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開始在我出生以前。我必須先從我父母的故事說起。我父親名叫陳緻平,祖籍湖南衡陽,長大於北京。
我母親名叫袁行恕,祖籍江蘇武進,也長大於北京。
北京,可以說是我父母兩個人的第二故鄉,他們在這兒長大,在這兒相遇,在這兒相戀,在這兒結婚。他們從相遇到結婚,就帶着些浪漫和傳奇的色彩。那時,我母親在北京的“兩吉女中”讀書,父親在“兩吉女中”教書,就這樣結下一段師生姻緣。據說,他們的結合,也經過了一番奮鬥和掙紮,因為母親有個大傢族,她是典型的大傢閨秀,傢教非常嚴謹。而父親卻獨居於北京,生活有些瀟灑不羈。外祖父對父親摸不清底細,對於母親這段婚事,非常遲疑。遠在湖南的祖父知道之後,立刻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外祖父,代子求婚。據說,外祖父一讀完這封信,立刻大大嘆賞,說:
“虎父怎會有犬子!父親有這麽好的文筆,兒子還會弱嗎?”
於是,父親和母親結婚了。他們結婚那年,父親二十七歲,母親剛剛二十。年輕時代的母親,非常好勝,非常要強,學習力也非常旺盛。結婚後,她仍然不想放棄學業,所以進入北平藝專,開始學畫。事實上,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是母親自幼不曾間斷的家庭課程,她對於繪畫和詩詞,愛之如命。
在我出生前後的許多事,我都衹能用“據說”兩個字來開始。據說,母親和父親結婚時,就有個附帶條件:婚可以結,學業不能停!所以,母親一點也不想當“母親”,她還要繼續念書。可是,母親的願望被破壞了,她結婚後沒多久,就發現她懷孕了(那並不是我)!據說,母親當時非常惱怒,一心想要拿掉孩子。但,在那個年代,如此“不道德”的行為和思想,簡直是荒唐的!决不允許的。母親懷着她的第一胎休學了,心裏實在不甘心,也實在不開心。
就在這種不開心又不甘心的情況下,有一天,父親和母親不知道為什麽吵架了!這一架吵得驚天動地,天翻地覆。母親在盛怒中,要離傢出走。於是,跑進臥室去搬箱子,這一搬箱子就驚動了胎氣,當晚,就把已懷孕五個月的一個成型男胎給流産了!父親這一下傷心欲絶。在祖母的遺像前掉了一夜的眼淚。提一提我這位早夭的哥哥,衹因為,他在我們家庭的傳說中,似乎是永遠存在的。
失去了我那位哥哥之後,母親又繼續念書,念了沒多久,七七事變發生了。父親和母親離開了居住多年的北京,遷移到四川成都。這時候,我和我的孿生弟弟來報到了。
關於我們兩個,又有許多傳說。其中一個說法是:母親發現自己再度懷孕時,非常震怒。她還沒有準備好要當“母親”,正準備繼續求學呢!一怒之下,她就去醫院要求墮胎,醫生看了母親一會兒,安撫的說:
“不忙,不忙,你的胎兒看起來有點不尋常,讓我先幫你照張X光片子,看看為什麽胎兒會這麽大?”
X光片子照出來一看,赫然是兩個胎兒,清清楚楚的一正一倒的蜷縮在母體中。醫生驚喜的對母親說:
“你懷了一對雙胞胎呀!”
據說母親一看到片子,當時,所有的“母性”都在一剎那間醒覺,她立即愛極了腹中這對未出世的雙胞胎!她歡天喜地的回傢了,再也不提要墮胎了,開始為雙胞胎準備一切小衣服小被包小枕頭,一切都是雙份。她興衝衝的告訴我的姨媽和舅舅:“我會生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女兒!想想看,一對一模一樣的小女孩兒,像一對白雪公主一樣,多麽可愛呀!我要給她們梳一樣的小辮子,打一樣的蝴蝶結,穿一樣的小紗裙……帶着她們上街逛公園!”母親當時的心態,大概多少有點扮傢傢酒的味道。畢竟,那時母親還很年輕!但,母親要生雙胞胎的這個消息,卻震動了袁傢親人。那時候,外祖父母都留在北京。有些舅舅和阿姨已紛紛移居四川。我父母就和我的五舅及三姨,一起在成都暑襪街布袋巷中租了一幢屋子合住。在我出世以前,我的舅母和姨媽們,都幫着母親準備雙胞胎的衣物——都是粉紅色的,而且全是女孩子的用品。因為,母親堅持說:
“女孩子纔好玩,我要一對女兒,不要一對兒子!所以,我‘一定’會生一對女兒!”
母親的個性那麽強,自信心又那麽重,誰都不敢提醒她,生兒子的可能性也很大。至於我的父親呢?我們後來一致猜想,他大概是希望生兒子的。一來,他尚有傳統的思想,二來,他對前面失去的那個兒子,餘痛猶存。可是,當母親強烈的表示,她要生一對女兒時,父親可不敢說什麽,就怕掃了母親的興,又去臥室搬箱子!
這樣,在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九日晚間八點,母親開始陣痛,住進成都市四聖祠的仁濟醫院。距離預産期還有一個半月。我們這對雙胞胎在母親肚子裏已經擠得不耐煩,竟提前來到世間!四月二十日凌晨一點多鐘,我先出世。母親正在産床上痛得呻吟不止,當我一出世,母親第一句話就是:
“是男孩還是女孩?”“是個女孩!”醫生說。
母親心中大喜,一對女兒的願望顯然已經實現。她一放心之下,忘了肚子裏還有個孩子,就打起瞌睡來。在醫生又鼓勵又催促下,足足過了兩小時,她纔又生出了我那孿生弟弟,當醫生驚奇的告訴她:
“第二個是個男孩!”母親這一驚,真非同小可,差點沒有暈倒。再仔細一看兩個孩子:弟弟皮膚黑,我皮膚白。弟弟頭大,我頭小,弟弟濃眉大眼,我小鼻子小嘴。兩個孩子別說“一模一樣”,簡直是沒有一個地方相像,何況還是一男一女!剛出世的我和弟弟,因為是早産兒,都瘦弱不堪,我衹有四磅十三盎司,弟弟略重,也衹有五磅十二盎司,看起來又脆弱又蒼白。母親看來看去,真是失望極了。醫生安慰母親說:
“別難過,他們雖然瘦小,看來情況還不壞,尤其這個男孩,大概可以帶大,至於女孩嘛,反正是個女孩子……”
醫生的意思,女孩先天不足,不帶也罷!這一下,激起了母親所有的母性,怎可放棄這女孩呢?說什麽也要把她帶大的!一瞬間,母親忘記了她所有的失望,衹想如何帶大她這兩個嬌弱的早産兒!至於父親,當他知道他竟在一胎之內,獲得了一兒一女,別提他有多高興了!據我舅母告訴我,好長的一段時間,他都興致勃勃的說:“以前失去了一個兒子,現在不是又來了嗎?”
這話可有些玄,好像弟弟是我那個哥哥投胎轉世而來的。不過,如果世間真有轉世之說,我的孿生弟弟,說不定正是我的哥哥,誰知道呢?瞧,我和弟弟的出世,就帶着點傳奇色彩!父親在喜悅之餘,就忙着幫我們取名字。因為我們是雙胞胎,父親决定用雙並的字來為我們命名。又因為父母相識於“兩吉女中”,就把生為長女的我,取名為“□”,弟弟取名為“珏”。這兩個名字,念起來都有點拗口,當下,又為我們取了兩個乳名,我是“鳳凰”,弟弟是“麒麟”。
這樣,一下子,我們傢裏,鳳也有了,麟也有了。衹是,我們這兩個小東西,卻全然不知我們正來到一個多難的人間,和一個多難的時代。我們的父母,在新生命來臨的喜悅裏,也暫時忘了生活的睏難,和戰爭的陰影,衹是全心全意的撫養我們。因為是早産,我們從呱呱墮地,就必須特別照顧。尤其是我,生下來連吃奶都不會,還在保溫箱裏放了二十天。這二十天中,母親就忙着選奶媽,她雖然深愛兩個孩子,卻無法同時哺乳兩個孩子。二十天以後,母親帶着我們一對雙胞胎出院,也帶回傢我的奶媽。奶媽姓區,是從一百多個應徵的奶媽中選出來的。我和麒麟滿月的那天,父親在所有的紅蛋上,都畫了兩個娃娃,分送親友。有位久婚未育的伯母,一口氣吃了六個紅蛋,想分沾母親的“福氣”。父親在躊躇志滿的心情下,還寫下了一首打油詩,至今都被我們全家津津樂道:
“一男一女同時生,喜煞小生陳緻平,
待到男婚女嫁後,一聲阿丈一聲翁!”
我和麒麟,就這樣結伴來到人間。
我母親名叫袁行恕,祖籍江蘇武進,也長大於北京。
北京,可以說是我父母兩個人的第二故鄉,他們在這兒長大,在這兒相遇,在這兒相戀,在這兒結婚。他們從相遇到結婚,就帶着些浪漫和傳奇的色彩。那時,我母親在北京的“兩吉女中”讀書,父親在“兩吉女中”教書,就這樣結下一段師生姻緣。據說,他們的結合,也經過了一番奮鬥和掙紮,因為母親有個大傢族,她是典型的大傢閨秀,傢教非常嚴謹。而父親卻獨居於北京,生活有些瀟灑不羈。外祖父對父親摸不清底細,對於母親這段婚事,非常遲疑。遠在湖南的祖父知道之後,立刻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外祖父,代子求婚。據說,外祖父一讀完這封信,立刻大大嘆賞,說:
“虎父怎會有犬子!父親有這麽好的文筆,兒子還會弱嗎?”
於是,父親和母親結婚了。他們結婚那年,父親二十七歲,母親剛剛二十。年輕時代的母親,非常好勝,非常要強,學習力也非常旺盛。結婚後,她仍然不想放棄學業,所以進入北平藝專,開始學畫。事實上,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是母親自幼不曾間斷的家庭課程,她對於繪畫和詩詞,愛之如命。
在我出生前後的許多事,我都衹能用“據說”兩個字來開始。據說,母親和父親結婚時,就有個附帶條件:婚可以結,學業不能停!所以,母親一點也不想當“母親”,她還要繼續念書。可是,母親的願望被破壞了,她結婚後沒多久,就發現她懷孕了(那並不是我)!據說,母親當時非常惱怒,一心想要拿掉孩子。但,在那個年代,如此“不道德”的行為和思想,簡直是荒唐的!决不允許的。母親懷着她的第一胎休學了,心裏實在不甘心,也實在不開心。
就在這種不開心又不甘心的情況下,有一天,父親和母親不知道為什麽吵架了!這一架吵得驚天動地,天翻地覆。母親在盛怒中,要離傢出走。於是,跑進臥室去搬箱子,這一搬箱子就驚動了胎氣,當晚,就把已懷孕五個月的一個成型男胎給流産了!父親這一下傷心欲絶。在祖母的遺像前掉了一夜的眼淚。提一提我這位早夭的哥哥,衹因為,他在我們家庭的傳說中,似乎是永遠存在的。
失去了我那位哥哥之後,母親又繼續念書,念了沒多久,七七事變發生了。父親和母親離開了居住多年的北京,遷移到四川成都。這時候,我和我的孿生弟弟來報到了。
關於我們兩個,又有許多傳說。其中一個說法是:母親發現自己再度懷孕時,非常震怒。她還沒有準備好要當“母親”,正準備繼續求學呢!一怒之下,她就去醫院要求墮胎,醫生看了母親一會兒,安撫的說:
“不忙,不忙,你的胎兒看起來有點不尋常,讓我先幫你照張X光片子,看看為什麽胎兒會這麽大?”
X光片子照出來一看,赫然是兩個胎兒,清清楚楚的一正一倒的蜷縮在母體中。醫生驚喜的對母親說:
“你懷了一對雙胞胎呀!”
據說母親一看到片子,當時,所有的“母性”都在一剎那間醒覺,她立即愛極了腹中這對未出世的雙胞胎!她歡天喜地的回傢了,再也不提要墮胎了,開始為雙胞胎準備一切小衣服小被包小枕頭,一切都是雙份。她興衝衝的告訴我的姨媽和舅舅:“我會生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女兒!想想看,一對一模一樣的小女孩兒,像一對白雪公主一樣,多麽可愛呀!我要給她們梳一樣的小辮子,打一樣的蝴蝶結,穿一樣的小紗裙……帶着她們上街逛公園!”母親當時的心態,大概多少有點扮傢傢酒的味道。畢竟,那時母親還很年輕!但,母親要生雙胞胎的這個消息,卻震動了袁傢親人。那時候,外祖父母都留在北京。有些舅舅和阿姨已紛紛移居四川。我父母就和我的五舅及三姨,一起在成都暑襪街布袋巷中租了一幢屋子合住。在我出世以前,我的舅母和姨媽們,都幫着母親準備雙胞胎的衣物——都是粉紅色的,而且全是女孩子的用品。因為,母親堅持說:
“女孩子纔好玩,我要一對女兒,不要一對兒子!所以,我‘一定’會生一對女兒!”
母親的個性那麽強,自信心又那麽重,誰都不敢提醒她,生兒子的可能性也很大。至於我的父親呢?我們後來一致猜想,他大概是希望生兒子的。一來,他尚有傳統的思想,二來,他對前面失去的那個兒子,餘痛猶存。可是,當母親強烈的表示,她要生一對女兒時,父親可不敢說什麽,就怕掃了母親的興,又去臥室搬箱子!
這樣,在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九日晚間八點,母親開始陣痛,住進成都市四聖祠的仁濟醫院。距離預産期還有一個半月。我們這對雙胞胎在母親肚子裏已經擠得不耐煩,竟提前來到世間!四月二十日凌晨一點多鐘,我先出世。母親正在産床上痛得呻吟不止,當我一出世,母親第一句話就是:
“是男孩還是女孩?”“是個女孩!”醫生說。
母親心中大喜,一對女兒的願望顯然已經實現。她一放心之下,忘了肚子裏還有個孩子,就打起瞌睡來。在醫生又鼓勵又催促下,足足過了兩小時,她纔又生出了我那孿生弟弟,當醫生驚奇的告訴她:
“第二個是個男孩!”母親這一驚,真非同小可,差點沒有暈倒。再仔細一看兩個孩子:弟弟皮膚黑,我皮膚白。弟弟頭大,我頭小,弟弟濃眉大眼,我小鼻子小嘴。兩個孩子別說“一模一樣”,簡直是沒有一個地方相像,何況還是一男一女!剛出世的我和弟弟,因為是早産兒,都瘦弱不堪,我衹有四磅十三盎司,弟弟略重,也衹有五磅十二盎司,看起來又脆弱又蒼白。母親看來看去,真是失望極了。醫生安慰母親說:
“別難過,他們雖然瘦小,看來情況還不壞,尤其這個男孩,大概可以帶大,至於女孩嘛,反正是個女孩子……”
醫生的意思,女孩先天不足,不帶也罷!這一下,激起了母親所有的母性,怎可放棄這女孩呢?說什麽也要把她帶大的!一瞬間,母親忘記了她所有的失望,衹想如何帶大她這兩個嬌弱的早産兒!至於父親,當他知道他竟在一胎之內,獲得了一兒一女,別提他有多高興了!據我舅母告訴我,好長的一段時間,他都興致勃勃的說:“以前失去了一個兒子,現在不是又來了嗎?”
這話可有些玄,好像弟弟是我那個哥哥投胎轉世而來的。不過,如果世間真有轉世之說,我的孿生弟弟,說不定正是我的哥哥,誰知道呢?瞧,我和弟弟的出世,就帶着點傳奇色彩!父親在喜悅之餘,就忙着幫我們取名字。因為我們是雙胞胎,父親决定用雙並的字來為我們命名。又因為父母相識於“兩吉女中”,就把生為長女的我,取名為“□”,弟弟取名為“珏”。這兩個名字,念起來都有點拗口,當下,又為我們取了兩個乳名,我是“鳳凰”,弟弟是“麒麟”。
這樣,一下子,我們傢裏,鳳也有了,麟也有了。衹是,我們這兩個小東西,卻全然不知我們正來到一個多難的人間,和一個多難的時代。我們的父母,在新生命來臨的喜悅裏,也暫時忘了生活的睏難,和戰爭的陰影,衹是全心全意的撫養我們。因為是早産,我們從呱呱墮地,就必須特別照顧。尤其是我,生下來連吃奶都不會,還在保溫箱裏放了二十天。這二十天中,母親就忙着選奶媽,她雖然深愛兩個孩子,卻無法同時哺乳兩個孩子。二十天以後,母親帶着我們一對雙胞胎出院,也帶回傢我的奶媽。奶媽姓區,是從一百多個應徵的奶媽中選出來的。我和麒麟滿月的那天,父親在所有的紅蛋上,都畫了兩個娃娃,分送親友。有位久婚未育的伯母,一口氣吃了六個紅蛋,想分沾母親的“福氣”。父親在躊躇志滿的心情下,還寫下了一首打油詩,至今都被我們全家津津樂道:
“一男一女同時生,喜煞小生陳緻平,
待到男婚女嫁後,一聲阿丈一聲翁!”
我和麒麟,就這樣結伴來到人間。
從我出生,到我四歲,我一直住在成都。
這段童稚的年齡,我幾乎沒有任何記憶了。所有的事,都是我“聽”來的,小時的我,是個安靜的、依人的、喜歡聽大人談話的孩子。據父母說,小時的我很“乖”,但是,非常害羞,怕見生人,傢中一來客,我就會把自己藏起來。我自我分析,童年的我,一定頗有自卑感。
談起“自卑感”,我覺得這三個字,一直到現在,還常常纏繞着我。我常常會莫名其妙就犯起“自卑感”來,此癥一發作,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麽都錯!
童年的我,總自認為不是一個很漂亮的孩子。母親希望她的女兒像白雪公主,我和白雪公主差了十萬八千裏。我的眼睛不夠大,鼻子不夠挺,五官中,勉強衹有嘴巴合格。所以,小時母親惟一可以對別人誇耀我的地方就是:
“你們相信嗎?鳳凰的嘴,小得連奶頭都放不進去!”
奶頭放不進去?想必也有點誇張。不過,我因為不會吸吮,確實用滴管喂奶,喂了將近兩個月。
我生來就不夠漂亮,這使我從小就對母親很抱歉,抱歉我不能成為她的驕傲。最讓我泄氣的還有一點,就是在我面頰右上方,有一塊面積頗大的胎記。小時候,姨媽或舅母常抱着我說:“糟糕,臉上有塊胎記,將來一定嫁不出去!”
後來,我六歲的時候,跟着父母逃日本兵,有一次,坐在一輛木炭汽車中,急駛在貴州一個荒山上,那山路名叫“七十二道彎”,由這名稱,就知地形的險惡。我坐在門邊,誰知汽車一個急轉彎,門竟然開了,我從車中直摔出去。當時,全車都認為我不死也將重傷,父母都嚇壞了。當車子停了,下車去察看時,卻驚見我坐在山壁下哇哇大哭,渾身上下,衹有鼻子上有好大一個傷口,其他地方都衹有擦傷。當時在逃難,荒郊野外,既無醫院,也無醫藥。母親用牙膏粉撲在我的傷口上,為我消毒。從此,我的鼻子上又多了一道疤痕。親友們對我更加同情了:“糟糕,糟糕,臉上有胎記,鼻子上有疤痕,將來一定沒人要,一定嫁不出去了!”
小時候,我覺得最嚴重的事,就是“嫁不出去”。對於自己這麽醜,感到好悲哀。(後來,隨時間的流逝,鼻上的疤痕越來越淡,以至於完全看不見了,臉上的胎記,卻始終是我的煩惱,一直到二十幾歲,我才學習用化妝技巧來淡化它。所以,直到如今,我總是“略施脂粉”,當別人給我拍照時,我總是習慣把左半邊臉對着相機。)
話題扯遠了,且回到我四歲以前。
我雖然不是個很漂亮的娃娃,但是,我仍然是我母親的心肝寶貝。因為我和麒麟結伴而來,一般的中國人又比較重男輕女。母親為了表示她“一視同仁”起見,雖然雇了奶媽,卻定下了規矩,我和麒麟兩個輪流,一個月我吃母奶,一個月麒麟吃母奶。母親和奶媽,輪流喂我們兩個,以免造成“母親偏心”的錯誤觀念。母親想的確實很周到,誰知喂到六個月大,我剛好輪到奶媽喂,要換回母親喂的時候,我竟然認起人來,不肯換奶了。因而,我是奶媽喂大的,麒麟是母親喂大的。我四歲以前,惟一有記憶的,就是奶媽。而我那位奶媽,更是愛我如命。每次我和麒麟打架了,奶媽總是提着嗓子嚷嚷:“是麒麟的錯,麒麟先打鳳凰!”
於是,麒麟會被母親打手板。而我很“乖”的觀念,也是由奶媽灌輸給每一個人的。
當我和麒麟兩歲的時候,母親的肚子裏又有了小寶寶。這時的母親,已經認命了。對於“母親”的身分,也十分熟悉了,這次,竟心安理得的期待着又一個小生命的來臨。我和麒麟已經都會說話了。提起說話,母親總是堅持說:我九個月就會說話,會喊媽媽爸爸。兩歲半時母親因小病臥床,我嬉戲於母親床前,母親拿着父親的教科書,指着“國文”兩個字教我認字。據母親說,我從此就認識了“國文”兩個字!這說法實在有些離譜,但母親言之鑿鑿,我們也就姑妄聽之。
一九四○年秋天,我的弟弟巧三出世了。巧三的名字也是父親取的。因為這個弟弟和“三”字十分有緣,他在傢中是第三個孩子,出生於陽歷的八月十三日。陰歷的七月初十,正好是七巧後三天,所以,就取了個小名叫“巧三”。我的姨媽舅舅都認為這名字非常女孩子氣。我那遠在湖南的祖父,聽說又添一個孫子,高興極了。那時抗日戰爭已進行到第四年,全國上下,渴望勝利。祖父寫封信來給小弟弟命名為“兆勝”,這個名字,陽剛得像個軍人。於是,小弟弟有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名字,兆勝和巧三。
小弟弟巧三出世時重達八磅半,是個胖小子。長得眉清目秀,非常逗人喜歡。我和麒麟一下子就被這個小弟弟給比下去了。小弟弟從小愛笑,胖乎乎的人見人愛。我和麒麟自幼多病,又瘦又小,和這個胖小弟比起來,簡直不夠看。父親從巧三弟一出世,就愛極了這個孩子。母親堅持不偏心,但新生的嬰兒總得到較多的照顧,我和麒麟變成了奶媽的工作。這時,我們兩個,已經懂得自己開門出去玩,去門前欣賞油菜花,去巷口叫住賣白糕的小販,“買”白糕吃,吃完了從不懂得付帳,抹抹嘴就回傢啦!據我五舅母後來告訴我:
“那個賣白糕的也是個小孩子,衹有八九歲,不敢嚮你們要錢,每次跟着你們回到大門口,就坐在門檻上等,一等就是大半天,等到有人進出時,纔拉長了臉說:‘雙胞胎吃了我的白糕!’”我已記不得吃白糕的事,記不得在成都的生活,對於成都,我除了記得門前的油菜花以外,就衹記得我和奶媽分手時,雙雙抱在一起,哭得難捨難分的情景。
和奶媽分手,是我四歲的時候。
那時,抗日戰爭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但是四川省得天獨厚,算是大後方,所有其他各省的人,都遷移到四川來,四川一下子變成了人口匯集之地。我們一傢,早早就到了成都,原該好端端的住在成都,不要離開纔是。如果我們不離開成都,以後許許多多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都不會發生。可是,我們卻在一九四二年離開了成都,去湖南老傢和祖父團聚,這一團聚,纔把我們全家捲入了漫天烽火之中。
原來,到了我和麒麟四歲,小弟兩歲那年,成都的生活程度,已經越來越高,物價飛漲。父親當時在光華大學的附中當訓導主任,又在光華大學兼了課,還在華西大學附中也教課,好幾份薪水,仍然不夠維持我們這個五口之傢。就在這時候,祖父思兒心切,更盼望見到從未見過面的三個孫兒。就三番兩次的寫信給父母,催促父母早日回湖南老傢,讓祖孫三代,能有團圓之日。當時,父母分析,抗日戰爭絶不會打到湖南,在祖父聲聲催促,而成都物價飛揚的雙重因素下,就毅然决定,帶着我們三個,動身回湖南,去和祖父相聚了!
所以,我必須和奶媽分手了。我衹記得,奶媽抱着我,哭得天翻地覆。據說,我也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纏着母親不停的追問:“為什麽我們不能帶奶媽一起走呢?為什麽要和奶媽分開呢?我不要和奶媽分開!我們帶她一起走!”
我們當然不可能帶奶媽一起走的。所以,哭着,哭着,哭着……哭了好幾天,我和奶媽終於分別了。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認識“離別”,也是我童年中最早的記憶。母親說,以後接下來的許多日子裏,我都在半夜中哭醒,摸索着找奶媽。
這段童稚的年齡,我幾乎沒有任何記憶了。所有的事,都是我“聽”來的,小時的我,是個安靜的、依人的、喜歡聽大人談話的孩子。據父母說,小時的我很“乖”,但是,非常害羞,怕見生人,傢中一來客,我就會把自己藏起來。我自我分析,童年的我,一定頗有自卑感。
談起“自卑感”,我覺得這三個字,一直到現在,還常常纏繞着我。我常常會莫名其妙就犯起“自卑感”來,此癥一發作,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麽都錯!
童年的我,總自認為不是一個很漂亮的孩子。母親希望她的女兒像白雪公主,我和白雪公主差了十萬八千裏。我的眼睛不夠大,鼻子不夠挺,五官中,勉強衹有嘴巴合格。所以,小時母親惟一可以對別人誇耀我的地方就是:
“你們相信嗎?鳳凰的嘴,小得連奶頭都放不進去!”
奶頭放不進去?想必也有點誇張。不過,我因為不會吸吮,確實用滴管喂奶,喂了將近兩個月。
我生來就不夠漂亮,這使我從小就對母親很抱歉,抱歉我不能成為她的驕傲。最讓我泄氣的還有一點,就是在我面頰右上方,有一塊面積頗大的胎記。小時候,姨媽或舅母常抱着我說:“糟糕,臉上有塊胎記,將來一定嫁不出去!”
後來,我六歲的時候,跟着父母逃日本兵,有一次,坐在一輛木炭汽車中,急駛在貴州一個荒山上,那山路名叫“七十二道彎”,由這名稱,就知地形的險惡。我坐在門邊,誰知汽車一個急轉彎,門竟然開了,我從車中直摔出去。當時,全車都認為我不死也將重傷,父母都嚇壞了。當車子停了,下車去察看時,卻驚見我坐在山壁下哇哇大哭,渾身上下,衹有鼻子上有好大一個傷口,其他地方都衹有擦傷。當時在逃難,荒郊野外,既無醫院,也無醫藥。母親用牙膏粉撲在我的傷口上,為我消毒。從此,我的鼻子上又多了一道疤痕。親友們對我更加同情了:“糟糕,糟糕,臉上有胎記,鼻子上有疤痕,將來一定沒人要,一定嫁不出去了!”
小時候,我覺得最嚴重的事,就是“嫁不出去”。對於自己這麽醜,感到好悲哀。(後來,隨時間的流逝,鼻上的疤痕越來越淡,以至於完全看不見了,臉上的胎記,卻始終是我的煩惱,一直到二十幾歲,我才學習用化妝技巧來淡化它。所以,直到如今,我總是“略施脂粉”,當別人給我拍照時,我總是習慣把左半邊臉對着相機。)
話題扯遠了,且回到我四歲以前。
我雖然不是個很漂亮的娃娃,但是,我仍然是我母親的心肝寶貝。因為我和麒麟結伴而來,一般的中國人又比較重男輕女。母親為了表示她“一視同仁”起見,雖然雇了奶媽,卻定下了規矩,我和麒麟兩個輪流,一個月我吃母奶,一個月麒麟吃母奶。母親和奶媽,輪流喂我們兩個,以免造成“母親偏心”的錯誤觀念。母親想的確實很周到,誰知喂到六個月大,我剛好輪到奶媽喂,要換回母親喂的時候,我竟然認起人來,不肯換奶了。因而,我是奶媽喂大的,麒麟是母親喂大的。我四歲以前,惟一有記憶的,就是奶媽。而我那位奶媽,更是愛我如命。每次我和麒麟打架了,奶媽總是提着嗓子嚷嚷:“是麒麟的錯,麒麟先打鳳凰!”
於是,麒麟會被母親打手板。而我很“乖”的觀念,也是由奶媽灌輸給每一個人的。
當我和麒麟兩歲的時候,母親的肚子裏又有了小寶寶。這時的母親,已經認命了。對於“母親”的身分,也十分熟悉了,這次,竟心安理得的期待着又一個小生命的來臨。我和麒麟已經都會說話了。提起說話,母親總是堅持說:我九個月就會說話,會喊媽媽爸爸。兩歲半時母親因小病臥床,我嬉戲於母親床前,母親拿着父親的教科書,指着“國文”兩個字教我認字。據母親說,我從此就認識了“國文”兩個字!這說法實在有些離譜,但母親言之鑿鑿,我們也就姑妄聽之。
一九四○年秋天,我的弟弟巧三出世了。巧三的名字也是父親取的。因為這個弟弟和“三”字十分有緣,他在傢中是第三個孩子,出生於陽歷的八月十三日。陰歷的七月初十,正好是七巧後三天,所以,就取了個小名叫“巧三”。我的姨媽舅舅都認為這名字非常女孩子氣。我那遠在湖南的祖父,聽說又添一個孫子,高興極了。那時抗日戰爭已進行到第四年,全國上下,渴望勝利。祖父寫封信來給小弟弟命名為“兆勝”,這個名字,陽剛得像個軍人。於是,小弟弟有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名字,兆勝和巧三。
小弟弟巧三出世時重達八磅半,是個胖小子。長得眉清目秀,非常逗人喜歡。我和麒麟一下子就被這個小弟弟給比下去了。小弟弟從小愛笑,胖乎乎的人見人愛。我和麒麟自幼多病,又瘦又小,和這個胖小弟比起來,簡直不夠看。父親從巧三弟一出世,就愛極了這個孩子。母親堅持不偏心,但新生的嬰兒總得到較多的照顧,我和麒麟變成了奶媽的工作。這時,我們兩個,已經懂得自己開門出去玩,去門前欣賞油菜花,去巷口叫住賣白糕的小販,“買”白糕吃,吃完了從不懂得付帳,抹抹嘴就回傢啦!據我五舅母後來告訴我:
“那個賣白糕的也是個小孩子,衹有八九歲,不敢嚮你們要錢,每次跟着你們回到大門口,就坐在門檻上等,一等就是大半天,等到有人進出時,纔拉長了臉說:‘雙胞胎吃了我的白糕!’”我已記不得吃白糕的事,記不得在成都的生活,對於成都,我除了記得門前的油菜花以外,就衹記得我和奶媽分手時,雙雙抱在一起,哭得難捨難分的情景。
和奶媽分手,是我四歲的時候。
那時,抗日戰爭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但是四川省得天獨厚,算是大後方,所有其他各省的人,都遷移到四川來,四川一下子變成了人口匯集之地。我們一傢,早早就到了成都,原該好端端的住在成都,不要離開纔是。如果我們不離開成都,以後許許多多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都不會發生。可是,我們卻在一九四二年離開了成都,去湖南老傢和祖父團聚,這一團聚,纔把我們全家捲入了漫天烽火之中。
原來,到了我和麒麟四歲,小弟兩歲那年,成都的生活程度,已經越來越高,物價飛漲。父親當時在光華大學的附中當訓導主任,又在光華大學兼了課,還在華西大學附中也教課,好幾份薪水,仍然不夠維持我們這個五口之傢。就在這時候,祖父思兒心切,更盼望見到從未見過面的三個孫兒。就三番兩次的寫信給父母,催促父母早日回湖南老傢,讓祖孫三代,能有團圓之日。當時,父母分析,抗日戰爭絶不會打到湖南,在祖父聲聲催促,而成都物價飛揚的雙重因素下,就毅然决定,帶着我們三個,動身回湖南,去和祖父相聚了!
所以,我必須和奶媽分手了。我衹記得,奶媽抱着我,哭得天翻地覆。據說,我也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纏着母親不停的追問:“為什麽我們不能帶奶媽一起走呢?為什麽要和奶媽分開呢?我不要和奶媽分開!我們帶她一起走!”
我們當然不可能帶奶媽一起走的。所以,哭着,哭着,哭着……哭了好幾天,我和奶媽終於分別了。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認識“離別”,也是我童年中最早的記憶。母親說,以後接下來的許多日子裏,我都在半夜中哭醒,摸索着找奶媽。