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
假夢真淚
  故事是從一對生活清苦、孤獨、身旁無一親人,相依為命的姚香如與女兒區韶韶的母女情而展開的。
  姚因病故世,韶韶在報刊上登訃告後將其故事情節引嚮復雜、麯折感人。先後有兩位自稱母親故人的陌生人——舅舅、外公的出現而展開……
  在清理母親的遺物時發現一把銀行保險箱的鎖匙,韶韶將保險箱打開後發現一張二男二女的合照(其中一人是母親)。一張是韶韶的出生證明,生父:許旭豪、生母:姚香如,這是一個謎。為什麽我姓區而不姓許?相片中其餘的三位是誰呢?將其故事情節推嚮高?薄W詈蟮慕峋質橇礁讎送卑乓桓瞿腥耍嚳矗礁瞿腥送乓桓讎說謀綣適隆?
  第01節
  第02節
  第03節
  第04節
  第05節
  第06節
  第07節
  第08節
  第09節
  第10節
1
  母親故世已經一個月,韶韶半夜驚醒,仍然會脫口問:“媽,你又咳嗽了?”朦朧中起床替她斟杯開水,握着杯子,纔驀然醒覺,母親已經逝去。
  可是她總是聽見母親捂着嘴悶咳怕吵醒她。
  衹得嘆口氣再睡,當然很難再入睡。夏天,天又亮得早,真苦,衹得拖着疲纍的身子去上班。
  韶韶在政府新聞部辦公,開頭時人稱區小姐,漸漸做得出色,升了上去,地位高了,下面就開始叫大姐,這一叫,就被叫老了,可是人傢還當是尊稱,不接受也不行。
  這些年來,手下衆女生統統放過一個月以上的長假,除去區韶韶,超過三十天的大假,不是結婚,就是生子,兩者都輪不到韶韶。
  外國人做上司,一日贊曰,“區,每個女生像你就好了。”
  你聽聽看,這是褒還是貶?
  當年韶韶自大學畢業,一踏進社會,就考新聞部的助理新聞主任一職。
  主考官一排坐開,問道:“區小姐,告訴我們,你為何考慮到新聞部任職?”
  她記得她編排了一個別緻而認真的理由,大致上是說要把年輕的理想貢獻給社會之類。
  而事實上她必須找一份收入穩定兼有升級前途的工作,是要想負擔母親的生活。
  韶韶十分幸運,她進新聞部那年,男女剛剛同工同酬,到了一定職級,且可領取房屋津貼。
  韶韶與母親很合得來。
  大學裏同學均明白她是著名的媽媽的女兒。
  動輒一句“啊,這不行我要早些回去陪媽媽”,便推掉許多約會。
  韶韶是少數覺得她有一個無懈可擊的母親的女兒。
  她認為母親漂亮、優雅,有幽默感,修養十分的好,中英文都比女兒上乘——嘖嘖嘖,韶韶,你一嘴廣東英文。還有,拜托拜托,唐太宗不姓唐。
  後來即使退休在傢,一清早起來,也一定化個淡妝,換上便服,不比韶韶,一條牛仔褲跑天下,要見總督了纔抹些胭脂。
  這些年來,沒有成傢,也是為着母親。
  這樣說很冤枉,其實母親最盼她早婚,“你是獨生兒,媽一歸西你就一個親人也無,趕快結婚生一大堆子女纔是正經事。”
  韶韶很懷疑,“這樣倉促,會離婚的吧?”
  可是母親馬上回答:“你以為小心經營就不會分手?婚姻講的是緣分,其他概不計分。”
  可是韶韶自有早婚的同學與同事。
  一成傢已無暇兼顧父母,再生下一兩個孩子,衹見她們成日忙得蓬頭垢面地鬼叫,被傢務助理牽着鼻子走,開會開到一半都得竄出去問孩子熱度退了與否,內疚得心如刀割,兩頭不到岸,既無法專心工作,又不能親手照顧孩子,異常痛苦。
  韶韶也很會諷刺她們,“你們不必怕‘九七’,‘九七’來了纔沒現今這麽兵荒馬亂。”
  她那獨身身份不是不受人豔羨的。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母親故世了。
  母親生前不易侍候,她沒有親友,不嗜打牌,不好逛街,剩餘時間極多,但是韶韶從來不以服侍母親為苦,她喜歡陪母親旅行。
  可是母親也很疙瘩,日本她不去,她恨惡東洋人,雖然傢中不得不用日本電器;又嫌東非落後,不願意去,年年衹得逛美加東西兩岸,跑了個滾瓜爛熟。
  韶韶願意再去一百次,可惜自去年開始,母親身體已經顯著變壞。
  韶韶男友鄧志能是政府醫生,負責替伯母檢查,伯母填寫姓名時寫姚香如。
  他喚她姚女士。
  姚女士愛抽煙,一天大半包,戒不掉。
  這位世侄也奇怪,從不叫她戒。
  到了今日,志能仍說:“也要看人的,像伯母,生活寂寥,抽煙解解悶,許是唯一樂趣,那麽些年了,不必戒。”十分開通。
  新聞部的工作在八十年代“颼”一聲忙起來,從前事大可以板着面孔敷衍兒句。現在?政府失去威信之後,連一個見習記者都可以指着總新聞主任得意洋洋地說:“我投訴你。”
  韶韶一日同上司說:“我也想投訴英女皇。”
  上司問:“她有什麽不當?”
  “她沒送聖誕卡給我。”
  母親去世之後,韶韶纔知道,一直是母親陪她,不是她陪母親。
  韶韶用手撐着腮。
  真可怕,全被母親講中了,世上一個親人也無,地老天荒宇宙洪荒的感覺悠然而生。
  電話響了,韶韶拎過話筒,脫口而出:“新聞部。”
  對方比她更幽默,“啊,對不起,我打錯了。”
  “是志能嗎?”
  “正是。”
  “你怎麽知道我睡不着?”倒是有一絲高興。
  “我當然不知,我今夜剛回來,滿以為會吵醒你。”
  “什麽事?”沒好氣。
  “聊聊天。”
  韶韶看看鬧鐘,清晨六時半,“有什麽話好說呢?”
  “要不要結婚?”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好處。”
  志能沒好氣,“人傢貴為一署之長,纔有資格說這種話,你是老幾?東施效顰,笑大我的嘴。”
  “呵。”韶韶唯唯諾諾,“大嘴,大嘴。”
  “快起床淋浴,我來接你出去吃早餐。”
  “今天是禮拜天,難得又不落冰雹颳臺風,看樣子不用上班,您老饒了我,行行好,給我補一覺。”
  志能似沒聽到,“我五分鐘後到。”
  “你在哪裏?”
  “你樓下,我正用寰宇通講話。”
  韶韶衹得起來。
  剛打呵欠,忽然聽得一聲咳嗽。
  她轉頭,“媽?”
  一徑走到母親臥室去,“媽,媽。”眼淚簌籟落下來。
  幸虧此時鄧志能已經上來按鈴。
  韶韶腳步踉蹌地打開大門,“大嘴,我想過,結婚就結婚吧。”
  鄧志能握着她的手,“呵,也不用感懷身世呀。”
  “我要一隻巨型鑽戒,我要白緞婚紗,我要到坦幾亞旅行。”
  “沒問題,聽說你頗有私蓄。”
  鄧志能其貌不揚,但是正如母親生前所說:“韶韶,他能叫你笑,這是最難得的。”
  鄧志能在女友公寓兜了一個圈子,“韶韶,伯母的東西,你該整理一下。”
  韶韶又落淚,“不想動。”
  “賣掉房子,賺一筆,嫁過來,有錢防身,我就不敢欺侮你。”
  韶韶不語。
  “我幫你收拾吧。”
  “我們先去文華吃早餐。”
  “小姐,”鄧志能叫起來,“既然打算結婚,就得省吃省用,還一天到晚泡大酒店的咖啡廳?我帶你到上海街去吃豆漿粢飯纔是正經事。”
  韶韶差些沒笑出眼淚來。
  路上,鄧志能說:“你別多心,我想問一句,伯母有無錢留給你?”
  韶韶說:“你大概想打聽我有多少嫁妝吧,對不起,傢母當年自上海帶來的私蓄,早已用得七七八八,不然的話,我還在歐洲遊學呢,何用打一份牛工。”
  “你外公呢?”
  “外公十多年前已在舊金山逝世,遺産由舅舅一傢人繼承,我與表兄弟姐妹並無聯絡。”
  “那麽,你父親那邊的人。”
  “我從來沒有見過此君,他一早離開我們母女,我也不覺有任何損失。”
  “你不想去找他?”
  “他為什麽不來找我?”
  鄧志能拍一拍手,“這口氣叫我想起一個人。”
  韶韶沒好氣,“誰,秋瑾?”
  鄧志能,“不,一個不知好歹的人,區韶韶,你想想,你此刻在世上已六親無靠。”
  “又怎麽樣?”
  “你不覺得心寒?”
  “見死不救的親戚纔叫人心寒呢。”
  “區韶韶,你心腸同你口角一樣剛強嗎?”
  韶韶冷笑一聲,“有過之無不及,莫道我不警告你。”
  “去,去把你父親找出來。”
  韶韶改變話題,“大嘴,你不是要幫我收拾遺物嗎?”
  鄧志能是個聰明人,他自然知道何時該噤聲。
  飽餐一頓之後,回到公寓,韶韶嘆息一聲,捲起袖子,吸一口氣,鼓起勇氣,拉開母親生前用的壁櫃。
  她與鄧志能都呆住了。
  壁櫃裏井井有條幾衹舊皮箱,且貼着標簽,舊衣物,送慈善機關。
  姚女士病了一段時期,原來早已把東西收拾好。
  韶韶紅着眼睛微笑,“傢母一嚮比其他母親可愛。”
  鄧志能點點頭。
  “這裏有衹皮鞋盒子,沒標明給什麽人。”
  韶韶卻輕輕捧起另一隻小盒子。
  鄧志能問:“那是什麽?”
  “這是一盒瑞士巧剋力。”
  她打開來,裏邊的糖已經吃光,可是每一張印着風景花卉的包裝紙卻整整齊齊地收在盒內,驟眼看,仿佛是盒完整的糖果。
  “這是我用第一次替人補習所得的薪酬買來送給她的。”
  鄧志能動容。
  “十多年了,沒想到媽媽一直留着盒子。”
  “看看鞋盒裏是什麽。”
  盒內有一雙小小童鞋,“這是我第一雙鞋子。”
  “為什麽鞋身上都是鉛筆痕?”
  “那是我第一幅作品。”
  “呵,不得了,筆觸似剋定斯基,為什麽不朝這方面發展,可別抹煞了天才。”
  韶韶白他一眼。
  還有小小幾衹錦囊,裏邊有若幹項鏈戒指等飾物。
  “看到沒有,就這麽多了。”
  “堪稱傢産微薄,罷,誰叫我愛你呢,不計較了。”
  韶韶拾起盒子底一隻信封,有點緊張,會不會是母親的遺言呢?
  她輕輕拆開,那是兩張照片。
  甫士卡大小,原是黑白,可是經過人工上色,十分精緻,簡直像藝術品。
  韶韶從來沒見過這兩張照片,連忙遞給鄧志能。
  “這是傢母。”
  鄧志能不由得喊出來,“好一個漂亮女子!”
  真的,短鬈發一圈圈貼在額前,耳環是兩朵花,穿件旗袍,身邊是一個英俊的年輕人。
  “這是誰?”小鄧問。
  韶韶黯然說:“可能是傢父。”
  “快看另外一張。”
  “這裏。”
  另外一張是四人合照,除出姚女士與那位男士以外,還有一對年輕男女,四人齊齊看着鏡頭,露出雪白牙齒。
  “是同一傢照相館,叫上海萬象。”
  “看,”韶韶說,“看她年輕時多美。”
  “你可不大像伯母。”
  韶韶不去理他,“照片是同一天拍的,看,印着年份,一九五零年。”
  “那時上海解放沒有?”
  “好像就快了。”
  韶韶感慨的卻是另外一回事,“看,大嘴,人一下子就老了。”
  “你什麽時候賜我一個如此不堪的綽號?”
  “去,我們馬上去買兩衹銀架子把照片鑲起來。”
  小鄧卻說:“其餘那兩位長輩是什麽人?”
  “他們的同學、朋友、親戚。”
  “他們姓甚名誰?”
  “衹有傢母知道。”
  “她生前從沒提起?”
  “如果我是她,我也不想戀戀過往。”
  “開放以後,她也從來沒返回過上海?”
  “她說她已無親人在內地。”
  “區韶韶,你真是一個非常孤單的人。”
  韶韶“嗤”一聲笑出來,“有這樣的事?我自覺相識滿天下,要出去的話,一連三十天約會都不會重複。”
  “緊要關頭呢?”
  “你呀,你馱我上西天。”真樂觀。
  韶韶隨即把皮箱打開檢查,果然都是舊衣物,大部分還都是韶韶賺錢之後替她置下的。
  衹除出一件舊絲絨外套。
  絲絨這種東西,一舊就一搭搭,像脫毛似的,見不得人,那件紫紅外套還釘着水鑽鈕扣,新時想必光彩照人,韶韶輕輕取出。
  小鄧問:“何用?”
  韶韶答:“無用。”
  她用軟紙包好,另外放進抽屜。
  姚女士還有剩下幾本書,《紅樓夢》、《唐詩三百首》,此外還有《呼嘯山莊》,阿嘉泰姬斯蒂偵探小說,以及幾本時事來志。
  一切都很正常,但鄧志能卻認為老太太的遺物如此簡單,一定是經過小心整理,心思慎密的他覺得事有蹊蹺。
  小鄧覺得姚女士像故意要隱瞞什麽似的。
  他沉思起來。
  認識韶韶不到一個月,他就替這位伯母診治。
  姚女士十分喜歡他,他也尊重她。
  一年後,熟了,伯母同他開玩笑:“韶韶結識你,是為着體弱的母親。”
  小鄧回答得當然很好:“榮幸之至。”句法其實不大合理,不過伯母耳朵重聽。
  姚女士口角風趣,也算得健談,但小鄧從來不曾自她嘴裏聽到什麽。
  話題總是圍繞着韶韶幼時趣事以及五十年代初的香港。
  小鄧對這兩個題材總也不厭,他愛聽到極點。
  像“第一次帶韶韶到淺水灣海浴,她纔七歲,沒有泳衣,不肯下水,我為了使她驚喜,自旅行包裏取出一件泡泡紗浴衣,她一見,高興得不得了,那是我同事女兒穿剩的,不過韶韶不知道。”
  從這些小故事中,小鄧也可得知一個單親家庭的辛酸,母女生活並不算富裕。
  小鄧為此對韶韶更加溫柔。
  他一直想結婚,韶韶卻說:“給我五年,若無作為,立刻結婚,我希望闖一闖,可能揚名萬裏。”
  小鄧沒好氣地問:“此時,我應該站着還是跪着?”
  自始至終,小鄧對於伯母的身世一無所知,衹聽韶韶說過,外公在三藩市,同舅舅住,兩傢沒來往。
  為什麽?
  “因為外公反對母親嫁我父親。”韶韶解釋。
  “呵,莫非另外有一個三擊掌的故事。”
  “小鄧,將來你有了女兒,你會那樣做嗎?”
  “哎呀呀,小姐,上一輩好福氣,四子三女,隨便哪個不聽話,逐他出傢門,還剩五六個在身邊,現代人最多生一個兩個,趕了出去,孤苦終老,誰敢那樣做?非愛屋及烏不可。”
  小鄧仍然不知道早年的姚傢發生過什麽事。
  不過韶韶的童年或許就是十分寂寞,根本沒有同齡孩子同她玩。
  銀相架買了回來,兩張照片被放在顯著的位置
  鄧志能問:“這些年來,你竟沒有見過令尊的照片?”
  “小時候不懂得問,等到十一二歲,已知道許多事不該問,二十多歲之際,更不想問。”
  “不好奇?”小鄧十分納罕。
  韶韶看着他,“對於自己的事,誰會好奇,人們好奇的,往往是他人之事。”
  沒想到小鄧認真起來,“你事即我事,不算多事。”
  就在那個周未,區韶韶把母親的房間收拾幹淨,開了窗戶,流通空氣,並且打算找人來重新油漆。
  星期一,一早要開例會,韶韶提前上床。
  已經過了十八、二十二,情願少看場戲,少喝一杯,增加休息時間。
  她掀開薄被,纔鑽進被窩,就聽見咳嗽聲。
  韶韶不認為這是她疑心,也許,某一個頻率的聲音,衹有至愛和至親纔聽得見。
  她擡起頭,“媽媽,你有話要說?”
  一片沉默。
  “媽媽,你知道我從來不怕黑。”
  韶韶下床,輕輕走到母親房間,纔進門,腳就踢到一件小小硬物,“錚”的一聲。
  韶韶連忙開亮燈,低頭一看,是兩枚鎖匙。
  噫,今早翻箱倒筐,不知自何處跌出來,竟沒有註意到。
  這是一把什麽鎖匙?
  衹見匙柄上有小小標貼,東亞總行三零五七號。
  韶韶恍然大悟,這是一把銀行保險箱鎖匙,看樣子母親還有貴重物件。
  韶韶把鎖匙收好,那一夜,她沒有再聽見異聲。
  鄧志能看到鎖匙的時候,十分不置信,“我臨走之際,每處都看過,地上哪裏有什麽鎖匙。”
  “鄧大夫,人總會有走眼的時候。”
  小鄧沉默一會兒,“此刻當務之急是開啓保險箱。”
  當天下午,韶韶便聯絡銀行,帶齊所有證件,通過經理,開啓保險箱。
  小號箱子裏衹得一隻棕色大信封,沒有封口,韶韶伸手進去,把裏邊的紙張抽出一看,怔住。
  她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故此看了一眼,遞給鄧志能。
  那是一張香港政府發出的出生證明書,紙張簇新,可知它一直未曾見過天日。
  正確點來說,它是一個女子的出生證明書。
  紙上第一欄便印着姓:許,名:韶韶。第二欄是性別:女,第三欄是出生年月日,第四欄是父:許旭豪,母:姚香如。
  韶韶擡起頭來,茫然問:“這是誰?”
  鄧志能看着女友,“你的出生證明書?”
  “我沒有出生證明書,我曾經告訴過你,我在上海出生,三個月大時由母親抱着南下,我進小學靠宣誓紙,因此我也沒有香港英國護照,我用的是小緑簿子。”
  鄧志能又問:“你有無姐妹?”
  “我肯定沒有,但是我希望我有。”
  “那麽,”鄧志能說,“我的結論是,這個許韶韶即是你,你即是許韶韶。”
  “大嘴,你勿要烏搞好不好?”韶韶憤怒了,“傢父姓區,叫區永諒!”
  鄧志能看看四周,“我們回傢再講。”
  “這個題目毋須再講,到此為止。”
  韶韶把那張出生紙重新鎖好。
  但是她的雙手微微顫抖。
  回到公司裏,舌焦唇燥,諷刺上司,斥責下屬,對會議開始了還在亂鑽的記者厲聲說:“坐好!”
  然後在洗手間的鏡子裏看到了自己,左眼底下一塊肌肉正不住輕輕顫動。
  如果許旭豪是她父親,區永諒是什麽人?
  到了黃昏,因立法局會議仍然進行,新聞室工作如火如茶,韶韶心情反而平復下來。
  誰是父親有何重要。
  她已成年,已經建立身份,她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已經準備結婚,最主要的是,她兩歲喪父,沒有印象,明知損失不可彌補,早已放開懷抱。
  這分明是上一代的轇轕,與她無關。
  對她來講,最要緊的是把工作做好。
  想到這裏,她金睛火眼批閱新聞稿。
  擡起頭,已經晚上十時,撥電話給鄧志能,鄧大夫在急診室,也還沒下班。
  韶韶坐下來。
  這個都會焉得不繁榮,超時工作,已視作等閑。
  她步行到停車場取車。
  遇一洋同事說:“好圓的月亮。”
  韶韶擡頭一看,果然如此。
  汽車電話響。
  是鄧志能的聲音:“要不要喝一杯?”
  他真是體貼人,此刻一杯冰凍啤酒已可救區韶韶賤命。
  此刻,她再也不用提早回傢陪伴母親。
  捧着啤酒,韶韶說:“真沒想到傢母把秘密隱藏得那麽好。”
  小鄧說:“太好了,什麽都不講,我很早就有疑心。”
  “放什麽馬後炮。”
  小鄧擡起頭回憶,“伯母從不訴苦,你想想,哪有不抱怨的老人傢?簡直不正常。”
  “真的,‘孝順兒孫誰見了’便是最大的牢騷。”
  “許多的,孩子們爬在足前仍不滿意呢。”
  “傢母不是那樣的人。”
  “你十分幸運。”
  “可是我自幼失父。”
  “那麽,是不幸中之大幸。”
  “我父親到底是誰?”
  “要不就是許旭豪,要不就是區永諒。”講得十分取巧。
  “鄧大夫,你纔應該到我們新聞室來做發言人。”
  “你出生紙上姓許,宣誓紙上姓區,你的小中大學文憑都是區韶韶,新聞部證件也姓區,身份證護照上也寫區。”
  韶韶沒好氣,“你想說什麽?”
  “要改姓許也來不及了。”
  “其實我最應該隨母姓姚。”
  “那時不作興跟母姓,非得替孩子找個父親不可。”
  “結果還不是沒找到,吃人的禮教。”
  “那位區先生肯出讓姓字,已經不錯,法律上此刻你是他女兒,有權分享他的産業。”
  “慢着,你假設我姓許?”
  “是,後來伯母改嫁,所以你跟繼父姓區至今。”
  很合理的假設。
  “他們二人在何處?”
  “你若信伯母之言,他們已經去世。”
  “兩個人都不在了?”
  “韶韶,你可不需要他們。”
  “你說得對。”她也不會因此愛母親少一些。
  韶韶一直喝啤酒。
  小鄧忽然想起來,“伯母去世後你有沒有登訃聞?”
  “有,同事們出了許多力,事後亦有刊登啓事謝他們一聲。”
  小鄧沉默。
  韶韶問:“你的意思是,我會自他們處得到消息?”
  “或許不,可能他們已經去世。”
  韶韶有點纍,揉揉眼,“如果恢復姓許,憑出世紙我可領取英國屬土公民護照。”
  “你若申請居英權,一定是首批獲得護照的人之一,何必拿三等文件。”
  “可是我已棄權。”
  “我曾苦勸你。”
  “我告訴過你,鄧志能,我不喜歡拿英國人給的特權。”
  “那麽,你跟我入英籍。”
  “鄧志能,我永遠不會做任何人的附屬品。”
  “區韶韶,我們好似不大像情侶。”
  韶韶微笑,“嚮往那種對白也容易,買本五十年代文藝小說高聲朗誦包你滿意。”
  “回傢吧,你倦了。”
  那夜韶韶緬想往事,七八歲的時候,母親接了外快回來做,不知是誰,叫她翻譯外國電影的中文字幕,一邊攤開劇本,一邊聽聲帶,重複又重複。那部電影叫《巫山盟》,男主角一直問:“你愛我嗎”,然後又輪到女主角問:“你呢,你可愛我”,後來她車禍撞斷了腿,他誤會她移情別戀……
  韶韶為他們心急,“說呀,你為什麽不說?告訴他呀”,幸虧最後是大團圓。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2
  母親做到深夜,韶韶睡好一覺起來,猶自聽到“你愛我嗎”,蕩氣回腸。
  交了捲子,韶韶便有禮物,大大的洋娃娃,新鞋襪……都是母親的心血錢,慷慨地用在她身上。
  韶韶雙目濕潤。
  吃了那麽多苦,到了今日,她區韶韶纔不會做任何人的附屬品。
  即使是可愛的鄧大嘴。
  韶韶落下淚來,可恨她沒有能力叫母親享福,母親手藝至差一環是烹飪,韶韶手笨,衹會煮罐頭湯、即食面,老希望在母親生日時弄一桌傢常菜請她,這個心願始終未償。
  一日,得知上司認識專欄作傢蔡瀾,而這位蔡先生十分會弄兩味,韶韶異想天開,同上司商量:“如此這般,能否請他到捨下一展身手?”
  那總新聞主任猶疑地說:“我們的關係十分客氣,怎麽好提出這樣的要求?”心想,女子過了二十七八歲尚不結婚,真會越來越怪。
  接着母親的健康急轉劇下,衹得吃些易消化的健康食品了。
  “你愛我嗎”,巫山盟的對白尚歷歷在耳,韶韶蜷縮在床上,仿佛回到七八歲模樣。
  而母親,母親正伏在床另一端的小書桌上,靠一盞六十瓦小臺燈,連夜操作。
  假如有父親的話,她不必如此辛勞。
  韶韶嗚咽。
  電話鈴響,是鄧志能的聲音:“睡不着?”他猜得到。
  韶韶說:“我們速速結婚吧。”
  “好,明日一起嚮上頭要求放假。”
  “放多久?”
  “一個月。”就這樣决定下來。
  韶韶落淚。
  “想念母親?”
  韶韶不住哭泣,她記得母親說過:“韶韶,志能也是個孤兒,對他好一點兒。”
  小鄧問:“要不要我過來?”
  “不,我很纍了。”
  韶韶挂斷電話,蒼茫入睡。
  夢中見到母親來撫摸她頭髮,她伸出手去,發覺自己的手小小,是個嬰兒,這個時候,鬧鐘響了。
  第二日,鄧志能來接她上班。
  兩個人的上司聽了消息都眉開眼笑:“結婚是人生大事,好極好極。”
  兩個星期後,他們在報上刊登一則簡單的啓事,某年某月某日鄧志能與區韶韶在某註册處結婚。
  那日韶韶穿一套象牙白現買的禮服,沒有用頭飾,也不戴首飾,但是年輕的女同事不約而同地說:“區大姐今日好漂亮。”
  大筆一揮,簽下名後,成為合法夫妻,假期也正式開始。
  韶韶已搬到鄧志能的宿舍去住,心裏踏實多了。
  “適纔有無註意到觀禮席上有異樣的客人?”
  “沒有,誰來了,伊利莎白二世?”
  “我已問過陛下,她適逢子女婚姻糾紛,無暇出席。”
  “那你指誰?”
  “我希望看到你父親。”
  韶韶沉默。
  他們隨後忙着收拾衣物出門。
  韶韶嘀咕:“為着這班同事纔去置套禮服,信不信由你,值我半個月薪水。”
  “不過,穿上也真好看。”
  韶韶笑,溫柔地看着他,“鄧大嘴,我愛你。”
  “呵,我終於自你嘴裏聽到這三個字了,苦盡甘來,守得雲開見月明。”
  這時有人按鈴,門外站着新聞室的辦公室助理小明,笑嘻嘻:“他們叫我送來的。”
  手上捧的是一大疊放大照片,已經衝出來了,另外一隻名貴禮盒,不知裝些什麽。
  先看照片,拍得真好,也難怪,鏡頭與手法已拍過無數達官貴人,駕輕就熟。
  二人立刻細細欣賞。
  半晌,纔想起那衹禮盒。
  打開一看,是威治活瓷器茶具一套。
  咦,這可不是同事送的,同事們都知道她最講實際,一隻耳杯走天涯,喝茶喝湯都是它。
  “有無賀卡?”
  “有。”
  上面寫着“區韶韶小姐新婚之喜,蘇舜娟敬賀”。
  “蘇女士是什麽人?”
  “毫無頭緒。”
  “是一位伯母吧?”
  “嗯,也許,茶具用得着,將來可以招呼客人。”
  這時鄧志能忽然叫她:“韶韶,過來看。”
  他手內握着張放大照片,前方當然是一對新人,後邊是觀禮賓客,小鄧指着其中一位太太問:“這是誰?”
  韶韶一看,“不認識,也許是路過的好奇人。”
  她曾派駐大會堂,一有空便下樓到婚姻註册處去看新娘子。
  “好臉熟。”
  “每個中年太太都是臉圓圓,毫無分別。”
  小鄧目光落在那兩衹銀相架鑲的舊照片上。
  “你來看,四人照片中那位不知名女士是否跟這位太太相像?”
  韶韶“嗤”一聲笑出來。
  捕風捉影。
  “她的姓名,也許就叫蘇舜娟。”
  韶韶沒好氣,指着照片中其餘的面孔,“那麽,她,她,與她呢,又是誰?”
  小鄧忽然笑,“都是我的前度女友,前來看我最後一面。”
  “對,以後就沒機會了。”
  “是,一入區門深如海。”
  幸虧行李簡單,三扒兩撥就收拾好。
  以他倆的辦事能力與生活經驗,無事不迎刃而解。
  不過韶韶也很明白,千萬不能生孩子,否則千年道行,也喪在一朝。
  韶韶的同級同事育有一嬰,平時因工作繁忙,交給保姆打理。放假了,內疚的母親特地花一個上午弄了一鍋魚粥,自以為美味非凡,誰知那一歲大孩兒不領情,不肯品嚐,那母親忍無可忍,把辦公廳的威武使出來了,整個鍋壓在孩子頭上,結果母子相擁大哭。
  太迷人了,便會愛恨交織,真可怕。
  不過母親說過:“可是他們也給你樂趣。”
  韶韶問:“我呢,我有無貢獻?”
  “你一直與衆不同,聰明、可愛、溫馴、讀書用功,生活中沒有壞習慣,你是媽媽的至寶。”
  韶韶記得她笑得眼淚都掉下來。
  那樣稀罕的一塊寶石,長大了也不過是蕓蕓衆生中的一名。
  “你在想什麽?”
  韶韶回過神來,“沒什麽。”
  鄧志能當然知道她又在懷念母親。
  兩人檢查過飛機票及護照後拎着行李剛想出門,電話鈴響了。
  小鄧立刻說:“別去聽它。”
  “也許衹是祝我們一路順風。”
  已經拿起聽筒,幸好這次沒脫口答“新聞室。”
  “是區小姐吧,現在要叫聲鄧太太了。”聲音輕柔,是位伯母。
  “哪一位?”韶韶笑問。
  “我姓蘇。”
  “呵,你是送威治活那位嗎?”
  “正是。”那邊也笑。
  “我們好像沒有見過面。”
  “見是見過的,那時你還小,不記得,上星期看到報上的啓事,纔知道是故人之女結婚了,這電話是新聞室給我的,太冒昧了,不見怪吧?”
  做公務員做得一點隱私也無,也衹得新聞部。
  等在那邊的小鄧,一邊瞪眼一邊指着手錶,叫她有話快說。
  “蘇女士,我們正出門到飛機場去呢。”
  “呵,那麽回來再通話,你們玩得高興點,順風。”識相地“咯”一聲挂斷綫。
  “蘇女士?”小鄧卻緊張起來,“讓我同她講——”可是韶韶已經放下話筒。
  小鄧叫:“喂,你這人怎麽搞的?”
  韶韶莫名其妙,“不是你催我結束對白嗎?”
  “我不知是蘇舜娟女士。”
  “該姓名對你有特殊意義?”
  小鄧蹬足,“你並不關心自己身世。”
  韶韶搖搖頭。
  她怎麽不顧身世?粵人口中的身世,泛指生活狀況與個人狀態,她區韶韶不知多努力把個人精神及健康狀況維持在巔峰狀態。
  至於鄧志能口中的身世,她倒是真的看得開。
  “飛機要起飛了,你還不動身?”
  他們並沒有去坦幾亞,那個地方黃熱病流行,政治又不穩定,韶韶且不會講法文。
  嚮往歸嚮往,正如韶韶一直嚮往到祖國最窮的窮鄉僻壤去教村童英語一樣,實踐起來,又是另外一件事。
  他們最終目的地是繁榮安定的夏威夷群島。
  雖然俗,照樣玩得很高興。
  睡到日上三竿,喝杯香檳醒醒神,再决定吃日本菜還是吃法國菜。
  因為傢境不太好,韶韶直到要過了二十歲纔有機會乘飛機,不過母親已盡量帶她四處散心,她最喜歡澳門,同母親坐三輪車,買蛋捲、看電影,還有,去拉吃角子老虎機器,贏過十塊錢,母親告訴她,那機器又名“一隻手臂的強盜。”
  後來同母親到拉斯維加斯,韶韶笑道:“不及澳門好玩。”絶對是真話。
  如果不是母親去世,韶韶不會那麽快結婚。
  生活並非不美滿,韶韶不想去發掘秘密。
  蜜月旅行期間,小鄧念念不忘那位蘇舜娟女士。
  以致韶韶說:“早知把她也請來了。”
  “蘇女士是整件事的鎖匙。”
  “事,什麽事?”
  “你的父親是什麽人。”
  “不是你說的嗎,他是誰不重要。”
  “對此刻的你來說當然微不足道,可是我好奇。”
  “狗拿耗子。”
  “那是我的嶽父。”
  “姻親而已。”
  “我們孩子的外祖父。”
  “我們沒有孩子。”
  “我們一定會有孩子。”
  “咄!”
  就這個題目本來已經可以好好吵一架,可是微風陽光細沙着實地軟化了韶韶,她改變話題說:“你知否整個威基基是人造沙灘?唉,假作真時真亦假。”
  小鄧卻說:“那位蘇女士並沒留下電話號碼,你猜,她還會不會同你聯絡?”
  韶韶已經睡着,一臉平和。
  她的夢境與她的表情剛相反。
  她夢見自己來到一間小小的房間,光綫柔和,一個中年人背着她坐。
  她禮貌地問:“是父親嗎?”她已成年,且有自信,她完全知道應該說些什麽,正打算不着邊際地問候幾句,那中年人轉過身子來——
  臉上沒有五官,是張白板面孔。
  韶韶驟然驚醒,遍體生寒。
  若想這種惡夢不再持續下去,她非要把答案找出來不可。
  第二天他們結束假期飛回傢中。
  別小覷了區韶韶,在新聞部做了那麽久,被尊稱大姐,當然知道如何憑蛛絲馬跡尋找綫索。
  她拿着禮物空盒到威治活公司去查訪。
  售貨員是個年輕男子,更好辦了。
  她說:“送禮物的朋友並無留下電話,我十分想謝這位長輩一聲,所以來問你們。”
  “啊,這套茶具由蘇女士購下,由我經手。”
  “是蘇舜娟女士是嗎?”
  “一點不錯,”年輕人滿臉笑容,“讓我看看,我這裏還有她的電話號嗎,九二三四五六零。”
  上了年紀的女子用本姓出來辦事見人,相當罕見,一般都自稱李太太、張太太,韶韶又想起她母親,媽媽生前一拿起電話,必定報上姚香如三字。
  “謝謝你,咦,這是彼得兔子嗎?”
  “是,一套四件,小杯小碗最適合孩子。”
  “給我一套。”
  小鄧拿到電話,“好傢夥。”他興奮地說,“區韶韶,我早知道你會辦事。”
  韶韶不語,幸虧新聞室的老闆們早十年就已經發覺這個事實,不然還真得喝西北風。
  “我們回傢再談。”
  韶韶低下頭。
  她已經看到一幅圖畫,叫水落石出,衹見灰藍色吐着白沫的潮水慢慢退落,嶙峋的怪石一塊塊露出來。
  她不知這次主動是對是錯。
  趁還有假期,就試一試吧。
  韶韶輕輕嘆口氣。
  小鄧是個體貼的人,一見,便知妻子想的是什麽,他想想說:“查出究竟,然後將之擱在腦後,一勞永逸,也是好的。”
  韶韶苦笑,“我希望他已經逝世,正如我一貫知道的那樣。”
  “哎哎哎這不是你。”
  韶韶撫着自己前額的頭髮笑了。
  真的,她從來不是個黑心人。
  大學裏有個要好的同學叫霍永錦,廣東人,可是英俊的長方臉卻似北方人,他傢裏希望他早婚,因是唯一的男孩子,偏偏韶韶已决意要照顧母親,婉拒了他。
  真笨,霸住他不行嗎?韶韶不是黑心人,那樣喜歡他,也願意放棄他。
  如今電視上一個當紅的新星像煞當年的霍永錦,每次在熒幕看見那小夥子,韶韶就無限感慨,心中牽動,凡是女性都懷念英俊的面孔。
  分手時霍永錦十分平靜地說:“你永遠找不到像我這樣的人了。”
  這話完全是真的。
  一過了二十一歲,渴望愛與被愛的感覺都會漸漸淡卻。
  她對鄧志能,是不同的一種感情。
  “一分錢買你的遐思。”
  韶韶微笑,“我的思潮一嚮是遊牧民族。”
  “你的肉身已是歸傢娘了。”
  說得是。
  撥電話的時候手心有點冒汗,“我找蘇舜娟女士。”
  對方是一個年輕女子,“請等等。”
  電話放下,韶韶聽到一陣悅耳的鳥語聲,蘇女士環境不錯,憑電話號碼已知那是高尚住宅區。
  “哪一位?”她爽朗的聲音來了,“我是蘇舜娟。”
  “蘇女士,我是區韶韶,還記得我嗎?”
  沒想到蘇女士十分意外,“韶韶,是你,”或許是韶韶多心,聲音竟有點哽咽,但隨即恢復正常,“好嗎,蜜月愉快嗎?”
  “一切都好,蘇女士,我想同你見個面,你方便嗎?”
  “啊,”她怔住了,但隨即說,“可以,可以,我們出來喝下午茶。”
  “明日下午四時,行嗎?”
  “沒問題,我在文華樓下等。”
  電話挂斷,韶韶一顆心還在撲撲跳。
  “怎麽樣,”小鄧在一旁問,“憑直覺,是敵是友?”
  “友!”韶韶肯定地說,“絶對是好友。”
  小鄧放心了,“明日我打完球陪你去。”
  “你也去?”韶韶訝異,這是她的私事。
  小鄧把面孔趨近她,“區韶韶,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不不不,本市尚未實施共産主義,我的事仍屬於我自己。”
  小鄧惱怒,“你膽敢剔除我!”
  “我已决定單刀赴會。”
  “我最多坐在另一張桌子上等你。”
  “鄧志能,沒想到你毛病不止一點點。”
  鄧志能一聲不響取起報紙擋在鼻子前面。
  韶韶氣結。
  也許假期過後,恢復上班一忙他就會好的,韶韶同他講條件:“另一張桌子,不準出聲。”
  因約的是長輩,韶韶早到十分鐘。
  睡足了,又曬過太陽,膚色健康,穿便裝,韶韶看上去十分年輕漂亮,鄧志能在另一張桌子看新婚妻子,無限憐惜,真要對她好一點,她已經無父無母,孑然一人。
  韶韶卻密切註意門口,四時零七分,一位穿名貴套裝的太太一進來,韶韶便站立迎接。
  那位太太也有點緊張,她似乎也一眼就把區韶韶自人群中認出。
  “韶韶?”
  “蘇女士。”
  很自然地,四衹手緊緊握在一起。
  果然不出所料,蘇女士環境不錯,韶韶目光過處,把長輩一身裝扮辨認得一清二楚。
  母親生前,韶韶也曾努力為她添些好品質衣物,卻同蘇女士有一段距離,蘇女士的優雅是長年纍月講究的成果。
  “韶韶,我們早該見面了。”
  “您是傢母的——”
  “同學。”
  韶韶鬆口氣,叫聲“蘇阿姨。”
  蘇女士忽然淚盈於睫,“你同香如長得一個模樣,剛纔我一進門,嚇了一跳,寒毛全竪起來,心裏直叫,香如,香如!”自手袋中掏出手帕拭淚。
  韶韶連忙安慰,“傢母比我長得端正得多了。”
  “對不起。”蘇女士連聲道歉。
  “蘇阿姨,為何不早日與我們相認?我們母女好生寂寞,一個親友也無。”
  “我們不知道你倆在本市。”
  “你們?”
  “我與……外子。”
  “啊。”
  “我們衹打聽到姚國珊先生在美國紐約州新澤西居住,滿以為你們也在那邊,沒想到近在眼前,咫尺天涯。”
  韶韶十分唏噓。
  “我們是看到訃聞纔知道的,好比晴天霹靂,緻送——花環。”蘇女士聲音低下去。
  韶韶輕輕說:“有人活到八九十歲,傢母沒有。”眼睛看着遠處,動都不敢動,可是過一剎那,睫毛一霎,眼淚終於滾了下來。
  蘇女士說:“知道你結婚的消息,真高興。”
  “謝謝你。”
  “我們一直記得你的名字叫韶韶。”
  韶韶點點頭。
  蘇女士同她母親不一樣,蘇女士是那種十分爽直,有什麽說什麽的人,非常難得,而母親,則凡事先觀察一會兒,然後雙臂抱在胸前,微微一笑,意見放在心裏。
  這時有人過來,遞一塊手帕給韶韶。
  韶韶連忙介紹,“我丈夫鄧志能。”
  蘇女士立刻擡起頭,細細打量小鄧,像她那樣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又有智慧的前輩,幾乎一眼就能看清楚一個人的底子。
  但見鄧志能中等身段,五官普通,穿套深色西裝,外形十分平凡,同皮膚白皙、相貌甜美、英姿颯颯的區韶韶不能比。
  可是小夥子那充滿關註的眼神!
  選夫選德,可見區韶韶有智慧。
  蘇女士笑了,“好,好,但願我的女兒也有這樣的眼光。”
  “呵,蘇女士也有女兒。”
  “我有兩個孩子。”蘇女士微笑。
  “有機會一定要介紹給我認識。”
  這時,鄧志能忽然自口袋裏取出一張照片,遞過去給蘇女士看。
  “蘇阿姨,這位短發圓臉的姑娘,是當年的您吧。”
  蘇女士一看那張照片,呆住了。
  她好像給一隻無形的手打了一巴掌似的,手顫動起來,接過照片,目不轉睛地看牢相片中的人,“是,是我,這是我,這張照片我也有一份,當年香如復印給我,我在離亂中失去,沒想到香如一直保存着。”她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連韶韶都覺得這位蘇阿姨反應十分激烈,非比尋常。
  “這照片,可以給我嗎?”
  韶韶答:“我馬上叫攝影組同事替我翻底復製。”
  鄧志能真是一是一,二是二,“蘇阿姨,這是你,那是我嶽母,請問,兩位男士是什麽人?”
  韶韶沒想到鄧志能會那樣冒昧,不過,韶韶本人也渴望知道。
  蘇女士凝視照片,“這,”她指着方臉的年輕人說:“這是外子。”
  “啊,”韶韶說:“那麽,長臉這位呢?”
  蘇女士不出聲。
  韶韶問:“是我生父吧。”
  蘇女士擡起頭來,“當年的事,許多我己不復記憶。”
  韶韶見她不想說,便握住她的手。
  但是小鄧不放過這位阿姨,“這是韶韶的父親
  蘇阿姨忽然鎮定下來,微笑一下,看着鄧志能,“小夥子,你倒是個厲害角色。”
  鄧志能面不改色,“是,我是比韶韶精明。”
  蘇阿姨無所懼,看着鄧志能說,“是,他是韶韶的父親,他叫許旭豪。”
  “人呢?”
  “韶韶未出世他已故世。”
  “韶韶是遺腹子?”
  “是。”
  “可是——”
  蘇阿姨忽然擺擺手,“小夥子,夠了。”
  韶韶也大不以為然,“大嘴,你怎麽把我阿姨當犯人那樣盤問?”
  鄧志能立刻收篷。
  這時,蘇女士說:“韶韶,有他照顧你,我放心了。”
  “蘇阿姨。”
  蘇女士舉起手,“我纍了,我們下次再談吧。”
  韶韶還想說什麽,蘇女士又道:“不用道歉,我明白你們的心情。”
  她站起來,這時,韶韶發覺她比進來時老了許多。
  咖啡室外自有接她的人。
  司機開着輛藍色德國房車駛近,車子並非最新款式,可見她經濟情形一直很好。
  送走蘇女士,韶韶立刻板起面孔,拿鄧志能開刀。
  “你這是什麽意思?”
  小鄧立刻舉起雙手,擋在頭上,表示無招架之力。
  韶韶惱怒,“人傢蘇阿姨即使知道往事,也沒有義務和盤托出,你不該得罪她。”
  小鄧一味認錯,“是是是是是。”
  “再說,人傢會以為我同你夾好了做圈套,一個扮紅臉,一個做白臉。”
  “是是是是是。”
  “你這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韶韶悻悻然。
  “是是是是是。”
  “你有完沒完?”韶韶笑駡。
  “是是是是是,我還能說第二個字嗎?”
  “況且母親的事,她不一定全知道。”
  “不知全部,也知道八九。”
  “你憑什麽那樣說?”
  “她在你兩三歲時還見過你。”
  韶韶不語。
  “她一定目睹你母親改嫁。”
  半晌,韶韶擡起頭來,她也明顯地比今早蒼老了,“我不想再發掘往事。”
  “那你為何來見蘇舜娟女士?”
  “因為我懷念母親,已與母親永別,能見到母親生前好友,也是一種慰藉。”
  鄧志能摟着妻子的肩膀,往停車場走去。
  這時,天正下毛毛細雨,他倆沒帶傘,也不在乎,在雨中並無加快腳步。
  小鄧對韶韶說:“即使母親活足九十九歲,孩子們也總覺她去得太早。”
  韶韶擡起頭,“傢母從來沒享過福。”
  “生下你,已經是福氣。”
  “大嘴,你真會講話。”
  “我能不能請求你別在陌生人面前叫我大嘴?”
  “蘇阿姨是半個自己人。”
  “咦,”小鄧到這個時候纔說,“下雨了。”
  他倆已經衣履盡濕。
  第二天,韶韶托同事把照片做底片放大。
  同事笑道:“着色我就不會了。”
  “但是,你一定認識這樣的人手。”
  “有一位老先生,從前做美工,如今退休了,情商客串,不知行不行。”
  “拜托拜托。”
  那年輕的攝影組同事側側頭,“真沒想到彩色攝影會這樣普遍,黑白底片除卻我們這些行傢,簡直已經沒有用。”
  “是在六零年代起飛的吧?”
  “真正蓬勃,是在七零年左右,人各一機——照相機。”
  “這張照片歷史悠久。”韶韶輕輕說。
  “彌足珍貴。”
  “交給你了。”
  “我下了班馬上替你做。”
  做妥後韶韶會給蘇女士送去。
  放假放久了渴望上班,有初來報到的新生短周都回新聞室來看報紙。
  師姐如區韶韶,當然更具歸屬感。
  不知怎地,那沒有間隔、鬧哄哄的新聞室早已成為她的精神寄托。
  母親生前來過一次,十分訝異。
  “女兒你坐什麽地方?”
  韶韶指一指其中一張寫字檯。
  母親疑惑,“不是說升了級,環境如此惡劣,如何撰稿?”
  韶韶連忙替新聞室辯護:“我們不是裝修門面公司,而且,即使是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室,也不隔斷,不信你去打聽。”
  “你的大衣挂哪裏?”
  韶韶微笑,“我很少穿長大衣。”
  母親無話可說。
  “每日在何處午膳?”
  “隨便亂吃。”
  母親索性噤聲。
  一代不如一代,一代比一代辛苦,這一代最辛苦的是已經認為辛苦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首頁>> 文學>> 言情>> 亦舒 Yi Shu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