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情与欲>> Liang Fengyi   China   现代中国   (January 17, 1949 AD)
灑金箋
  四十年代的廣州,富貴顯赫的絲綢大王金傢,娶進一位品貌出衆的兒媳方心如。衹可嘆她貌美命蹇,妹
  妹成了情敵,公婆同入黃泉,丈夫突遭車禍……在厄運面前,她將何去何從?而寫在那灑金箋上的秘密,又
  如何道出了一段回腸蕩氣的愛情故事?欲知最終結局,請看本書及其續篇《裸情恨》。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4節
  第5節
  第6節
  第7節
  第8節
  第9節
  第10節
  今夜,金傢,金碧輝煌。
  是一個滿城傳誦的豪門盛宴之夜。
  因為金傢的長子成親了。
  我,跟四十多年前一樣,整裝以待。
  我微微轉過身來,從妝臺的鏡子裏瞟了自己一眼。
  是老了。
  四十多年,不是個短日子。
  我拿手輕輕托一托綰在腦後的那個發髻,皺一皺眉,有點不滿意。
  那專替我梳頭髮的上海師傅阿源,手藝真是一等一的,衹是,他怕也老了,這近年,也偶有失手,尤其有什麽傢喻戶曉的盛典,他就更慌了手腳。
  越是緊張成敗,越不能從容,於是越發容易落敗。
  這條道理,是日子浸淫出來的,阿源不應該不懂。
  他跟我大概是差不多歲數了吧!
  那年頭,他在跑馬地那間大上海理發店任“洗頭仔”時,我也是初到貴境,彼此是年輕人,多談了幾句,交情就額外地好起來。
  又是近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今夜的新郎官、我那寶貝兒子金詠棋,那年頭衹不過在襁褓之中。
  今夜,他新婚了。
  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祖宗傢法規定,守寡的皇太後,含辛茹苦,捱盡悠悠歲月,不知多少夕的孤寂凄苦,以日理萬機的勞苦去填塞莫可明言的空虛痛楚,以貪慕權位、愛戀榮華的惡名密密遮掩着誠惶誠恐,怕被取代、瓜分、殺戮、宰割的危機,才能代皇帝兒守住了江山,保得了帝位。之後,皇帝長大了,為他選了後,挑了妃,舉行了大婚,就得把皇權皇位正式交還。皇太後就得再被送回深宮內苑,跟一班完全不懂世事、不見外頭天日的宮娥太監搓搓麻將、養魚弄鳥、栽花種樹地過掉餘下來的日子了。
  現代人名之為退休。
  洋鬼子在退休時,還開一個盛大的派對,各人都喝得酪酊大醉,實情有可能是憐己憐人。
  就在月前,本城的布政司勞啓國宣佈退休,參加他那個送別酒會的人並不多。可是,我去了。
  狐假虎威的階段告終,吃馬鈴薯的日子重現,有哪些人有這個空、有這個心去跟他握別?
  我呢,無所謂,單是再一次證實人性的涼薄,已是一場好戲。
  從小愛看戲的我,何必錯過?
  幸好去了,布政司大官人榮休回國後,還未撈到個上議院議席,擺一擺假威風,就已忽然去世。
  我的心態似乎是酸溜溜的、虛偽的、涼薄的。
  對,我不否認。
  這跟我本性毫不相似。
  是仇外?
  從來,仇外與媚外均不可取,然,在於世紀末的今天,外總比仍媚外勝一籌吧,一念到政府內還有些人不遺餘力地殘害本城的中國人,布下他們自以為是的天羅地網,企圖把殖民地勢力千秋萬世的延伸下去,就怒不可遏,决不認為仇外是不可原宥之事。
  我的火氣,並不因我的年紀而稍減。
  跟在我身邊多年的女傭牛嫂就經常對我說:
  “你怎麽吃了那麽多下火的湯水,心火還這麽盛?”
  怎麽嚮她解釋呢?
  慈禧太後當年的偏頭痛,成因當然不衹是國事凋零,令人煩憂,也有另外一個不便宣諸於口的隱衷,明者自明。
  我呢,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本身有苦衷之外,當然也為了在過渡期內的種種港事,的確令人煩心。
  話說回來,退休後不久,就與世長辭者為數不少,尤其是曾在本城威風凜凜過一陣子的洋鬼子,更甚。
  也不是不驚心的。
  是我功成身退的時候了吧?
  抑或還應該繼續垂簾聽政?
  在沙場上馳騁慣了的老兵,一朝發覺無仗可打,會悵然若失。
  我是老兵無疑。
  四十年徵戰,幾許縱橫血淚,盡染徵袍,要把它卸下,實有千萬重捨不得。
  外頭還未聞有喧天的鼓樂。這年代,不流行了。
  任何人的新婚,再威煌,再架勢、再大體,都難及四十多年前的廣州上下九絲綢大王金勝祥討媳婦。
  我一樣是那場折子戲的女主角。
  風頭並不比如今稍遜。
  現在,我以身分地位取勝。
  過去,我以年輕貌美壓倒全場。
  誰不瞪大眼睛看我這新娘子是何等相貌風采的一個姑娘?
  不是我這做娘的到今時今日還要講酸氣話,事不離實,金詠棋的妻在各方面都萬萬及不上我!
  當然,坊間士女有多少個能跟我並駕齊驅、等量齊觀?
  不說我本身的條件,單說當年金詠棋父親,亦即金勝祥兒子金信暉娶妻的場面,就是廣州城的一宗使人歷久不忘、津津樂道的佳話。
  我和信暉的婚禮足足籌備了大半年,從過文定到成婚,比拍一部長篇肥皂劇還要花功夫。
  單是母親在接受了金傢的聘禮之後,要籌劃的功夫,就已經多到了不得。
  其時年方十八歲的我,除了怕事羞澀,還衹是怕事和羞澀,一天到晚躲在房內傻想,根本不曉得做任何事。
  一切的擺布都由人。
  母親忙得頭昏腦漲,那到底是她第一次嫁女,因着沒有經驗,益發興奮。
  也是為了我的出嫁,是父親去世後,方傢的第一宗大喜事,更要弄得輝煌熱鬧一點,以驅走傢裏頭的陰森與冷寂。
  也難得母親肯關懷,苦苦經營,不論是為了她的寄托與榮耀,抑或純是為了我,都值得感謝。
  金傢的這頭婚事,是母親給我許下的,若知道信暉會英年早逝,她寧願我嫁個窮措大,也下會讓女兒年紀輕輕就守寡終生。
  況且,一入豪門,原就深似海。
  更何況,金傢的明爭與暗鬥,犀利及恐怖超過二十世紀末的任何先進科技與武器,我挨的苦,也非母親所能預料。
  老以為嫁到大富之傢,會長享富貴,是一個絶不成熟的思想。
  當年,我們母女倆就不曾想過,富甲廣州城,一條上下九,有過半的産業捏在手上的金傢長媳,曾有過極端困苦的日子。
  嫁前,我謹記了金信暉寫給我的那情深款款的一句話:
  “心如,我這一生一世也得好好照顧你了。”
  我深信他的誠心。
  我迷戀他的誠意。
  我認定他一言九鼎,不會反悔。
  金信暉一嚮在其父金勝祥的廣發綢緞莊任事,跟先父是很早就認識的。
  這其中的關係有兩層。其一是我們合興行一直在做廣發綢緞莊的生意。廣州城上下九的綢緞莊聞名全國,不但有極品衣料,且有一流手工,國內怕衹有上海一地,才能跟它媲美。
  裁縫師傅附設於綢緞莊內,其門如市。他們需要的各式精巧花鈕、絲綫、捆邊花樣等,都可由我們合興行供應。
  從前金信暉未學成歸國,一直由金傢老夥計馮七跟父親打交道,及後聽說太子爺留學美國回來了,就改由他打點驗貨了,換言之,一切入貨的工作,金老爺還是交回自己親人手上去。
  買辦幾時都是肥缺。
  金信暉是挾着留學生的名銜與威望出現於上下九商場內而成為城內商界的熱門話題。
  金老爺顯然以有一位留過學的兒子而高興,不但栽培他在店內管要事,且把他引薦入商會內成為年輕而賣力的一員。
  他們當時的商會是結集各行商人的一個聯誼會,不但交通商界中人的情誼,且起守望相助、互惠互利的作用,一方面鞏固自己,防範外商的經濟侵略;另一方面又打算以現有條件,吸引外資,加強合作。
  吾父剛好是商會的主席,金勝祥的兒子成為會員之後,就被前輩門委任為義務秘書之職,故此信暉跟父親更熟諳。
  誠然,那個時候,父親並沒有想過金信暉會成為他的女婿。
  我跟信暉的緣分始於父親歿後。
  就是因為跟在母親身邊任事,因而跟這位金傢大少爺打過招呼。
  猶已得,我當時穿一件寶藍色的背心連褲,內罩一件白恤衫,長發分兩邊用橡筋束起來,撥在腦後,完完全全是一副苦幹實幹的打扮。
  事實上,我正緊張地核對着一大疊的賬單,看這幾天到期的數有多少。
  “對不起,騷擾你!”金信暉走近來這樣說。
  我猛地擡起頭來,說:
  “沒關係,沒關係!”
  “方太太病了?”
  “是的!”
  這之後,他看着我,我看着他,話題接不下去了。
  當然是尷尬的。
  於是又一齊張口講話,說話彼此疊着了,糾纏不清,更添狼狽。
  我衹知道自己問:
  “你找娘有事嗎?”
  金信暉回一回氣,答我:
  “沒緊要事,我可以改天再來。”
  “好。”我說。
  “或者,你認為我方便代表傢父到府上去問病嗎?”
  “不敢當。”
  這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連自己都弄不清楚,心卻怦怦開始亂跳。
  真怪!
  “我明天黃昏來,請轉告方太太。”他這樣說。
  那一天時間怎樣度過,不知道。
  總之,翌日黃昏,方傢果真來了客人。
  無法不由我招待。
  我把金信暉帶到母親的房間去,讓他在小偏廳坐。
  我的兩個妹妹方健如與方惜如,正好都圍在母親床前,陪着她說話。
  那是金信暉跟健如和惜如的第一次見面。
  健如比我小兩歲,惜如更小,纔十三歲,她們中間還有小弟方康如。
  記得金信暉禮貌地伸出手來跟健如和惜如打招呼,兩個小丫頭還不曉得回應。
  惜如有點怕生,慌忙扯住了我的手,躲到我身後去,可又捨不得那份好奇的感覺,仍探頭偷望這位好看的稀客。
  至於健如,年紀較長,不至於對陌生客人害怕,卻也因為世面見得少,不曉得作得體的反應,她衹瞪圓了眼睛,瞪着金信暉。
  在日後,我曾問過信暉,他當時對兩位妹妹的印象,信暉想了想,答我:
  “健如那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最像你了。惜如呢,樣子很精靈,將來長大了,怕是個絶頂聰明、有城府的人!”
  信暉他,倒真留意她們倆。
  緣與分,都是前生訂的。
  甚至冤與孽,亦復如是。
  完全的無奈。
  從見到健如的第一眼,信暉就已上了心,這也真是命了吧!
  表面上,日子是正常地過,聽母親說,婚期最快也得在六個月之後,金傢娶媳,方傢嫁女,都不是一頭半個月能弄妥的事。
  各人都在忙於備辦這次想是全城轟動的喜筵。
  我仍到店上去做工,倒是母親說:
  “心如,你別分心到店上來了,讓他們金傢人看到也不好,活像我把個女兒用到最後一分一秒再送出門去。好好地休息,候着做新娘就好。”
  母親一點都不明白,幹坐着等的滋味其實不好受,但,母命難違,奈何。
  如果金信暉可以來探望我,彼此出去走走,那日子就過得不可同日而語了。
  然而,沒有。竟一直沒見過金信暉出現,聽三婆講:
  “既是訂了親了,按老規矩就不要見面了。從前清朝的大戶人傢,女兒一受聘禮,除傢眷以外,所有異性親朋都不得見面,專心一致地成為夫傢的媳婦,不再屬於任何人。”
  大抵是為了這個風俗,金傢又是詩禮傳傢,故而金信暉不曾露臉。
  我當然不好意思問。
  這樣牽挂了三個月左右,有一天,吃過中午飯,我正要跑回房去,在回廊上碰到健如和惜如在玩小小沙包的遊戲,我剛駐足,健如就忽然擡起頭望我一眼,道:
  “知不知道你的金信暉到香港去了?”
  聽到健如這麽一說,我呆住了。
  我的表情,泄露了秘密。
  對於金信暉的行蹤,真的一無所知。
  他到了香港去嗎?
  幾時?為什麽?
  又何以連健如都知道一清二楚的事,我會懵然不知。
  健如於是又對我說:
  “你知道香港是個什麽地方?”
  她的語氣相當權威,這使我更焦躁為難。
  唯一的反應是搖搖頭。
  “香港是繁華至極的都市,比上海更甚。繁華即是墮落,那個城鎮是魔鬼住的。”
  健如這樣興奮地述說着,竟然還拿兩衹手放在嘴角邊,扯動唇旁的肌肉,伸出了舌頭來,裝了個難看的鬼臉,虛張聲勢。
  “還有,”健如把臉俯過來,幽幽地又說,“香港那鬼地方有很多很多漂亮女人,她們樣子像天仙、身材像魔鬼,把男人迷惑個透。你的金信暉也許會難逃劫數。”
  我下意識地後退了半步,然後纔曉得站直身子,以不悅而堅強的語調,跟妹子說:
  “你別胡亂搬是弄非,小小年紀一張嘴,好的不說,偏要說人傢的不産,這樣要折福的。”
  “我以為你會關心金信暉的行止。大姐,你不怕這個俏郎君偷戀隔墻花去/”“健如,你別用這些太老成、太肉麻的語句好不好?你若不警惕着改過來,將來長大了要吃虧的。”
  我說罷,也不再管她,就回到房間裏去。
  像有一口悶氣堵在胸口,不得抒發似,隱隱作痛。
  健如這小鬼頭,真不知從哪兒來的消息與資料,教我心上一下子七上八落,老不着地。
  金信暉真的忽然到香港去了嗎,為什麽都不通報一聲,害人傢牽挂。
  回心一想,這是不能責怪的,他憑什麽在現階段就嚮我報告行蹤呢?況且,就是說了也是白說,他有他的自由。將來成了親,我還有可能對他的行動多一點過問,現在嘛,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自是事不成,不成的事,追問何益?
  男人要賴皮、要撒野、要放肆、要拼死無大害、要誓不返顧,女人是無奈其何!
  這番活無疑是霸道的,但不能硬說它完全無理。
  在往後的日子裏,我是不是也要做一個聾掉了半邊耳朵,閉上了一隻眼睛的妻子,別去管金信暉太多外頭的事?
  不可以吧!
  這樣輾轉想着,又有好幾晚睡得不安穩。
  都是健如那小鬼害的事。
  金信暉這一陣子真的沒消息,我當然不好厚着臉皮追問。
  衹在有一夜,吃過了飯,母親就把我叫進她的睡房去,用手指一指梳妝臺上的一盒禮物,說:
  “金信暉從香港給你帶來的禮物。”
  我驚喜地睜大眼睛看牢那禮盒,一時間不曉得反應。
  還是母親提醒我,說:
  “把禮物拆開來看看嘛!”
  她是說了這話,我纔曉得笨手笨腳地把禮物紙撕開,從盒子內取出了一個紅色的皮手袋,一時間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母親探頭看了一眼說:
  “怕是來路貨。”
  “那個款式,我們廣州市沒有。”
  “嗯,他們全家什麽也要搶在人前,走先幾步以顯身價。”母親越說越覺得沾沾自喜,“這一次信暉跑了香港一趟,就是為着要辦一些應用的大婚之物。”
  母親這句話,解了多日以來的憂悶。
  信暉到香港去,原來是為了辦喜事。
  我吶吶地問:
  “娘,他有告訴你到香港去嗎?”
  母親點頭:
  “那天他不産上我們傢來嗎?說是要到香港去,既為金傢奶奶開列了一張清單,要他把一幹物品買回來應付大喜需要,也為金老爺在香港有不少的物業,打算作進一步的發展,於是順帶就要信暉打探一些商場消息,跟香港的世叔伯打個招呼,信暉這孩子倒是禮數周全的,專成來問我們有什麽需要,碰巧你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我囑健如走進來通傳,她說滿屋子都不見人影,信暉看不着人,這纔走的。”
  我愕然,是幾時的事了?
  我會不在傢嗎?
  搜索枯腸,仍想不出個究竟來。
  反正已成過去了,就算。
  看到那個摩登的皮包,實在太高興了。
  那是信暉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無法將之保存至今,乃是憾事。
  “娘,還有什麽事要囑咐嗎?”我問,看着時間不早了,這陣子母親是應該額外疲纍的,既為我的婚事,也為店上乏人幫忙,總得叫她早點休息,盡量爭取睡眠。
  誰知母親煞有介事地說:
  “心如,你坐下來,我有話要跟你說。”
  我衹好如言坐下。
  母親很認真地看我一眼,就講:
  “日子是定下來了,下個月的初九過文定,再到二十九就是大婚了。都選九字,取其長長久久之意,你意思怎麽樣?”
  我傻瓜兮兮地答:
  “娘,你替我拿主意就成。”
  “怎麽我替你拿主意,你自己的事得自己管。”
  我看母親有點莫名其妙的不耐煩,於是慌忙答說:
  “就這兩天吧!我看是好的。”
  “就是嘛,做娘的總也不知道你哪一個日子是月事之期,怎好給你胡亂把大婚之期訂下了。”
  母親這麽一說,我纔恍然,臉立即滾燙地紅起來。
  “怎麽了?”母親看我一眼,會意了,說:“是成長的時候了,從無知、無牽、無挂的少女到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是很重要的階段。你得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娘,我什麽都不懂。”
  “不懂就細心聽着我給你逐宗逐件的數說好了。從前我嫁進方傢的前夕,沒有人指點過我什麽,鬧的笑話,可真太多了。那個年頭,父母長輩對於一些閨閣中事,都不大肯開腔跟後生講,現今呢,時代不同了,打開天窗說亮話,這也是教育的一種。”
  時代是的確日益進步的,從我嫁作人婦,到我把別傢女兒討進來為媳,一晃眼就是幾十個寒暑。
  從前的我們,懂人事、顧人情都是靠父母的教導。
  如今呢,肯被老一輩耳提面命者,真是太少太少了。
  我的女兒,未嫁出去,男女關係就弄得亂七八糟,哪兒會是我年輕時那副循規蹈矩的樣子!
  或者,在方傢之內,一直守足禮教規矩做事的人,都衹得我一人,健如和惜如都是傳統道德的叛徒。
  從小就是。
  那一夜,我端坐在母親跟前,細心地聽着她的每一句教誨,全都帶着令人興奮的激素,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母親教下的十八般武藝使出來,好做金傢一位曉得相夫教子,善盡本分的大少奶奶去。
  坊間在我們大婚之前有着各種熱鬧的傳言,都說金傢老爺奶奶送給新娘的首飾,是價值難以估計的珍珠翡翠。單是姓金的各房遠近親屬,準備送大少奶奶的金飾,加起來怕有十萬八萬。
  這個傳言使母親也稍稍亂了陣腳,慌忙把三婆拉着,說:
  “我們給心如辦的嫁妝是否足夠?”
  想想,又不放心:
  “我到二馬路的大觀金鋪去跟陳掌櫃商量那對竜鳳鏈時,已經叫他門別在分量上省,就是頸鏈套到脖子上去,有沒有重量質感,明眼人一看就看出來的。”
  三婆一味安慰她:
  “你別緊張了,單是心如祖母留下來的那對翡翠玉鐲,不就已經很醒目、很能壓陣了?”
  以當時的眼光而論,是毫無異議的。
  三婆又說:
  “我擔心的倒是心如嫁過去,身邊沒有個近身的親人照顧,再多的嫁妝都未必對她起到保護作用。”
  這番話,連一直站在一旁,不敢參加什麽意見的我都註意了,很自然地擔心着。
  “三婆,你跟我到金傢去。”我乘機撒嬌,她到底是帶大我的人,除了母親,我跟她最是親近。
  “快是人傢的老婆了,還說這稚氣話呢,三婆這麽老,不堪重任了,哪像當年之勇。我隨你娘進方傢時,誰膽敢欺到我們姑娘頭上去,光要問準我,過我這一關。”
  說這活時,三婆的興奮竟是溢於言表,人人想當年都有點凜凜威風可見。
  “三婆,你看真要找個人陪陪心如是不是?”
  “現在纔去物色,也未必有理想的。不相不熟,衹不過雇回來盡責,那又跟他們金傢府上的婢僕何異?我看,”三婆沉思一會,“倒有一人可能比較適合。”
  “誰?”母親問。
  我也關切地瞪着眼等三婆講答案。
  真是急驚風遇着慢郎中,我越急,三婆越慢。
  她還拿手攏一攏腦後的發髻,把那條銀簪兒拔出來,再重新別在髻上,重複做了兩次這個動作,再清一清喉嚨,纔說:
  “我看,健如頂適合。”
  “健如?”我情不自禁地怪叫起來,真是難以認同,那小鬼頭專做些衹有破壞,沒有建設的事,把她帶到夫傢去,不知會鬧出什麽事來。
  我的語氣顯然有如一窩冰水,直往三婆頭上澆去,淋得她木無表情,一時間自覺沒趣而又不知如何是好。
  倒是母親挺身而出,打了圓場。
  她按住了我的手,輕拍兩下,表示要我少安無躁,然後就說:
  “你先不要叫嚷,三婆或有她的道理。”
  母親這麽一說,就是為三婆開了路,她立即點頭,拼命地點頭,說:
  “對呀,我當然有我的看法。”
  “你且說來聽聽,大傢好商量。”
  於是三婆捶一捶腰骨,就說:
  “我看呀,健如的年紀雖小,她可是個懂事的姑娘,別看輕她啊,她知道的人情世故還真不少。而且,她有個心如沒有的好處。”
  “什麽”我立即問,心裏頭難免有點不忿。
  “健如膽子大,勇敢,且肯把心裏話說出口來、這個品性呀,頂有用,尤其是在大家庭當中,有這種近身,在人傢欺侮到頭上來時,挺身而出,出口甚而出手相助,非常有用。大姑娘,”這是三婆一嚮對母親的稱呼,“你也是知道大傢族內人多嘴雜,姨媽姑爹、翁姑嬸母一大堆,是是非非必然不可勝數,初歸新抱是無論如何要吃一些啞巴虧的,若有個像健如的人在身邊,一則可以視她年幼無知,直言不諱也叫做情有可原,那就好幫忙辦事了。二則既是親骨肉、自己人,就是言行直率一點,婆傢總要讓三分薄面,處置方面自不同於一般傭僕丫環。老實講,健如代為投訴或埋怨一句,要是跑回娘傢來訴苦,他們金傢的面子往哪兒放?三則……”
  三婆又賣關子了,拿起了她的水煙斗,咕嚕咕嚕地吸着,然後纔擡起那雙半眯着的眼說:
  “健如這孩子的腦筋靈活,有一點點敢作敢為的男孩子氣概,這就補了心如柔弱的不足了。我告訴你,她很多時輕描淡寫的,或言出無心,就收了一言驚醒夢中人之效。”
  母親聽罷了三婆的意見,沉思一會,擡起眼來說:
  “那怎麽跟金傢奶奶說呢?”
  “還不容易麽?”三婆答,“就說健如跟心如的感情極好,姊妹倆一時間分開是很捨不得,就當妹子送嫁,在姐夫傢陪姐姐住一個小時期,也是說得通嘛!”
  母親既有此一問,自然就等於對這個建議已經動心。
  跟着她又說:
  “不知心如的意見怎麽樣?”
  “對她有百利而無一害,幹什麽反對?健如最差的也不過是有一點點調皮,反而住到姐夫傢去了,跟陌生人相處,人就自然要禮貌客氣檢點小心起來。是既給心如做伴,也迅速自行成長,你說,有什麽不好?”
  經三婆這麽一說,似乎真的沒有什麽不好。
  然,心上總覺得不可以一下子軟比而答應下來。
  忽爾人急智生,我竟曉得施緩兵之計,對母親說:
  “娘,讓我認真地想清楚纔决定好不好?”
  母親想了想答:
  “當然,要是你嫌健如礙着你的話,也不能勉強,你就好好地想一想吧!這個時代已非從前,不再流行有陪嫁侍婢了。不然,也不需要妹子充撐這個場面。”
  母親纔說完了,又多加一句:
  “你考慮清楚,時間實在無多。到你肯了的時候,可能又要***舌去給健如講道理,以便遊說她。你說,我這做娘的可也真勞累。但望早點的把你們姊妹三人嫁掉了,我好安樂。”
  母親的埋怨,使我頂難受,有一點覺得自己難纏和不孝。
  對健如,我或許衹是在近日纔有些少誤會,引緻不高興,其實沒有什麽大不了,並不是故意排斥她呢。
  事情就這樣擱着兩天。
  就在兩天後的一個下午,我剛從睡房走出後花園,在回廊上,看到了健如拖着惜如,兩人手裏抱滿了在園子內種的各式花朵,興高采烈地朝我的方向走過來,並且口中叫嚷:
  “快,快,把花朵擺到大姐的妝臺去,她會歡喜到了不得。”
  我有一點點奇怪,於是叫住了她們:
  “健如、惜如,你們要到哪兒去”兩個小妹妹止住了腳步,回頭看我,健如先堆了一臉笑容,趨前說:
  “惜如和我想,不知送大姐什麽作結婚禮物好,你知道我們沒有錢,不能跑到街上去買點什麽實用的東西。想着想着,發覺大姐人比花嬌,給大姐送一大束新鮮的花,豈不是好?”
  惜如沒有說什麽,她一則年紀小,二則嚮來是個沉靜的小姑娘,不大愛開腔說話。
  這下,她也慌忙點頭贊同,已算是很明顯甚而是強烈的表示了。
  真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一聽了健如的那番話,心腸立即騷軟,還下意識地拿手摸摸臉,很有點自豪的意思。
  現今回想起來,直情認為自己當年幼稚得可以。
  我是打算把兩位妹妹手上的花接過來了,可是,健如說:
  “大姐,你拿不了這許多的花,我們幫你。”
  說罷,大踏步就領先走了。
  惜如和我跟着她後頭走。
  果然,在健如的安排下,閨房之內一下子生氣勃勃,真是滿室芬芳。
  “大姐,你看喜歡不喜歡?”
  我點點頭,欣悅地答:
  “多謝你們。”
  “舉手之勞而已,日後嫁到金傢去,姐夫會每天給大姐摘花插花,要是他忘了,我見着他就提點他去。”健如煞有介事,一本正經地說。
  我開心透了,一聯想到健如的話有日實現,真是太難得、太幸福的事了。
  不知是不是我心情額外好的緣故,我覺得這天是健如近日來最乖巧、最得我心的。
  我忽爾笑起來,心想,自己怕是太敏感了:其實妹子是親骨肉,同根而生,哪會有什麽開罪我的意思?以前偶有不對勁的地方,都是無心之失,孩子氣的言行,完全作不得準吧!
  一時間,對健如和惜如很是珍愛。
  健如回頭對惜如說:
  “來,來,我們今天硬要大姐跟我們一道玩樂吧,不久將來嫁出去了,見面就難,怎麽似如今姊妹朝夕相對?”
  說着說着,健如竟低下頭去。
  我伸手托起她的下巴,說:
  “傻孩子,大姐嫁了還是你們的大姐,況且我會回娘傢來看你們的。”
  “好久纔會回來一趟嘛!”說着,健如眼睛通紅了。
  看着妹子這景況,我倒真不忍,衝口而出道:
  “快別這樣,傻孩子,如果你捨不得大姐的話,那就跟着我到金傢去,小住一個時期吧!”
  健如瞪圓她那對水汪汪的眼睛,一臉驚喜,道:
  “大姐,真的嗎?”
  “嗯!”我點頭。
  “那太好了。”
  “你捨得惜如嗎?”我問。
  “惜如陪康如、我陪你,或住上一段日子,我回傢來,交換惜如到金傢去給你做伴,這豈不是好?”
  健如的這番話似乎是有很大的友善意思在。
  我無法不欣悅接納。
  當晚,我給母親說:
  “就讓健如陪我金傢去起碼一段時期吧!”
  母親點頭,道:“這也好。你是想過了,我也放心。”
  事情就是這樣决定下來了。
  這以後的大半個月,健如比我更忙於張羅到金傢去需要準備的服飾與用物。她顯然情緒高漲。
  嫁娶真是頂忙碌的一回喜事,人來人往,傢中是名副其實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我在出嫁前的幾晚,開始憂起心來。
  喧鬧的日子終歸是要過去的,待我嫁後三朝回了門,親戚也必四散,那陣子方傢將會是寂靜一片,由璀璨而歸平靜,母親會怎麽樣?
  父親纔去世不久,這個未亡人總是很容易敏感的,不由得我不擔心。
  找着一個母親較空閑的時間,我忽然一把擁抱着她,低聲地喊了一句:
  “娘。”
  “怎麽?心如?”母親問,拍拍我的背。
  “我捨不得你,還有幾天功夫,我們就見不着面了。”
  三婆剛在一旁聽見,立即叫嚷:
  “心如,快別亂說話,什麽還有幾天功夫就見不着娘的面了,你還是要回娘傢來的,我們也會到金傢看望你。”
  “三婆,你別迷信兼多心。”
  “當然迷信,我們中國人迷信了五千多年,其中有多少事是靈驗的,纔會一代傳一代繼續迷信下去。
  “心如、你記着三婆的話,寧可信其有。好像,以後給丈夫削梨子皮是可以的,千萬別跟他分着一個梨子吃,分梨即是分離。還有,他要手絹兒用,叫他拿錢自己買,决不要送他手帕,也是會分離的。至於梳頭用的梳呢,千萬別把它折斷了,萬一折斷了,就得立即拜神許願去。”
  “三婆,我怎麽記得這許多規矩?”我嗔說。
  “大姐,放心,我給你記住,屆時提點你好了。”健如答。
  
  棋琪書吧掃校
  轉載請保留!
  人生的大日子終於到了。
  不是坐花轎過的門,夫傢是用轎車來接的。
  出門之前,先穿好了褂裙,待金信暉來到了,就走出後堂來,跟他雙雙嚮面南而坐的母親奉茶。
  我們恭恭謹謹地在她跟前下跪,叩足三個響頭,再遞茶。
  母親一接轉茶杯,眼眶就已含淚。
  三婆在一旁說:
  “三天就能見面了,難過些什麽,且心如嫁得近,又嫁得好,你是從今天起添了個兒子回方傢來侍候呢,頂值得高興。”
  母親連連點頭,怕惹得我都哭起來,因而竭力忍淚。
  我呢,心上怪怪的,興奮開心的情緒實在高漲,可又有難捨的親情。一嚮跟在母親身邊,有依有傍,有商有量,這下到婆傢去,人生地不熟,連那個丈夫都不能算是熟絡的,總多少有些慌亂。
  於是,感受上就不單是倒瀉五味瓶了,簡直混淆不清,不知是苦是甜、是酸是辣。
  幸好母親很快就喝過我敬的茶,嚮她的女婿囑咐了幾句話:“信暉,心如年紀小,你處處護着她一點。我們雖不是什麽金馬玉堂之傢,可是也算得上書香世代,是清白人傢,女兒都是幼承庭訓,講節操,明禮義、識大體的姑娘,衹是處世經驗不足,或偶有閃失,你就得本着做丈夫的責任,在人前庇護她,在人後訓尋她纔好。”
  金信暉自然唯唯諾諾,道:
  “請娘放心好了。”
  “還有,”母親牽住了健如的手,“這小姨是個直率性子,陪她姐姐到府上小住一段日子,你也得包涵照顧,拿她當親妹子愛護,有什麽過態的調皮處,你且說她一頓,要不,給我投訴好了。”
  健如一反常態,竟也微微低着頭,跟我一樣,似足新娘子。
  事實上,今天她是挺漂亮的。
  母親給她所裁縫的豔紅色套裙,襯托起她***,健如整個人變得朝氣勃勃、鮮明欲滴。再加上了她那含羞帶笑的表情,使我幾乎以為看到了自己。
  金信暉也很認真地看了健如一眼,很溫文而愉快地說:
  “健如是很好的一個孩子,我會跟心如一樣,真心愛護她。”
  “那就最好了,快交吉時了,趕快出門去吧!”
  連母親都站起來了,表示要送走嬌客。
  我忍不住跟她緊緊地擁抱着,良久,她纔拍着我的背,示意是要啓程的時候了。
  我又在三婆、惜如,康如臉上親了一下,纔跟在金信暉後頭走出方傢大門。
  一出門口,懸挂在方傢大門門楣的十尺爆竹,就噼噼啪啪地燒起來、響起來了。
  金信暉趕緊攙扶着我,鑽進新娘車子去。
  車廂內的空氣是緊張而熱熾的,我直覺地感到連自己的呼吸都急促起來。
  當然的不敢四周張望,微垂着頭,看着自己那快要冒出汗珠來的鼻尖,有着莫名的一份幹着急。
  原來開始單獨跟金信暉在一起是如此的驚惶的。
  他並沒有開口跟我說話,越是這樣,我越覺得難為情。
  衹想那一段由娘傢到婆傢去的車程可以快快結束。
  車子好像走了幾個世紀,纔慢駛下來。
  金信暉終於對我說話:
  “快到傢了。”
  “嗯。”
  該怎麽回答呢?我原來遲鈍得令自己嚇一大跳。
  時代轉移實在厲害,我出嫁的那年頭到如今男女在各式場合偶遇,立即共諧好夢,真是兩個世界的事情。
  當新娘子的那一夜,我不至於跟母親景況相同,要從各親屬長輩的鞋子去辨別他們的身分,然,人來人往的在我跟前攢動,說過什麽介紹的話,都一如水過鴨背,無法記住,衹為緊張之故。
  單是一進門來,跟金信暉給父母跪下來敬茶,跟金傢的兩房姨太太行禮之外,再下來還有一大堆比我們方傢更多的親友,需要應付。
  數不清自己跪下來多少次,鞠過幾多個躬,衹記得可以坐進新房去稍事歇息時。象已打完一場仗。
  健如走到我身邊來說:
  “大姐,你纍了?”
  “嗯。”
  “有沒有註意到金傢二姨奶奶和三姨奶奶睜着眼看你手上戴的首飾?”
  我搖頭,這鬼靈精竟可以留意起別人的神情來,真是!
  “我還聽到三姨奶奶跟二姨奶奶說的話。”
  “她們說什麽?”
  “三姨奶奶扯一扯二姨奶奶的衣袖說:
  “首飾的分量比我們想象中差呢!我還以為爛船總有三斤釘,方傢老爺真是沒有留下多少財産就撒手不管了?”
  我不安地扭動一下身子,問:
  “健如,你真聽到三姨奶奶這麽說話?”
  “對呀!大姐,你說氣不氣?”
  “那三姨奶奶竟是如此多話,多批評的一個人?”我隨便應着。
  照說呢,我娘傢給的首飾也不算失禮了。正如三婆所言,單是那雙祖上留下來的翡翠玉鐲,已經相當大體,還有一應的足金竜鳳頸鏈及手鏈,且有母親送的那衹足有兩卡的鑽戒,總是中上人傢的妝奩了,還有什麽好批評的呢。
  “不過,”健如忽然這樣說,“難怪三姨奶奶說那些話,你有沒有看到金傢奶奶那一身裝扮了?”
  我不得不搖頭,實際是沒有註意到。
  “她的那對玉鐲比你手上戴的粗大兩倍,同樣是碧緑通透的。”
  “人比人,比死人,她是金傢的主人,如果不穿戴得隆重,如何顯示她的地位與身分。”我說。
  “大姐,那麽,你就不用以首飾顯身分了,是不是?”
  “我年輕嘛,自不可同日而語,不用首飾烘托也可以,且未必人人看重女人身上的首飾,而不重視她的樣貌品性與學識呢!”
  “對呀,”健如一拍大腿,爽朗地說,“就是那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不是,大姐?”
  “是的。”我點頭。
  真的,有健如在身邊陪我談着話,人心也穩定下來,且因覺得自在了,時間很快就過。
  不久,就是入席的時間了,金傢都引用了當時認為相當摩登的禮節,讓娶過來的新媳婦到大廳上去與嘉賓一起飲宴。
  當然是跟翁姑及丈夫坐上主傢席。
  我和金信暉坐在金傢大奶奶的身旁,同桌的都是輩分較長的親屬。
  並沒有金老爺的兩個小妾。
  這就明顯的表示了妻妾地位的分別。
  金傢大奶奶在我給她敬茶時,已經把這重思想表露得異常露骨,她說:
  “大嫂,你要謹記啊,信暉是長子嫡孫,你是正式地明媒正娶到金傢來的,身分異常尊貴,你要自愛自重,別辜負老爺和我對你的一番疼愛纔好。”
  以後說的怕是千遍一律的要如何守婦道。孝敬長輩的話,跟母親臨行前的殷勤叮囑,衹在表達方式上有分別而已。
  倒是大奶奶那句“你是正式地明媒正娶到金傢來的,身分異常尊貴”的說話最能打動我。
  事實上,日後也成了我手上的一張皇牌。不至於百發百中,但無可否認是厲害的武器。
  最低限度,是我的兩個寶貝妹妹日夕爭取、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武器。
  我能險勝她倆,怕也是得力於這張皇牌。
  時代怎麽不同,人心如何不古,道德無可否認凋零,世界不管在持續進步,有一種權威始終長存,那就是肯媒正娶的正宮地位。
  不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且是東西方社會的輿論、人心、法律所共同偏襢與保障的。
  不是嗎?時至今日,要鬧一次離婚,就不簡單。
  我就跟我的兒子鄭重地說過:
  “娶妻,是一個極大的投資,不衹是感情上的投資,而且是巨額的資産投資。眼光錯了、感情不妨轉移,但一定損失金錢。你謹記,你的對象是美藉,拿花旗大國護照的女人,從跟你結婚那日起,就有權分你的一半身傢,並保有申請分享丈夫在他日可領受到之遺産的權利,即是說,我無法以傢族或基金的名義,給你百分之一百保障。相反,金傢的財産不要溜進異姓人的手,這是我堅守的原則,屆時我衹有考慮犧牲你,這個人財兩空的險,你想清楚是否要冒,纔好走進教堂去。”
  兒子到底還是要娶他心目中的摯愛,那我是再無話可說的了。
  有些女人的命生下來就是正室人選,有些女人不。
  我和我的媳婦,在將來的相處不管好壞,彼此都有這重尊貴的身分,倒是無可置疑的。
  真的,就像這金傢大少爺大喜之日,冠蓋雲集,不論那最得寵的三姨奶奶,滿身珠光寶氣,豔壓群芳,冠絶全場,但到一入席,她就不得不退居末位,衆目睽睽之下,跟金傢大奶奶的地位就是雲泥之別了。
  的確,經金大奶奶這麽一提點,氣就平了不少。
  實在,金傢三姨奶奶再得寵、再氣焰、再架勢,也不過是妾。
  別的不去說它了,就在我大婚那晚,她和二姨奶奶身上所戴的首飾,比我的是矜貴得多,然而,這有什麽用呢,單在褂裙的顔色上就已經自暴其醜了。
  中國廣東俗例,每逢喜慶宴會,凡是正室都穿大紅褂裙,側室就沒有這番資格,衹能穿粉紅。
  就算農村的小戶人傢,多娶了小妾回來,長年大月的初一、十五,穿上褂裙給祖先或老人傢奉茶,都得守這個不沾大紅的不成文條例。何況是有規有矩的大傢大族?
  這麽一想,下午在新房內聽健如復述的是非,就不再煩心了。
  由於宴請的席數不少,故而主人傢根本都沒有機會坐下來好好地吃上一兩味,就得到大廳的筵席之間,顛來撲去地敬酒。
  先是傢翁率領着金信暉和他的兄弟叔伯去敬酒,跟着纔是傢姑與嬸母等陪着我去敬茶,當然身邊還少不了那個口齒伶俐的陪嫁娘,俗稱“大妗姐”。
  這“大妗姐”叫銀姐,人已經六十開外,體態仍相當健旺,胖胖的,甚是福相,又整天堆滿笑容,更令人看着了就精神奕奕。
  聽說,銀姐是廣州城內幹她這一行的數一數二人物,所謂行行出狀元,銀姐的生意絡繹不絶,也要講排期。我在娘傢待嫁時,就有坊間傳聞,說我大婚之日是好日子,城內也有多傢大戶辦喜慶,都屬意於銀姐。金傢最後能得到她的幫忙,除了加倍重酬之外,也是為金傢的聲望地位,實在凌駕於其餘大戶之上。
  那銀姐的一張嘴,也真像抹過油似的滑,分別在母親及金傢大奶奶跟前說:
  “你們給我添了封大利是,真是慷慨至極了,實際上呢,我能為金傢娶媳、方傢嫁女效力,不知多高興。既有架勢嘛,而且意頭又好,金傢大少爺大喜,我們是有金又有銀,真正金碧輝煌,金玉滿堂。單是有銀呢,單調至極,也不顯高貴,唯其阿銀能陪着黃澄澄、閃亮亮的金,纔相得益彰呢!”
  一番話聽得金方兩傢上下傢眷都笑逐顔開,那額外打賞的利是真是物有所值。
  有錢人傢不怕花錢,衹要花得開心。
  這銀姐一天到晚出入豪門富戶,自然曉得捕捉心理。
  這大婚之日,她自然在我身旁,關顧一切,把我服侍得不知多妥帖。
  健如對她不怎麽樣,不知怎的,老是拿眼瞪她,怕是嫌她太多話,但銀姐總是笑嘻嘻的,也不管健如給她難看的臉色,衹一味若無其事、笑口常開,老是招呼健如說:
  “二姑娘你請藉過,讓我替新娘子梳妝!”
  “二姑娘你請回避,讓我為你大姐換衣服!”
  在那些嬸母親屬跟前,她的好話更是說盡了,一句“我們姑娘敬茶”之後,她連每一個親屬的身分與背景都記得滾瓜爛熟,不但應對流暢,且因為她記住了對方跟新郎新娘的關係,說起話來就更見得體,令人受落。譬方說她對着金信暉的姨母,就會得說:
  “姨奶奶請飲新抱茶。我們姑娘一早就知道姨奶奶很疼大少爺,把這姨甥當自己親生兒的看待,姑娘入門後,必定多孝敬,請姨奶奶多關顧、多指導。將來姑娘有什麽奉老持傢不妥當,就仗着姨奶奶你訓導她了。”
  逗得那金傢大奶奶唯一的姐姐笑得合不攏嘴來說:
  “我二妹若說你不好,你來給我講,我代你出頭評理。”
  “對呀,姨奶奶許了這個承諾,新抱茶就飲得特別甜。”
  老實說,我真羨慕。一個人可以一下子講這麽多的話,我呢,連頭都差不多擡不起來似的。
  一直忙亂了整個晚上,直至把全部外來飲喜酒的嘉賓送走了,銀姐纔陪着我走回睡房去。
  金信暉因為還有其餘各事的打點,並沒有與我一起走回新娘房,倒是健如急步地跟進來。
  銀姐先跟其餘兩位金傢的女傭服侍我換過了另外一套大紅綉金的軟緞衫褲,開雙襟的,捆了金色邊邊,另外在胸前對上處,左右兩旁分綉竜鳳雙飛的圖案,完全是一派俗豔,卻喜氣洋溢。
  這是今天大喜之日換上的最後一襲衣服了,我端坐在妝臺前,讓銀姐給我重新弄發型。原本盤在腦後的發髻,別上了兩朵大紅花,現今銀姐給我把大紅花先摘下來,再把發髻打開,梳散了一頭柔順的秀發,就鬆鬆地綰了一圈,衹用一支金釵別着,別有一番韻味,看將上去,稍稍似個微帶風情的少婦,這麽一想,心上又是一下蠢動,臉更紅了。
  銀姐說:
  “大少奶奶,不是我嘴甜舌滑亂逗你開心,不知多少日子來,我未曾奉侍過如此標緻雅麗的新娘子了,你呀,真是我見猶憐,等下大少爺進來,都不知道會開心成個什麽樣子了;認真是郎纔女貌,天生璧人,還有誰有話可說了?”
  的確還有人要說話,那是鬼靈精健如,她把身子靠着妝臺,很認真地答了一句嘴:
  “銀姐,你這番話練習得真是純熟,完全無懈可擊。”
  我瞪了健如一眼,這麽小的年紀,說話不但老練,而且竟有骨刺,分明是挑戰銀姐說話的誠意,真令旁的人聽上去也覺難為情。
  可是銀姐呢,依舊笑吟吟地答:
  “多謝二姑娘誇奬我呢!好了,好了,不早了,大少爺快進新房來,你也該回房休息了,鬧了這麽一整天,怕纍壞呢。”
  健如扭一扭身,道:
  “為什麽要我走?”
  “二姑娘!”銀姐嘻嘻地笑出聲來,“你怎麽能不走了,今兒個晚上是你大姐與姐夫的洞房花燭夜呢!”
  然後銀姐又多加一句:
  “二姑娘,你年紀小小怕不知道洞房花燭夜是怎麽一回事吧……”
  銀姐還沒有講下去,健如就截了她的活,說:
  “怎麽不知道?”
  此言一出,纔覺得自己魯莽孟浪了,健如於是剎地漲紅了臉,抿着嘴不再說下去。
  那神情其實是嬌戇可愛的,窘態羞態也平添了別人的遐思。
  我當時也不禁心上動了一動。
  日後的諸事發生了,唉,也真是命定的,註定了健如命犯桃花,好看的女人永遠是個劫。
  銀姐還是那副一成不變的笑臉,道:
  “二姑娘既然也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了,就應該給你大姐道個晚安,回房休息了。”
  健如忽然刁蠻忸怩起來,說:
  “那你為什麽還不打算走?”
  “我當然是要走的,等下大少爺進新房來,我給他道了喜,就會告退了。”
  “好,我跟你一起走。”
  那就是說,健如還要湊一陣子高興。
  這孩子,無疑是野性的。
  就在我們說着這幾句閑話的時候,睡房門給推開去,各人都本能地回頭一望,衹見房門處站立了玉樹臨風的一位俏郎君,我忽爾通體血液滾流,叫我難受得低下頭去。我在垂首前的一刻,眼角兒瞟過房內的其他人,包括健如在內,或應該說尤以健如為甚,都瞪着眼以羨慕的目光凝望着這個新郎官。
  隨即房內就揚起了一片喜悅之聲,由銀姐帶的頭,嚮金信暉道:
  “恭喜少爺,恭喜少爺。”
  金信暉的步履是輕快而又活躍的,他快步走過來,竟先跟銀姐招呼:
  “辛苦你了。”
  “大少爺太客氣,來來來!”銀姐忙於招呼打點,把我也一並拉起身來,拖着讓我從妝臺走到睡房前的那張小圓桌邊,說,“良宵苦短呢,大少爺跟大少奶要休息了,且讓我們再恭祝你們白頭偕老。白發齊眉。”
  兩個跟在銀姐身邊的女傭又都齊聲說了吉利的好話。
  信暉立即從腰間掏出利是來,分給各人。
  這還未到尾聲,銀姐拿起了那個放在圓桌子上的幹果盒,恭恭敬敬地對我和信暉說:
  “請大少爺、大少奶吃一片糖蓮藕,以後呢,就……”
  “藕斷也會絲連了。”
  插嘴說這話的竟是健如,不衹嚇我一跳,各人也微微一愕,連一嚮寬容的銀姐到這一下子亦不免呆了呆。
  健如在各人驚疑不定的眼光下,也怔住了。
  她不知是不是也自悔失言。
  怎麽能胡亂說“藕斷絲連”這個比喻呢,真是有點氣人的。
  我倒不是迷信,但在大喜日子,竟來這麽一句話,就未免破壞氣氛。
  當時我想這小妹子是無心之失,童言無忌,不必挂齒。
  於是,我帶頭把悶局打開,道:
  “娘說的,蓮藕蓮藕,年年佳偶纔是。”
  銀姐立即附和道:
  “大姑娘講得頂對,二姑娘是小孩子,姑爺你有怪莫怪,孩子們都不識世界。”
  金信暉沒有說什麽,他衹是笑着把一塊糖蓮藕放進嘴裏去咬了一口,名實相符的藕斷絲連。
  他這纔稍稍盯着健如,眼神有種似怒非怒、似怨非怨,很奇怪、很難形容的光彩。
  健如沒有回避她姊夫的目光,更微微歪着頭,回望他,準備接受他的責難或是什麽似的,神情倔強而美麗。
  銀姐當然不會欣賞健如可愛的一面,被這孩子一攪,打斷了她的工作,也真有點泄氣。
  無論如何,銀姐挺一挺胸膛,再度集中精神,提高嗓門,嚮我和信暉說:
  “請大少爺與我們姑娘再多拿一顆蓮子,蓮子蓮子,年生貴子。”
  銀姐是急急地說完這後面的一句話的,大抵是怕健如那調皮鬼又胡亂加上一句吧!
  最後銀姐殷勤地給我們倒了一小杯的米酒,就道晚安說:
  “大少爺跟姑娘早點休息吧,且睡得安穩一點。我會翌日一早來敲你的門,陪姑娘給老爺奶奶敬茶。”
  說罷就引退了,兩個女傭都輕鬆地跟在她身後,健如是最後一個走的,她竟一步一回頭,看着我和信暉的表情,似有一臉的不捨。
  我跟妹妹揮揮手,輕聲地說:
  “明天見!”
  健如纔很决絶地,頭也不回地走出房間去。
  “你很疼愛你的妹妹嗎?”金信暉在洞房之夜給我說的第一句話,也是關於健如的。
  我們三個人一定是前生有過重重的孽債,不得不留待今世償還。
  我答丈夫說:
  “是的,健如之外,還有惜如、康如,我都愛。”
  “以後,你還要多愛很多人!”
  我剎那間紅了臉,訥訥地問:
  “你指的是金傢人?”
  “是的,尤其是我。”
  金信暉拿起了我的手,輕輕地把我擁在懷中。
  我的心,差一點點就從口裏吐出來了。
  他伸手托起了我的下巴,問:
  “你今天纍了嗎?”
  “嗯!”我不曉得怎樣答,衹迷糊地應着。
  信暉輕輕地撥着我的頭髮,他有意與無意之間拔掉了我發上的珠髻,一把長發就整幅地瀉下來。
  這個動作很簡單,卻很嫵媚,使我全身都像過了一道電流,舒服到骨子裏去。
  “你有這麽漂亮的一頭黑發?”信暉問。
  “嗯,我們三姊妹的頭髮都是如此濃濃密密的,還要數健如的最是柔美。”
  我以為有一句可以回答的活,會顯得我不那麽笨,其實我這麽說了,纔真正顯得我的愚拙。
  不應該在丈夫,甚而在任何男人跟前真誠地贊美別個女人,因為他們會因此而感動,認了真了,就有感情上的催化作用。
  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引狼入室。
  年幼無知,自然什麽錯誤也逐一犯齊。
  我並無誇大,當年金信暉聽見我這樣贊美健如,很留神傾聽,微微點頭,並說:
  “心如,你是個大方的女人。”
  我並不能太捉摸得到丈夫回應我這句話的深意,或者他的意思是指我肯真心誠意地承認兼贊揚別人的長處吧!
  其實,男人心,纔是海底針。
  金信暉的那句說話,並不如我所體會的簡單。
  他繼續對我說:
  “心如,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需要一個支持我、愛護我、諒解我的妻子,相信你會做得到,先容我多謝你了。”
  我慌忙搖頭,道:
  “別先謝我,做到了再說吧,娘說我未經世故,什麽都淺陋,要你處處提點我纔好。”
  “娘真是頂有傢教禮數的,我母親就是看中她這一點,認定方傢的女兒一定有修養,纔給我拿主意的。”
  我忽然曉得開他玩笑說:
  “原來衹是她的主意。”
  金信暉一聽,急起來了,忙道: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
  他看我忍不住笑了,就知道我原來是作弄他。
  “我並不知道你也是頑皮的。”
  我吃吃笑,拼命想抽離他捉住我的手。
  “以後你得答應不許再作弄我。”信暉很權威地說着這話。
  我點了頭。
  信暉瞪着眼看我那套彩紅色的衫褲,胸前正正綉着竜與鳳,便伸手掃撫着圖案,道:
  “是不是竜鳳呈祥,百年偕老?”
  說完了這句話,他解開了我衣襟的第一顆鈕扣。
  竜鳳呈祥。
  百年好合。
  前者當真,後者卻未必盡然。
  當夜,衹有甜蜜、衹有溫馨、衹有旖旎、衹有浪漫。
  世間上沒有比一個女人將身與心都如此完整地奉獻給一個她矢誓永恆相愛的男人更幸福的事了。
  那純粹是個人的感覺。
  連對方怎樣想,其實也不必理會吧?
  初歸新抱,落地孩兒,我在金傢的初期,受的鹹苦與委屈是真不少的。
  也不是說要晨昏定省,關照各房的勞累是怎麽一回事。
  最要命的是各房嬸母叔伯的臉色是非,實在難以侍候。
  且最傷腦筋的還有健如。
  我無法知道這小鬼頭是幫我還是害我。
  就舉新婚之後的一個例子吧!
  每逢早上六時半起來,新娘子照例有三個月要給傢姑傢翁奉茶,穿戴也要講究,不是着竜鳳壁金禮服,都也是用名貴軟緞縫製的褂裙,綉着捆着各種美麗繽紛的圖案,把新婚燕爾的氣氛依舊烘托得喜氣洋洋。
  每早集中在金傢老爺奶奶接連睡房的偏廳內的,自然有兩個小妾。
  信暉有兩位弟弟,金旭暉與金耀暉。旭暉是三姨奶奶所生,已二十出頭了。耀暉則與信暉一樣同是嫡出,年紀較小,是十二、三歲吧。
  金傢二姨奶奶沒有生養過,想來是她最吃虧的地方。
  金旭暉與耀暉也有些時跑到父母房來請安。
  信暉除了開始的幾天,陪着我去敬茶之外,就因為忙於關顧店上的生意,一早就上鋪去,由着我單人匹馬赴會。
  本來這種家庭聚會,也沒有什麽好緊張的。平日翁姑循例飲過長媳敬的茶,有傢務要做的,就囑咐幾句,譬方說:
  “大嫂,六姑奶奶的六旬大壽將至,你打點一下賀儀。”
  “下月初一、十五,你是初歸新抱,提你一句,我們金傢吃素,就是在自己房裏吃小食,也得記着這個規矩。”
  “大嫂,後園右角那間雜物房,堆的全是過時的舊物,你有便就支使一兩個下人,把東西揀出來看看,真正沒用的就扔掉,還像點樣兒的,可以送人或自用,都好好地分配一下。”
  這些功夫是很瑣碎,不是我在娘傢時就有經驗的,辦妥它們又有何難?難就難在傍在翁姑身旁的人說話之棱角,有時尖銳得叫人忍不住喊痛。
  這天,我敬完茶,還打算逗留在翁姑房間一會,聽候差遣時,就聽到奉侍着金傢大奶奶吃水煙的二姨奶奶說道:
  “大少奶,你今日這套明黃色的褂裙真是醒目啊,是我們店裏頭的貨嗎?”
  我隨和地答:
  “我也不清楚,是娘替我辦的。”
  “對呀,親傢奶奶是個本事人,看,打扮得你多漂亮,難怪健如說,她姐姐勝在年輕貌美,不必着重身上的首飾了。”
  三姨奶奶正奉侍着金傢老爺吃早點,吊起了嗓門,懶懶閑閑地答:
  “健如的話不是這樣子說的,你別斷章取義,壞了我們大少奶奶的修養。”
  三姨奶奶伸出纖纖玉手,分別夾了一件點心,放到金老爺及金大奶奶的碗裏去,纔繼續說:
  “健如說,她姐姐訓導她,女人不必要看重首飾,最緊要重視的是她的樣貌品性與學識。衹有前者沒有後者,根本不管用,這也叫腹有詩書氣自華。說得可真對極了,我們不識字的上一代女人,也就衹好多添幾件像樣的首飾作陪襯,免得太失禮了。所以嘛……”
  三姨奶奶忽然轉臉嚮金傢老爺說:
  “老爺你別終日怪責我們好置辦首飾,誰叫你不討一門知書識禮的妻妾回來,省下你不知多少錢呢?”
  三姨奶奶嗔怒起來,可有點威儀,又帶着嫵媚,竟有相當的魁力。
  我也很呆了一陣,尷尬兼狼狽得不知如何反應。
  反而是金傢老爺說的一句話最令我好過。他對牢小妾說:
  “你真是沒話找話說,把芝麻緑豆的一回事弄得變成老大!沒的嚇死大嫂。”
  三姨奶奶的臉立時漲得通紅。
  她的這種撩是鬥非方式,在今日看來,直情是老土兼落伍的了。就看我現在管轄的金傢,表面上沒有一個人會開口講新人的半句不是,已不流行這種明目張膽的挑撥離間,隨時代的進步,搬弄是非的手法日新月異,含蓄有效,其實更銳不可當。
  若是今時今日,金傢之內有個像三姨奶奶這種人,講那番話,都不會收到預期效果,衹會自暴其醜。
  然而,從前並不如此。
  當三姨奶奶在人前第一次用這種態度對付我時,真是令人翳氣至極的。
  金老爺幫忙撥熄的一把火,還有些少火花式的餘波,衹為金大奶奶接下來說:
  “還是我們廣東人的那句老話:初歸新抱,落地孩兒。
  是非教不可的,教精了一代是一代,代代相傳,就是所謂詩禮傳傢了。”
  金大奶奶吸一口水煙,咕嚕咕嚕的,又再繼續說:
  “大嫂你以後就別亂說話,尤其在健如、旭暉等不大不小的孩子跟前講什麽是非好、道理好,傳得不倫不類就遭殃了。你也難怪傢裏的長輩聽了,心生不忿與難過。要真你是這麽說過的,就連我這老太婆在內,也是要靠首飾來顯示我的修養了嗎?太講不通了吧!這就是禍從口出的道理了。”
  金傢大奶奶的這番說話,不無道理,且是一箭三雕,既在丈夫跟前表現自己的器量,不至於偏襢媳婦以對付小妾,也能乘機訓斥我一頓,以示威嚴,還有一重作用,就是間接地指責了三姨奶奶的搬是弄非。這一招是差不多大獲全勝的。
  三姨奶奶的臉色當然並不好,趁一個空隙,她把一個眼色拋給二姨奶奶,示意她有所表現,於是二姨奶奶緊接着問:
  “講真一句,大少奶奶,你究竟有沒有對健如說過那番話呢?”
  我焦急得期期艾艾,不知如何解釋。
  問題不是我有沒有說過,我是的確有說那番話的,但語調、氣氛、環境、因由、意義全都不同。
  世界上的是非往往就是在這種委屈的情況下産生的。
  我無法替自己辯護,衹得漲紅了臉,說:
  “我是講過這話的,可是……”
  原本打算解釋下去,可恨那二姨奶奶立即截斷我的話,說:
  “既然大少奶奶你親口承認就好了,到底不是我們姊妹二人冤枉你,胡亂造的謠。”
  胸臆內似有一股悶氣直熏到眼裏來,灼熱的、難耐的,令我無法不拼命眨着眼,以防熱淚滾流一臉。
  我很想再開口為自己分辯,但一張嘴笨得不能再笨似,實在不知道應從何說起。開開合合的嘴,怕是看在人傢眼內,像衹雞泡魚,可憐巴已、傻瓜兮兮的,簡直不知所謂。
  金傢奶奶瞪我一眼,搖搖頭就說:
  “分辯呢,可不必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執到天黑,也還得不出個什麽水落石出來,大嫂,你回去管自己的功夫好了,這兒沒有你的事了。”
  一聲特赦,我就垂頭應命而去。
  人才踏出翁姑的房間,眼淚就涌出來,如悶熱翳至極的天氣,忽爾驟降甘霖,雨勢滂沱,難以遏止。
  我伏在睡房的床上,足足哭了一個上午。
  連午飯都錯過了,沒有到廳上去吃。
  午飯時分過後,健如跑進我睡房來看我,歪着頭問:“大姐,你怎麽躲起來不吃飯了?”
  我一回身,看見是健如,心上就有氣。
  真想揪起她來痛打一頓,以發泄心頭之恨。
  完全是衹造謠生事的小狐狸。
  可是,少年十五二十時的我,心上既不澄明,嘴也實在是笨,想好了要說的話,沒有一半能說出口來。
  一般的反應,總是漲紅了臉,幹着急。
  “大姐,他們說,你在生我的氣了,我說怎麽可能呢?大姐是頂疼愛我的,否則也不會把我帶到姐夫傢來小住了。
  我可沒有聽信那些人的話,離間我們姐妹倆的情誼。我看呀,大姐,”健如說起這番話來,神情認真而又老成,跟她的年紀很不相配,“這金傢是食好穿好住好的地方,偏就是裏面的人有些不好,把是非當人情,害得傢無寧日。依我看,我們姊妹倆先要團结,別聽人擺弄,這是第一步。然後,要有商有量,應付他們,這是第二步。總之,大姐,一步一步地來,先別着急,亂了陣腳。”
  被健如一輪說話,講得我悶氣消弭一大半。
  到底是切肉不離皮,我若不信自己的親妹子,還信誰?
  當時,我對於身邊所有的人,都是過分地大意的。
  包括丈夫金信暉在內。
  其後纔悔悟,有什麽話可說呢?
  畢竟要承認的是,對手的確比我強。偏就是這是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
  我能及後驚覺,一邊自衛,一邊反手回擊,已經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棋琪書吧掃校
  轉載請保留!
首頁>> 文學>> 情与欲>> Liang Fengyi   China   现代中国   (January 17, 1949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