作者会不会有点夸张?
  她读下去:“上海南京路挤逼不堪,以致纽约第五街相比之下,好似一条乡镇小路,中国人已经培养出一种在人群连推带撞以求前进的高超技术,不再对陌生人讲客套话以及说对不起。”
  台青不置信,“比西门町更挤?”
  “这我不知道,但是,不可能比假日的旺角更挤吧。”尹白比她更加困惑。
  台青说:“父亲告诉我,凡是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挤逼不堪。”
  “而且嘈吵,擅长制造各种噪音。”
  “奇怪,为了什么?”
  尹白答:“我父亲说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后果。”
  “昨夜酒店房间内有人搓麻将,叫洋住客投诉才停止。”
  “你说难不难为情。”
  台青侧着去欣赏描红的近照。
  尹白在一旁笑道:“最令人不服的是她一点土气也没有。”
  台青抬头,“我一早就听说香港人最爱动不动派别人士。”
  又来了。
  尹白分辨:“我又没说你什么。”
  台青诉苦:“熨头发又嫌土,穿件红衣服更加土,连大眼睛小嘴巴都算土,总而言之,在大香港主义下,全世界华人都是土豹子,台湾人固然什么都不懂,新加坡简直是南蛮生番,北美洲几个大埠的唐人街大小华侨百分百惨不忍睹,只有香港才能培育出精英。”
  尹白瞪着台青。
  哗,她是认真的。
  台青说下去:“这些年来,我们受够了气,这次我特意睁大双眼看个清楚,究竟怎样才合你们的标准。”
  “算了,我们换个话题。”
  “不行。”
  “台青你讨厌。”
  台青算起旧帐来,“七四年暑期我跟爸妈来港,在飞机场你一看到我就掩着嘴笑,还不是笑我那袭红纱裙。”
  尹白记得那件事。
  她只是没想到台青也记得。
  隔了几年,她忽然心平气和,老老实实的说:“我不是挪揄你,那天你一出来,我母亲就叫:唉呀,台青象安琪儿,我马上自惭形秽,偷笑自嘲。”
  台青意外呆住。
  “那年冬天,我磨着母亲替我买了两件红大衣。事实上,自该年开始,年年我都穿红大衣,”尹白悻悻说:“你都不知那次见面对我有多大的后遗症,我不提就算了,你还与我算帐。”
  “可是,我回家之后就送走所有红衣。”
  尹白看看台青,四目交投.姐妹俩都讪讪的。
  电话铃声为她们解了围。
  小纪在那边问候数句后便说:“令妹确是美人胚子。”
  尹白说:“我所有的妹妹都长得好。”
  小纪笑,“沈家原来是美人窝。”
  第一次,尹白第一次觉得纪敦木轻佻,第一次,尹白了解到父亲不喜欢纪敦木可能亦有一二分道理。
  但玲珑剔透的小纪立刻知道这三秒钟的沉默表示若干不满。
  他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才令尹白对他另眼相看,都说香港女孩骄傲,不错,尹白更是傲帮公主。呵不,他得继续小心侍候。
  “我说话造次了?”
  “你说呢?”尹白反问。
  “这是由衷之言啊。”小纪一额汗。
  “还有什么事吗。”尹白明显的冷淡。
  “你必定还有许多行车需要收拾,改天见。”
  尹白觉得纪君语气有点特殊,心中迟疑,总不能让他下不了台,不是不可以换人,他固然有他的缺点,但别人可能连他的优点都欠奉。
  想到这里,尹白的神情便呆滞起来,台青很快的觉察到。
  “是重要的电话吗?”
  尹白连忙回过神来,“没有的事。”随他去吧,急急笼络,着了痕迹,气焰一短,以后便不好说话。
  尹白忽然觉得疲倦,在床上躺下,眼睛看着天花板,这样尔虞我诈,还要到几时呢。
  母亲那一代,廿余岁便可以结婚生子,宣布休息,那多好,这一代女姓已经失去这种特权,必须要在社会大舞台上不停献技,大展身手。
  台青体贴的说:“你累了的话我就让你休息。”
  “没有,”尹白转一个身,“请拨冗多陪我一些时候。”
  台青过去坐在尹白身边。
  尹白笑:“已经开始不舍得你离开我。”
  台青也有这种感觉。尹白每一次到她家渡假,都馈赠礼物无数,两姐妹到处逛,尹白一走,连邻居都会向:“你姐姐几时再来?”
  她想念她,但从来不敢写信告诉她,怕姐姐见笑,怕姐姐说她老套。
  台青说:“想来,独生儿真是怪寂寞的。”
  “我们一共有六姐妹呢。”
  “但是没有亲兄弟姐妹。”
  “退一步想,求得到其次已经蛮好了。”
  她们握紧四只手。
  沈太太刚好进来,看到这个情形,心中大乐。
  她说:“新闻周刊有篇报道,值得一读。”
  尹白问:“是关于北京物价飞涨那一段吧。”
  台青连忙说:“我想看。”
  尹白脱口说:“你们也有亚洲版呀。”
  两位沈先生都订阅大量杂志;时事、侦探、武侠、妇女、电影……鼓励孩子们有读无类,总而言之,开卷有益,故此尹白与台青至少拥有一个共同兴趣:看书,日子有功,说话不乏题材。
  台青报告说:“鸡蛋肉食都要配给,菜蔬比起年头贵一倍,肥皂衣着与香烟都供不应求。”
  尹白不表示意见。
  台青放下杂志:“今晚父亲请生意上朋友吃饭,我要列席。”
  尹白说:“我叫爸爸送你回去。”
  那一天,纪敦木再也没有找过尹白。
  父母在闲谈:“……真是德政。”
  沈太太笑:“这次我们家的盛举,直追红楼梦里省亲一事。”
  “你做元妃?”
  “我才不要做那些苦命女人,地位尊贵又怎么样呢。”
  “这不是违心之论吧。”
  结婚已经廿五周年,还能演出调笑令,夫复何求。
  当初,两人也经过无数试探考验吧,也曾经一度,有人觉得辛苦考虑退出。
  终于克服一切难关结合,还要懂得珍惜,又肯努力维系,才有今天。
  尹白知道父母永远是家庭第一,自身第二,值不值得,见仁见智。
  越来越少人做得到,至少她与纪君,都不是这样的人。
  尹白不止外形时髦这么简单,工作了一年,她已经有一点节蓄,与父亲合股投资,在加拿大温哥华西边买了一层小公寓,已付百分之三十首期,对上十二个月当地房产价直线上升,票面上尹白已赚了一笔。
  她有她的打算,即使结婚,也纯为追求精神寄托,断不图以经济上有任何倚赖,纪君知道她,也十分敬服她,所以才重视她。
  
  月朗扫校阿敏再校
首页>> 文学论坛>>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